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保安-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妇人让张楚在门外等候进去叫人了,不一会儿纺织厂的厂长来了,却也认识张楚,原来他是张楚在江南请来的工匠李德良的大儿媳妇。厂长连忙将张楚让到了厂内,边走边介绍道,工厂现在主要是女工,所以实行了封闭管理,不许外人进入,连李德良他们制造织机的师傅也在旁边专门的作坊工作,平时并不在一起。张楚觉得这也挺好,符合明朝人的习惯,使得更多的家庭能让妇女出来工作。
来到车间内,厂长给张楚介绍了张楚最关心的纺纱机的情况。李德良父子在张楚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新的纺纱机,不过开始存在着许多问题,报废了好几台纺纱机,在不断的试验下才制作出了可以实用的新纺纱机,这才开始试着生产,生产中织机又发生了好多次的故障,李德良父子只好每天在车间里,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理。这才逐渐的掌握了纺纱机的特性。然后又制作新的纺织机。张楚现在看到的纺纱机是最新的机器,终于可以稳定的工作了。
现在纺织厂内有五十多个女工,大部分都是在流民中招收来的,她们无家可归吃住都在厂里。工厂已经织了几批成品布匹,质量很好。除少量给了周家林去卖试试销路外,其他的都供给了保安军。
现在主要困难就是棉花太少,周家林家的商行虽又运来两批棉花,但要想扩大工厂的规模,多招收工人,还得投入更多的银钱采购棉花。
张楚决定先让工人们努力掌握纺纱和织布的技术,等熟练了再带新工人,这急不得。
来到不远处李德良的作坊,李德良父子正在修理织机,见到张楚连忙见礼。他们一家人像赌博一样举家北上来到延长,还是赌对了。现在全家都在上班,挣来的工钱大增。而且由于张楚对于工匠的态度,使保安军上下对他们十分尊重,工匠终于不再是贱业了。现在家中还称不上富裕,但生活却充实快乐。
互相问候之后话题又来到了这织机上。张楚见纺纱机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决定再向前迈一步,只有这样才能由纺织的小作坊变成工厂。
张楚想用水力带动织机,现在水轮机保安军已多处在用,接下来就是怎么将二者结合起来。这需要做大量的试验,只能去慢慢的摸索。
还有一个技术现在有了突破的条件,那就是飞梭。飞梭实际上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结构十分简单,但作用却很大。飞梭的作用是可以使织布布面大大加宽。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两个人配合,现在使用飞梭,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能织比以前更宽的布。飞梭使织布速度变快,可以大大提高织布效率。以前之所以造不出实用的飞梭,问题就出在那个弹簧上,由于弹簧的弹力不足飞梭运行不起来,现在邓庆年已经炼出了新钢材,弹簧问题完全可以解决了,织布机就可以和纺纱机一起飞起来了。
张楚和李德良父子研究了半天,最后觉得两种改进方案都可行。于是张楚一声令下纺织厂被一分为二,李德良和他的两个儿子与厂子的大部分工人渡黄河到大宁建新厂,李德良的大儿子夫妇留守原厂,招收新人继续生产。
大宁县水利和煤炭资源丰富,更有利于生产,而且在安全上更有保障,可以为灾民提供一个容身之所。
一切安排完毕,张楚终于可以带着岳悦回中阳了,有许多事还急需办理。
第六十一章 中统局(一)
将延长县的一切安排好之后张楚才带着岳悦返回中阳,路上心里乐开了花“我的春天终于来了”。
