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耍坦α说茫舶抵型卵

有人要问,唐慎和唐顺之关系密切,加上又救过杨继盛,徐阶怎么还会怀疑他倒向严嵩呢?

其实这并不难想,官场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朋友,就像是张四维坐在这里,也不代表着晋党就会全力支持徐阶。而且唐慎又在嘉靖那里挂了号,根本不用抱徐阶的大腿,相反,在两位阁老中间选择一个平衡点,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眼看着寄予厚望的学生跑到了别人的阵营,徐阶难免心里头扎了一根刺,酒也喝得不咸不淡,草草收场,众人带着各样心思,返回了住所。

张居正也不例外,他离开了徐府,没走多远,迎面信步走来一个人,正是好友殷士儋!见到了张居正,殷士儋急忙忙跑过来,眉开眼笑。

“叔大,咱们找个酒馆,我可有件解气的事情要告诉你!”

张居正从没见过殷士儋如此兴奋,笑得和一朵花似的。

随便找到了一处酒馆,要了二斤猪头肉,一壶烧酒,还没等喝酒,殷士儋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痛苦,真是痛快,有人让严世藩吃瘪了!”

张居正眼前一亮,急忙问道:“谁这么大胆子?”

“还能有谁,唐慎爷俩呗!”殷士儋笑道:“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到底是带兵的人,就是有种,带把儿,够爷们!”

连着三个评价,弄得张居正格外好奇,殷士儋笑着把过程说了一遍,先是唐慎送了两坛子酱菜给严嵩,接着吴鹏出言招揽,唐慎又严词反驳。

“最绝的就是后面,严世藩给唐慎敬酒,好大的酒斗哩,哪次宴会都有人被严世藩给整。有句话怎么说的,叫多行不义必自毙!唐慎的儿子,别看年纪不大,身手了得,抓着严世藩的下巴,就把一斗酒给灌下去了。还说什么秉承圣人教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严世藩敢做,他也敢做!”

“好样的!”

张居正兴奋地一拍桌子,手都拍红了。

“对了,那后来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严世藩直接醉死过去,不过我看多半是装的。一贯飞扬跋扈的严东楼哪吃过这种亏啊!”殷士儋笑道:“前些日子给唐慎讲课的时候,我就看得出来,这爷俩个个不凡,只是得罪了严家,恐怕以后就有小鞋穿了,我是真怕他们步了椒山的后尘!”

“不会的,绝对不会!”张居正用力拍着桌子,“我这就去告诉师相,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唐家父子出事!”

撂下一句话,张居正转身小跑着离开了酒馆。

……

严世藩的凶名天下皆知,他被打了脸,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城。恨严党入骨的清流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拍手称快,大呼过瘾,多喝了二两酒。

至于有些趋奉严党的家伙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拼命寻找着胆大包天的家伙的罪证,想要替小阁老出气。

总而言之,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有一点是明白的,唐慎和唐毅彻底出名了,京城下上,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爹,当明星的感觉好不?”

“明星?”唐慎哑然失笑,看着儿子狠灌严世藩,他也很兴奋,可是劲头过了,唐慎却担忧起来。

“毅儿,咱们到底是得罪了严世藩,那家伙凶残暴虐,报复心极强,我怕他会对我们不利。”

唐毅笑道:“不是怕,而是一定!”唐毅站起身,负手而立,望着窗外的星空,忍不住叹道:“自从踏入了京城,我们就踏入了漩涡,想要两边讨好,做一个墙头草,或许也可以。可是孩儿不愿意没有尊严的活着!既然早晚都要站队,不妨就早点下注,烧冷灶的受益才会最大!”

唐慎呵呵一笑,“你小子从来都最有主意,只是严党如日中天,咱们爷俩怕是危险了。”

“那也未必!”唐毅笑道:“孩儿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如今咱们手上至少有三张牌可打,严世藩动不了我们的。”

“哪三张?”唐慎好奇地问道。

“第一就是圣眷,陛下要用您,严党就不敢冒着违逆陛下的风险对我们下手;第二就是徐阁老,虽然他不可靠,但好歹是内阁大学士,陛下信任的臣子,如今徐党的人不多了,他承受不起失血的代价;至于第三吗……”唐毅突然得意地笑道:“您还记得蓝道行吗?”

