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保安-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保安军大张旗鼓的宣传考试的同时张楚暗中开展了新一轮扩军备战。

    张楚明白一旦保安军招聘官吏的消息传到朝廷,也就是他与崇祯翻脸的时候,崇祯是不会容忍张楚私自安置官员的行为的。张楚知道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这时张楚派到后金方面的细作传回了消息,后金人有了异动,皇太极已经命令各部落训练士兵准备明年开春进行抢劫作战。各部落接到命令都兴奋不已,期望着再来一次劫掠京师一样的大收获。张楚的参谋们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分析后金人明年春天发动进攻的可能性十分大,而目标应该是山西的大同和宣化一带。

    由于后金人进攻的目标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张楚经过思考后决定将后金将要入寇的消息通报给崇祯皇帝。但愿他能有所准备,让百姓少受损失。

    张楚的判断是正确的,在东北的皇太极真的在整军备战。张楚的一连串进攻让后金丢失了东江、旅顺和大凌河的控制权,后金一般的贵族虽然对败给明军有些吃惊,但也没觉得是什么大事,后金人作战只看重人口和财物,占领一个地方抢了东西,城池什么的对他们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对重新夺回这些已被劫掠过的地方兴趣不大。

    皇太极却比其他人看的更长远,明军的战斗使他十分震惊,从传回来的各种混乱的信息中皇太极知道这数次打败后金人的部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保安军。保安军大量使用火器,在城池的攻防上给后金人造成了巨大的杀伤。皇太极一时也想不到对付保安军的好办法,他只是自然的想到敌人的火器厉害,我是不是也可以使用火器,因此加紧催促后金的工匠增加火器的产量。在开春时要有更多的红衣大炮为主的火器制造出来,为进攻城池做准备。

    张楚提供的情报通过锦衣卫千户郭志一传递给了骆养性,最后到了崇祯皇帝那里。崇祯皇帝在与大臣们讨论之后又陷入了一个怪圈。敌人要进攻就要防守,防守就要增加兵力,增加兵力就要钱,可崇祯皇帝就是缺钱,然后大臣们又回头怀疑这情报的真实性,如果后金人不来进攻,那增兵的钱不就白花了吗?反正没有钱,这兵就不要增了。皇帝和大臣心中都有个想法,大同和宣化向来是大明的军事重镇,驻扎有重兵,后金如果来攻守住城池应该不在话下,至于城外的百姓都不在他们考虑之列。

    另外大臣们心中还有一个不愿说出的意思,这个情报是锦衣卫提供,锦衣卫的话能信吗,大臣们对皇帝近来增加了对锦衣卫的信任已经很不爽,如果这么重要的情报锦衣卫都能弄到,那锦衣卫的势力还针对增强,所以大臣们选择不相信这个情报是真的。

    有关大同和宣化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不过崇祯皇帝还是有些值得高兴的事,这份喜悦还是拜张楚所赐,这一年中张楚从崇祯皇帝这里拿走了一百多万两银子接连采取行动,收复了旅顺等地区,又在大凌河站住了脚,这让大明的辽东防线压力大减。崇祯皇帝每一次都感觉钱没有白花。

    高兴之余崇祯皇帝又动了心思,决定抽调部分关外的部队到山西剿灭流贼。

    从崇祯皇帝的心理来说,始终认为山西等地的流贼才是他的心腹大患,是可以威胁到大明王朝的力量,而关外的后金只是一伙强盗,抢了东西就跑,不会来夺朱家的江山。所以朝廷的政策是一有喘息的机会就集中力量来剿贼。

    关外的铁骑加入到山西战场,义军的压力大增。有许多义军都尽量的逃离山西和河南等地以避官军的锋芒。李自成由于队伍庞大,却没有办法轻易的离开,同时他也舍不得好不容易占领的地盘,并且光从数量上讲李自成手下的义军还是要多于官军的,他觉得将这些人好好的训练一下应该可以打败官军。

    李自成想要扩军自然离不开张楚,这几年来双方已形成了稳定的供需关系,李自成出钱,张楚提供武器铠甲,有时也提供一些粮食。张楚财迷的名声在义军中已传播了很久,大家都知道不管是谁只要拿着足够的钱就可以从张楚这里买到精良的刀枪等冷兵器。张楚对李自成还特别照顾,卖给了李自成许多保安军淘汰下来的旧式火炮,这使得李自成队伍的战斗力大增,许多县城就是被他们的火炮攻破的。

