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保安-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义军攻城掠地好不容易抢来的钱财送到了延长县,张楚亲自跑来接收,然后保安军监视着一小队一小队的义军队伍通过延长县,王嘉胤过境时张楚带着队伍守在远处的山岗之上,看到王嘉胤他还跳出来远远的挥手致意。王嘉胤终于看到了这个财迷的模糊的身影。
义军在延长县南集结起来,一头扎入了黄龙山中,终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猛虎归山摆脱了官军的追剿。
保安军将义军和官军隔离了开来。武之望本来希望一鼓作气将义军消灭,连带着将延长的保安军也清理干净。可官军却在延长县北停了下来。因为官军又没钱了。
官军已打出了经验,打一仗收一仗的钱,这样粮饷才有保障。没钱不行动。
这次王嘉胤率众逃走,官军收复了几县之地,正是收钱的大好时候,这时武之望再也拿不出钱来了。
延长以北几县被王嘉胤来回搜刮,已无钱粮可出,延长县被保安军占着,更是不可能出钱。而上边的延绥巡抚岳和声和陕西巡抚胡廷宴对这个钱由谁来出分歧很大。都认为匪患是对方造成的,这个钱就由对方出。这样官军就又回到了榆林卫等着上边争出个结果来,皇帝不差饿兵,没有饿着肚子打仗的道理。
延长的张楚也在紧张的准备着。张楚已做好了将延长县的一切搬到大宁的准备。这倒不是怕现在榆林卫的这些官军继续进攻,现在榆林卫的战斗力保安军与之周旋没有问题。张楚要防范的是明末两个猛人杨鹤和洪承畴在陕西的登场。
第七十六章 总督的招抚
张楚用从王嘉胤那里诈来的银子,在晋东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中阳的工厂内,各种武器铠甲不断的被生产出来,张楚做着扩军的准备。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崇祯元年转眼过去了,忙得脚不粘地的张楚连来到大明的第二个春节都没有时间庆祝,保安军的人员也只是放了几天假之后又开始了工作。
崇祯二年的春季,三省总督武之望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固原兵变成了压垮武之望最后一根稻草。
王嘉胤逃入了黄龙山中,死灰复燃,声势又壮大了起来,剿灭无望。崇祯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武之望管辖下的固原发生兵变,当时边兵缺饷,士兵乘农民起义爆发之机,一齐造反,劫夺固原州库。哗变士兵多加入农民起义队伍。崇祯二年正月,固原兵变的士兵攻取泾阳、富平,连游击李英都被乱兵擒获,武之望四处灭火,却是烽火四起,他已想不出办法解决眼前的困局。为了大明的江山耗尽心血的武之望,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三边总督出现空缺,面对乱局没有人敢来接任,这直接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大明左副都御史杨鹤在朝堂里做着高官,受人尊敬,生活自在。有时话多了也会引来祸事,杨鹤平时发表了很多对时局的议论,而且大家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所以在三边总督出缺之时大家向皇帝推荐了杨鹤。
既然大家都推荐那就把他找来问问吧。
崇祯皇帝召见杨鹤,向他询问方略。
杨鹤回答说:“清慎自持,抚恤将士而已。”
崇祯皇帝一听有道理啊,最主要的是杨鹤的想法与皇帝相同,不过让这些话要从杨鹤的口中说,皇帝是不能什么都说的,万一此策不成难道说皇帝说错了吗。
崇祯皇帝于是任命杨鹤为兵部右侍郎,接替武之望三边总督的职务。
杨鹤只能离开安逸的京城来到这饥荒遍地的陕西。他到任面临的是遍地流民起义的局面。
杨鹤认为流民起义“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所以他提出了“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
