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保安-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人好好谈谈,不能让这些谬误流传出去。
"您看我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况且这个时候冒充孙先生的学生不但没有好处还有危险。”张楚见汤若望的神情有点儿变化最后说。
“孙先生的事我知道了,战场上的失败也不能归罪于一个人。不过孙先生的老师徐光启身为礼部尚书应该有办法救他。”孙元化的案子这时还没有在朝堂上发酵开来,没有变成权利斗争,汤若望和徐光启都认为可以通过求情让皇帝放过孙元化。不过张楚知道很快孙元化就会成为当朝首辅周延儒和阁臣温体仁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光是向皇帝求情是保不住孙元化的命的。
“我来只是想让您和我一起去狱中看望一下孙先生,让您听一起孙先生的告解,让孙先生得到心灵的安慰。”张楚知道求皇帝肯定不行,那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将孙元化救出来了。
“这确实是一件好事,可这狱卒怎么会让我们进入监狱呢?"为朋友尽一份力,使他在狱中能够安心是汤若望愿意做的,不过他对大明还是十分了解的,知道要进入镇抚司的监狱不是那么容易。
“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倒是薄有资财,我愿意拿出来给先生疏通关系,到狱中看望先生还是能办到的。”张楚知道这个汤若望别看是个外国人,可对中国官场上的一套还是很熟悉的,在原先的历史上汤若望在孙元化被处死前就曾化装进入监牢为孙元化举行赦罪礼。既然他能够办到,张楚正好可以利用一下。
“好,我尽力去试试。”汤若望最终还是答应了张楚的要求,他不远万里来中国传播信仰,能够在明朝的高层中找到信的人实属不易,他不想就这么轻易的失去。他与张楚约定好明天再见就急匆匆的出去找人看有没有办法。
第二天一早张楚带着银子来找汤若望,二人一天下来跑了不少的地方,张楚的银子也花出去了不少,但对方都是收了银子却没有一句准话,只说试试看。在这一天中张楚充分看到了中国官场的巨大改造能力,竟然能够将一个老外改造的到处沟通往外送银子,行起贿来那么自然,将话说的那么圆滑,让收银子的人一点儿都不难为情。这真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情。
一天下来没有结果,汤若望并不十分着急,他知道办事的人要与其他的人沟通,评估所面临的风险,思考要开什么样的价格。这买通狱卒不是光买通其中的某一个人就行了,而是要使涉及到这件事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好处,大家才会对此事视而不见。
果然几天后张楚又花出了更多的银子,而进入监狱看人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监狱的上上下下都被打点好了,同意汤若望与张楚等人进到监狱中看望孙元化。
孙元化的案子还没有定论,要想看人肯定不能大摇大摆的进去看,不过收了钱的狱卒却有办法。此时正值冬季,北京的冬天还是十分寒冷的,即便是监狱里的犯人也需要取暖,每日里都有专门的炭车向监狱内送炭,狱卒同意张楚他们化妆成送炭工潜入监狱去看望孙元化。
第三百零五章 举还是不举的神
张楚和汤若望贿赂了狱卒终于有了进入监狱看望孙元化的机会。张楚选了两个身强力壮的队员换上了给监狱送炭的工人的服装,他和汤若望也装扮了起来。
“您最好找一个头巾将您的头包裹一下。”张楚看着身穿粗布短衣,高鼻深目一脸大胡子的汤若望说道。
“好,好。”汤若望知道自己这个外国人的形象走到哪里都会引人注目,如果进到镇抚司的监狱内更是太容易被人记住了。听了张楚的话马上依言,找到一块头巾将自己的头包裹了个严严实实。
“我还有一件事相求,我们不是与狱卒说好要连着为孙先生作七次告解吗。我希望您在进入监狱时表现的一次比一次虚弱。”张楚向汤若望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
“这是为什么?”汤若望揭开脸上的围巾问道。
“再过几天孙先生的公子就会来到京师,我希望到最后一次告解的时候推说你身体不适,由孙公子来做告解,这样也能使他们父子见上一面。”张楚的理由很冠冕堂皇。
“这,好吧。”见张楚搬出了父子亲情,汤若望妥协了。
