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唐毅还记得北上之前,几位心学前辈的交代,让他庇护心学门人。赵贞吉是正儿八经的心学弟子,帮他一把,心学上下都会感激自己,地位也就更巩固。

赵贞吉还是徐阶的爱徒,他们亦师亦友,情分不比唐毅和唐顺之差多少,保了赵贞吉,徐阶无论对唐毅有多少的猜忌和意见,都必须关键时刻拉他一把,否则就是无情无义,会被所有人鄙视的。

在廷议之前,唐毅还想着坐山观虎斗,可是看着严徐双方搏杀,唐毅突然想到了一种可怕的情况,老大和老二竞争,往往倒霉的却是老三。

君不见杨博都甘心在蓟辽吃沙子,也不跑到京城蹚浑水,那个老东西知道躲开,自己干嘛还留在京城啊!

替赵贞吉挡枪,正是脱身的好机会,就看嘉靖会不会同意了。

第516章君子之交

唐毅满以为话说到了这份上,嘉靖应该点头了,只是出乎预料,嘉靖反倒犹豫了,他也不敢多话,只能等着。不愧是一个怪物,嘉靖的思维和正常人就是不一样。

这一次唐毅跳出来,明眼人都知道是帮着赵贞吉挡枪,他为什么要帮着赵贞吉呢,嘉靖的目光不由得在徐阶身上逡巡。徐阶似乎感到了,头低得更深,一语不发。

徐阶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徒弟,就把朕的徒弟给牺牲了,嘉靖竟然有些同情唐毅,还有些小嫉妒,你徐阶护犊子,我嘉靖也是护犊子的人,越发舍不得唐毅去受苦了。

再说了,这几年什么大事都指着唐毅,大明朝就没有人能替朕分忧吗?

嘉靖越想越气愤,大殿的氛围骤然压抑起来。严世藩独眼乱转,别管唐毅说的花团锦簇,想要干出点成果,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干脆,还是推举赵贞吉,先过了眼前这一关。

严世藩刚要站出来,突然有人抢先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愿意担负督饷练兵之责,请陛下恩准!”

唰!

目光都落在了此人身上。

不是别人,正是赵贞吉!

其他人可都愣了,心说赵老夫子脑袋是不是坏掉了!放着唾手可得的阁老不干,跑去督饷,脑子是不是抽了?

徐党这边的大惑不解,严党那边的却是欢呼雀跃,没想到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严世藩这回可不装大尾巴狼了,生怕再有人横插一杠子,坏了好事,他急忙说道:“赵大人清廉果决,熟悉政务,德高望重,正是不二人选。”

嘉靖点点头,目光落到了严嵩身上。

严嵩忙说道:“赵大人的确合适。”

就剩下徐阶了,还能说什么,他很了解赵贞吉,有恩必报,如果没有唐毅出头,赵贞吉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严党的安排。可是唐毅跳了出来,赵老夫子同样不能看着一个晚生后辈替自己背黑锅!

即便是能当上大学士,也脸面无光,问心有愧,他万万不能接受。事到如今,徐阶也无话可说,只能尽力把赵贞吉争取一些好处。

“启奏陛下,赵大人勇于任事,堪称臣等表率。运河上下,盘根错节,非大勇力不能作为,还请陛下圣断。”给点权力吧。

“嗯!”嘉靖思索一下,说道:“的确漕运事关重大,特晋赵贞吉为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提督军务兼理粮饷,至于驻地吗,就放在天津。”

“臣,领旨谢恩!”

赵贞吉磕头,算是把漕运总督的差事给接了下来。唐毅讪讪地摸了摸鼻子。

想得到的得不到,不想得到的偏偏又得到了,真是没处说理啊。

嘉靖反倒是对赵贞吉刮目相看,至少他是个正人君子,有情有义,嘉靖笑道:“赵贞吉,唐毅首倡此事,很有经验,有什么难题,不妨和他多聊聊,学无先后,不耻下问吗?”

