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首辅-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保说过此事,桃红再度提起,联系到之前宫中的种种情形,多半就是真的了。
刚刚还对李氏有些同情的人,此刻天平都向着另一方倾斜,看着李氏的目光就变得很不友善了。
李氏或许是感到了,她突然暴起,伸出手爪就去抓挠桃红。
“你这个陷害主人的贱婢,我要杀了你!”她张牙舞爪扑上来,负责守卫的锦衣卫立刻拦阻,把桃红保了下来。
李氏见没有机会,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撒泼打滚。
“都睁开眼睛看看吧,为了污蔑哀家,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啊,老天爷啊,劈死这些逆臣啊!”
李氏哭喊着,抓着自己的头发,披散着好似小鬼,她冲着两旁的人歇斯底里喊道:“你们还是不是大明的臣子?你们都是铁石心肠,都想遗臭万年吗?哀家没有杀过先帝,这些人都是被收买的,通通都是!对,都是唐毅那个无耻的小人,他受了先帝大恩,却欺负先帝的儿子,还想对哀家无礼,哀家不答应,他就带着人篡位夺权,他狼子野心,他不得好死啊!”
李氏越来越疯癫,海瑞只好摆手,让人暂时把她拖到一旁的休息室冷静一下。
审讯依旧继续。
“桃红,你说李氏与外人私通,还暗害先帝,这都是天大的罪名,你可有证据?”
“有,冯保在宫外有一个别院,里面就住着几个眉清目秀的男子,有时候他们就会化妆成宫女,在钟翠宫之外,都是冯保帮忙,至于里面,是,是奴婢操持的。”
王用汲也站了出来,“启禀大人,我这里有在张居正府上,搜到李氏问计的密信一封,还有,我已经派人封了冯保的别院,从里面抓获男子三名,还查到一些账册,请大人过目!”
第1084章逆耳忠言
“大人,幸不辱命,连日审讯,案情已经明白了。”
海瑞将一份写着绝密的案卷送到了唐毅面前,唐毅拆开,仔细从头看了起来,连一个字都没有漏掉。
要说起来,整个案子的经过唐毅都一清二楚,可是真正看到各方供词,把一切都汇总起来,每一项都有真凭实据,有详实的供词,证言证物,明明白白,还是很有震撼的。
直到此刻,唐毅也不得不承认,他本来是有能力救隆庆的,太多的机会,只要他出手,就能掀翻李氏一伙,结果都选择沉默,唯一出手对付冯保,也没有下死手,而是依照隆庆的意思,适可而止,结果留下了空间,让冯保和李氏拼死反击。
就拿冯保的别院,唐毅早在对付滕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冯保,当时这家伙还算乖觉,唐毅没有出手而已。
后来事发,虽然冯保也加着一万倍的小心,可还是逃不过唐毅手下的耳目。隆庆驾崩之后,恰巧当时唐毅装病,朝堂事务都是高拱处置,李氏他们琢磨着对付高拱很容易,也就疏忽了,等到唐毅发动反击,他们措手不及,被抓了结结实实。
唐毅看着这一段,心里头惴惴不安,假如自己早点把冯保的别院给端了,或许就不会有接下来的事情了……
唉,大丈夫做了不悔,悔了不做,有多少愧疚,下辈子再说吧!
作为一个上位者,学会忘恩负义,刻薄寡恩,是必然的,曹阿瞒说的多好啊,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唐毅出神了一会儿,正好注意到了一个册子,随手翻开,竟然是都是诗词……
“刚峰兄,这个算什么证据啊?”
海瑞微微一笑,“这里面昂藏玄机呢!”
“有玄机,那我可要请教了?这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什么意思?”
“海云和尚被害死,连同弟子,一起丢进井里。”
“原来如此。”唐毅点头,“那这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呢?”
