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嘉靖突然说道:“唐毅听封!”

唐毅一下子傻眼了,封官是好事,只是还有一个多月就是会试了,正儿八经拿到功名多好,凭着自己的本事,又不是考不上,现在稀里糊涂给了个官,到以后可怎么说啊!

就在唐毅迟楞的时候,嘉靖把脸一沉,吓得唐毅连忙跪倒。

“嗯,朕加封你为右佥都御史奉旨总理外城修筑事宜,赐穿麒麟服。”

可够大方的,老爹才得到一件飞鱼服,比自己差了两级呢,等下回见面,看他怎么嘚瑟。唐毅愉快地想到,一转念,他又高兴不起来了。

右佥都御史可是正儿八经四品官,是要穿大红袍的,就算是状元初入官场,也不过是从六品而已。

捧杀和棒杀,几乎差不多多少,唐毅可不想成为万千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跪在地上,以头杵地。

“老师,弟子无功受禄,恳请师父收回成命!”

“不。”嘉靖固执地说道:“不遭人妒是庸才,你是朕的学生,朕是天下之主,朕信你,用你,谁敢多说一个字,朕绝不容饶!”

嘉靖语气不容置疑,唐毅脑袋嗡的一声,他不由得想起一个人,那就是著名的首辅张璁,其实品心而论,大礼议很难说谁对谁错,张璁之所以名声狼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靠着大礼议,用了六年时间,从小小的三甲进士,一跃成为首辅,每一次升官都是嘉靖绕开百官,绕开廷推,特旨超擢,将朝廷规矩破坏殆尽。

由此张璁成了官场的异类,成了百官眼中的幸进小人。一旦被贴上这个标签,失去了道德制高点,什么理想抱负都别想了。

别人都生怕圣眷少了,官升得慢了,唐毅现在是整个反过来。

他痛心疾首道:“佥都御史乃是四品要员,需经过百官廷推,万万不能因为学生一人破坏了朝廷选官大计。”

“嗯!”嘉靖脸色阴晴不定,气呼呼说道:“既然你不要佥都御史,朕给你顺天巡按之职,你总不会拒绝吧?”

唐毅知道这已经是嘉靖的极限,他也不能不识抬举,急忙叩谢皇恩。

“师父,弟子还想请教一事,是让弟子立刻上任,还是等待会试殿试结束之后?”

嘉靖眉头紧锁,冷笑道:“得寸进尺的东西,朕现在就赐你进士及第,你觉得如何?”

“不好!”

唐毅果断摇头,“弟子是大明皇帝的徒弟,又岂能比别人差了,弟子要在考场上堂堂正正击败对手,替老师争光。”

“哼,说得好听,不就是怕别人嚼舌头根子,你可别忘了,外城还是光秃秃的,朕的內帑能跑耗子,你还敢拖延一个月吗?”

“老师在上,弟子以为事缓则圆,如此浩大工程,必须将朝廷的设计和意图都公诸于众,让百官检验,尤其是科道言官,工程能否顺利进行,还要靠他们监督把关,磨刀不误砍柴工,您说是不是?”唐毅嬉皮笑脸道,偏偏嘉靖就吃他的这一套。

“朕就依你,立刻让人把方案明发六部,不过你小子也记着,朕赏你的功名不要,今科会试,你要是考不好名落孙山,可别找朕哭鼻子!”

唐毅拍着胸脯说道:“请老师放心,弟子敢立军令状,绝不给您丢脸。”

第328章被吓傻的成国公

嘉靖见惯了在自己面前匍匐叩拜,小心翼翼,连屁都不敢放的百官,冷不丁冒出一个胆大包天,胸脯拍得啪啪作响的,反而越看越顺眼。

高兴之下,叫黄锦摆了一桌御膳,让唐毅陪着他用膳。

乖乖,眼下能和嘉靖吃过的臣子,除了严嵩和陆炳之外,就连李默徐阶都没有资格。唐毅连进士都不是,就能陪着嘉靖用膳,圣眷之隆,简直不敢想象。

就凭嘉靖这么喜欢他,用得着立军令状吗,谁敢不给他大开绿灯,纯粹是活得不耐烦了。

虽然跑了一个多月,累得没了孩子模样,但是摆平了嘉靖,有了大老板撑腰,唐毅一下子觉得天更蓝了,水更清,人间如此美好。

精神一放松,人就变得懒散起来,唐毅回到了住处,也没有温书,直接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仿佛要把失去的觉都补回来。