“啊?蓝道长怎么了?”

唐毅笑道:“他刚刚拜在了陶仲文陶天师的门下,听说已经入直西苑,陛下还召见过两次,对他印象非常好。”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必须要谋定而后动,杨继盛这样的清流为什么弹劾不倒严嵩,因为他们太正直,太天真!而唐毅敢挑衅严党,就因为他有足够的底气,靠着东南的利益他拴住了黄锦,进而老总管麦福就会或多或少帮忙,加上陆炳,徐阶,还有蓝道行,他们伺候在嘉靖周围,严世藩惯用的告黑状在唐毅这完全失效了。

“爹,只要咱们把事情办得漂亮,不断在陛下那里加分,而且谨守分寸,不去威胁严党的核心利益,严党就不敢冒险动我们。当然了,穿小鞋是避免不了的,不知道您有没有心理准备啊?”

第165章殿试

三月十五,传说中的殿试日子,嘉靖皇帝亲自驾临皇极殿,百官身着公服侍立两旁,和往常没什么区别,而后鞭炮齐鸣,有人捧着策题入内,至于考试的案子上,而后百官退出,只留下执事官。

随后四百到位贡士入场,贡士朝案行五拜三叩礼,而后殿试就正式开始了。

殿试不同乡试和会试,只有一道策论题,洋洋洒洒几百字,都在说东南的战事,最后落在了如何改革军制,提升战斗力上面。

唐慎正襟危坐,反复看了几遍题目,心中不断的思量。

他在考试之前拜会徐阁老,徐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似乎在为了之前的误解补偿,和唐慎大谈特谈殿试的事情。

徐阶特别嘱咐唐慎,殿试由于时间短,阅卷官又是临时借调,多为朝廷重臣,根本没有精力仔细阅读文章,因此殿试首重书法,要写最漂亮的馆阁体,这一点唐慎很擅长。

其次就是文章要合乎规矩,做到四平八稳,挑不出任何毛病,只有这样才能争取靠前的名次。一贯不动声色的徐阁老更是郑重地告诉唐慎,他扫了严嵩的面子,一定不能留下把柄,省得招致报复……

徐阶的一番话唐慎都记在心里,可是就在昨天晚上,唐毅亲自来到了老爹的书房,手里头拿着三道策论,铺在桌案上面。

第一道是吏治,第二道是财政,第三道是军制!

当前大明的问题无外乎这三点,中枢的问题是吏治腐败,财政缺口巨大,而南倭北虏则是军队战斗力底下。唐慎扫了一眼,也不得不佩服儿子的眼光,殿试的题目多半就是三者之一。

唐毅面色严峻,说道:“爹,您和其他人不同,他们考上进士,还有几年的学习时间,一点点融入官场,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而您呢,陛下已经决心重用,所以在这份策论上面必须让陛下看出您的才华,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提出的策略必须切实可行,麻烦最少,效率最高,只有这样,才能让陛下真正看重您。”

好吗,和徐阁老完全是两个论调,唐慎面带苦涩,疑惑道:“毅儿,策论这东西写的越清楚,就越容易招致非议,一旦……”

“没有一旦!”唐毅斩钉截铁地说道:“爹,你记住争议本身就是价值,咱们爷俩当务之急要做的是刷存在,是让陛下记住您,严党和徐党互相倾轧,朝堂之上,再无世外桃源。哪怕身为六部九卿,只要从属两派,就有变成炮灰的风险。想要摆脱被操纵的命运,只有抱上大明朝最粗的大腿,哪怕是末品小吏,有圣眷加身,您就是金刚不坏……”

整整一夜的时间,唐毅都在给老爹灌输他的抱大腿理念,唐慎好歹做了不少事,也看唐毅做了不少事,顺利把唐毅的东西消化理解,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可是真正面对着考题,唐慎又犹豫了,难道真的要听儿子的建议,把废除军户制度,建立职业军队,大造军舰的那一套都搬上来?

