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御江山-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额……”

    不等莫非回答,张京墨一拍脑门儿,叫道:“糟了!今天说好去看叶臣的,啊……,该死!小爷要走了,我们来年见!”

    说罢,张京墨走了,留了一地的瓜子皮。

 第十八章 发疯的夫子

    乾承九年腊月二十八日,除夕将至,这是丫丫出生以来的第一个新年,两人都比较重视,摸摸索索的从箱底排出所有的银钱,走上街去,置办了些衣服,买了些劣质的烧酒,肉类两人是深恶痛绝的,所以蔬菜和水果什么的便多买了些。

    还未到晚上,风倏然而起,有雪落下,街道突然变得寂静。两人行走几步,北风呼啸而过,像一把凌厉刀子,划开天地帘幕,白茫茫一片跃然眼前。

    “西荒是没有雪的。”丫丫突然站在路上,仰着头,任由雪花落在脸上。

    前边踩雪行走的莫非闻言,脚步一顿,神色复杂的看着她。

    回到中州以后,丫丫对于环境的改变有些无所适从,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她在人生第一次看到雪后,没有一点的欣喜和惊奇,反而想到了西荒。莫非这才意识到,丫丫眷恋着西荒,同时也为自己没有在中州长大而遗憾。

    莫非微微叹了一口气,过得片刻,只听丫丫道:“走吧,我们回去该做饭了。”语气中充分表达了一个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居家女人该有的情绪。

    两人披着白雪,优哉游哉的从街上回来,走进苍竹院后,见一页书门前站着个雪人,一动不动的看着门板。

    莫非心中奇怪,走上前:“这位……”

    “别吵!”

    还未等莫非说完,风雪中,那人用训诫的口气截断他的话,然后喃喃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雪人吟诵了几遍,似是有所悟,点了点头。

    等他转过身后,莫非这才发现此人就是昨天呵斥张京墨的郑独。郑独沉默不语,莫非也沉默不语,两人互相审视着对方,过了良久,郑独一言不发的转身离去……

    想来昨天是留了个坏印象吧!莫非一边开门,一边摇头苦笑,真是个怪脾气!

    *********************

    古朴的长安睡卧在一片白雪皑皑中,轻轻浅浅的呼吸声从一页书院里传出,丑时的梆子敲过不久,苍竹院突然传来一声:“啊——!”声音惨厉尖锐,经久不绝,将莫非在睡梦中吵醒。

    莫非迷迷糊糊中摸索的穿上衣服,丫丫已经从里屋的角落翻腾出一个破旧的烛盏,两人在灯火颤抖中出了门,向声音的方向寻去。此时,大雪并未停止,簌簌落下,两人的衣袖里寒风“呼呼”的灌进来。

    走出一页书后,并没有刻意的寻找,就知晓了声音来自于旁边的醉书院。

    “啊——”

    叫声惨……不间断!莫非皱了皱眉,走上前去扣门,“咚!咚!咚!”声音很大,几乎响彻整个苍竹院。但院内无人回应,只是持续的传出凄惨的叫声!

    默默的站在那里,听着声音,莫非仿佛回到了前世,队长被截肢的那个晚上,也是这般的惨叫吧!

    莫非朝着丫丫示意了一下,紧接着,一声“嘭”,门栓应声而断。他毫不犹豫,径自朝里走去。

    醉书院紧挨一页书,两个院子布局相同,大小相等,因此,莫非轻车熟路的找到了郑独所居住的屋子。屋里依然惨叫声不断,推门而入,便见披头散发的郑独抽搐的躺在墙角,陷入癫狂状态。

    乱吼乱叫,头部后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面色青紫,两眼上翻。糟了!是癫痫大发作!

