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叫天)-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进卫微微一笑,说道:“吏治,京师和地方,都已糜烂。套用南宋岳飞岳武穆的话,现在大部分是文臣爱钱,武将怕死的地步了吧。”然后转身在黑板空白处写下了大大的几个字:文臣爱钱,武将惜死。温体仁一怔,无语,他前面说的哪些其实都是表象,自己最担心的这个问题隐藏在心里没有说,因为说这个会得罪所有同僚。没想被钟进卫直接说了出来了。王承恩在旁边心里暗暗有点恼火,这么直白,让崇祯皇帝的面子往哪里搁啊。不过,王承恩心里也有点佩服一语中的。
钟进卫转头看着黑板,开始思量,这些就是救亡明朝需要克服的困难了,问题都摆这里了,怎么解决?思考了一会,在文臣爱钱,武将惜死这句话上加了2个不字;然后转头对温体仁和王承恩道:“这就是我们要帮陛下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天下太平矣!”
王承恩听了嘀咕道:“现在哪能找得到这样的呢?!”
不小心被钟进卫听到了,钟进卫笑笑,说道:“嗨,还真不巧,我刚好知道有这样的人。”王承恩问道:“谁?”
钟进卫看看温体仁,发现温体仁也在看他。于是,朝温体仁笑笑,说道:“文臣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温体仁和王承恩都一怔,彼此对视了下,然后温体仁道:“老夫不敢当。”
钟进卫道:“没啥不好意思的,历史告诉我的。武将的代表是卢象升,每战身为士卒,勇不可挡。最后jiān臣所害,战死沙场。”王承恩听了,心里暗暗道:这人是钟先生第二次提了,看来真要重视,今天的谈话内容一定得一字不漏的禀告陛下。”
温体仁说话了:“就算有,才2人,人力有时而穷,如何解决?”说完,眼神炯炯有神的看向钟进卫,像是想一下看出钟进卫心中的答案。
第十章遇刺
钟进卫笑笑,然后说道:“这个问题,前世今生,我都有思考过。借签历史,还是有方法解决的,不过说的还是容易,真做起来还是会有很多困难。”
王承恩和温体仁都不语,静静的看着钟进卫,等待着下文。钟进卫继续道:“现在大明的问题很多,如果说要从根本开始治理,可能没等治出成效,就已不可收拾了。但也不能发生什么就对付什么,感冒咳嗽还有多种原因引起,如果不对症下药,只会越来越糟,历史上其实就是这样过的,十多年后大明就亡国了。”
温体仁之前没有听过这个,一听之下,马上站起来,喝道:“休得胡言!”反倒王承恩已经见怪不怪了,站起来安慰温体仁。钟进卫其实知道自己语出惊人,但如果不说,怕有些重药反而没人敢下,不如就照实说了,反正在崇祯皇帝面前都已经说过多次了,怕啥。
等温体仁静下来之后,钟进卫道:“温大人,请听我继续说,我们主要是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在意问题是很严重,还是非常严重的讨论。目前大明朝的情况,温大人都已经有说过了,现在我来说说我认为的解决的方法。现在的情况其实还是一个好时候,忠臣良将还有不少。辽东建虏问题,我认为应该启用孙承宗代替袁崇焕,主管山海关,宁远,锦州方向战事,以步兵,骑兵为主,稳步推进,但也不是说一定是要筑城推进法,成本太高;另外东江镇自成体系,以卢象升为帅,和山海关并重,以水兵,骑兵为主,sāo扰侵袭为要。双管齐下,建虏战略纵深太小,退无可退,人数太少,损失一个是一个;孙承宗稳重,卢象升勇猛,刚柔并济,建虏不足为患。”
钟进卫说到这里,看看面前的2个,王承恩似有所获,但温体仁微微点头却又摇头;钟进卫笑着说道:“温大人,等我讲完全部再评论。”温体仁道:“善!”
