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嗯,老夫知道了,多谢胡大人了。”

“不敢不敢。”胡宗宪连忙摆手,说道:“总督大人,属下不过是进了点本分而已。倒是您怎么会被倭寇突袭啊?”

第188章岳父的嘱托

王忬喝了一大锅的稀粥,舒舒服服打了个饱嗝,脸上重新恢复了血色,唐毅想让他休息一会儿,王忬摇晃着头。

“话堵着不说出来,就跟喉咙卡着骨头,不吐不快。”王忬说道:“老夫不敢说用兵如神,竟然被倭寇逼到了这个田地,简直是羞愧欲死。”

王忬仰望着苍穹,泪水又噼里啪啦落下,不是老头爱哭,实在是这事太憋屈……

自从担任总督之后,王忬大展拳脚,整饬军务,首先启用了俞大猷和汤克宽两员猛将,然后他不惜血本,给士兵发放充足的饷银,激励士气。

明军虽然菜,但是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用对了武将,就差不到哪里去,俞大猷和汤克宽连续和倭寇作战,互有胜负,随着狼士兵的到来,胜利的天平开始倾向王忬一边。

尤其是去年的沙洲大捷,更是对明军士气有着惊人的提升,卢镗率领着大军,来到浙江,等于又给了王忬一剂强心针,变得如虎添翼。

盘算了一圈,王忬决定发起主动反击,捣毁海上倭巢。

他先是大力支持俞大猷练水兵,造舰船,另外又囤聚粮饷,把手下的猛将撒出去,对倭寇进行反击,逼得倭寇退回海上。

经过了大半年的折腾,终于万事俱备。

王忬集中了两千名水师,三百余艘战船,陆军由卢镗和汤克宽率领,总计五千余人,集中在镇海等待机会。恰巧收买的内奸通报海盗头子王直,还有手下的干将都在舟山。王忬当即拍板,水路齐出,发动渡海攻势。

俞大猷不愧是一员虎将,他趁着夜色杀上了舟山,卢镗和汤克宽紧紧跟随,到了岛上,他们猛攻倭寇巢穴,足足打了半天多,毙杀倭寇五百余人,其余的倭寇都作鸟兽散。王直指挥着手下人和他们对拼,不敌落败。

王直仓皇之间,乘船逃走,俞大猷不甘心,继续派船只猛追,一口气追出了一天一夜,眼看着就要嘴上王直,结果很不巧遇到了暴风骤雨,追击的船只失去了目标,海盗头子险死还生,总算是逃出了险地。

虽然王直跑了,但是依旧毙杀了七八百名倭寇,缴获物资极多,是不折不扣的大胜利。为了防止倭寇卷土重来,俞大猷还指挥手下,捣毁位于舟山的倭巢。

事到如今,还都按照王忬的剧本在上演,可是突然画风就变了。一伙足有三千多人的倭寇,突然出现在镇海的南面,向着镇海发动猛攻。王忬身边的人员不足一千,仓促迎战,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

王忬只好带兵撤退,可是对方就如同跗骨之蛆,咬死了不松口。分成两路追杀王忬,同时派遣他们的水师截杀俞大猷的部下,防止普陀的明军回援。

起初王忬且战且走,还没当回事,倭寇再多,也比不上浙江的人马,大家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倭寇淹死。

他领着人马退守龙山所,和倭寇展开了惨烈的攻防战,一连打了两天,毙杀倭寇至少三百多,而城里也损失惨重,王忬身边的人不足四百,已经弹尽援绝。王忬这时候才彻底感到了不妙。

身为总督,一身关乎东南安慰,他被倭寇攻击,各路人马竟然不来相救,实在是太过诡异。王忬气愤难平,同时也知道坚守无望,只能领着人马败出龙山所。倭寇继续死死追击,他遁入了施公山一带,靠着密林和倭寇周旋。

但是部下越死越多,经过两天的鏖战,王忬只剩下了不足一百人,倭寇看出了他是强弩之末,分出了五百多人,继续攻击,乃至消灭王忬。其余的倭寇分散抢掠各处,弥补连日苦战的损失。