    莫非比对前世见过的癫痫患者,立刻判断出郑独的病症。这种病如果放在现代,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都可以进行治疗缓解。但是古代医学临床试验少,科学理论差,面对这种病症,大夫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进行调理缓解。

    “门窗,毛巾,被褥。”莫非说了简短的三个名词,没有逻辑,没有原因。丫丫听完后也不多问,赶紧跑过去打开窗子,拿来被褥和毛巾。

    莫非将郑独推到摊在地上的被褥上,然后解开他的衣领,将毛巾撕碎塞在他的嘴里。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做完后,丫丫看着地上浑身颤抖的郑独,问道:“我们还要干什么?”

    莫非摇了摇头:“什么也不用干了,看着就行,癫痫发作后,只能等他脑袋里的电放完才能停止。”

    “电是什么?”

    “不是毒药。”

    莫非的回答毫无道理,但丫丫似乎很接受这个回答,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按照莫非的了解,癫痫这种症如果要根治,结合针灸和调理倒也不是没有办法。但就目前来看,郑独的癫痫发作属于大发作,症状更为严重,只怕要根治还是要费一番功夫。

    只是……这人确实是古怪的很。按理来说,能在沧海书院担任夫子,就算不是家财万贯,也必不会一贫如洗。可是此人的居处,家徒四壁,屋内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外,只有一些笔墨纸砚和凌乱摆放的书籍。不过嘛……地上东倒西歪的酒坛里……似乎都是好酒!

    翌日,晨曦的曙光泻下,映衬着天地一白的苍竹院,光影斑驳,便在这些光影中,缭绕着袅袅雾气。

    一觉醒来,郑独觉得头昏脑涨,只是这次,似乎没有以往发病后那般疼痛难熬。

    前两日,先生来信介绍,说府上有位医术高超的少年,倒是可以试一试看能不能治好自己的病。原先他也没太在意,一来不想麻烦先生,二来长安所有的大夫都对自己的病束手无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他心中总是有些疑虑的。只是现在又发病了,想着毕竟是先生来信介绍的,以后去看一看也好。

    郑独在长安算不得什么知名人物,但能做到沧海书院的夫子,才气自然是有的。如他这般冷傲之人,除了沧海书院的院长叶公书,旁的人,又有谁能让他由衷的称一句先生。

    郑独揉了揉脑袋,微微将身子向上挪起,这时,坐在一边杌子上的莫非招呼道:“你醒了?”

    他微微一愣,对屋里不邀自来的客人有些意外,转头看见是莫非,皱了皱眉,带着一丝不屑于为伍的感觉,嫌弃的没有说话。

    这郑独出身贫寒,但颇有几分才气,景文五年,即十九年前,怀揣雄心壮志来到长安,参加大唐文会。但因替人打抱不平,惹上权贵人家,最后锒铛入狱,错过了那年的文会大赛。

    叶公书老先生搭救他出狱后,把他留在沧海书院学习,直至成为今日的诗科夫子。数十年来,这郑独眼见周遭权贵当道,膏粱纨袴欺男霸女,不但没有随波逐流,反而更加的嫉恶如仇。日前,他在苍竹院见张京墨将地上吐的脏乱不堪,出口训斥了一句,也没多做计较。但在他心里,莫非既然能和张京墨这样顽劣的人嬉笑吵闹,自然也是权贵之家的不学无术之辈。

    依靠家族庇护……住到苍竹院来。倚官仗势,哼!

    不过,那门板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倒是好句,只是……可惜了!也不知是什么人才,最后只能趋附于这等权贵人家,哎……这样的人配这样的佳句。真是……糟蹋了好东西!

