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保安-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的作用

    谢琏在参观盐田之时发现张楚建设的盐田存在很多问题,盐业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现在虽是庆祝时刻,谢琏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转头向张楚提出疑问:“张将军这盐田修的如此庞大,看上去确是好看,可却也存在着许多隐患。”

    “谢大人请明示。”张楚想这谢琏还懂晒盐,真没看出来。

    “这盐田每一块修的都十分宽阔,中间只有细细的田埂相连,时间一长田埂在风浪的作用下崩塌,卤水外流不就前功尽弃了吗,我看这里的沟渠堤坝也都修的十分单薄,如果有大的海潮来袭,这盐田不就被毁了吗?为官的要小心下边的人干事敷衍,做表面文章,我们来查时一切光鲜,走了之后工程烂尾,大家把我们当傻子哄。“谢琏这时还不忘教给张楚做官之道。

    ”这个您倒不用担心,您可以走近看一看。“边说张楚边将谢琏带到了盐田的田埂之处。

    谢琏走到近处,看完之后大奇,不顾形象的蹲下身来,用手去抚摸那些田埂,不解的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坚硬如石,连成一体,没有缝隙。你是从哪里开采来的。”

    “这是用水泥浇筑而成,此物加水成泥,随意塑形,时间一长变的坚硬如石,不会被风浪所破。这东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在变坚硬时不用晾晒,还要每天浇水,最后自己就会硬。你看,除了这些田埂,这盐田的底部,周围的堤坝都是用这水泥加上竹筋建造而成,能够经受大风大浪的侵袭。“张楚为了多赚钱,将自己所有的新科技都用在了这盐田的建设上了。

    ”随意塑形,坚硬如石。“谢琏没有管盐田地事,而是重复着张楚的话。然后冲张楚问道:”此物真有你说的那么坚硬吗?“

    ”那是当然,不然我给您演示看一下。“张楚环视四周,没有发现合适的工具,只好对卫士说道:”你过来用刀砍一下给谢大人看看。“

    那卫士走过来很不情愿的抽出刀,用刀背狠狠的砍在了水泥做成的田埂上,田埂被砍掉了一小块,而卫士手中钢刀厚厚的刀背上也出现了一个窝子,把卫士心痛的不得了。

    ”这太好了,太好了。“谢琏用手摸着田埂被刀砍过的地方连声说道。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问张楚:”此物很快就能变硬成形,能不能用它来筑造城墙?“

    张楚过去将谢琏扶了起来说道:”这水泥只要几天的时间就能变成如石头一样坚硬,当然能够用来筑城了,如果筑造的足够的厚连普通的火炮都打不动。“

    ”如此甚好,我要向皇帝写奏折运这水泥到关外加固那里的城池,后金兵马将奈我何。“谢琏变得激动起来,他又发现了一种战胜后金的利器。”

    “谢大人,此物制作复杂,不是轻易能得到的,而且还十分昂贵,皇帝是用不起它筑城的。”张楚一听赶紧制止了谢琏,不能将我的什么东西都给皇帝送去,皇帝有了水泥我还怎么混啊。只好用花钱多来吓唬谢琏。

    谢琏却没有被吓倒,张楚说水泥难得他根本就不信,张楚能用水泥修这么大片的盐田,那用水泥修筑几座城池肯定也不成问题。只要时间足够,就能将关外的城池都修筑的固若金汤。至于说贵倒有可能是真的,以张楚的财迷劲肯定不会给朝廷倒贴钱,这钱还真是个问题,大明近十几位天子就数这崇祯皇帝用钱紧张了。可这事又不能不办,于是对张楚说:“张将军只管收集这水泥,我会想办法到各处筹钱,不会让你吃亏的。”

    “那倒是好。”张楚对于送上门来的钱总是不忍心拒绝,可他也不愿意水泥落到他人手中,于是说道:“我倒有个办法,谢大人催皇帝,加快造船的进度,到时我们带兵出海深入辽东,重筑大凌河城,并在一起建造水城,只要水路不被断绝,我们就能守住大凌河城。”

