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叫天)-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也有的将领贼心不死,想看看情况再说,要看到有人撤的话,自己跟着跑,总不可能真的全部都杀吧。

这些人很快就失望了。随着“呜呜呜”的号角声响起,祖大寿的一万八千两百关宁铁骑,分成四支部队,分别开往大营的的四个角,扼住四个方向的交通要道。

很快,想溜的将领明白了祖大寿分兵的用意,无奈的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乖乖的参与到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竞争中去了。

当崇祯皇帝收到王承恩转递过来的孙承宗的奏章时,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

崇祯皇帝很快看完了奏章,不禁又喜又忧。

喜的是,自己把中兴伯刚派出去才半天,就实际推进了汰弱留强策略的实施,而且汰兵的力度如此之大,后勤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

忧的是,又有如此之多的人要加入难民的队伍中来,不知道能不能照顾的过来。

崇祯皇帝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要不要安置的问题,而是考虑能不能安置过来的问题。

他想到这里,问王承恩道:“今rì下午,百姓响应朝廷号召的人数,可有增多?”

“陛下,奴婢在未时末,申时初之际问过一次,除上午那波之外,又有一批商人学风尘中人,扬名捐助了。奴婢马上遣人去王恭厂要详细记录。”王承恩躬身回答道。

“嗯,速去速回,朕这里还需要答复孙师傅,钟师傅呢。”

“是,陛下。”王承恩赶紧躬身退出殿外安排去了。

崇祯皇帝也不再坐着了,而是站起来沿着御桌边沿来回踱步,想着万一京师百姓的响应还不足以解决全部难民的话,又该如何安置的问题。

思来想去,最后觉得只有在文臣武将,勋贵皇亲身上打主意了。朝廷如此之困难,也是他们贡献一份力量的时候了。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就回到御桌前拿起奏章,准备批个回复。

结果又看到了钟进卫那惨不忍睹的签名,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要说这个钟师傅,你说没本事,主意一个接一个,什么事情到他手里都能解决。但你要说他的本事很大,可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来歪去的。

崇祯皇帝一笑了出来,心情又好了一分,也不等王承恩的消息了,直接提笔写上“很好,汝等依策行之,剩之百姓朕解决之。”

然后让人把奏章传递回城外大营,以免孙师傅,钟师傅等得心焦,耽搁了事情。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左右,王承恩拿着一张纸进来了,奏道:“陛下,王恭厂记录捐助的结果拿来了。”

崇祯皇帝一听,忙道:“快快拿来朕过目。”

第七十二章比对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如此看重,心里微微有点担心,但并不影响行动,敏捷地把手中的纸奉送了上去。

崇祯皇帝压着期待的激动,拿过后细细看了起来。

纸上的内容不多,是各处义捐的一个汇总以及用工的汇总。

崇祯皇帝很快就看完了,脸sè一下沉了下来,对着王承恩道:“就这些?是不是有所遗漏?”

王承恩知道躲避不开,躬身答道:“陛下,奴婢派去的人到达之后的所有记录,都汇总在这里了。”

停了停,稍微偷偷观察了下崇祯皇帝的脸sè,又补充道:“或许今rì,布告并没有传达到所有人耳里,明rì或许会有好转。”

崇祯皇帝一听,想起钟进卫所说的有关那个舆论的话题,说起朝廷宣传的手段还比不上风尘之所的手段。心情越加的不愉,想了会,对王承恩道:“传旨,让内阁通知顺天府,把布告逐级下达,一定要让每户人家都知道此事。”

“是,陛下。”王承恩赶紧领命前去通知。

看着王承恩退出去,崇祯皇帝又拿起手头的那张纸,看着内容,只见上面写着,今rì的捐银总额为七千两百一十四两五钱纹银,其他各类物资折银大概为六百七十八两纹银左右,所需用工人数约为三百四十六人左右,而且多为要求有相应手艺,木匠的需求最多。