在路过大宁时稍做停留,将李德良一家和女工留在了大宁开办纺织厂,然后回到了中阳,张楚的强抢民女之旅才算是结束,正当张楚摩拳擦掌准备享受一下此行的成果时,麻烦却找上了门。
负责采购和对外侦查的杨柳找到张楚汇报了一个情况。一些来中阳的读书人与县外联系特别多,这虽有可能是他们为拉更多的人给家人和朋友写的信,但他们在中阳经常秘密聚会,有可能对保安军造成危害。
随着保安军控制的范围扩大,各方的势力都开始重视保安军。这种事情可大可小,有可能只是几个老乡一起消遣娱乐,也有可能是其他势力派到中阳的破坏分子。
“为首的是什么人?”张楚决定还是先把事情弄清楚再作处置。
“为首的是一个延长县来的秀才,名叫郭西园,和他一起的多是延长来的人员,我已派人混入他们的聚会,了解他们的目的,现在他们对外人防范的不是很严,如有人介绍外人也能参加他们的聚会,现在还没有发现他们有直接反对保安军的行为。”杨柳回答。
张楚对这件事有了兴趣,现在看这些人为害的可能性不大,张楚还是想亲自去看一看。随着中阳的建设开展,各地的人才被吸引到了中阳,改变了中阳的社会结构,张楚认为有心要去了解一下现在中阳的社状况,现在保安军的发展看似一帆风顺,但张楚知道,一个组织的生存随时会受到各方面的威胁,顺风顺水时一阵邪风也可能翻船。
几日后的傍晚,中阳县一个小院内,正房内灯火通明,里面聚集了许多人,这种聚会应不是第一次,房间内摆着桌椅,使到场的人都有地方坐,桌椅的摆放也是经过布置的,人员落座后自然的朝向了一个方向。而那里摆放着一张桌子,有四个人坐在桌旁,上首坐的正是延长县的秀才郭西园。
各地人员来中阳的越来越多,一个突出的问题也出现了,这些人大多都是孤身来中阳冒险淘金,白天工作晚上却没有了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自甘堕落去寻欢场所,况且去多了经济压力也很大。所以只能聚在一起喝茶聊天,郭秀才来中阳较早,虽然没能赚到三万两银子,但几百两却也有了,他自己在中阳买了宅子,家人还没有接过来,由于他为人随和,对事情见解深刻,聊天的人逐渐的聚众到了他的家中。隐隐有成为一个小团体的样子。
张楚在杨柳手的引领下进入了屋子,在一个角落的位子坐下来,和着众人一起边喝茶,边聊天,看这些人的穿装打扮应是读书人居多,各桌聚在一起的人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议论着,后有人向坐在上首的郭西园提出了问题,引起敢了大家的注意,全都停下议论听郭西园的回答。
那人问郭西园:“郭先生准备在中阳待多久。”
“我会在中阳长住的,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你们看我在中阳买了房子,过些日子还会将家人都接过来,怎么会离开的。”郭西园回答。
“您也应明白我的意思。”那人看了看屋里的其他人然后说:“中阳现在是保安军的地盘,保安军肯定不是皇帝的秘密力量,我们到这里时就明白了,前些日子保安军可是跟官军实在实的打了一仗的,不知什么时候官军打来,说我们不是他们一伙的没人会相信,我们有嘴也说不清楚,我们现在可是实实在在的为保安军干活的,要不是想多赚些钱我早就离开了。”
“正因为保安军与官军打了一仗我才下决心不走的。你们也知道那一战的结果,三千官军被一千多保安军打跑了,我们还有什么必要离开。”
郭西园的回答并没有让大家满意,立时就有人问,:“那只是山西一处的官军,如果朝庭调集其他地方的军队来,我们不是很危险?”
“现在各地乱民四起,官军疲于应付,那还有能力再组织大军围剿保安军。说句通俗的话,官府还有钱吗?大家都是走了几百里路,大多在家乡过的不如意才来到这里的,自身的经历和路上所见所闻,你们难道还不明白,现在的灾难难道完全是天灾造成的吗?”