或许是老天爷和倭寇开了一个玩笑,帮了王直逃走,同样也不会坐视王忬丧命,唐毅鬼使神差,带着狼士兵跑来解围,把王忬给救下了。

经过清点,王忬身边只剩下六十七人,值得一提的是田三,他被王忬重用,留在了身边,这几天田三率众苦战,身上大伤小伤十余处,几乎丧命,王忬却安然无恙。当狼士兵找到田三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

士兵们把他抬出来,见到王忬,见到了唐毅,田三咧着嘴笑了笑,一句话没说出来,就昏死过去。

唐毅厉声吼道:“救人,无论如何,都要把人救活!”

大夫抬着田三下去救治,王忬脸涨得通红,坐在青石上面,突然抡起巴掌,狠狠抽了自己两下。

“亏老夫自诩之兵,竟然为何而败都不知道,真是惭愧,我没脸活在世上。”王忬说着就要拔剑自刎,可把唐毅吓坏了,他和胡宗宪一左一右,抱住了王忬,好一顿劝说,才把宝剑抢了下来。

这时候彭翼南带着人马陆续回来,大家伙的腰上或多或少,都系着鲜血淋漓的人头,凝眉瞪眼,好不吓人。

胡宗宪算是领略这些人的风采,不敢怠慢,忙说道:“行之老弟,你照看着督公,我去清理战场,给将士们记功。”

胡宗宪转身离开,唐毅急忙走到王忬面前,低声说道:“舅舅,您也劳累多日,去歇歇吧。”

伸手搀扶,王忬却纹丝不动,眼睛充满了血红色的光。

“行之,你足智多谋,帮着舅舅解惑,为什么我会落到这一步,莫非是众叛亲离?弄不清楚,别说睡觉,我连死的心都有了。”

唐毅长长叹口气,他在前来的路上,就在不断思索,现在王忬问了起来,他不得不说。

“舅舅,您到了浙江之后,采取了不少抗倭措施,严格监察沿海通倭的豪商士绅,建筑堡垒,烽火台,广发间谍,打探倭寇虚实。同时整军经武,选用猛将,东南的军队为之一振,才连续取得抗倭胜利。不知道外甥总结的可还全面?”

王忬点了点头,“虽不近亦不远,行之,莫非你以为老夫所为有什么错误?”

“舅舅,容我说句不客气的话,您只懂抗倭,这些措施站在抗倭的角度,全都正确,可是站在别的角度,却未必了!”

严查通倭士绅,建城堡,筑烽火台,等于切断了闽浙大族的走私渠道,断绝他们的海上暴利。

而且大兴土木要耗费巨大,税收都落在了大户身上。

最要命的是王忬竟然攻击海上的倭巢,要知道这些倭巢都是大大小小的海上贸易中转站。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胆大包天的海商大族岂能不反扑。这段时间以来,不断有人借口王忬大兴土木,攻讦他劳民伤财,练习水军,违反祖制。

面对弹劾,王忬只当是有人没事找事,没有多想。

他这一次集中全力,把矛头对准了普陀,对准了海盗之王。如果真让王忬成功了,东南的倭寇失去了领袖人物,或许还真能平静一段时间。

但是有人看不下去了,他们出手!

唐毅仰望着天空,淡淡说道:“舅舅,您还记得朱纨吗?”

轰!

一道厉闪,在脑中炸开,王忬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前文提到过,朱纨就是王忬的前任,提督闽浙海防军务,手中权柄极大。到任之后,他发现所谓倭寇绝大多数都是沿海的汉民百姓,他们乔装改扮,装成海盗,横行抢掠。

朱纨立刻针锋相对,采取严酷的保甲连坐制度,整饬海防,加强军备,集中兵力,捣毁海上倭巢,没多长时间,倭寇的势头为之一弱。

怎么样,看着很熟悉吧,王忬的措施和朱纨的何其相似!

