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无限乱入-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考工令,秩俸六百石,制作兵器,弓弩刀铠。

  考工左丞,协助考工令。

  考工右丞,协助考工令。

  5,廷尉

  廷尉主管刑法和监狱以及审判案件。

  廷尉官吏:

  廷尉,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廷尉丞,

  廷尉左监,

  廷尉右监,

  廷尉左平,

  廷尉右平,

  廷尉正。

  6,大鸿胪

  大鸿胪,原称为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为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

  大鸿胪分管边区少数民族事务和诸王列侯朝聘事务。

  大鸿胪官吏:

  大鸿胪,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鸿胪文学,

  大行治礼丞,

  大行卒史,

  行人,

  翻译,

  主客。

  7,宗正

  宗正主管皇室的宗室事务,皇帝,诸侯王,外戚男女的姻亲嫡庶等关系都由宗正来记录。

  宗正官吏:

  宗正卿,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宗正丞,秩俸比千石,

  宗正员吏,

  公主家令,

  公主丞。

  8,大司农

  大司农主管全国的赋税钱财,是汉朝的中央政府财政部,凡国家财政开支,军国的用度,诸如田租,口赋,盐铁专卖,均输漕运,货币管理等都由大司农管理。

  大司农官吏:

  大司农,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大司农丞,秩俸千石,掌财政收支的统计财会事。

  大司农部丞,共有是三人,负责十三州事务。

  治粟都尉,

  太仓令,

  太仓丞;

  均输令,

  均输丞;

  平淮令,

  平淮丞;

  都内令,

  都内丞;

  籍田令,

  籍田丞;

  斡官令,

  斡官丞;

  盐市令,

  盐市丞;

  郡国盐铁官,

  常平仓官,

  大司农史,

  稻田使者,

  郡国农官,

  榷沽官。

  9,少府

  少府主管皇室的财钱和皇帝的衣食住行等各项事务以及山海池泽之税。

  少府机构官吏:

  官名俸禄职掌

  少府卿,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山河池泽之税,以供皇室之用。

  少府丞,秩俸比一千石,辅佐少府卿治事。

  符节令,秩俸六百石,率符节台,主符节事。

  兰台属官:

  御史中丞,秩俸一千石,领殿中兰台,掌图书秘籍,受公卿奏事,纠举不法。

  侍御史,秩俸六百石,分五曹办事。

  御史员,秩俸六百石,留台治百官。

  尚书属官:

  尚书令,秩俸一千石,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

  尚书仆射,秩俸六百石,主章奏文书,尚书令不在时,可代行时。

  尚书丞,秩俸四百石,佐尚书仆射。

  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

  二千石曹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

  户曹尚书,主吏民上书事。

  客曹尚书,主外国四夷事。

  三公尚书,主断狱事。

  太医令,秩俸六百石,掌诸医。

  协律都尉,掌校正乐律。

  供皇帝服御诸令丞属官:

  织室令,主织。

  东园匠令,做陵内器物,有十六丞。

  钩盾令,主近苑囿。

  尚方令,主作器物。

  尚书待治,尚书令的属官。

  御府令,主天子衣服。

  采珍宝金玉令,主才珠宝金玉。

  太官令,主膳食,属官有尚食,尚席,食监三丞。

  汤官令,主饼饵。

  导官令,主择米。

  若卢令,主藏兵器。

  水衡都尉,掌上林苑,有五丞。

  水衡都尉丞,协助水衡都尉。

  上林令,主上林,有八丞,十二尉。

  均输令,有四丞。

  均输丞,协助均输令。

  御羞令,

  禁圃令,

  辑濯令,

  钟官令,主铸钱。

  技巧令,

  六厩令,掌天子六厩。

  辩铜令,主分辨铜之种类。

  黄门令丞属官:

  黄门令,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中黄门,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黄门驸马,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中谒者,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黄门署长,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三,除九卿外的其他诸卿

  1,执金吾

  执金吾领京师北军,掌京师徼循。

  执金吾的官吏:

  执金吾,秩俸二千石。

  中垒令,

  中垒丞;

  寺令,

  寺丞;

  武库令,

  武库丞;

  都般令,

  都般丞;

  式道左中侯,

  式道左中丞;

  式道右中侯,

  式道右中丞;

  左京辅都尉,

  左京辅都尉丞;

  右京辅都尉,

  右京辅都尉丞。

  2,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原为将作少府,本是从少府中分离出来,主要是掌治宫室。

  将作大匠的官员:

  将作大匠,秩俸二千石,银印青绶。

  石库,

  东园主章,

  六章长丞,

  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

  3,大长秋

  大长秋是后宫皇后的官署,秩俸二千石。

  4,右扶风

  右扶风,原名为都尉,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5,京兆尹

  京兆尹,原名为内史或是右内史。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6,左冯翊。

  左冯翊,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四,郡国

  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郡国同级。

  郡国的编制:

  郡守,秩俸二千石,掌一郡大小事。

  国相,秩俸二千石,掌一国大小事。

  都尉,比二千石,

  郡丞,秩俸六百石,

  长史,秩俸六百石,

  功曹史,

  五官掾,

  督邮,

  郡府属官:

  主记事掾史,主录记事。

  录事掾史,主记。

  奏事掾史,主奏议事。

  少府史,总典守相私家财务出纳。

  门下督贼曹,主兵卫,巡查侍从。

  门下贼曹,主侍卫。

  府门亭长,主守卫。

  门下议曹史,主谋议。

  门下掾,杂务人员。

  门下史,杂务人员。

  门下书佐,杂务人员。

  门下小吏,杂务人员。

  民政官员:

  户曹掾史,主民户,祭祀,农桑。

  田曹掾史,主垦埴畜养。

  水曹掾史,郡国水利人员。

  时曹掾史,主时节祭祀。

  比曹掾史,主郡内财物,尾数之检核。

  财政官员:

  仓曹掾史,主仓谷事。

  金曹掾史,主货币盐铁事。

  计曹掾史,主上计之事。

  市掾,主市政。

  兵政官员:

  兵曹掾史,主兵事。

  尉曹掾史,主徒卒转运事。

  政法官员:

  贼曹掾史,主盗贼事。

  塞曹掾史,掌边塞之职。

  贼捕掾,主捕盗贼。

  决曹掾史,断罪决狱。

  辞曹掾史,主辟讼事。

  交通官员:

  督邮掾,主奉诏系捕,录送囚徒,催租点兵。

  法曹掾史,主邮驿。

  漕曹掾史,主漕运粮草事。

  教育卫生官员:

  学官掾史,主郡学校事。

  郡掾祭酒,主教育。

  学经师,主教育。

  文学史,主教育。

  医曹掾史,主医药事。

  五,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与郡国同级,掌管西域各国。

  西域都护府官吏:

  西域都护,秩俸二千石,

  西域都护副较尉,秩俸比二千石,

  西域都护丞,

  西域都护司马,

  西域都护候,

  西域都护千人。

  六,县制

  县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汉朝在郡以下设县,大县(万户以上)设县令,小县(万户以下)设县长,都是一县的最高长官。与县同一个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道,国,邑。国是侯国;邑是皇后,皇太后,公主的封地;境内有少数民族居住的称为道。

  县官员:

  县令,秩俸为一千石至六百石,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

  县长,秩俸五百石至三百石,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

  功曹史,总揆众事。

  县尉,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掌县军事。

  县丞,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

  主簿,县府门长,官众事。

  廷掾,督乡事。

  主记室,管文书。

  少府,主财用。

  门下游缴,

  门下贼曹,主兵卫。

  门下议曹,参议诸事。

  门下掾史,

  闾师。

  县佐,

  县史,秩俸百石以下。

  七,县以下的机构

  县以下的基层机构是乡,里,亭。

  汉制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乡官主要有三老。蔷夫,游缴。三老掌教化,蔷夫掌一乡之行政,兼收赋税,游缴捕盗贼,官治安。

  乡下有里,什,伍。里设里长,什设什长,伍设伍长,亭设亭长,秩俸百石以下。


番外篇 三国十大灵异故事


  这十个故事都是小白在网上整理而来,灵异灵异,之所以灵异就是因为没人知道它是否真的存在,所以……当成饭后谈资随便看看就好~

  1、孙坚昧匿玉玺

  在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孙坚的部队率先攻入了皇宫,在一口发光的枯井内找到了一具女尸,从她的身上幸运地得到了传国玉玺,孙坚以为奇货可居,便据为己有,并且谎称身体有病要退出讨伐联盟,在向盟主袁绍请假时,早已得到了情报的袁盟主让其交出玉玺。

  孙坚不承认自己得到了玉玺,态度很坚决,并发誓赌咒说,如果真的藏匿了玉玺就被万箭穿心而死。后来,在围攻襄阳的战斗中,孙坚部队的帅旗突然莫名其妙折断,人们都说是不祥之兆,要折损主帅。