钟进卫于是继续说道:“抽调部分关宁铁骑前往西北灾区平叛,我推荐曹文昭,以千钧之力击之,苍鹰搏兔,不让贼寇有丝毫喘息还手之力,把贼寇所带来的破坏减小到最低;同时另谴文臣,押粮草赈灾同时跟进,这个人我推荐洪承畴,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击杀带头贼寇,断绝滋生贼寇土壤。西北地区灾害引起的动乱不说指rì可平,至少不再为祸。”
钟进卫说到这里,在黑板上,把手指到大明西南,然后道:“西南土司之乱,难点在于地形交通,对我汉人而言很难适应。所以,这里也推荐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民族女英雄秦良玉,她所带的白竿军就是一支jīng良的山地作战部队,重用此人当可平定西南。”说完西南后,大家都把目光转到了大明东南。钟进卫继续讲解:“至于大明东南沿海的海贼,除目前招安郑芝龙以盗制盗之外,最要紧的是集合船匠,打造舰队,勤加训练,争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看着东南西北都讲完了,温体仁捋了捋长须,问道:“都完了?”钟进卫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道:“当然没有,最重要的还没有讲呢,这些只是暂时之策而已。”说着钟进卫用手圈里下黑板上的“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然后道:“这个,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怎么整人。”说完,钟进卫看看温体仁,笑着说道:“温大人,这个要靠您,因为您拿手的是这个。”温体仁哭笑不得,这是夸奖呢还是讽刺啊!
钟进卫严肃了下脸sè,郑重的说道:“一切还要看陛下的决心,看是否有打破祖制的勇气,抵抗住改革过程带来的压力。祖制里面很多东西到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比如军队卫所制,税收制度,官员制度等等。如果陛下有打破瓶瓶罐罐,推倒一切重来的决心,当能让大明中兴,并能屹立在世界之巅,真正做到万国来朝。”这个,钟进卫还真不是随便吹的,只要有合理的制度,以大明的人力物力,那是小小的英格兰,西班牙之类的可以比的。
钟进卫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又道:“其实现在一切都是本朝开国的时候就埋下了祸根,一会我再给你们分析分析,现在先休息一会。”温体仁可真愣了,如此说本朝太祖,真是不要命了啊。想劝下,看看钟进卫,好像没事的样子;看看王承恩,好像也不以为意的样子,只好闷在心里不说了;
温体仁站起来,踱步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看看,再试着在黑板上写写,很别扭,但写字还是没问题,之前他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黑板,粉笔对教学的好处,读过书的,特别是当过老师,就对这个很敏感。(崇祯皇帝不怎么在意,是因为他的教学不是以老师为中心,而是以他为中心,一对一的教导,又是有钱的主,那会在意几个纸笔钱,黑板,粉笔的功能自然就不敏感了。)
王承恩倒是坐那一动不动,眼睛盯着自个脚前面的一块地方,显然是出神了。其实他正在回忆钟进卫的讲话,努力记住每个词,不容易啊,钟进卫这个现代人说的很多词,以前没听过,很新鲜,却又易于理解。
钟进卫呢,和前世大部分人一样,有个手机综合症,不摸手机手痒。在休息的时候,又把手机拿了出来,想看看能不能开机。不料,一按之下,屏幕亮了起来,然后就是一股熟悉的开机铃声响起。钟进卫兴奋的“耶”了一下。
其他人也马上被钟进卫手中的动静吸引了,温体仁走了过来,王承恩抬头看了过来,连伺候在最边上的阿奇也悄悄的往钟进卫这边挪了几步。
手机其实没怎么进水,放钟进卫裤兜里的,钟进卫掉水里后就马上上岸的,上来岸后手机就被搜了出来。放了一天多,在干燥的北方,又是六月炎热天气,水分早就yīn干了。
钟进卫熟练的玩了玩。忽然,想起了什么,赶紧打开手机上的照片夹,发现自己照的好多照片里带着时代的特征,再一看,真想骂自己,穿越前怎么不充下电呢,现在显示只有一格电了。于是,赶紧对王承恩说:“赶紧叫陛下过来,就说手机能用了,赶紧过来看后世的东西,要不就不能看了,永远看不了了。”王承恩眨眨眼睛,要不能看了?