只是朱纨的下场实在是太不好了,他在一战之后,俘获倭首李光头等人,一起砍了头,竟然有言官弹劾朱纨擅杀,被捕入狱,在狱中朱纨自杀身亡。他留下了一句冰冷刺骨的话:“纵天子不欲我死,闽浙人必杀我。吾死,自决之,不须人也。”

想到这血淋淋的教训,王忬浑身冰凉,好像掉到了冰窟窿,四面八方,风刀霜剑,一起射来,把他刺成了筛子。

半晌,王忬叹道:“行之,莫非老夫也要走朱纨的老路?”

“不会。”唐毅果断说道:“舅舅,朝廷不傻,陛下更不糊涂,已经白白死了一个朱纨,岂会上第二次当?只是东南的抗倭大局要彻底调整了。”

言下之意,就是你的那一套不管用,必须改弦更张。

“所谓倭寇,是个经济问题,说到根源上,就是我们怎么看待面前的海洋。”唐毅负手而立,遥望着东方,嗅着空气当中的腥味,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

“威胁来自于海上,财富亦来自海上。我们不面对海洋,海洋也会面对我们。倭寇之乱,背后真正较劲的是保守的海禁派,和激进的海洋派之间的较量。无关对错,无关清廉贪污,哪怕包拯那样的清官到了东南,不顺应潮流,只有粉身碎骨。”

无情的真相,毫无保留地摆在王忬面前,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倭寇会来的那么凑巧,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救他,因为有一群靠着海洋生存的怪兽,他们寄生在东南的士绅中间,甚至和他们王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人让他死!

“明白了,终于明白了!”王忬自嘲地笑道:“可惜我胡子一把,竟然不如孩子看的明白。行之,舅舅有一件事情拜托你,务必答应我!”王忬目光灼灼地盯着唐毅,根本不容他反驳。

第189章撒下鱼饵

王忬神色凝重,浑身上下透出来的决绝让唐毅不由得心脏乱跳,貌似杨继盛弹劾严嵩的时候,就是这个模样,别是舅舅发了疯,要去和那帮人玉石俱焚吧!

就在唐毅吃惊之际,王忬豁然站起,攥着拳头悲愤地说道:“行之,老夫在东南一两年的时间,所见所闻,感触颇深。我们是什么人?千百年来,圣人门徒,炎黄后裔,是天下最骄傲,最尊贵的族群。我们能用泥土烧出晶莹的瓷器,能有虫子织出漂亮的丝绸。你可知道那些西洋商人是何等垂涎三尺,心肝情愿,将金银奉送给我们。曾经老夫百思不解,区区第二卷。小国,海外蛮夷,竟有什么本事,能在天朝横行无忌,杀戮抢掠,无恶不作。如今方才醒悟,根本就是内鬼作祟,那些沐猴而冠的败类禽兽,勾结倭寇,为了一己之私,置天下百姓于不顾,可杀,该杀!”

王忬越说越气愤,竟然目呲欲裂,瞳孔充血。唐毅从王忬身上,包括杨继盛,唐顺之等等士大夫,都读到了一种源自骨髓的傲气。

哪管有些不切实际,他们就是坚定的认为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就是天下最好的地方,就是最高贵,最骄傲的一群人。

或许出于这种骄傲,王忬在攻击普陀的战斗之中,才把狼士兵排除在外,不然也不会落到如今的地步。

越是高傲,面对着惭残酷的现实,就越痛苦,王忬一腔怒气,无处发泄,攥着拳头,怒吼道:“老夫要上书,要弹劾,哪怕拼了性命不要,大不了同归于尽,洒尽一腔热血,对得起王家的列祖列宗,世代英明!”

王忬突然伸手,抓住了唐毅的手,激动的手臂颤抖,近乎祈求地说道:“老夫上书,直言东南大弊,十死无生,甚至会连累家人,还请行之从中周全,保护元美和敬美,对了,还有悦影。”

听到悦影两个字,唐毅一愣神,脸上闪过一丝怪异的神色。

王忬哈哈一笑,玩味地笑道:“臭小子,你当舅舅什么都不知道?再说了,就算舅舅不知道,不还有敬美吗!”

“该死!”

唐毅脸皮火辣辣的,竟然忘了王世懋是个婆婆嘴,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酥油的货。既然王忬挑明了,唐毅也不在装蒜。

“舅舅,外甥不过区区白丁,哪有本事保护当今的文坛盟主啊!”