“李芳被勒死,凄惨丧命。”海瑞长叹了一声,说起来讽刺,冯保那个家伙附庸风雅,他平素做事都要记一个小册子,偏偏又不愿意用大白话,结果都弄了些诗词来代替,看着既可笑,又可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毅冷笑道:“这一句应该是向张居正讨对策,一天之内,他就拿出了对付高拱的办法吧?”
“大人英明!”海瑞点头道。
唐毅气得狠狠一片桌子,“我要是英明,就不会被他们玩得团团转儿了。刚峰兄,这个案子还有一大堆的后续,你都要小心处理,务必把所有证据都找齐全了,不要有一点差错。”
“明白!”
打发走了海瑞,唐毅闷坐了一会儿。
让人带着一壶酒,四个小菜,他从值房出来,也没带人,直接坐着马车,赶到了刑部天牢,通禀之后,有人把唐毅带到了最里面的一个牢房。
这个牢房很有趣,一切都是空荡荡的,连桌子椅子都没有,唯一的马桶也是软木的,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防止里面的人自杀。
能这么下功夫,里面的人也不是寻常之辈,正是大学士张居正。
“张太岳,没想到我们会这么见面吧?”
张居正抬起头,看到了唐毅,瞳孔紧缩,旋即哈哈大笑,“有什么想不到的,自从存心和你作对,我就猜到了,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有想到,你这个人太不干脆,做事哩哩啦啦,如何能执掌天下?”
“那太岳兄以为该如何做呢?”唐毅好奇求教道。
“很简单!”张居正抹了抹嘴,“有酒吗?”
“有!”
唐毅拿出了一壶最好的凤洲酒,送给了张居正,接过酒,张居正斜着眼睛看了看,仰起头,张大了嘴巴。
香醇的凤洲酒从喉咙流进胃里,张居正的脸色微红,他越发精神起来。
“要想执掌天下,就要杀伐果决,乾纲独断,对待敌人,斩草除根,没有狠、辣、绝这三个字,是干不好事情的。慈不掌兵义不聚财,我是真想不明白,明明都赢了,还装什么蒜,浪费什么功夫,直接下手就是了。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世上没几个不怕死的,只要亮出屠刀,就没人敢反对。”
唐毅哈哈笑道:“张太岳,到了这时候,你还不忘给我挖坑啊,真要是按照你想的去做,只怕唐某早就千夫所指了?”
张居正丝毫不买账,往嘴里灌了一口气,怒道:“唐阁老,你现在的作法就很好吗?说什么名正言顺,升堂问案?可天下人还是会把你当成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我敢说,要不了多久,就会遍地烽火,到处都是起兵造反的,你信不信?”
“我当然相信!”
唐毅摆手,让人搬过一把椅子,靠在上面,翘着二郎腿。
“我刚刚得到了密报,张学颜辞官之后,跑到了开封府,找到了周王一脉,准备拥立周王为监国,兵发京城。对了,你的好朋友,耿定向回到了湖广,和他的两个弟弟号召乡亲,也组建人马,要北上勤王。”
张居正思量一下,都摇了摇头,“没用的,周王虽然素有贤王之名,却没有什么本事。耿定向对大明忠贞不贰,但是他眼高手低,只怕都不是你的对手。依我看,你该担忧的是西南,沐家世代镇守云南家底儿雄厚,还有不少强兵,而且广西还有韦银豹的叛乱,虽然平定下来,可地方不稳,一旦沐家的人马出了云南进入广西再拿下贵州四川,西南不稳,天下就不安了。”
果然是张居正,见解就是厉害,唐毅手里也有一份密报,说的就是沐家似乎也有了动作。
其实说起来,审讯太后,把天家的事情都掀出来,看起来很惊悚,很危险,说起来,唐毅却是把握十足。
李氏不过是一介女流,冯保也只是一个阉竖,他们就好像庙里的神像,放在供桌上,无数人顶礼膜拜,可是扔到了工场,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货”,就算张居正厉害一点,也只是根基不深的大学士而已。
更何况他们要对百官下手,早就激怒了所有人,把他们送到大理寺,接受审讯,只会让大家伙拍手称快,除了形式上有些难以接受,其余的倒没什么了不起的。
而且在审讯之前,差不多有两个月时间,唐毅和海瑞可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他们早就你定好了办法,也不用动刑,也不用威胁,就是摆证据,然后不间断疲劳轰炸。
冯海顺,冯全,桃红,还有一大堆的宫女,太监,侍卫,全都早早招认了,虽然弑君是死罪,但是新修订的律条,对各种犯罪界定清楚,处罚项目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比如奇奇怪怪的死刑,什么灭九族,凌迟,五车裂,点天灯,扒皮萱草……都被取消了,只保留两项,一个是枪毙,一个是赐毒药。
还有充军一项,历来都被作为惩罚手段,也被唐毅废除了。作为国家的保护者,军队是神圣的,该是人们争相加入的大熔炉,岂能成为丢弃废物的垃圾箱!
