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档溃骸跋壬泻畏愿溃茏痈疤赖富穑谒淮牵 

王崇古笑着拿过一只木匣,送到了唐毅面前。

“行之,这里面是一百八十万两银子,其中八十万两是这些天常平仓售粮所得,一百万是老夫从钱庄借出来的。现在有一批粮食,已经到了扬州,我命你立刻带着银子买下来,再运到苏州。”

唐毅迟愣一下,问道:“先生,弟子斗胆,想请教这批粮食有多少,又是什么人卖的。”

“呵呵,行之,实不相瞒,一共三十万石,是山东来的。”

“这么多粮!”唐毅吃了一惊,山东地少人多,还要从外地调入粮食,一下子就拿出三十万石,而且还不惧怕赵旭等人的势力,来头儿一定不小啊!

“莫非是——孔府!”唐毅惊骇的张大了嘴巴。

王崇古仰天长笑,“行之脑筋够快的,没错,就是衍圣公府,赵旭仗着是地头蛇,把所有大户都压制了,可是有些人他们压不住。老夫早就让徽商的朋友联络孔府,再有松江的徐家也答应出二十万石,另外老夫疏通了漕口,上一次被扣住的十五万石粮食也会运来,再有送江西湖广,陆续还有三十万石粮,加起来差不多一百万石,我就不信,苏州的粮价还能涨上天去!”

王崇古说着,狠狠一砸桌子,他已经从唐毅的操作得到了灵感。前番让四大钱庄做空票券,收效甚微。而且还占用了钱庄宝贵的现金流,根本就是得不偿失。不过这个决策是他和几位掌柜共同决定的,也怪不到唐毅的头上。

事实上,唐毅靠着卖力的演出,已经获得了王崇古十二万分的信任,不疑有他,才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唐毅。

“先生,请放心,弟子一定把粮食用最快的时间运到。”

……

带着银子,唐毅点起二百名盐铁塘的士兵,外加上一支船队,一支车队,急匆匆赶往镇江府,一路疾驰到了大名鼎鼎的金山寺,早有人等在了这里。

“是唐公子来了?”

“在下唐毅,请问先生是何人?”

“呵呵,在下不过是衍圣公府的管事,三老爷在里面等着呢。”

唐毅点头,紧紧跟随着管事进了金山寺,在一处静室停了下来,好巧不巧,这里就是当初徐邦阳闭门读书的地方。

唐毅迈步走进来,只见一个白面无须的胖子坐在里面,看样子最多三十出头,大大方方,一脸和善的笑容。

见唐毅进来,就笑道:“我叫孔尚文,是衍圣公的三弟。”

“见过先生。”

唐毅恭恭敬敬施礼,没办法,凡是读书人都是孔孟门徒,见了祖师爷的后人,不能不客气。

孔尚文呵呵一笑:“我这个人啊,最不讲究礼数,到哪别人也别恭维我,当然了,我也不恭维别人。做生意嘛,赶快把买卖谈了,可别耽误我逛秦淮河。”

这位还够性急的,唐毅陪笑道:“鉴川公已经和我说了,六两一石,银子已经备好了,请先生过目。”

唐毅双手奉上木盒,举了好一会儿,孔尚文却没有接,而是笑眯眯看着唐毅,淡淡说道:“年轻人,这点银子怕是不够吧?”

第256章铤而走险的王崇古

孔老夫子倒霉了一辈子,穷困了一辈子,他或许永远也想不到从他的第八世孙开始,孔家就开始得到大汉王朝的册封,此后朝代更迭,孔家的地位却屹立不摇,坚如磐石,同张天师一起,成为中华大地上传承最长的两个封号。

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孔家不断得到朝廷的重视,家族也像八爪鱼一般,发扬光大,曲阜,以及附近的州县的田产都落到了孔家人手里,每年光是地租就收了无计其数,家里的粮囤装得满满的,每年都有不少的粮食发霉烂掉。

得到苏州缺粮的消息之后,孔尚文立刻带着三十万石粮食南下,毫无疑问,他要狠捞一笔。

“年轻人,据我所知,苏州的粮价已经超过了十两银子,奔着十五两去了。只给我六两银子一石,未免太少了吧!”