 第十九章 好吃不过饺子

    就在郑独惋惜佳句被糟蹋的同时,莫非从杌子上起来,拍拍桌上的宣纸:“我在纸上写了药方和平时的饮食禁忌,你完了比对着上边的去抓药,对你的病有好处。”说完后见对方没有搭理自己,莫非倒是笑了笑,道声“告辞”。

    其实对于郑独的态度,他是没有多少在意的,况且对方只是横眉冷对,一没刁难,二没斥责。相比较而言,那些动辄就拿剑杀你、想要置你于死地的人,莫非才是真正深恶痛绝的。

    沧海书院虽然治学严谨,风气纯良。但个别学子仗着家里的权势,横行霸道,恣睢无忌。今日捉弄同窗,明日戏耍老师,也是常有的事。在郑独眼中,莫非自然就是这一类人,因此扭头在一边,不予理会,过了一会儿,听着莫非走出了院门,微微有些意外。

    就……这样?没有揪胡子?没有泼粪?没有……

    郑独一时无措。

    过了半晌,院外突然传来了脚步声。郑独不及多想,就见一个少女走了进来,将手上捧着的碗放在床沿上。是刚才那个少年的丫环?郑独默然的看着她,想着等她客套的时候,自己该如何措辞,才能表现的与他们划分界限。谁知,对方放下碗后,竟是一言不发,面无表情的转身离去。

    这种无视,对于心高气傲的郑独来说,无非就是一种侮辱。然而丫丫是不在乎这些的,如今虽然不用忍饥挨饿,但在西荒吃够了食不果腹的苦头,对于自家的食物,她是尤为珍惜。

    要不是莫非让她送饭过来,她才不情愿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简直岂有此理!”

    丫丫离去,郑独气恼的看向碗里,登时一怔。他虽是寒门出身,过惯了清贫日子,但自从做了书院的夫子后,生活富足,逐渐的养成了好酒肉的习惯。可眼前的这碗饭中,除了白花花的米饭外,边上只趴着几根蔬菜,看起来……油水全无!

    难道他们也是吃这东西?郑独纳闷的举起筷子戳了两下,随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些个权贵子弟,指不定就是……想用这些下等饭菜,来折辱自己!

    面对这样的饭菜,不仅郑独难以下咽,就连莫非也郁闷无比。他虽然理解丫丫省吃俭用的心态,但还是忍不住道:“我既然做了书院的夫子,以后每个月书院都会发放薪俸,你不用这么省。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说完瞟了一眼正在扒米的丫丫,心中一动,有了主意:“今天晚上我做饭。”

    丫丫闻言一愣,在她的印象中,莫非一直都是一个惫懒的人,现在听他说要做饭,平静的脸上终于浮现一丝涟漪。等着咽下嘴里的饭后,扯着嘴角笑了笑,道:“好!”

    莫非看丫丫嘴角噙着笑,突然觉得丫丫有些乖巧的可爱。怎么突然这么乖巧?莫非脑海中恶趣味的想到:大姨妈来了么?

    **********************

    白白的面片整齐的排列在案板上,用勺子在青碟里挖出陷,嵌在面片上,包起来,然后齐齐下锅,水饺沸腾。

    莫非正将锅盖盖上,看着丫丫饶有兴趣的眼神,笑道:“这是水饺。韭菜鸡蛋馅的,很好吃。”

    “唔。”

    以前在部队的时候,炊事班逢年过节,都会下水饺来吃。莫非偶尔闲着也是闲着,就去打打下手,一来二去,就学会了包水饺。现在穿越的这个年代,水饺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丫丫虽然觉得这种做法太过麻烦,但这种精巧的吃食还是引起了她的好奇。

    至于说莫非是从何学的这个做法,她一点也不关心。无论是与生俱来的成熟、亦或是先天的本领,莫非带给她的震撼,早已让她麻木。

    水饺易熟,听着锅里“突突突”的响了一会儿,莫非就揭起锅,打捞出饺子盛放在青碟里。接下来无非就是准备碗筷、辣酱、食醋和蒜泥,简单快捷。

    “嗯……好吃!”满碟的热气挟带着淳淳的香味,扑在丫丫的脸上。

    莫非看着极少显露性情的丫丫吃的津津有味,倒是觉得好笑。他原先做饺子,只是想给丫丫开开胃,让她重视一日三餐的质量。可现在看她吃的如此开心,觉得或许可以再做做火锅、烧烤……

