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保安-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好有眼尖的人看到了船只上飘扬的大明的旗帜,大家这才放下心来。天津卫的士兵负有守卫这里的职责,即便是大明的舰队也不能轻易进入港口,于是当官的派出小船去询问情况,并阻止船只入港。
保安军的舰队越开越近,逐渐显露出了他巨大的身姿。本来在远处观看海上的船只并不显得有多么巨大,接近之后与天津卫所的小船一比这才显示出了船身的伟岸。
“不知来人是哪位大人的队伍,来天津港有什么要事?”卫所的士兵小心翼翼的问道。
“我们是来自东北的保安军,我们大帅接到情报,后金人准备通过水路进攻天津卫,我们是来增援的。”船上的保安军严肃的回答着。
“你们有没有兵部调兵的文书,我也好去回禀我们的指挥使大人。”卫所的士兵一听事情重大,自己肯定做不了主,还是抬出指挥使大人比较好。
“文书你不配看,让你们的指挥使亲自来。”保安军的回答一点儿也不客气。
“那就请各位暂且停船,等我禀明指挥使大人再引导诸位入港。”
“军情紧急,来不急了,去告诉港内的老少爷们,避让一下,如果有妨碍我们入港的格杀勿论。“
卫所的士兵看着保安军战舰上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和甲板上手持火枪的一排排保安军士兵,明白现在不是讲道理的时候,这时只能看谁胳膊粗力气大了。
卫所士兵不敢耽搁,急忙划船回港,准备向天津卫的最高领导指挥使大人汇报。
保安军的舰队没有作一点儿停顿,直接向着港口的码头开去。负责守卫港口的卫所士兵有点儿迷惑了,对于开近的舰队是阻止还是放行,在场的军官没有下达命令。一方面是由于保安军打着大明的旗号,更为重要的是以来船的大小和船只的数量看,这是一支十分强大的舰队,自己根本阻止不了。
几只运输船靠岸,船上的保安军迅速的弃船登岸,冲向了可能对保安军舰队构成威胁的目标。海面上的战舰也都打开炮窗,随时准备进入战斗状态。
港口内的卫所士兵见状更不敢有所行动了。等到天津卫的指挥使徐忠带领亲兵赶到港口时,保安军连火炮都运上了码头,数千保安军早已登陆完毕,卫所的士兵被保安军用枪指着,集中在了一起。
本来天津卫的指挥使徐忠心中充满怒火,哪有这样增援的,没有上级的命令,没看到调兵的文书,还将原先的守军看管了起来,可当他看到港口内保安军的军容和布满海面的战舰后他改变了主意,变得冷静下来。
”你们的主帅在哪里?我想拜访一下。“徐忠放下架子,客气地对一个保安军军官模样的人说道。
”我们的大帅在船上,你想见我们可以派小船将你送过去。“保安军军官指着海面上的彩云号说道。
”好,我想过去。“徐忠硬着头皮回答,不管怎么样也要弄清这支军队想要干什么。
第四百四十章 军资转运站
天津卫都指挥使徐忠怀着万分的不情愿登上了一艘小船,小船向着张楚舰队的旗舰彩云号划去。
按照官场上的规矩,都指挥使与总兵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并不互相隶属,张楚的级别比徐忠也高不了多少。徐忠根本没有必要来见张楚。
可现在的形势却已没有规矩可讲,保安军直接开进了港口,登上了码头,还用枪逼着卫所的士兵不敢出门。到如今徐忠也没有看到朝廷派保安军来天津的文书。
来硬的与保安军动武,徐忠说什么也不敢。卫所士兵和战斗力他自己还是清楚的。
保安军打败后金的名声已传扬在外,张楚又有反贼的底子,如果真惹毛了张楚,双方动起手来,卫所士兵肯定是必败无疑,到时朝廷为安抚张楚没准还要治徐忠的罪,这种赔本的买卖说什么也不能做。
武的不行就来文的,豁出这张老脸不要,去求张楚,让这位爷到别处玩去。大家当个官也都不易。
小船接近了彩云号,徐忠明白了张楚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底气,不怕得罪大家,不怕得罪皇帝。彩云号那高大的船身和炮窗内伸出来的一个个炮口就是理,而且这样的理张楚还不只一艘。
艰难的爬到彩云号的甲板之上,徐忠整个人的气势都弱了下来,见到坐在躺椅里在甲板上晒太阳的张楚更没有了理论的勇气。