他睡得香甜,可是朝臣却再次热闹起来。

嘉靖采纳唐毅建议,立刻明发六部和科道,让他们仔细研读,而后提出建议。

不说别的,科道言官那可是一群专门鸡蛋里挑骨头的高手。不久之前的开海提议,科道就闹了一个鸡飞狗跳,让嘉靖都不得不押后计划。

如今又说要重修外城,不少人早就摩拳擦掌,等到唐毅的计划发下来,他们就像是闻到了血腥气的大白鲨,毫不犹豫扑了上来。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生怕漏掉一点错误。偌大的京城,各个角落,都有无数双挑剔的目光,在仔细地检验着。

足足过了五天时间,愣是没有一个人上书,诡异的宁静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一直以来说话声音最大的都察院和六科廊都陷入了沉默。

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狼不吃肉了,狗不吃屎了,言官也不能闭嘴啊?

可偏偏就有人让言官闭嘴了,难道这家伙会法术不成?

明眼人都知道,如果说有法术,那么这个法术就叫做:雨露均沾,利益共享!

在唐毅的计划之中,他提出了所谓官宅的概念,简言之,就是要给官员配宅子。

京城房价高不是后世独享,事实上作为世界上唯一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京城早就寸土寸金,尤其是靠近紫禁城的好地方,更加价格高的离谱。

在京官员能拥有住宅的,大体分成三类,一类是圣眷过人,得到皇帝赏赐宅院,这种人基本上凤毛麟角,第二类就是权势滔天,诸如严嵩,这位除了不能住紫禁城,其他的地方随便挑,没人敢管,至于第三类,那就是家境殷实的,比如张四维之流,出身富商,买房一旦压力没有。

除去这三类,大多数京官,尤其是科道言官,还有翰林院,国子监,鸿胪寺,詹士府的官员只能靠着干巴巴的俸禄过日子,近些年七扣八扣,拖欠严重,连租房都租不起,更别说买了。

虽说官老爷不至于饿死,只要他们一张嘴,就有大批的人排成队,借给他们银子。可别忘了,当初大家伙都是念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

满以为考上了进士,成了朝廷命官,就变成了人上人,哪知道过的还不如家里头潇洒,那个郁闷劲儿就别提了。

而唐毅呢,他对症下药,提出当初内城地域有限,土地都用来建造六部都察院,锦衣卫等衙门,没有考虑到百官,尤其是新晋官员的住宅问题。

国朝重视士人,又怎能人心让朝廷未来的栋梁为了住所而担忧。就在临近内城的正阳门外,正东坊和正西坊,预留一千套住宅,二进和三进的院子,由朝廷租给中下级官员,以及新科进士,每所官宅一年租金只要象征性的一两银子。

京师有多少官员呢?差不多两千多人,扣除六部九卿等大员,再扣除家境富裕,能够买得起房子的,一千套住宅,正好能安顿下所有为房子所累的官员。

当看到这一条的时候,不少官员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这可不是矫情,而是太不容易了。

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论起出身,朱元璋算是最低的。他放过牛,当过和尚,做过起义军,深知老百姓的疾苦,同时对官员也无比憎恶。

在朱元璋的手下,大明朝的官员拿最少的俸禄,干最多的工作,贪墨六十两银子就要被扒皮,甚至老朱还给予乡绅耆老权力,准许他们扭送不法官员进京……当时的官员被整治得死去活来,随着老朱驾崩,官吏们不停给自己增加待遇,加发俸禄,不过就算如此,明朝的俸禄也是历代最低的。