郭西园刚说完立刻有人附和说:“肯定不完全是天灾,有一大部分是官吏的盘剥,各种贪污**,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真的是要将穷人往死处逼啊。”
“而现在中阳这个地方却大为不同,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帮保安军做事,你们也看到了,即使是留用的原来县衙中的官员,也不敢再犯以前的毛病,手脚不干净。为什么,因为保安军的规矩与官府不一样。这不正是我等读书人本心要追求的吗?我们读书为了什么?应不是考取功名后和那些贪官污吏一样鱼肉百姓吧。”郭西园的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纷纷点头称是。
“那保安军将来会怎样对待我们读书人呢,给我们的工钱竟然和工匠一样。”有人在为自己的将来担心。
“到这里你就会发现这里许多的与众不同,读书人和工匠的地位改变是必然的,说句不敬的话圣贤书不能当饭吃,而工匠们的手艺却可以实在实的做出东西来供百姓使用,现在遍地灾荒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真的会死人的,可以看看现在的中阳,大量工厂的建立,使更多的人有了工作,得到了工钱米粮,一家人才不至于饿死,保安军要打仗,靠书生的嘴不行,还要靠工匠生产出来的武器,所以工匠的地位才会高,读书人今后也应多学一些实用之学,我看现在中阳给小孩子学的课本就很好,有许多有用但我们不知道的知识。世道是会变的,就如我们现在办公用的字体,虽看起来离经叛道,但确实方便实用。这一切都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想到的,墨守陈规读死书在中阳没用了。”
“大明朝会不会亡?”坐在角落里的张楚突然问。
第六十二章 中统局(二)
张楚的话说完屋内一下子静了下来,他的问题正是大家关心又不敢在明面谈论的话题。
郭西园看了看张楚,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大明不会亡,现在大明的危机主要是流民作乱,而乱民是由于连年的天灾和贪官造成的,天灾不可能一直下去,只要有一年的风调雨顺,流民有了吃的就不会作乱,现在新皇登基,勤政爱民,诛灭阉党,政治清明指日可待,大明朝没准又中兴了呢。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大家回去休息了。”
众人起身施礼告辞,张楚也随大家走出了院子。转过街角杨柳跑过来问低声道:“大帅,要不要将这些人都抓起来?”
张楚摆摆手说:“暂时不用,不过你的发现很重要,有些工作我们要抓紧去做,不然真会出大问题。”
第二天一早郭西园刚到衙门上班,就被通知说有保安军的官长要见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郭西园走进衙门后的一间屋子,屋内却只有一个年青人坐在那里。
张楚见他进来起身施礼道:“郭先生,我们见过,昨晚还听过您的高论呢。”
郭西园闻言想起来了,这个年青人就是那个最后提问题的年青人,心里掠过一丝不安,小心的问:“我想起来了,不知您是?”
“我是保安军大帅张楚。”张楚回答。
郭西园慌张了起来,昨晚还说大明不会亡,今天就被找来了,这可如何是好。“我昨晚是信口胡说的,当不得真的。”
“我还真是要找你继续昨日的话题,你能那样讲说明你对时局有自己的分析。不过今天我要和你说说为什么大明一定会亡。”
说完张楚让郭西园落座,然后继续说:“你分析的方向对了,但你的依据错了,得出的结论当然错了。先说这天时,你说天灾一两年就过去,这首先是错的,这场灾害要延续到十几年之后,以后就会证明。当然这是天机,我们不去讨论他。我要说即便是没有灾荒这大明朝还是要亡,你说新皇登基之后勤于政事没有错,但你要知道,大明朝是整个制度都烂了,不是靠一两个勤奋的皇帝就能挽救的。就象一条处处开裂漏水的船,舵手再努力也避免不了沉没的命运,只有靠全船的人齐心合力才能自救,而现在大明的官吏从上到下都在拆这条大明的船,用船板造着自己的小船,最后避免不了大家一起覆灭。大明的制度已不能约束官吏,不能将他们团结起来。你在中阳也干一些日子了,你可以看到还是以前衙门那些人,现在在保安军中却努力工作着,除了应得的工钱却没有非分之想,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有新的体制,从上到下都有规矩约束着。你为我工作,你见过我吗?你的上级每日都在督促你吗?”张楚问郭西园。