    ”好是好,可现在朝中怕没人敢再提重筑大凌河城了,更没有将领敢领命前往了。“朝廷的邸报现在是按时送到登州的,谢琏对朝中的情况很是了解。

    “没人提我们自己干,没人敢去我敢去啊,只要谢大人能搞到足够多的钱,船只造好我立即带兵出发。不在大凌河站住脚就不回山东。”张楚说的慷慨激昂,不过他心里知道,如果在大凌河站不住腿,那只能跑回山西了,这山东肯定待不下去的。

    “张将军如果能信守今天的承诺,肯带兵到辽东筑城,我一定想办法去弄钱。”谢琏咬牙说道。

    “好,我一定会进攻辽东的。”张楚见快把一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逼到钱眼中去了,赶紧张口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视察就愉快的多了,看着盐工从盐田中刮起的一堆堆的粗糙的盐粒张楚的心情舒畅无比,自己的努力又一次成功了。这次晒盐成功,不但可以让保安军赚很多的钱,而且还能间接的改善百姓的生活,大量的盐投入到市场中,必定引起盐价大跌,穷苦百姓可以省下钱多买几升米了。

    谢琏则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张楚用水泥筑成的堤坝和沟渠之上,想象着这堤坝再高一点儿就是一条长长的城墙,而这水沟宽阔点就是依靠船只的码头,看来这用水泥重建大凌河城还是可行的。现在缺的就是钱和战船,战船很关键既能运后到辽东,又要用来保护城池的水上补给线,如果补给线被掐断的话,前去筑城的部队肯定会重蹈覆辙。

    视察下来张楚和谢琏都很满意,张楚又开辟了新的财源,谢琏得到了张楚进攻辽东的承诺,并且讲别人不去他也要去。谢琏发现张楚虽然张嘴就会转到银子上,可说话还是板上钉钉的,每次说出的话都能信守承诺,大概还是个有信义的人。

    回来的路上谢琏还在想着反攻后金重筑大凌城的事,最后还是和张楚聊起了水军的事:“登州的船只和水军都被孔有德的叛军带走了,要想重建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加快进度。”

    “办法当然有了,不过这些办法都要靠巡抚大人您了,您的官大,面子也大,可以找人帮忙啊。”张楚决定充分利用谢琏这个优质资源。

    “官场之事你不懂,有时并不是官大就能办事的,这还要看你能不能给对方带来利益。”谢琏心想张楚还是太天真,这官帽有时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有一个人如果听大人说要反攻辽东,我想他会愿意帮忙的。”张楚却知道大明官场上有时也会出一些特殊的人物。

    “这个人是谁?”现在谢琏是只要能将张楚送到辽东去与后金开战,他什么事都愿意做了。

    “驻守旅顺的总兵黄龙,不知谢大人可否认识?”张楚讲出了明末又一位英雄的名字。

 第三百四十七章 运输大队长

    “黄龙,我听说过这人,却没有什么交情。”谢琏有些失望,看来指望黄龙帮忙的可能性不大。现在黄龙手中确实有一支水师而且力量也不小,可谢琏与黄龙确实没什么交集。

    “没有交情黄龙也有可能帮忙,因为他与谢大人一样拥有一颗忠于大明的心。”张楚对于黄龙的了解皆是因为他的忠义。黄龙由于忠义被后世的人们所纪念,在旅顺的黄龙墓是去旅顺旅游的人们必去的地方,政府还将那里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张楚对于黄龙的事迹记得很清楚。