杨鹤是个好人,也是个干实事的人,到任之后立即投入工作,开始对起义的流民进行招抚。
此时有人给了他一个惊喜。
带来惊喜的人是张楚,张楚主动的给杨鹤写来了信,对他到任三边总督表示祝贺。同时表达了归附杨总督的麾下接受调遣的愿望,信中强调此愿望早已有之,前任总督已答应给张楚封赏,只不过由于武总督不幸逝去,才没有实现,随信还附上了武之望写给张楚的两封信。
张楚的信让杨鹤看着很是舒服,心想能写这种信的人一定是个饱读诗书之人。李忠孝侯爷的文学水平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杨鹤再看武之望的信,内容果然都是对张楚的勉励之词,还有封赏的承诺。
杨鹤找来总督府的老人观看,果然是武总督的亲笔。
仔细打听张楚的情况。收了张楚银钱的幕僚自是多为张楚美言了一番。
以至于杨总督分析张楚好像都不应算在流贼一类,或可算是乡勇自保更合适一些。必定他剿灭了土匪,又曾追着流贼一通狠打,将最大的反贼王嘉胤的队伍打掉了一半,要不是没钱了还要打下去。
杨鹤正需要一个典型,招抚策略显奇效,杨总督招降大反贼。如果刚到任就招抚了反贼,还可以用他来打击别的流贼,这可是大大的功劳。
并且杨鹤也明白了张楚的意思,武之望答应给的官还没给呢,自己给了张楚官职,那么这个张楚就是自己招抚的了。
杨鹤向皇帝报喜的同时为张楚申请了个官职,皇帝高兴之余批准了杨鹤的申请。
延长县守备,官虽不大但也是正式的编制。张楚望着送来的官服心想:“一转眼间我竟加入了明朝的公务员系列。”
杨鹤是个好官也是个好人,张楚说归顺了朝庭,他就信了。不过这好像没什么不对。这之后在延长县真的没有乱民出现。张楚也忠实的为杨总督冲锋陷阵,所有出现在延长周边的流贼都被他赶跑了,有时张楚甚至都表现的积极过头,连远在山西吕梁地区刚有流贼冒头,他都跑过去一顿猛追。延长成了陕西少有的安定地方。对于这一点杨鹤很是满意。
张楚在欣赏完官服的做工之后马上命人收了起来,这个东西有毒。张楚知道这个策略十分的危险。弄不好会使保安军中的一些人发生动摇,最终保安军四分五裂,张楚的性命也难保。所以张楚丝毫也不敢松懈,决定利用这难得的平静期对保安军进行整顿。
整顿的不仅是保安军的军队,也包括五县的政府机构,张楚一步到位直接给朱济世安了个总理的名头。朱秀才问这两个字典出何处,张楚当然不知道,于是说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总由你来管理。
其实张楚只是不想将名字换来换去而已。
朱秀才根据这一时期官员的表现在各县进行了相应的任命,招聘了办事的小吏。张楚给每个岗位上开出了比大明同级官吏高一成的薪俸,各级的监管更加严格了。保安军的政府机构建立了起来,而且还比朝庭多出两个机构,保安税务局和马子州领导下的保安最高法院。
官员确定之后,朱济世编写的“团结在张楚周围”的小册子一本本的发了下去,每个官员都在学习。中阳保安学校扩大了招生,培训之后的人员不断充实到各个岗位。
对于军队张楚要求更加严格,乘着固原的兵变,招募了许多从边军逃亡来的士兵,保安军的队伍扩大了许多,人员达到了三千人。
为了不把自己搞乱,张楚不顾其他人的感受,直接沿用了后世军队的组织结构,一不做二不休连军衔也都移植过来了,不过为了穿戴铠甲方便将标志缝在了领口。
张楚这么改也是下了大决心的,他要将保安军从冷兵器的军队过渡到火器为主的部队。队伍中燧发火枪和火炮的比例将大为增加。
新生产出来的燧发火枪由于采用新钢材枪管强度增强,可以在枪口下安装刺刀了。解决了火枪近距离格斗的不足缺陷,从而减少了长矛手的数量。
根据现在保安军的规模张楚将部队暂定为两个团,杨标和何金分别任团长,张楚毫不客气的给了自己一个三军总司令的头衔,总领全军。各级队伍中原先管理生活的副队长得到了提升,正式的与其他的副队长区分开来,被任命为各级的指导员,在级别上与主官平级,但要听从主官的指挥。
各级的军官分批的在保安军军校中经受了严格的训练,张楚不顾工作的繁忙每期都要亲自去讲课。
张楚心中明白,保安军将要面对更加穷凶极恶的敌人。
第七十七章 我们是来种田的
崇祯二年大明朝堂上还沉浸在新皇登基、搬倒阉党的快乐之中。大臣们正在为消灭阉党留下的职位空缺争的头破血流。
对于各地的流民起义处于一种麻木状态。许多官员认为流民没饭吃才造反,只要气候好转,田里长出庄稼,流民自会散去,完全不会威胁到明朝的统制,这些年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各地督府对流民问题更是得过且过,隐瞒灾情和起义的情况不上报,要不就是互相推诿,诿过于人。