四人推着炭车来到了镇抚司门口,守门的狱卒虽然收了银子还是过来里里外外的将炭车检查了一遍,汤若望奇怪的装束立时引起了狱卒的注意。
“这怎么回事?”狱卒指着汤若望问到。
“官爷,他是来给孙元化孙巡抚做告解的,由于长相奇特,所以遮挡了一下。”张楚连忙走过去解释,同时暗中将一张银票塞到了狱卒手中,汤若望配合着揭开脸上的头巾。
“呵呵,进去吧。”狱卒看着汤若望高鼻深目奇怪的样子,不由发出了笑声。他已经收到了从上司那里得到的好处,知道有一个供职于钦天监的外国人要来看曾经的登莱巡抚孙元化,而这个孙元化还是个有着奇怪信仰的人。看到汤若望丑陋的外貌狱卒对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而那个外国人的随从塞在手中的银票更是具有非凡的真实感,人生如此美好。于是他没有心思再管这世间的纷纷扰扰,回到房间在早晨的阳光下喝着自己的茶。
张楚让汤若望围好头巾规规矩矩的推着炭车向监牢内走去。里边的狱卒看着前来送炭的四个人,心里只盘算着这又是一笔收入,没有人再过来查问。
张楚一边往里走一边观察着监狱内的情景。这镇抚司的监狱在大明朝的监狱中可称为典范,监狱之内干干净净,监室内的条件也很好。关在里边的人基本上能保持着少量的尊严。这正是这镇抚司监狱的特殊之处。锦衣卫虽然凶恶却不敢对被抓到监狱中的这些犯人太过分,当然一些上头有话的例外。因这关在镇抚司监狱中的犯人所犯之罪大多十分奇怪,他们的死活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没准今日在监狱中万念俱灰,明天皇帝一句话就又回到朝中当大臣去了。狱卒们当然没有那么好心为国家保留栋梁之才,他们主要是怕这些人再得势时会报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边有钱赚。能够被皇帝下旨处罚的都不是普通人,家里怎么也有些资产,狱卒有的是办法让罪犯的家属乖乖的拿出钱来改善监狱内的生活。
孙元化作为登莱巡抚也算个大人物,再加上朝中学生朋友的打点,他在监狱中的生活还是不错的,有一个单独关押的监室,室内还算整洁干净。只是他突遭此变如同从云端掉入地狱,整个人都处在一种崩溃状态,当初他陷于敌军之中被孔有德俘虏都没有现在这么沮丧,被叛军释放后他本想将山东战场的情况禀明皇帝,然后整顿兵马平定叛乱。可锦衣卫拿着圣旨直接将他投入了监狱之中,看来皇帝对他的作为是十分不满意的。
被收买的狱卒打开了监室的木门,张楚和汤若望走进了室内,狱卒知趣的退了出去。这种内外勾结传递信息的事还是少听的为好。
汤若望看到瘫坐在墙角满脸憔悴的孙元化激动的走了过去。张楚则放慢了脚步,但人伏低了身子,做出一付汤若望仆人的样子。
孙元化抬起头看着眼前的汤若望心里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陷入监牢之中第一个来看自己的人竟然是一个外国人。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孙元化和汤若望简单的说了一下情况,就进入了他们信仰的程序,孙元化恭敬的向他心中的神讲述着自己的罪恶,请求神的谅解,汤若望则代表神来原谅他。
张楚坐在角落里静静听着,看着孙元化的脸色逐渐舒展开来,心想这个心理治疗还真有用。
当汤若望将一切程序走完,张楚向他摆摆手示意自己与孙元化有话要谈,汤若望自动的退了出去。为了这次会面张楚花了很多钱,他理应获得一个与孙元化单独交流的机会。况且作为道德的绅士是不会去听别人的隐私的。
张楚坐到了孙元化的面前,从手中的食盒中拿出准备好的食物摆在孙元化的面前。边摆边说道:“我是您的崇拜者,读过您的著作,今天有些问题特地来向您请教。”
“谢谢你来看老夫,我这付模样好像不太适合谈论学问。”孙元化很是奇怪,我都混到监狱中了,你还有什么可向我请教的。
”正是因为您到了这里才有必要向您请教,因这关系到您的信仰问题。“张楚将酒杯斟满酒放在孙元化的面前。
”有关我的信仰?“孙元化看着张楚心想竟然有如此偏执之人,他经过多年的寻找,始终要找一条改变国人思想的道路,最近才找到现在的信仰。这之后遭到了身边许多的人反对,都认为他此举离经叛道。许多人与他辩论过。可这个年青人却要追到监狱中辩论信仰的问题。
”你所信仰的神是万能的对吗?“张楚问道。
”对,神是万能的。“孙元化对自己的信仰还是很坚定的。
”既然神是万能的,他能不能创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如果这块石头他都举不起来他又怎么是万能的。您说神面对这样一块石头是举还是不举?“张楚不紧不慢的问道。
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因你而亡