一个大学士一年还不到二百两银子,再看看人家宋朝,宰执高官有多少俸禄呢,首先月俸钱四百贯,永业田二十顷,每月禄米一百五十石到二百石,手下的随从朝廷还承包70到100人,给衣服和粮食;此外还有杂项,每年给的东西包括包括绫40到100匹,绢30到200匹,绵100到500两,甚至连食盐都有七石之多,足够齁死几口子。

掰着手指头算算,大宋朝的俸禄比起明朝要多了十倍不止。

最难受的就是曹大章这些翰林官,每每看到前朝的待遇,都口水长流,恨不得穿越到宋朝,同样是皇帝,老赵家的和老朱家的差距咋就那么大捏!

当然官员也只敢在心里想想,毕竟公然大规模提高待遇,不光皇帝那关过不去,也会惹来无数的闲话,大家只能忍着挨着。

所以当唐毅的计划推出之后,官员们激动的大哭也就好理解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想起大家伙了。

福利总算是来了!

就算有人对唐毅的计划不以为然,有人想要上书阻止,可是在看到其他人凶恶的目光,也立马偃旗息鼓,谁要是敢跳出来反对,那就是全民公敌,不把你打死都对不起老天爷!

到了第六七天,朝中的官员总算摸清楚了,这并不是梦,陆续上书,一面倒的称赞,所谓术业有专攻,唐毅想拍嘉靖的马屁,说出来的话总是差着点火候,这帮人则不然,拍得天花乱坠,好似修建外城,比起朱元璋和朱棣加起来都伟大。

这已经不是寻常的工程了,而是上升到了哲学层次,并且从哲学走向神学……就在人人拍手称快的时候,也有一位气疯了。

他直接杀到了唐毅的住处,朱希忠脸色铁青,强压着怒火,进了唐毅书房,开口就问道:“行之,我妹妹嫁给了你爹,我是你什么人?”

“还能什么人,舅舅呗。”唐毅茫然说道,心说这位成国公的脑子坏掉了,连这点事情都不知道了?

朱希忠晃着胖大的身躯,像是一座山,压向了唐毅,脸对着脸,唾沫星子都喷了唐毅一脸。

“你认账就好,舅舅问你,外城的计划是你献给陛下的吧?”

“嗯,没错。”

“好啊,真好啊!”朱希忠咬着牙说道:“你给京中的文官留了一千套住房,你给司礼监和锦衣卫的人留了一堆店铺,你把工程都交给了严党,真是四平八稳,圆润周全,该照顾的人你都照顾到了。我问你,进京以来,舅舅巴巴的给你安排住处,前些日子你满世界调查,舅舅也陪着你,还担心你的身体,我都舍不得吃的两支老山参送给你,舅舅对你好不好?”

朱希忠说的一点不错,他对唐毅照顾还真是尽心尽力。

“舅舅,您有话就直说。”唐毅抱着肩膀笑道。

朱希忠拉过一把椅子,一屁股坐在地面,呼呼气喘道:“行之,不是舅舅和你翻小肠,今天宫里头传出消息,说平江伯陈圭得了个协理施工的名头。小小的伯他算个什么东西,竟然捞到了如此肥缺。我朱希忠堂堂国公竟然捞不到,偏偏方案还是我外甥弄出来的,你让我的老脸往哪搁啊!”

朱希忠越说越气,脸上的肥肉不停乱跳。

唐毅依旧没心没肺地笑着,“我说舅舅大人,区区的协理算是什么肥缺,房舍和店铺您老人家缺吗?”

“我,我怎么不缺!”朱希忠压低了声音说道:“行之啊,你不懂,家大业大也有难处,就拿舅舅来说,不少跟着我们家的老人,都几辈子了,不照顾他们,那是无情无义,可是照顾他们,子孙繁衍,人口众多,负担太大了,光是靠着朝廷的俸禄,是真的撑不起来。舅舅也不是真怪你,咱们都是一家人,有好处你多少想着舅舅一点。”

朱希忠说的可怜巴巴的,唐毅哈哈大笑起来。

“舅舅,你既然说到这里,我也把话挑明了,你能看到的好处都不算事。”

“什么?”朱希忠瞪大了牛眼,傻愣愣问道:“行之,你可别逗舅舅,地产房舍还不算事?那什么算?”