钟进卫急着说道:“手机就只有一格电了,真笨,就是要没能量了。~~~,就是要没法力了。”这些,王承恩听懂了,转身赶紧就跑出去了。2个人都没有注意到,是不是钟进卫去见崇祯皇帝会更合理点,要是以前,那个臣子说,那谁,去把皇帝给叫来见我,那真是嫌命长了。
钟进卫看王承恩跑出去了,就赶紧把手机先关机了,用一点少一点啊。温体仁在旁边问:“此乃何物?如此匆忙,还敢让陛下过来见你?”
钟进卫一听,才意识到好像自己有点没注意,每次都是崇祯皇帝自己跑过来见的,还习惯了,这个好像明显不符合礼仪。想到这里,不由得尴尬的笑笑。赶紧给温体仁解释这是啥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
建极殿(清改为保和殿),居中向后,高居三躔白玉石栏杆之上与乾清门相对者,云台门,两旁向后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即云台左右门,亦名“平台”。群臣肃立,崇祯皇帝坐在那里,在共商国事。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看到王承恩匆匆走了过来。知道他肯定有急事才来打扰,而且肯定是有关钟进卫的。不由的心里有点紧张,立刻就诏王承恩上前。
王承恩上前悄悄的说了手机的事情,并言明钟进卫说手机法力不多了,请陛下尽快前去一观。崇祯皇帝一听,当即就撇下了群臣,匆匆走了。议事的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头雾水,也没说散伙,只好待那,三五个一群,小声的开始窃窃私语。
崇祯皇帝一到,温体仁就退到一边,刚想跪下行礼,崇祯皇帝一挥手,说:“爱卿不必多礼。”然后就不管温体仁了,直接问钟进卫道:“手机可用,拿来朕看看。”
于是,钟进卫打开手机后,给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一边看着手机的启动,一边还把手机翻过来看看背面,又翻回去。开机完成后,崇祯皇帝看看,也不敢动,就用眼神示意钟进卫。
钟进卫从崇祯皇帝手里重新接回手机,然后打开照片夹,给崇祯皇帝展示照片,给他介绍高楼大厦,飞机,以及从飞机上拍的云彩照片,高山峻岭(飞机飞稳后偷偷开机拍的)等等。崇祯皇帝非常好奇的盯着手机画面;忽然,指着一个画面道:“人会飞?”王承恩和温体仁一听,很好奇,把脖子伸的长长的,希望能看到一点。
钟进卫一看,不好意思说的:“这个不是,是电影,就是唱戏的,钢铁侠,假的。”正在这时,忽然听到阿奇一声尖叫:“小心!”抬头一看,崇祯皇帝背后,一个年老的内侍,正拿着把闪着蓝光的匕首,刺向崇祯皇帝的背后。在电光火石间,钟进卫猛的一推崇祯皇帝。匕首刺破崇祯皇帝左手的袖子,刺到了钟进卫的右手臂上面。
第十一章昏迷
那个年老的内侍一看刺错了人,微微一愣,就在这时,在求生本能的刺激下,钟进卫左手捏拳猛的打到了那个年老内侍的脸上,集钟进卫全身之力打过去的一拳,可不得了,顿时,年老侍卫的鼻子塌进去了一块,脸上像被堵住的下水道,不断的有鲜血从鼻孔和嘴角中流出来;同时头往后一仰,摔倒下去,顺带着匕首也从钟进卫的右手臂上抽了出来;
钟进卫一下感觉又麻又疼,疼的是左手,麻的是右手,就是被匕首刺中的地方;低头看看,被匕首刺中的地方已经肿起来了,嘴上刚想爆句国骂的,头一晕,软倒到地上了。
这个时候,周围的人都反应过来了,王承恩一个箭步窜到崇祯皇帝的前面,拿着佛尘,摆开防御架势,护住了崇祯皇帝;温体仁也不慢,一边喊着“抓刺客”,一边跑过去扶被钟进卫推倒的崇祯皇帝;门口的胡韬和孟建昭跳进殿里,抽刀砍向地上的年老内侍。
崇祯皇帝透过王承恩的身子看到2个侍卫的刀砍向刺客,忙喊道:“朕要活的。”2个侍卫一听崇祯皇帝吩咐,下劈的过程中手腕一翻,改为了刀背砍下去。
年老内侍一看刺杀失败,自己还要被活捉,知道没什么好下场的,用匕首刺向了自己的肚子。
说时迟,那时快,孟建昭的刀先到了,砍的就是刺客拿匕首的右手,右手被刀背狠狠的一砍,拿捏不住,匕首掉了下去。但在掉下的过程中,年老内侍本身的速度和孟建昭刀砍的速度叠加,加上匕首的锋利,还是刺破了年老内侍的一层皮。
眨眼间,刺客被孟建昭和胡韬擒住了,胡韬顺带着一脚把掉地上的匕首踢的远远的;这个时候,崇祯皇帝也已在温体仁帮忙下站了起来,检查下自己的情况,发现除了左手的袖子破了之外,就是跌倒的时候,手臂隐隐有点疼而已。正要说话,就听到阿奇在喊:“公子,公子,您怎么了?”
