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无限乱入-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长庚出列:“末将在!”

  徐珪朗声下令:“李长庚能力超群,精于水战,对水面作战颇有见解,我特此提拔你为我柴桑水军副统领,与周泰蒋钦二位将军一起操练水军,不得有误!”

  李长庚跪拜,感激不已:“末将遵命!”

  这时徐珪注意到在下面直翻眼睛的李逵,笑道:“李逵兄弟怎么了,为何一脸闷闷不乐啊?”

  李逵很不乐意地扯着大嗓门说道:“哥哥啊,你这说话不算话啊!”

  徐珪一脸茫然:“哦?李逵兄弟此话怎讲?”

  李逵气急,但此时说话的是徐珪,又不好发作,只好憋红了脸,皱眉拱手道:“哥哥,你还记得当日你率军追击董卓时,对俺许下的承诺?”

  徐珪顿时想了起来:当时自己说过只要李逵守好汜水关,便赏他和孟良50坛酒的,便大笑起来:“哈哈哈,我当然记得,不过李逵兄弟啊,50坛酒就免了吧。”


第四十八章   汉帝要求  讨伐名单


  李逵本来听到前面还笑眯了眼的,听到后面张大了嘴一脸不服:“这……哥哥!哥哥!你怎么能这样呢,俺铁牛可是守好了汜水关的呀!”

  徐珪再次大笑道:“李逵、孟良听令!”

  孟良出列拱手:“在!”

  只有李逵闷闷不乐,拱手很随意的说了声:“在。”

  徐珪看着李逵的孩子气模样心里乐开了花,隔了半晌:“你们两人守汜水关有功,各赏酒100坛!”

  李逵这才大喜,哈哈大笑:“哈哈哈!还是哥哥好啊,不仅真的给了俺50坛,还多给50坛,哈哈哈,好啊!”

  徐珪见李逵才不乐又大笑,也笑了起来,其余人也都大笑,笑声中满是对李逵耿直性格的喜爱。

  但有一人没笑,徐珪注意到了,便开口询问:“孟良将军?为何你皱眉不语?难道对我的赏赐嫌少?”

  孟良听了忙跪拜:“属下不敢,末将只是感慨,当时我们不过数百人,如今却拥有了城池,还有这么多兵马,又多了这么多兄弟们,末将深深感到城中军粮是一大问题,因此末将不要主公的赏赐,希望主公将此赏赐前番伐董阵亡的兄弟家属,也算是一份交代了。”

  徐珪听了感慨:“孟将军真是仁慈啊!”

  历史上虽然对孟良的记载很少,但在各种相关的说书,小说,野史中,孟良都有共性,那就是作战勇猛,为人刚毅,心思缜密,但徐珪想不到他也有为民思考的一面。

  徐珪不由得再次感叹,顿了顿下令:“孟良心系军民,可为人楷模,100坛酒照旧,另任命你为巡城兵马使,负责城防、治安,有事可以直接找我,无论何时,不需通报!”

  孟良立马跪拜:“主公!末将即便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这时小三国说道:“孟良忠诚固定为100。”

  徐珪不动声色:“孟将军请起。”

  孟良这才起身。

  李逵见状不乐意了,嚷嚷道:“如此一来到好像俺铁牛是个不心系军民的坏人了!哥哥,俺也不要那100坛酒了,也都赏给阵亡军士家属吧!”

  徐珪大笑:“哈哈,不必了,李逵兄弟,我倒不是那意思,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这点赏赐先不说是我事先允诺的,便是不允诺也该赏赐!”

  一向大咧咧的李逵这次沉默了,抓耳挠腮,不知所为,那滑稽的模样看的众人忍俊不禁。

  “呵呵!诸位爱卿如此开心,可否与朕分享一下啊?”

  众人循声望去,见汉帝踏入府中,纷纷闪到两边,将本就拥挤不堪的府衙变得更加拥挤:“拜见陛下!”

  汉帝笑了一声:“诸位爱卿免礼,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呢?诸位笑成这样?”

