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首辅-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富属于每一个创造财富的人,而不属于皇帝,臣子接受百姓奉养,要负责的也是天下黎民,而非皇帝一人。至于治理国家,当以法,以理为先,而不该以权,以位为先。不单是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更要做到法律面前,君王与普通人,一律平等……
坦白讲,唐毅的太多主张已经大大超出了大宪章的内容,对于四位老臣的冲击,也是无与伦比,赵贞吉和高仪都是心学一脉,听起来也是直起鸡皮疙瘩儿。
要真是按照唐毅所言,那个皇帝真的没什么滋味了,难怪他不想做呢!
放在平时,他们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可是眼下又能如何?
要么听唐毅的话,把皇帝彻底架空,大家伙也不用担心清算,继续击鼓买糖,各干各行。要不,就辅佐唐毅登基,取代朱明……
四位思索了半天,一起站起身,庄严道:“我等愿与阁老和衷共济,开拓新局!”
第1078章审问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等在内阁的大臣越发感到了恐惧,哪怕是徐渭等人,都有点坐不住了。
他们干了什么啊?兵谏,囚禁太后,幽禁皇帝,彻头彻尾的造反!
一旦忠于皇帝的势力反扑,他们随时都会株连九族,时间比什么都值钱,一定要抢占先机,分秒必争,要不干脆去把朱翊钧宰了,把李太后弄死,拥立唐毅登基算了。
事情总要有人做,唐阁老不方便,就让我们来!
王国光站起身,就往外面走,他刚到门口,有人一伸双臂,把他给拦住了。
“海大人,你这是干什么?”
海瑞面无表情,“王部堂,你要干什么去?”
“我?解手啊!”
“解手请走侧门,有士兵盯着,您最好快去快回,不要耽搁时间。”
王国光气得一甩胳膊,“海大人,你是真傻,还是假傻,我是帮大家的忙!”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你!”王国光转了三圈,跺着脚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帝活着我们就死了,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杀了皇帝。唐阁老下不下去手,就让王某去办,无论如何,朱翊钧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王国光甩开大步,往外面闯,海瑞就拦着,海蛮子平时净在衙门里种菜,干农活,手上的力气非常大,跟一头蛮牛似的,王国光竟然弄不过他。
“姓海的,你想拉着大家一起死吗?”王国光喘着粗气,破口大骂。
海瑞冷冷道:“王部堂,海某有儿有女,有妻子,有老母,当然不想死。”
“不想死还不闪开!”
“自作聪明才会死人的。”
“什么叫自作聪明,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吗?”王国光大声叱问。
“不能!”海瑞老实答道。
“那你为什么还拦着我?”王国光的眼眉都立起来了。
“因为我知道唐大人会有办法!”
海瑞的话音刚落,就听到有人说道:“没错,本阁有话要说!”
唐毅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四位老臣紧紧跟随。他们一出现,全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一个个瞪大了眼球,充满期望地看着唐毅。所有的希望,都系在他的身上。
来到了中间,唐毅冲着大家抱拳拱手。
“诸公,废话不用多说,大家想必一定十分关心接下来要怎么办,我们的身家性命,天下社稷的未来,都在我们的一念之间。首先,我想说几句,其一,隆庆新政六年,成绩斐然,我想大家应该意识到,我们探索出了治理国家的新办法,那就是层层选拔,遇事协商,少数服从多数,权责对等,强化监督反馈。内阁作为推行新法,治理国家的核心,作用不言而喻。相比起一君独治,内阁集体协商合作,显然更加有效,更能避免错误。日后的朝廷,还要延续这一条道路,内阁的权力要继续加强,首辅掌印,次辅拟票,其他辅臣各负责一部分,将成为定制。”
唐毅顿了顿又说道:“至于大家担心会不会有清算,身家性命的安全。我认为今天我们所作所为,没有什么错误,一切的罪责,都在李氏一伙的身上。既然我们做的是对的,为何还要担心被算计?显然逻辑说不通,一个做好事的人要被惩罚,做坏事的人则逍遥法外,显然不合常理。当然这种不合理不是没有发生过,比如前兵部尚书于谦于少保,为了保卫京城,拥立景泰皇帝继位,击败瓦剌大军,结果英宗复辟之后,竟然仅仅因为一己之私,就杀了于少保,自毁长城,百十年来,百姓提起冤死的于少保,无不痛心疾首。同样的事情,再度降临到我们的头上,该如何抉择,十分重要。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废一个皇帝,拥立一个新君了事,我们要解决问题,消除被冤屈的根源!”