    黄龙辽东人氏,曾经是个书生,后来辽东陷入战乱之中,黄龙弃笔从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步步的靠作战勇猛逐步升职成了参将。在原来的历史中黄龙因为是在收复滦州的战斗中作战顽强、指挥得当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可由于张楚的出现一把火烧了滦州,黄龙在滦州没了表现的机会,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收复其他三城的战斗中黄龙表现出色,进入了朝臣和皇帝的视野,连升三级被提拔为总兵,收了毛文龙死后的东江镇。毛文龙死后他手下的东江将领分成了两派一派忠于毛文龙,一派忠于朝廷,而黄龙由于是外来户很快就成了“光杆司令。”崇祯三年十月,黄龙手下都司忠于毛文龙的耿仲裕带领手下闹饷,抓住了黄龙关进了监狱,黄龙在狱中不肯臣服于叛军,被割掉耳朵与鼻子。后来东江将领尚可义、尚可喜等人再度发动兵变救出了黄龙,黄龙派兵杀掉了耿仲裕,其他的叛军则被逼逃到了海外当起了海盗。

    孔有德叛乱时,黄龙的老母和幼子正在登州城中,被孔有德等人抓获,叛军拿着黄龙老母的金簪招降黄龙。黄龙“拜簪而不从”。黄龙幼子当时只有十二岁,叛军设酒席对他威胁诱降,幼子“即席大骂,被杀,头落几上”,后黄龙老母也因骂贼遇害。

    在亲人被杀的情况下,黄龙坚持战斗,先后平定了广鹿岛、长山岛、金州和旅顺的战乱,斩杀和击走了孔有德、耿仲明在旅顺的党羽。

    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的话黄龙将在明年抗击后金的进攻中死于旅顺,现在张楚决定改变一下历史,给这个英勇忠义之人增加一丝生存的希望。

    “那我写信给黄龙试试,我们需要他帮什么忙?”谢琏听说黄龙是忠义之人,决定亲自写信试试这个登莱巡抚还管用不,至于张楚拍马屁将他也列入忠义之人他却不敢认同,他总有一种感觉自己的忠奸都压在了张楚身上的感觉,张楚忠自己则忠,如果张楚反叛了自己得到的骂名会比张楚还多。

    “我们只要请黄总兵派一些有经验的水手和造船工匠过来,帮助我们训练水兵,制造船只就行了。这些人的工钱我们出。如果他那里有上好的造船木材我们也出钱购买,这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损失,没准还能赚些银子。”张楚知道东北是盛产木材之地,不知黄龙在旅顺能否弄到木材,所以先让谢琏写信问问。

    谢琏觉得这也不是什么过人的要求,回到登州之后就开始思考写给黄龙的信要怎样措辞。

    在登州的张楚也在对近期的工作进行反思,通过一下午的思考,张楚发现近期自己与那些大明的忠臣走的太近了,吸引这些人来与自己合作,太费力了。有时间还不如找一些奸臣来一起共事,生活会轻松许多。不过找奸臣也不那么容易,张楚本来认识的朝臣并不多,从里边挑出个奸臣也挺难的,因此张楚决定自己培养一个。

    这个被选中作为奸臣重点培养的是锦衣卫千户郭志一。

    郭志一住在登州城中很是郁闷,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起起落落,山西之行使他从多年不动的百户终于升为了千户,这让他高兴了一阵子,不过他现在有点儿后悔了,与其现在这样冒险,还不如以前在京城安安稳稳的陪家人过日子好。

    他已感觉到危险的存在,被他认为给自己带来好运的那个年青人露出了真面目,他就是保安军大帅张楚,匪首啊,那可不是一般的人,自己还傻傻的带着他去见了骆养性大人和曹化淳公公,自己这不是找死吗。

    这次又回到保安军中,郭志一被严格限制了活动范围,被事实上关押了起来,他能起的作用就是一个传声筒,负责下令手下将王承恩和奏折送给皇帝,这些事情都是在保安军的监视之下,想多说话都不行。况且现在张楚还在为朝廷打仗,自己这时说他的坏话,朝廷不会相信,张楚也不会放过他的。张楚看着斯斯文文的,可杀起人来也不会手软,那可是真正的土匪呀。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郭志一被张楚叫到了面前。