唐毅将充军改成发配海外,其余项目也改了一大堆,总而言之一句话,这帮人老实招供,老实配合,兴许还能保住命,要是死不悔改,那可就要倒霉了……
把下面的全都攻克,只剩下冯保和李氏,那就不用说了,冯保一心拉李氏下水,而李氏除了撒泼之外,就没有别的本事。
整个审讯顺利的超出想象,张居正却颇不以为然。
“唐阁老,你的麻烦才真正开始,你准备如何给李氏定罪?”
“不是我定罪,而是大理寺定罪。”唐毅呵呵一笑,“不过可以告诉太岳兄,应该是赐毒酒,她用牵机毒死先帝,我就勉为其难,让她也死在牵机之下!”
“好,好啊,真是太好了。”张居正抚掌大笑,“能给先帝报仇雪恨,也算上我一个,把张某的命拿走吧,到了地狱,我会给唐兄留下了一个好位置,等着你过去享用。”
唐毅哼了一声,“张太岳,我给你送酒过来,你却如此诅咒唐某,实在是不够厚道。”
“你当我是诅咒你?”张居正猛地冲到木栏的前面,声色俱厉,责骂道:“我张居正巴不得你能变法成功,立地成圣呢!可是依我看,你的作法根本不成!”
“为什么?”
“这还不简单,你无非是想订立法令,架空皇帝。可是你能定法令,别人就能推翻,而且你的法令要怎么颁行,用内阁的名义?又有多少权威?用陛下的名义,你只要借助皇帝的权威,就等于认输了。陛下长大之后,他就会反扑,就会摧毁所有的法令。你唯一的机会就是等着陛下长大之前,就把他给杀了,然后再立一个幼主,从此往后,你就不断杀死小皇帝,扶持更小的皇帝……早晚有一天,你会杀不动的,天下人也都会起来反对你。”张居正将酒壶里面的酒全都喝干,壶扔到了地上。
他痴痴笑着,“唐阁老,不管你信不信,张某还是想着大明能够好起来,天下能够好起来,听我的建议吧!立刻杀了万历,自立为王,凭着你的才能,足以开创一朝盛世,不要去想注定做不成的事情了……”
第1085章太岳之死
听完了张居正的建议,唐毅似乎不以为然。
“莫非唐阁老以为在下骗你?”
“非也,太岳兄说的是肺腑之言。”
“那为何唐阁老颇为不屑?”