那可是破坏祖制啊!必然会招来铺天盖地的反对之声,争议是有了,可是价值未必出来!

唐慎陷入了天人交战,而其他的士子则是思量一会儿,开始奋笔疾书。他们有几个懂得军制的?无非就是选拔良将,训练精兵,重赏有功之类的老生常谈。

……

内阁次辅李本是严嵩一党的重要成员,又是本次殿试的阅卷官。在考试之前,严世藩找到了他,大剌剌说道:“老李,咱们明说了,唐慎那家伙我看的不顺眼,把他给我黜落了。”

他说的轻飘飘,可是李本却仿佛听了一道炸雷。

“我的小阁老,不能害我啊!”李本哭丧着脸说道:“唐慎得到陛下亲自赐字,历来都是师长给学生赐字,陛下的举动再明白不过了,他早吧唐慎当成了门生。要是把唐慎黜落,不光不合规矩,还会引来陛下的怒火,下官小胳膊小腿,可承担不起啊!”

看着李本窝窝囊囊的德行,严世藩心中越发怨恨,堂堂次辅对自己毕恭毕敬,那么一个小白丁就敢跟自己叫板,这世道真邪性啊!

“哼,就算不能黜落,还不能把他的名次弄到后面,让他当个三甲进士。”

李本苦着脸点头,“下官尽力而为。”

他嘴上答应,可是满心苦水,压低陛下看重之人的名次,搞不好要在嘉靖那里失分啊,殊不知那玩意他本来就不多。

李本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扫了一眼唐慎的卷子,只见干干净净,一个字都没有写,李本突然心中狂喜。

“原来他是个草包啊,这可就怪不得我了!”

李本正在盘算着,突然唐慎眉头舒展,提起毛笔,不假思索,漂亮乌黑的馆阁体从指间流出,才看了一眼,李本就倒吸口冷气。不由得暗道:“光凭着这一手书法,进翰林院的资格都够了。”

一想到这里,李本又怕了起来,万一真是一个大才,偏偏又被皇帝看上,严世藩还逼着自己压低名次,这不是往火坑推自己吗?

李本叫苦连天,不停在科场走过,真正的心思全都在唐慎一个人身上,努力推敲着每一句话,想要从中找出一点漏洞,好名正言顺地低低取中……

日暮黄昏,锣声响起。

执事官怒喝着:“不许多写一个字,不然一律黜落!”

好几个还没写完的考生吓得一哆嗦,挤出了几滴伤心泪,看来二甲是没希望了,当个三甲进士,日后混个县令,老婆孩子热炕头,也算不错,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李本亲自收取卷子,当走到唐慎面前,看到密密麻麻的字体,突然眼前一亮,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有办法了!

……

殿试结束之后,紧张的阅卷工作就开始了,首席读卷官就是当今的首辅大学士,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严嵩,紧随其后的是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李本,户部尚书方纯,刑部尚书何鳌,工部尚书欧阳必进,左都御史屠侨……光看这一连串令人目眩的名单,就足见殿试之重要。

经过三天紧张的阅卷,李本携着最优秀的十份卷子前往玉熙宫,求见嘉靖。

虽然进士都算是天子门生,可是除了朱元璋之外,其后的皇帝都为了躲清静,只是看前十名的卷子,后面的完全交给读卷官评价排名。要不学子们为什么会把会试的主考当成恩师呢,光从不负责的劲儿,就不该当皇帝的学生。

嘉靖斜靠在八卦云床上面,眼前跪着一个胖胖憨憨的道士,嘉靖微微一笑,“蓝道行,你说今天会有喜事?”

“嗯,神仙的旨意不会错的!”

“呸,拿朕当三岁孩子耍?”嘉靖笑骂道:“谁不知道今天要送来殿试的名单,朝廷抡才大典,说这个是喜事,你算什么蓝神仙?”