又来了!

王愔如此,孔尚文也如此,世上永远不缺少贪财如命的人,即便是堂堂衍圣公,也不例外。

唐毅闪过一丝不快,随即笑道:“先生,苏州城粮价如何,只不过是数字而已,山东的粮价不到一两银子一石,王大人开了六两银子,已经是六倍的暴利,您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再说了,王大人家族乃是晋商领袖,结下一个善缘,少不了好处,您为何不能看的长远一些呢?”

孔尚文眯缝着眼睛,手里不定捻动一串乌黑的沉香木,似有如无的甜香让他心旷神怡,飘飘然好似高高在上的神仙。

“年轻人,你是说我鼠目寸光吗?”

“不敢,晚生只是以为孔家那是圣人苗裔,天下之望,如果能帮着朝廷平抑物价,必定受到百姓赞许,士林崇敬,如此名利双收的事情,先生为何还要迟疑呢?”

“哈哈哈,好一张伶俐的嘴,这么说我还一定要答应了!”孔尚文突然脸色一变,冲着屏风后面笑了两声。

“赵先生,请出来吧!”

咳咳,从屏风后面缓步走出一个小老头,不是别人,正是赵永芳,一走出来,他的眼睛荼毒地盯着唐毅,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生吞活剥了。

不怪赵永芳这么恨唐毅,他已经调查过了,知道茶叶风波背后就有交通行的影子。他从好好的大商人,变成了如今的鬼样子,人不人鬼不鬼,给赵旭当奴才,一切都是唐毅所赐,如果不是忌惮唐毅的背景,他真想把这小子掐死才解恨。

从屏风后转出,他就冷笑了一声,“区区六两银子就想买一石粮食,真是痴人说梦!”

唐毅眉头一皱,不动声色说道:“据我所知,王知府已经和衍圣公府谈妥了,生意往来最讲究诚信二字,既然订好了,怎么可以变卦。”

赵永芳不屑地笑道:“成亲的夫妻还能合离,区区生意往来更是如此。眼下苏州粮比黄金。王知府没有把实情告诉衍圣公府,已经属于欺诈,如今粮食运来了,更应该公平买卖,价高者得。”

“没错!”孔尚文把话接过去,轻笑道:“年轻人,你也别不满意,这年头干什么都讲究银子,哪怕买一个唱曲儿的戏班子,也有十万八万的银子,更何况实实在在的粮食。”

赵永芳忙陪笑道:“三爷英明,小人愿意出十两一石,买下所有的粮食。”说完把眉头一挑,挑衅地说道:“你可有胆量?”

“我,我怎么没有!”

唐毅的小白脸涨得通红,显得十分愤怒,拍着胸脯说道:“我出十一两。”

“十二两!”赵永芳毫不犹豫跟进。

“十三两。”唐毅说道。

“十四两。”

“十四两五!”

“十五两!”赵永芳死死咬着,转眼间价格就翻了一倍半,孔尚文都听得目瞪口呆,这是买粮吗?十五两都能买两个上灶的丫鬟,就换区区一石粮食,他们疯了不成?

他的心里头十万头神兽呼啸而过,脸上却装得古井不波,你们越是出价高,我就越赚钱,管别的去死!

“赵先生已经出十五两,你还出不出钱。”

唐毅眼睛转了转,心中快速盘算着,赵旭这帮人实力强大不假,可是也有个限度。如今票券市场,晋商四大钱庄和他们杀得火热,双方各自投入都超过了千万两。哄抬物价,囤积物资,买空苏州的商品,少说也要支付五百万两,其余打通关节,预定各大户的存粮,拢共算起来,至少要两千万两。

此时他们手里的银子不可能超过三百万,为何不能更多呢?道理很简单,如果他们银子真的多到无计其数,王崇古早就撑不住了。

唐毅看了眼孔尚文,突然笑道:“孔先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哪怕我把价钱叫到了一千两,可要是付不出银子,也是屁话一句。这位赵先生可知道,十五两一石,三十万石就是四百五十万两,他的口袋有这么深吗?”