孙元化处于人生的最低谷时期从朝中大员变成了阶下囚,在向汤若望告解后心中刚好受一点儿,张楚却跳出来问了他一个举与不举的问题,孙元化的世界观一下子崩溃了。
“举还是不举?”孙元化在那里重复着张楚的问话。
在大明王朝走向没落之时许多有识之士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看到国外的一些新鲜思想时自然就陷了进去,以为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可孙元化却被张楚的这个问题将头脑搅晕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孙先生不必为此烦恼,我知道先生在狱中肯定十分难熬,我带来一些镇静安神的药,可以改善睡眠,在饭后吃一些会睡得久一些,免得为世间的事烦恼。”张楚说完拿出了藏在食盒底下的几粒药丸递给了孙元化,然后起身收拾东西离开了监室。
孙元化拿着药丸心中很是迷茫,这个年青人是什么人,他的问题肯定不正确,却不知道应从什么地方去反驳。这关乎他的信仰,问题不能解决令他心中很烦躁,想到张楚给他的改善睡眠的药,不如吃了睡觉不再想,于是吃下了其中的一粒。他倒不怕张楚给他的是毒药,现在他身处镇抚司的监狱中,离死亡只是个时间问题,再下毒给他就是多次一举了。没想到这药丸的力量还真强劲,孙元化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的中午,活动一下浑身没有不适的感觉,看来对方真的是为自己好,免得在这监牢之中时间难熬。接下来的几日孙元化养成了吃饭后吃药睡觉的习惯,而且一睡差不多要睡到第二天午时,狱卒在检查牢房时发现这位孙巡抚在那个外国人给做完告解后还真吃的饱睡的着,每天都要从中午睡到第二天,这也不知是什以法术,不过这也是打发监狱中无聊日子的好办法,只要犯人安安稳稳的在牢房里边呆着狱卒也不想过分干涉。
几天后,张楚他们又来到监狱,这次汤若望故意表现的身体十分不适,在张楚等人的搀扶下才进入了牢房之中。
孙元化见到汤若望更加虔诚的做了一次忏悔,为这几天来对信仰的动摇而请求神的宽恕。汤若望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安抚着孙元化受伤的心灵,这一切结束后又轮到张楚上场了。张楚这次上场后的台词更让孙元化难以接受,张楚表情严肃的问道:“你是忠臣还是奸臣?”
“我是忠于皇帝,忠于朝廷的。”虽然已经被抓入监狱,但孙元化始终认为自己是清白的。
“我看你是最大的奸臣,大明就是因你而亡的。”张楚接下来的话更是骇人。
“大明因我而亡,我恐怕还没那个本事吧?”孙元化不怒反笑,这个无知的年青人,在这里危言耸听,胡言乱语。大明不会亡,更不会因我而亡。
“那我就说说你的本事吧,你编练新军,雇用葡萄牙人,铸造火炮,使用新的火炮射击技术,训练步卒与炮兵协同作战是吧?”张楚边说边望向孙元化,孙元化不由自主的点点头,这确实是他干的,这都是为了抗击鞑子,保卫大明,怎么能够和大明的灭亡联系起来。
张楚继续说道:“现在你练出的士兵在干什么,他们在发动叛乱,搅动了整个的山东。”孙元化的心沉了下来,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他无力反驳。
“你知道孔有德他们最后要去哪里?”张楚却有更重的话等着孙元化。
“他们要去哪呢?”孙元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们将在守不住登州的时候乘船出海投奔后金的皇太极,将给皇太极带去你铸造的精良火炮,掌握炮兵技术的士兵,他们将成为后金进攻关内的急先锋,从今以后大明精心建造的城池在你的大炮面前不堪一击,后金人将长驱直入,大明就此亡了。”张楚沉痛的说道。
“我这就要上书皇帝陛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孔有德等人逃到关外。”孔有德等人是孙元化亲手训练出来的,在登州还与他们作过战,当然知道他们的厉害,像登州那样经过他改造,还有火炮防守的城池都很快被攻破了,大明其他的城池更是毫无还手之力。再加上后金人的野战能力这大明真的要亡了。
“谁会相信你的话呢,大家只会认为你不想死在狱中,给自己找借口胡言乱语而已。”张楚继续打击着孙元化。
“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孙元化彻底崩溃了,他所信奉的神还处在举与不举之间,这下他所热爱的朝廷又在灭亡的边缘。
“现在只有你离开这里才能拯救大明。”
“我能拯救大明?”