唐毅呵呵一笑,“当然是定价权!舅舅,你不来,我也要找你,外城修好了,几十万口子搬进来,我问你,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多少布匹,又要多少锅碗瓢盆,多少桌椅板凳?”

唐毅一连串的发问,把朱希忠弄得一愣一愣的。

“想必舅舅也知道,外甥手底下有不少货源,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把店铺开起来,不需要进货吗?到时候南方的货物运来,舅舅就是京城的总代理,卖给谁不卖给谁,价钱高低,都是您一句话。您觉得有了这项权力,还用得着在乎一点铺面和房产吗?”

第329章会试来了

人花了二百万年才从猴子进化成了人,可是一旦白花花的银子摆在面前,就可能瞬间变回猴子,正所谓利令智昏,就是这个道理。

猴子的问题就是光想着分蛋糕,而不知道做大蛋糕,其结果必然是狗咬狗一嘴毛。

唐毅不是不贪,相反他贪得更大,更多!

只见他充满诱惑地鼓动道:“根据我的规划,京城的人口会增加几十万,舅舅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朱希忠晃着大脑袋,一副短路的模样,傻愣愣盯着。唐毅从容笑道:“京城原本就有百万户口,加上黑户,还有各地的商旅,常驻人口保守估计在一百五十万,等到外城修建完毕,至少会增加到二百万,多出来的人口要吃要穿,需求大得惊人。一百多年以来,京城都靠着漕运维持,每年光是运送粮食就有二三百万石,布匹丝绸也有几十万匹,其余商品无算。运河早已不堪重负,每年疏通河道,挖掘泥沙就要花费几十万两银子。如果缺口再扩大,运河肯定无以为继,到了那时候,舅舅以为会如何?”

朱希忠脑子瞪着牛眼,实在是有些跟不上思路,怎么建个外城和运河能扯在一起,即便是扯在一起,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多出来的人吃不上饭都饿死了,难倒要让我开个棺材铺发财?

这个成国公的脑袋也够发散的,唐毅受不了他的懵逼模样,只好将谜底揭开。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运河不够用,就要走海路,前番我向陛下建议开海,虽然掀起了不小波澜,不过依我的观察,开海势在必行。我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再向陛下谏言,核定漕运数量,在数额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开辟天津港,建立南北通联的海运体系,由海上补充京城货物的缺口。”

唐毅说完,笑眯眯看着朱希忠,等着他慢慢消化,朱希忠抱着脑袋,他也不算笨,要是笨也混不成勋贵第一人。只不过他的思路有些陈旧,眼光有些短浅。

可是经过唐毅的提点,朱希忠也想明白了。

从漕运变成海运,那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背后的利益牵扯大了去了!

运河不光是南北的水上通道,更是一条金流。围绕着运河,沿途千万人口,几十万的船工,酒坊茶肆,仓库钱庄,客栈青楼,多如牛毛。

虽然唐毅说不改变漕运的运量,但是光是增加出来的量就让人垂涎三尺。

这些货物都要从天津上岸,然后转运到京城,有了物流,必然吸引南北客商云集。到时候天津的土地肯定飙涨,甚至变得和京城一样,寸土寸金也未可知!

而且天津兴旺起来,航运船只啊,钱庄票号啊,客栈旅店啊,这些都会发展起来,随随便便投点银子,都比抢夺人人眼红的外城容易多了。

想到这里,朱希忠额头都是汗水,他真想给自己两个嘴巴子,怎么就那么眼窝子浅,怎么就那么没出息!

挺大的人,还跑来和外甥又吼又叫,简直把堂堂成国公的脸给丢光了。

他一脸羞惭,张了张嘴,想要道歉,却又开不了口,重重叹息,颓丧地低下头。

“舅舅,咱们要想赚钱,就要赚别人看不到,干不来的。外城不光是严党、内廷、清流盯着,就连陛下也盯着,各方犬牙交错,互相提防,即便插手,又能捞到多少?搞不了没打着狐狸惹了一身骚,多不值啊!”