“张大帅公务繁忙,不知因何到了我天津地面儿。”有士兵向徐忠引见了张楚,张楚坐在那里连动都没动。徐忠的脸上很不好看,可总要说话,要不然这一趟的罪就白受了。
“我不忙,只是带着兵到处转转,听说天津港经常有人出海,私通后金,为后金人提供情报,运送违禁物品,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奸细与卫所士兵有联系。”张楚享受着上午的阳光,连眼皮都没抬缓缓的说道。
“绝无此事,绝无此事。”徐忠赶紧否认,这真是贼咬一口入肉三分,张楚这一见面就将屎盆子往他头上扣的行为把徐忠吓了一跳。
“有没有只有查过之后才知道。没事徐大人请回吧。”张楚显然没有谈话的心情,说完闭上了眼晴。
“张大人此来不知有没有朝廷调兵的文书,如果上边查问下来,我也好有个交待。”徐忠的意思是我惹不起你,可上边还有个朝廷在那里,你总不会连朝廷的调遣都不听了吧。
“朝廷,朝廷管个屁用,我带人在关外打鞑靼,朝廷到今天还欠着我们粮饷呢,还得我自己想办法。”说起朝廷张楚有了些精神,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摆开一种要开骂的架式。
徐忠这下听明白张楚的意思了,敢情这位爷没钱了,到天津来想办法。这位流贼出身,能想到的除了抢肯定没什么好办法,可如果他要是在天津开抢,天津卫的官员不就遭了秧吗。并且要是被欠了粮饷就去抢,卫所的士兵早就抢到北京城了,还轮得到你们来。
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张楚的兵在天津开抢,张楚可以摇头说不知道,驻守天津的卫所士兵和官员可就要倒霉了。徐忠没办法咬咬牙说道:“我知道前方将士辛苦,要不然张大人让将士们等几天,我去向这里的乡绅们支会一声,看能不能为大人募捐一些粮饷。”
“你去找乡绅们要钱,你们卫所的粮饷都发齐了吗?”张楚不相信的看着徐忠,现在大明的卫所还有不缺钱的,要是可以要到钱徐忠还不早就去要了。
“我尽量去试试。”徐忠脸上不由一红,他知道凭自己说什么也要不到钱了,这次他准备告诉那些一毛不拔的乡绅们,再不给钱张楚就要开抢了。看他们害怕不害怕。
“作为军人保家卫国是职责,骚扰乡里还是不好。我有办法赚到那钱,而且还可以分给徐大人一部分,不知徐大人有没有兴趣?”张楚这时又开始忧国忧民来了。
“什么办法?”徐忠咽下一口唾沫问道。
“我要在天津的港口设立岗哨严查私通后金的人员,同时要划出一块地方作为保安军物资转运站,将从其他地方转运来的物资运到辽东,由于天津卫所的士兵保护港口安全辛苦,我每月给卫所一部分银两作为慰问,这些钱完全由徐大人支配怎么样?”谈到钱张楚又来了精神,坐直了身子两眼都放出了光。
徐忠一听,心想这个张楚的胆子还真大,在港口设立岗哨不就是要雁过拔毛吗,建物资转运站,是不是要向海外走私啊。一句运往东北的军用物资谁还敢拦,这些事要是让朝中的大臣知道了还不得用口水将张楚喷死。一时间他有些犹豫不决,自己同意了如果事发多少要受到牵连,想不同意,可又惦记着张楚说的给他一部分银两。
张楚见他在那里不做声,明白他在想什么。于是说道:“朝中官员怎么想你不用管,一切都推在我身上好了。你先到我的军需官那里领五千两银子,回去改善一下卫所弟兄们的生活。只要你们在今后不来干扰我们,这银子每月都有。”
“好,好!我会管理好卫所的士兵,让他们在营中不到处乱跑的。”徐忠听到马上可以拿到银子转变了态度。这要是能连续的拿几个月,被罢官免职也是值得了,其他都让张楚那里顶着好了。
徐忠拿了张楚的银子,高高兴兴的回到卫所。
将卫所的士兵全都召回营中,说是要整顿军纪,下令所有士兵不得离开营地,而且还给士兵发了半个月的饷。卫所士兵一片欢腾,终于有钱买粮了,至于为什么要躲在营地,就没有人愿意去管了。
保安军天津军资转运站成立了占领了整个的码头,码头的所有人员都被征召成为了工作人员,而且并许诺了更高的薪水。大家感觉只是老板换了个人,而且新老板更加大方。所以没有什么人有怨言,在军资转运站的门口设立了岗哨对过往人员进行盘查,说是要防止私通后金的奸细。不过那些士兵还算客气,也没有乘机占行人的便宜,没几日大家就都习惯了。
让需要运送物品出海的商人不安的是,保安军贴出了大字的布告,宣布对进出的货物收税。商人们算计着,除了买通港口内的衙役士兵外,这下又要多出一份血了,可有些货还是要运的,只好不情愿的去交税。