    “恭喜郭大人又被皇帝委派了好差事。”张楚见到郭志一,一如既往的春风满面。

    “同喜,同喜。”郭志一已经知道了皇帝圣旨的内容,为了重建登莱,皇帝命令各地支援登莱地区物资,而他被委派负责这些物资的运输和保卫工作,这完全是一个跑腿的苦差事,既立不了功,又要担责任,更别想从中捞油水,物资的收集采购都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运回来的物资要是少了,以张楚的精明肯定会被发现,可这时张楚说这个差事好,他又不能反对。只好随口应承着。

    张楚见他口不应心的样子开导道:“你不要小瞧这个差事,这可是运输大队长,多的是升官发财的机会,你说骆大人和曹公公最喜欢什么?”

    张楚的提问并不是什么难题,只要与这二位接触过的就知道答案,所以郭志一也没什么好隐讳的,开口说道:“他们两个人最喜欢的就是银子。”

    “你要是和我合作,不但做皇帝的运输大队长,而且还做保安军的运输大队长,你就能得到许多银子,还能送给骆养性和曹化淳许多银子,你发了财,离升官也就不远了。”张楚开出了诱人的条件。

    “你们要运什么东西?”郭志一本能的感觉到张楚不会让他运送什么好东西。

    “只是一些百姓常吃的食盐罢了。”张楚的话说的很轻松。

    “你们要贩卖私盐,这可是违法的事情。”郭志一大惊失色。

 第三百四十八章 盐帮

    历朝历代对贩卖私盐都克以重刑,打击是十分严厉的。自己怎么也是锦衣卫的千户干这种事情,郭志一对张楚让他运输私盐很是愤怒,站起身来怒视着张楚说道:“我是堂堂朝廷官员,不会干这种违反国法的事情。”

    “你不想干就算了,我本来看你生活清苦想为你找个发财的机会,我们这里是按劳取酬的,跑一趟大概能拿到你两三年薪水之和的报酬,干几趟你就可以脱贫致富了。事成之后我还想托你用赚到的钱找曹公公买个官当当,看来这都办不成了,我还是另找他人罢。”张楚摇摇头显出很失望的样子。

    “你想升官?”郭志一听到张楚所说的报酬数量有些心动,不过又不好马上收回自己的话,所以故意没话找话,顺着张楚的话往下说。

    “升官倒不是最主要的,我想占了威海卫那个地方做点儿买卖。”张楚向郭志一招手,郭志一不由自主的向张楚靠了过去。张楚压低声音说道:“我夜观天象,经过仔细的推演得出了结论,这大明朝气数已尽,朝廷一倒你我朝中的官员肯定没有好下场,不如乘着这最后的几年多赚点儿钱,然后退隐山林,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这是真的吗?”郭志一惊问。这些日子郭志一被限制了活动范围,没事从士兵那里要了一本朱济世吹捧张楚的小册子,没事时用心研读了好多遍。越读越觉得里边写的有道理,感觉张楚不是平凡之人。所以张楚说什么夜观天象郭志一也没怎么诧异,只是张楚说大明要亡,这话确实有点儿为过。大明现在虽然遇到点儿困难,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么庞大的大明王朝怎么能说亡就亡了。

    “现在说这些话还有些早,不过多赚些钱,却是利国、利民、利大家的事。”张楚知道现在整个大明朝能够看透形势的人也没有几个,因此不想多作解释,他更喜欢赚钱这个话题。

    “贩卖私盐还利国利民利大家?”郭志一第一次看到有人将违法的事说的如此高大上。

    “这话没错,你想现在谁在食盐交易中获取最大的利益?是各地与官府相勾结的盐商,这些盐商大多是依靠贩卖私盐起家,用获得的银钱收卖社会上的亡命之徒,组成盐帮,垄断各地的食盐买卖,他们成了富商巨贾,国家得到的税收却很少。我们贩运私盐到各地,可以打击各地的盐商,获得的银钱组织队伍用于打击后金不就是利国吗,我们将盐运到各地必定引起食盐价格下跌,这不是利民啊。在贩盐时每个参与的人都会得到好处,这不是利大家吗?”由于盐商控制了各地食盐的销售使各地的盐价始终居高不下,朝廷从中得到的赋税却很有限。

