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保安-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的专家学者很多是没有良心,他们眼中只有利益,根本没有道德可言。后世之所以根据地学法流行是因为某人利用根据地取得了成功,而且还正当权。还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自己根本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说白了就是没有脑子。w专家学者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傻,另一种是坏。

    在明末时期的山西和陕西连年的饥荒,使这两个省的大部分地区根本不适合于人类生存了,更别说靠一小块地方养活一支强大的军队。所以这么多年来的农民起义都是打下一地吃光一地,却不能安定下来,不是没有人想而是现实不允许。

    在这里边只有张楚的保安军比较另类。张楚占有中阳延长等地已经营了几年的时间。这一是靠张楚带来的新科技提高了生产率,还有就是张楚自己不但派兵抢,还通过交易从其他义军手中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即便如此张楚还得出面做恶人,严格限制流入保安军控制区的饥民数量,对于没有生产能力的老弱大多都被挡在了保安军的地盘之外。张楚想要进行一次大的行动还要向王继杰等人筹集资金,购买物资。因此张楚每日里想的最多的不是怎么防范官军的进剿,而是想什么办法赚更多的银子,让保安军生存下去。

    “其他的义军还好吗?”张楚知道人各有志并不勉强李自成,而是问起了其他人的情况。

    “其他人的状况也不是很好,王自用虽然名义上做了各路义军的盟主,但各路义军还是各自为战,盟主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前一阵子三边总督洪承畴不知发了什么邪风,不要命的追着义军打,一下子将各路义军打的大败,有的投降了官军,余下的大多逃到了河南境内。河南境内的官军和地主组织起来的乡勇的战斗力还比较强,义军现在都比较困难。”李自成看着张楚也是心情复杂,同样是义军现在张楚的境况要比其他人好的多,自己走上造反这条路却不想再受其他人的束缚。

    “是这样啊,这得想个办法帮助一下大家。”张楚也不希望看到其他义军的衰落,洪承畴如果腾出手来肯定会回头找保安军的麻烦的。

    “可谁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来帮大家。”李自成在困难时也想过向保安军求助,他也知道这不现实,张楚也不能将大家都养起来。

    “这还要靠大家自己,不过我们保安军可以提供帮助。”张楚脑筋一动,想到了一个新办法。在后世某大国为了帮助一些小的穷国推行了一个名为“吃光一路”的计划。其实这个计划的内涵很简单,你不是穷吗,我有钱,你将你家里的东西清点清点,看有什么值钱的吗,我们将他们变卖,换成钱。张楚决定也来这么一个计划,对各路反王搜刮一番。

    “保安军可以帮助我们?”李自成有些疑惑,这可不是一点儿银子能解决的问题。

    “这也不是完全靠保安军自己,各路的义军也要舍得付出,不能目光短浅,我的想法就是,各位当家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征战,手中肯定会有一些珠宝玉器、古玩字画,如果肯拿出来,我可以想办法在江南将这些东西换成粮食,这样兄弟们也就有饭吃了。“张楚的计划就是“吃光一路”的变形版。

    “可各路义军手中的金银、珠宝也不是很多,这样也维持不了多久啊。”李自成的头脑很是灵活,马上就算出了其中的利害得失,并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这倒不是问题,有句话叫以战养战。各路头领要明白,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粮食,就能招更多的兵,有了兵就能打仗,打仗就有战利品,不光金银、珠宝,一切值钱的东西都可以用来贩卖。我能组成一个商队,跟在后边收购一切可以变卖的东西,然后在我这里换成粮食武器再壮大自己,这样象滚雪球一样不断的状大,用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可以叫做‘可持续发展’。”张楚的脑洞大开,后世的各种发展经济的方法都从他的脑海中涌现了出来,并自然的与实际情况联系了起来。

    “可那些东西能卖出去吗?”这些东西完全不是李自成理解范围之内的东西,这做流贼还要做买卖,抢来的好东西不留下来传给子孙却要卖出去,这是做的那门子贼啊。

    “这个你倒不用发愁,一切包在我身上,我已与一些商家搭上了线,将你们得到的财宝卖出去不成问题。同时你们不用将目光都盯在财富上,所占领的地方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可以卖给我们,比如矿物,棉花、铁料等一切东西都可以用来换粮食武器。”张楚决定给自己地盘里的工厂找一些廉价的原料。

    “在这中间我能起什么作用?”李自成是聪明人,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饭,如果自己起不到作用,也就不会得到任何的好处。