    吃到甜头的李自成,也想有一支使用更强大火器的部队,所以这次特地派他的侄子李过来见张楚,商量这批武器的购买问题,他希望能够从张楚这里购入更好的火炮和一些火枪,这样在攻城时就更有把握。

    而李过与张楚早就认识,看的出张楚对李过还是很赏识的,二人也算有些交情。没准张楚看在李过的面子上同意卖出更好的武器。

 第四百一十九章 车厢峡

    李过秘密的来到中阳,张楚听到他来了很快就安排时间接见了李过。

    “给大帅道喜了,恭贺大帅新婚之喜。”李过已听说了张楚结婚的消息,一见面就忙着道贺。

    “谢谢,你和你叔叔一向可好。”张楚还是很关心这位历史上的大英雄的情况。

    “我和我叔叔都很好,多谢您的挂念。”李过客气着。

    “这次采购的武器还满意吗?”张楚知道李过专门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武器质量没有问题,保安军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一贯的质量很好。只是这次我叔叔叮嘱我问一下大帅是不是可以卖一些火枪火炮。”李过说完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望着张楚,保安军与官军的战绩大家都知道,最近又听说张楚在辽东打败了后金人,所有的人现在都承认保安军是难得一见的强军。他们总结出保安军之所以强就是因为保安军的先进的火器。

    “火炮可以卖给你们一些,至于火枪却没办法提供给你们。过年后我将与后金有一场大战,现在急需扩军,没有富裕出来的装备可以卖给你们。另外部队要使用火枪作战必须有严明的纪律,这需要长时间的养成和士兵对部队的认可。现在你们队伍人数虽多,可组织却十分松散。即便有了火枪也不会发挥出火枪的效能。如果不是你叔叔有远大志向的话,我倒是可以派人帮助你们整顿队伍,可这你叔叔是不会同意的。”张楚对于李自成不肯屈居人下还是感到有些遗憾。

    “那就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合作。”李过没有再说些什么。他觉得已经明白张楚的意思了,李自成和张楚都是有大志的人,这个大志就是要推翻朱明王朝取而代之,而这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将来有一天两人还得为争天下打起来,张楚不可能为自己树立起一个过份强大的敌人。

    李过带着武器回到了李自成的军中,向李自成汇报了这次见到张楚的情况。

    对于没能买来火枪李自成一点儿也不感到意外,他认为自己能够看穿张楚的心思,张楚根本不可能真的臣服于朝廷,有机会肯定会下手争夺天下。

    唯一让李自成看不懂的是张楚跟后金哪来的那么大的仇,屡次三番的找机会去打后金。现在又将主要的力量带到辽东与后金人作战,在李自成看来这对保安军的发展应该没有任何好处。

    张楚那里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了。现在从关外调入的官军战斗力与义军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义军在官军面前已打了多次的败仗。

    整个崇祯六年的冬季各地的义军都是在东奔西走躲避官军的追击中渡过的。大量的义军被消灭,又有更多的灾民由于生活所迫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之中。整个山西、陕西、四川、河南等地烽火四起,义军在四处奔逃,官军四处追剿。

    崇祯皇帝面前的奏折捷报频传,每日里都在报取得了大胜,消灭了多少流贼,可很快又是警报四起传来发现大批流贼的消息。义军的将领也在战争中越来越油滑,努力保住自己队伍的骨干,不与官军硬拼,为了脱身抛弃裹挟的流民再所不惜。这令官军很是头痛,胜仗确实打了不少,他们没有欺瞒皇帝,但起义的烽火就是扑灭不了。

    这时崇祯皇帝也发了狠,史无前例的任命陈奇瑜为五省总督。以前总督任命过很多个,可从来没有一总督下辖五省。

    皇帝给陈奇瑜的职权是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

    崇祯皇帝这么干也是被义军给逼出来的,义军向来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在各省之内游动,各地方的将领只求将义军驱逐出自己的辖区就完事了,很难进行统一行动,所以急需一个统筹全局的人。洪承畴本来是合适的人选,可他已是三边总督,所以这个职位落到了陈奇瑜的头上。不过这个临时被拉来的陈奇瑜确实是个能人,崇祯皇帝终于用对了一次人。

    陈奇瑜同洪承畴一样也是文人出身。他在自己辖区采用招抚与剿灭相结合的办法扑灭了多起农民起义,军事才能逐渐显露了出来,最终登上了五省总督的位子。

    队奇瑜的五省总督干的很合格。他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并坚持干下去,不急不躁,毫不动摇。