    “每个参与的人都能得到好处?”郭志一对于利国利民不太上心,自己赚大钱却是他最关心的。

    “不瞒你说,这次我在山东组织生产出来的食盐产量要远远超过两淮地区的盐场,向外运输需要大量的人手,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都会从中获利,而你现在正有一个大好的条件,皇帝命你保护运往山东的物资,只要做的足够隐秘没有人敢查你们,赚钱还是很轻松的。”张楚现在最希望的是手中的盐尽快的卖出去变成银子。

    “竟然有那么多,那我试试看。”郭志一听到张楚所说的盐的数量心中暗想,这么大的数量,自己只要从中分得一小部分那就可以发大财了。所以他做出很为难的样子答应试试看。

    “你找几个信得过的手下,我再调集一些人手配合你,咱们发财的日子马上就来了。”张楚派出自己的人牵制郭志一,防止其中发生什么变故。

    接下来张楚向郭志一交待了一些行动的具体要求,郭志一这个运输大队长就正式上任了。

    皇帝重建登莱的圣旨下了有些日子,各地州县咬牙搜集了一些物资交给了前来接收的锦衣卫,锦衣卫接着这些物资行走在官道上没有人自找麻烦去查验他们,连他们往什么地方运输都没人敢管,路过关卡只要拿出锦衣卫的腰牌和公文自然放行。这期间虽有关卡的士兵发现这些大爷好像走错了方向,也无人敢问,让这些兔崽子走些冤枉路也好,谁让他们这么横来着。

    在大明各地的小盐商有了一个意外之喜,有神秘人物和他们接触表示有低价食盐可卖,小盐商们将信将疑,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现在食盐市场为大盐商组成的盐帮所把持,他们掌握了定价权,将其中大部分利润拿走了,一个个都富得流油,其他人很难将成批的食盐运送过来。

    在小心接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之后,小盐商拿到了低价盐,并且还被告知如果愿意可以长期以这样的价格拿货,小盐商高兴的转手卖出赚到了大笔的银子,自然的减少了向大盐商的定货,由于货源充足了,连市面上的盐价都有所下降。

    时间一长大盐商们发现了异常,他们所把持的食盐的出货量大为减少。开始他们以为由于饥荒百姓生活困难购买的盐少了,可信息反馈回来市面的盐没有减少迹象,而且还降了价。这一下让他们紧张了起来。

    淮南最大的盐帮青巾帮的总堂内气氛紧张,帮主洪旺坐在上首的太师椅上听着手下的汇报。

    洪旺明面上是淮南地区的最大盐商,私底下却掌管着势力庞大的盐帮青巾帮,青巾帮因底层的盐工、盐丁全都头缠青巾而得名。

    青巾帮自洪旺当上帮主后,与早先的靠贩卖私盐的小帮派大有不同。洪旺通过买通官府中的官员,获得了大量的合法贩运食盐的资格,垄断了很多地区的食盐交易。并与官府中的官员相勾结,贩卖他所控制的盐场的私盐,这几年获取了大量的金钱,洪旺自己发了财,官员们得了好处,洪旺还花钱雇佣了许多亡命之徒作为盐丁,保卫自己的盐场和运送私盐。由于有高额的赏金,盐丁们在与人争斗时表现的十分凶猛,一些江湖人物轻易不敢招惹青巾帮。