他们交完税,拿到了保安军的税票很快发现了这其中的好处,他们拿着税票在港口内一路畅通无阻,没有人再来刁难敲诈,这样算下来比原先贿赂官差的成本还要低。商人们这才放下心来。
没过几天又有小道消息传来,说军资转运站里还有更加赚钱的门路,商人们一下来了兴趣。
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津的繁荣
天津的百姓逐渐适应了港口被改成了军资转运站,这一切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影响。
几天后,商人们暗地里传说的转运站内有发财的机会倒是让人动了心。
天津地区资本比较雄厚的商人聚在一起边喝茶边聊起了发财的事。
“你们说这个发财的门路是不是个骗局,这些当兵的没钱想骗咱们一头子?”商人爱财,但更怕被骗。
“这个应该不是骗人的,他们不是说能够将商品运到远洋进行贸易吗,我专门去看过,在转运站内他们正在扩建港口,又招了不少人去当船工水手。在码头里停靠着许多大船,海面上还有不少船只等着入港。这保安军有远洋船队的事假不了。”
“我出去算过。”另外一个人接着说道:“在码头上堆积着许多船队运来的货物,要是怕风险,倒卖这些货物也能发财。”
“与这些当兵的交易安全吗?要是他们翻了脸,吃了我们的货可就血本无归了。”还是有人不太放心。
“这个倒不是问题,这几天你们也看到了保安军军纪有多么严格,当兵的连一个铜板的贿赂也不敢收。并且管理交易的有专门的人员,不是当兵的。”
“可朝廷禁止商品出海,哪天朝廷下旨关了港口,我们不也白忙活了。”
“关港口谁来关,看那停留在海面上的巨大战舰吗?他们不想关港口谁也关不了。知道这买卖是谁在做吗?是登州总兵张楚张大帅在做。传说是皇帝没钱养兵特许张大帅干的。另外张大帅是什么人,连鞑靼都怕,还有人敢断他的财路。”
“其实你们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商人中财力最大、威望最高的李老板说话了。
众人都静下来听李老板怎么说。
李老板说道:“你们这些担心还是由于见识少。其实人家山东人早就开始同张大帅一起赚钱了。我专门派人到山东打探了一下这个张大帅的底细。”李老板说到这里故意停了一下卖了个关子。
商人们纷纷赞扬李老板办事稳妥,催他快说。
李老板继续说道:“这个张大帅在山东已开有好几家公司,有从江南运粮的,有专门跑与倭国贸易的。还发行了股票同山东的商人一起发财,据说在京师都有人偷偷在买卖他们的股票。我们现在加入进去比山东的商人要晚很多了。我派去的人找关系不错的山东商家打听过,他们投到股票上的钱现在已翻倍了。”
“投钱翻倍?”有人惊叹道。
“那是当然,而且还没有多长的时间,这里边当然要承担海上的风险,他们运气好船队出海没有遇到风浪,可不冒险就赚大钱的买卖哪里去找啊。以我们几个人的财力损失点儿银钱算不了什么,可要是找到一条新的财路,我们就有新的奔头了。”众人都觉得李老板说的有道理,纷纷附和着,最后大家决定一起抓住这次机会,大家共同发财。
在李老板向大家介绍了张楚在山东设立的股份公司的情况后,商人们一致认为这个形式很好。于是决定来个狠的,他们推举李老板找张楚去谈,希望在天津也成立一家股份公司,大家与张楚捆绑在一起,有风险一起承担,发财大家一起发。
张楚见到李老板,听了他说出的要求当然十分高兴。合伙赚钱的事张楚从来不会拒绝的。
保安军天津商贸公司正式成立了,随着业务的开展保安银行自然的出现在了公司的旁边。
天津人逐渐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入到了百姓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
生活条件好一点儿的家庭发现,他们在本地商人的店铺中也能买到原先只有达官贵人才能食用的漕运来的粮食。商店中的布匹同样吸引着他们的眼球,不但结实而且还很便宜。富户人家这些日子正在忙着用据说是从山东运来的大块的磁砖铺装地面,既干净又美观,而且还显示出了财大气粗,用磁器铺地亏他们也想的出。这种奢华还只是在家中显摆显摆,更有豪门大户购买了几辆高大豪华的四轮马车,每日里赶着招摇过市,那才是真正的炫富。据说坐在里边十分的舒服,跑上几百里地也不会感到劳累。当然到目前还没有几个人坐过。