换成别人,嘉靖这么一骂保证就蔫了,可是蓝道行不知道是悟透了唐毅和唐顺之他们传授的神功,还是天生不怕生死。竟然仰着脖子反驳道:“陛下,臣传的就是神仙的旨意,不信您等着看,要是臣说了假话,就砍了臣的脑袋。”

“行了,大好的日子不能见血,滚一边去吧!”

蓝道行连忙退后,嘉靖沉默一会儿,缓缓说道:“让李本进来吧。”

不多一会儿,李本捧着试卷,跪在嘉靖面前。老太监麦福把卷子接过来,送到嘉靖面前。

“皇爷,请御览。”

“嗯。”嘉靖点点头,拿起第一份卷子,看了一会儿,放在一边,接着拿起第二份,这次的时间更短,到了最后两份,干脆就是一扫而过。

“李本,这一科只有这几份优秀的卷子吗?”

李本的汗水就下来了,“启奏陛下,或许也有沧海遗珠,阅卷的时间有限,臣,臣难免有所不周!”

“哼。”嘉靖一脸的怒气,阴森森说道:“该不是有人故意压制人才吧?”

“微臣不敢,微臣万万不敢!”李本慌忙磕头,说道:“陛下若是怀疑微臣,不妨就把所有试卷拿来验看就是。”

一旁伺候的麦福冷笑了一声,“李大人,你糊涂了不成,四百多份卷子,主子是天上的神仙,哪有空理这些俗务,还不把最关键的一份拿来!”

李本慌忙点头,连滚带爬往外面跑,就听嘉靖的声音传来,“若是拿错了,你也不要来了!”

扑通,李大学士摔了个大马趴,别提多狼狈了,足足过了半个时辰,李本终于捧着唐慎的试卷赶到了精舍,急忙送到了嘉靖的面前。

“启奏陛下,不是微臣有意打压,只是这份试卷实在是不合规矩?”

“哦?”嘉靖高声问道:“哪里不合规矩?”

“这个……字太多了。”李本低声说道。

“字太多?这也是毛病?”嘉靖随手翻开了试卷,才看了两行,顿时眼前一亮,低声喝道:“麦福,把帘子拉开。”

麦福急忙点头,李本偷眼看了看嘉靖专注的神色,顿时心里头拔凉拔凉的,从三月天,直接回到了三九!

“娘的,这下可完了,小阁老啊小阁老,你算是害死我了!”

第166章金銮殿面圣

嘉靖已经很久没有如此专注地看一篇文章了,不同于朝臣的皮里阳秋,不知所云,也不同于年轻士子的空乏无聊,不知所云,唐慎的策论真正打动了他,值得嘉靖一个字一个字去仔细品读,用心思索。

“……军户制度从国朝之初绵延至今,一百余年时间,人物兴替,岂有传承五代,仍为猛将强兵?何况圣天子在朝,东南承平日久,武备松弛,理所难免……”

唐慎先是简单评价了一下军户制度,指出其中的不足,但是却没有要求改革军户,而是笔锋一转,继续说道:“高皇帝深谋远虑,子孙后辈岂能轻易改变!臣也不才,斗胆提议以军户之兵,充作地方守备之用。广纳忠勇之士,不拘户籍,凡是有心报国者,皆征召以充实国用。厚待勇士,严格训练,大造火器,以精兵御倭寇……精兵不易练,以东南诸省财赋,所能承担之兵不过两万,千里海疆,断不能只靠两万人马,臣斗胆恳请,准许地方士绅招募乡勇,以浙人守浙土,以闽人守闽地……”

不得不说,唐慎只是在儿子面前才显得有些蠢萌蠢萌的,真正面对着问题,他还是很有主意的。

唐毅提出那一套太过激进,恐怕招来嘉靖的厌恶。要知道嘉靖虽然乾纲独断,权柄都握在手里,但是他并不是进取心很强的帝王。

就在五年之前,天才统帅,三边总督曾铣上书复套,嘉靖看过之后,是大喜过望,可是转眼之间,就改变了态度,亲自下旨:“现在驱逐河套逆贼,师出果真有名吗?土兵粮食果真有余,一定能够成功吗?一个曾铣何足道之,如生民荼毒怎么样?”