“请问大人,根源何在?”沈林大声问道。
“根源在于皇权,在于君王高高在上,不受约束!”唐毅干脆答道:“历朝历代的君王多如牛毛,不需我多说什么,大家应该都清楚,光靠着讲道理,靠着劝谏,晓以大义,是不能让所有皇帝改变心思的。事实上,大多数的皇帝都因为一己之私,而枉顾天下百姓,肆意胡为,搅得天下不宁,原因何在呢?”
唐毅发出了问题,徐胖子立刻跳了起来,“在于皇帝最大,比天下百姓加起来都大,故此皇帝稍有不如意,就会牺牲一些百姓,牺牲几个官员。英宗就是为了私人恩怨,杀死于少保,武宗为了一味高乐,重用八虎,世宗皇帝二十年避居西苑,一心修玄,耗费白银不下千百万两,以致国库空虚,奸佞当道。他们都是把一己之私,凌驾天下百姓之上,面对他们的胡作非为,大臣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有等着他们死了,才能尽量纠正错误,却还要顾及新君的想法,弄得零零落落,黑白颠倒,忠臣受屈,坏人猖獗,长此以往,还有什么是非对错可言!”
徐渭果然深得唐毅之心,把他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唐毅道:“入阁以来,我一直倡导权责对等,不管是谁,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了就要受到惩罚。偏偏君王高高在上,不接受约束。正因为如此,他手下的鹰犬——阉竖宦官,也不接受约束,后宫的皇妃太后,也是如此。李妃一伙的所作所为,我们应该看得明白,是皇权不满意被打压限制,要从我们手里把权力暴力夺走。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不惜丧心病狂,大肆杀戮,不惜将天下至于危险的境地,对苍生百姓,社稷黎民,一丝一毫的同情都没有。如果不严惩,不彻底反思,我们就永远跳不出治乱循环,人亡政息的怪圈,好不容易开创的大好局面,轻易就会被摧毁殆尽,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众人都默默低下了头,唐毅说了很多,他们也都听得心有戚戚。
很多话都是大逆不道,堪称疯狂,可是再疯狂,也比不过李氏一伙的行径。
群臣彻底寒心了,害怕了。
哪怕再愚忠愚孝,也要掂量一下,值不值得。
“唐阁老,您说吧,我们该如何做?”
“是啊,您拿个主意!”
……
大家七嘴八舌头,都紧紧盯着唐毅。
“其实方法很简单,甚至一点击破。我们只要限制皇权,使之不能肆意妄为,也就够了!”唐毅信誓旦旦说道。
可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幸亏他想说服了四位老臣,高拱,赵贞吉,高仪,葛守礼,都德高望重,他们一起背书,很快大家统一了意见。
唐毅要求高拱领头,徐渭、王世贞、陶大临、诸大绶等人参与,一起拟定出一套约法,明确界定皇帝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且公之于众,让每一个人都了解清楚,深入人心。
一旦皇帝超出约法,胡作非为,就要限制约束,把他的要求立刻驳回,绝不执行。
除了拟定法令之外,还有就是加紧调查李氏的案子,由赵贞吉负责,海瑞充当审判官,立刻查清楚李氏的罪名,并且开诚布公,让天下人心悦诚服,以免生乱,生事。
唐毅则是率领其他官员,全力维护朝廷运作。
扣除高拱,赵贞吉,张居正,内阁还剩下四位阁老,经过大家投票推选,礼部尚书高仪入阁,唐毅提议,由五位阁老牵头,所有尚书,加上左右都御史,一共十九个人,组成内阁联席会议。
普通事务,以及突发情况,由五位阁老决策,遇到大事情,则有十九个人一起商量表决。
十九个人当中,唐毅负责执掌玉玺,作为领班,唐汝楫负责拟票,殷士儋掌军,高仪掌管人事,张守直负责财政。
只要把军,人,钱捏在手里,天下就乱不了!