  果然,在随后的战斗中,孙坚因为孤身冒进,中了埋伏,被乱箭射穿身子后,又被乱石砸烂了脑袋,惨死在蚬山中,丢掉了仅37岁的年轻生命。

  最后,还是用本方抓获的黄祖来交换,才换回他的尸体安葬。当初他藏匿玉玺时,所发的毒誓竟然真的应验了。

  2、董卓之死

  董卓在这个行程中,先后有五次不详的征兆:出发时,董母心惊肉跳、坐卧不安;路上,车子折了轮子、马匹断了笼头,即“车折轮,马断辔”;继续行走,天气骤变,昏天蔽日,飞沙走石,阻挡了行程;长安城外,“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童谣警示;

  宫门前,一青袍道人手执写了“吕”字的幡儿。然而,这一切的灵异提示没有引起董卓的重视,最终被伏击杀死。后来,董卓的残部李傕、郭汜率兵攻入长安,收拾董卓残尸下葬,不料天上突降暴雨,电闪雷鸣,劈雷将董卓的棺椁炸开。重新入殓安葬,依然如此。

  一连三次之后,董卓的尸首终于被雷电炸得片点无存。看起来,恶贯满盈的董卓是遭到了天谴。

  3、小霸王屈杀道人于吉

  小霸王孙策接了父亲孙坚的班,坐镇江东。有一年,逢上了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人们饮水都很困难。

  一天,孙策看到一个名叫于吉的道人在众人的簇拥下施展法术呼风唤雨。

  性情火爆的孙策认为这是装神弄鬼,蛊惑人心,就命人将之逮捕,并且不顾百姓和自己母亲的反对,将这个道人杀掉了。然后,孙策的卧室开始闹鬼。

  他每天睡觉都做噩梦,看到浑身是血的于吉站在他的床头。这样的噩梦一直不散,孙策精神恍惚,不能理事,便听了劝告到玉清观烧香,不料,在殿堂门口又看到了于吉。

  孙策勃然大怒,挥剑斩杀,然而,杀掉的竟然是当时对于吉行刑的士卒,而于吉依旧端坐在屋顶上。孙策越发地生气,为了抓住于吉,就命人毁掉了道观的殿宇。回家后,孙策洗完脸照镜子,不想镜子生魔,里面映出的竟是于吉的脸。孙策大骇,跌倒在地,旧伤迸发,最后死掉了,年仅26岁。

  4、左慈戏曹

  左慈是一个残疾道人,少一只眼睛、瘸一只脚,道号乌角先生,法术颇深。左慈看不惯曹操的奸邪与专横,于是就想办法惩治他。

  他先是用术在贡献给曹操的柑子上做了手脚,别人能吃唯独曹操剥开的都是空壳,柑肉楞是吃不到嘴里。

  在劝说曹操见好就收、做一个好人无效后,左慈先后用仙术上演了深狱巧脱身、画壁取龙肝、喷水生牡丹、千里钓鲈鱼等戏法戏弄曹操,使之当众出丑。

  一路追到城外,发现左慈躲进了羊群中,便将羊全部杀死,牧羊的孩子大哭,左慈却突然出现,告诉他把头拼到身体上便可,果然,羊群死而复生。

  曹操又怎么会善罢甘休,下令全城搜捕,结果找到几百个一模一样的人,曹操下令全部斩首,结果头刚刚斩掉,就从几百具尸体里面冒出无数青烟,合成一个左慈,那些尸体也复活,拿着头颅就追打曹操,把曹操吓得晕死了过去。

  5、关公显灵

  关羽兵败走麦城被东吴捉住并杀害后,并不甘心,英魂亦不散,常常骑赤兔马在空中行走,并大声呼喊“还我头来”,令当地的气氛十分紧张。

  一日,关羽的魂魄途径玉泉山时,被普净法师一席话点化,遂成正果,为百姓办事,百姓尊为神,立庙供奉。

  关羽的魂魄还曾附身吕蒙,令其在酒席宴上恐怖地发狂,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揪住孙权用关公的语言进行辱骂。

  骂完后,吕蒙七窍流血而死,举座震惊。之后,关羽还托梦给刘备,告知自己被害的讯息。

  在这之后很久,一次关兴跌落悬崖,躲进一家茅屋中,突然迷迷糊糊感到有人指引,一看正是杀父仇人潘璋,两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当即大打出手,可是灵异的一幕发生了,潘璋突然被斩首,关兴大惊,定睛一看,原来是关羽显灵,杀了潘璋……