“请陛下放心,臣一直钦佩唐大人的才智,一定虚心请教,把差事办好。”赵贞吉恭敬地说道。

“嗯,这就好。”嘉靖顿了顿,又说道:“严阁老,徐阁老,你们还有事情吗?”

严嵩愣了一下,不好意思道:“启奏陛下,原定今日要推举阁员,是不是现在就进行?”

“推举阁员啊?”嘉靖突然促狭一笑,“严阁老,你的身体不好吗?”

“好,好着呢!”严嵩哪能在百官面前说自己不成啊,那不是找死吗!

嘉靖笑道:“这就对了,你和徐阶挑着内阁的担子,朕很放心。大学士吗,不光要年富力强,还要老实持重。上天将九州万方交给了朕,朕又把九州万方交给了你们,当何等临渊履薄,小心谨慎。不能律己,焉能秉国?”嘉靖的语气冷飕飕的,“增补阁员一事暂时放在一边,朕累了,都退下吧!”

百官带着满肚子的思量,低着头往外面走,一边走,一边盘点今天的得失,有人说严阁老改变议程,不但挡住了赵贞吉入阁,还把他赶出京城,实在是大获全胜。

也有人嗤之以鼻,你算了吧,赵贞吉从礼部侍郎变成了实权的漕运总督,还能兼管蓟辽的粮饷,肥的流油。而且陛下最后那八个字什么意思?

不能律己,焉能治国!

分明说的是吴山和吴鹏等人,陛下对他们已经有了看法,还能继续留在位置上面吗?

徐党走了一个赵贞吉,严党两个尚书岌岌可危,谁是吃亏的,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大家争来争去,莫衷一是。

可有人已经把事情的本质看透了,“陛下之所以敲打严党,是因为严嵩破坏了廷议的规矩,凭着首辅的权威,阻挠推举阁员。而把赵贞吉赶出京城,看意思多半是陛下暂时不想增加阁员,行之,你说这是为什么?”唐顺之笑着问道。

“陛下无非是想让严党自然凋零而已,增加阁员,不管是站在哪一边,都会徒增变数,还不如让严阁老发挥最后余热,实现相位平稳过渡,少一些麻烦。”

唐顺之欣然点头,“行之,看来你是悟透了其中的关键,为师也就不用担心了。”

师徒两个低声说着,刚刚出了西苑,前面就有一个人等着。

“荆川兄,行之小友,不知可否到寒舍一叙?”

唐毅笑道:“大洲公,我早就听说川菜好吃,只是京城缺少正经的川味,不知道在您那有没有啊?”

赵贞吉眉开眼笑,“放心,我们家的老婆子没别的本事,就是菜做的好吃,保管让你乐不思蜀!”

唐顺之也笑道:“孟静兄盛情相邀,哪能不去!”

三个人说说笑笑,一起来到了赵贞吉的家,赵老夫子的宅子只有两进,比起一般的富户都不如。和徐阶家大业大在京城装蒜不同,赵贞吉是真的两袖清风。

家里面都是寻常的家具,只有一个车夫一个老妈子。赵贞吉到了家中,立刻嚷嚷着,把老妻叫了过来,特意给了她五两银子,让她去买好酒好菜,款待嘉宾。

打发走了媳妇,赵贞吉亲手给唐顺之和唐毅倒满了茶水,深深一躬。

“行之贵手相助,赵某感激不尽!”

唐毅慌忙站起,摆手说道:“大洲公,严党陷害忠良,有目共睹。再说了,我也不算帮忙,要是能争来一个漕运总督,哪怕什么事都不管,我都要笑醒了。”

“是啊,孟静兄,你可是抢了我徒弟的好差事啊!”

赵贞吉知道唐毅和唐顺之是故意给自己宽心,他也装作懊悔,一拍脑门,两手一摊道:“瞧我这个糊涂劲儿,奈何我把位置都抢了,如之奈何啊?”