  徐珪眯眼打量着汉帝:“他此番前来必定有事,不然为何无故出现?我且看看他所为何事。”

  便开口将刚才所发生的一切说与汉帝听了,汉帝赞叹道:“孟将军仁义!”

  随后又看了看一脸好奇的李逵,笑问:“朕早就听说徐珪手下有一黑大汉作战勇猛无比,想必就是你吧。”

  李逵憨笑道:“是呀,小皇帝啊,想不到哥哥居然和你提到过俺,俺铁牛欣喜万分啊!”

  徐珪见状斥道:“铁牛,不得无礼,对皇上竟然如此放肆!”

  李逵翻翻眼睛,退下了,汉帝笑笑:“朕就是喜欢真诚的汉子,无妨无妨。”

  说完径直向徐珪走去:“徐将军,朕此番前来是有一事相求,还请将军答应!”

  徐珪忙跪拜,不知道汉帝在打什么主意:“陛下言重了,不知何事,但说便是。”

  汉帝转身打量了一下各位武将文官,开口道:“朕自幼在宫中学习了不少,诗经汉赋、曲调音律、宫廷礼仪等,却唯独没有学习武艺,本来皇家子弟在年满九岁之时便传授武艺,怎奈董贼作乱,因此朕从未学习,见徐将军武艺高强,麾下武将也是万夫不敌,因此才提出这要求。”

  徐珪心里很是震惊,下面各人也都议论纷纷,徐珪想了想,看了看周瑜,便说道:“既然皇上有命,末将便让周侗先生传授你武艺,先打好基础功,日后再选一位大将教你作战技巧,如何?”

  汉帝点点头:“但听爱卿所言!”

  徐珪接着说道:“末将再推举一人,此人名叫周瑜,年方十六,比陛下年长四岁,不过他才识超群,见多识广,智能卓越,同时,他精通剑术,由善音律,真可算得上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之人了!”

  周瑜闻声而出,汉帝挑头一看,顿时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好一个相貌俊美,姿质风流的美男子!”

  周瑜很是优雅地笑笑:“陛下过奖了。”

  汉帝直勾勾地看着周瑜,半晌后才笑道:“朕以为伯玉已经是相貌一流的人了,不想阁下更胜他十倍啊!”

  说完后汉帝也觉得不妥,略带歉意地对着徐珪说道:“爱卿不要见怪,朕一时惊艳,口无遮拦。”

  徐珪忙鞠躬:“陛下言重了,末将确实没周郎貌美,而且就算陛下恶语相向,末将也无话可说。”

  汉帝这时心里很是感动,因为身高不够,就摸了摸徐珪的手臂示意。

  徐珪看了看这个小正太,心里满是不忍和欢喜,顿了顿再次继续自己的工作,朗声下令:“李文忠!”

  李文忠出列,拱手道:“末将在!”

  “徐达!冯胜!”

  “末将在!”两人拱手而出。

  虽说两人是徐珪的长辈,但军中无父子的道理大家都懂,更不用说是伯父了,所以该有的规矩还是要的。

  “徐达武艺高强,通晓兵法,精于谋略,现任命你为都督,统领本城军马,监督士兵操练,不得有误!”

  徐达拱手道:“遵命!”

  “李文忠、冯胜二人为偏将军,辅佐徐达!”

  “遵命!”

  徐珪再次扫了扫下面的各人,突然小三国提示:“主公,徐达三人组一起出征时每人统帅能够提升3点。”

  “还有这隐藏属性?”徐珪微微吃了惊,便继续下一步指令:

  “徐宁、周仓、廖化、魏延!”

  “末将在!”

  “如今我军刚刚征战归来,军资不足,眼下已经八月,命你们各领一千军士,协助百姓管理农田,准备秋收!”

  “遵命!”

  “花荣、王彦章!”

  “末将在!”

  “前些日圣旨已传达各位诸侯,窃以为必有不奉者,到时免不了征伐,现命你二人加紧征兵,为我军扩大兵源!”

  “遵命!”

  “好了,今天就这些事,各位退下吧!”