崇祯皇帝一看,赏赐给钟进卫的宫女阿奇,这个时候已经跑过来,扶着钟进卫了。
阿奇看钟进卫已经昏迷了,吓得有点乱了,刚又想喊钟进卫,忽然看到了钟进卫的右手臂上的伤势,已经肿成大馒头了。于是把钟进卫抱在怀里,抬起了钟进卫的右手臂,说道:“有毒。”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带着2个小弟都围了过来,看到钟进卫肿起的右手臂,赶紧喊道:“快传御医。”
一旁的温体仁看了,把胡韬叫了过来,说道:“快给伤口破血。”胡韬赶紧用刀在钟进卫肿起的手臂上割了一个口子,然后用双手挤,只见一股黑血挤了出来,还伴着一股腥臭。
这时,就听到那个刺客发出“哈哈”的笑声,大家都不由的抬头向他看去。那个年老内侍看到在场的人都向他看过来,得意的笑道:“我匕首上的毒,见血封喉,你们是白忙活的,哈哈哈,可惜,不能拉皇帝垫背。”说到这里,声音忽然断了,鼻孔,嘴巴里流出了黑血,头一歪,死了。
崇祯皇帝忽然一阵后怕,要不是钟进卫的话,现在铁定自己已经驾崩了。
胡韬挤了很多黑血,在血的颜sè变红的时候,御医赶到了。又是见驾又是救人,忙成了一团;崇祯皇帝在王承恩和温体仁的劝说下,移驾它处,临行前,命令东厂调查刺客之事,御医务必救活钟进卫。
在听闻崇祯皇帝遇刺之后,后宫娘娘们跑来慰问,内阁大臣们跑来探视,宫里是好一片热闹。钟进卫这个人也随之传了开来。
崇祯皇帝在摆平一切慰问探访之后,独自思索了一会,然后问还留身边陪伴的王承恩道:“钟进卫之事已藏之不住。其所言之本朝在10多年后灭亡,朕是亡国zhi君,有多少人知道?”
王承恩回忆了下,说道:“陛下,应该就只有陛下您,奴才和温体仁,温大人知道,还有赐给钟进卫的宫女阿奇也知道。”王承恩说完有点怕怕,是不是要灭口啊。
崇祯皇帝掂量了会,说道:“大伴前去jǐng告阿奇,最好烂在肚子里。另外,诏温体仁见驾。”王承恩正要转身前去办事,崇祯皇帝又把他给叫住了,问道:“大伴,你把钟先生和温体仁见面的详情细细说给朕知。”
王承恩一听,道:“陛下,奴才一下忘记了,正想跟您禀告此事。”然后,王承恩一边回忆,一边说,能历史留名的都是人才,记忆不错,基本上一字不漏的都给崇祯皇帝复述了。
崇祯皇帝听完后,也不说话,静静的坐着,大概过了很久后,才问王承恩道:“大伴,你是怎么想的?”