  最终关兴获得了父亲的遗物,青龙偃月刀,这些显灵是不是有点狗血……

  6、曹操染脑疾

  曹操在洛阳大兴土木,修筑宫殿。他亲自参与乱砍滥伐活动,不料用剑伤及了一棵已成精的老梨树,梨树树干流出了血水。

  于是,当晚曹操就开始做噩梦,被梨树精/索命,惊醒后就患上了恶性脑瘤。

  生性固执多疑的曹操,不但不肯接受著名医学家华陀先生的手术治疗,还疑心他谋害自己,残暴地将华陀医生杀害。

  之后,曹操又连着做了几日噩梦,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丧失了自己的性命。这则灵异故事也告诫人们:一定要保护自然环境,对环境的破环必将遭到环境的报复,看来环保的意识古人也有嘛。

  7、诸葛拜庙脱困

  为了稳定大后方,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当大军途径秃龙洞时,遭遇毒泉所困,不少士兵中毒,危在旦夕。

  一筹莫展的诸葛亮为了寻求解脱办法,拖着瘦弱的身躯艰难地爬山涉水,终于找到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庙。

  因为他祭拜神灵的态度虔诚,感动了当地的山神土地,化作人形为他指出了明路,找到了破解之法,不但为染病士兵治好了病,还找到了可饮用水源,为最终的战争胜利打下基础。

  8、落泪铜人的惩罚

  曹睿登基后不久,便大兴土木,建造了很多宫殿之后,又修建芳林园。根据园内景致的设计和追求长生不老的企图,便命人将长安城内的一座大铜人搬移过来。

  因为铜人十分高大沉重,无法整体搬运,于是,有人出主意将之拆解分割。这座铜人像是汉武帝时期铸造的,历经数年之后,已经有了灵性。

  所以,当在遭到拆解时,铜人眼中忽然流出了泪水。紧接着,狂风大作,铜人轰然倒下,酿成砸死上千人的大悲剧。

  如果情况属实,这将是中国历史上特大工程事故之一。

  9、诸葛恪之死

  吴国太傅诸葛恪受伤兵败回朝后,内心极其郁闷,露出虚伪残暴的本性,不仅残害同僚,还滥杀无辜,甚至还无端杀死了守护府门的数十名士兵,弄得人心惶惶,就连他立起来的小皇帝孙亮也想除掉他。

  于是,在几位大臣的建议下,准备诛杀诸葛恪。当夜,诸葛恪听到家里正堂的大梁忽然“咔嚓”一声断了。

  紧接着睡觉的时候,就看到了数十名被他无辜杀死的冤魂来索命。诸葛恪早晨起床洗脸,闻到脸盆里的水都是血腥的味道。

  他赴“鸿门宴”,将出门时,先是自家的一只黄狗,咬着他的衣服像孩子一样地哭叫。

  途中,车前忽然闪出一道白光,冲天而上。他原本打算不去了,还是被设计的人催促前往,结果果然被杀掉了。

  他死后,将自己的魂魄附在家里的一个丫环身上,向家里人传信,但依然没有避免全家人被剿杀的悲惨下场。

  10、武侯显灵

  魏将钟会引兵进攻蜀国,路过定军山夜宿时,彻夜听到外面不时传来阵阵的喊杀声,却又看不到有敌兵来攻击。这样反复折腾了一整夜,将士们都没有好好休息。

  第二天,正行军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好像有数不清的兵马追杀而来。

  魏兵慌忙退却,很多人丢盔卸甲,还摔伤了不少人。钟会感到束手无策,后经人指点,到附近的诸葛亮墓前虔诚祭拜,才使得风停云散。

  夜里,诸葛亮还潜入钟会的梦里,劝导他不要滥杀无辜,钟会照办了。在后来的战争中,他坚持了少杀和慎杀的政策,很多老百姓得以保全了性命。

  ………………………………………………………………………………………………………………………………………………………………

  至于真假不必议论,狗血也不必吐槽,毕竟是小说章节,随便看看就好。


番外篇  三国五虎将总括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位列五虎之首,文韬武略兼而有之。河东解良人。

  曾随刘备在镇压黄金农民起义中显露头角,后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联军,再汜水关前温酒斩华雄,同刘备、张飞在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后为报效曹操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解决了困难局面,后为找刘备,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在赤壁之战中义释曹操,后北伐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单刀赴会,其胆量过人,但待人过于孤高,刚而自矜,傲慢有时让他失去理智,最终丢了荆州,败走麦城,死于东吴军之手。