朱希忠频频点头,老脸通红,愧疚地说道:“都怪舅舅无知,行之你可千万别怪舅舅,我就是这么个糊涂人。”

“呵呵,舅舅哪里话来,日后天津的事情怕是还要落在舅舅的身上?”

“怎么讲?”朱希忠打起来一万分精神。其实在几个月之前,他就收到了一封妹妹的信,其实朱家内部对朱氏的婚姻反对声音不少。

唐慎算个什么东西,不就是一个三甲进士,侥幸立了点功劳,可是怎么同世袭的国公相提并论,尤其是年纪也不小,还有个儿子,无论从哪个方面都配不上国公的妹妹。

按照他们的想法,最好是在勋贵的圈子里找个年貌相当的,比如魏国公,或者是英国公都是上上之选,互相联姻,形成一个拳头,在朝廷也好互相照应。

朱希忠也心疼妹妹,写信询问,过的如不如意,有没有受委屈的地方,要是缺什么东西,就冲家里要,不要客气。

哪知道朱氏在回信之中,把哥哥好一顿奚落。她在信中提到丈夫唐慎手握数万乡勇,连续打了好几个胜仗,在东南一呼百诺,少爷唐毅不光是名动江南的大才子,手上产业众多,论起家产,丝毫不比成国公府来的差,她在江南吃喝用度远远超过家里头,还不用受气,别提多舒心……

朱希忠接到书信,只是轻轻一笑,他哪里肯相信,只当妹妹心高气傲,不愿意说软话,才把唐家夸得像一朵花。

直到今天,他见识了唐毅的本事,才真心叹服,五体投地,人家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啊!朱希忠都有些欢呼雀跃,心说当初和唐家结亲,那是再英明不过了。他对唐毅的每一句话,都聚精会神,不敢漏掉一个字。

“天津海运增加之后,肯定会引来各方觊觎,首先蒙古俺答可能打天津的主意,其次倭寇也会闻讯而来。另外海运的优势非常明显,哪管说不动漕运的运量,早晚也会被冲击,漕帮这些人也未必咽得下这口气。”

“啊?那还能不能办得成啊?”朱希忠怪叫道,他可不想到手的鸭子飞走了。

“能不能办得成,不还要看舅舅!”唐毅笑道:“天津需要有一支强大的驻军,以我的估算,差不多要五千步卒,三千骑兵。这三千骑兵是用来对付倭寇的,别看倭寇闹得多凶,他们普遍没有铠甲,只是仗着血勇,面对骑兵冲锋,是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另外五千步卒则是守御城池,弹压地面。如果舅舅能争取来这支人马,您就是天津的守护神,就是京城的门官!到时候谁想要在天津做生意,都要仰仗舅舅的保护,您算一算,能掌控一个港口,该有多少油水可捞?”

唐毅的话,无情地摧毁朱希忠的自尊,他现在不是想抽自己那么简单,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来。

摆在面前的金山银山不知道拿,反而和一群乞丐抢馒头吃,这不是贱皮子吗?

“惭愧,真是惭愧啊!”朱希忠摇着大脑袋,冲着唐毅哀求道:“行之,今天的事情可千万别让你姨娘知道,不然她该笑话我一辈子。”

唐毅微微一笑,“舅舅,要我不说也行,不过您可要振作起来。”

“行之,你什么意思?”

“那还不简单,你想当天津的门神,没有两下子能行吗?我建议舅舅立刻从京城和九边物色堪用的将领,挑选悍卒,吃空饷喝兵血的那一套就不要搞了,丢人!再有,您老也要刀马武艺捡起来,最起码要走走样子,让陛下相信你能扛起担子。”

朱希忠咧咧嘴,用手掐了掐脸蛋子上的肥肉,一把都抓不住,别说外人,就连自己都看不下去。

“成了,行之,舅舅这就练功去,不把这一身膘减了,我就不配当老朱家的子孙!”