看到这是一场巨大的危机的人并不多,杨鹤和洪承畴算是少数感知到危机将至的朝庭官员。
不过上天好象要做试验一样让二人同时在陕西出现,对于解决农民起义的问题二人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
杨鹤是个好人,好人就用好人的办法,他认识到农民起义是由于流民过多,只要将流民招抚了,那么起义也就没有了。
他诚心实意的去招安那些流贼。流贼散去了天下就太平了。杨鹤的诚意确实打动了流贼,他们高高兴兴地去迎杨鹤接受招抚,然后发誓不再反叛。到任之初杨鹤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
洪承畴是个聪明而努力的人,自幼家贫他读书很努力,而且很成功,一路参加乡试、会试,最后考了个全国第十七名,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之后仕途一帆风顺,在天启七年任陕西督道参议,当杨鹤到三边上任时他还在这个位置上。
崇祯二年的春天,杨总督的招抚很是成功,各地起义的流民纷纷来降。但意外还是发生了,陕西有人认为受招抚还是不如自己干痛快,这个人就是王左挂,王左挂在崇祯元年已举起了义旗,在宜川发动了起义。他出名并不是因为造反早,而是因为他招的小弟都很厉害,几年之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都投在了他麾下。此时王左挂手下还没有这些牛人,但他还是想要有一番作为。
这一年王左挂带人攻打了韩城。韩城的求救文书送到了三边总督府,杨鹤发现自己做为三边总督竟然没将可派,但韩城之急不能不救,于是他给做为文官的洪承畴下了出兵救援韩城的命令。
这一纸命令改变了洪承畴人生的轨迹,他接到命令后没有推诿,没有拖拉,立即带人出发了,文官有兵吗?没有。
洪承畴带的兵是自己的家丁、仆人、伙夫,和在沿途又招募的一些乡勇。
洪承畴急火火的赶到了韩城,然后又急火火的和王左挂开战了。
王左挂从来没见过这样拼命的。聚集起来的流民一下子溃散了,还被洪承畴斩杀三百多人,韩城之围解了。洪承畴顿时名声大振,成为了能征惯战的象征,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洪承畴与杨鹤一样看到了流民起义的危机,同样明白起义是由于流民太多造成的,他决定减少流民。他的办法与杨鹤不同,他认为可以减少流民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杀。因为他比杨鹤更聪明,看得更远,明朝的财政已没有能力安置更多的流民,招抚了流民无处安置只会复判。所以在之后的征战中洪承畴从不手软,对起义军不投降的杀,投降的也杀,目的只有一个,减少流民,流民少了农民的起义也就结束了。他忠实的执行了自己的信念。从这之后洪承畴成为了起义军的恶梦。
陕西大地上这样的情景成为常态,起义军杀过富人、地主没有了,财物没有了,穷入加入起义军,洪承畴来了,起义军没有了,财物没有了。
没错,官军过后一样是财物没有了。洪承畴也不可能让人白杀人,他之所以能够调动官军去杀人,是因为他允许官军过后财物没有了。然后官军和流贼都走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本来干净的画风这时却有人乱入,一群打着官军旗号的队伍进入了画面,他们既不剿匪也不抢财物,只等洪承畴的队伍抢完撤走他们才进入村子,他们到了哪里就在哪里宣传,我们是来种地的。他们确实是来种地的。
洪承畴出兵韩城后,杨鹤接到了延长守备张楚的信,信中张楚对杨总督招抚成功表示祝贺,同时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现在正值春耕之季,如果误了农时甚为可惜,招抚的流民也要有活干才能避免再次反判,张楚愿意出钱,出人在陕西被流贼破坏的地区种田,恢复生产。只需总督大人写几张介绍信,以免与地方官员发生误会。
杨鹤正在为流民的安置发愁,发现还有如此顾全大局,大仁大义之人,竟然能够自己出钱安置流民,立即应允,为张楚写下了手令,让他拿着在荒废的土地上开展春耕恢复生产。