“大洲公,要不这样,您补偿我一点损失吧!”唐毅笑道。

“没说的,只要说出来,我一定答应。”

唐毅好奇道:“我就想知道,要是当时我不多话,您老会说什么?”

“这个吗……”赵贞吉沉默了一会儿,酝酿一番感情,突然声色俱厉,厉声吼道:“督饷者,督京运乎,民运乎?若二运已有职掌,添官徒增扰耳。况兵之不练,其过宜不在是,即十侍郎出,何益练兵?”

老夫子声若洪钟,端的是掷地有声,震得天棚不停落灰。声色俱厉之处,仿佛斩妖除魔的天师钟馗!

罢了!

这才是真正的赵贞吉,百折不回,当今猛士!

能帮这样的人物一把,唐毅觉得抛开一切的算计,都值得。

赵贞吉说完之后,口干舌燥,喝了一口茶水,又嚷嚷道:“行之,你说老夫抢了你的位置,你也抢了老夫表现一把的机会,咱们算不算是扯平了?”

唐毅哈哈大笑:“岂止扯平了,我还坏了大洲公名留青史的机会,晚生罪莫大焉啊!”

“好一个牙尖嘴利的唐行之,老夫甘拜下风。”

两个人相视一笑,曾经的恩怨都化为今日的友谊,差了一半还多的两个人,成了忘年之交。

在酒桌上,他们推心置腹,把肚子里的话都说了出来。

赵贞吉执意接下漕运总督的职位,一来是不忍唐毅替自己受苦。别看漕运总督权力很大,但毕竟是外臣。

而且赵贞吉还对唐毅耳提面命,告诉他,你唐行之立的功劳已经够大了,如果继续在外面打拼,权力越大,就越容易引起猜疑和嫉妒。

当年阳明公就是吃了亏,被政敌压制,一生无法入阁。

对于唐毅来说,眼下不是抓什么权力,而是死死钉在京城,哪怕什么都不做,熬资历也能熬进内阁。

不入阁,终究无法施展胸中的抱负!

唐毅接受了老夫子的建议,也笑着问道:“您老就不想入阁拜相吗?”

“想,怎么不想!”赵贞吉两杯酒下肚,十分干脆道:“我这个脾气,留在京城,哪怕入了阁,严党想要对付我,也易如反掌,还不如让行之留在京城,更能对付他们。再说了,我也到了知天命的时候,一生碌碌无为,愧对所学啊!行之提议的整顿漕运,我非常赞赏,倘若真能有所作为,也对得起朝廷的俸禄,百姓的供养,否则,这官当得有愧啊!”

赵贞吉说到了激动之处,眼中含泪。唐毅倒是看出了老夫子的可贵之处,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

赵贞吉,真君子也!

“大洲公,晚生有一篇治理漕运的构想,若是您老不弃,行之愿意双手奉上。”

赵贞吉欣喜若狂,激动道:“行之,老夫真是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你的高招了。”

第517章日食

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河运改成更经济廉价的海运,看起来是顺理成章,可是运河上下,几百万口子,要是运河废了,沿途的城市都会衰败,工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几十万组织严密的壮丁,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李自成不过是驿站的兵卒下岗,就灭亡了大明,几十万运河工人失业,还不把天下都翻过来?

唐毅提出整顿漕运,也不全是为了算计,而是真正着眼大局,提前防范。

眼下赵贞吉能接下漕运总督,唐毅还是非常欣慰的,老先生行政能力强大,又为官清廉,是不二之选。当然了,赵贞吉太讲究原则是非,也会带来麻烦。

唐毅不厌其烦,和老夫子讲解,一定要和光同尘,若是激起民变,一切都完了。

交代了这些,才把他的计划抛了出来……核心也就是引导疏散运河的工人,有一技之长,又愿意离开家园的,把他们送到临近的海港,或者是转移到天津等地,就近安置。

剩余的工人要鼓励他们从事别的行业,比如养殖啊,设立作坊,唐毅许诺,交通行会拿出三百万两,打造一条运河经济带出来。

经过外迁和转业之后,十年之内,削减七成运河工人,同时将每年的修河费用降低到十五万两……

大体的方案如此,当然要细化项目,那就多如牛毛,几万字也写不完。

赵贞吉仔仔细细啃下来,对唐毅只剩下惊叹,和由衷的钦佩,果然谁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计划详细周全,面面俱到,又重点突出,可行性极强。大明很多法令之所以流于空谈,就是太过笼统,下面人无所适从,唐毅的东西就不一样。

