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忍耐,只有等待,只有不断战略后退,才能让皇权之恶充分显现出来。

要对付的不是万历一个人,而是千百年来的君权神授!

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申时行终于像是涅槃的凤凰,在磨砺之中,浴火重生。

他和三位阁老安安稳稳住在瀛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钓鱼之外,他们甚至开辟了一小片菜地,种上了小白菜和水萝卜。

渐渐的,申时行和看守他们的侍卫也混熟了,虽然他们恪守上面的规矩,不会告诉任何朝廷的事情,但是旁敲侧击,申时行也得到了很多消息。

比如一个年老的侍卫就向申时行抱怨,说是本来再有五年,他就能安稳退休,并且拿到一份津贴,用来安度晚年,可是朝廷贪心不足,威逼银行,他的退休津贴很可能保不住了……

寻常人可能不懂,但是申时行参与了多少的制度设计,对唐毅的改革熟悉极了,他听到这个消息,强忍着激动,差点高兴昏过去。

万历啊万历,你果然动了最不该动的东西!就等着万劫不复吧!

唐毅柄国期间,对庞大的官吏系统都进行了整顿,比如唐毅确定了退休制度,最底层的官吏,只要五十岁就可以退休,最多延长到五十五岁。

官吏数量增加,又有了年龄上限,就出现了养老的问题。

原本明朝是不存在养老金的问题,很多高官致仕之后,依旧享受俸禄,大多数官吏退休之后,就靠着家中的田产土地,儿孙后辈奉养。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其实这话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知府五品官,一般情况下,三十岁考中,外派知县,经过三个任期考满,才能升官,就是三十九岁,做一任推官、御史、或者是州府的二把手,等到升为知府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五十左右。

大明的平均年龄还不到四十岁,五十岁已经很老了,不抓紧捞一笔,如何能舒舒服服过日子。

十万两或许多了,但是总要有两三万两,才能活得体面自在。

唐毅深知不能光是严刑峻法,还要设身处地,替大家着想,这也是唐毅变法反对声浪很小的关键所在。

他宣布施行百官致仕津贴制度。简单说他先给所有官员增加了两成的俸禄,这两成并不交给官员,而是转存入银行,朝廷再增加一成,一共是三成,作为本金。

拿一位大学士来说,原本的俸禄才二百两,唐毅在任内,一度提高到了五百元,两成就是一百元,朝廷补贴一成,一共是一百五十元。

如今大明的普遍利率在百分之十以上,存入的钱,拿去投资,利滚利,不断增加,等到官员退休之后,差不多都可以领到在任时候的八成。

也就是说,一个大学士退休了,能领到四百元,一般的知府也能有一百五十元。

钱或许不算太多,但是足够一个清廉的官吏,安度晚年,衣食无忧。

唐毅的这一套退休金制度,受到了官吏们的欢迎,尤其是很多底层小吏,更是感激涕零,大赞特赞。人心安稳,加上强力的监督,唐毅任内,贪腐的情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这也是几百年来,少有的成绩。

申时行惊叹老师的奇思妙想,却也窥见了唐毅更深的用意。这一套制度,等于把官员的晚年同银行绑在了一起。银行获利多,他们的津贴就丰厚,银行垮台了,他们就一无所有。而银行又如何获利呢?

投资工商,购买股票债券,注资海外殖民公司,开发矿产、木材等等……

一言以蔽之,唐毅把官僚系统、金融系统、工商殖民系统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联合体。

当初平稳运作的时候,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旦有人想要破坏,就要尝到强烈的反噬!