    等到金乌西坠,朦胧的街景中,点点亮光逐渐映起。两人吃罢饭后,莫非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差遣丫丫将剩下的饺子送给郑独。

    “这是最后一次了,明天他就可以下床了。”

    丫丫犹豫了片刻,给他丢去一记眼刀,才勉强答应下来。

    如早上一般的场景,一般的气氛,丫丫面无表情的推门而入,面无表情的将碗放下。只有当看向早上的饭时,才皱了皱眉。一旁的郑独瞥了她一眼,鼻息轻哼,没好气道:“我说,你们……。嗯?”

    郑独话未说完,却见眼前的小丫头置若罔闻,径自走了出去。

    “这……这……。哼!”

    此时天已黑,郑独虽然气恼,但躺了一天,颗粒未进,早已饥肠辘辘。再加上这韭菜鸡蛋陷的水饺,味道极大,更是难忍。如此硬挨了一会儿,就将头扭了过来,看着碗里奇形怪状的东西,嘀咕道:“这是什么东西?瞧着……倒像是耳朵。”

    想归这么想,但郑独还是撑起身子,好奇的尝了一口。

    嗯……

    嗯?

    嗯!好吃!

    郑独双眼金光一冒,强撑起整个身子,像个小孩一般把碗凑到嘴边,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啧啧称奇:尝遍长安所有美食,都没尝过这么爽口的东西!如此半碗下肚,郑独手中的筷子生生止住,暗道:这么好吃的东西,倘若就着酒,岂不更妙!

    想着他把身子挪向床边,手探向床底摸了半天,这才拎出一壶酒。

    美酒配……耳朵?不妥……耳朵倒是污了这等美食的名字,太俗!

    郑独摇了摇头,也不管这玩意叫什么,一边品着酒,一边吃着。暗想道:想来这是刚才那个丫头做的,嗯……,能做出这种美食,可见心灵手巧,定不是那种不知礼仪的人。或许她有难言之隐,或许……她是聋哑人?这才对自己熟视无睹?

    郑独越想越觉的可能,罢了又是深深的叹惜,这般好女孩……竟然落入纨绔子弟之手,着实让人惋惜。

    饺子的数量原先是计划好的,可因为丫丫第一次尝到这么美味的东西,所以贪吃了一些。当然,这些都是郑独不知道的。

    酒足饭饱后,郑独觉得自己有了些气力,抹了一把胡子上的酒水和嘴上的韭菜叶,踉踉跄跄的下了床。瞧着桌上还压着少年说的药方,虽冷冷的哼了一声,但还是不由自主的走了过去。

    “咦?”

    ……

 第二十章 除夕和火锅更配

    将宣纸上的镇尺拿开,郑独眯眼瞧去,心中却是一震!

    在古代社会,文人墨客向来是既讲究风骨,也顾惜面子。文人雅客相聚一堂,少不了吟诗作对,比赋较画,倘若有人当众出丑,说不得就是颜面扫地。因此,绝大数文人就算不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也要涉猎广泛,以备不时之需。

    郑独虽然为人孤僻,鲜少参加这等聚会。但身为诗科夫子,自然通晓六艺,见多识广,所以在看到宣纸上的字后,便瞧出了一些门道。

    宣纸上的字是地地道道的小楷,小字运笔圆润、娟秀,大字雄壮、厚重。笔锋处理浑然天成,灵巧生动,犹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这般奇绝书法,倒是生平仅见。随即,郑独想起,这宣纸上的字是隔壁那个纨绔子弟所写,微微有些讶异!他那般年纪……,就算浸淫书法一辈子,也……写不出来罢!