比如唐毅在规定工人外迁的时候,就规定必须要在安置的城市建好房舍,安排好工作,才会迁移,绝不允许将工人随随便便赶走,在离开之前,工人会得到属于他们的房契。

不过唐毅还留了一手,为了防止工人拿了好处不搬家,他还规定,只有到达目的地之后,才能拿到地契,真正安家落户,不然只有一样,就是废纸一张,诸如此类细致的规定,多如牛毛。

除此之外,唐毅还着重提到了一点就是漕帮,疏散工人,首先触犯的就是他们利益,因此要对这些人软硬兼施,软的一面,就是鼓励他们建立作坊,开办商行,建立镖局等等,至于硬的一面,那就是要大棒高悬,谁敢出来反对,就严惩不贷。

赵贞吉当然同意,只是他光杆司令一个,想强硬也不成啊。唐毅笑嘻嘻告诉他一件事,赵贞吉立刻来了精神。

原来前不久,唐毅和高供谈论要把南方的士兵向北调,已经批准了下来。

很快戚继光带领着三千士兵就会北上。

戚家军啊!

东南最能打仗的一支劲旅,有戚继光保驾护航,收拾小小的漕帮,绝对不在话下。

赵贞吉也算是看明白了,唐毅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处心积虑许久的决定。

有军队,有交通行的资金,再加上朝廷的支持,绝对是万事俱备,赵贞吉已经跃跃欲试,只等着戚继光的人马到了,立刻就大干一场。

……

忙活了差不多半个月,唐毅才总算有了休息时间,盘算了一下,来京城好些日子,还没带着媳妇逛逛京城的,唐毅就想去四处逛逛,王悦影当然有心思,却不得不摇头拒绝。

“哥,梅君妹妹到了京城了?”

唐毅嘟囔着嘴:“她来干什么?”

“瞧你说的,人家还不行来了?”王悦影看着丈夫吃醋的模样,娇羞道:“梅君妹妹也不容易,杨顺伏法,青霞先生总算是脱离魔掌,趴了半个多月,才保住了一条命。梅君妹妹在信里面说青霞先生在狱中落下了病根,必须回到暖和的南方去调养。她一个女孩子家家,要送全家南下,没想到刚走到京城,娘又病了。明天我还要过去看看,能帮就帮吧!想要逛京城,什么时候不行!”

唐毅摸了摸媳妇的头,笑道:“你说什么都成,全都听你的,不过……你也别太善良了,沈梅君拜了杨博为师,她还是晋商票号的管事,不至于要靠咱们接济。”

“什么?”王悦影完全没有听进去唐毅的警告,反而兴奋异常。

“好一个梅君妹妹,真是女中豪杰,当世的缇萦!给我们女人争了一口气!看某些人还敢小瞧我们吗?”王悦影得意地扬起了小脸,分外的诱人。

惹得唐毅心动,凑了上去,要好好品尝一番,吓得王悦影连忙逃走,唐毅紧追不放,两个人追逐打闹,王悦影终究是体力不支,被唐毅得意洋洋抱在了怀里,夫妻两个,一起融入了漫漫夜色里。

转过天,王悦影懒洋洋从唐毅身边爬起来,枉外面一看,顿时花容失色。

“死了,死了,你怎么不知道早点叫我起来?”