而此时,万历就被放到了火上烤。

平凡跳出来成立护法总会,并且联合各省士绅名流,共同上书,要求朝廷立刻释放诸位阁老、资政。各地响应,每天都有万言书送到朝廷,一股股强大的民意,向万历袭来。

万历认定了这些人是唐毅鼓动的,他视这些人为乱匪,可是眼下他手里只有两支人马,马芳的骑兵因为老总镇突然死去,军心不稳,京营又要守卫京城,保护万历安全,根本派不出人马。

想要讨逆,必须扩军,再有万历要恢复内廷,征召上万名太监入宫,又是一大笔花销。户部拿不出钱,万历召集王家屏等人商议对策。

实际上唐毅柄国这些年,户部一直是赤字,靠着发行债券,还有种种复杂的金融手段,维持朝廷的财政运转。

万历觉得自己也可以效仿,他要求大明储蓄银行承购一千万元扩军债券。除此之外,他还逼着银行方面减计三百万元到期债券。

这两项命令下去,激起的风暴,竟然比抓捕七位阁老,来的还要猛烈,万历和他的手下,完全始料不及……

第1137章走在错误路上的万历

越是精密的机器,就越容易出问题,需要越高明的技术人员操弄,小心保养,至于修理就更加麻烦了。如果把大明朝廷看做是一部机器,在隆庆之前,最多是锹镐锄头的水平,哪里出了问题,几乎一目了然,就看有没有胆量去做了。

隆庆六个年头,大明朝差不多变成了自行车,零件多了,功能复杂了,驾驭需要更小心了。

等到经过了万历最初的十年,唐毅把这部机器弄到了火车的水平,而金融就是这一列火车的车头,心脏!

要说朝廷究竟变得如何了,恐怕除了唐毅之外,就连申时行都未必看得明白,就更遑论万历和王家屏等人了。

大明储蓄银行拥有三亿元资本,每年过手的财富不计其数,一千万元债券,应该非常轻松。至于减计三百万元债务,更是小菜一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万历觉得君王就该富有四海,所有的好东西都是他的,想要什么,下面的人就该老老实实,双手奉上。

再说了,大明储蓄银行是借着朝廷的威风,才能这么兴旺。开一个小铺面,还有跟街面的兄弟打好招呼,身为九五至尊,收点保护费,一点都不过分吧!

万历提出来之后,王家屏毕竟是晋商出身,十几年前,唐毅算计晋商的那一次经典战役,他还记忆犹新,知道不能轻易动金融这一块。

“陛下,臣以为还是应该慎重起见,至于经费缺口,还是要从户部想办法,正道直行,免得激起乱子。”

万历的脸瞬间沉了下来,“王阁老,你莫非觉得朕是走歧路吗?”

“微臣不敢!”王家屏吓得一哆嗦。

万历哼了一声,“王阁老,非是朕胡来,实在是东南的那帮人欺人太甚,他们弄什么护法总会。试问大明的法是什么?是祖宗规矩,是太祖爷的遗训!不是他唐毅的法!这帮逆贼眼中只有唐毅,没有大明历代先祖,朕要是不能灭了他们,就妄为朱家的子孙!”

万历情绪激动,用力敲打着桌子,“东南的督抚多数是唐毅的党羽,既然成立了护法总会,截留朝廷税款是必然的。不从银行借钱,还能从哪里弄银子?唐毅这些年借了那么多钱,不也是没事吗?区区一千万两,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莫非说,王阁老你们晋商有股份在,就要保驾护航?”

“微臣绝对没有!”

王家屏连连摆手否认,从乾清宫出来,王家屏仰望了一下明媚的太阳,脑门都是冷汗。短短的交锋,就让他领教了万历的固执,甚至说是病态的偏执!

幼年丧母,又在权臣的压制之下,渡过了战战兢兢的十年,好容易大权独揽,可以呼风唤雨,随心所欲。万历骨子里的弊病都冒出来。

第一他是个彻头彻尾的阴谋论者,根本不相信任何人的谏言,包括一直支持他的晋党。

第二万历贪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王爱财,横征暴敛!还没有全盘掌握大权,就敢动金融系统,万历的胆子真是不小。

第三,万历强悍,刚愎自用,他一心恢复嘉靖时期的乾纲独断,可是自从经历、徐阶、高拱、唐毅等几任首辅之后,大明朝的局面完全不同。

想要复制嘉靖的成功,顺利将元老重臣斗倒,可没有那么容易了,万历有远超嘉靖的才华吗?