对于普通的穷苦百姓来说他们同样也是受益者。码头繁荣了,需要更多的工人,只要肯出力气就不会被饿死。人们多了很多谋生的机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引来了更多的人口和商家,加上旅顺被张楚收回,后金人从海上攻来的可能性大为减少,在天津卫周围依靠海港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沿着海河一线形成了一个个的人口聚集区。
天津的发展势头不但影响到了本地,很快也波及到了相距不远的京城。
从江南来的日用品大量的出现在了北京的街头,权贵官僚家拥有了更多的丝绸磁器等奢侈品。
传闻更多的人又在天津赚了钱,这令富人们都很羡慕。有的人禁不住钱财的诱惑,跑到天津来寻找发财的机会,还真赚了个盆满钵满。然后新的财富神话又传扬开来了,更多的人被吸引到天津,天津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
有人发财,自然有没发财的看着不顺眼。原先天津的地方官员对张楚的军资转运站的出现本来就看着不顺眼,但由于张楚那些荷枪实弹的士兵在那里守卫,他们也不敢怎么样。他们求助于平时看不上眼的卫所都指挥使徐忠,徐忠好一番推辞,他讲同是大明官兵互不隶属,他是管不着保安军的。
官员们还是不死心,张楚占据了港口等于将原先官员们的利益抢走了。官员们时刻都在盯着张楚想要干什么。当一批物资在港口运进运出时官员们明白了张楚肯定在走私,因为为军队收集物资怎么还会有运出来的事。并且通过港口走私的事他们以前也没少干。
官员们觉得抓住了张楚的把柄,联合起来向崇祯皇帝告发张楚走私的事。决心这次一定要将张楚告倒,港口中那成堆的物资确实让人眼红。
第四百四十二章 张楚升官
张楚在天津的活动自然引起了天津官员的不满,他们将搜集到的有关张?23??在天津走私的证据奏报到了朝廷,其中当然夹杂了许多他们编造的张楚在天津胡作非为抢男霸女的指控。
中国的官场很有意思,有时光明正大的揭发罪行不起作用,反而是私下流传的下流小道消息反而更能搞臭一个人。大明的官员都深谙此道。
有关张楚的各种小道消息开始满天飞,张楚的形象逐渐变成了青面獠牙,吃人喝血,荒淫无耻的样子。京师的百姓在茶余饭后又多了个谈资,相对于正面的宣传,百姓更乐于传播这些,他们连事情的真假都懒的去思考,只觉得传播这些能够显得自己知道的多,见识广,然后听到的人又将自己认为的恶人该干的事加到其中,继续传播。
被紫禁城的高墙围住,自认为是这个国家的主宰,而实际上对世界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的崇祯皇帝当然听不到有关张楚荒诞的传说。他见到的是大臣们送上来的一本本弹劾张楚的奏折。奏折中历数了张楚的种种罪行,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张楚对于整个朝廷权力体系的破坏,以下犯上,没有命令私自派兵到天津。其实不用大臣们添油加醋,张楚的行动已经大大触动了皇帝的权威,还盼望着成为秦皇汉武一样的千古一帝的崇祯皇帝,自然不能容忍有臣子不将他放在眼中。
崇祯皇帝郑重其事的在早朝时将弹劾张楚的奏折拿出来讨论。
这次大臣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
“这张楚反贼习性不改,未受教化,严重违反朝廷的法度,擅自用兵,祸及百姓,必须捉拿法办。“朝堂上一些小喽啰在大佬们的授意下开始了对张楚的攻击。
“张楚辜负圣恩,目无法纪,必须严惩。“其他的人也不甘示弱。
在朝堂上的大臣全都认为张楚的行为离经叛道、罪在不赦,一定要将张楚捉拿入京,然后像对待袁崇焕一样千刀万剐。
”哪位大臣请命到辽东将张楚捉拿归案,交有司审理。“大家骂完了张楚,崇祯皇帝想到骂是骂不死张楚的。只有将张楚拿住才是让他死的最好手段。
刚才还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的大臣们及时的闭上了嘴,小心的向后退了一小步。我们大家都是文臣负责出主意,抓人这种下等活还是让别人去做好了。