王承恩早就知道崇祯皇帝会问他,早就准备好了,说道:“陛下,奴才以为,如若钟先生确实来自后世,虽口出大言,然其言可信,其策可用。”
崇祯皇帝听了,说道:“善,钟先生所说人物,除孙承宗之外,卢象升,曹文昭,秦良玉,洪承畴的资料拿来给朕过目。”然后又叹了口气,说道:“钟先生所言之解决根本之法尚未细说,如有不幸,朕之失啊。”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又给王承恩命令道:“传旨给御医,钟进卫有救驾之功,务必救活,如有差错,必不轻饶!去吧。”王承恩躬身领命而去。
一会儿,温体仁在殿外奉旨觐见。
待温体仁见驾完毕后,崇祯皇帝赐座,然后对温体仁道:“今rì多亏温爱卿护驾有功。”温体仁一听,离座躬身道:“微臣不敢,让陛下受惊了。”客套完了之后,崇祯皇帝就直接问了:“温爱卿,钟进卫之来历卿已知之,今rì对话,卿以为如何?”
温体仁早在接到崇祯皇帝传旨召见的时候,就猜到了崇祯皇帝召见的目的,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心里早就有谱了。他起身回答道:“陛下,微臣以为,钟进卫口出狂言,夸大其辞,哗众取宠。然则针砭时弊,所献之策颇有可取之处。”
崇祯皇帝一听,“噢”了一下,然后道:“何以见得?”
温体仁道:“陛下,那钟进卫道本朝只有10多年之天命,微臣以为其有夸大其辞,哗众取宠之嫌。然则当前朝廷之困境,钟进卫所献之方略听之有理,何人,授何事,娓娓而谈,微臣虽不熟其所举荐之人,但见其言,加其之来历,微臣以为八成可信。”真是老jiān巨猾啊,崇祯皇帝还没有说,他先表示你崇祯皇帝要当wang国之君,这个我根本就不信的。然后钟进卫话语中举荐的人,他是相信的,这个对他太有利了,因为在钟进卫举荐的人里面,他自己也在啊,听那意思是在朝中当崇祯的最佳助手人选,那不就是首辅么!这要是否认了就是傻冒了。反正是钟进卫说的。
崇祯皇帝微微颌首,说道:“温爱卿真知灼见,不愧朕之股肱。”崇祯皇帝夸了夸后,又说道:“钟进卫之狂言乱语,爱卿就不用再说出去了,对他不好。”
温体仁低着头,眼角带着一丝笑,回道:“诺!”
崇祯皇帝看温体仁理会了他的意思,就说道:“今天爱卿也累了,早点回家休息吧,钟进卫之策朕会考虑的。”温体仁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躬身辞君而去。
这个时候已经快要傍晚了,崇祯皇帝看看天sè,惦记关系自己安全的刺客问题,就传诏东厂提督曹化淳。(曹化淳在历史上是崇祯二年七月才执掌东厂的,这里小说需要,就稍微提前了点。)
曹化淳执掌东厂才没多久,就遇到了宫中刺杀皇帝的大事,刺客还是一个内侍,算了倒了八辈子霉了。听闻崇祯皇帝传诏,急忙满头大汗的前去报到;
崇祯皇帝看着跪伏在地上的曹化淳,带着一丝怒意说道:“朕提拔你为东厂提督,是信你的忠心,能力。但转眼就有人来刺杀朕,而你没有死后察觉,太让朕失望了。”
曹化淳伏在地上,汗如泉涌,磕头道:“陛下,奴才知罪。”他知道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跟崇祯皇帝顶牛,说自己才刚执掌东厂,屁股都还没坐热呢,那有那么快反应的,要这样说,那是找死。
其实崇祯皇帝也知道这事其实还不能都赖到曹化淳的头上,主要也只是想吓吓他,让他能够用心做事,现在看曹化淳的态度可以,就稍微压抑了点怒气,问道:“刺客情况调查清楚了没有?”
曹化淳回答道:“陛下,现已查清刺客名王横伍,在天启朝时任御马监监丞,其间因不小心坏了先皇心爱之木车,本被处死,被魏忠贤保下,杖责五十,贬为直殿监典簿,负责偏殿的地面清洁。搜其住处,在其隐蔽处搜得魏忠贤灵牌一个,毒药一瓶。故奴才以为其因陛下处置魏忠贤而怀恨在心,寻机刺杀。”说完,从怀里掏出了2个物件,摆给崇祯皇帝看。
崇祯皇帝一看,确实是灵牌和药瓶,皱眉问道:“可有同党?”