王家屏突然觉得浑身上下,涌起一股强烈的寒意,从骨子里冒凉气。显然,万历的强悍,只会把内阁当成奴才,在万历手下做首辅,只怕还不如唐毅时候的寻常大学士。

尊严荡然无存,还要替皇帝的胡作非为背书,承受天下人的谩骂指责……王家屏突然觉得屁股下面的宝座变成了火山口,浓浓的熔岩,释放着灼热的温度,哪怕无风无浪,早晚也会把他变成一只烤鸭子!

“我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王家屏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和当初设想的完全不一样,无奈何,只能遵照万历的旨意,要求大明储蓄银行往出拿钱。

一听说要购买战争债券,大明储蓄银行在京城的董事立刻摇头了。

他们有钱不错,可是以往打仗,是对外用兵,打下来的土地矿产,开辟出来的航路,都能赚大钱,自然有人积极认购。

可是万历要对东南用兵,自己人打自己人,不但不赚钱,还要赔钱,傻瓜才会做。

而且大明储蓄银行最大的股东就是交通行一系,大本营就在苏州,让他们拿钱打自己,这不是胡来吗?再说了,借朝廷的债务,都是用户部税银担保的,不还钱不说,还要减计债务,一下子就是三百万元,怎么和股东交代,怎么和储户交代?朝廷出尔反尔,信用何在,还有没有道理可讲?

大明储蓄银行的股东经过一个下午的磋商,最后态度鲜明,坚决反对,而且还提交了一份一百多页的财务说明,告诉万历,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如此庞大的债券。恳请朝廷以金融稳定为先,不要干涉银行的运作。

“屁话,欺人之谈!”

万历根本懒得看什么说明,他不客气地扔在一边。

“这些商人就是奸猾狡诈,自私自利,惯会见风使舵,最没有信义可言。他们还以为朕软弱可欺,就拿这种骗小孩子的话糊弄朕!你去告诉他们,唐毅要钱就有,朕要用钱就没有!他们眼睛里要是没有朕这个皇帝,那朕就只有自行取钱,到时候别怪国法无情!”

万历话里话外,都透着浓浓的自信,仿佛什么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谁也瞒不过他的眼睛……王家屏看得越发心惊胆战,却也没有任何勇气反驳。

只好按照万历的话,再度找到了大明储蓄银行。

买也要买,不买也要买!

刚刚恢复的东厂,数百名番子就在外面,其中不乏地痞无赖,还有狱中的犯人,江洋大盗,亡命匪徒。

由于一时间找不出那么多的太监,万历只好下旨意,不管什么罪行,只要愿意挨一刀,进宫服侍皇帝,就可以免除死罪。

这下子好了,一大帮烂人都摇身一变,成了东厂的人。

大明储蓄银行的人面对他们,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通。所有人员紧急商讨之后,决定如数将银子交给朝廷。

新任厂督张诚耀武扬威,带着上百辆马车,运送银元进宫。恨不得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胡汉三又回来了。

一个消失了十年的魔鬼,重新回到了世上,一开始就狰狞可怕,在京所有官吏都不寒而栗。

就在大家伙猜测谁要倒霉的时候,突然一个晴天霹雳,落到了京城的上空!

大明储蓄银行没有那么多的存款,为了购买朝廷债券,不得不将官吏的退休基金拿出来,填补了窟窿。

换言之,就是官员致仕之后,拿不到朝廷的津贴了。

唐毅当年的德政之一,最近几年,已经陆续有退休官员领到了津贴,最少每年也有五十元,加上一些粮食补贴,优惠税收,退休官员们可以过体面安详的日子。

坦白讲,自从唐毅致仕,内阁和皇帝冲突不断,在京的官吏,尤其是七品以下的小官,没怎么担心。

他们觉得不管是谁当皇帝,都要有人办差,他们不挡任何人的道路,谁又会非要和他们为难?