  众人领命依次退出,只有周侗、周瑜、汉帝留着,徐珪这才笑着问道:“陛下,为何突然想学武艺了?”

  汉帝眼神坚定起来:“朕以为学武艺一来可以自强,二来可以自律,先皇不晓武艺,不理朝政,故此宦官当道,天下祸乱,这才导致黄巾动荡、董卓乱政,如今朕侥幸得救,爱卿仍遵奉朕,朕这才暗下决心,要做一位文治武功的明君,武能上马横槊,文能下马赋诗!就算不能力挽狂澜,也要保住我大汉的基业!”

  一番话慷慨激昂,与年仅十二岁的他很是不符。

  周瑜也被震撼了,与徐珪相视一笑,随后跪拜:“陛下少年有志,心系国家,微臣佩服!”

  汉帝向周侗周瑜两人拱手行礼,笑道:“朕就有劳两位的教导了。”

  两人忙还礼:“不可不可!陛下万金之躯,何必行此大礼,折杀末将了!”

  徐珪看着心里暗暗分析,感慨不已:历史上汉帝先是被董卓挟持,当成命令诸侯的工具;后来被曹操所救,说起来是救,实际上等于是将汉帝从一个铁笼子关到另一个金笼子,只是多给了他一定的表面权力,比如说能够上朝,接受群臣朝拜,有权下圣旨,其实最终说了算的还是曹操,因此历史上汉帝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能够有机会学文习武,或许汉帝真的天赋异禀也说不准呢!

  汉帝接着向徐珪说道:“前番日子爱卿所吟诗句仍回荡在朕的耳边,很是慷慨激昂,爱卿也可抽空教教朕。”

  徐珪先是一愣,随后笑着拱手:“末将遵命!”

  汉帝再次看了看:“既然如此,朕就先回去了,向两位爱卿学艺,立志成为一代明君!”

  徐珪等三人齐齐施礼:“恭送陛下!”

  汉帝在三人的目光中离开府衙,徐珪笑着询问周瑜:“公瑾啊,现在觉得汉帝如何?”

  周瑜点头不止,连声赞叹:“好气魄!我本以为一个常年被欺压的傀儡会丧失能力,不想却有如此城府和雄心,真乃我大汉一大幸事啊!”

  徐珪笑笑:“当初才救回汉帝之时,他还胆胆惊惊,眼神中全是害怕;如今却已经常能看到笑容挂在脸上,哎!万幸!”

  周瑜周侗也笑笑:“这全拜主公仁慈!”

  徐珪很是豪放的笑笑:“还靠各位辅佐!”随后各自寒暄,此事告一段落。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收到圣旨的各大小诸侯纷纷表态,袁术只回了一封书信,言语粗鄙,低俗不堪,大意是:正统皇帝是那刘辩,如今他翘辫子了,你这个皇帝不过是被反贼董胖子拥立的,不是正统,我是不会对你称臣的!汉帝看了大怒,怒骂袁术,扬言要讨伐,徐珪周瑜等人劝住汉帝,说明现在实力不足,不能轻举妄动,汉帝勉强作罢。

  其他小诸侯如韩馥、刘岱、王匡、鲍信、刘繇等,都没有回复,继土匪头子袁术后纷纷进入徐珪的讨伐名单中。

  陶谦、孔融、孙坚亲自前来柴桑朝拜,表示衷心,并送上金银无数,汉帝也给了三人口头封赏;公孙瓒、马腾、袁绍遣使携书信来柴桑,先是道歉,说由于路途遥远,行走不便,因此不亲自前来,最后表了忠心。

  公孙瓒使者另带一封书信交与徐珪与汉帝,打开一看,原来是刘备所写,先是说多时不见,对徐珪甚是思念,最后浓墨重彩的说自己的族谱,汉帝看完震惊不已:“如此看来他便是朕的皇叔!”徐珪在一旁一脸恶寒。

  最终徐珪拟了份讨伐名单,排在第一位的便是离他最近的扬州刺史刘繇。

  (小说QQ群:,期待大家加入!)