曹化淳一磕头道:“奴才正在追查当中。”
崇祯皇帝道:“限你三rì之内给朕答案,退下。”
曹化淳刚退下,御医前来求见。崇祯皇帝一听就知道钟进卫的事可能有个结果,不觉有点惶恐,如此毒药下,不知道还能不能救活。于是,赶紧召见。
第十二章传言
御医姓黄,名东祷,善解毒疗养。进来后跪倒行礼。
崇祯皇帝也不废话,直接问跪在地上的黄御医道:“钟进卫伤势如何?”
黄御医道:“回禀陛下,钟进卫的右手臂的伤势不重,未伤到筋骨。麻烦之处为匕首有剧毒。”
崇祯皇帝心道,这不废话么,谁都知道的事情。于是追问道:“如何?”
黄御医面露疑惑之sè,道:“陛下,此毒已查明为污毒封喉虫之毒,此虫常年长于西域最为污秽腥臭之地,极其罕见,人中其毒,不过片刻即能夺人xìng命,厉害非常。不过幸亏刚中毒之后,由侍卫放血挤毒,但如果换作一般人等,恐仍难逃一死,但微臣很觉奇怪,钟进卫或许天赋异禀,此毒对其影响没有微臣想象之厉害。目前人在昏迷之中,不过已无生命之忧。”
黄御医不知道的是,钟进卫那个时代,生活在地沟油的包围之中,经过其它类似三聚氢胺啥的浇灌培育,还有各种疫苗之类的防治,身体的抵抗力已非此时的人可比。后世甚至有个笑话说这个事情:说如果地球上发生生化危机的话,最后幸存的一定是天朝人。
崇祯皇帝一听黄御医说钟进卫已无xìng命之忧,不由得松了口气,于是,说道:“爱卿辛苦了,可知钟进卫几时可醒?”
黄御医思考片刻,面露难sè道:“陛下,微臣委实不知,此等奇事,微臣也为第一次见,实难有把握何时能醒,微臣不敢胡言乱语来欺君。”
崇祯皇帝心想,昏迷个几天应该就差不多的吧,这御医不敢乱说是怕担责任,怕说错了朕治其罪。也罢,朕就等个几天好了。于是,就让黄御医退下了。
再说温体仁从宫中出来,就直接回家了,回到家后,把自己关在书房,谁也不让打扰,然后提笔把今天钟进卫说的话都详详细细的记录了下来,并按钟进卫的样子描出全国大致地形和几个省份,把事项都标注了上去。最后挂在一侧墙上,搬把椅子坐在前面,细细的观详着。
温体仁其实一直胸有大志,明末政治的**一一看在眼里,心里也并不认可万历年间张居正首辅的改革措施,特别是一条鞭法,他认为一条鞭法表面让国库税收增加,但实际上是涸泽而渔,并不是说一条鞭法是狠刮老百姓,而是下面执行的官员借着一条鞭法,在百姓兑换白银交税的过程中,百般搜刮,原先百姓丰年能缓口气的,也被官吏刮的要卖儿卖女,从而导致民不聊生,所以,他认为本朝当前最大的危机是吏治危机,如果不解决吏治问题,任何改革都是纸上谈兵,落不到真正实处。
温体仁同为文官出身,周围的同僚基本上都是夸夸其谈之辈,索贿刮地皮很有一套,解决事情的能力却只会停留在嘴皮上。虽然温体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贪不贿,生活清贫,想做实事,却受限于环境,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唯有自己努力往上爬,到首辅的位置上,才有实力来进行整顿吏治,实现心中的抱负。
温体仁也不屑于和那些夸夸其谈的同僚联合结党往上爬,只能自己默默奋斗,虽说处境会比结党更艰难,但他也知圣上会喜欢这点。所以无同党也无所畏惧。但今天他看到了一丝改变。