杨鹤拿着张楚的信,心中十分感慨,这个张楚虽然出身有点儿问题,但看他的信写得言辞恳切,皆是老成谋国之言,而且还肯干实事,真是十分难得。
保安军的效率很高。为了不发生误会,他们拿着总督大人的信向洪承畴和各地的官府进行了通报,言明是奉总督大人的命令来种田的。
洪承畴对抢完之后干干净净的田地没有兴趣,各地官府认为危机四伏的城外还是少去为好。种田的事谁愿意干谁干好了,有了收成时去不去抢再说。
保安军收拢着劫后余生的人口,在无主的土地上建起了农庄,在村子中建立起保甲制度。一些流民被农庄雇佣过来劳作。
保安军这次真下了本钱,从延长县调过来许多有经验的保长,还有大量的种子农具,有些农具竟然奢侈的用铁打造的。
为了防范流贼,农庄中组织了民兵,据说是延长守备家丁的骑兵经常在农庄出现。小股的流贼和想占便宣的官兵很是知趣,见到骑兵精良的装备后大都自觉的离去了,剩下的脑子不好使的,没有人在这个世界上再见到他们。
第七十八章 简单的爱情
宜川县垅下村一片破败,几日前流贼抢走了所有可以使用的东西,毁坏了这里的一切。裹挟着村里的清壮奔向下一个村子。官军赶来又在村内搜刮了一遍,官军的大部队离开之后,几个没有掠得财物的官军仍不死心,他们偷偷留下来在村里仔细搜寻着,他们不想此番白跑,希望发现一点儿被村民隐藏下来的财物。
他们的努力有了结果,一家院子的一堆乱草之中竟然发现了个姑娘。
这姑娘虽然衣着破烂,头发零乱,脸上还抹着锅底灰,看不清长相,官兵却不管那么多,怎么也是个女人。立时淫笑着围了过去,从草堆中被拉出的姑娘浑身发抖,吓得大声的呼救,这反而激发了官军的兽性,一个小头目上前一把抓住了姑娘的头发笑道:“整个村子的人都被杀光了,你叫也不会有人来救你,你从了我们,省得我们废事,把大爷伺候舒服了,给你留一条性命。”
“别那么多废话,快点吧,我们还等着呢,”旁边的官军催促着。
姑娘吓得几乎要瘫软在地上,尽力大声呼救着。那小头目伸手抓住姑娘破旧的衣裳,用力一撕,一大片衣襟被撕了下来,姑娘雪白的皮肤显露了出来,在场的官军兴奋了起来“快点,快点,这个货色还不错,轻点注意别弄坏了,后边还好几个人呢。”官军们已迫不及待了。
小头目拽着头发将姑娘按倒在草堆上,正要扑上去。只听一声大喝:“住手。”
姑娘终于盼来了救星,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她彻底的绝望了,进来的还是官军。先前的官军看到了来人,不满的说道:“喊什么喊,我们完了就给你们。”
来人却没有被他的话所阻止,大声的下着命令:“上刺刀。”
官军才发现来人与他们不同,虽然也穿着官军的衣服,使用的武器却与他们不同,手中都拿着一把火枪,随着命令每人拔出挂在腰间的短剑,插在枪口下的卡隼上,火枪立时变成了一杆长矛,三人一组端着枪向官军逼来,官军吓得连声求饶:“兄弟们,别误会,我们是洪承畴大人的手下,你们是哪位大人的队伍,这姑娘就孝敬给各位了。”
“杀!”带队的人冷酷的下达了命令,长矛刺出,官军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身上多了几个血窟窿。
“清理战场。”带队的人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青人,下达命令十分的简单,果断。刚刚杀死几个人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其他的人在检查尸体,年青人向姑娘走来。姑娘吓得扎在草堆里缩成一团。
“你不要害怕,我们是保安军,和他们不一样,我们从延长县来。”年青人向姑娘解释着。
姑娘狐疑的看着他的衣服。
“你不要光看衣服,看这里,这里有标志的是保安军。”边说他边指着自己的领口。
姑娘果然看到在他的领口处有一个布牌,上面绣了一个横杠和一个星星。再看其他的人每人领口处都有个布牌绣着不同的图案。
有人拿过来一件衣服递给姑娘。
姑娘用衣服裹住自己的身体感觉安全了一点儿。
年青人从身上拿出了干粮,掰下一小块递给姑娘,看着姑娘将干粮揉进嘴里说:“不要着急,干粮还有很多,我们是保安军,是来保护你们的,现在你安全了。”
吃着食物,喝着年青人递过来的水,姑娘终于确定自己脱离了危险。这才从草堆中爬了出来。