    陈奇瑜命令五省的军队从周边开始围剿起义军,不求取得多大的战果,攻下一地巩固一地,各地严防死守不给起义军跳出包围圈的机会。就这项围剿工作,陈奇瑜一做就是半年之久,到了崇祯七年四月陈奇瑜终于到了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

    陈奇瑜的战术十分成功,将起义军的活动范围控制到了极小的范围之内,最后终于将大部分的义军包围在陕西车厢峡之内。

    陈奇瑜包围住的确实是起义军的大部分人马,因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带着自己的本部人马加在一起十几万人都被困在了这车厢峡之中。

    车厢峡长约四十里,宽不过丈余。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官军占据了两侧山峰不断的投石放箭,并放火点燃了山林,起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这时又突然天降大雨,起义军在冰冷的雨水中无处躲藏,人员生病的越来越多,马匹没有了粮草,连弓箭都被淋湿无法使用。

    就这样几天过去了还是不能脱困,别说官军进攻,就是光这样围着也能将义军困死在这里。

    形势危急,义军的首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只好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现在形势十分险恶,如果不找出脱困的办法,大家这次真的要交待在这里了。”高迎祥第一个开口说话。高迎祥在这些义军首领中年岁最长,举起义旗的时间也最久,因此很受大家尊敬。

    “我们也是晕了头,怎么就走到了这个绝境之中了。”李自成非常懊恼,将队伍带到车厢峡内可以说是犯了一个十分低级的错误,而且还是大家一起犯的错误。

    “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我们要赶快想出办法逃出去。”高迎祥实际上心也很急躁,不过不能表现出来。

    “这个好办,逃不出去就投降呗。”张献忠的话将在座的人都惊住了。(。)

 第四百二十章 烽烟再起

    义军被陈奇瑜围困在车厢峡,眼见形势危急,义军首领聚集在一起商议突围的方法。

    张献忠开口给大家的办法竟然是向官军投降。

    李自成和高迎祥听后都沉默不语,他们二人确实不愿意投降,可又想不出什么办法可以脱困。

    “投降有什么新鲜的,也不必难为情。我老张又不是第一次投降,先投降等有机会再反了他娘的。”张献忠见二人不说话,大大咧咧的说道。这投降对张献忠来说确实不是第一次,他几乎成了投降专业户,一见形势不好他就投降,然后过的不爽就又拉起队伍反叛了。

    “我们得想办法,即便是投降了也要保存住我们队伍中的骨干,不让官府将我们打散了,才会有将来再起事的机会。”高迎祥有儿心动了,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为今后留一手。

    “这个好办,对付这些朝廷的官员我最有办法了,只要有钱你想干什么都行。我看几位是不是拿出儿金银财宝出来。”张献忠说完咧嘴干笑了几声。

    “钱财的事好办,只要能保住队伍,就是将财物都送给官军都行。”这些人中张献忠与朝廷官员打交道最多,也最了解他们的本性。

    “好,我这就去准备财物。”李自成起身说道,既然作了决定就马上去办,李自成一天也不想在这个山谷中多呆。

    围困义军的官军军官们这几天都兴高采烈,现在一下子将大部分的起义军都围困在了车厢峡中。这次功劳是跑不了了。而且大家还意外的发了个小财,被围困的贼人害怕了,准备向官军投降,只是害怕被官军处罚,才给他们送礼希望他们能在陈总督那里说几句好话。另外有些同乡的贼人希望一起返回家乡,不要被分散了。这对大家来说是好事,贼人投降了大家就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作战了,说几句话就有钱拿何乐而不为呢。

    官军的将领纷纷向五省总督陈奇瑜进言说贼人想投降,贼人已被打怕了,接受贼人投降没有什么问题。

    陈奇瑜在耳边不断有人吹风的情况下心软了,觉得接受流贼的投降也是个好办法,能够避免战争少造杀孽。

    陈奇瑜最后决定接受流贼的投降,他对这些流贼并不十分放心,在招降时还是加了十分的小心,他决定尽快将这些流贼全部遣返还乡,每一百人派一个朝廷的镇抚官看着,带着流贼返回家乡。

    一时间车厢峡内人去峡空,陈奇瑜觉得大功告成可以庆祝一下了。确实有流贼就此返回了家乡不再过刀头舔血的生活,可更多的流贼却在半路杀死了镇抚官重新又反叛了,因为他们知道回到家乡仍会是衣食无着,被冻饿而死。