新组成的内阁联席会议,第一道命令,就是授权调查隆庆之死。
“千斤重担,都落在了刚峰兄的身上,你可务必要扛得起来。”唐毅意味深长道。
海瑞沉吟半晌,突然问道:“这一次,还会不会像小站的那一次一般,半路叫停了?”
“不会,刚峰兄,大明朝是非不分的时候过去了,你放手去查,不管查到了谁,问出了什么事情,我都会鼎力支持!”
海瑞竟有些落寞,分明再说,既然这么容易,还用得着我吗!
不过他也只是一闪念,毕竟审问太后,那可是亘古未有的案子,也标志着成王败寇的那一套,从此就成为过去,凡事依循法度的时代终于来了,自己必须开好这个头儿!
海瑞闭目凝神,思索了一个时辰,当天边露出朝阳,他率领着王用汲,韩象,罗万化,邹元彪,顾宪成等人,一起杀到了慈宁宫。
向锦衣卫递交了令牌,仔细核对身份,才把他们放了进去。
进入慈宁宫之后,出乎预料,李氏十分平静,坐在了窗前,听到了脚步声音,她转头看了看,又扭过头,冷笑道:“是白凌子,还是鹤顶红?哀家好歹也是皇帝的生母,总不至于身首异处吧?”
海瑞负手道:“李氏,本官过来,不是赐死的,而是来问案的,请你如实回答,是怎么暗害先帝的?”
李氏仿佛听到了最好笑的笑话,“一群乱臣贼子,也配审问哀家?你们去死!”
她发了疯一样,伸着手爪,扑向了海瑞,狰狞的模样,和小鬼不差分毫。
正在这时候,有锦衣卫快速冲上来,伸出铁一般的胳膊,架住李氏的胳膊,她还不肯罢休,大叫大闹,大喊大嚷。
“乱臣贼子,都是乱臣贼子!”
王用汲脸上发烧,怒火冲冲。
“刚峰先生,如此刁钻,我看不用刑,她是不会招认的!”
海瑞却摇摇头,“若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如何能取信天下人,你们放心吧,我自有办法!”
第1079章纷乱
清晨早起,大多数的京城百姓开始了悠闲的生活,洗漱,吃早点,油条豆汁,包子馒头,粳米稀粥,烧饼果子……香气飘飘,让人口水长流。
一切都和往常差不多,除了街上巡逻的顺天府差役多了一些,别的没有什么变化。
唯有茶馆和饭店,不时有人聚集在一起,说着乱七八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小道消息。
昨天京营把皇城给围了,连热气球都出动了,这才叫天罗地网。听说连皇帝和太后都被抓起来了,刚登基,第一次正式早朝,就成了阶下囚,也真够衰的!
“我听说啊,是唐阁老觉得当大学士不舒服了,还要高升一步!”
“还高升啊,人家都官居一品了,还要怎么样?”有人傻乎乎问道,立刻旁边有人哈哈大笑,“当然是要登基称帝呗!”