 第二百六十七章 战争中的商业

    有道是无利不起早,李自成觉得如果在张楚所提的“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自己只能充当一个普通的用户那也就没的什么意思了。

    不过他明白张楚既然同他谈起这件事,就是对自己有所依靠,不会让自己听着高兴一下就完了。

    “这里边你起的作用可大了。”张楚果然没有让李自成失望,看着李自成真诚的说道:“商界有句古话叫‘买卖好作,伙计难搭。’这是句千古不变的真理,许多看着红红火火的买卖都是因为内部的纠纷散伙关门的,我可不想我的买卖没开张就存地隐患,所以我决定找一个好和合伙人,你即有远大志向又讲究信义,可以成为我最好的商业伙伴。”张楚这时根本不像一个独据一方反贼,却像一外商场的打拼的老油子。

    “多谢张大帅的信任。我会尽力作好这些对各路义军和我自己都有好处的事情。”李自成一时不能适应张楚那个商人和嘴脸,却对张楚信任自己感到很高兴。必定这时在整个山西陕北地区张楚是一个强大的存在,能得到他的认可说明自己混得还不错。

    “人的人品是一点点养成的,我与你合作,不光是因为我认为你诚实可信,而且也是因为其他将军将领对你的人品也是信任的。不像我,在义军中早就臭名远扬,这时我去找人家,人家肯定会认为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发以我的实力找到谁,谁都会变为我要吃掉他,所以这件事不是由你来出面比较好。我在后边买卖东西发财,你在前面给大家运送粮食了,肯定会落个义薄云天的好名声,大家都觉得你为义军的生存操碎了心,到时拥戴你的人会更多。当然不会让你白干,这其中的所得我们再商量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比例来分成,你用这些钱来壮大队伍,我相信用不了几年你就会成为义军中一只最强大的力量。”张楚开出的条件十分的诱人,让人难以拒绝。

    “那好,我安排我侄儿李过来操办些事,希望他也和你的人合作的很好。”李自成虽然脸上没有欣喜的表情,内心却抑制不住的高兴,手中没钱成为了明末永恒的主题,从崇祯皇帝到各路反王都在为这个问题发愁,以前李自成认为没钱就去抢被,将天下的富人杀尽了,将他们的财富弄到自己手中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今天经张楚这么一说,他发现还可以不用抢掠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还能收获好的名声,这何乐而不为呢?他派出自己的亲侄子来操办些事可以看出他对这个行动的重视程度。

    “那样更好,我会派人与你们接洽的,到时侯我们会在河南又成就一番事业来的。”张楚对于由李过来经办这件事很是满意,李过是李自成中重要的人物,有他出马,说明李自成对这件事十分的重视。李过的为人和能力张楚还是很放心的。

    张楚和李自成不经意前作出了一个影响到义军将来的重大决定,二人却一点儿也不自知。

    李自成为了表示自己和诚意将自己的侄子李过叫了过来作为陪客,设宴好好的宴请了一次张楚。

    张楚对此却很是满足,一边吃喝一边与李过将合作的一些细节交待清楚。

    张楚无惊无险的完成了与李自成的会面,虽然没能将李自成拉入保安军的队伍,却也完成了一项重要的谈判。告别了李自成张楚回到运城,派出人与李过联系,在双方和精心安排下,一个邪恶的商业机构运转了起来。

    李过带着人马开始在各路义军中间游说,李自成和李过叔侄二人的好名声起了作用。李过很快取得了各路反王的信任。

    虽然将好不容易抢来的财富拿出来十分心很痛,可人首先要生存才能享受。反王们大部分都选择了用银子来换粮食,大量和财物聚集到了李自成的手中,李自成派人将这些东西送到张楚那里,张楚又利用余春光的商行将东西贩卖出去换成银子再去买义军急需的粮食和武器。

    一时间河南境内的官军感到压力倍增,本来的有些沉寂的流民起义变得活越了起来。而且这次贼人四处出击,出手更加狠辣,每到一处不但作战更加勇猛,而且这次贼人所到之处可以说斩尽杀绝,只要是值钱的东西就会被抢走。各地的富人和地主更是人心惶惶,带着金银细软跑到城中避难,但原本坚固的城池这时也变得不安全起来。

    各路反贼努力的抢劫,换来了更好的装备,使得他们的攻坚能力大为增加。许多原本打不下来的庄堡城池落到了义军手中,同时其中的财富转移到了张楚手中,又换成了新的兵器和军粮。