“呵呵,太岳兄,你只看到了一面,却没有注意到,这个天下已经不同了。”唐毅从椅子上起来,负着手,略带着得意道:“去年南巡的时候,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苏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了一趟,果然大不相同。你可知道,苏州上下,识字率已经接近四成,而且八成以上的学童都能进学堂念书,未来十年时间,苏州识字率会超过七成,其他东南各地,虽然比不上苏州,但是也会超过一半,至于中原各地,我也有把握把识字率提到三成五以上。再告诉太岳兄一件事,东南的士兵我也推行识字教育,加之九边,眼下军中的识字率超过五成,远高于普通百姓,再也不是粗鄙武夫,丘八大爷了。”
唐毅笑呵呵看着张居正,“太岳兄,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不就是文教大兴吗?你唐阁老是当世的圣贤!”张居正不无讥诮道。
“错!”唐毅摇头道:“意味着大明朝识字的人会超过三千万,甚至达到五千万。读书识字的人多了,思考的人也就多了。原本所谓士农工商,士是第一位,是预备的官员,只要通过科举,就能入朝为官,哪怕当不了官,在地方上也可以成为乡贤,吃香的喝辣的,欺凌老百姓,舒舒服服过日子。他们人数稀少,金贵无比,所以他们就会尊奉孔孟圣贤,以孔孟门徒自居,抬高身价。嘴上经常挂着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做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
“可是眼下不行了,读书人太多了,科举无论怎么增加录取人数,都消化不了庞大的读书人群体,而且人数多了,读书人也就贬值了,没法靠着认识几个字就过舒舒服服的日子。穷则思变,士人就不再是一个整体,他们必须各自寻找出路,去经商,去种地,盖作坊,建工厂,甚至投笔从戎!”
“孔孟之道可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做好这些实际的事业,现实的需求,就会打碎孔孟一统江山的局面,孔孟尚且退避三舍,更何况程朱理学!早晚都会被扫进垃圾堆,没有人会愿意再浪费生命,去弄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士人从单一的集团,分散到了各行各业,他们就要为自己的行业代言,为了他们的利益说话。而且大量的聪明头脑会创造出海量的财富,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就必须崇尚规矩、律法,如今的东南,就有各种各样的地方规定,还有多如牛毛的行业规程。”
“不过这些还远远不够!就像一张渔网,只要有一个漏洞,就网不住一条鱼。皇权就是最大的漏洞!所以必须让皇权低头,让至尊接受审判,只有如此,最后的漏洞才会被堵上,形成一张完美无缺的大网!”
唐毅滔滔不断,说句实话,谁不想成为九五至尊,尽享权柄,生杀予夺,为所欲为……只是唐毅有一双看透迷雾的眼睛,随着读书人越来越多,思想也会越来越多元,把一切权柄揽在手里,也会扛下了所有的指责和怒火。
随着航海殖民时代开启,皇帝的权威是不断下降的,放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
皇权衰败,金权崛起。
文化广泛传播,识字的人越来越多,舆论大权会从最初小规模的士林清议,转向报纸杂志,普通市民百姓……
社会结构变了,风向不同了,再想去篡权,当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皇帝,还不如隐身幕后,把持金权,掌控舆论。
哪怕后代子孙不肖,只要把股份留给他们,就能平平安安过日子。
说起来讽刺,赵匡胤欺负了柴家孤儿寡母,等他死了,自己的亲兄弟,欺负了他的儿子……唐毅不相信报应,但是他却不得不承认,皇帝是一个高度危险的行业,尤其是在大变革的时代,最好不要碰。
饶是张居正才智过人,心志坚强,听到了唐毅的这番话,也被惊得浑身冒冷汗,手足冰凉。
他不想承认唐毅的这套胡说八道,可是仔细推想,却越来越发现或许唐毅真是对的,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读书人多了真的会发生质变。
当知识和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时候,他们就会利用垄断地位,获取利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尊奉一个权威,一个圣贤,一个完美的乌托邦。然后他们随便阐发,随便胡说八道,就能捞到利益。即便那个权威,那个圣贤,那个偶像,那个乌托邦有问题,他们也选择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美其名曰,叫为尊者讳!