崇祯皇帝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居高临下看着自己手下的大臣一个个成了缩脖子鸡,心中气恼,又连问了几次都没有人回答。
最后皇帝只好向着首辅温体仁发火了。
“温首辅,你看这点儿小事好像不用您亲自出马,是吧?你看谁去比较合适。”
温体仁心中暗自叫苦,这么点儿小事确实不应让他出马,可派谁去却是个棘手的问题,自己的同党当然不能派出去送死,推荐对手的人肯定会遭到对方的反对,谁都知道这不是个好差事。温体仁不愧是在朝堂混迹多年的老油条,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高明的办法。
“现在不应派人去抓捕张楚而是应该给张楚加官进爵,大加奖赏。”温体仁的话让在场的大臣和皇帝都大吃一惊。
“温首辅你什么意思,张楚给了你什么好处。”崇祯皇帝大声质问道。
“圣上息怒,听我把话说完,大家不愿去辽东只是因为怕舟车劳顿,如果说以升官述职为名将张楚调到京师,不想怎么治他的罪就怎么治他的罪吗。”温体仁没好意思说出大家不愿去辽东是因为怕死,可他的方法却十分阴狠,给张楚升了官让他到京师述职是名正言顺的事情,离开了自己的队伍张楚再大的本事也逃不出皇帝的手心。
“首辅大人说的对!”朝中的大臣纷纷附议。
“另外对张楚在山东和天津的部队也要早作防备。请陛下下密旨给山东巡抚朱大典,让他集结好人马做好张楚一旦伏诛其手下人马哗变的准备。同时命令天津卫都指挥使徐忠准备攻占张楚在天津的那个什么军资转运站,必定那里张楚的人马不多,以卫所的力量应对应该没有问题。”
“好,还是温首辅老成持重,考虑问题周全。这事就这么办了。大家议一议,看赏赐张楚一个什么官职呢?“崇祯皇帝对温体仁的话很满意,终于有人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了。
接下来朝臣们对给张楚安排什么官职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半天下来也没有个结果。
看着脸色越来越不好的皇帝,温体仁只能再次站出来说道:”诸位不必争了,这次给张楚的职位不是真的给他,用不几天他就被撤职查办,给什么官职无所谓了。“
温体仁的话让大臣们平静了下来,刚才一听有人要升官都伸手去抢,完全忘了这升官的目的是什么,既然这只是个空头许诺,那皇帝愿意给什么就是什么好了。大家也省得劳神费力。
最后皇帝决定以张楚在朝鲜又打败了后金的名义,授张楚左都督加兵部尚书衔,命张楚接旨后立即进京述职。
要赏赐的官职定下来了,可也不能光给张楚一个人升官,不然怎么看也不像是真的,于是又商定了几个职位给张楚的手下,官职有了怎么也得给士兵一点儿财物作为奖励才说得过去,这又让皇帝心痛了一阵子,户部一个劲的扯皮不想出一分钱。
“启禀陛下,国库中已没有多余的银子了,所有的银子都安排了用项,要想用钱要等到秋季的赋税收上来再作打算。“户部尚书面无表情的说道。
等到了秋季这张楚只不定又搞出什么新状况来呢,皇帝知道这事不能等。
这些大臣怎么就没有一个能臣可以使国库充盈起来呢。
最后还是皇帝出血从内库中拿了一万两银子表示一下算了。
皇帝出了钱,官职也是暂时被张楚占有,大臣们没有什么损失,皆大欢喜。朝会在一片对温体仁的吹捧中结束了。
皇帝派出了锦衣卫和小太监带着圣旨到辽东传旨去了。
皇帝和大臣们都觉得这次给了这么大的官,张楚一定会高兴的不得了,他一个反贼见过什么。还不高兴的屁颠屁颠的跑到京师来觐见皇帝述职。进了京城他再想走可就难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荥阳大会
崇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定好了计策要在张楚回京师述职的时候捉拿他,?14??后治张楚的罪,这个想法很好,计策也不错。这次由于不触及到朝中大臣的利益皇帝的命令被执行的很坚决,锦衣卫的传旨的太监没过几天就从京城出发了。
可在大明朝堂上商议后决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保密性可言。大臣们回家后要将朝堂上大家的议论与师爷研究,下边官员送上去的奏折也要打听皇帝是什么样的反应。所以朝堂上议论的事对外几乎是透明的。保安军统计局在传旨太监没有出京之时已经掌握了整个朝会的内容。皇帝的这个行动威胁到张楚的安全,统计局自然迅速的将情报传递给了张楚。