此话也提醒了孔尚文,他一扭头,斜着眼睛盯着赵永芳。

赵永芳二话不说,从怀里掏出一摞银票,“这是三百万两银票,请三爷查验。”孔尚文接过,看了看,都是见票即兑,货真价实。

“没错,这是三百万两,可还是不够啊!”

“三爷莫要着急,小人这里还有十座苏州庄园,一百家铺面的房契地契,就算在物价暴涨之前,也值二百万两银子。”

唐毅在一旁冷笑道:“这么说也不过区区五百万两,算得了什么,我出十八两一石!”

嚯!

唐毅一下子开出了前所未有的天价,要知道崇祯十六年,江南的粮食也不过四两七一石啊!

赵永芳气得脸色铁青,怒吼道:“臭小子,你手上不过是一百八十万两银子,你,你是哄抬物价。”赵永芳情急之下,直接揭了唐毅老底儿,显然知府衙门还有他们的内鬼。

“不!”唐毅把眼睛一瞪,拍着胸膛说道:“我手上的银子没你多,可是你别忘了,天底下还没人能和晋商比家底儿,就你的两个钢镚,少在小爷面前装大个儿的,粮食我志在必得!”

此时的唐毅,痞子气十足,眼睛通红,好像是输光的赌徒,迫切需要翻本,把一切都压上去了。

“姓赵的,我看你还敢不敢出价?”唐毅疯狂地叱问。

赵永芳同样咬牙切齿,好一个狂妄的小子,你敢叫价,老子就不敢吗?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这么疯狂出价,就是撑不住了,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要是被你吓住了,我就不叫赵永芳!

“好啊,好啊,我出二十两一石,小子看你的!”

他喊出口,突然间唐毅就像是泄气的皮球,一下子气势全无,冲着孔尚文拱了拱手,啥也不说,转身就走。

“喂,给我站住!”孔尚文正看得高兴,看这两位的架势,叫到三十两五十两,也都有可能,怎么能随便就怂了呢!

“小子,你不是要粮吗,为何不加价了?”

唐毅一回头,呲着牙嘿嘿一笑,“我是需要粮食,可是二十两一石啊,傻瓜才买呢!天下这么大,哪里没有粮食,何必一棵树上吊死。对了,孔先生,我也提醒你一句,赵永芳已经出价了,可千万别让他跑了。”

说完唐毅扬长而去,留下孔尚文和赵永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赵永芳只觉得从脑瓜顶,凉到了脚底板。

天啊,六百万两银子!比大明朝一年的岁入还多,就换了区区三十万石粮食,世上还有这么疯狂的生意吗!

难怪唐毅说傻瓜才买呢,难倒自己是傻瓜?

赵永芳都怀疑他的智商了,根本没法和赵旭交代啊!

他一脸的凄苦,孔尚文却满脸冷笑。

“赵先生,天底下还没人敢哄骗我们孔家呢!希望赵先生遵守诺言,要是差了银子,家兄能把你们告上金銮殿!”

……

孔家的粮食没有买到,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本来徐家的粮食已经装船起运,硬生生停了下来,徐阶虽然和晋党有合作,可是徐家却不会大公无私地帮助王崇古,毕竟徐家和苏州的大户也往来甚密,犯不上得罪人。

这两家一抽手,求他的粮食都需要时间,唐毅支援的八万石早就消耗光了,陆续又买进五万石,也都没了。

如今苏州还能支持,靠着的是唐顺之送来的十万石漕粮。

自从接到唐毅的书信,务必要把王崇古留在苏州,不让他调任,唐顺之就嗅到了阴谋的味道,他对自己的徒弟太熟悉了,这小子阴人从来不手软。虽然他也看不惯晋商的作风,乐意他们栽跟头,可这一次王崇古作为地方官做的没有错,作为一个真君子,唐顺之是能帮就帮。