可是一旦读书的人多了,思考的人多了,信息更加全面,交流更加方便,原本的利益不够分了,新进崛起的读书人,不愿意被欺骗,忽悠,就会冲击原有的话语体系……
说起来很干涩,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就拿两宋之后,印刷术进步,科举大兴,寒门士人快速崛起,取代了绵延千百年的世家大族,到了明代,几乎没有五姓七宗那种庞然大物了。
张居正熟读经史,理解起来一点不困难。
其实还有更明显的例子,比如唐毅上辈子经历的网络时代,从最开始接触网络,多少人是怀着崇敬的心态,去膜拜那些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著名的学者,聆听他们的教诲,把他们的话奉为圭臬,当成至理名言……
可是不到几年的时间,网民突破了五亿,七亿……其中藏龙卧虎,专家能看到的资料,多数有心人也能找到,这时候专家就变得不值钱了,他们的荒谬言论一次又一次被打脸,还打得鼻青脸肿。更有人以戏耍他们为乐,前后不到十年的光景,整个舆论环境彻底为之一变……所谓的专家快速过气,淘汰,沦为笑柄。
如今的大明,也在骤变的前夜。
就在审讯李氏之前,各种报纸,心学的门人,各地的商人……凡是唐毅能影响到的势力,都在快速动员,一面痛批皇权,一面呼吁法制,整个大明的学界都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改变……
“太岳兄,你看到了皇权坚如磐石,唐某看到的却是徒有其表,不过是纸老虎而已。”
张居正皱着眉头,咬了咬牙,“唐毅,你太自负了,我承认你说的或许有些是对的,但是想要改变几千年的传统,没有那么容易!想光靠着舆论,就能牵制着皇帝,你是痴人说梦。更何况你也没法一直坐在首辅的位置上?你的继任者未必就按照你的道路来。”
“高见!”
唐毅放声大笑,“太岳兄,唯有你有这个眼光和才略,能一下子就说出问题所在,真是了不起啊!”
唐毅瞬间严肃起来,道:“所以我要改制,彻彻底底改制,把朱元璋留下来的东西全都摧毁殆尽,到时候不管皇帝如何想,也不管谁继承首辅之位,也都撼动不了!”
“你做梦!”张居正怒了,彻彻底底怒了。他现在终于相信了徐阶的担忧,唐毅这家伙绝对比王莽、赵匡胤之流加起来还要可怕!
“唐毅,你不要痴心妄想了,太祖爷的规矩都能被你推翻,你的规矩更加不堪一击!”他疯狂叫道。
“哈哈哈,朱元璋的规矩被推翻了,是因为不合理,该推翻!而唐某的规矩,是会留下改错的空间,谁也逃不出去!”
唐毅凑到了张居正的近前,呲着牙呵呵一笑。
“太岳兄,你刚刚就说了,这法令要谁来发布,内阁不成,借用皇帝呢,也不成。难道我就没有办法了吗?告诉你,我已经下令各省,成立咨议局,挑选贤能名士,肩负万民之望,共同进京,商议国事。还可以告诉你,日后这个咨议局会成为定制,我都选好了大明第一任资政长,就是高拱高肃卿。再有大理寺也会分离出来,成为最大的判案衙门,哪怕皇帝,也无法约束大理寺,日后大理寺的官长就是海瑞海刚峰。还有我会废了五军都督府,废了宗人府,废了锦衣卫,废了司礼监,废了东厂,废了二十四衙门!十年,只要十年之功,皇帝就会成为没了爪的老虎,你说继任者会反对我的规矩,倒向皇帝。你错了,这世上没有人愿意当狗,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历来相权和皇权都是斗争的。”
唐毅充满了自信,“太岳兄,你是大才不假,可是你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保皇派,都迷信皇帝的权威,你和李氏冯保联手,就是为了借助皇权,把刀子砍在文官集团的身上,这就是你最大的败笔!”
唐毅说完,猛然转身,“把东西送过来!”
立刻有士兵小跑着过来,手里捧着托盘,上面放着一瓶毒药,和毒死隆庆的一样,都是牵机!