……

二月份的京城是喧闹的,修筑外城的提议,第一次让上上下下的官员都记住了一个名字:唐毅!

有好事者,翻出了唐毅的历史,大家伙才猛然惊觉,这位在三年前已经是风云人物了,人家以布衣之身,随同父亲面圣,献策举荐杨继盛,愣是从严党的魔爪之中把人救了出来。更是有人传出消息,说开海的提议也是唐毅搞出来的。

这下子更热闹了,不少人都脸上火辣辣的,大家伙可都反对过开海,现在人家提出修外城,你就支持了。说好听叫对事不对人,说不好听,就是你们贪图房产,只顾自己一己之私。

原本那些忌惮祖训,不敢公开支持开海的人都站了出来。

他们纷纷上书,指出开海的好处,鼓动嘉靖要痛下决心,甚至有人翻出了唐顺之和胡宗宪的奏疏,引用他们的观点,说什么海禁开则国用足,国用足则百病去……

唐毅也想不到,一个修外城的提议,竟然又推动了开海,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只是他知道,开海还有一大块顽石无法跨过,那就是吏部尚书李默!

而李默此时已经开始了行动,此老“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想见。”简单说就在家里憋大招。

二三月之间,他以年老为由,拿下左布政使岑万等十人,又以有疾,不谨等名义,前后罢黜副使,参政,按察使等三十九人,丙辰外察,刚一开始,就露出了狰狞可怖的一面。被撂倒的大臣之中,固然问题不少,可九成都是出自严嵩门下,哪怕再公正的人也不敢说没有党争的原因。

就连京中的官员都不寒而栗,因为按照正常的情况,明年乃是京察之年,如果李默把外察办得风风火火,明年的京察再掌握在手里,那么恭喜严阁老,可以回家哄孩子了,跟严党有瓜葛的无不胆战心惊。

倒是唐毅,他又不是外官,不在李默的打击之列,等到明年京察,他大不了再外调出去,就逃出了李太宰的魔爪。

就在唐毅抱着膝盖为自己的天才主意得意洋洋的时候,嘉靖三十五年的春闱终于到来了……

第330章势不可挡

前半夜下了一阵小雨,等到四更天出来的时候,雨已经停了,路上泥土松软而不泥泞,空气中飘荡着清新的气息。

从京城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条条的火龙,赶考的举人老爷提着考试的篮子,举着灯笼,向贡院赶来。

会试和乡试的流程基本相同,一样要考三场,每场三天,所不同的是乡试在秋天,会试在春天。

唐毅也是早早的起来,穿戴整齐,拿着考试应用之物,和表哥王世懋,损友徐渭,还有铁粉曹子朝向着战场进发,一路走来,唐毅有种感觉,明明会试是全国性的考试,云集天下英才,可是他就生不起紧张的念头,都走到了贡院门口,脑袋里还想着考试结束要吃点什么,要给王悦影买点什么礼物,家丁能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小毛驴……

他用力甩了甩头,不停告诉自己,要集中精力,却仿佛被懒癌附体,就是紧张不起来。

其实也不怪唐毅,纯的从技术上讲,乡试的确要比会试难很多。

首先从人数来说,南直隶和浙江这些科举大省,参加乡试的人员和会试差不多,都在四五千人,甚至乡试要更多。

会试一科录取三四百人,而乡试呢,只有可怜兮兮的一百人,也就是说录取率差了四倍。

其次一旦考取举人之后,就永远拥有参加会试的资格,而乡试则不同,还要经过复杂的资格考试,时刻处于紧张之中。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参加会试的多半是举人,已经拥有了当官的资格,即便能当官的人非常稀有,但是一个举人名头也足够一生吃喝不愁。

总结起来参加乡试的都是一群为了生存,为了荣誉,为了颜如玉,为了黄金屋而拼命的狼崽子。

而会试呢,能参加的基本上算是成功人士,一个个就算是装,也要风度翩翩,举止有礼。好几千号人排在贡院的外面,没有什么拥挤,大家都三三两两站着,不时传出轻松的笑声,和乡试那种要上战场的紧张肃杀小心翼翼完全不同。