姑娘叫文娇,今年十六岁,是这垅下村的人,在流贼到来之时幸亏她父母见机的早,及时的将她藏了起来,她的父母兄弟却没能躲过这场劫难,全都被流贼杀了。她在恐惧和饥饿中度过了几日,没想到又遇到了官军,差一点儿受侮辱。幸好保安军赶到才救了她。
保安军是来种田的,年青人是保安军的一个排长,叫刘晓,负责种田队伍的保卫工作。在确认村子安全之后,其他的人也赶了过来,村子又有了一丝生气。
文娇见满村子的陌生人,感到十分的不安全,跟在刘晓的身边不敢离开。
刘晓只好让人将她家的院子清理了一下,告诉她在家好好等着,过一会儿送食物过来给她吃,才关上院门忙去了。
保安军干活十分熟练,很快将村子中的尸体清理干净,躲在村外的村民渐渐感到保安军与别的官军的不同,有人陆续回到村子。保安军为他们发放了少量的食物之后告知他们,参加保安军安排的工作能领到食物,免费的东西不会再有了。
村子里的人和土地被保安军派来的保长登记下来,一户户的互相担保组成了保甲。无主的土地保安军雇佣来流民开始耕种。
保安军虽说没有免费的东西了,但却可以借,种子农具都可以借,只要你以后还的时候付少量的费用。村内幸存的有地的人家通过借种子和农具也将田地播上了种,又有了收获的希望。
还有一个自称是保安银行的人说可以供给大家钱,利息也不太高。但大家对自己的偿还能力没有信心,没人敢借。
刘晓他们闲了下来,除负责警戒的人员外,其他人都在村子的场院里训练,文娇有时间就躲在看热闹的人群中,偷偷的向训练的队伍张望。文娇已洗去了脸上的锅灰,头发梳洗的干干净净,显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刘晓在训练的间隙经常能在人群中找到她。
几天过去了,清晨刘晓他们开始收拾东西,打扫住过的院子,因为条例规定,非紧急情况要将借住的地方打扫干净。
文娇看出了他们与以往的不同,躲在院外的墙角直跺脚,焦急的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一咬牙进了院子,找到了正在打背包的刘晓。
红着脸问道:“你有媳妇吗?”
刘晓是由流民加入的保安军,家人都在逃荒时饿死了,那有能力为他说媳妇啊。
面对敌人的刀枪都不害怕的刘晓被文娇这一问慌张了起来,背包都打歪了。
旁边的战士听了笑着说:“他呀光棍一个,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
“你带我走吧,我能干活养活我自己,我们在一起不会饿死。”文娇鼓足勇气说。她知道当兵的军饷很少,还经常被克扣拖欠,所以下决心以后自己出去工作也要和他在一起。
刘晓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张张嘴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旁边的战士早已忍不住起哄到:“你放心,他是我们的排长,领着当官的高军饷,一个养活四五个人不成问题,他刚立了功在延长有奖励的土地,你要防着他娶一个媳妇不够。”
刘晓赶紧制止了起哄的战士。注视了文娇很久不知如何开口,最后才下决心说:“部队有规定在外出执行任务时不能娶妻。辜负了你的好意。”
文娇听完眼泪一下子顺着眼角流了下来,猛的转身跑了出去。
刘晓望着她的背影默默发愣。
旁边的指导员将战士们赶了出去,将刘晓叫到一边骂道:“你个人头猪脑,怎么学的条例,条例上说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能娶妻,没说不行娶妻。”
“这有什么不同吗?”刘晓有点儿迷糊了。
“我们在这里执行任务不能娶妻,执行完任务回到延长不就可以娶妻了吗。”还没等指导员说完,刘晓就蹿了出去。
保安军整队出发了,他们要到下一个村子开展工作,文娇跟着运送物资的人员去了延长,在那里等待她的幸福。
第七十八章 小广告
崇祯二年的陕西,天灾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勤奋努力工作而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
皇帝对杨鹤的招抚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崇祯皇帝自己从内库中拿出了十万两白银,各地的藩王也出了五万两银子,对皇帝来说这是出了大血的,当然希望有效果。效果是有的但不大。杨鹤用这些钱安置了部分投降义军,怎奈杯水车薪,起义队伍太多,有归降的还有新起义的,大量的义军不断在陕西出现,杨鹤也只能东奔西走到处灭火。