唐毅无奈道:“谁让你不甘心早点睡的,我有什么办法。”王悦影啥时间俏脸通红,娇艳欲滴。赶快梳妆打扮,折腾了半个多时辰,才打扮得美美的,准备出去。

梦一回头,唐毅趴在床上,傻傻的看着她,眼中满是浓浓的爱意。王悦影最受不了唐毅的温柔攻势,走到了丈夫的面前,低声说道:“哥,早点起来吧,去看看平安。再有我会小心梅君妹妹的。”

丈夫的话,她从来都是铭刻肺腑的,多听话的媳妇!眼看着妻子飘然离开,唐毅才从床上挣扎着爬了起来。

随随便便洗漱之后,他正要去看儿子,突然有人大声嚷嚷:“行之,行之呢,在家没啊?”

唐毅走了出来,迎面来了两个人,大呼小叫的正是王世懋,后面跟着他的哥哥王世贞。这位王大才子,文坛盟主,此时闲的扭扭捏捏,头低得很深很深,都能埋进胸口了。

“敢情是两位表哥来了,请进吧。”

唐毅把他们让进了客厅,分宾主落座,王世贞依旧默默无语,仿佛做错了事情的小学生,有些羞愧,也有些不服气。

“表哥,咱们都是一家人,小弟直言不讳,还请兄长海涵。”

王世贞总算是抬起了头,一脸肉痛道:“行之,我不是不明白,而是一想到宝物落到严世藩的手里,就过不去心里的坎儿。”

说实话,唐毅很理解他的心情。

《清明上河图》啊!

最顶级的国宝!

拱手让人,别说王世贞,爱画成痴的人,就算唐毅也舍不得。所以唐毅笑道:“表哥,我决定了,东西不给严世藩了。”

“啊!”

这回轮到王世贞吃惊了,他反而不好意思道:“妥当吗?万一严党报复怎么办?”

唐毅翻了翻白眼,你要是怕报复,早点给严党多好啊,何必拿个假画骗人。

反正已经得罪了严党,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没有赵贞吉这档子事,唐毅还想着两头讨好,左右逢源。可是出了之后,唐毅就改变了思路。

不但要介入冲突,还要把自己打扮成徐党的核心,逼着徐阶不得不保护自己。

凭着徐阶的力量,加上自己的手段,要是还不能保证安全,不如找一块豆腐撞死算了。

“表哥,别的不说了,你把《清明上河图》放在我这,挂三个月,就说是我想要,我让你用假画骗严世藩的。”

“那怎么行!”

王世贞把脑袋摇晃的和拨浪鼓一样,“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我干的,就是我干的,严世藩想要报复,找我就是了!”

“唉,表哥,严世藩就算对你下手,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反正我是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我就不信,严党还能一直只手遮天!”

王世懋一拍大腿,“说得好,严党没什么可怕的,老天爷不会看着他们永远猖狂的,老天爷……”王世懋下意识往外面看去,脸色骤变,惊得大叫道:“老天怎么了?”

唐毅急忙抬头,只见外面天昏地暗,狂风大作,太阳的一角竟然被遮挡住了。

“是日食啊!”

第518章超级马屁精

一阵天昏地暗,风沙大作,高悬空中的日头被遮住了一角。

百姓们惶恐不已,拿着锣鼓,甚至铜盆,跑到街上,大敲大喊,驱赶那一只讨厌的天狗。

把太阳还给我们!

百姓悲愤的呐喊似乎有了作用,整个日食持续了一分钟出头,阴影就消失了,天地重归清明,百姓们欢欣鼓舞,他们的行动终于吓走了可怕的天狗,想一想,要是没了太阳,以后还怎么活啊!