    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等义军首领也都脱了困,然后轻而易举的又召回了各自精锐的人马,重新举起了义旗。

    陈奇瑜招降流贼后自然会向崇祯皇帝报捷。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庆祝了好几天,这么多年的匪患终于去除了,现在可以安心对付后金人的进攻了。没想到皇帝正在兴头上当头一瓢冷水浇了下来把崇祯皇帝浇了个透心凉。各地的流贼又起事了,而且为首的还是陈奇瑜上报的那些已经投降的流贼首领。

    陈奇瑜办事无能,而且欺瞒皇上,其罪可诛,皇帝龙颜大怒,降旨下来,免了陈奇瑜的五省总督职务,发配到广戍边去了。

    就陈奇瑜来说除了最后一步棋走错导致了满盘皆输外,前面他干的还算不错。义军虽然最后使用诈降之计从车厢峡逃了出来,其实损失也是很大的。就李自成而言,在先前有三十多万的人马,被陈奇瑜一步步蚕食,最后逃出车厢峡再聚集起来只剩下了三万多人。而其他的义军队伍损失更为严重。

    这时候只要官军再集中力量进行清剿,义军应该没有多少生存的希望。

    可是老天对于朱家坐天下看来很是不爽了,就在官军要扑灭流民起义之时,皇太极带着后金人又向大明进攻了,这次他的目标果然选在了大同宣化地区。

    皇太极这么急着向大明进攻也是迫于无奈,老天爷是铁了心不让这饥荒结束,连关外都受到了影响,本来打粮不多的关外的土地粮食大量减产,连草原都退化了,可以放牧的草场越来越少,羊群要跑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吃的。

    为了生存后金人自然想到了他们的老本行抢劫,而身边就有一只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肥羊大明。所以自然将第一目标对准了大明。

    要想进关抢劫,上次入侵的路线是不能走了。大明朝吃一堑长一智,上次被皇太极得手后加强了长城关隘的防守,后金人轻易入关不可能了。所以皇太极这次改变了进攻地,将大同、宣化等地作为了主攻方向。

    大同、宣化的明朝守军在城池之中坚守不出,后金攻城不下,开始抢劫乡村,一下子大明的子民又落入了地狱之中。各地的明军都充分理解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想法,只要城池不失就没有罪过。所以对城外肆虐的后金人视而不见。

    后金人得以从多处破关而入一直侵入到了山西中部和河南北部。这下大明的君臣才慌了神,开始想谁能击退后金。

    最后终于有聪明人想到了张楚,大明不是有一个对后金最能打的人为什么不用。而且还有人想到了一个围魏救赵的高招。张楚现在控制了东江一带,让张楚从东江出发一路向北进攻后金人的老巢不愁后金人不退兵。

    大臣们反复研究了这个方案觉得十分可行,张楚这人大家虽然都不喜欢,可他的战斗力还是都认可的。

    只要张楚一路杀下去在京师的他们就又可以高枕无忧了。

    崇祯皇帝那里也觉得此计甚好。于是兴奋的给张楚颁了一道圣旨,命张楚急速出兵,攻击后金在东北的老巢。

    传旨的太监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因为张楚给皇帝的回复很简单:“没钱,不去。”

    传旨太监办了这么多年的差也没有见过这种情况,他们做不了主只好回去请皇帝定夺。

 第四百二十一章 要钱

    崇祯皇帝接到传旨太监的回话立时目瞪口呆,他做皇帝七年了,还没有一个臣子敢这样回他的话呢。

    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派锦衣卫将张楚抓到京师,治他个欺君之罪。可他很快就泄了气,张楚远在辽东,而且手握重兵,派锦衣卫过去以张楚反贼出身的习性,还没有收拾张楚,派出的人就被张楚收拾了。

    习惯的套路不行崇祯皇帝也没了主意,只好派人去征召群臣,大家一起来商量对策。

    张楚对皇帝说:“没钱,不去。”除了态度不好外确实也没有说假话。

    张楚确实又穷了,变得十分缺钱。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张楚这半年来在花钱上太大手大脚了。

    在这半年张楚一改平时谨慎的作风,对保安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军。

    张楚利用陈奇瑜对义军步步紧逼的时机,开始招收一些被打散的义军。义军中的许多人早就想加入到保安军中,只是张楚一向严格控制军队的数量,他们想加入都没有机会,这次在走投无路之时保安军却给了们们一条生路,当然有许多人踊跃参加。