“对,离开这里然后给你几百门大炮,五千名精通火器的士兵,你有没有信心消灭孔有德?”
“可从哪里去找这么多的火炮和精通火器的士兵呢。”孙元化有点儿绝望了,他作为登莱巡抚就是为军事防御存在的,对于明军的军事力量还是很熟悉的,现在明军最精锐的火器部队就是孔有德的叛军了。
“火炮不是问题,我们每半个月就可以铸成一批火炮。”张楚决定继续打击一下孙元化。
“那怎么可能,半月时间连铸造火炮的模具都干不了。”孙元化作为懂技术又实干过的官员在火炮铸造方面的事瞒不了他。
“不是不可能,是你们铸造技术不行,您听说过铁模铸造吗?”张楚在那里吧啦吧啦的说了一套铁模铸造火炮的工艺流程。
“竟能如此!”铸造的每一个环节在孙元化头脑中闪过,他知道这完全是可行的,心中惊叹还有人有如此的奇思妙想。
“这当然能行了,我们已用这种方法铸造了上百门的火炮。”张楚用事实说话。
“你们?你们是什么人?”孙元化这才想起来人只说读过自己的书,从来没讲过是什么人,他以为只是一个对科学有爱好的学子,听现在的话有可能代表着一方势力。
“我们是保安军,大名鼎鼎的张楚您听说过吗?”张楚不知羞耻的将自己冠上了大名鼎鼎的字眼。
“就是那个曾经以一千步卒战胜过鞑子骑兵的张楚,你们是反贼!”孙元化作为军事将领对于后金军队被打败的事一直特别关心,他当然知道张楚那场不可思议的胜利,但同时也识破了张楚等人的反贼身份。
第三百零七章 逃脱
“对我们是保安军,不过是不是反贼还不好说。”张楚被识破身份并不紧张。
“怎么讲?”孙元化急忙追问道。
“我们已与曹化淳曹公公讲好,接受朝廷的招抚,然后调我们到山东清剿孔有德的叛乱,现在急需一个像孙大人这样的知道叛军虚实的人作指导,这样就能减少我们的伤亡。如果孙先生不肯去,孔有德逃到关外,后金的力量大增这天下有可能就是后金的了,张楚正在考虑是不是也去投靠后金,有了这从龙之功,将来封侯拜相也末可知。”张楚很认真的和孙元化谈论着保安军的前途问题。
“不可,不可!后金乃蛮夷之族不会成就大事的。”孙元化赶忙阻止他。
“蛮夷之族,当年大元不也是统一了全国吗?”张楚说出了每一个汉人和伤心之事。
“不!我要出去,我要出去,大明不能亡,不能亡!”孙元化再也不能保持平静了,跳起来大喊,引得外边的狱卒都过来观看。
张楚赶紧用手势制止了他,孙元化也发现了自己的失态,又坐了下来。狱卒看没有什么大事又走开了。
“孙生先别急,想要皇帝放您出去是不可能的了,您的事不但取决于你的功过,而且还牵扯到了朝堂上的斗争,不过您要是听我的,我有办法将您从监狱中偷运出去。”张楚给孙元化分析着当前的形势,使他断了去求皇帝的心。
“唉。”孙元化长叹一声,他知道什么事一牵扯到朝堂上的权利斗争,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可他还是有疑虑,向张楚问道:“我从监狱里跑出去,那不等于背叛了皇帝,即便是出去了又能干什么。”
“孙先生出去后可能跟随我们去平定叛乱,皇帝连我们这些造反的人都能招抚,你为了国家从监狱中跑掉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即便是皇帝不能原谅你,非要杀掉你,你也算为国尽忠了,比这样落得个战败而死还给国家留下这么大的隐患要强的多。”张楚为孙元化一点儿的分析着利害得失。
“那要我干什么?”孙元化下定了决心,必定求生是人的本能,况且他真的不敢想象孔有德在投靠后金后带着火炮一路打过来,大明朝城破将亡的情景。
“您只需还是如同从前一样吃完了睡,在第三天的时候在袍子里边换上这身短衣服,我们就有办法带你出去了。另外还请您给家里写封信,让他们到山西躲一躲,不能因为这件事连累到您的家人。”张楚说完递上纸笔的同时偷偷将一套送炭工的衣卫递给了孙元化。
孙元化小心的将衣服藏好,拿起笔,心中虽有些不安却强作镇静,思考了一下,按照张楚的意思很快写好了书信,让家人听从持书人的安排马上到山西避难。张楚收好信向孙元化告辞离开了监室。