第四十九章  白袍将投军  陈庆之献策


  征兵处,奉徐珪将令前往征兵的花荣、王彦章正在严格把关,细心挑选士兵,徐珪对征兵有‘三不收’原则:家有长辈者不收;家中独子者不收;体弱多病者不收,所以征兵效率有点低,但招来的也都是无牵无挂、精壮之人,战力不容小觑。

  最近徐珪也来亲自把关,因为他知道在这次征兵时会有一奇人来投,自己不把关很可能就会错过了。

  一如既往,一上午只招收了寥寥几十人,并没有出现徐珪等的那位。

  到了下午,前来投军的更少,三人就闲扯着,有说有笑,倒也不失为打发无聊时光的方式。

  就在三人心不在焉的你一句我一句瞎侃时,作为神射手的花荣眼尖,远远就看到一人骑着一匹黄马,摇摇晃晃的行进,似乎是往这边前来,便疑问的指着那人:“主公,此人好像有意来投军啊?不过怎么……”

  王彦章徐珪顺着花荣所指方向看去,只见一白衣男子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黄马,正往这边前来,徐珪见到这马顿时对这人的身份了然,王彦章则嗤之以鼻:“花将军,主公有令,体弱多病者不收,此人就算身体还行,但怎么看都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啊!”

  花荣点点头,笑笑:“人家还没来呢,你就拒绝了,且看看再说,人不可貌相。”

  片刻间,这人便来到三人面前,在马上闭着眼摇头晃脑道:“听说柴桑徐珪颇有才能,如今征兵,我有意投军,不知可否收留啊?”语气很是随意,好像并不把投军当一回事。

  王彦章本来就对这人没好感,见状更没好气:“这位先生,不好意思,请看这边。”说着便指向手侧一标牌。

  这人听了才睁开一只眼,看完标牌后继续闭上眼睛:“我家中无长辈,也无子女,虽说武艺不精,但身体还行,这要求符合!”

  王彦章花荣面面相觑,对这人的散漫状无言以对,徐珪此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这人的身份,但没作声,就在一旁静静地观看。

  “你们到底收不收啊!”这人见两人沉默不语,还沉不住气了,居然睁眼开口质问王彦章和花荣。

  王彦章冷哼一声:“哼!我且问你你叫什么名字。”

  这人说道:“陈庆之!”徐珪听了心里暗喜,果然是他!

  “那好,你说你身体还行,就是武艺不精,那我便要看看你身体究竟行到什么程度!”

  说完便问道:“你能徒步疾行多远?深蹲多少下,臂力如何?”

  陈庆之开口道:“徒步疾行五里路不成问题,深蹲倒没试过。”刚说完就开始深蹲。

  王彦章便数数,最终陈庆之蹲了五十多个。

  王彦章和花荣相视点点头,表示陈庆之体能还算过关。

  随后又指着地上的几个石墩,说道:“这些石墩从左到右依次为三十斤、五十斤、八十斤、一百斤,你看你能搬动哪一个。”

  陈庆之便开始展示力量,撸起袖子开始搬三十斤的,结果出人意料,他居然只能搬动三十斤的,五十斤的只挪动一些,却是搬不起来。

  王彦章见状马上嘲讽:“果然力量不足,根本抵不过寻常汉子。”

  陈庆之见状急了,但显然没底气:“我就是力量不足,但入军应该没问题吧?”

  王彦章冷哼一声,拿过一把剑,递给陈庆之:“入军者须至少掌握一种短兵,你且试试。”

  后者摇头不止:“这剑我可不会使。”

  王延章再次冷哼一声,又拿过一把短刀:“这刀你可会使?要是使不了你还当什么兵!”

  陈庆之一听顿时睁开眼睛,朗声说道:“有何不会?”说罢翻身下马,拿过刀来。

  徐珪终于见到陈庆之的全貌:身高七尺,面容清秀,皮肤白净,柳叶眉,吊角眼,要不是下巴有几缕胡须,倒是几分像女子。

  陈庆之把刀拿在手上掂量掂量,比划着,就是没有使。

  王彦章在一旁笑道:“怎么不使呀?难道是装腔作势?”