    张楚将招收的这些人投入到了新兵训练营进行了初步的训练,然后打散分配到各地的保安军之中。补充兵源最多的就是大公主所在的归化城,前后共增加了一万多新的部队。加上原有的队伍兵力已达到了三万来人。就这样张楚还不太放心,又在归化城储存了大量物资。

    张楚这样做是怕皇太极因为拉拢蒙古各部不成如历史上一样派兵先征服蒙古各部,张楚的安排确实起了作用,后金派出的小股部队遭遇了归化城派遣到草原上的人马,双方打了几次遭遇战,都以保安军的胜利而告终。

    后金人害了怕,不敢再派小股部队到归化城方向袭扰了。后金人打败仗的消息传到皇太极那里,引起了皇太极的高度重视。在归化城方向也发现保安军,这让皇太极十分头痛,到这时他一点儿也不敢小瞧保安军的战斗力。

    皇太极确实有在进攻大明之前收服蒙古人的想法,如果蒙古人归服了后金,那么后金人口稀少的弱点就可以得到改变。为了安全起见皇太极派出细作到归化城一带打探消息,细作传回来的消息让皇太极大吃一惊。在归化城光保安军就有两三万人,这还没有算上如果开战大公主可以利用她的号召力征招来的蒙古人。看来这个归化城不好打了,皇太极暂时放弃了进攻蒙古人的想法,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对大明的进攻之上。

    张楚见后金人转向去攻打大同、宣化等地,他知道这仗还得打一阵子。张楚决定中阳还是由李梅稳住大局,自己则带着岳悦返回辽东,辽东还有许多的仗要打。

    在辽东的何金也没有闲着,他将张楚工厂和商队赚来的钱都换成了武器和粮食,开始在招兵买马。在辽东和山东的保安军人数翻了一翻还要多。

    这些兵马在冬天里一直在坚持训练,等到天气稍稍转暖他们就有了新的任务,新兵们就被老兵带着在辽东地区分成小股部队开始了对后金人的游击作战。他们作战的目的主要是训练新兵,熟悉地形,所以对后金人造成的震动并不大。皇太极出兵大同时也没觉得在辽东的保安军会对他有什么威胁。

    当张楚和岳悦赶到山东的时候保安军已枕戈待旦,准备新的战斗。

    这了保险起见张楚专门在山东各地转了一圈,一来看看工厂的生产和商号的运营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看一下各部队的思想情况。

    通过与战士和军官们交谈张楚放下心来,派到队伍中的指导员工作十分出色。在山东的保安军全都明白了在吃谁的粮,拿谁的饷,将来要听从谁的命令,保安军将要为谁而战,张楚将要带着全体保安军走向怎样的光辉未来。

    了解队伍的思想情况,看着兵工厂中生产出来的火枪火炮还有海上从江南不断运过来的粮食,张楚这才有底气对皇帝说出:“没钱,不去。“的话来。

    张楚底气十足,崇祯皇帝也有气,不过他有的不是底气,而是满肚子的怒气。他越来越感觉自己是个冤大头。自打登基以来,每年都在为军队花钱,光防范后金人的辽饷就花了有几千万两银子,可关外的关宁军只会躲在城内固守。而且一个劲的丢城失地,不断的向南退缩,还天天向上伸手要钱。好不容易出了个张楚打了几场胜仗,这么快就学会了关宁军那一套,没钱不打仗而且还变本加厉,说出的话没有一点儿对天子尊敬的意思。

    温体仁为首的内阁大臣们都被叫了过来,他们听了皇帝说的情况后也一个个唉声叹气。本来想张楚出马后金人退去,大家又可以过消停日子了,可张楚这个反贼就是个穷鬼,对于皇帝安排的差事还张口要钱。也有人心里想上次张楚收复旅顺和重筑了大凌河城,立了那么大的功,皇帝还没给钱呢。当然大家都是明白人,没有人会提这个使皇帝更加不高兴的事。

    “张楚这是欺君罔上,请陛下立即下旨将张楚捉拿归案,交有司审理。“有的大臣义愤填膺的说道。

    “派谁去捉拿张楚呢?”皇帝的一句话让所有的人都闭了嘴。

    对于这件事大臣们感到十分郁闷,有人已敏锐的感觉到文臣的日子已变得不好过了。往日那种鼓动如簧之舌,想制那个武将的罪,武将就会乖乖到京受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几年皇帝文臣杀了不少,但真正被杀的武将却没几个。