  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

  关羽在涿郡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曾在桃园结义。

  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曹操攻击刘备,备败逃依附袁绍,关羽及刘备妻室被围于下邳,羽降曹,诏为偏将军,待以厚礼。七月,羽探知刘备在袁绍部下,遂挂印封金,拜书告辞,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随之与刘备奔往汝南联络刘辟击曹。建安十二年,刘、关、张兄弟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始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列“五虎上将”之首。八月,羽乘孙权与曹操交兵之机,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阳,放水淹杀曹军,斩杀曹将庞德,收降于禁,威镇华夏。就在关羽志得意满之时,同年十月,孙权遣吕蒙抄其后路,袭取荆州。羽腹背受敌,军心涣散,处境危艰。十一月,羽从樊城撤军,企图夺回荆州,途中连遭吴军截击,部卒走失,战斗力大减。羽见夺回荆州无望,且战且退,先抵麦城,欲逃往西川与刘备会合。十二月,羽从麦城败退临沮章乡,骑马中被孙权伏兵:潘璋生擒,与子关平同时遇害,时年58岁。

  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而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崇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张飞,字翼德,五虎次席,勇力过人,智谋不足,但还是粗中有细,当阳疑兵,义释严颜显示其攻于心计的一面。

  黄巾起义,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曹操击败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再依袁绍、刘表,最后屯兵于新野。几年后,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桥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魏兵不敢上前后撤退,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南,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刘备入川受阻时,让荆州出救兵。诸葛亮安排关羽留守荆州,自己和赵云、张飞入川。一路走来,与民秋毫不犯,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又在巴郡城下义释严颜。为刘备又得一大将。

  刘备称帝后封张飞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刘备称为关羽报仇,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疆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后主刘禅时追谥为桓侯。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四川阆中古城张飞墓,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桓侯祠,又称张飞庙,位于中国四大古城——阆中古城西街西端。与因为三峡工程而名声大振的云阳张飞庙齐名。公元214年,刘备任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张飞为部下所害,葬于阆中,后主刘禅追封为“桓侯”占地500平方米。大殿后有廊道与后殿,墓亭相连,两侧百年丹桂、鱼池与后殿室内书画相映,宁静幽雅,墓亭前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精湛,亭内起一石券,内塑雄壮威猛的张飞武官像。像后有桓侯神道碑与张飞墓相接。之所以有两个张飞庙,是因为张飞身在阆中,头在云阳,故两个地方的百姓都纪念张飞。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赵云先侍公孙赞,后投靠刘备。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之后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赵云图集(6张)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常胜将军!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是溢美最多的人物。赵云武艺高超,深明大义,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坂坡,赵云于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连杀曹营名将五十四人,砍倒象征军威的大旗两面,夺去镇军长槊三条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备执意要为关羽报仇,此时唯一力谏的就是赵云。赵云主张北上伐魏,魏灭则吴服,而刘备不听导致夷陵大败,夷陵大败后随诸葛亮南征孟获,南方平定后又北伐。在第一次北伐中力斩韩德父子五人。大涨蜀军军威,后再第二次北伐中病故。赵云的形象可以说自古以来便是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他一方面是严肃厚重、强挚壮猛、克服战祸、救主于危难的猛将,一方面又是柔贤慈惠、执事有班、统时选士、跟随先主经营天下的开国忠臣。赵云的这种表现,正好符合传统儒家社会对武将和人臣的要求,因而特别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在民间说书人和剧作家、小说家的口述以及演义抬高之下,赵云慢慢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梦幻武将。

  赵云在传统民间说书人的三国武将武勇排名中经常名列前十名之一,而《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更进一步让赵云成为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古代将领典范,时至今日,在各种影视媒体和动漫游戏的大力介绍推广之下,“常山赵子龙”已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古代勇将代名词了。

  马超,字孟起,五虎之三,扶风茂陵人。名门之后,相貌堂堂且武艺高强,但心计稍欠,以至被人利用,是刘备入主西川的功臣。马超图集(7张)马超是东汉征西将军马腾长子。年十七,随父马腾、韩遂袭长安,杀李傕将李蒙、王方。曹操诱杀腾,超、遂举西凉兵报仇,酣战许褚。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因操离间超、遂,事败,往汉中投张鲁。鲁使超救刘璋与先主战,超与张飞大战百余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