做梦也想不到,万历和保皇党掌权之后,第一刀竟然砍向了他们,一瞬间,京城上下就炸开了锅。

品级不高,但是数量众多的下层官吏,就指着退休津贴过日子呢,一下子被皇帝抢走了,他们岂能善罢甘休。

很多衙门直接停止运作,那些尚书侍郎的家中,挤满了前来说情的官吏,希望这些大人物能够出面,谏阻陛下,万万不能动退休基金。

……

“哈哈哈,真是想不到,万历居然蠢到了这个程度,不用费力,就引爆了金融炸弹,他真是嫌死得太慢了!”

平凡拿到了京城的急报,简直手舞足蹈。这正是他的杰作之一,他猜到万历要用钱,可能会打储蓄银行的主意,故此就把官员的退休基金拿出来抵账。平凡琢磨着慢慢下手,一点点把基金掏空,哪知道万历更加生猛,直接抢钱,取财无度,那可就取死有道了!

“爹,这回万历得罪了所有官员,众叛亲离,可以出病了吧?”平凡气喘吁吁道。

唐毅站在檀木的桌案前面,手里的毛笔龙蛇走动,一个个遒劲的大字跃然纸上,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足足写了十几张之后,唐毅才放下了笔。

“着什么急!”

唐毅淡淡一笑,“大鱼刚刚上钩,急着往上提,鱼会脱钩的。要等着,溜着,把大鱼的体力消耗光了,再轻松提起来,这叫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平凡挠了挠头,“爹,跑到银行抢钱,我看万历是昏了头。等到他明白过来,只怕不会再出这种昏招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哈哈哈!”唐毅摇摇头,“再教你一个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万历已经走在了错误的道理,他就会接连犯错误,而且越来越匪夷所思,越来越离谱儿,不信你就瞧着吧!”

第1138章民怨沸腾

万历不懂墨菲定律,不过他却忠诚地按照墨菲定律来做事。

官吏们因为退休金的事情到处闹事,身为内阁首辅,王家屏焦头烂额。别看闹事的官员级别很低,但是他们就像是勤劳的工蜂,支撑着庞大的行政体系,上头打死打生,闹得不可开交,不一定波及到普通人,但是负责民政的,税收的,治安的,卫生的,不起眼的小吏,一旦出了问题,老百姓绝对会受到真真切切的冲击。

才接任首辅没几天,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王家屏几乎都绝望了。

“王阁老,陛下初掌大权,未必想明白关键。和陛下好好讲讲,苦心劝诫,我相信陛下还是圣明的。”陈于陛信誓旦旦说道,在他的心里,依旧坚信万历是个圣明天子。

王家屏一脸的怀疑,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前去乾清宫,足足两个时辰,拖着更疲惫的身体回来,进入首辅值房的时候,他都瘫痪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张大了嘴巴,胸口一起一伏,竟然要昏过去的模样。

他真的绝望了,当他向万历提出官吏闹事的时候,万历丝毫没有在乎,他甚至大喜过望。万历早就准备裁撤唐毅增设的若干个部,重新恢复六部旧制,要裁撤大批的官吏,原本担心这些人的生计,推行不下去。

现在好了,他们主动出来闹事,正好都给裁了,一个不留。

三条腿的蛤蟆找不到,想要当官的大活人比永定河的王八都多。

王家屏简直傻眼了,他也主张恢复六部制,可是王家屏深知眼下朝廷的事务和十几年前完全不同,光是税收就复杂无比,每年上亿两的岁入,没有专门的财政部如何分配?他是想事缓则圆,一点点合并,然后权限不变。

辅佐万历,恢复旧制,是晋党夺权的借口,却不是他们的目的。试问哪个做到首辅位置的人,不希望像唐毅一般大权在握,说一不二?