“哎呦,可别乱说话啊,小心祸从口出!”掌柜的连忙招呼,让大家伙闭嘴,还不死心,又找出了红纸,写上莫谈国事四个字,像是鬼画符一样,贴得到处都是。其实他大可不必紧张,唐毅从来不认为几句谣言就能改变什么,相反,到处抓人,弄得天下大乱,人心惶惶,才是真正的麻烦。
要给人说话的余地,当然了,在各处人口稠密的地方,都有顺天府的密探,暗中盯梢,一旦有异常情况,立刻报告。
整个京城表面上和往常差不多,暗中的弦却都绷紧了。
当然,也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
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二三百号人,突然出现在了唐府外面,黑压压的跪倒一大片,大声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震天,把王悦影都给惊动了。
“平凡,外面是怎么回事?”
“还能是怎么回事,俺爹干了一票大的,恭喜您了,很快就要母仪天下!”
“胡说八道!”王悦影狠狠瞪了他一眼,“你爹才不会那么无聊。”
“娘,当皇帝很无聊吗?”
“废话!”王悦影怒道:“当得夫妻离心,当得父子成仇,先帝那么好的人,也含恨而终,死不瞑目!告诉你,咱们家永远不能弄到那个地步!”
唐二少爷思量半天,庄严点头,“娘亲放心,孩儿可不会犯傻的,不过我大哥就未准了!”
“少提那个没良心的。”王悦影虎着脸道:“告诉所有家丁,把宅子守住,谁也不准轻易出去,也不许外面的人进来。”
“娘,不用把外面的人赶走吗?他们吵得心烦!”
“心烦把耳朵堵上,这时候不能给你爹添乱!”
府门外的“从龙功臣”闹了不到一刻钟,就有顺天府的人把他们带走,唐家重新恢复了安宁。
从龙之功得不到了,又有人动了别的心思,戏词上不是说君叫臣死臣得死,臣要是不死,就是不忠,现在内阁带领着百官造反,囚禁君王和太后,以下犯上,罪不容诛,有人跑到午门大骂,跑到太庙痛哭,还有一大帮人满世界折腾,甚至有个乞丐拿着一张黄绢,说什么天子的衣带诏,要奉旨讨贼,愣是聚集起来好几百人,要攻打崇文门。结果被守卫税卡的十名官兵追得屁滚尿流,狼狈逃窜……
“可恶!”唐汝楫大声嚷嚷道:“元辅,您可不能手软啊,这些人不杀,早晚会成大祸害!”
唐毅淡淡一笑,“过虑了,眼下正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新旧交替,鼎故革新,什么怪事都会发生,我们要是满世界抓人,还不累死。抓大放小,也别处死,一律发往海外,正好吕宋、安南那边都缺人。关键是朝中局势,还有各地督抚,兵马不动,地方不乱,就没什么大事。”
提到这里,唐汝楫平静了不少,“元辅,要说各地的督抚吗,东南就是咱们的大本营,所有督抚都出自心学门下,至于废除九边军镇之后,改用巡抚治理地方,用的也都是咱们的人,另外山东巡抚孙鑨,河南巡抚吴兑,陕西巡抚申时行,也都是咱们的人,肯定能把地方压下去。东南的人马之中,九成都有乡勇的底子,那是令尊的班底儿,九边诸将,也都是您的部下,戚继光、马芳、汤克宽、卢镗这些人啊,他们忠于大明朝,也听您的命令,要是让他们造反,他们未必愿意,可是只要不动朱翊钧,这些人就不会瞎起哄,说起来,现在值得担忧的就是两个方面。”
“哪里?”
“一个是西南,殷正茂这家伙刚刚统帅大军,灭了韦银豹,他虽然也是心学门下,可是别忘了,还有一个王崇古,论起打仗的本事,殷正茂比王崇古厉害,可是耍起手段,他就不成了。”
唐毅点头,“没错,西南十几万大军,一旦乱了,的确不好办。不过西南路途遥远,等到他们知道消息,恐怕要一个月之后了,再反复确认,直到动兵,怕是没有两三个月想都别想。我这就给安南那边写信,让平安他们把人马调到边境,盯紧西南的动向。”
唐汝楫眼前一亮,这可真是一招妙棋啊。
当初他还想不通,唐毅怎么就那么心狠,把儿子扔到了鸟不拉屎的安南,历练也不是这个方法啊!现在猛然惊醒,这一招看似没用的闲棋,竟然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等于是在朝廷力量最薄弱方面的后背,插了一把匕首。
高,实在是高!