“呸!”王忬不屑地说道:“什么狗屁文坛盟主,不过是唬人的而已,元美做官的本事不及老夫的一半,至于老夫……”王忬苦笑了一声,“也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

噗!

唐毅差点笑喷了,心说您老还真实在。

“给个痛快话,到底答不答应,你不答应,我就去给子诚写信,让你爹逼着你答应!”王忬直接耍无赖了,弄得唐毅牙根痒痒,一点办法没有。

在地上转了几圈,脑中不停推演种种可能的结果,最后唐毅坚定地摇摇头。

“舅舅,您上书不过是飞蛾扑火,一点用处都没有,甚至会分身酥骨,死无葬身之地,祸及妻儿后代。”

王忬把脸沉了下来,怒道:“我上书是让陛下知道东南的真相,对症下药,为后继者铺平道路,怎么说没有用处?再说了,弹劾严嵩未必丧命,那帮人还会比严嵩厉害!”

“严嵩?”

唐毅越发觉得王忬实在是有些迷糊,难怪历史上他屡立战功,结果还被严嵩稀里糊涂地弄死,政治觉悟实在是太差了,有必要给他上一堂课。

“舅舅,弹劾严嵩,哪怕是弹劾皇帝,最多丢官罢职,打板子下狱,甚至砍头。只要豁出性命,就没什么好怕的。可是得罪了那些人不一样,他们就像是幽灵恶鬼,寄生在庞大的士绅集团后面,白天道貌岸然,晚上衣冠禽兽。他们会用尽各种卑鄙手段,让触怒他们的人身败名裂,家人朋友,没有谁能躲过他们的魔掌……”

唐毅的话冷气森森,王忬听得胆战心惊,却不得不承认,那些人的确有这个本事。

转过头,唐毅又说道:“且不论这些人如何,单是咱们的陛下,接到您的奏疏,他会怎么看?”

“怎么看,老夫一片赤诚,聪慧如陛下,岂能不查?”

“哈哈哈!”唐毅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舅舅,醒醒吧,越中四谏哪个不是一片赤诚?这些年倒霉的言官还少了?光靠忠心和赤诚是没用的,你把奏疏送上去,陛下以中兴英主自居,你告诉他天下一地鸡毛,陛下会愿意相信吗?他只会认为你没本事对付倭寇,所以胡言乱语,推卸责任,加上陛下身旁的那些人落井下石。舅舅,我敢担保,你的奏疏上去,除了害死自己,害死被你重用的那些人,一点用处都没有。”

唐毅说到了这里,深深一躬,“舅舅,您老就听外甥的吧!”

……

清流最大的败笔就是自以为掌握了终极真理,什么大势,什么人心,什么现实,他们都满不在乎,所有哪怕他们耗尽一腔热血,也无法改变什么——王忬并不是真正的清流,老头只是惨败之下,险些丧命,一肚子怨气没地方发泄,所以才想到破罐子破摔。

可是被唐毅戳穿之后,老头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呆坐在石头上,一言不发,好像木雕泥塑。

唐毅突然觉得这么无情地打击老头的积极性,有些太残酷。

要知道惹恼了王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终身幸福可都没戏了。怎么就不知道圆滑一点呢,想安抚住老头,再慢慢和他讲道理,自己不成,不还有那么多够分量的人吗!

唐毅急得围着大树转圈,见王忬头也不抬,声也不哼,越发的焦急,简直坐立不安。过了差不多一刻钟,胡宗宪突然跑了过来。

“行之老弟,战场打扫差不多了,这一次咱们斩杀了……”

没等说完,看了眼王忬,连忙把话噎回去了,低低声音说道:“督公睡着了。”

“谁,睡!”

唐毅猛地一惊,凑到了王忬的身边,果然小呼噜均匀地打着,唐毅这个汗啊,心说您老不能这么坑人啊,还以为是生气呢!

也不想想,王忬部署作战,接着又被倭寇追杀好些天,和唐毅一番对话,情绪大起大落,能撑住才怪呢!