或许万历也看透了王家屏的心思,他好不容易把权力拿回来,又岂会放任王家屏成为唐毅第二。

他干脆告诉王家屏,两个月之内,完成官吏裁撤,恢复旧制。至于官员无法承担的事务,全部交给内廷。

即刚刚赦免罪犯之后,万历又赦免了一大批战俘、奴工,内廷的太监就像是吹气球一样,快速膨胀,短短几个月,已经达到了一万八千人,万历的目标是在两年之内,恢复十万太监的盛况,同时还成立内操,训练太监精兵……

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是倒行逆施,王家屏都被万历吓坏了。

唐毅在日,万历父慈子孝,对待臣子十分和蔼,在军校的三年,用心训练,不怕吃苦,着实吸引了一大批人,忠心追随。

包括很多对唐毅不满的重臣,都觉得让万历掌权,没有什么不好,最多就是内阁的权力打一点折扣,天下这么大,不可能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还是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存了这种心思的中立派官员,数量非常多,他们固然不敢反对唐毅,但是对待唐毅交代的事务,总是推三阻四,阳奉阴违。

唐毅在台上的时候,心里头一清二楚,却没有多少办法。任何一个系统之中,总有人获益,有人吃亏,他也没法让所有人满意。

人们都存在一个天性,求新求变。不管怎么告诉他们,让皇帝掌权是危险的,他们就是嗤之以鼻。

摸透了人们的心思,这也是唐毅选择致仕的原因,索性就放手,让你们看看万历会折腾到什么程度。

出人预料,甚至唐毅都想象不到,万历表现得太“出色”了,连王家屏等人都目瞪口呆。

皇帝陛下一点不相信大臣,包括立下汗马功劳的晋党也不成,他只相信那些断子绝孙的太监。

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做梦去吧!天下只属于皇帝和他的鹰犬爪牙。

万历先是恢复宦官之后,随后又恢复了司礼监和御马监,并且剥夺了内阁的批红之权,原本象征内阁权力的相印被砸碎,成了一堆玉屑。

王家屏、陈于陛、张位,三个人面对着此情此景,把抓柔肠,肝肠寸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从此之后,内阁恢复到了从前的状态,只能负责票拟,批红之权回到了太监手里,而且万历越发宠信太监,使得那帮家伙飞扬跋扈,无所顾忌,内阁的票拟往往形同虚设,他们由着性子胡来。

万历要练兵、敛财,他们就广设皇庄皇店,到处跑马圈地,当初唐毅曾经废除内廷,又收回了隶属内廷的所有产业和田产,公开竞价标售。

这回好了,太监们要重新抢回来。

顺天府,京城的周围,甚至河套,宣大,蓟辽等地,都受到了波及。缇骑四出,宦官张牙舞爪,嚣张跋扈。

整个北方,几乎都陷入了混乱。

相比这些,更让人恐惧的则是金融的破坏力。

万历强迫大明储蓄银行买下一千万元债券,减计三百万元。坦白讲,这点数额的确无法撼动大明储蓄银行的根基,但是皇帝公然抢钱,彻底破坏了银行的权威,所有储户都担心自己的银子被抢走,所以他们争相从大明储蓄银行提钱。

从京城开始,很快天津,济南府,开封府,淮安府,一路蔓延到应天府、常州府、苏州府、徽州府、武昌府……

挤兑的浪潮就好像多米诺骨牌,倒了一张,后面的就不可遏制,应声而倒。

不只是大明储蓄银行,那些规模较小的银行,钱庄,受到的冲击更大。

银行间的隔夜拆款利率更是从最初的百分之十,一路飙涨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即便如此,还找不到钱。

恐慌就像是瘟疫一般,快速蔓延,不可遏制。

万历十一年,十一月,第一场雪飘落,合盛元之后,晋商最大的票号日升昌宣布破产,三家最大股东悬梁自尽,掌柜主事从八层的楼上跳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活该!这才叫自作自受!”