一番质问下来,不但复套的提议失败,曾铣,甚至连首辅夏言都丢了性命。固然这一场天大的冤屈是严嵩背后运作的结果,其实也说明了嘉靖的性格:怕麻烦,不愿意承担责任,得过且过,与其开疆拓土,还不如好好修炼长生大道。

所以改革祖制这种事情,嘉靖没有勇气,也没有胆魄。他询问军制,无非是被欺负苦了,想要找回面子,可是一旦让嘉靖感到事情太麻烦,他宁愿选择里子,而到时候,这位道君皇帝无情的一面就会显露出来,加上一个坏事的严嵩,不一定落个什么下场!

唐慎虽然不算机敏,可是他准确把握了嘉靖的心态,所以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军户制度依旧保留不变,只是降为地方守备部队的规格。缩减编制,裁汰空额,加强训练,所起到的只是守卫地方,防备小股倭寇的作用。

真正作战主力则是募兵,唐慎提出要效仿汉武帝,选用和倭寇有家仇的年轻子弟,给予丰厚的粮饷,精良的武器,残酷的训练,把他们磨砺成斩倭的利剑。

但是又不能重蹈汉武帝劳民伤财的覆辙,募兵人马不宜过多,以两万为上限。另外的缺口则是用乡勇弥补,倭寇猖獗,东南很多士绅大户也受到了损失,他们手上有家丁有佃农,缺的就是朝廷的一纸文书,瞬间就能多出几万精兵强将。

对于乡勇唐慎也提出了限制的做法,要规定每一家可以招募的上限,不能超过三百人,而且训练要朝廷派遣武官,并且乡勇要作为募兵的后备补充。凡是配合朝廷编练乡勇的士绅都可以给予优待,比如子孙的科举考试,经商免税等等。

倭寇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内外勾结,朝廷准许编练乡勇,就是在收拾民心,争取更多的大户站在朝廷一边,孤立打击倭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找对了方法,假以时日,或是三年,或是五载,朝廷军制必然焕然一新,不管面对南倭北虏,都有一战之力,中兴大明,百姓安居,都在圣上的一念之间。

这篇策略尤其难得的是在后面详细开列可能的支出,以及要注意的问题,洋洋洒洒,七千余言,是别的士子两倍还多。可是却没有一句废话,说得条条在理,而且可行性极强。根据唐慎的估计,需要增加五十万左右的军费,他还担心吓到嘉靖,又提出了几条弥补财政收入的措施。

总而言之,这一篇根本就不是策略,而是切实可行的方案,只要嘉靖御笔批准,马上就可以动起来。

嘉靖看完之后,将策论放在一边,看了看已经跪在地上一个多时辰的李本,嘉靖突然呵呵一笑。

“李本,你觉得这篇策论字数太多,所以不应该取用?”

李本满脑门是汗,浑身哆嗦,看唐慎这篇策论的时间比起其他十个人加起来还多,不用问,唐慎一定是打动了嘉靖。而他却忤逆皇帝的心思,将这样的卷子压下,想想后果,简直不寒而栗!

李本颤抖着趴伏地上,卑微地说道:“微臣昏聩,恳请陛下惩罚?”

“昏聩?好一个借口!”嘉靖从云床上起来,绕着李本走了两圈,李本只觉得自己就是被猫盯上的老鼠,汗毛根都立起来了。

“呵呵,殿试之前三天,严世藩把你叫过去,你们到底商量了什么?”

啊!

李本一下子就懵了,嘉靖怎么连这个都知道,脑袋瞬间短路了,只能跪在地上,汗流浃背。

“陛下赎罪,臣确实识人不明,绝没有和小阁老商量什么?”

“小阁老?”嘉靖冷笑道:“麦福,本朝有小阁老这个官职吗?”