    今天令洪旺气愤的是手下人向他汇报竟然有人在他的地盘内贩运私盐。这可真是太岁头上动土,这种黑吃黑的事还真有人干的出。

 第三百四十八章 盐帮

    历朝历代对贩卖私盐都克以重刑,打击是十分严厉的。自己怎么也是锦衣卫的千户干这种事情,郭志一对张楚让他运输私盐很是愤怒,站起身来怒视着张楚说道:“我是堂堂朝廷官员,不会干这种违反国法的事情。”

    “你不想干就算了,我本来看你生活清苦想为你找个发财的机会,我们这里是按劳取酬的,跑一趟大概能拿到你两三年薪水之和的报酬,干几趟你就可以脱贫致富了。事成之后我还想托你用赚到的钱找曹公公买个官当当,看来这都办不成了,我还是另找他人罢。”张楚摇摇头显出很失望的样子。

    “你想升官?”郭志一听到张楚所说的报酬数量有些心动,不过又不好马上收回自己的话,所以故意没话找话,顺着张楚的话往下说。

    “升官倒不是最主要的,我想占了威海卫那个地方做点儿买卖。”张楚向郭志一招手,郭志一不由自主的向张楚靠了过去。张楚压低声音说道:“我夜观天象,经过仔细的推演得出了结论,这大明朝气数已尽,朝廷一倒你我朝中的官员肯定没有好下场,不如乘着这最后的几年多赚点儿钱,然后退隐山林,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这是真的吗?”郭志一惊问。这些日子郭志一被限制了活动范围,没事从士兵那里要了一本朱济世吹捧张楚的小册子,没事时用心研读了好多遍。越读越觉得里边写的有道理,感觉张楚不是平凡之人。所以张楚说什么夜观天象郭志一也没怎么诧异,只是张楚说大明要亡,这话确实有点儿为过。大明现在虽然遇到点儿困难,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么庞大的大明王朝怎么能说亡就亡了。

    “现在说这些话还有些早,不过多赚些钱,却是利国、利民、利大家的事。”张楚知道现在整个大明朝能够看透形势的人也没有几个,因此不想多作解释,他更喜欢赚钱这个话题。

    “贩卖私盐还利国利民利大家?”郭志一第一次看到有人将违法的事说的如此高大上。

    “这话没错,你想现在谁在食盐交易中获取最大的利益?是各地与官府相勾结的盐商,这些盐商大多是依靠贩卖私盐起家,用获得的银钱收卖社会上的亡命之徒,组成盐帮,垄断各地的食盐买卖,他们成了富商巨贾,国家得到的税收却很少。我们贩运私盐到各地,可以打击各地的盐商,获得的银钱组织队伍用于打击后金不就是利国吗,我们将盐运到各地必定引起食盐价格下跌,这不是利民啊。在贩盐时每个参与的人都会得到好处,这不是利大家吗?”由于盐商控制了各地食盐的销售使各地的盐价始终居高不下,朝廷从中得到的赋税却很有限。

    “每个参与的人都能得到好处?”郭志一对于利国利民不太上心,自己赚大钱却是他最关心的。

    “不瞒你说,这次我在山东组织生产出来的食盐产量要远远超过两淮地区的盐场,向外运输需要大量的人手,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都会从中获利,而你现在正有一个大好的条件,皇帝命你保护运往山东的物资,只要做的足够隐秘没有人敢查你们,赚钱还是很轻松的。”张楚现在最希望的是手中的盐尽快的卖出去变成银子。

    “竟然有那么多,那我试试看。”郭志一听到张楚所说的盐的数量心中暗想,这么大的数量,自己只要从中分得一小部分那就可以发大财了。所以他做出很为难的样子答应试试看。

    “你找几个信得过的手下,我再调集一些人手配合你,咱们发财的日子马上就来了。”张楚派出自己的人牵制郭志一,防止其中发生什么变故。

    接下来张楚向郭志一交待了一些行动的具体要求,郭志一这个运输大队长就正式上任了。

    皇帝重建登莱的圣旨下了有些日子,各地州县咬牙搜集了一些物资交给了前来接收的锦衣卫,锦衣卫接着这些物资行走在官道上没有人自找麻烦去查验他们,连他们往什么地方运输都没人敢管,路过关卡只要拿出锦衣卫的腰牌和公文自然放行。这期间虽有关卡的士兵发现这些大爷好像走错了方向,也无人敢问,让这些兔崽子走些冤枉路也好,谁让他们这么横来着。