毛脚女婿只能叫来几个人,小心翼翼把王忬抬到帐篷里面,让他休息。

胡宗宪又把唐毅叫来,他们一起清点了战果,狼士兵毙杀倭寇达到七百多人,杨安他们的火铳兵也杀了一百多人。如果再加上俞大猷和卢镗等人的战果,这一战绝对能算得起是胜利,只是王忬被倭寇偷袭,险些丧命,又有好些城池被倭寇攻破,抢掠无算,一定会有人借机弹劾王忬。

朝廷早有更换王忬的打算,想来王忬是没法在东南混了,不过凭着他的功劳,至少也会平调到九边,搞不好还能高升一步,进入兵部,正好兵部刚刚经历了大清洗……

唐毅把情况看得很明白,无论怎么样,都不算是吃亏。可他唯独算漏了一件事,那就是王忬一肚子怨气,不发泄出来,老头会憋疯的!

还是三更天,王忬醒了过来,就让人把唐毅提了过去。

唐毅还揉眼屎呢,王忬就开门见山,“行之,老夫听你的,我不上书,可是这次老夫蒙难,是有人暗中告密,是那帮混球见死不救。这笔账无论如何,老夫都不能放过,你小子必须帮我出气,不然,不然……我,我不答应婚事!”

唐毅这个无语啊,真不愧是王世懋的爹,耍起无赖都是一个德行。偏偏让人家捏住死穴,可怜的唐同学没法反抗。只能抓耳挠腮,犹疑地问道:“舅舅,您要怎么出气,总要给我一个标准吧。”

“嗯!”王忬眼睛转了转,低声说道:“巡抚郑永昌,按察使何茂才,必须干掉一个,另外再给我弄出两三个海商大族,把他们脑袋都砍了,你能不能做到?”

唐毅眼珠转了转,呵呵笑道:“这个容易,外甥不光能做到,还能让您老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臭小子,不会用点好词啊!”王忬笑骂道,一翻身,老头又睡了过去,这一睡可不打紧,等到再醒来,他躺在了马车上面,已经到了杭州城外。

巡抚郑永昌带领着文武官员,一起迎接。

见到王忬的车驾,郑永昌急忙小跑着过来,谄媚地说道:“卑职恭迎总督大人凯旋归来,一战捣毁普陀倭巢,正是可喜可贺啊!”

车帘撩开,探出一张年轻的面孔,板着脸说道:“欢喜马屁不用拍了,总督大人被倭寇所伤,听不到你们的话!”

啊,总督受伤了!

众人吓得面面相觑,郑永昌忙问道:“督公此时如何啊,有没有危险?”

“总督大人只是失血过多,急需修养。诸位大人不要打扰就是了。”说完之后,唐毅退入车中,丝毫不理会在场众多的官员,径直进入城去,留下来大家不知所措。

正在此时,胡宗宪骑着马走过来,郑永昌一把拉住了胡宗宪的马头。

“汝贞,总督大人到底伤得如何,要不要紧?”

胡宗宪故作神秘,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说道:“中丞,诸位大人,督公的确受了伤,不过心病更严重,在救援的时候,我们抓到了一个信差,是他告诉了倭寇总督的驻军的地方。知道督公作战计划的不多,督公怀疑咱们之中有了内鬼啊!”

第190章翁婿联手

从城外回来,郑永昌阴沉着脸,坐在了巡抚衙门的二堂,一句话不说,光是在那里生闷气。按察使何茂才也不例外,他咕嘟咕嘟,一个劲儿的喝茶水,已经喝光了两大壶,一旁的小厮傻愣愣看着,从没见过两位大人如此失态,不是说迎接总督大人的得胜之师吗,怎么闹成了这个样子。

“老何……”郑永昌问了一句,没有回答,他懒洋洋摆摆手,小厮们乖乖退下去,只剩下两个人了。

郑永昌探探身体,努力靠近何茂才,压低声音说道:“老何,咱俩多少年的交情了?”

何茂才瞥了他一眼,淡淡说道:“差不多有五年了,我还是杭州知府,你就是按察使,说实话,我可吃了你不少亏,替你扛了不少雷。”

郑永昌急忙点头,陪笑道:“都是自家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吗!”