钟进卫的出现,首先影响了崇祯皇帝,而后崇祯皇帝来找他给钟进卫讲解,也就是说,如果自己和钟进卫的关系融洽,并不会受到崇祯皇帝的猜忌,更让自己感到兴奋的是钟进卫也明确提出吏治问题,是个同道中人,最后,最最关键的是王承恩曾说钟进卫对做官不感兴趣,所以和自己的利益冲突极小,是个值得合作的对象。但可惜的是,现在因为救驾而被刺客刺中,想起那把闪着蓝光的匕首,心里就不由得为那个年轻人担心啊。
温体仁坐椅子上在默默的想着,值得最后看不清楚了才发觉天sè已晚。打开书房的们,望着皇宫的方向,心里默默的说:年轻人啊,千万要挺住。
京师,醉仙楼的生意一如既往的红火,这里的酒是东家的独门秘诀,闻之千里飘香,入喉辛辣,为京师一绝。大堂的小二正在忙着招呼客人,这时,从大门处走进一个人,不惑之年,衣料考究,配着额下长须,显得俊朗非常。一进门,就喊小二道:“小二,带老夫前往吕洞宾(乃包间名)。”
小二一听有人招呼,忙走过去道:“客观,不巧,吕洞宾已由人包了,客官是否另外。。。”话还没说完,就被来人打断了,道:“休得废话,那人乃老夫好友,前头带路。”
小二一听,面陪笑容,赶紧带路,免得再被训。
来到吕洞宾处,掀开门帘,见老友正在一边喝酒吃菜,一边听一个二八年华的歌姬唱当下流行的小曲。于是进去拱手道:“高兄好雅兴!”
那座位上喝酒的一见,忙也站起来说:“贤弟迟到,该罚三杯,来来来,这里坐。”
双方客气一番,就座完毕后,东主随手丢了块小碎银,让歌姬闲杂人等退出了包间。
这次酒席的东主姓高,名捷,来客姓袁,名弘勋,皆为督察院御史。只见高捷开口说话道:“贤弟,我听闻宫中传闻,有一人,突然半空现身在陛下面前,皆曰仙人。子不语怪力乱神,某瞧宫中阉人无事生非,制造谣言,怕是又要兴风作浪,阉党重起,我准备以此为契机,写奏章,上告陛下,给阉党再来个重重一拳。”
袁弘勋一听,看看四周,其实四周哪有什么人,然后神秘的对高捷说道:“高兄,你没听说下午之事?”
高捷一听,就知道有啥重要八卦,忙道:“何事?辽东又吃败仗了?”
这是那跟那啊,虽然辽东是常吃败仗,但也不至于如此惊弓之鸟吧。于是,袁弘勋说道:“非也,非也。宫中传闻确有其事,今天下午陛下遇刺,全凭那个仙人相救,才没让刺客得逞。”
“什么,竟有此事?何人胆敢行刺陛下?”高捷一听,激动的跳了起来。
袁弘勋一见,忙让他静下来,道:“据说是一个内侍所为,手持带毒匕首从陛下身后行刺,全靠那人舍身挡刀,陛下才安然无恙。”
高捷一怔,然后喃喃道:“难不成真是有仙人下凡相助大明,太子才刚生下,陛下要有不测,主少国疑,非大明之福。”
袁弘勋道:“高兄的奏章还是先不要写了,看看形势再说为好。”
高捷朝袁弘勋拱拱手道:“多亏贤弟提醒,为兄险些犯错,来,敬贤弟一杯。”两人刚准备拿起酒杯,就听到门外有动静,于是,袁弘勋喝道:“门外何人?”
门外响起一个声音道:“客观,小得给您上菜来了。”然后帘子掀起,果然是个上菜的小二,于是,就没有再言语。之后,也没有再谈此事,喝酒尽兴后各归各家。
话说小二上完菜回到楼下,墨迹在掌柜那,忍不住问掌柜道:“掌柜的,吕洞宾房那客人是干嘛的?”
掌柜的一瞄小二,道:“打听这干啥,你只管伺候好便是,伺候不好,我也救不了你,人家可是朝廷御史。”
小二讪讪的赔笑道:“那是,那是。”
夜晚,小二躺床上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他媳妇不乐意了,说道:“干嘛呢,翻来覆去的,还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