就是再不知道物价的人,也知道这点钱根本就不够看的。

崇祯皇帝心里想着,等这几天,钟师傅,孙师傅把汰兵出来的难民人数统计出来后,要算下所有难民一共需要多少纹银物资才能熬过这个冬天才行。

崇祯皇帝看着纸上捐助人的所属,发现,这捐的银钱,风尘之所竟然占了半数之多。里面没几个是朝廷官员,勋贵皇亲。心里不由暗道:如此不识大局,朕就替你们出一份力好了。

再说京外大营,钟进卫和孙承宗以及卢象升三个人,讨论着汰兵的细节部署,发现有很多有所遗漏的地方,你说说,我补补,天sè不知不觉的就暗了下来。

这个时候,随着孙承宗搁笔的动作,钟进卫长叹道:“总算完成了,比我以前做项目设计的时候还费脑子啊!”

这个当然是废话了,后世钟进卫做项目设计,又不是马上就要投入使用的,有个一系列的过程,中间发现问题还可以再改。这份汰兵细则,却是明早就要用的,事关几十万人的事情,当然要更细,费得功夫也就更多了。

卢象升比较细心,听到钟进卫的话,有点不解,请教道:“监军,何为项目设计?”

钟进卫发现口误,连忙道:“就是我家乡一份工作的称呼而已。”

说完后,马上用出转移注意力da法,说道:“皇上的回复怎么还没来?”

孙承宗在一边听了,笑着解释道:“这离京师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现在可能也就刚到御前而已,等回复还早呢。”

说到这里,他语气坚决地又道:“不管皇上什么时候答复,咱们的事都要先做起来。”

这个倒是,这里的几个人都是做实事的人,所以也都赞同孙承宗的意思。

孙承宗看看天sè,然后对卢象升说道:“九台,天sè不早了,早点回去歇息,明天又有你忙的。”

卢象升拱手道:“是,卑职定当在汰兵到达之前,领本部人马定好集合地点,并维持好次序。等忙完这里的一切后,再让兵备副使带本部所裁人员回大名府。”

然后卢象升向孙承宗和钟进卫告辞而去。

钟进卫见卢象升出帐而去,大大地伸了个懒腰,然后对孙承宗道:“今天忙坏了,现在没事,我就回家吃饭了。”

然后看到孙承宗显出一脸愕然的神情,马上醒悟过来,自己是监军,好像应该随部队行动的哦。

想到这里,他试探着对孙承宗道:“我是不是不能回京师了?”

孙承宗回过神来,真不知道这个中兴伯的脑子是啥做的,想一出是一出,不能把他当正常人看待。

后世的人回到古代,和当时人的言行一模一样,那才怪事了呢。

孙承宗对已经有点赫然的钟进卫道:“老夫安排人,在老夫营帐边上安置你的监军营帐。如果还有所需,就向老夫开口就是。”

钟进卫赶紧点点头。

晚上,钟进卫躺下歇息时,感觉到还是有点点凉。他是监军,这个条件已经是很好了,但在小冰河时期,寒冬腊月里,野外扎营,当然没有在皇宫里面睡的舒服了。

想想外面那些露营的兵丁,想想京师难民营中的难民,这么一对比,钟进卫把内心冒起要加保暖物的想法又压了下去。自己多加一份,别人就要少一份,现在自己只是稍微感觉有点凉意而已,头缩被子里不就没事了。

想完这事,又想起了阿奇。嗯,要是能抱抱阿奇睡的话,再冷也认了。这个死妮子,一定要等洞房花烛才让自己碰,自己的小兄弟却被她摸了无数回,亏大了。

钟进卫又想起自己在京师的房子,也是搞笑,出去看自己的房子,结果到现在,还没看到自己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听着他们说,应该是不会错的。来到这时空,算是比以前的自己好了。