不过也有一个人拳头攥得紧紧的,额头上都是虚汗,那就是徐渭徐文长。

“文长兄,会试比乡试简单的,你只要保持乡试的心态,一定能蟾宫折桂。”唐毅在他耳边低声说道。

徐渭抿着嘴,用力点头,过一会儿,唐毅再回头,徐渭额头的汗更多了。

“文长兄,你不会有病了吧?”

徐渭微微摇头,在唐毅耳边说了轻轻吐出一个字:“怕!”

唐毅差点喷了,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会怕?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唐毅下意识看了看天边,东方露出一丝鱼肚白,慢慢黑夜就要结束,黎明即将到来,眼下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唐毅骤然明白,徐渭不是害怕,而是患得患失。

以往没有考中乡试,屡试不第也就没啥好怕的,破罐子破摔吗!

可是如今呢,他徐大才子是浙江的第三名,甚至还有好事的人把他列为今科夺取状元的五大热门人选之一。

半年时间,从人人嘲讽的落魄才子,到众人仰慕的科举明星,从地狱到天堂的变化,让一贯云淡风轻的徐渭也承受不了,失去太久了,骤然拥有,才更怕失去……

“文长兄,你不如当初潇洒了。”

徐渭难得没有抬杠,嘟囔着嘴说道:“还用你说。”正在此时,浙江的举子那边,诸大授和陶大临看到了徐渭,拼命招手让他过去。咱们的徐大才子一见密密麻麻的人群,两条腿好似被定住了一般,他哭丧着脸,看了看唐毅。

“行之,要不,要不我下回再来考试吧?”

下回?

唐毅差点喷了,下回就是三年后了,这家伙怎么总在关键时候怂了啊!唐毅眼珠转了转,突然压低声音说道:“文长兄,你要是退了也好,王元美可就凭白得了一万两银子啊?”

“什么意思?”徐渭不明所以。

“有人开了赌盘,大表哥认为你写的都是垃圾,只配在愚夫蠢妇之间传扬,狗肉包子拿不上席,堂堂抡才大典,岂能录取你这种文坛小丑,所以他押了一万两,赌你考不中!”

“呀呀呸!”

徐渭瞬间脸涨得通红,好像发了狂的蛮牛,大声喘息,“他王世贞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二甲进士吗,看我徐文长拿一个三鼎甲回来!”

唐毅心中暗笑,嘴里还说道:“文长兄,些许银两事小,面子事大,万一你要是……”

“没有万一!”徐渭怒吼道:“让王世贞嘲笑,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说完,徐渭带着荆轲刺秦的决然,大步流星向着浙江的那边走去。

“对付这家伙,还是激将法管用。”唐毅正在得意,突然一声炮响,吓得他一哆嗦,接着又是两声,负责守卫的士兵把栅栏打开。所有应考的人都举目看去,参加过几次考试的老油条低声说道:“贡院的煞气大,要放炮轰轰,可别怕啊,接下来还有呢!”

话音未落,又是三声炮响,唐毅已经适应了,贡院大门开放,接着又是三声,龙门开放。

这时候贡院里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唐毅不明所以,还以为要娶亲呢,实际上是主考带着其他人等请神。

一请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镇场,二请姜太公巡视,三请文昌帝君主持考场,魁星老爷放光……请完了诸神,有书吏抱着两面旗帜跑了出来,一个是红的,一个是黑的,书吏嘴里头“恩鬼进,冤鬼进。”旁边的士卒急忙烧纸,一阵阴风刮来,纸灰打了个圈,在场的众人都脖子冒凉气。

敢情贡院用了一百多年,有举子在这里鲤鱼跃龙门,也有举子屡试不第,抑郁而终,魂魄舍不得离开贡院,每逢考试的时候,不得不把“他们”都叫出来,聚集到旗帜下面,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