唐毅顿了一下,缓缓道:“张敬修他们我会关照的,至于潞王朱翊鏐,等他再大几岁,会有人把他送到海外,过寻常人的日子。罪只一人,你放心吧!”
说完之后,唐毅深吸一口气,大步离开了天牢……
第1086章蝗灾
是非公道,从来都是相对的,唐毅没有那么迂腐,或者说,他也不是什么君子,让李氏冯保等人依次过堂,已经算是对天下人又给交代。
要真是非要弄得清清楚楚,只会两败俱伤,更何况也没有这个时间。
对于天下士人来说,哪怕最苛责的心学门下,也觉得够意思了,皇太后啊,能以犯人的身份出现在大堂上,就是文官集团的彻底胜利。
千百年来,唯有唐毅做到了这一点,长久以来压抑在文人心中的怨气总算是出来了。从朱元璋扒皮萱草官吏,到朱棣灭方孝孺十族,于谦于少保惨死,再到八虎当朝,左顺门哭门……桩桩件件,在明朝皇帝的心里,从来没有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人不过是他们家的打工仔,看门狗,稍微不如意,就拿文官出气。
整个士人集团和皇帝之间,离心离德,若非如此,虚君的主张也不会传播这么快。
如今文官的权力终于彻底压过了皇权,士人不再是皇家的走狗,而变成了天下的主人,大家第一次用主人的眼光,来审视天下,来思索要如何治理庞大的疆土。
一时间各种主张如同雨后春笋,五花八门,一起涌了出来。
几乎每个人都加入了讨论,寻找着治国的办法……
唐毅觉得这些还不用着急,大可以吵个三年五载,甚至一直吵下去也没有什么。
眼前有几件关键的事情要处理。
海瑞以谋杀的罪名判处李氏死刑,和张居正一样,一瓶牵机,要了她的命。死的时候,李氏身体反弓,不停抽搐,七窍流血,最后头和脚竟然碰到了一起,整个身体像是弓一般,狰狞可怕,罪有应得……
至于冯保,他参与暗杀隆庆,又绑架李芳的兄弟和侄子,杀死海云和尚……十几条人命背在身上,被送到了菜市口,乱枪打死。
其余涉案人员,或是处死,或是流放,不一而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审判之中,关于罪行的描述,没有弑君,杀夫,奴弑主,以下犯上等等字眼。更没有凌迟,五马分尸,砍头等等残酷的手段,但是震撼力却远远超出了历次以来所有的审判。
从上到下,无人不信服,法大于天,深入人心。
处置了李氏一伙,还剩下小皇帝万历,究竟该如何办,很是费心思。
“元辅,按理说陛下也不算小了,十岁的孩子,他能记住很多事情,骤然遭逢剧变,父母先后惨死,放在寻常人家,也是受不了的。难保日后皇帝不会偏激,仇视百官。而且这几年,万一他忧思成疾,突然死去,责任必然落到我们的头上,当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啊!”
唐汝楫不停抱怨着,这是内阁第三次讨论万历的问题。
该怎么应对,应该拿出一个办法了。
“诸公的意见如何?”唐毅问道。
新进递补进来的阁老高仪长期执掌礼部,熟悉礼法,他思量道:“说起来太监阉寺起与周朝,后为历代沿袭,由于宦官身体不全,能防止宫中之乱,安君主之心,保全皇家血脉。然则历代以来,宦官之祸,却也屡禁不绝。秦朝有赵高指鹿为马,唐代宦官更是手握兵权,能够废立皇帝,嚣张跋扈,已经失去了本意。至于我大明,内廷越发完善,二十四衙门,十万太监,更有东厂西厂,执掌批红之权,与外廷一般不二!试问宦官一没有饱读诗书,二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三没有在衙门做事,不通朝廷规程,他们如何懂得国计民生?如何能治理国家。所作所为,不过是迎合皇帝,逢迎拍马罢了!”