“我还没见过您,我的上级也没有每日里催我工作,不过干工作的人都很卖力气。可这是为什么呢。”张楚的话郭西园还是有些信服的,在私下里就有传说,说张楚以前是山里的修道之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懂得制造之学,保安军中新奇的东西据说都是张楚想出来的,张楚说天灾要延续十几年,没准就是真的。只是对于保安军与官府不同的运行模式郭西园确实有些不解。
“我就是规则的制定者,而具体事物要靠全体人员的努力去完成,每个人各司其职,组织在一起才能形成高效的体系。你的上级不需要每天盯着你干活,只要定了你这个位置必须干什么,不求你干的更多,加上适当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奖惩制度,每个人都不想被他人超越,规章制度得到严格的执行,整个保安军的机构就能高效的运行,我是勤是懒其实没有什么影响。”张楚进一步解释。
郭西园联系自己的工作好象明白了一些,自己办公的地方墙上贴那么多的办事流程,规章要求都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上级只对他们讲要完成什么任务指示,而不是催促他们努力去干,是因为工作成绩直接和自己的奖惩互相联系着。
张楚见郭西园在思考,知道他有所触动,但这不是今天的重点。今天张楚有工作要交给郭西园去做,于是接着说:“这些事情你以后会明白,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
郭西园马上坐直了身子,凝神静听。
“我们保安军要成立一个中阳统计局,由你来任局长,级别相当于现在各大队的队长,现在由于我们控制的地区还小,有许多其他部门的工作也要由统计局来承担,以后再分出去。统计的意思就是国情调查,所以中阳统计局首要任务就是保安军控制地区的社会情况的调查,以及对重点可疑人员的掌控。统计局的势力要逐渐的发展到保安军控制的范围之外。现在急需要做的还有对舆论的引导工作。象你家那样的聚集地可以有,但都应在统计局的掌控之中,并要组织人员编写统一口径的宣传材料,通过各种渠道散发出去,宣传工作也是你们统计局的重点,具体的怎么干明天你来找我再研究,你的工作只对我一个人负责,只向我汇报,你只听我一个人的命令,人财物我会给你安排好的。怎么样,有信心干好吗?”张楚布置了具体的工作。
郭西园听后心脏不由的加速跳动了起来。如果真如张楚所说明朝一定会亡,那么张楚带大家在这个乱世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的。而张楚让只听他一个人的命令,那么就是说明自己将是张楚最信任的人,如果张楚上位那么自己的从龙之功是跑不了的,虽然任务听着有点儿复杂,但富贵险中求,从中拼出个王侯将相来也未可知。他压抑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站起来大声说道:“请大帅放心,我愿为大帅效死。”
张楚满意的对他说:“你去准备一下,明天到我那里去报道,还有许多事情要向你交代。”
送走了郭西园张楚将杨柳叫了进来,之前张楚已和杨柳商议过中阳统计局成立的事,杨柳一进门望着郭西园去的背影问道:“这个人可靠吗?”
张楚笑道:“这个你倒放心,他为了发财来到中阳,是个敢于冒险的人,只要我们的势力不断的壮大,这个人还是可靠的。他能将那些人聚集到他家,说明他还是有组织能力的,什么事情都是学而知之,放心让他去干好了。这还需要你和他相互配合,你们的工作转到侧重于军事情报和物资采购上来,这两条线现在要分开进行,以避免发生问题时损失重大。统计局提供信息给我之后,我这里经过分析会转给你们,他们的人员要独立的自己去发展。保安军要发展还是要靠军队不断的打胜仗,不断的强大起来,有些人有异心也不敢乱动。”
第二天中阳统计局正式成立了,这是个值得记念的日子,许多无名英雄都是被后来简称为“中统局”的成员,他们为保安军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麻烦刚刚解决,一个更大的麻烦又摆在了张楚的面前:他要没钱了。
第六十三章 武装游行
张楚安排好中统局的事后,开始盘算怎么让岳悦将银行办起来,好通过一起工作给自己创造点儿机会,一盘算却将张楚吓了一跳,他发现:他快没钱了。