    郑独这人虽然性格高傲,但眼光还是相当毒辣。事实上,莫非对于小楷的研究,从前世便已开始。只是那时纯属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更多的还是欣赏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名家作品。等穿越后,流亡西荒八年,整日对着苍凉沙漠,无聊至极。因此,一有空闲时间,他便揣摩小楷的写法,不想八年一过,倒是略有小成。

    郑独捧着手中的宣纸,一笔一字的看过去,毫不懈怠。看完一遍,竟然心生一种无力之感,这般精巧的字,委实让人自愧不如。

    读完一遍,复读第二遍,郑独这才注意到宣纸上书写确实是药方,“天麻二钱,川贝母……”。除此之外,第二页更有类似“饮食宜清淡,不宜……”之类的注意事项。真是……面面俱到!

    此时,郑独逐渐冷静下来,神色复杂的朝着一页书院的方向看了一眼,心中五味杂陈。

    若这字真是他写的,那此人倒也不算不学无术,只是他是哪个府的少爷?拥有这般才华,却未曾听人说起,着实令人奇怪。

    郑独心中带着这些疑惑,回到床上辗转反侧。随后又是起来,认真的看了几遍,越看越喜欢,便将它揣在怀里,回到床上。

    还是明天去问个明白吧!

    *************************

    乾承九年末,在一片噼里啪啦的烟花炮竹声中,莫非和丫丫终于迎来了继往开来的美好日子。两人早早的起了床,换上新衣服,然后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电视,看不成春晚;没有手机,发不了红包。两人能做的事实在不多,不过可能是被节日的喜气所感染,丫丫这一整天都显得十分开心。

    于是,在当晚的烟花“嘭嘭!”声中,莫非遥望天际,兴奋之余,挥笔而下:《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刚在宣纸上写完字,门外响起了“砰!砰!砰!”敲门声,莫非和丫丫相视一眼,然后前去开门。

    郑独原本打算早上过来的,但昨晚一时兴奋过度,彻夜未眠,直至凌晨才睡着。再加上那酒的后劲极大,醒来后,见屋内漆黑一片,还以为是半夜,再次睡下。朦朦胧胧中听到了烟花爆竹声,这才猛然意识,已是大年三十晚上,随后草草的洗漱一番,就跑了过来。

    此时,除夕的气氛已推至高潮,莫非正准备开年夜饭,没想到郑独就前来拜访。虽然他很奇怪对方这种突兀的拜访,但转念一想,许是这个世界的除夕有串门这一类的习俗,也不多做他想。

    在门口和郑独礼节性的客套了几句,无非就是一些拜年的固定话语,两人原本没什么交集,这两天相处也并不愉快,所以说完后彼此无言,场面就陷入了尴尬。不过寒冬腊月,这么站着终归不是办法,莫非便请了郑独进屋。

    搬来沧海书院不久,莫非没来得及太认真整理屋子,像玉石古玩、陶瓷屏风这一类的,他也买不起,屋内一个都没。对于郑独来说,这样的屋子谈不上奢华,更算不上雅致,其实就是相当的简陋。

    不是权贵子弟吗?这布置……

    郑独心里存疑,片刻后,暗自斟酌起来。

    虽然在沧海书院,像除夕这样的年节,无家可归的可以常住书院,但基本上都会去拜访师友、走访亲戚。郑独独来独往惯了,最不耐烦这套,所以往年除夕的苍竹院,只有他的醉书院里有人。今日过来一页书院,其实目的很简单,一个是想搞清楚昨日的吃食是什么?另一个嘛……就是确定那字是谁写的。

    如今看到着少年的屋子如此简陋,心里更添几分疑惑:如果真是权贵子弟,那为何屋内空荡荡的乏善可陈?又为何除夕之夜还不归家?难道……是某个府上的私生子?也不对……,入沧海书院,也许只要凭借才华就可以,但是住苍竹院,可不是普通学子敢奢想的。

    郑独以往也算是阅人颇多,这少年也就十六、七的模样,看起来乳臭未干。但仅仅见了三面,并无交流,却他留下一种看透世事、云淡风轻的感觉,倒着实令人奇怪。

    这般想着,三人就已落座。

    “你的病怎么样了?”