    “要不咱们派人去山东找张楚再谈谈。”大臣们也没有底气。他们忽然想起来这个张楚还是反贼出身,如果逼急了没准又出了个山东之乱,那样乱的可不只是整个山东,连刚收复的旅顺、东江等地也要搭进去。

    “谁去和张楚谈?“崇祯皇帝又一句问话出口。在场的大臣们全都默不作声了,有人还本能的将脖子缩了起来。这时候去山东省没什么好处,如果张楚一翻脸,没准就会砍了去找他谈话的人的脑袋。

 第四百二十二章 劝说

    由于张楚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没钱就不出兵辽东,使得皇帝和大臣们很为难。在明白了收拾不了张楚的情况下大家决定派个人过去再劝劝张楚。

    接下来派谁去成为了问题的焦点,这个人要有一定的职位,这样对张楚才有说服力,可职位高的朝庭大佬谁也不愿冒这个险。朝堂上的各派在眼神一对之后异口同声的推荐了一个人,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真是闲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骆养性连参加御前会议的资格都没有,却被安排了这么一个既没有油水又危险的差使,这让骆养性真是欲哭无泪。

    这皇帝的话不能不听,官更不能不做。刀山火海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也要前往。

    骆养性接了圣旨在衙门里唉声叹气,突然想到这一切的源起,没有郭志一招抚张楚也就没有今日之险。

    骆养性立即派人去找郭志一,郭志一现在可是个大忙人,也由在锦衣卫中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变成了最受大家欢迎的人。郭志一正在忙着赚钱,而锦衣卫的人都知道只要跟着郭志一就可以发财,至于发财的方式却没人提起。

    郭志一正忙着为张楚向全国各地卖私盐。山东的晒盐场产量不断增加,需要卖出去的盐数量越来越庞大,从中赚回来的银子也就越多,锦衣卫中的许多人都从中得到了好处。

    因此尽管没有不透风的墙,郭志一干的违法的事有心人已明白一二,但还是没有人揭破。

    去找郭志一的人还真幸运,正赶上郭志一在京师,没费什么事就完成了指挥使大人交办的任务。

    看着眼前的郭志一,骆养性多少有了点儿底气,但还是不放心的问:“你多次与张楚打交道,你们之间的交情应该不错吧。”

    “交情倒是有一点儿,不知大人想办何事,我会尽全力去办的。”郭志一小心的回答着。他不知道骆养性为什么有此一问,难道要追究他卖私盐的事,可这钱骆养性也没少拿呀。

    “这次不是我自己的事,是朝廷的大事,皇帝要张楚出兵攻击后金人的老巢,张楚说没钱不去。你看能不能利用你和张楚的交情劝劝他出兵。”骆养性这也是有病乱投医。不管管事不管事,先让郭志一试试再说。

    郭志一心说:“骆大人您真看得起我,这么重要的军国大事让我去办,张楚这位活爷,从来就没把朝廷放在眼里,而且是有名的财迷,你让他不拿钱办事,根本不可能。”但他嘴上却不敢直说。而是小心的说道:“这个张楚在钱财上一向很认真的,不过他与登莱巡抚谢琏和监军王承恩一向关系很好,要是让他们去劝,没准会有作用。”郭志一决定这么大的雷不能自己一个人顶,将谢琏和王承恩拉进来,多两个垫背的也好。

    “对,这两个人跟张楚交往最多了,谢琏不好说,那王承恩是曹化淳的人,让曹化淳写封信过去,王承恩一定会尽力办事的。”说完骆养性也不管郭志一,急急忙忙的去找曹化淳去了。

    曹化淳为人要比骆养性沉着老练的多,示意六神无主的骆养性稍安勿躁坐下来好好回话。

    骆养性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这引起了曹化淳的高度重视。

    “张楚这样做有点儿过分了。”曹化淳不紧不慢的说。他知道现在这位皇帝对银子的热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皇帝。所以让皇帝拿出钱来真是太困难了,而且朝中的大臣更是贪得无厌,让他们拿出一点儿银子给无帮无派的张楚这比杀了他还难。但不能将话说的太明,只能说张楚的不对,谁让他没在京师哪。

    “张楚虽然不对,可怎么才能说服他呢?”骆养性主要是关心自己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