    在大明各地的小盐商有了一个意外之喜,有神秘人物和他们接触表示有低价食盐可卖,小盐商们将信将疑,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现在食盐市场为大盐商组成的盐帮所把持,他们掌握了定价权,将其中大部分利润拿走了,一个个都富得流油,其他人很难将成批的食盐运送过来。

    在小心接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之后,小盐商拿到了低价盐,并且还被告知如果愿意可以长期以这样的价格拿货,小盐商高兴的转手卖出赚到了大笔的银子,自然的减少了向大盐商的定货,由于货源充足了,连市面上的盐价都有所下降。

    时间一长大盐商们发现了异常,他们所把持的食盐的出货量大为减少。开始他们以为由于饥荒百姓生活困难购买的盐少了,可信息反馈回来市面的盐没有减少迹象,而且还降了价。这一下让他们紧张了起来。

    淮南最大的盐帮青巾帮的总堂内气氛紧张,帮主洪旺坐在上首的太师椅上听着手下的汇报。

    洪旺明面上是淮南地区的最大盐商,私底下却掌管着势力庞大的盐帮青巾帮,青巾帮因底层的盐工、盐丁全都头缠青巾而得名。

    青巾帮自洪旺当上帮主后,与早先的靠贩卖私盐的小帮派大有不同。洪旺通过买通官府中的官员,获得了大量的合法贩运食盐的资格,垄断了很多地区的食盐交易。并与官府中的官员相勾结,贩卖他所控制的盐场的私盐,这几年获取了大量的金钱,洪旺自己发了财,官员们得了好处,洪旺还花钱雇佣了许多亡命之徒作为盐丁,保卫自己的盐场和运送私盐。由于有高额的赏金,盐丁们在与人争斗时表现的十分凶猛,一些江湖人物轻易不敢招惹青巾帮。

    今天令洪旺气愤的是手下人向他汇报竟然有人在他的地盘内贩运私盐。这可真是太岁头上动土,这种黑吃黑的事还真有人干的出。

 第三百四十九章 较量

    洪旺得到自己的地盘内有人贩卖私盐,感到异常愤怒,立即将有关帮众叫过来汇报。

    那个被派过来的盐帮弟子感觉到了洪旺身上散发出来的阵阵杀气,虽然害怕还要完成任务。只好声音颤抖的将事情向洪旺作了报告。

    近一个时期青巾帮的盐商发现下边的小盐商从他们那里购买的食盐减少了。虽然天灾造成的饥荒会影响到食盐的销量,可食盐是生活必须品,不会无故大量减少消耗量。这其中肯定有人在捣鬼,几番调查之后才找到线索,那些小的盐商从盐帮之外的渠道买了盐,询问过官府的盐政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没有更多的盐运入。

    “你们就没有顺着小盐商提供的线索查下去吗?”洪旺不满的问道。

    “我们查,不过那些卖盐的人很狡猾,每次与小盐商的买卖都是事先商量好盐的价格,拿到钱之后才告诉盐商到什么地方去取盐,并没有多少人露面,盐商们也无从知道对方是什么人,盐是从什么地方运出来的。”青巾帮的弟子小心的回答着。

    “你下去吧,让他们盯紧点儿,一定要弄清楚是什么人在贩卖私盐。”洪旺知道跟这样的小喽啰发火也没什么作用,所以强压着怒火将他赶了出去。

    但事情不能就这样完了,洪旺留下帮内的几个主要头领一起商量应对之策。

    “现在敌人在暗处,我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很难办。”帮内的头领们也都一筹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