麦福慌忙躬身,说道:“启禀皇爷,严部堂是严阁老的儿子,大家尊着严阁老,就叫他小阁老。”

“哦,这么说以后你们为了敬着朕,就管朕的儿子叫小皇帝,是吧?”

嘉靖这话纯粹是找斜茬,可是李本却听得胆裂魂飞,只能匍匐在地,不停磕头请罪,大脑门都红肿起来。

“李本,朕告诉你,抡才大典,是为了朝廷选却有用的人才!字数多了?谁规定策略有字数限制!就像那些言之无物,大而不当的文章,一个字都嫌多!像这般老成谋国之言,再多十倍,额不,是百倍,朕也喜欢。麦福,传旨六部九卿,把唐慎的策略发下去,让他们好好看看,以后的奏折就这么写!捞干的,说点有用的东西!”

“是,老奴这就去办。”

麦福捧着策论慌忙下去,让人誊抄,下发六部。李本还跪在地上,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脖子下面的金砖上都出了两滩小水洼,别提多狼狈了。

嘉靖的目光越多李本,注视着殿外的过道。

“李本,你是殿试的阅卷官,说说吧,这一科该怎么办?”

李本麻木的脑袋转了转,忙说道:“启奏陛下,既然唐慎之才深得陛下喜欢,臣以为可以点他为状元。”见嘉靖脸色不善,忙又改口,“要不榜眼,或者探花?”

嘉靖的脸直接黑了,这位次辅真是蠢得可以。

“如果严嵩,或者徐阶,他们都不会提出这种建议,滚出去吧!”

李本慌忙爬起来,抱头鼠窜,狼狈出了玉熙宫。主持殿试正是提升江湖地位的好机会,哪知道竟然弄成了这个鬼样子,李本是追悔莫及。尤其让他害怕的是从头到尾,他都没有猜到嘉靖的心思,一个不懂皇帝想什么的臣子,别管坐到了多高的位置,都是无足轻重的。

霎时间李本都有回去上书请求致仕的冲动了。

……

要说嘉靖打得什么算盘,其实唐毅猜的没错,他要用唐慎,如果给了一甲进士,唐慎就要进入翰林院,学习典章制度,和嘉靖的心思正好相反。

按照原本的想法,可以给唐慎二甲的进士,但是看过这篇策论之后,嘉靖又有了新的盘算,这样的人才不能落到徐阶或者严嵩手里,必须只听朕一个人的!

嘉靖默默沉思了许久,脸上渐渐浮现出笑容。

……

奉天殿,也就是后世的太和殿,广三十仗,深十五丈,雄伟高大,金碧辉煌,是当世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

几百个士子站在了大殿的前面,显得无足轻重。这就是帝国的象征,大明的威仪,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江一麟站在了唐慎的身后,两眼盯着大殿的房檐,嘴里念叨着:“一,二,三,四……十!果然是十个啊!”他数的正是屋顶的脊兽,一般的地方最多九个,唯独奉天殿是十个,而第十个就叫做行什,造型颇像传说中的雷震子。

昨天闲谈的时候唐毅提起过,江一麟还不信,今天一看,果然如此。就在他们左顾右盼的时候,徐阁老短小精干的身躯出现在面前,手捧着圣旨,高声朗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一甲进士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共105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295名赐同进士出身……”

虽说是同进士,其实根本就不同,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

“第一名,陈谨……第二名,曹大章……”徐阁老不紧不慢地念着,每一个被点到名字的人都喜形于色。渐渐的二甲进士也都念完了,却没有唐慎名字,和他会试的成绩迥然不同,唐慎也不由的心悬了起来,莫非自己的策论出了问题?

一直等到三甲进士名单,唐慎才出现在第一名,好不容易念完,一甲和二甲的进士要进殿谢恩,三甲的只能等在外面,唐慎难免失落尴尬,不过能中进士就算好事情,王忬不也是三甲吗……

就在唐慎安慰自己的时候,突然有个老太监笑眯眯走了过来。

“圣上口谕,令同进士唐慎进殿面圣!”