“呸,老郑,咱们说话凭良心,荣的时候你没想过我,损的时候倒是落不下。”何茂才叹道:“老郑啊,你这一次做得过了。”

郑永昌把脑袋晃得和拨浪鼓一样,连忙否认道:“老何,没去救督公,是我的罪过,我不也是没银子,你该知道。”

何茂才歪着头,拿着眼角看着郑永昌,鄙夷地说道:“行了,都到了这时候,你还装什么糊涂,督公已经抓到了人证,三木之下,没有铁打的汉子。”何茂才感叹地拍了拍郑永昌的肩头。

“诸葛一生唯谨慎,到了老啊,你老郑竟然犯了错,这回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何茂才说着又得意地拍了两下,起身就往外走。郑永昌一愣神,随即猛地蹿起,一把揪住了何茂才的袖子,急赤白脸地吼道:“老何,你是什么意思,你怀疑是我给倭寇通风报信?”

“不是怀疑,而是一定!”何茂才冷笑道:“督公驻扎镇海,兵力布防,军需调度,这些除了你我,还有锦衣卫的人知道之外,就连知府马宁远都不知道,锦衣卫可能走漏风声吗?”

郑永昌点头又摇头,摇头又点头,最后只能叹道:“谁能说得准,不过锦衣卫的可能性不大……额,老何,你凭什么认准是我?”

何茂才一翻眼皮,冷笑道:“不是你,难道是我?”

郑永昌眼前一亮,拍手说道:“一定就是你干的,贼喊捉贼,你想骗谁啊!”

“呸!”何茂才毫不客气,啐了郑永昌一脸,怒道:“姓郑的,你不要脸!我老何这辈子小事糊涂,被你坑了,可是大事我从来不糊涂,暗中通倭,陷害总督,那可是要灭九族的!”

何茂才赌咒发誓,郑永昌是一点不信,他的书房密室还放着五万两银票,何茂才这家伙贪得无厌,光是不出兵救人就值五万两,要是再出卖情报,那是多少银子。就凭他满是肥油的大肚子,就不知道捞了多少好处!

郑永昌不信何茂才,而何茂才同样不相信他。这两位是越说越僵,说到了最后,几乎干脆不欢而散。

何茂才一甩袖子,离开了巡抚衙门,郑永昌枯坐了半晌,突然起身,厉声尖叫,让手下人准备两颗老山参,他急匆匆赶到了总督府。

通报之后,进入了府中,正好遇到了在病房外面煎药的唐毅。

郑永昌忙凑过来,笑嘻嘻说道:“小兄弟是哪里人,本官怎么没见过你?”

“在下唐毅,督公是我舅舅,刚刚过来。在城门口的时候,多有失礼,还请中丞大人不要怪罪。”

“不怪,不怪!”郑永昌眉开眼笑,随手摘下一块玉佩,送到了唐毅手里,还是一块羊脂玉的,晶莹剔透,做工极好。

唐毅扫了一眼,揣进怀里,轻笑道:“中丞大人,在下收了你的礼物,不是垂涎你的东西,而是让你放心。进去吧,督公在里面等着呢。”

郑永昌眉头一簇,心里头好大不高兴,他的玉佩少说值二百两,别说打发一个少年郎,就算送给王忬也不算寒碜,真是宰相门前七品官啊!

他腹诽着,刚转过身体,就听后面穿来幽幽的声音,“我爹叫唐慎,中丞大人或许听说过!”

扑通,郑永昌脚下一软,直接绊倒了石阶上,唐慎啊,现在还有谁不知道这个人吗?这小子竟然是唐慎的公子,绝对是个人物,难怪看不起玉佩呢。

郑永昌面前稳定了一下心绪,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才仗着胆子走进了病房,浓重的药味直刺鼻孔,王忬面色如纸,靠在床头,闭着一眼。

听到脚步声,王忬才缓缓睁开眼睛,见郑永昌进来,长叹一口气。

“坐吧!”

“是。”郑永昌半个屁股搭在椅子上,探身问道:“督公,您的身体还好吧?”