以前的自己只有一份时常加班并且毫无激情的工作,有一套付了首付的蜗居,然后,啥都没了,女朋友也没,只有混吃等死的rì子一天一天的过。

现在的自己,有别墅,应该算是别墅吧,有一个温柔体贴的美女未婚妻,有一个高薪的,明面上不用干活的工作,中兴伯爵。还认识了不少名人。

虽然自己现在一直在做额外的高强度的工作,但这些都是自己愿意做的,看着崇祯皇帝越来越依赖自己,想着崇祯皇帝在自己刚醒来之时的真情流露,想着自己要改变他的命运,改变大明的国运,改变中华民族的历史,不由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一定要好好干,灭虏救民,把大明旗帜插遍全球。

能如此的穿越过来,应该是前世善事做得多了吧。

想着,想着,就带着美好的愿望进入了梦乡。

因为没有阿奇陪着聊天,钟进卫昨晚睡的很早,所以很早的就醒过来了。在顾百川的服侍下,梳洗完毕,孙承宗就使亲兵过来叫他一起吃早餐。

在吃早餐的时候,孙承宗把崇祯皇帝的回复给他看,然后说道:“昨晚陛下的回复到的时候,你已睡了,老夫就没有让人叫醒你。”

钟进卫感激地的对孙承宗笑笑,然后看崇祯皇帝的回复,完了后,心里暗道:自己果然没看错崇祯皇帝。

孙承宗估摸着钟进卫看完了,就说道:“皇上既然如此回复了,老夫就可以安心的做事了。今天,约莫要忙个一天,开始吧。”

见钟进卫点点头,孙承宗就让人击鼓聚将。

崇祯二年十二月二十四rì晨,开始真正的汰兵流程。

钟进卫心里想着,别出什么事情,顺顺利利的办完吧,建虏还在京畿之地呢。

第七十三章汰兵插曲

各路将领很快带着副手来到中军帐,孙承宗给他们都细细的说明了汰兵细则,并进行抽签,如若抽签出的骑军人数不够监察步卒的,由祖大寿所部的骑军补足。

很快的结果就出来了,根据各部骑军和步卒数量,祖大寿把命令传达给亲兵,由亲兵出去传令,分出骑军进行配合。

抽签完毕后,各路将领的副手也马上回去准备,约定,在辰时二刻(上午八点)就位,辰时三刻号角声起开始汰兵。

各路主将则留下来陪同孙承宗和钟进卫进行巡视,以免不公。

卢象升没有来,他不放心自己的那个兵备副使处置汰下来的兵丁,亲自在集合点忙着。

在宣府兵的集合点,兵丁都已到位,只是坐成队列,在等待着汰兵的正式开始。

一个高个强壮,却又穿着单薄的兵丁,在和他旁边的同伴聊天:“魏三,你说咱们真能拿到那五钱银子么?这可是那班家丁一个月的饷银啊。”

被称为魏三的同伴,原名魏阿福,因家里排行老三,才被人称为魏三,年龄比刚才说话的同伴大点,阅历也丰富点,他对着这位相貌堂堂的同伴说道:“李老四,你也别太惦记着这赏银。那群当官的,给好处的话,有几次能当真的。咱们被抓来的时候,还对咱们说有饷银呢,你看,你有领到过么?”

李老四摇摇头,不过魏三比起他来,其实是更在乎这个饷银的。因为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魏三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出来帮雇主跑腿的路上,运气不好被抓来的。魏三一直记挂着家里,想着有钱的话,还能捎点回去用用。

魏三看着李老四摇头,也不再说话,叹了口气,发起呆来。

李老四知道魏三的心思,安慰道:“魏三,别发愁了,就算没有五钱赏银,总不至于不给吧,少点也行。到时候,把我那份给你凑上,你捎回去得了。”

魏三抬头看向李老四,看着那张真诚的脸,心里一阵感动,道:“多的话,老哥也不说了,要有朝一rì,能用到老哥的话,没二话。”

李老四拍拍魏三的肩膀,说道:“别客气,这些天,小弟xìng子直,多亏你帮了咱,要不,有咱受的,咱们兄弟,自不必多话。”