张楚见到情报心想皇帝还真看得起他,给的官真不算小,可就是给的钱少了。
传旨的太监和锦衣卫来到登州,却发现没有一个够级别的高官来迎接他们,留守的军官告知不但张楚去了旅顺,连登莱巡抚谢琏都在旅顺前线,如果他们想去的话可以搭乘运送物资的船顺路过去,这皇帝的差事不能不办。传旨太监和锦衣卫只好再次上路,他们辛辛苦苦飘洋过海到达了旅顺,却被告知张楚正在东江视察,他们又跑到了东江,又听说张楚去了朝鲜,这下他们变聪明了,说什么也不去朝鲜找张楚了,决定在东江死等,张楚早晚也会从朝鲜回来吧。在东江等了几天后,传旨太监发现接下这个活是他今生最大的错误,本来以为是给张楚升官的旨意,这一趟一下怎么也得不少赏赐。可到东江不但见不到张楚而且还没人给他们好脸色,这些人都怎么了,他们不怕得罪皇帝吗。几天下来太监明白了,在东江没有人知道皇帝是怎么回事,但都知道张楚才是他们心中的神,给不给张楚升官根本没人在乎。
感觉到不好的传旨太监立刻决定离开东江,可却被告知没有运送他们的船。传旨太监现在是欲哭无泪,总不能自己游泳回京师吧。还好保安军没有将事情做绝,每日里还供给他们饮食,他们才没有死在东江。
张楚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那几个传旨太监,通过传回的情报看,皇帝对保安军已起了杀心,双方翻脸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张楚立即召集手下的参谋研究对策,大家一致认为现在以保安军的实力自保应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保安军决心防守的话,以明军的战斗力是无法攻下张楚在登莱建立的防线的,在辽东地区的保安军地盘更是安全,明军根本都到不了那里,只有在天津的港口守卫力量还是比较薄弱,不过到关键时刻人员可以从海上撤走,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为了避免形成与大明和后金的作战,保安军现在不要主动向明朝进攻为好。
不进攻明朝张楚也不想让明军轻易得到好处,他命令保安军在天津港口修建棱堡,增强防守的力量,如果明军敢来攻,也要崩下他几颗牙。
现在所在的保安军忙碌起来积极备战,随时准备迎击明军的进攻。张楚现在只有一个疑问,皇帝和大臣们敢不敢在没有把他骗到京师的情况下发动对保安军的进攻。保安军的谍报人员加强了在京师的力量,随时注意着朝廷的动向。
京师的皇帝和大臣们知道从传旨到得到张楚的回复会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他们在派人出去后并没有着急。不过时间过去了很久却不见传旨太监回来,大家都感觉到这其中的味道不对。
张楚没到京师,想要对付保安军就困难了很多。可大臣们很难容忍张楚再这样嚣张下去。于是建议皇帝派出军队直接攻打保安军在山东和天津的队伍,让他知道官军的厉害。
“那在辽东的保安军怎么办?”崇祯皇帝这次头脑还是很清醒的,打了山东和天津的保安军,在辽东的张楚肯定要反,朝廷根本没有能力跃海到辽东去剿灭,如果张楚一不高兴投了后金,那后金没了后顾之忧,集中起力量再次入关,倒霉的就又是大明了。
听皇帝这么一问,大臣们也算明白了这其中的利害得失,一个个都沉默不语了。这反贼张楚在天津建立据点,都将脚插到京师附近了,朝廷却不敢动他,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大家都没有个好办法。
正当皇帝为怎么对付张楚发愁头痛时,从山西传来流民起义队伍不断壮大的消息,这下子朝廷更不敢轻易对张楚下手了。朝廷现在既要防着后金还要剿灭流贼,如果再将张楚惹毛反叛了,那这大明的江山可真的要不保了。
其实洪承畴在接替陈奇瑜的五省总督之位后干的非常不错。他使用铁腕治军同时放任官军对百姓的抢劫,提高了官军的战斗力,其调动官军入陕西,重新组织对义军的围攻,义军除李自成仍坚持流动于陕甘外,其他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