靠着这十万石粮食,王崇古继续咬牙撑着。可是苏州市面上的粮价再度快速跳高,半个月时间,突破了十五两,听说黑市的粮食更是达到了十八两一石,还有价无市。

粮价如此,票券更是疯癫,赌粮价二十两已经不新鲜,有人更是赌到了三十两一石,他们疯狂借贷,疯狂购买票券。

四大钱庄也告急了,他们原本帮着王崇古打压粮价,做空粮食券,可是眼看着粮价暴涨,交割时间越来越近,如果对方逼着他们按约定付给粮食,四大钱庄就要顷刻崩塌。

面对内部的强大压力,王崇古急得嘴角都是水泡,已经连续三昼夜,没有合眼了。

“他们真是逼老夫走上绝路啊!”王崇古咬了咬牙,低声叹道:“去安定仓。”

安定仓,十几万抗倭大军的军粮所在,东南总督张经三令五申,不准触及的东西,王崇古被逼得不得不铤而走险了。

第257章唐毅来了

“来人,搬粮……”

王崇古的话还没有说完,突然有人跑了过来,厉声说道:“东翁,万万不可!”来人正是王孺,他扑到王崇古面前,跪在地上,急得泪水涌出。

“东翁,您疯了吗?这是军粮啊!动什么也不能动军粮啊!”王孺说着,砰砰以头杵地,泪水长流。

王崇古的眼圈同样湿润了,他岂能不知军粮的重要性。

南直隶和浙江的兵力不足,战斗力低下,迫不得已从各地调兵,有西南的狼士兵,有九边的人马,还有山东、河南等地的客兵,加起来超过十万之众,南直隶就有五万以上。外来的人马谈不上什么军纪,对百姓也没有丝毫的爱护之心。能约束住他们的只是粮饷,少一点就要闹事。

正因为如此,苏州危急到了什么程度,也不敢动用军粮。如今王崇古竟然要打军粮的主意,王孺哪能不怕啊!

“王孺,你先起来,老夫现在还有什么办法?”王崇古大声地叱问。

王孺也是一愣,猛地磕头:“东翁,小人无能,但是小人知道一个理儿,民变比兵变好对付!”

这句话说完,王崇古身躯一晃,几乎跌倒。没错,老百姓闹事又能如何,他们又没有什么武器,大不了杀一个血流成河,可是一旦军队不受控制,闹了起来,东南顷刻就完蛋了。他不光官当到头了,连命都保不住。

王崇古高大的身躯晃了晃,扑通,一屁股坐在地上,吓得随从都涌了上来。

“大人,您没事吧?”

“滚,都给老夫滚!”

王崇古好像发狂的狮子,吓得从人都退了下去,他独自坐在粮仓面前,痛苦地抱着脑袋。

仓里的粮食就好像魔鬼,不停引诱着他。理智的堤防不断垮塌,十几年的宦海沉浮,他还从来没有被逼到这种程度。

就在此时,突然有人慌里慌张跑过来,“府尊,大事不好了!”

王崇古茫然不觉,报事的官差之后凑近了几步,战战兢兢说道:“启禀府尊,有一伙乱民杀进了洪家,把,把洪老太爷给打死了。”

“洪家?”

王崇古猛地一惊,抬头问道:“可是致仕的太仆寺卿洪瑞途洪老大人?”

“没错!”

“啊!”王崇古痛叫一声,仰面摔倒,王孺等人慌忙跑过来,把他扶起来,连忙问候。

“府尊,卑职这就去叫大夫!”

“大夫没用,老夫要粮食,粮食!”

王崇古挣扎着站起来,吐了一口带血的浓痰,指着眼前的粮仓说道:“搬,把粮食都搬出去!”

……

“赵兄,小弟要恭喜你了!”郑启明含笑说道:“苏州府的存粮已经耗尽,明天常平仓没了粮食,百姓必定乱起来,王崇古只有死路一条。哈哈哈,痛快,真是痛快!”

赵旭面带得意,还要故作深沉,“郑兄,越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就越要耐住性子。王崇古这家伙官商人脉丰厚,再加上唐毅那个小兔崽子上蹿下跳,让人不放心啊!”