魏三也伸出自己的左手,拍住右肩膀上李老四的手,用力的按了按。道:“好,咱们先站好了,把别人比下去再说。”

就在这个时候,“呜呜呜”的号角声响起,汰兵开始了。

所有人在那些巡视骑兵的命令下,开始站队,一动都不敢动。因为他们的头目告诉过他们,如果谁动了,被淘汰了,不但那赏银拿不到,而且还会被赶走,饿死在寒冬腊月里。

骑兵们骑在马上,俯首看着这些人,特别是那些非关宁系的骑军,更是眼睛都一眨不眨,盯着这些步卒,好像每个步卒都欠他银两,就怕他们跑了似的。

孙承宗和钟进卫在号角声响起后,就率领各部将领,上马开始巡视。

时间一分一秒的在流逝,可那些步卒就觉得时间好像停止了一样,感觉已经很久了,但就没见到有人站不住,就好象刚开始站一样。

终于,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有人先熬不住了,那些年老点的和年少点的,先站不住,动了起来,或想挠个痒,或想换个姿势等等。

他们也怕被汰出去,所以这些动作的幅度非常小,但他们估计错了那些骑军的火眼金睛。步卒一有动作,那些骑军中看到的人,立刻兴奋地驱动胯下的战马,赶到步卒面前,用枪杆子指着那人出列。

在那人不情愿的出列后,就驱使他走向汰兵集合点。

开始的时候,只是零星的人被押往集合点,基本就是一个骑兵押着一个步卒。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的样子,就能见到一个骑兵是押着两个、三个、四个的步卒一起走向集合点。

就好象有水滴慢慢的变成了水珠帘子,最后变成了一条条的细流。

孙承宗和钟进卫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带头巡视着各个营地的汰兵情况。

后面跟着一堆高级将领,表情就丰富了。有垂头丧气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垂头丧气的那些将领,往往是刚看到自己营地的步卒被汰出来好多。而那些幸灾乐祸的,自然就是还未巡视到自家营地的将领了。看到别人营地汰掉的兵多,名额自然会占的多,心里还为自己叮嘱骑军的英明决定而得意。

可是,很快,他们也笑不出来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营地,被汰掉的兵丁也不少。

随着巡视过的营地越来越多,孙承宗和钟进卫后面的这群高级将领个个都哭丧着脸,用一种哀怨的眼神盯着孙承宗和钟进卫的背影,也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魏三和李老四一直在努力坚持着,看到不断有步卒被清理出场,心里暗暗的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忽然,一阵寒风吹过来,吹得魏三的鼻子痒的受不了,一个喷嚏就打了出来。

刚好有个巡视到附近的骑兵看到了,立马过来,用枪杆指着魏三道:“出列。”

魏三露出恳求的脸sè道:“兄弟,咱只是打了个喷嚏,咱并没有动的。”

骑兵不耐烦的说道:“头动了也是动了,快点出列。”

魏三哀求道:“兄弟,咱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等着咱捎饷银回家的,行行好,帮个忙吧。”

那骑兵不耐烦了,用枪杆子一下抽到魏三的肩膀上,把魏三抽出了队列。嘴上还骂道:“给你脸不要脸,要咱动手。”

这事情一开始的时候,李老四就拿眼瞄着了。见这个骑兵如此不讲人情,火了,张嘴道:“你这鸟人是不是妈生爹养的,人家又不是故意动的,难道打个喷嚏就犯法啊。”

那个骑兵本来就被魏三的墨迹给搞的恼火了,现在一听还有人敢骂他。当下转头看向李老四:“刚才是你说的话?”