    张楚在运城坐阵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商业怪兽运转起来心中很是高兴。这边官军的左良玉为壮大自身需要更多的武器盔甲,那边义军将领们吃到了抢劫的甜头,不断的加大武器定单。

    为了节约运输的成本,张楚将中阳的一些工人抽调到运城,成立了新的工厂,一时间运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各种货物进进出出,俨然成为了一座重要的商业城市。

    张楚的欢乐却是建立在其他人痛苦的基础上,运城商贸兴隆,货物流转,一派繁荣景象,这一切却与原先在此经商的商人们没有任何关系。山西和商人只有王继杰的王家被张楚说动进行了早期投资,王家这时如鱼得水,几乎垄断了山西境内所有的货物交易。而其他的商人却再也没有了经营和机会。看着王家从四大赚特赚商人们心有不甘。他们经过多日的走动思考终于找到了一个摆脱困境的好办法,他们决定这次还要利用官府的力量。山西的大商人与朝中大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一封封的奏折飞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有的请求朝庭增兵剿贼,有的责直接抨击洪承畴剿匪不利。这一切都让崇祯皇帝十分的头痛,他这个皇帝当的确实是外表光鲜,内心确十分的痛苦。

 第二百六十八章 皇帝的困惑

    崇祯皇帝是个有雄心的人,自从登基之后就努力想改变大明多年来的积弊,将大明朝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崇祯上台后抓住他认为大明最大的祸害魏忠贤一通狠打,不但消灭了魏忠贤而且连同与魏忠贤粘边的都打成了阉党一并清除了,一时间天下人齐声大赞,千年不遇的圣主出世了。

    可在这一派大好形势下,大明朝的日子却每况日下,灾荒连年不断,外有后金入侵,内有饥民造反。崇祯皇帝始终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总是得不到上天的眷顾。

    近日来崇祯皇帝的心中更是烦躁,各地与流贼有关的折子堆满了他的龙书案,崇祯是个勤奋的好皇帝,每日里勤于政事,臣子们送上来的奏折他都要仔细的批阅,并提出处理意见。

    可这几天上来的有关山西的信息却十分混乱,先是太原传来被贼人围城,代王等藩王危急。后洪承畴带兵赶到解了太原之围,杀死流贼数万,为此崇祯还专门拨下银子嘉奖。洪承畴接下来又送来一批打败流贼的捷报,山西剿贼形势一片大好。

    可没多久就有朝中大臣上书弹劾洪承畴剿贼不利,致使流贼占领了产盐要地运城,又占了黄河通往河南的渡口,现在山西与河南的交通断绝。

    对此洪承畴也上本自辩,因贼人是在他回师救援山西北部的太原城时出现在山西南部,乘官军不备才占领的运城和渡口,现在洪承畴正在努力清剿山西北部的流贼,以确保太原的安全。等到平定了山西北部的饥民造反,确保了各位藩王的安全,就会带兵南下一举消灭所有流贼。

    崇祯看着洪承畴的奏折感觉也有道理,大明的藩王都是朱家的子孙,不容有任何闪失,如果真让流贼攻破了那座有藩王的城池,藩王被抓或被杀,那将是皇家声誉的巨大损失,这是不能容忍的。

    可底下那些臣子却不肯就此罢休,不断的上书请求皇帝下旨命令洪承畴立即收复山西的渡口。

    崇祯皇帝就奇了怪了,以前大明朝庭没少丢城失地,也没有见臣子们如此着急。

    皇帝没办法只能又下旨去催洪承畴,洪承畴的奏折表示出兵剿贼没有问题,但现在军中粮草严重缺乏,请皇帝再次拨付银两作为军饷之用。

    一提到银子崇祯皇帝就蔫了,作为皇帝人们常说他富有四海,可他却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穷的人,每天都在为银子发愁。

    崇祯皇帝感到无比的孤独,世界如此之大却没有一个可以和他说话之人。若大的皇宫却是一个豪华的监牢将他禁固在其中,底下的臣子只传递想让他听到的信息。自己日夜操劳国家的状况却每况日下。这究竟是臣子们都不勇于任事,还是大明朝就应恶这些劫难。

    想到这些崇祯皇帝无心再批阅奏折,坐在床榻之上直发呆。

    “皇上,皇上!”在旁边侍立的大太监曹化淳见皇帝的神色不对,怕生出什么状况,小声的将皇帝从沉思中叫醒。曹化淳从崇祯皇帝登基前在信王府时就跟着,之后在铲除魏忠贤的斗争中立了大功,深得皇帝宠幸,现在在宫中正是权势涛天之时,崇祯皇帝认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