自从赵永芳回到苏州,告诉赵旭用六百万两,买下孔府的粮食后,赵旭是又急又气。平时三十万两的东西,足足翻了二十倍,试问这一次苏州风暴,他能捞到多少?平白无故,把利润都给了孔家,怎能不气人!

不过他同样嗅到了隐藏的信息,王崇古已经走投无路,他手上的牌都打光了。只要咬牙撑住,胜利就在眼前。

“郑兄,还要劳烦你走一趟,和各个家族都约好,收网的时候,谁要是松口,让大鱼跑了。王崇古的报复可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赵旭煞有介事说道,郑启明点头。

就在此时,房门开放,陆俊气喘吁吁走进来。

“赵兄,出事了!”

赵旭的心早就提到了嗓子眼,一听这话,豁然站起。

“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王崇古这家伙怎么突然就有了粮食。”

“有粮食了?”郑启明也大惊失色,斥问道:“怎么回事,昨天不是得到消息,只剩下不到一千石粮食吗?莫非,是,是唐毅那小子又弄到粮了?”

陆俊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反正常平仓外面堆满了白花花的粳米,放粮的速度比以往还要快,还要猛。”

陆俊抬头看着赵旭,淡淡说道:“赵兄,如果王崇古真的弄到了粮食,咱们手上的粮食可就没用了,不如趁着价格高,赶快把粮食和票券都抛出去,虽然王崇古跑了,可还是能大赚一笔。”

放在以往,赵旭可能会同意这个提议,只是做了衍圣公的生意之后,他就没了退路,就算苏州赚得再多,也不足以填窟窿。他唯有赢,还是彻头彻尾的大赢,才能偿还巨额债务!

赵旭在地上走了三五圈,突然问道:“陆兄,唐毅这些日子有动作吗?”

“没。”陆俊回答的很干脆,“我找过七太保了,他说唐毅从金山寺回来,只和王崇古见了一面,就回到了家中,一直没有动静。我猜他是彻底放弃了,不想,也没有能力帮王崇古了。”

赵旭眼前一亮,说实话他出道多年,靠着强大的实力,和过人的金融天赋,一直所向睥睨,唯独在茶叶风波中,被唐毅狠狠算计了一把,是他多年少有的败绩。也正是因为茶叶风波,才促使他不得不提前引爆票券的火山,和晋商直接杠上了。

博弈了几个月下来,唐毅始终是赵旭心中的一根刺儿,他隐隐察觉自己是被算计了。不过骄傲如他,是万万不能承认失败的。

“我知道了!”

在转了十几圈之后,赵旭突然仰天长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王崇古完了!”

“为何?”郑启明追问道。

“哈哈哈,苏州哪里还有粮食,王崇古他动用了军粮!”

“什么?”

这回轮到陆俊和郑启明一起惊讶了。

“赵兄,王,王崇古疯了,敢动用军粮?”

“哈哈哈,那我问你们,除了军粮之外,苏州哪里还有粮食?”

“这个……”两个人互相看了看,一起摇头。

赵旭得意地笑,心中郁积之气全都排出去,他终于赢了,终于把王崇古逼上了绝路。他动用了军粮,总督张经,巡抚曹邦辅,包括巡按御史,还有锦衣卫,谁都不会放过他!

“立刻给我派人弄清楚,王崇古是不是动用了军粮!”

一个上午的时间,赵旭都在焦急地等待,刚过午时,终于有人传来了消息。他们先是找多年经营粮食的商人鉴定,得出王崇古所卖的粮食都是三年以上的陈粮,而且产地还在江西。

很显然,军中用陈粮最多,紧接着又得到消息,昨天半夜有民夫往常平仓里面搬运粮食,听有人说,麻袋又沉又硬,更像是石头,而不是粮食。

综合消息,赵旭敢下百分百的判断,王崇古一定动用了军粮。

“哈哈哈,这是你自己找死,可怪不得我了!”