没等李老四回答,一枪杆朝他打了下去。

李老四刚才就看不惯这个骑兵的作为了,加上xìng子直,又不是一个肯吃亏的主,当下也不管还站不站的问题了,直接伸手抄住了枪杆子。

那骑兵没想到他还敢还手,愣了一下,马上怒火就烧了起来,一边骂一边往回夺枪。

不料李老四的力气比他大多了,夺了几下都夺不回来,反而被xìng起的李老四往回一拉,把他从马上拉了下来。

这下,惊动了周围的骑兵,纷纷围了过来。步卒倒是不敢动,只是拿眼睛关注着这边的事态。

那些骑兵围过来后,也不问事情的缘由,一看有兄弟被欺负了,直接就动手了。纷纷拿着枪杆子抽起李老四来。

李老四手中有了杆枪,但也不敢直接跟这群骑兵放对,就弃了枪护着头,蹲了下来,尽量减少被抽打的面积。

魏三一见李老四为了他,被一群人围着打,急了,挤了进去,一边喊不要打了,一边扑到李老四的身上,替他挡着。

这群骑兵那肯听魏三的话,见他扑过来,就两个一起打。

正打得起劲的时候,一个苍老的嗓子吼了过来:“住手,闹什么闹!”

这群骑兵正打的起劲,不是说住手就能住手的,有几个打人的骑兵嫌又有人管闲事,转过来准备连着一块打。然后就呆住了,赶紧抽身到一边下马,低着头,不敢再有动静。

其他人马上发现不对了,也纷纷看向说话的方向。

孙承宗正一脸怒容的看着他们。旁边还有监军和一大群将领。

连忙都闪到一边去下马,静待领导发话。

李老四和魏三也马上发现情况有变,抬头一看,是一大群高官,不由自主的跪在了地上,等待大人物发话。

第七十四章汰兵归去

孙承宗怒喝道:“怎么回事,闹什么?”

看到孙承宗发怒,所有人都不敢出声,过了会,那个被夺枪的骑兵先开口告状了,重点说了他是如何的尽忠职守,然后这两人想抵赖,特别是那个大个,还想反抗,因此闹了起来。

本来魏三和李老四见绯袍大官领着一群总兵级别的将官走过来,因为常年官威所积,不敢说话,现在听那个骑兵尽拣有利于他的话在说,一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也抢着说起来。

最后,李老四说道:“魏三有家有口,没有赏银就算了,现在被汰掉,朝廷不管,要是冻死在野外,他家就只有孤儿寡母了。大人要处罚,就罚我好了,请放过魏三。”

魏三一听,这怎么行,事情是因为自己而起的,李老四只是帮自己而已,怎么能让他扛,当下也出言相争。

孙承宗和钟进卫在他们两边的分说下明白了缘由,钟进卫暗暗的欣赏这两个有义气的人。这样的人,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那个时代,都不多见。

不过孙承宗好像无动于衷,沉着脸道:“此乃军营,由得你们xìng子,错就是错,还敢出手反抗,来人。”

孙承宗的亲兵应声出列:“在。”

“魏三汰出军营,李老四三十军棍,立即执行,就在此地。”

孙承宗这是要杀鸡骇猴了,要是放过了他们,其他步卒也会找理由来抵zhi被汰,汰兵的行动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这是孙承宗所不能接受的。

当下,孙承宗的亲兵如狼似虎的扑过去,把李老四按地上,扒了裤子就要开始打军棍。

钟进卫很是喜欢这个李老四,怕他被打残了,想救他,但又不能和孙承宗对着干,他也是知道孙承宗的用意的。

想了一下,对着马上要被行刑的李老四道:“本监军欣赏你的义气,眼下还缺一个随从,待行刑完毕,你可愿意跟随于我?”