    如今的崇祯皇帝已与四年前刚登基时大为不同,朝中大臣的所作所为深深教育了这位年青的皇帝。由先前对那些读圣贤书的文人无条件的信任转向了怀疑,他渐渐明白了他的兄长天启皇帝为什么要倚仗魏忠贤等宦官了。

    “呵!曹公公,让其他的人都退下去罢。”崇祯皇帝收回了自己的思绪,他决定自己还是要干点儿什么。不然自己被别人玩死,还会被说蠢。

    “是!”曹化淳知道皇帝有重要的事情要说,示意屋内的宫女太监退了出去,在外边守住门口防止他人进来。自己回到皇帝近前等待崇祯皇帝发话。

    “你给朕说说,这山、陕两地的流贼现在是什么状况。”崇祯皇帝推开身前的奏折,坐直了身子向曹化淳问道。

    “这,有关流贼之事各地督府、朝臣多有奏报。”曹化淳听到皇帝的话迟疑了一下,没有敢直接回答。他明白这位皇帝不是那么好伺候的,多疑善变,有时自己一句话没说对就可能引来祸端。

    “有什么话直说无妨,这并不违背内臣不得干政的祖制,我是要你向我汇报情况,又不是由你来出方策。况且你统领东厂,向我汇报情况是你的职责。”皇帝为曹化淳找好了说话的理由,崇祯皇帝事实上也在说服自己,四年的皇帝生涯使他由对太监们的极度厌恶转向了不得不依靠这些天子近臣。

    “洪承畴接任三边总督后整军备战多次打败流贼,现在已将流贼打的无处落脚,从陕西流窜到山西,又被洪总督在山西消灭大部,其中大部分被杀,一小部分投降了洪总督。余部大多逃到了河南境内。”曹化淳小心的回复着。

    “这很好,洪承畴终于要将山西、陕西境内的流民造反平息了。

    ”崇祯皇帝很是高兴,曹化淳所说与朝臣们奏折所报没太大差距,这说明流贼之患终于要平息。

    “这全托陛下洪福。”曹化淳这时也不忘拍一下皇帝的马屁。

    “最大的贼首王嘉胤在前些时日被曹文诏所杀,现在贼人中谁的势力最大?应责成洪承畴一鼓作气将他们都消灭掉,那天下就太平了。”崇祯皇帝对流贼的事一直关注,还记得奏折上报来的剿灭流贼的捷报。

    “现在势力最大的应是被众多流贼推举为流贼盟主的贼首王自用,王自用在王嘉胤死后成为了流贼的盟主,曾聚集起反贼十几万人,不过他们都不是洪总督的对手,王自用不久前被洪总督打的大败,人马损失怠尽,他本人只能逃过黄河到了河南境内,已对朝庭形不成大的威胁。”曹化淳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尽量简单的向皇帝汇报着。

    “洪承畴还是挺能干的,流贼大多逃入河南,看来要严令河南的官员努力剿贼了。”崇祯皇帝感觉轻松了一些。如果朝臣都像洪承畴一样勇于任事,何愁流贼不灭。

    “全凭圣裁!”对于这事情怎么办曹化淳还是不敢提出自己更多的见解。

    “既然如此,怎么还有人弹劾洪承畴剿贼不利,说他丢失运城和黄河渡口。”崇祯皇帝还是感到很困惑,流贼被打成这样怎么还有能力攻占城池。

 第二百六十九章 整顿锦衣卫

    崇祯皇帝听曹化淳说洪承畴在剿贼时节节胜利,这却更加使他疑惑。连贼首王自用都被打的跑到了河南,那山西南部的运城又是怎么丢的呢?

    “陛下攻占运城的贼人与王自用等人并不是一伙的。”曹化淳看了看皇帝的表情,小心的说道。

    “难道除王自用外还有力量强大的反贼,在这之前怎么没有人向朕提起过?”有关贼人攻占运城的奏报全都语焉不详,没有将事情说清楚,只说有一股流贼流窜到运城地区,三边总督洪承畴还曾带兵进剿,后来由于太原被围,洪承畴带兵回援太原了,贼人的情况却没人再提。只是最近才有人上折子提起山西南部黄河渡口被贼人所占之事。崇祯皇帝也没有认为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贼人占领一个渡口然后过河逃窜而去是很正常的,流贼很难攻占城池,更不会死守一地,特别是像渡口这样无险可守的地方,官军很快就能收复失地。