等张楚等人直走后孙元化止不住浑身颤抖,这么多年来忠于为国却将自己置于了死地,为了救大明却要先从皇帝的监狱中跑出去。孙元化起身向着皇宫的方向三拜九叩,心中默念:“皇帝臣下对不起您了,只要解决掉这场大明空前的危机,您再怎么处置我都行。”孙元化化起身拿出张楚给他的药丸,一口吞下,不一会就沉沉的睡去了。
三天后张楚等人又来到了监狱的门口,此时汤若望的病情更加严重了,头脸被头巾包裹的紧紧的,在炭车上浑身僵硬动弹不得,张楚在旁边扶着才没有从车上掉下来,守门的狱卒不禁感叹:“这蛮夷之人也是有情有义,自己都病成这样还来看朋友。”
汤若望在张楚的扶持才没有从车上掉下来,连回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张楚向狱卒笑道:“这也是多亏几位官爷给机会,他们的
法门咱们也不会啊,只能由这蛮夷之人来作了。”
“说的也是,这孙大人非得信这么个奇怪的信仰。要是信佛教,找几个大和尚,超度一番多省事。”说话间张楚等人进了监狱,张楚架着汤若望进了孙元化的监室,汤若望浑身直挺挺的坐都坐不下来,孙元化只能站在那里向他告解,见没有狱卒注意到这个监室,张楚示意孙元化脱下自己的袍子露出了身上已换好的短衣,张楚将袍子套在汤若望的身上并拉下了他脸上的头巾,这时孙元化才看出来人根本不是汤若望,甚至都不是一个活人,那只是一个与孙元化在些相像的已经死去的中年男人。
孙元化大吃一惊,还没等孙元化从惊愕中缓过来,张楚已用头巾将他的头包裹了起来。然后将那个中年人的尸体放好,摆成孙元化每日里睡觉的姿势。
“不要动,我搀扶着你,就如同我们进来时一样。”张楚低声说。孙元化立即明白了张楚的意思,很有天赋的表演了一个身体不适的病人的形象,二人出了监室门,张楚向远处的狱卒招招手,狱卒走了过来,一张银票已塞在了狱卒的手中。狱卒很是满意,对张楚说道:“这次时间不长啊。”边说边锁上了监室的门。
“孙巡抚的身体不太好,累了想睡一会。”张楚和狱卒搭着话,等在外边的炭车已被卸空,张楚将孙元化扶上了车。
“这孙巡抚也不知怎么了一天到时晚的睡觉,这时躺下又不知什么时候醒来了。”狱卒往监室里看了一眼说道。
“孙巡抚不请您多照顾,我们会记住您的好的。”张楚边往外走边托付道。
“没问题,我们会尽力照顾好他的。”狱卒心说:“我们当然会进力的,这孙巡抚的朋友还真够意思,肯为朋友花银子,只要你们银子到位,我当然不会难为他的。”
退过一道道岗哨张楚等人终于出了监狱的大门,没走多远过了街角,在张楚和孙元化转入了一个僻静的胡同,保安军的队员赶着两辆带篷的马车等在那里,上了车车子就开动了,张楚边换衣服边对孙元化说:“孙先生您坐车马上出城,然后直奔山西,我会过去与你会合的。先生的家人已经动身了,不久你们就会在山西见面了。”
“多谢了,你不跟我们一起走吗?”孙元化很是感动,眼头这个年青人虽然岁数不大,办事却很稳妥,不但救了自己还想着自己家人的安全。孙元化对张楚的好感大增,不希望他有什么危险,想让他和自己一起走。
“我还有事情要办,我们山西见。”在离城门口不远的地方张楚下了车。
载着孙元化的马车没有引起守卫城门的士兵的注意顺利的出了城。赶到这时孙元化才松了一口气,终于从监狱中求逃脱了。
第三百零八章 剿抚两难
张楚留下来是为了汤若望,汤若望为了进到监狱中看望孙元化上下奔走,如果事情败露肯定要受到牵连,所以不能将他扔在这里不管。
在早晨的时候张楚就派人通知汤若望,孙元化的儿子到了,今天去见孙元化就不用他去了,张楚事前提起过这件事,汤若望也答应了,来人还叮嘱汤若望留在钦天监,一会儿过来向他讲孙元化父子二人见面的情景。时间不长那人就回来了,不过神色有些慌张。
“不好了,孙元化的儿子在进入监狱探望的时候将孙元化装在炭车上偷运了出来。”来人开口所说的事情将汤若望吓了一跳。
“这可如何是好”汤若望一下没了主张,放走皇帝钦定的罪犯那可是杀头的罪,汤若望在中国这么多年明白惹恼皇帝的后果是什么。
“先生莫慌,现在监狱里的人还没有发现孙先生逃跑,我家公子特意派我们过来,接先生过去与他会合,一起想办法逃出城去。”