李老四听了还没答话,魏三在那边赶紧给他打眼sè。

李老四反应过来后,连忙答应下来。

行刑的亲兵见他要成为监军的随从,也不敢狠着打了,使些手段,雷声大雨点小,既震慑了周围的步卒,又没让李老四受重伤。

行刑完毕后,魏三就要被押往汰兵集合点,孙承宗说话了:“朝廷不会不管被汰之兵的。”又看看身后这群将领,再回过头来,略微带点讽刺道:“眼下好好赚你们的赏银吧。”

然后不再说话,自个继续巡查下一处地方去了。

李老四就在一个孙承宗亲兵的搀扶下,横卧在马背上,去往监军营帐那等着钟进卫处理。

在这起事件中,倒是有不少步卒都占了便宜,趁着骑兵都被这个事件吸引的时候,偷偷的换了个舒服的姿势,缓解了下疲劳。

后面跟着的将领,开始还很高兴,最好处处都有闹事的,搞不下去了最好,但没想被孙承宗三言两语就解决了。

然后又很是懊恼,自己怎么没想着让手底下的人想法多闹闹呢,大家都闹起来才好,笨脑子就想着怎么祸害别人去了。

钟进卫自然不知道他们脑中的想法,提马追上孙承宗,靠近了后轻轻问道:“孙大人,刚才怎么不跟他们说我们商量好的安置措施?”

孙承宗看看他,又回头看看那群将领,有点距离,就放低声音回道:“要是老夫说了,那些兵丁说不得都会主动被汰的。老夫没兵了,怎么打建虏?”

“怎么会?”钟进卫有点不解,安置的待遇并不高啊。

“别忘了后面那群喝兵血的蛀虫,兵丁在他们手下,只要不是家丁,那就是炮灰,光给他们赚军饷,吃不吃得饱都是个问题。”孙承宗解释道。

然后,他轻轻叹了口气,又说道:“你那军制革新之策,以后要是实施起来,恐怕也会受到这群人的强烈抵zhi。”

钟进卫听了沉默不语,这种大明的军队,怎么可能打得赢建虏呢!只要解决了家丁,就是再多的人,在建虏面前,怕也是没用的了。

当下,孙承宗和钟进卫的心情都不怎么好,默默地不说话,骑着马巡视着。

慢慢地,还能站在队列里的兵丁越来越少。忽然,“呜呜呜”号角声又响了起来,还站着的兵丁一下都瘫倒在地上,被汰的人数总算够了。

还在押解途中的兵丁,有一部分返回了军营,而靠近集合点的那批人却被强行押入了集合点。

听到号角声后,孙承宗就让身后的各部将领,回各自的营地整理剩下的摊子去。他和钟进卫带着自己的亲兵赶往汰兵集合点。

看到孙承宗和钟进卫过来,卢象升迎了过去,汇报道:“本兵,监军,一共汰下来二十七万四千三百一十二人。”

圆满完成此次汰弱留强任务,几个人的心情都好了起来,就边说边巡查起汰兵集合点来。

这个汰兵集合点,其实也是野外,由大名府的人围成一个大圈,进得来的人不再分以前的所属部队建制,拆散了凑成一圈人,就点火炭取暖。所以现在孙承宗和钟进卫能看到的是,一个大圈里有无数个小圈。

这些被汰下来的兵都垂头丧气的,不知道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

孙承宗和钟进卫巡视到大圈圆心的地方,就停了下来。孙承宗和钟进卫对视了一眼,然后孙承宗对钟进卫道:“你是监军,代表的是皇上,由你来宣布安置措施吧。”

见孙承宗这么说,钟进卫知道这工作肯定是自己干了,也就不推辞,清了清嗓子,出声喊道:“汰下来的兄弟们,我是中兴伯,监军来的,代表皇上宣布安置你们的措施。”

孙承宗手底下的亲兵一起跟着吼,把钟进卫的意思远远的传了出去。

所有的汰兵听到后,纷纷抬起头,朝着圆心看过去。

“皇上很关心你们,知道你们也不容易,所以,想回家的就回家,每个人发三钱银子和一斗粗粮。”

汰兵们听了,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这相当于是服劳役,都得自备干粮,回去那还有路费一说。

整个集合地一下子响起一片嗡嗡嗡的的声音。钟进卫看着他们的反应,知道他们是不大相信,就又喊道:“对,你们没听错,想回家的,发给你们路费,让你们安心回家。”