崇明岛的草庐,徐胖子拍着手,大声叫好。

在两个月之前,唐毅携着家人,迁到了崇明,他的家中连续遭到了攻击,有人扔炸弹,派遣死士冲击,还有暗中投毒……手段千奇百怪,都是要置唐毅于死地。所幸太仓是他的老家,百姓都站在唐毅一边,当年乡勇的老部下也集结起来,保护唐毅,这才没有遭到暗算。

后来唐毅为了方便起见,主动到了崇明居住,这里四面换水,方便守卫,而且处在长江口,上了船,随时可以扬帆远航,十分安全。

护法总会也把崇明作为南北通信枢纽,由徐渭亲自坐镇指挥。

徐胖子每天都会收到成堆的消息,饶是他一目十行,也要看的眼珠子通红,感叹不已。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徐渭摇头感叹,“行之,这才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原本欣欣向荣,中兴盛世,怎么转眼就完蛋了?”他凑近了唐毅,怀疑道:“我说行之,你看看,吏治混乱,阉党猖獗,遍地挤兑,百业萧条……咱们的新政是不是太脆弱了?”

糟糕的局面,不得不让徐胖子怀疑人生,莫非说他们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就弄出一个泡沫,一点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没有,顷刻之间,被人家就给戳破了,这个变法还有什么意义啊?

相比之下,唐毅就淡定多了。

“文长兄,有些东西的确如清风流水,不值一提。可是有些东西,却深入骨髓,无法撼动。”唐毅笑道:“文长兄以为我的变法当中,着力最多的是什么?”

“这个……是金融!”徐渭坚定道:“你组建大明储蓄银行,把朝廷的税收交给银行打理,经营辽东,开发远东,抢占倭国银山,开垦吕宋矿产……都是为了保证金银铜的充足供应,金融就是国家的血液,就是蒸汽机的煤炭,离开金融,一个国家就要完蛋!”

唐毅微微颔首,“文长兄,金融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把所有人都捏合到了一起,让整个天下,士农工商,真正做到了荣辱与共,形成了一个整体,金融系统建立起来,皇权败落,就是必然!”

唐毅不是说假话,眼下万历的作为,和他祖父嘉靖对待大礼议的时候,差别真的不大,至少万历还没有举起廷杖,把满朝文武打个半死,但是万历却忽略了,眼下的大明,和六十年前,完全不同了。

金银货币大量涌入,传统的小农经济被冲垮,价格革命,促使工商业集团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力量,大量的投资采购,水泥的发明,促使交通条件越来越好。

哪怕是中原地方,最传统的村落也摒弃了男耕女织的传统,人们种田,做工,赚取银元,然后通过交换,拿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相比而言,这是一个高效的系统,但是也产生了另一个效果,就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了。

还是拿嘉靖来说,他赶走了杨廷和,打了好几百大臣,只是激起士林的不满,至于底层百姓,并没有太多的感觉,这也是两朝元老惨败收场的原因所在。

但是万历想要复制祖父的成功,却没有料到,今非昔比的金融系统,快速把伤害传递到了每一个人头上!

大明储蓄银行遭到挤兑,不得不向企业收回贷款,应付危机。

工厂作坊失去了资本,经营不下去,或是减少采购,或是裁员解散,失业潮随之而来。原本为工厂提供原料的农民眼看着成堆的货物卖不出去,急得痛哭流涕,走投无路的人们投井自杀,上吊悬梁……更多的人加入了到了护法总会的行列,各地的代表不顾地方官吏的阻挠,冲破重重险阻,赶到了苏州。

大家同仇敌忾,把矛头对准了万历,一个个咬牙切齿,恨不得把皇帝陛下给撕碎了。

第1139章唐郎妙计

大明储蓄银行,用了十年时间,像是章鱼一般,布满了大明的每一个角落,是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可是这个大家伙又是脆弱的,区区一千三百万元,就让大明储蓄银行土崩瓦解,到处都是挤兑的浪潮,好几处的分行已经被百姓给冲垮了,一片哀嚎之声,全都汇集到了京城,一切怨气都倾泻到了万历的头上。

“明白了,终于明白了!”