高仪年纪大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必须停下来喘口气。
赵贞吉在一旁说道:“没错,阉寺之祸,古已有之,而我大明尤其严重,君王盛年之时,太监为了讨好皇帝,弄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玩意,残害君王身体,以致历代帝王子嗣艰难。等到改朝换代,他们又借着主少国疑,大肆兴风作浪,扰乱朝纲。阉寺之祸,不能不除!”
对这一点,高拱被算计的最深,反思也最深刻。
“太监身体不全,性情偏颇,且没有后人,行事无所顾忌。让他们带着皇帝长大,很容易把不好的性子传给皇帝,多好的孩子也会被教坏了。老夫以为,应当选拔贤臣,教导呵护皇帝,不该让阉寺影响皇帝。”
……
大家纷纷提意见,最后基本上确定下来,二十四衙门一定要废除,至于皇帝身边的人要怎么安排,一时还没有主意。
“我提议设置天子左辅右弼。”唐毅把心中的想法抛出来,“左辅为文官,为讲师,教导陛下经史子集,朝廷礼仪制度,引导陛下做一个合格的君主。我准备安排学问精深,品格忠厚的臣子担任,皇帝的主讲师就交给诸大绶,另外再配合四个侍讲,王世懋、申时行、余有丁、罗万化。”
这五位都是心学门下,唐毅的铁杆盟友,门人弟子,无论学问,还是人品,绝对过得去。最关键是这几位不会跟着皇帝一条路跑到黑,他们一定会看好小皇帝。
“至于右弼吗,就是武官,我提议从勋贵之中,选拔合用之人,保护皇帝,同时负责宿卫宫廷。”
唐毅没有说出什么人选,可是大家伙心里头都有数,京城满算着,三大国公,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文璧押错了宝,已经被文官集团恨死了,奈何他们强调法度,这二位只是服从命令,却没有杀人害命,真不好拿下他们。
虽然没有死,但活着已经变成了煎熬。
他们躲在府邸里,连门都不敢出,整天提心吊胆,没有多少日子,张溶就病倒了,徐文璧年纪轻轻,结果事败的几天内,愁得鬓角花白,活脱小老头,别提多衰了。
这两大国公都不能用,就剩下了成国公一脉。
很不幸,就在两个月之前,成国公朱希忠一病不起,很快去世了。
和其他人战战兢兢不同,朱希忠在死的时候,甚至带着笑。
他这辈子最明智的一件事情就是押宝唐毅,有了他当靠山,多大的风雨,朱家也不用怕了。
朱希忠死后,儿子朱时泰继承国公之位。
内阁商讨之后,朱时泰担任天子右弼,负责保护皇帝。
另外锦衣卫也进行了改组,不再隶属皇帝,而是改成了京城内卫,负责保护皇城,官署,百官府邸,直接听从内阁调遣。
陆绎在决战之时,站在了百官一边,得到了一致好评和信任,顺利出任改组好的锦衣卫指挥使。
虽然官职看起来低了一些,但是所有官员的安全都捏在他的手里,权柄丝毫不弱于往日。
在大变革的时代,能维持陆家的声威,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陆绎抱着一坛子酒,对着老爹陆炳的灵位又是磕头,又是痛哭,幸好老爹押对了宝,锦衣卫上下都保全下来了。
唐毅正式颁布命令,宫廷不再招募太监,现有的太监,要三年之内,尽数驱逐出宫,想办法,安置生计。
以后宫中的事务,交给女官负责。女官每年进行招聘,十五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工作满五年之后,就可以选择是否继续留在宫中。而且明确规定,这些女官不属于皇帝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也不得打骂伤害,双方只是平等的雇佣关系。
说起来可笑,要不是李氏和冯保疯狂对待百官,彻底让官员们寒心了,唐毅如此大胆的举动,也不会得到各方的支持。
反正都撕破了脸皮,唐毅的决断得到了文官的一致支持,甚至礼部还拟定了皇宫人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