孙承宗看钟进卫好像说完话了,就补充一句:“让你们能顺利回家过年。”

钟进卫一听,愣了下,原来要过年了啊,钟进卫是根本不记得这回事。

孙承宗的话传递出去后,嗡嗡嗡的声音变为一片沸腾声音,最后,所有的汰兵都跪了下来,朝着京师的方向磕头:“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们只能用这种虔诚话语来表达心中的感激。

“大家先吃饭,吃完了,想回家的就开始排队。”钟进卫等汰兵们激动得差不多后,又说道。

等宣布完了处置措施后,他笑着对卢象升说道:“九台,刚说吃饭,我就觉得饿了,你这里有啥吃的没?”

孙承宗也呵呵笑着要一起吃卢象升的,于是,他们就都留在集合地一起吃饭,也方便下午安置措施的实施情况监督。

中午这顿饭,这些汰兵们放下了后顾之忧,是吃的轰轰烈烈,一边吃一边聊,也一边互相庆幸。聊皇上的好,也聊自己的运气。

有些汰兵吃的很快,就在大名府兵丁的指挥下排起了长队。后续的人见有人先排了,怕轮到自己的时候发完了路费,也三口两口的吃完,跟着去排了。

也有一部分人没有去排队,还在吃饭。

汰兵们一排队,就开始发路费了,这么多人,不抓紧时间,怕是搞不完。

也幸好人手充足,队列排了很多列。领到路费的,千恩万谢的离开集合地,走上回家或者去别地方的路。

魏三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来还想跟李老四道个别,但因为不知道李老四现在在什么地方,又不敢找监军,只好把这份情记在心里,回张家口去了。

有家的当然是回家了,一些没有家的见到有路费可领,也就去领路费了,就是打着领了再说的念头,有吃有花的,天下那不能去。

当然,还有一些就留在原地,有点彷徨,不知道去哪里。这些人基本就是家在京畿的,又没有那些无家可归还领路费的人的勇气。他们就这么等着一个未知的未来。

…………………

各位书友,看过章节后,有条件的不妨发下书评提提建议意见,虽然很老套,但确实对提高一本书的质量,还是很有用的。现在我都跑别人的书评区去吸取有用的东西了,惭愧。

第七十五章汰兵完成

天sè将近rì落之时,排队的人终于伺候完了。二十多万人,就这么快发完路费,多亏了卢象升事先周密的安排以及有充足的大名府人员可以调配。

这个时候,孙承宗亲兵带领着一大群大名府人员搬来了各部军营空闲出来的营帐,开始给还留在汰兵集合地的人分发。

留下来的汰兵大概还有六、七万人,比预想的要少。

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人的恋家情节,有机会归去了,就再不肯留这里,何况是要过年了呢。就算是去曾经家所在地方的废墟上转转,也是好的。第二个原因是对于朝廷官员的不信任,怕留在这里又出什么幺蛾子。

孙承宗人老成jīng,把这两个原因大致解释给钟进卫听,然后又对卢象升说道:“九台,还要麻烦你们大名府一天,明天估计就可以走了,你的兵丁也还赶得及回去过年。”

卢象升连称不敢当,顺便把属下刚报过来的数字给孙承宗汇报了:“本兵,目前还留在营地,待朝廷安置的有六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

孙承宗点点头道:“好,那我和监军就先回中军帐,给皇上写奏章,汇报下今天的汰兵情况。”

然后孙承宗就和钟进卫骑马离开了汰兵集合点,回中军帐去了。

回到中军帐后,写完奏章,监军照样进行签字,还是让东厂王鹏送往京师。毕竟,剩下的汰兵也得尽快处理掉的。王鹏这位能打的汉子,这次跟钟进卫出来,无奈的充当了跑腿的信使了。

忙完了一切后,钟进卫回到自己的营帐,才发现这里还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