没有办法,先逃得活命再说。汤若望想要立即逃走却不是那么容易。他来京师有些时日,落地生根,各种物品置办了不少,要一下子全都扔掉跑路让他很难割舍。特别是一些书籍和科学试验的仪器,这可都是他不远万里从自己的国家带过来的,这都是他传播信仰的工具,无论如何也不能扔。
幸好张楚想的很周到,派过来两辆马车,汤若望一阵忙碌耽搁了些时间,却也将要紧的东西装上了车。汤若望最后看了一眼钦天监,心中有些不舍,自己在世界各地漂泊,为了传播自己的信仰吃尽了苦头,在中国这个富裕、文明、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好不容易站住了脚,现在这一切又要失去了,真不知道下一步自己能去哪里。可现在自己确实贿赂过锦衣卫管理监狱的许多官员,事发被抓是肯定的,作为外国人绝对好认,这京师是待不下去了。
汤若望登上马车逃离了钦天监,在路上他们见到了等在那里的张楚,张楚也不多说,一路护送着汤若望出了城门。
“先生今后要去哪里”张楚明知汤若望无路可走故意问道。
“天下之大却没有我落脚之地。”汤若望感到有些绝望了,在中国得罪了皇帝真的没办法活下去。
“要不然你先到我那里暂避一时,我在山西还算小有财业,可以得到各方的庇护,在那里不会有危险的。”张楚也算好人做到底,为汤若望谋划着出路。
“那就有劳你了。”汤若望这才心里轻松了一些。
“在京城之中你是不是还有一些同样信仰的朋友,不要因为这件事连累到他们,你要不要写信给他们,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到山西我那里去,避过了风头他们再离开。”张楚想起汤若望并不是孤身一人在北京传教,同样关心起了他们的安危。
“好,我这就写信。”汤若望立即给在北京的同伴写了信交由张楚的人去送。他知道依中国的法律这株连起来就不管你参与没参与。
张楚安排人带着汤若望急匆匆的向山西赶去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北京城中,他现在还不能走,他想看看能不能从郭志一的手中再捞到一些好处。
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这几天心情很不好,寒冷的天气都压不住他心中的怒火。周围的小太监们早就看到崇祯皇帝脸色不对,找机会退出了殿外。
曹化淳作为皇帝信任的大太监要为皇帝分忧解愁,当然不能遇事躲藏,只好静立在旁边等机会劝解。
“这群自私自利的大臣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想着为国分忧,却还想着争权夺势进行党争。”崇祯皇帝终于忍不住将心中埋怨的话说出了口。
站在那里的曹化淳却不敢接这个话茬,皇帝开口将他们的斗争定性为党争,这可是十分严重的问题,稍微不注意站错了队是要掉脑袋的。
“孔有德的叛军攻陷登州后又在全力攻击莱州,多亏守军拼死抵抗才确保城池不失,可这帮臣子们竟然没有想好对叛军是招抚还是剿灭。对于引起这场叛乱的罪臣孙元化的处置也是意见不一。阁臣温体仁揭发当朝首辅周延儒收受过孙元化的贿赂极力为孙元化脱罪。此事如果是真的不但孙元化罪无可赦,连周延儒都辜负了我对他的信任。”崇祯皇帝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又既不肯放权,又没有担当。他不明朗的态度,使得朝中的大臣一个个对重要的事情不断的揣测皇帝的意图,也不敢有一个明确的建议。
“对于孔有德的叛军还是派兵围剿为好,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叛军也容易接受招抚。”曹化淳知道皇帝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却不想从自己嘴中说出来,那样万一是错的皇帝就没有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