  陈庆之这才说道:“刀不就是劈砍嘛!但是对着空气劈砍有何意思。”

  王彦章哑然失笑,指着远处树桩:“你去劈砍试试,看能否劈开。”

  陈庆之便握着大刀前去,来到树桩前,蓄势一砍,入木一寸余,却是怎么拔也拔不出来,顿时急的手忙脚乱,额头见汗。

  王彦章大笑道:“如此手无缚鸡之力,怕是上了战场也砍杀不了人吧?”

  陈庆之说道:“那我也可以当弓箭手啊!”

  这时花荣开口道:“这位兄台,当弓箭手可比普通士兵要求更为苛刻,首先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其次臂力要求更甚,不然箭出不过十步,射人不能中,就算中也不能透甲,岂不成了笑话?”

  陈庆之听了说道:“这位将军倒是好说话,但你且别管这许多,取弓来与我一试!”

  花荣苦笑着递来一支弓,陈庆之用力拉了拉,根本开不动,顿时急的开骂:“好你个汉子!我只当你好说话,却不想弄个死弓来糊弄我!”

  花荣再次苦笑:“阁下误会了,这弓乃寻常的短弓,常人多用些力便可拉开,可你这……”

  陈庆之一脸不信:“那你试试?”说着便还给花荣。

  花荣无奈,只好作出示范,连拉五个满,看的陈庆之在风中凌乱,一时无语。

  徐珪也抿嘴浅浅一笑:果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

  王彦章笑着说道:“你这人手无缚鸡之力,如何参军,你还是回家去吧。

  就在陈庆之急的抓耳挠腮之时,徐珪出来打岔道:“这位先生,我见你这马颇为奇特,不知此马唤作何名?”

  陈庆之听了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上下打量着徐珪,见他仪表不凡,一脸正气,似乎无害,才回答:“此马名叫‘黄骠马’,又名‘玉顶甘草黄’,亦称‘透骨龙’。”

  徐珪心里笑笑,没做声。王彦章却在一边冷哼:“你别当我等不识马,黄骠马乃西凉名马,脚力过人,更主要的是其额上有白毛形如满月,才称为玉顶,又因其无论如何饲养,两肋始终突出,才得名‘透骨龙’,而你这马双眼无神,额上也无白毛,肚子却突出的异常,简直如同怀孕的病马,居然敢糊弄我等说此马为黄骠马!”

  陈庆之也急了:“我哪知道这许多?我只当鬃毛为黄色且肋骨突出的即为黄骠,见这马外形差不多,便当它是黄骠马。”

  王彦章冷笑道:“莫非你是哪个小贼?偷得此马便前来投军,当作躲避搜查的途径?”

  徐珪听了差点翻白眼,一时无语,心里暗想:老王是五代的,老陈是南北朝的,两人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怎么跟前世仇人似得?

  便出面调解,开始展示自己的胡诌本领:“昨日我暗自打了一卦,卦象显示今日会有一大智大谋之人来投军,想必就是阁下吧?”说完这句话面不改色,真是吹牛不打草稿。

  此言一出,王彦章和花荣惊得张大了嘴,看着眼前这个几乎一直闭眼着的柔弱男子,怎么也不像有大智谋啊,王彦章不屑的笑笑:“主公,你说他大智大谋?我怎么看不出来?”

  陈庆之这时也一脸震惊地看着徐珪:心想自己本来是想入军,找个机会接触徐珪,然后提出见解让徐珪高看自己,从而成为将军;虽然觉得这人仪表不凡,但不想居然就是徐珪,连忙一改吊儿郎当的样子,拱手道:“原来阁下就是徐珪徐伯玉,在下有礼了!”

  徐珪笑了笑:“不必多礼,我方才看了,你确实算是手无缚鸡之力,即便如此,你却非常希望投军,说明你是有本领的;此外你一直闭着眼睛,凡闭眼者,或自信之人,或大才之人;而且在你双眼睁开之时,我在你眼中看到了不凡的神采、不屈的精神,我现在就问你,你是否自信深知谋略?”