莫非是唐毅早就看到了今天的局面,才早早布子?
要真是那样,眼前笑呵呵的家伙就不是人了,是个妖啊!
唐汝楫的脑袋埋得越发深了,连一点不听话的念头都不敢有了。
“对了,你刚刚说还有一个要担忧的,是什么?”
“啊,是这样的。”唐汝楫忙说道:“刚刚内阁收到了几十封辞呈。”
“辞呈?”唐毅放下了毛笔,“都有谁的,又为什么辞官。”
“人可不少哩,有户部侍郎李幼滋,仓场总督张学颜,大理寺少卿耿定向,詹事府少詹事马自强,还有几位郎中,御史,给事中,这是名单。”
唐毅接过来看了看,这些人他一点不意外,李幼滋,张学颜都是张居正提拔的,至于耿定向,之前辽王叛乱,他掺和其中,丢官罢职,后来又投靠了张居正,重新回到了官场。马自强等人则是晋党的残余,本来他们都依附在葛守礼周围,这一次很明显葛守礼彻底倒向了唐毅,他们留在京城也没有什么滋味,正好借机赶快辞官。
当然,他们嘴上不会承认,只说骤然遭逢剧变,心力交瘁,难以承受,还有人说,他们生是大明朝的人,死是大明朝的鬼,断然不能背叛朝廷,只许天子对臣子不仁,不许臣子不义,他们没有脸面留在朝堂之上!
“荒唐,荒唐!”
唐毅匆匆看了几封辞呈,气得摔在桌子上。唐汝楫咬牙切齿,怒骂道:“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才几天的时间,他们就忘了,李氏调集人马,若非元辅力挽狂澜,他们早就成了刀下鬼!当时怎么不去抢着挨刀,做大明朝的忠臣,现在活命了,又反过来装相,简直可耻!”
他建议道:“元辅,我看不能客气,这些家伙要一律打入天牢,严惩不贷!您要是不愿意动手,下官不在乎,就让我去处置!”
反正唐汝楫是想开了,他一个严党残余,能混到今天的地位,还不是抱对了大腿,无论如何,也要紧跟着唐毅的步伐。
“算了吧!”
唐毅淡淡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咱们管不着。立刻提拔官员递补。”
刚把这些人的辞呈批准了,转过天,又来了四十几封辞呈,口气都差不多,唐毅看都没看,一律批准。
前后不到十天的时间,已经走了三百多人,京城好些衙门的职位都空了下来,再这么下去,连日常的事务都没法处理了。
唐毅看在眼里,只有浓浓的失望,老牌士人的虚伪,让他厌恶透顶。
想当年朱棣篡夺侄子的皇位,也有一大帮文官辞官回乡,不给朱棣干活儿,以示他们的高古和与众不同。可是你们真的那么忠心,为什么不辅佐建文帝,奋死一战,拼个玉石俱焚?为什么要在打完仗了,天下太平了,才一个个往家里跑,还不是看透了朱老四不会杀他们,更何况后来大多数人又回朝当官了,摆明了是在撒娇讨赏耍声望吗!
他们的作为和八大胡同,秦淮河上的姑娘,自抬身价的方法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他们既要卖,又要名,更加无耻而已!
“传我的命令,所有空缺官职,立刻依次递补,再调五百名国子监生,顺天府学,大兴宛平县学,以及天津,保定等处生员,进入衙门实习,另外再由吏部挑选一批经验丰富,人品操守上佳的吏员,晋升官职,接替衙门事务。告诉所有人,朝廷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没了那几个臭鸡子,就不信做不成槽子糕!”