“死不了,让倭寇砍了两刀,幸亏胡汝贞援救的及时,不然我还真保不住这条老命了。”

郑永昌老脸通红,忙说道:“都是下官无能,没有及时派人支援督公,下官该死。”

王忬叹口气:“你是巡抚,要管着全省,难处也不小,老夫心里头明白。我这一次怕是没法当总督了,留下的这个位置,看来看去,你最合适啊!”

王忬饱含期许地看着郑永昌,轰,瞬间郑永昌就懵了。

闽浙总督啊!

多大的权柄,一年经手的粮饷就超过百万两之巨!

郑永昌只觉得饿了三天,突然一个庞大的馅饼从天而降,把他都给砸晕了。

好容易消化了信息,郑永昌咽了口吐沫,痴痴问道:“督公,下官何德何能,能担此重任?”

“郑大人谦虚了,老夫此一役虽然身负重伤,但是好歹消灭了普陀的倭巢,王直只身逃走,其余的倭寇头子都不成气候,以后东南的抗倭就会轻松很多。你在地方多年,处理粮饷军需,还不是小菜一碟。”

郑永昌一听,倒是频频点头,自信心一下子上来了。

他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比起王忬还早了两科。在宦海中打拼了十几年,同科的不少都当到了侍郎,尚书,凭什么他不能高升一步!

正如王忬所说,主力倭寇都被歼灭了,剩下一些散兵游勇,有什么可怕的。

病床上的王忬,不动声色看着,见郑永昌脸色发红,凝眉瞪眼的模样,心头暗暗好笑:“行之说的没错,果然是利令智昏啊!老夫再烧一把火。”

“郑大人。”

听到王忬的呼唤,郑永昌一愣神,忙说道:“督公。”

“嗯,老夫不瞒着你了,官场出了败类,暗中勾结大户海商,给倭寇出卖情报,老夫险些丧命,就是因为这个!”

郑永昌悚然一惊,强压着激动的心,低声问道:“督公,您有线索吗?”

“有,抓到了一个信差,只是孤证不立,老夫又是这个样子,实在是没有精力调查。再说了,也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把我调走。谁都看着总督位置好,不知道有多少眼镜盯着,老夫也没有办法……”

王忬语气苍凉地感慨着,郑永昌的心思却活络起来。刚刚王忬还说属意自己,现在又说不少人盯着,看来闽浙总督的位置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

和那些朝中的人物比起来,我老郑最大的缺陷就是太讲究圆滑浑然,面面俱到,弄得声名不显,有好事也想不到自己。

要立功,要争取当总督!

怎么立功,显然不能跑到前线和倭寇拼,王忬都差点掉脑袋,自己也好不了。既然不能打仗,那查查案子总行吧!

郑永昌突然起身,向王忬深深一躬。

“督公在上,下官不才,愿意调查通倭大案,找出暗害督公的凶手,揪出官场的败类,督公要是不答应,下官,下官就不起来!”

郑永昌说着大哈腰九十度,憋得脸通红。他并不能看到,在王忬的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容。

“快快起来,郑大人,老夫立刻把抓来的人给你,你要几天能查出来结果?”

“十……额不,五天,只要五天,下官不吃不喝,也要办到!”

“那老夫就等五天!”王忬随手拿起一份折子,故意打开,让他看到,上面就写着保举郑永昌接替自己的总督之职云云。

看到这里,郑永昌再没有怀疑,浑身血液膨胀,干劲爆表,东南的花花世界都是他的了!

送走了郑永昌,王忬在病房又躺了一会儿,外面脚步声响起,唐毅笑嘻嘻走了进来,冲王忬比了个手势。

“搞定了!”

王忬在这边对付郑永昌,唐毅和胡宗宪就在那边忽悠何茂才。对于郑何这样的人,唐毅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说穿了就是官场的混混,眼睛里只有利益。一旦两个人心中有了猜忌,就会互相怀疑,甚至内斗残杀。

唐毅笑道:“舅舅,我已经查好了,这段时间和郑永昌何茂才来往的两个家族是吴家和应家,这两家都经营走私,和倭寇绝对有来往,我已经找了两个倭寇俘虏,让他们假冒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