首辅值房中,王家屏脸色一阵青,一阵红,一阵黑,一阵白,肌肉不停颤抖,准确说是在抽搐。

十几年过去了,旧事历历在目,他还是忘不了。

曾经呼啸朝堂,实力雄厚的晋商一夕之间,几乎土崩瓦解,积累的上亿两财富顷刻被剥夺干净,一点不剩。

多少人承受不住,选择自杀,其中不乏王家屏的好友亲朋。

从此之后,王家屏恨唐毅入骨,和唐毅斗法的时候,百般小心,就是担心重蹈覆辙。可是直到今日他总算醒悟了,不知不觉间,唐毅又挖了一个坑,只是这一次的手笔比上次还大,直接把万历给埋了!

上一次唐毅故意抛出货币发行权,引诱晋商扑上来,一举全歼。

这一次,唐毅主动致仕,留下了一个战斗力不怎么强的申时行,让万历窥见夺回权力的机会。

不只是万历,包括王家屏,包括千千万万的保皇党,他们毫不犹豫跳了出来,为了抢班夺权,无所不用其极。脑袋发烧之下,竟然捅了金融马蜂窝,现在好了,无数的马蜂飞了出来,一个个沾满毒药的刺针,对准了他们,疯狂刺下来,叮得保皇党满头包。

其实想一想,为什么大明储蓄银行要拿官员的退休金也购买债券,摆明了就是一个坑!甚至说现在的挤兑狂潮,没准背后就是唐毅怂恿的。

狠,真是太狠了!

不知不觉,唐毅已经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说来可笑,昔日他还以聪明之士自诩,现在一看,他简直和白痴差不多,被唐毅耍得团团转,根本不在一个级数上。

要说唐毅的计策有多高明吗?其实未必,关键是他抓到了最好的时机,当他致仕之后,万历和保皇党一定拼命要夺权,在他们的眼中,内阁的大印,议政会议,京中的各部……这些看得见的都远比银行来的重要。

仓促,草率,糊涂,掉入了唐毅的陷阱,还不自知。眼下就算他们满世界去说,向所有人控诉唐毅的毒辣,也没人相信。

逼着银行买债券的是你们,掌权的也是你们,弄得天怒人怨,你们就要承担一切后果!

王家屏枯坐在太师椅上,杨俊民进来了足足一刻钟,他都没有发现。杨俊民脸色凄苦,跟吃了一百斤苦瓜似的,无从说起。

好容易恢一丝元气的晋商票号,在这一轮的浩劫当中,已经基本灰飞烟灭,连最后一点家当也赔了进去。

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了,大到让人绝望!

“完了,全都完了!我们成了千古罪人啊!”

杨俊民和王家屏满心绝望,痛苦哀嚎。

身在崇明的唐毅却十分轻松,他没事就拿着一根鱼竿,跑到岸边钓鱼,一坐就是一整天。

“行之,你该高兴了,又让你赌赢了!”徐渭嬉皮笑脸道。

唐毅迎着夕阳,摇了摇头,把钓竿放下。

“文长兄,用这种方式赢得胜利,没有一丝一毫值得夸耀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年师父教我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如今坐视万历残害百姓,我非但不出手,还作壁上观,甚至推波助澜。要是师父还活着,还不把我开除门户了?”

徐渭一愣,苦笑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撼动深埋在百姓心中的皇权根基。受苦是暂时的,只要再拖延一年半载,大明的经济崩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