……

经过了大半天的放粮,百姓依旧保持秩序,没有出乱子,王崇古终于放下了心,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了知府衙门,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浑身瘫了,连手指都动不了。

“哎,但愿能撑过十天,江西湖广的粮食就能到了。”王崇古痛苦地揉着太阳穴,他好恨,第一恨赵旭,这不用说,第二他恨孔家,恨徐家,很东南的士绅,竟然见死不救,第三,他更恨自己,明知道苏州有风险,明知道自己是外来户,和地头蛇斗只会吃亏,偏偏自以为是,当自己是过江猛龙,真是可笑不自量。

从头到尾,只有唐毅在支持自己,如今唐毅也走了,他的心只剩下孤单凄凉。

突然,外面脚步声急促,王孺慌里慌张跑进来。

“东翁,大事不好了,苏松巡按潘炳忠来了。”

“他来干什么?”王崇古脸色一黑,怒骂道:“出事的时候,不知道躲到哪个耗子窟窿,这时候来了,他想干什么?”

王崇古沉默好一会儿,才说道:“让他来见我!”

没多大一会儿,潘炳忠从外面大步流星走进来,在他的背后还跟着几个带着刀剑的武将,王崇古顿时感到了不妙,心里拔凉拔凉的,他强做镇定,轻笑道:“老夫腿疾犯了,站不起来,不能见礼,还请潘大人不要怪罪。”

“呵呵呵,在下又岂会在意区区虚礼。”潘炳忠冷笑了一声:“在下在乎的是安定仓!”

瞬间潘炳忠的眼中寒光四射,和王崇古撞在一起,火花迸溅,好不骇人!

“潘大人,你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潘炳忠冷笑道:“王知府,你说动用军粮,贻误军机,该如何论处?”

“哼,老夫不知!”王崇古冷笑了一声:“老夫只知道凡事讲究证据,没有证据,就算造反欺君也不能论处。”

“好,我就给你证据!”潘炳忠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手帕,打开之后,里面都是泥土沙石!

“看到没有,这就是证据!这几位将军刚刚进了安定仓,亲手从里面拿出来的,大人你作何解释?”

“大胆!”王崇古猛地拍案而起,逼视着那几个将领,怒斥道:“你们眼睛里还有军法吗?还懂得军规吗?我要杀了你们!”

潘炳忠猛地拦住王崇古,冷笑道:“王知府,你窃取军粮,贻误战机,本官到想要问问你,眼中可有国法?可有大明?”

王崇古脸色狂变,连日操劳,身体早已支撑不住,扑通坐在了椅子上,喘着粗气道:“老夫问心无愧!”

“呵呵,这话留着和朝廷说吧!”潘炳忠冷笑道:“中丞大人马上赶到,王知府你就瞧好吧!”

正在这时候,突然外面响起脚步声,潘炳忠好奇地看去,来的却不是曹邦辅,而是一个英俊的少年郎,眉清目秀,灰白色的儒衫,风度翩翩,最有趣的是鬓角还夹着一支花,看那个劲头,简直要上天了。

“唐毅,怎么是你?”潘炳忠惊呼出来。

潘炳忠对唐毅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当初沙洲一战,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抗倭以来的第一大捷,把唐毅父子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潘炳忠也沾光受到了朝廷的嘉奖,此刻面对着唐毅,潘炳忠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

唐毅歉意地拱拱手:“潘大人,容小子先向府尊复命,再给您见礼。”说完,唐毅迈步到了王崇古面前,郑重施礼道:“启禀府尊大人,卑职依照您的命令,已经把二十万石军粮全数运来。”

说着,唐毅抬起头,扫了眼潘炳忠和几个将领,笑嘻嘻说道:“府尊大人体谅弟兄们的难处,把陈粮都换成了新粮,莫非几位将军都是来感谢府尊的?”

第258章算总账

王崇古一见唐毅,简直就好像溺水将死的人抓到了救命稻草,老泪瞬间就流了下来。颤抖着手,抓住了唐毅的胳膊,将信将疑地问道:“行之,粮食真的来了?”