洪承畴决心很大,统领的人马太少,只在小范围内杀戮着,此时对起义军的影响也并不大。
张楚的扩张也停止了,他没有足够多的干部,再多的地方管不过来了。只能不断强化已控制地区的统制,等待培养出更多的干部,来执行他的政策。
陕西的百姓就在这官匪拉锯中过着日子。陕西宜川县李庄村李老汉清晨打开家门,发现自家院墙上贴了一张纸。
纸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的东西,祭神拜鬼,驱魔除邪都可以用纸做载体,特别是有字的纸,更不可轻易损毁,没准上面就记载着圣人之言。
李老汉走近仔细观看,纸上还真有字,那些字却也与众不同,笔画十分的纤细,字体很小,一张小纸片上写了好多字。真不知道写字的人用的什么笔,怎么做到将字写得如此之小。
李老汉小心的将纸揭下来,放在怀中。他想弄个明白,有人为什么将纸贴在他家的门口,纸上写着什么。
李老汉找了自己的一个识字的本家,本家仔细的观看了纸片之后确认,这是一张小广告。
纸上顶头显著位置写着:延长县出卖各种铁制农具,结实好用,价格便宜。下边就有点儿大逆不道了,写着延长县去年在保安军的领导下战胜灾荒,取得粮食丰收。
战胜灾荒是由于皇上的圣明,怎么能说是保安军的功劳。不过这位本家也确定听说过在延长县,保安军修建水坝、整理沟渠,抗旱救灾,去年田地里有了收成,而邻近的县好多田地都颗粒无收。都是大明的天下,收成确不一样。
下边却写了一个小故事让人看了不禁会心一笑。
听了本家的解释,发现没有什么危害,李老汉道谢后离开了,本家小心的将小广告收了起来。因为最底下还写着,如有人能写上边小故事样子的文字,被采用后就能拿到不菲的润笔。旁边列了一个叫什么大神排行榜,榜上列了投稿人的收入,排在上面的几个大神月收入已超过十两,每月十两银子的收入确实令人心动。况且那些文字毫无文采可言,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能写出来,本家认为这么浅白的文字自己一天可以写很多,如果有机会投几篇得一些零花钱也是好的。
小广告是中阳统计局组织人员张贴的。
张楚命令郭西园的统计局兼管宣传工作,可什么叫宣传,怎么宣传。郭西园一点儿也不懂。
他只好去找张楚,张楚也是头大,现在是明朝所有现代的媒体都没有,宣传没有传播途径怎么能行。张楚在苦思一天之后,想到了最低价高效的宣传途径,贴小广告。
保安军第一期宣传品隆重出炉了,郭西园组织人员编写宣传保安军政策的文章,抄写在纸上,然后到处张贴。效果还是不错的,贴出去许多人都去看新鲜。
统计局的人见墙就贴,也引起了墙主的抗议,贴上去不久常会被偷偷撕下来。
张楚知道后引入村务公开栏的模式,命令各地保长负责,每村人员聚集地方征用一面墙壁,抹上白灰刷黑,一半用粉笔写字,发布村内的事务,一半张贴郭西园的宣传品。
宣传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百姓更多的明白了保安军的政策。
不错的效果鼓舞了郭西园,他决定大干,保安军控制地区各村的宣传栏都建立了起来。大量的宣传品张贴出去,抄写的人手又不够了,郭西园只好去找张楚,让他派几个秀才过来。
张楚听后差点儿跳起来。几个秀才,秀才在保安军中有多珍贵你知道吗。
秀才短缺,可宣传事业也很重要,张楚咬牙给了郭西园一个秀才和几个工匠。
郭西园苦着脸不愿离去,这解决不了问题呀,工匠又不会写字,一个秀才累死也抄写不了那么多的宣传品。
给你人你得会用,张楚接下来教给了郭西园正确的使用方式。
用融化的蜡油将纸浸透,秀才负责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字,在一个木框上绷紧薄纱,刻好字的蜡纸覆在薄纱下面,底下放好白纸。工匠制作了一个与纸同宽的木滚,将油脂与炭黑制成的油墨粘在木滚上,轻轻在蜡纸上推过,一张宣传品就印成了。
这种简单的油印机给张楚的印象太深了,前世上小学时张楚的老师经常摆弄这些东西,不是发练习题就是考试。做为喜欢老师的好学生,张楚经常主动给老师帮忙,可印练习题时能够参加,考试时老师总是自己动手,张楚提高成绩的愿望一直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