有人干脆打了二两小酒,美滋滋喝了起来。

一场短暂的日偏食过去了,可是朝堂上的地震才真真正开始……自从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之后,天象变化,就和朝廷政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天子那上天之子,老天爷谁也看不到,因此阴晴雨雪,水旱蝗灾,就成了老天爷表达情感的手段。天降灾祸,就代表人间帝王失德,严重的甚至要下诏罪己。

在诸多天变之中,日食又是最严重的,太阳乃是上天的代表,太阳被遮住了,就是天道失常,就是老天爷在示警,告诉他的儿子,你要注意了,小心老爹打你的屁屁。

当然了饱受科学洗礼的唐毅不会相信这一套东西,事实上,历代的读书人,对所谓的天人感应,也多有质疑,也就人根据历法,推测出日食发生,证明不过是自然现象而已。

但是天人感应之说,却长盛不衰,其中还有着另一层深刻的原因。在君权神授的条件下,皇帝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金口玉言,说一不二。大臣们该如何限制皇帝胡作非为呢,道理讲不通,天象就是最好的工具,借助老天的力量,去吓唬天子。

同时皇帝也需要证明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必要时候给自己一个台阶。总而言之,天人感应就是君臣之间各取所需的一个平衡。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嘉靖是个多拧巴,又多刚愎自用的皇帝,发生了日食,就代表他的江山出了问题,需要下诏救护,甚至罪己。他能答应么?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会怎么样,可嘉靖又是个一心修道,想要飞升九天,对天变格外在乎。

既重视,又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如此矛盾扭曲的心态,会产生什么结果?唐毅突然觉得有热闹看了。

“成了,表哥,你也不用担心了,我估计严党一时间怕是没心思管你了,回头把《清明上河图》送来就成了。”

王世贞不好意思道:“那就麻烦行之。”

说完之后,王世贞急匆匆告辞,他在潭柘寺住了好些天,嘴里淡出了鸟,一想到国宝落到严世蕃的手里,宝物蒙尘,就吃不下,睡不着,别提多难受了。好在有唐毅接了过去,对妹夫的本事,他还是一万个信任的。

不用说,赶快回去,买两个天福号的酱肘子,美美吃一顿才是真的。

送走了王世贞和王世懋,唐毅哼着小曲,跑到了后院,把小平安抱了出来。

也不管他懂还是不懂,就滔滔不断地讲起来天文知识,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上面,我们绕着一个大火球转,大火球就是太阳,还有一个小球绕着我们转,那就是月亮。三个球转到了特殊的位置,互相遮挡,就出现了日食和月食,这都是自然现象,和老天爷发怒没有一毛钱关系……

小平安起初还听的津津有味,咿咿呀呀盯着老爸,后来就低下了小脑袋,酣然入梦,嘴边还挂着晶莹的口水,在老爸的怀里睡得格外香甜……

看着儿子可爱的睡相,唐毅不由得摇摇头,“这些话也就能和孩子说说,等到明天啊,还要粉墨登场难啊!”

……

事实上,根本用不到明天,下午时候,徐渭就急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对唐毅说到,礼部召集所有翰林院,詹事府,鸿胪寺,国子监的官员前去。

唐毅只好把儿子交给了乳娘,换上了官服,和徐渭匆匆赶到了礼部。

在门口正好碰到了高拱,这位高大人也是满脸汗水,敢情发生了日食,把裕王给吓坏了,赶快找来了如师如父的高拱,询问该如何应付。

高拱十分豪气,“天变不足惧,祖宗不足法。区区一瞬的事情,不耽误吃喝,不耽误生意,只要心中没鬼,就没什么好怕的。”

禀性懦弱的裕王在高拱地安慰之下,很快恢复了镇定。高拱安慰好了弟子,又匆匆赶到了礼部。

到了礼部高胡子可没有那么霸气十足了,反而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和唐毅等几个熟人打过招呼,就往大堂上一坐,一言不发。

唐毅也不想凑热闹,而且大堂之上已经十分热闹,几十号饱学鸿儒,旁征博引,争得面红耳赤。

仔细听了一会儿,唐毅才弄明白,大臣分成了两派,其中以严讷,李春芳等人为代表,坚决主张要天狗食日,非同小可,进行救护之礼。

严讷痛心疾首说道:“仆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一言以蔽之,严大人认为这是上天示警,必须采取行动,反躬自省,改正错误,不然更大的灾难就会接踵而至。