“嗯!”唐毅信心十足地说道:“学生拿着大人的亲笔信,去了松江见到了徐家人,晓以利害,徐家深明大义,愿意出二十万石粮食,一来犒劳三军弟兄,二来平抑粮价。江南的士绅大族心中还是有朝廷,有百姓的,知道了府尊的难处,都愿意帮忙,请大人放心,不日就有几十万石粮食能够运进来。”

唐毅这话不光潘炳忠等人听着不信,就连王崇古都一头雾水,我倒是给徐家写过亲笔信,可是人家根本就不鸟我,准备死吃一口。唐毅这小子怎么就说服了徐家,弄到了粮食?

王崇古是满心的疑惑:“行之,粮食当真运来了?”

“先生要是不信,可亲自去常平仓看看!”

“好,我这就去!”

王崇古的身体一下子就来了力气,也不管潘炳忠等人,迈着大步随着唐毅一路来到了常平仓。此时正有大量的民夫扛着沉重的米袋子,往里面走。周围都是拿着刀枪的士兵,严阵以待。

王崇古到了一个民夫的面前,伸手夺过米袋子,双手用力撕扯,哗啦啦作响,雪白的米粒滚滚流出,瞬间,王崇古的眼睛朦胧了。

“真是粮食,真是粮食啊!”

王崇古呆坐了半晌,才想起唐毅,急忙拉住了他的胳膊,手指深深抓进肉里。

“行之,到底是怎么回事?徐家怎么愿意出粮食?”

“呵呵,还不是先生人品无敌,徐家深明大义,老天保佑,才让学生侥幸办成了事情。”

王崇古自动忽略了前三句废话,故作愤怒,斥责道:“捞干的,说有用的!”

“是!”

唐毅凑到了王崇古的耳边,低低声音说了几句,王崇古脸色一阵阵狂变,最后站起身,深深一躬。

不怪他给唐毅行礼,实在是这些粮食来的太不容易了……

自从孔家的粮食落空之后,唐毅就回到了苏州,别人以为他都放弃了,实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跑去镇江,赵永芳就抢先出手,很明白他已经被盯上了。不管他做什么,人家都会提前出手阻止。

所以唐毅干脆了玩了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他放弃努力,在家里头读书反思,实际上他躲在王悦影的轿子里,借着出城降香的名义,悄然离开了苏州,一路赶到了华亭徐家。

出苏州容易,可是说服徐家可难上加难,经过王家和孔家两次教训,唐毅已经看得明明白白,这些大家族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简单说两个字:银子!

偏偏唐毅手上没有银子,即便是有,他也不会花几百万两买区区二十万石银子,就算是“壕”也不能这么败家。

别看没有银子,但是唐毅底气十足,他找到了徐阶的老叔公,徐阁老父母都已经作古,家里头就是人老成精的老糟头子主事,论起岁数,人家足足大了唐毅一个甲子,足以当他的太爷爷了。

不过老头子却被唐毅忽悠了,而且还忽悠得很彻底。

唐毅没有谈粮食的事情,而是谈到了生丝,问徐家想不想卖生丝,这句话可骚到了老徐头的痒处。

徐家农田二十万亩,桑田也在三万亩以上,两年之前,桑田带来的收入几乎相当于农田的二分之一。可是这些年倭寇越闹越大,海路断绝,以往价愈黄金的生丝竟然卖不出去了,只能留在家里生虫子,可把老头心疼坏了。

唐毅很大方地告诉徐老头,他可以联系织造局,让织造局收购徐家的生丝,而且唐毅还许诺了一个徐家根本没法拒绝的条件,他愿意将五万亩桑田投献到徐家名下!

何为投献?

要是具体的分析,怕是能写成几十篇的论文,简单说就是自耕农或者中小地主,为了躲避繁重的徭役,卖身投靠到有特权的贵胄士大夫名下,成为他们的佃农,从而躲避徭役负担。

国初的时候,投献的对象皇族、勋贵、功臣,后来随着文官势力的膨胀,凌驾到了勋贵之上,百姓们争相把土地挂在官僚士绅的名下。

就拿徐家的田产来说,其实多数都是靠着“你情我愿”的投献而来,并非是强行兼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