    “启禀圣上,这股贼人的首领名叫张楚,在山西、陕西境内已盘踞多年,他们与其他流贼不同,占据一地并不轻易流窜。”曹化淳见崇祯皇帝追问,只好如实汇报道。

    “竟然有这种事,盘踞一地多年的贼人没有被剿灭。”崇祯皇帝大吃一惊,流贼之所以难以消灭是因为他们到处流窜,官军大队到来就逃走,打的急了连队伍中的老弱都不要,贼首带领少数精锐逃走,在新地方很快就能拉起一只队伍。所以官军剿贼是剿而不灭,胜利一个个取得但贼人却不断出现。但向张楚这样占据一地不走的流贼却很少,而且官军这么多年都没有将他们消灭更令人感到奇怪。

    “确实如此,贼首张楚在四年前就在陕西延长县拉起了一只号称‘大明保安’的队伍,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延长县,后又不断扩大占领了山西中阳等县,势力来断扩大。”曹化淳小心的回答着。

    “延长知县是谁?是不是已经殉国了,为什么没有人上报?”崇祯皇帝激动的站了起来,一县之地被贼人占了四年竟然没有人上报。

    “延长知县是马子州,他的下落众说纷纭,有说他殉国了,也有人说投了贼,但都不能确定,不过听说在贼人中有一个被称为法院院长的人,所有的刑名事务都归他管辖,地位相当尊贵,只依律例审理案件,连贼首张楚都不能干涉,并且办事十分公道,被当地百姓称为‘马清天’,有人怀疑那人就是马子州。”曹化淳面无表情的继续说道,话说道这个份上皇帝震怒肯定上免不了的,最好别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对些事的任何想法,不然会将皇帝的怒火引到自己的身上。

    “你怎么会对这些事如此的清楚,当时为何不向朕禀报?”果然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面向曹化淳追问着。

    “我也是刚刚知道这些事情的。”曹化淳敢紧将自己撇清。

    “是何人告诉你的?”崇祯继续追问道。

    “启禀圣上,朝是御史周连启的就是陕西延长人氏,其在老家兄长的庄子就曾被贼人攻破,人的性命虽然保住了可家财被抢劫一空,周御史始终想要找机会报这破家之仇。在不久前他将些事告知了我,希望我找机会禀明圣上。”曹化淳今天所说的也是早有算计的。周连启为了能让曹化淳在皇帝的面前为自己说话,也没少花银子。

    “那周御史为什么不早上折子请求朕出兵剿贼?”崇祯皇帝还是发现了其中的疑点,家都被人抄了,为什么要等几年才说出来。

    “这事还和原三边总督杨鹤有关。”

    “和杨鹤有关,莫不是杨鹤从中阻挠,包庇贼人。”崇祯皇帝的怒意更浓了。

    “这倒不是,是因为杨鹤曾将张楚招抚归顺了朝庭,周御史看在为国效力的份上当时没有再追究张楚。”周连启并没有将因为兄长被扣在延长而不敢得罪张楚的事告诉曹化淳,而是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前几年没有出声。现在张楚已将他的兄长放了回来,可以放心大胆的与张楚为敌了。

    “又是这个杨鹤,讲什么招抚,这伙贼人一个个招而复叛,没有赶起到一点儿好的作用。”崇祯皇帝恨恨的说道,完全没有想当初他是大力主张招抚的。

    “对这个张楚的招抚倒与其他反贼不同,不能说明完全没有作用,张楚被招抚后杨鹤授予了他延长守备的职务,当年后金入寇京师之时,张楚还带兵进京勤王,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曹化淳可不想因此得罪杨鹤,杨鹤虽被流放,但他和儿子还在朝庭里为官,门生故交一大帮,也是不小的事例。所以曹化淳尽量为杨鹤说着好话。

    “进京勤王,还有战果朕怎不记得了。”崇祯回想着当初后金入寇京师之事,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官军的节节败退,那的什么战果如何可言。

    “圣上还记得,后金军在滦州城被火烧之事吗?”曹化淳给皇帝提着醒。

    “哦,确有些事,当年朕还下旨赏赐过他们。”崇祯皇帝感到有些无奈,为什么当年拼死保卫自己的人又变成反贼。

    “京师勤王之后张楚辗转回到延长,开始还算安份,没想到近年又反叛了朝庭。”

    “这么重要的事地方官员和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怎么没有人向我汇报。”崇祯皇帝对朝中官员的仇恨又加了一层。