张楚攻克大宁、隰县、交口、中阳几县,并将隰县、交口几县的物资钱粮大部分运到了中阳,这才有了中阳大开发,张楚以为凭借这些物资怎么也能坚持几个月,到夏粮收获就可以有一些赋税收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中阳,各项的建设工作提了速,花钱的速度也飞快。
钱还是要靠自己去赚,张楚打起精神准备再大干一场。
安慰岳悦先熟悉一下银行的业务和人员,让她在中阳县等着,张楚决定要为她赚钱去了。
中阳县北面的方山县突然气氛紧张了起来,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从中阳向方山开来,这是一只雄壮的队伍,开路的上百骑骑兵马蹄扬起路上的尘土,前方还有不少夜不收快马飞驰往来不断传递着消息,步卒在骑兵之后手持刀枪排着整齐的队伍前进着,还有骡马拉着的炮车辎重跟在后面。这是一只奇怪的队伍,一路过来走走停停,每到一个大的村镇就要停下来,完全不是出兵打仗的样子。开始队伍所到之处百姓纷纷逃避,后来发现这支队伍根本就不进村驻扎,而是将军营安在村外,只派出少量的人员进村说要搞什么保甲制度。没来得及逃走的老人将信息传给躲起来的人,人们将信将疑的陆续回到村内,队伍果然没有进村,更没有放任士兵抢劫。队伍宣称自己是中阳县来的叫大明保安的队伍。
保安军进村的人在村内安排了保长,登记了人口土地,然后又开始宣传减租减息政策,这些政策村内的人由中阳过来的人口中听说过,如果能实行对穷人来说确是一件好事,况且还有大军在侧,只要不杀人放火抢劫就没有人反抗,连一些富户也只能忍着。
队伍这样缓慢的一点点向方山县城走来,消息早就传到了县衙,方山县知县李品章异常紧张,慨叹自己的命运如此的不好。考取举人已很多年,去年赶上方山县知县出缺,自己多方走动才得以在这个穷县当上了知县,没想到天灾严重,本钱还没捞回来,各地贼人乱民四起,知县成了高危职业,去年开始已有好几个知县被贼人砍了脑袋,特别是前几个月邻县中阳被贼人所占,知县张洪生死不明,孙千户被派去剿匪,整个队伍都没了音讯,肯定是凶多吉少。好在贼人在打下中阳后没有流窜过来,可该来的总会来,现在贼人果然向方山县城开来,李品章只能命令城门紧闭,城内的驻军和衙役上城防守,逼迫城中富户出人出钱协助。他既不想被贼人杀了,也不能逃走,如果逃走因丢城失地被皇帝砍了脑袋,既丢人又会连累家族。
等待是一种煎熬,偏偏贼人走的又很慢,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督促防守,李知县整个人都廋了一圈,这时保安军才到了城外,按条例在城南扎营。李知县登上城墙观看,看营盘的规模应有数千人,贼人的行动仍是缓慢却有条不紊,扎营,造饭列队出营,队伍在城墙下列队,士兵一个个头戴闪亮的头盔,胸甲和背甲也都擦得照得进人,当时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整齐的队列站在那里反射的光影直刺城上守城人的眼睛。步兵列成方阵缓缓移动,后方的大炮被推了上来,在城墙下一字排开,李品章数着城下的火炮数量,看着自己少得可怜的守城人员,和那几门长满了铁锈不知能不能打响的火炮,心知自己完了。保安队队员按照条例架设火炮,然后装填点火,实心的炮弹将城墙打得砖石碎屑飞溅,守城的士兵听到炮响早已跑下了城墙,炮击倒没造成多大的伤亡。
李品章看着城墙上只剩下自己和几个亲信,知道城是守不住了,牙一咬抬起手中的宝剑就要抹了脖子,亲信赶紧上前抓住他的手大喊:“老爷等等,等等。您看贼人并没有进攻。”
贼人确实没有进攻,阵中有一骑向城墙跑来,边跑边张弓搭箭,到城边将一只箭射上了城来。李品章急命人将箭捡了过来。接过一看箭上竟然有两封信,打开一封,信内写着由于灾荒城外百姓无以度日,恳请知县大人给予钱粮,赈济灾民。
有这么要求放赈的吗?大炮轰完了再要钱。打开第二封信的内容,令李品章摸不着头脑。
只见信内写道:
方山县知县李品章:
尔投诚我保安军多日,方山治理有方,特予以嘉奖,现我军过路方山,所需粮草辎重务于日内备齐,大军凯旋必有封赏。
落款是保安军大帅张楚。
什么时候自己又成了保安军的人。急忙让人寻找师爷,亲信将趴在城墙垛口下的师爷提了过来。师爷颤抖着将信看了一遍。别说师爷胆子小,但脑子好使,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腿也不抖了。“恭喜东主,这第一封信的意思就是说贼人并不打算与您为敌。”
“不为敌开的什么炮。”李知县气愤的说。
“贼人只为求财,而且为您想好了借口,您可以说是灾民无粮聚集,然后您当机立断放粮安民,避免民乱,平息民愤。”师爷解释。