    “老毛病!不碍事,基本躺个一两天的就好了。”郑独虽然不善与人交际,但也并非不懂人情世故,私生子这个话题他觉得不好多问。略微想了想,提手作揖客气道:“多谢公子的药方,奥,还有这位姑娘的吃食。”

    话是这样说着,心里还是有一些别扭,毕竟之前……以恶意胡乱的揣测他人,实非君子之道。

    “唔……,你吃的是相公做的,我做的你一口没吃。”

    “你……你不是哑……巴?”

    郑独披散的头发下,眼睛瞪得斗大,张口结舌的看着丫丫。

    一旁的莫非无奈的瞪了一眼丫丫,失笑道:“去把火炉端过来吧!”然后,又偏过头:“……额,你别介意,她对谁都是这个样子。”

    “哦!是……是吗?无碍……,无碍!”说着他愣了愣,尴尬的摆摆手。

    一时间,两人陷入了沉默。

    丫丫从旁边的小屋端火炉过来,添了些碳火,烧的正旺,然后将一盆艳红的汤锅放上。莫非也不闲着,起身去端择洗好的蔬菜,布置碗筷杯盏。

    只留下郑独一个人,尴尬的坐在杌子上,看着他两忙来忙去。

    待得片刻,锅里的红汤逐渐热了起来,浓浓的辣香味道弥漫着整个屋子。

 第二十一章 年终岁末

    一页书院。

    麻辣火锅的红汤已经沸腾,郑独捋着胡子,朝窗外看了一眼,暗自嘀咕:天黑了罢!倒是不好回去了……

    “过来一起吃吧?”

    “好!”

    时下,火锅还没被发明出来,这种新奇的食物,对于好吃者来说绝对是个诱惑。当麻辣味弥漫整个屋子时,郑独已然食指大动。现在见莫非家常闲话般随意问着,他立马朗声应道,随后,也不矫情,大大方方的走向炉子。

    “想吃什么菜放进去就行了,喏……,煮一会儿捞起来,然后蘸着碗里的调料就可以了。不难的……,随意吃就行了!额……,不过这是麻辣味的,吃不了辣的话一会儿吃三鲜的。”

    “不用,辣一点才好。”

    郑独按照莫非说的方法将蔬菜夹进去,认真的望着锅里,生怕它跑掉。过了一会儿,似乎想起什么,询问:“这是什么吃食?虽然还没吃,但瞧着就知道好吃。”

    “火锅,麻辣火锅。”莫非顺手将自己身边的菜放进去,烫了一会儿,夹起来放在丫丫的碗里,补到:“昨天那个叫饺子,奥……,你喜欢的话叫水饺也可以。”

    “好吃!”

    这话是丫丫说的。郑独听罢,早就按耐不住,也顾不得烫,夹着菜就往嘴里塞。一边哈着热气,一边嚷道:“好!好吃……,太好吃了。”

    此时,尚是冬天,天气酷寒。吃火锅正合适,既美味无穷,又滚烫辛辣,吃着酣畅淋漓,浑身散发着暖意。

    吃罢饭后,莫非看着郑独起手抹了一下嘴上的残渣,无声笑了笑。这样看来,虽然世界不一样,但是像饺子、火锅一类的吃食是同样的受欢迎。以后就算不做夫子了,开个酒楼也不错,至于建造商业帝国什么的……,努力一点。有可能吧?