    “官员方面的原因我不清楚,现在锦衣卫已大不如前了。”曹化淳这倒不是为锦衣卫说话,现在锦衣卫早就没有了往日的荣光,魏忠贤倒台之后,朝中文官借机报复,许多锦衣卫的人被打成阉党,韩野上下一片对锦衣卫的声讨之声。锦衣卫没了先前的待遇,行事也低调了许多。自然也就没了先前的执行力,消息早不如当初灵通了。

    曹化淳现在管着东厂,而东厂名义上又是锦衣卫的上级,他不希望锦衣卫变得更加不堪。

    提到锦衣卫,崇祯皇帝想到今天找曹化淳来要说的正事于是说道:“你管着锦衣卫,锦衣卫不行了,你为什么不严加整顿?”

 第二百七十章 养你有什么用

    崇祯皇帝对于自己的大臣们对他的刻意欺瞒感到十分愤怒,转头又想到了锦衣卫的问题,严厉的责问曹化淳为什么对锦衣卫不进行整顿。

    崇祯皇帝这一问将曹化淳吓得不轻,这蒙蔽圣上的锅他可背不动。

    曹化淳也是心里苦,却不能说。

    崇祯登基后大力打击阉党,朝中大臣借机消弱锦衣卫。必定谁也不喜欢有人天天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连自己每天睡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运动都清清楚楚,而且还有权随时抓去审问。

    在文臣强大的舆论攻势下,锦衣卫成了人人喊打的阉党的帮凶走狗。

    动不动就喊锦衣卫迫害忠良了,锦衣卫欺压良善了。锦衣卫的行动到处受限,更要命的是皇帝被身边的大臣们所影响,从心底里就认为锦衣卫没有一个好人。

    曹化淳作为宫内管理东厂的大太监,名义上锦衣卫也在他的领导下,几年来连东厂的太监们也在夹着尾巴作人,更别说锦衣卫了。东厂和锦衣卫都失去了原有的作用,皇帝接收消息的渠道也就剩下了大臣的奏折这一个途径。

    如今曹化淳听到皇帝又要整顿锦衣卫,心中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心想您有完没完。

    “我一定对他们严加要求,使他们遵纪守法,不到外边祸害百姓,打扰朝臣。”曹化淳小心翼翼的回答着崇祯的话。

    “我不是责备你们的意思,现在锦衣卫受多方掣肘,处境尴尬,但该干的事还是要干的。”崇祯皇帝看出曹化淳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这也难怪,长期以来皇帝对东厂和锦衣卫都是以打压为主,所谓的整顿与收拾没什么区别。

    “我等一定肝脑涂地为圣上办事。”曹化淳不明白皇帝要干什么,先拍完马屁再说。

    “你找一下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锦衣卫中抽调精锐,派人出去。着重调查灾荒地区流贼情况,将所得情况整理直接报入宫中。”崇祯皇帝现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大傻子,被朝中的大臣骗的团团转,大臣们全力声讨锦衣卫、东厂,他就打压着锦衣卫、东厂抬不起头来。结果他变得又聋、又哑,眼睛还瞎。大臣们教他裁撤驿站,现在宫中对外的反应速度慢了下来,下边的情况报不上来,圣旨传不下去。

    看来这帮大臣真的想将他当作一个木偶摆在这里,完全听他们的摆布。

    心有不甘的崇祯皇帝决定反击,他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天子的近臣才是真正忠心向着皇帝的,其他的人还真没有可以信赖的了。

    不过大臣们长期对他的灌输使他还对锦衣卫有着很强的戒备之心。只要求锦衣卫加强收集流贼情报,没有敢提让他们监视大臣和办理案件。

    “是,我这就去办,一定将差事办好,让万岁爷安心。”曹化淳敏锐的感觉到这是崇祯皇帝对锦衣卫态度的重大转变。皇帝抛开朝臣而让锦衣卫单独办这事,说明皇帝已经对朝臣开始不信任了。这么多年皇帝终于知道谁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曹化淳心中有点儿激动,却没有让自己的脸色有变化,只是跪在地上领旨。

    “我知道这几年锦衣卫和东厂都受了许多委曲,你们好好办差,事成之后我会给你们奖励的。”崇祯皇帝没有白使唤人的道理,但他手头实在是拮据,拿不出银子,只好口头安慰几句,开了个空头支票,答应事成之后有奖励。

    没想到就是这句安慰的话让曹化淳早已感激涕零,爬在地上连连叩头谢恩,嘴里的话都有点儿说不利落:“谢谢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