唐毅的命令,快速落实下去,说起来讽刺,换上来一大批的吏员,又充实了一帮年轻的生员,他们要么经验丰富,要么冲劲十足,行政效率竟然大为提高,让内阁都瞠目结舌。
京城的纷乱,在八月中秋之前,戛然而止,由海瑞领衔的三法司,要正式公开审讯李氏暗害隆庆一案,一块巨大的石头,投入了小小的水潭,地动山摇……
第1080章决战公堂(上)
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审问李氏,要调查隆庆死亡之原因,前前后后,不光是案子,更是纲常伦理,千百年来陈陈相因,积累下来的无数规矩。
孔老夫子修春秋的时候,尚且要为尊者讳,隆庆刚死,就把诸般事情掀出来,有人说是大不敬,有人说欺负孤儿寡母,还有人说是图谋篡位,一帮逆臣贼子,陷害皇后……总而言之,天下纷乱,简直一言难尽。
这也是为什么包括赵贞吉,高拱一般的大家,在关键时候,都想拥立唐毅登基,干脆了事算了。他们实在是没有勇气去挑战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唯独唐毅,他觉得必须要办,而且还要办得漂漂亮亮,公允而得体,让谁也说不出什么。从嘉靖三十年算起,他奋斗了二十多年,为的就是这一场决战!
要是贪图那张龙椅,他早就起兵造反了,还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无论如何,一定要审,还要让天下人都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要把这个案子办成前所未有的铁案!
大理寺正堂经过七天的紧张改造,把两边打通,围着大堂之上,能摆三面座位,容得下上千人。
就在审讯之前,天下间稍微有点名声的人物,全都赶来了,最令人意外的是曲圣魏良辅,老头子已经快九十了,却还精神矍铄,他坐船到了天津,琉莹和平凡两个亲自到了码头,把老爷子接上了马车,一路送到京城。
魏良辅满脸笑容,扶着平凡的头儿。
“你爹当年拜在我的门下,差不多也这么大,当初老夫就算准了,他是要干大事的人,只是没有想到,手笔竟然如此之大,真是了不起啊!”
琉莹反倒神色惊慌,惴惴不安。
“师父,您老经得多,见得广,我真怕一个不好,会伤损到老爷的威望,祸及唐家一门,这心里头毛毛的。”
魏良辅眯缝着老眼,摇了摇头,“琉莹丫头,别害怕,不会的,宏远输了,就是心学输了,所以心学上下,不会让他输的!”
老头撩开了车帘,举目眺望,京城和天津的直道,满是四轮马车,车上的士子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全都匆匆而来。他们也知道自己无缘大理寺的问案现场,可是能在京城,最早听到审案的情况,也足慰平生。
魏良辅,钱德洪,季本,王畿,王襞……心学的巨擘,能数得着的悉数赶来,盛况空前。
除了他们之外,东南的商帮,苏商、浙商、闽商、徽商、盐商、粤商,湖广,四川,几乎能赶到的,全都来了。
有人要问了,一帮商人凑什么热闹?
他们可不是随便来的,审讯李氏,代表的意义太重大了,经商要求稳定的环境,要求保护财富,这些年大家定了许多的规矩,有朝廷的法度,也有行业规范。
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原则上皇帝富有四海,天下财富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他们再努力赚钱,最后也只能成为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隆庆南巡让大家倍受鼓舞,可是他突然死了,新的皇帝会如何,万一是个暴虐的君王,像是正德,嘉靖一般,唆使他们的爪牙,大肆盘剥,敲诈勒索,又该如何呢?
听到审讯李氏的消息之后,大家好像在无边的黑夜中,找到了一盏明灯。
李氏身为太后,代表皇权,她只要被审讯,就代表着哪怕皇帝也要遵守规矩,不能逾越法度,最后一个人也被约束起来,最大的漏洞被弥补上了。
从此之后,法令的权威压过个人的权力,经商致富,再也没有威胁。
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又如何能够错过!