  陈庆之再次大吃一惊,没有回答,而是跪拜:“徐将军果然不是寻常之辈,不仅不以貌取人,而且识人,真乃明主啊!”

  徐珪朗声大笑:“先生,我且问你,对于汉帝圣旨下而不拜者,该如何处置?”

  陈庆之不假思索的回答:“伐之。”

  徐珪点点头,再次问道:“可我军如今兵力不过一万五,战马不过两千余匹,可谓实力严重不足,而其余诸侯手中至少掌兵两万,常言道‘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战之’,眼下诸侯兵力皆多余我,我欲伐之,该当何为呢?”

  陈庆之摇头不止,直叹:“否否否!”

  徐珪王彦章花荣都不解:“否?何意?”

  陈庆之大笑:“徐将军,既然兵力不足却为何只知伐之?如今汉帝在此,此剩余百万雄师也!”

  徐珪大概知道什么意思,但还是拱手询问:“在下愚昧,请先生详解。”

  王彦章花荣见徐珪卑躬屈膝的,大为不解,但也没多事,在一旁静观。

  陈庆之一一道来:“不奉诏者确实当伐,然而在下以为,不奉诏者多矣,是也不是?”

  徐珪点点头。

  陈庆之笑了笑:“若一一伐之,兵力可足够?时间可充裕?其余不奉诏者是否会坐以待毙,就不会生出危机感?依我之见小则死命相抵,大则联手抗敌,到时你死我亡未可知也!”

  徐珪突然灵光一闪,小声地说道:“先生是说,使不奉诏者相伐?”

  陈庆之睁开眼,微微一笑:“正是!”


第五十章  周瑜献良策  柴桑大丰收


  徐珪继续请教:“具体该如何呢?”

  陈庆之拱手说道:“徐将军,如今天下动荡,自从黄巾之乱后汉室基本崩坏,后来又经董卓折腾,汉室名存实亡,朝中大臣,金银珠宝,俱在长安,联盟解散后诸侯也多怀异心,不奉诏者分别为哪些人,我并不知,还请徐将军一一道来。”

  徐珪开口说道:“距离我军较远的暂且不列,较近的有武陵太守金璇,零陵太守刘度,桂阳太守赵范,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严白虎。”

  陈庆之听了皱眉思索,分析道:“武陵、零陵、桂阳俱属荆州刺史刘表管辖范围,三郡太守虽名义上服从于刘表,然而实则暗成一方势力,刘表也心知肚明,但双方本着互不侵犯的原则也并无纠纷。”

  顿了顿接着说道:“在下认为刘表虽然没做表示,实则暗恨三人,毕竟没人希望自己的领地和下属有名无分,说到这边,在下到有一计,请将军附耳过来。”

  徐珪立即靠过去,陈庆之将计谋一说,徐珪一拍大腿:“先生妙计!先生不仅胸藏韬略,而且对天下之人了然于胸,真乃奇人也!”

  陈庆之“呵呵”一笑:“只要将军依我此计行事,我敢断言,一月一城,不出三月,三城必属将军!”

  徐珪连声大笑:“好好好!言归正传,阁下前来本是投军,但我还是觉得你做士卒太不合适了。”

  陈庆之本来对自己的计谋以及徐珪的赞赏很是得意,以为投军已经是铁定的了,结果听到这边脸色一僵:“为何?”

  徐珪拱手朗声大笑:“先生大才,若只为士卒岂不屈才?还恳请先生来为我军师,祝我平定叛乱诸侯!”

  谁知陈庆之一听先是长舒一口气,然后摇头不止:“将军此言差矣!我可不希望成为身在暗处出谋划策的谋士,而是想成为像你一样的将军!”

  这下轮到徐珪脸色一僵了,同时王彦章在一旁大笑,笑中满是不屑:“为将者若连刀都使不动,弓都拉不开,如何统帅三军,如何服众?”

  徐珪见陈庆之面露难色,替他辩解:“王将军此言差矣,昔日孙膑不能行走,尚且可统军征战;西汉淮阴侯韩信,史书上无冲阵记载,亦能助汉灭楚,由此可见,儒生亦可为将也!”