第167章皇恩浩荡

曹大章本是今科会元,自然满心想着再多一元,不过陈谨学识过人,书法更是在他之上,能中状元也是理所当然。只是唐慎竟然会落到三甲之列,让曹大章实在是惊骇。别人不知道,可是他心里头明镜似的,唐家父子有多大的影响力!

究竟谁能把唐慎压到三甲,怕是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当朝的首辅严嵩严阁老!再加上之前宴会的矛盾,如果说不是严嵩,谁都不信。

不光是曹大章,就连其他人也都是这么想的。大家对唐慎越发同情,认为一个三甲进士实在是委屈了他,历来反严的斗士都受到士林的追捧和仰慕。

唐慎这个三甲进士,比起进入二甲的名声还要好一万倍。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福祸相依是说不清楚的。

此刻感到最委屈的人应该就是严阁老,老严嵩悲愤地仰天长叹:“老夫没有打压唐慎啊,没有啊!”

说什么也不管用了,他没出手,可是他的儿子出手了,这才叫黄土泥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当听到嘉靖下旨意,宣召唐慎觐见的时候,老严嵩心里忽悠了一下,老眼之中满是骇然神色。由于壬寅宫变的事情,嘉靖对大内有着强烈的恐惧,金殿传胪是不得不来的大典,往常嘉靖不过是露一面,接受新科进士三跪九叩之后,就立刻转回西苑。

而如今竟然在奉天殿召见唐慎,恩宠之隆,简直超乎寻常!

既然如此恩宠,那为什么不把唐慎的名次提前?

不管二甲还是一甲,不都是嘉靖一句话的事情,他为什么依旧要给唐慎三甲同进士?三甲,三甲啊……

严嵩的眼前突然多出了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嘴角挂着冷笑,轻蔑地看着他!

那个人就是前首辅夏言夏贵溪!

夏言也是三甲进士出身,后来担任六科给事中,在大礼议之中,夏言受到嘉靖的赏识,当时首辅是靠着大礼议骤贵的张璁。张璁对于夏言屡屡冒犯自己,十分恼怒,并且仗着权威,发动百官要捏死夏言这只小蚂蚁。

可是夏言辩才无双,强直豪迈,又得到嘉靖的信任,斗来斗去,夏言的官职越来越大,恩宠越来越隆,竟然达到了和张璁分庭抗礼的地步。

结果因为诬告首辅张璁翻了船,言官出身的三甲进士竟然打破了历来的规矩,成为了大明的首辅……

虽然后来夏言栽在了严嵩手里,对于夏贵溪严嵩是一万个佩服。而如今呢,唐慎又是三甲进士,自己则是首辅,和当初的张璁比起来,恐怕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嘉靖又要抬举唐慎,皇帝究竟打得什么算盘,莫非要重蹈覆辙?

一想到这里,老严嵩后背都冒出了冷汗,他狠狠瞪了儿子一眼,都怪这个目中无人的畜生,你是给咱们爷俩挖坟啊!

不提严嵩又惊又惧,单说唐慎,在麦福的指引下,来到了进殿,规规矩矩行了大礼。

“唐卿免礼平身!”嘉靖的声音有些缥缈,好像来自九天之上一般,唐慎连忙说道:“臣,叩谢圣恩。”

他站立在众位新科进士之前,恭恭敬敬。

嘉靖看了看他,突然笑道:“唐卿,你的策论朕看过了,也给六部九卿都看了。他们很多人都赞同你的说法,次辅李本,通政使赵文华,工部尚书欧阳必进都提议要大练乡勇,以浙人守浙土,以闽人卫闽境。你以为如何?”

唐慎一听,慌忙跪倒。

就在殿试结束,唐慎找到了儿子,把他的如何写的策论和唐毅说了一遍。

唐毅听完之后,不由得冒了冷汗,他真心诚意地给老爹竖起了大拇指!

“爹,孩儿错了。”唐毅一躬到地,而后惭愧地说道:“孩儿是想着抛出惊人之论,吸引注意,然后退而求其次,利用世兵和募兵结合,却忽略了皇帝怕麻烦的性子。比较起来,还是老爹高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