怀着法律至上的商人,还有怀着虚君实相梦想的年轻人,还有许许多多,认识到皇权危害的官吏,一同云集京城,竟然要比会试科考,还要热闹。
最令人关注的是媒体也正式加入其中,以东南商报为代表,一共十家报社获准,一起旁听审案,他们以最快的时间,将案件的进度公诸于众,让天下人尽快知道案情,接受天下人的检验……
方方面面,几乎都准备停当。
正式审讯的日子到来了。
天还没亮,所有人都涌到了大理寺的外面,锦衣卫从三天前就在这里戒备森严,西洋种点,八点正好,大门开放,只有拿到了邀请函,才能进入其中。
一共三大片旁听席,东边是在朝的官吏,西边是鸿儒名流,南边是农工商界代表,还有报社记者。
大家怀着不一样的心情,焦急地等待,差不多九点左右,高拱率领着一干朝臣,坐到了东边,魏良辅等鸿儒也都落座。
九点一刻,海瑞穿着二品官服,正式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他面色严肃,先是冲着四周抱拳,然后高声说道:“在不久之前,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事件,孰是孰非,今天就开始审讯,还公道与天下!”
简短的几句话说完,海瑞坐了下来,大家都屏息凝神。
代表原告一方的正是王用汲,经过这些日子的调查,他已经拿到了足够的证据,信誓旦旦。
王用汲站起身,先是抱拳施礼,然后朗声说道:“先帝突然突然驾崩在乾清宫,根据询问,之前陛下身体状况良好,虽然患有疾病,却不至于猝然宾天,其中疑点重重,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服侍在先帝身边的和尚海云,恳请将他带上来。”
海瑞点头,很快有人押着海云和尚到了大堂之上。
海瑞一拍惊堂木,“你可是海云和尚。”
“不是。”
海瑞脸色一变,“那你又是何人?竟然敢欺骗本官?”
“回大老爷的话,小人本名冯海顺,在是一个落魄僧人,其实小人也没有受戒拜师,不过是剃光了头,到处化缘骗钱而已。在数月之前,有人找到了小人,还给了小人一千两银子,让我帮他办事,起初小的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贪图钱财就答应了,后来小人才知道,竟然让小的冒出海云大和尚,去接近陛下,小人自是不敢,可小人的命在人家的手里,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
冯海顺顿了顿,又说道:“在先帝病重的时候,小人曾给先帝进献过一种丹药,助先帝恢复龙体。”
“这丹药是什么,可是有毒?”海瑞追问道。
“没毒,就是烤白薯烤出来的糖稀,混上了一些茶叶沫子,面粉什么的。此事小人向唐阁老,还有李太医如实说过。李太医认为虽然没有药效,却能起到鼓舞信心的作用,让陛下龙体尽快康复,故此没有阻拦,只是每一次小人献药之前,都要交给李太医验证一番。”
“嗯,那本官问你,又是如何毒死先帝的?”
冯海顺一哆嗦,海瑞猛地敲击惊堂木。
“讲!”
“是,就在先帝宾天的前一天,焦美人身体不舒服,陛下派遣李太医去探病,当天晚上,没能按时赶回来,就剩下小的一个,侍奉陛下。”
“所以你就下了毒手?”
冯海顺跟吃了苦瓜似的,点了点头。
“那你又是如何瞒过陛下身边的人员,将毒药给先帝服下?”
“是这样的,小的侍奉先帝多日,和宫中的太监宫女也都混熟了,那一天给先帝进药的时候,小人把毒药藏在了念珠之内,太监替李太医验药,等他验证完毕,小人就偷偷把藏在念珠里面的毒药拿了出来,放在了先帝的碗里。”
听完了冯海顺的介绍,所有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简直不敢置信,堂堂的一国之君,竟然就这么被杀掉了?
“王大人,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冯海顺如何能瞒天过海,进入宫中,又如何能给先帝下毒,还有什么证据吗?”
“有!”
王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