  王彦章沉默不语,徐珪知道被反驳没人会开心,便拍拍王彦章肩膀安慰道:“王将军乃我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日后征伐诸侯还靠将军出力了!”

  王彦章拱手:“末将万死不辞!”

  徐珪搞定了王彦章,便肃声对陈庆之说道:“陈庆之!你有意来投,胸有谋略,我表奏天子封命你为偏将军,为我效力!”

  陈庆之一听大喜,跪地便拜:“多谢主公,末将领命!”

  徐珪扶起陈庆之,又拉过王彦章和花荣,对着两人说道:“陈将军虽然体质柔弱,不适合冲锋陷阵,上马杀敌,但他的谋略堪称世间之绝,还希望二位将军能够摒弃偏见,共为同事!”

  两人虽然心中仍然稍有芥蒂,但徐珪之令不得不从,只得拱手:“末将遵命!”

  王彦章显然对陈庆之还是不服,毕竟以勇武著称的他仍认为为将者得勇力过人,而不是深知韬略,那是军师谋士干的事,只见王彦章开口质问:“主公,你说陈将军深知韬略,不知他有何谋略,竟让你如此折服?”

  徐珪笑笑:“彦章啊,陈将军之谋暂且不说,但他既然敢断言三月破三城,我等便相信他,假如不成,到时再罚他也不迟,是也不是?”说完看着陈庆之。

  陈庆之拱手一笑,满是自信:“若不能在三月内破三城,在下愿受军法处置,并自愿卸甲!”

  王彦章看到这边心想或许他真有奇谋,但也不甘示弱,只是冷哼一声。

  徐珪看在眼里,很是无奈,只得苦笑,心想着当初诸葛亮出山之时关张也是对他万般不服,后来诸葛孔明一把火不仅烧退了曹军,也烧去了关张心中的高傲,这才能够安心的调用两人,陈庆之啊,我相信你会用自己的能力折服这一干武将的!徐珪默默地对陈庆之寄予厚望。

  陈庆之这时牵过自己的马,对着徐珪说道:“主公,此马虽说其貌不扬,但绝非病马,我见它虽双眼无神,然体力过人,连走数日不歇;即便食草料半石,仍不知饱,且依旧两肋突出,我认为此马绝非常马,希望主公笑纳!”

  徐珪心里好笑,说什么呢!这马可是神驹,是我高宠的宝马,怎么会是病马?便笑了笑:“虽然我已有一宝马,但陈将军好意,珪却之不恭,便笑纳了!”

  随后对王彦章花荣两人说道:“两位将军辛苦了,还希望二位继续为我募兵,壮我兵威!”

  两人拱手:“遵命!”

  徐珪笑了笑,拍了拍两人肩膀,牵着甘草千斤顶挽着陈庆之谈笑离去,王彦章看了稍有不爽:“花将军,你说主公为何如此看重这一儒生?”

  花荣深思了一会儿:“或许这陈庆之真的谋略过人,毕竟主公慧眼识人你我有目共睹!”

  王彦章点点头,不再多言。

  徐珪来到军营,将陈庆之向众人一一介绍:“此人名叫陈庆之,是我军偏将军,各位来互相熟络一下!”

  一干武将见了瞠目结舌:主公怎么拜这么个小白脸做将军?

  李逵更是大笑不止:“哥哥啊,这个小白脸他会打仗吗?怎么看都像个小娘们啊!”说罢扭头看向其他人,还放肆地大笑。

  其余人也大笑,对李逵所言赞同不已。

  徐珪厉声喝道:“你这黑厮!我拜他为将自有道理,哪要你多管闲事?”

  李逵眼睛一翻,自讨没趣,闪到一边去了。其余武将见徐珪面色严肃,也止住了哂笑,严肃起来。

  徐珪见状继续说道:“此人韬略更甚公瑾一筹,虽说不会武艺,但兵法通晓,谋略谙熟,他为将未免屈才,依我看来,他可为帅!”

  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