    莫非虽然这样想着,但并未当作一回事。在这个时代的观念里,商人的地位低贱,如果小打小闹的,倒还好。真要拿上台面,去影响这个世界,只怕会极其艰难。更何况,莫非也只会做饺子、火锅、烧烤这一类没有技巧性的吃食。

    这时候,外边的鞭炮声已经变得稀稀拉拉,也算是个美好的除夕了。莫非帮着丫丫收拾碗筷,郑独自恃身份,倒没去参与。坐的太久,在屋里踱了几步,看见窗边书桌摆着一张纸,心中一动,走上前去。

    恩……,也是小楷,字迹和药方的一样,确实是他写的。

    “你这小楷写的……极……额。”郑独本来准备说极好的,但转念一想,此人以后有可能就是诗科学生,若太过称赞,容易助长他的傲气。因此迟疑了一下,缓缓点头道:“写的不错。”

    古代书法种类繁多,譬如楷书、隶书、草书、行书、篆书这些,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都已经形成系统。但凡被称为书法大家的,虽然专擅某一类书体,但相对来说,旁的书体他们也不毫不逊色。莫非练习小楷的时间并不算长,胜在前世临摹过不少名家作品,穿越后又系统的练习了八年,这才小有所成。不过对于其它比如行书、草书这一类的,他就真的一窍不通了。

    “呵呵……,还有进步的空间。”

    郑独听莫非自谦的应答,称赞的点了点头。其实在他看来,莫非这小楷写的已是极好了,再加上年纪轻轻,一点儿也不傲才视物,实在难能可贵。继而抚着胡子,朝那诗看去。

    《元日》,嗯!是今天写的吧!

    莫非?……这名字。和一页书一样的古怪。

    郑独玩味的笑笑,继续读下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他念到这里,皱了皱眉,朝着正在收碗的莫非看了一眼。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七言绝句,立意并不深远,辞藻并不华丽,也没有太多繁杂的手法。只是文道发展至今,派系众多。例如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的风格也成为一种流行。这首《元日》,全诗紧扣主题,轻松明快,将除夕的热闹渲染的形象动人。在郑独看来,虽不属于极上乘之作,但也算得上佳作。

    要是把这诗放在年轻一辈中……,只怕,就要高出一个档次了。

    莫非……,呵呵!看来书院里来了个人才,这次大唐文会……有热闹可瞧了!

    “喝茶吗?”

    从里屋出来,莫非见郑独正看着自己写的《元日》,将杯盏递过去,郑独接起却并未喝,而是放到了一旁的书桌上。过了片刻,郑独看着莫非苍白的脸,笑着点了点头,从怀里摸出一本书:“呶!这个给你。”

    “这是什么?”

    莫非看了看郑独,疑惑的接过去。

    不会是偷香窃玉的小黄书吧?

    “我要知道我就不给你了。”郑独看莫非一脸不情愿的样子,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接着又想到这两日受了他过多恩惠,放缓语气道:“祖上传下来的书,好像是练武用的!呃……,不过祖上都是勤勤恳恳务农的,也可能是误传了。反正我看不懂。不知道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呃……,我也没有妻儿后代,传不下去。又不想凭白接受你的恩惠,就把它送给你,权当还了这火锅和那……枣……子的恩情。”

    莫非闻言,微微有些意外。他帮助郑独,纯属同病相怜,没什么功利目的。只是没想到对方却放在了心里,他眨眨眼,旋即释然。既然人家给了那就拿着吧,反正之后还要考虑如何医治癫痫之症,自己也不算占便宜。

    等到送走郑独,莫非和丫丫回到屋里,拿出酒坛,起先,相顾无言,尔后,莫非端起酒杯闷声喝了两口,酒酣耳热之际,话语便多了起来。

    “相公,你讲故事给我听。”

    “想听什么?额……,不如,今天给你讲《禁闭岛》吧。”

    “我想听《红楼梦》。”

    “《红楼梦》讲过了,我们讲其它的,奥……,那我给你讲《穿越时空的爱恋》。”

    “我就想听《红楼梦》。”

    “额……,那行,就讲《红楼梦》,不过……,你不能自己先睡着。……话说宝玉既知秦钟已死,痛苦不已……。”丫丫听莫非讲着,好奇的蘸蘸酒,抿了抿嘴。两人就这样,推杯酌盏,几杯下肚,目酣神醉之间,丫丫胡言乱语起来:相公,我不想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