“那这第二封信呢?”这封信更胡言乱语,让李品章一点儿也不明白。
“这封信有点儿歹毒,贼人攻打县城却不说是为了占城,而是说您已暗中投靠了贼人,这次只不过是因为筹粮不利发生了内乱。即便是他们打不下县城,您的守城之功也没有,如果贼人放出风去,您要洗脱还要费一番周折。”师爷仔细的解释着。
“这可如何是好?”李品章急得在城墙上直转圈。
“为今之计只好拿出钱粮来,同时向城中富户催捐,就说要赈济城外乱民,如果让乱民入城谁也不会有好下场。但愿贼人守信,拿了钱粮离开。”师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保安军的信誉还是很好的,拿了钱粮就拔营起寨,大队人马向临县开去了。
李品章心有不甘,命衙役在城内挨户的收取捐税,一定要把损失补回来。
保安军大军抵达临县城,临县的知县早已探明方山县击退贼兵的方法。所以提前就与保安军沟通。保安军果然平安过境。
之后保安军成为了一支和平之师,在吕梁地区各县巡游一圈之后又回了中阳,一切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各县的知县还在安心做着自己的父母官。只有微小的不同,衙役们再也不敢出城收税了,在城外有了保安军对进出货物收税的关卡,城内官兵却不敢出城清剿,生怕引来保安军这尊杀神。
城外的各村镇的保甲制度建立了起来,荒地和无主之地被保安军占领,并组织流民开垦,在保长的带领下还将流民组成民兵每日里在那里训练。
几日之后有保长报告,由于保安军只是在各县巡游而过,各地的富户、地主虽没有明面反抗,但暗地里却让保安军的各项政策执行起来十分困难。保安军的官员接报后也是十分为难,总不能让保安军回去将所有的富户都杀掉啊,那样做吃相也太难看了一点,没有办法他们只能报到张楚那里。
张楚接报后也是思考良久。最后决定要在吕梁地区开展普法工作,保安军要“送法下乡”。
第六十四章 送法下乡
张楚急令将马子州及他的全套人马接到中阳来。
马子州一路奔波人困马乏,赶到了中阳马上就去见了张楚,张楚却一天也没让他休息。
马子州见到张楚心中很是不安,以前总是自我催眠,自己不是在为贼人工作,自己按照大明的法律审理案件,管理着大明的百姓,应该还是算为大明朝庭干活。这次张楚把他急匆匆的找来,看来这案子是审不下去了,自己要不要为张楚工作还没有想好。
张楚见他过来打招呼道:“马知县一路辛苦了。”
“不敢再称知县了,只盼能为百姓做些实事而已。”马子州还在想最好张楚能让他继续审案。
“还真不能再称你为知县了,我决定扩大你审案管辖的范围,要将所有保安军控制区域的案件管理起来。我急着将你找过来有些急迫的案件要审理。这次我们在吕梁地区武装巡游了一圈,但许多有罪恶之人并没有得到惩处,你要负责对吕梁地区的案件集中审理。我们要送法下乡,由你和你的人组成巡回法庭,我再派五百名精锐的队员随同你们下去。其他的部门也会配合,一定要树立起保安军公正的形象,只要你不贪财,不徇私枉法没有人干扰你审案,一切以法律为准。”说完张楚走到书案边,从那里拿了一个写好的条幅递给马子州,然后说:“这是我对你的要求,希望你我都要遵守。”
马子州接过来只见上边写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见自己还是负责案件的审理,并且明确了审案不受他人的干扰,马子州心中的压力没有了,严肃的对张楚说:“我会干好这些事情的,现在的百姓太苦了,天灾我没有办法,但我会想办法将**减少。”
送走了马子州,郭西园被叫了进来。郭秀才这些日子虽然忙碌但过得特别充实,见到张楚十分的兴奋,知道有具体的任务要交给他们了。
“你们统计局筹备的怎么样了?”张楚先问了他工作进展情况。
“主要是合格的人不太好找,不过请大帅放心,以现在的人手我们完全可以开展工作。”郭西园急不可待的要开展工作了。
“好,这次你派人去吕梁地区调查当地的情况,要弄清当地各方势力的力量大小及相互关系,以及对保安军的态度,对保安军持敌对态度的人要搜集一些证据,交给马子州去审理。不为恶的富人不会太多。特别顽固又没有为恶证据的报告我,然后再决定应对方式。”张楚布置好工作郭西园领命离去了。
保安军的武装游行之后,吕梁地区又迎来了新鲜事:保安军巡回法庭送法下乡。官老爷不在衙门里等着审案而跑到乡下来了,来的不光有官老爷还有五百全副武装的保安军。所以这个下来的官老爷自然没人敢小视,各县的知县对于这种公然抢生意的行为也只是对天说:“我看不见,我看不见。”
巡回法庭选在比较大的乡镇落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