他的观点得到了在场大多数官员的认可,附和者甚多。

其实大家未必真的相信老天爷发出了警告,只是这几年朝廷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没钱的时候,发不出俸禄,市舶司赚了那么多钱,还是发不出俸禄,银子都哪去了,还不是被祸国殃民的巨贪给侵吞了。

别的油水丰厚的衙门不指着俸禄过日子,也就算了。他们可都是做学问的清水衙门,一个个苦兮兮,穷哈哈,怨气冲天。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机会,他们哪能不尽情发泄。

纷纷高谈阔论,大讲上天示警,朝廷必须有所行动,不然获罪于天,后果不堪设想。

甚至还有人映射说是朝中出了奸佞,才出现乱国之相……

这些话都听在了礼部尚书吴山的耳朵里。

说起来她也够倒霉的,本来入阁有望,马上就要被尊为吴阁老,想想那几天,吴山做梦都是张着嘴的。

可突然杀出一个耿定向,搅黄了入阁不说,还弄得嘉靖心中不快,皇帝的几句话,就弄得吴山狼狈不堪。好些言官看准了机会,纷纷上书弹劾,弄得他满头包。

幸好严家父子还没有放弃他,严嵩多方回护,让吴山稍微放了一点心。

可哪里知道,老天爷都跟他过不去,竟然出现了日食,如果放在往常,吴山还不至于这么为难。可眼下呢,群情激奋,如果自己违背百官的意思,保证明天弹章就能把自己给淹没了。

为了挽救名声,为了坐稳储相的位置,吴山觉得有必要上书,建议嘉靖采取救护之礼。

坦白讲,吴山的决定对朝局是有好处的,至少要对这几年的乱象有个反思自省。

哪知道礼部之中,却出来了强烈的反弹之声,赵贞吉担任漕运总督之后,袁炜递补为左侍郎,距离吴山只有一步之遥。

说起袁炜,也相当不简单,早年有神童之名,在强手如云的浙江乡试夺取了第二名,会试中了第一名,等到殿试的时候,一度被推为状元,不过由于文章犀利,锋芒毕露,才委委屈屈,当了一名探花。

如果袁炜幸运一些,他有希望成为继商辂之后,又一位三元及第。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好玩了,或许是吃了殿试的亏,袁炜从此之后,一反常态。他收敛起锋芒,开始专心专意写青词,拍马屁,一肚子的才华都变成了马屁文章。

十几年如一日,把嘉靖拍得舒舒服服,销魂透骨。西苑永寿宫有一只狮猫死了。嘉靖十分痛惜,为猫制金棺葬于万寿山之麓。又命在值诸儒臣撰词超度。大家都窘然无措,不知如何落笔。惟有袁炜挥笔成章,文中有“化狮作龙”等语,最合圣意,嘉靖龙颜大悦。

从翰林官做起,一路超擢,竟然也位列部堂之列,真是让唐毅这种拼死拼活的苦孩子有买块豆腐撞死的冲动。

马屁精之所以为马屁精,那是时时刻刻,都有过人之处。

在一片支持救护的声音之中,唯独袁炜不以为然。

“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薐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乃是陛下敬天修德的结果,尔等以为当行救护之礼,置陛下数十年如一日的苦修于何地?”

好家伙,一出手,就压得所有人无话可说,可是他的流氓逻辑终究不能获得百官认可。

吵来吵去,吴山最后还是采纳多数人意见,主张应当救护。这下子可惹恼了袁炜。他愤而上书,满纸都是肉麻的嘉许,嘉靖果然采纳了他的话,加上之前耿定向的弹劾,嘉靖对吴山更加不喜,竟然勒令致仕回家,严党的一员大将,就此折损,百官都目瞪口呆……

第519章下属

一架马车,两个老仆,几箱子随身换洗的衣物,宦海沉浮二十多年,曾经距离内阁只有一步之遥的吴山,黯然离开了京城。

想起数年之前,他丁忧返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