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叫天)-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提高这个效率,但不可能会完美。”
“因此,如果出现一种比蒸汽机更为有效率的转化能量的装置,是不是会是将来的一个趋势?石油燃烧比煤炭的热能更大,转化成动能的能力自然会更强。各位可以想象一下!”
钟进卫说到这里,先用手比了一个夸张的范围道:“蒸汽机这么大,煤炭那么多,产生的动能只相当于一头牛的力气。而换用石油和其转化动能的装置,就只有这么大,就相当于一头牛的力气了。那么是不是这个燃烧石油的装置会更有用,更为普及?”
云台上的官员,都是大明的精英人士,脑子不用说也是极为聪明的。因此,虽然钟进卫说得很多名词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次听到,但他们还是基本明白了钟进卫的话。
不过他们根据钟进卫的提示,想象那个燃烧石油的装置及其应用时,还是感到有点吃力,却又觉得不可思议。
钟进卫观察着他们的脸色,适时地提醒他们道:“只有人类想不到,没有人类做不到的。不要觉得不可思议,我说这么小的装置能有,那么我们人类就一定做得出来。”
“诸位都去看过那个人力直升飞机了吧?你们想想,如果代替的是这种很小的装置来取代人力驱动,那么这直升飞机是不是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我们人类以后会不会有翱翔蓝天的那一天?”
云台上一片寂静,只有不时的春风吹过,吹响衣衫的声音。所有人,包括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哪怕是之前听钟进卫说起过飞机一事,却也听得非常入迷。
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在钟进卫娓娓道来之后,仿佛就近在了咫尺。想象着人类能翱翔蓝天,这是让人多么的激动人心!
比起其他人,崇祯皇帝和温体仁是知道钟进卫来历的,就比别人更为相信那个场景是真实的。
“因为体积更小,效率更高,这种东西将会更深入我们人类的生活之中。对应的,石油这种东西,就会大量被需求。所以为了子孙后代,有大量石油的地方一定要先占下来,为我大明所有!”
钟进卫说了最后的话之后,便住嘴不说,乘机歇息一下。
这个时候,他的脑中忽然想起了中东,那也是一个因为石油而富得只剩下钱的地区。大明要不要也过去占了?这好像有点难!
因为钟进卫的身份,因为钟进卫以往一切匪夷所思的言行,使得云台上的大明高级官员并没有质疑兴国公的话。
不过孙承宗还是问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真是这样,这西伯利亚是非占了不可。可兴国公,好像你从没去过西伯利亚,你是如何得知这西伯利亚有大量这石油的呢?”
第八百五十八章唐王就藩
钟进卫已经经历过多次被问这种类似的问题,他早已有了对付的办法。只听他回答孙承宗道:“这个,孙大人可问陛下便知。”
崇祯皇帝一听,很无奈,钟师傅老要朕来给他擦屁股。他见孙承宗向他看过来,只好说道:“钟师傅说得没错,朕知道情况属实。”
说完之后,他看孙承宗有想说话的意思,就补充了一句道:“事关重大,目前除了朕之外,只有温卿能知道此事。”
温体仁心中也是哭笑不得,听崇祯皇帝把他也扯了进去,只好配合着点头。
其他人,包括孙承宗一见,颇为无奈地收了追问的念头。
说起来也是,如此重要,关系子孙后代的事情,肯定保密等级也是非常高。等那一天自己做了首辅,说不得才能知道情报来源。
这么一来,钟进卫又已经说明了占领,至少先期宣示西伯利亚主权的重要性。这些云台上的大明高级官员,对于驱使日本和蒙古人前往西伯利亚一事,就没有异议了。
于是,云台上的君臣,就雇佣日本武士方面的事情,又讨论了一些细节后,便定了方案,由礼部和兵部去实施相关的细节。
大概半个月之后,从河南南阳出发的队伍,经过京师城外,前往天津卫。
一路之上,无数的人好奇地围观。看着男女老幼,各类百姓都有,按照军队编制或走或坐车。
这些围观的人各种想法、观点都有,吃着咸菜,操着萝卜心。
有一些年纪大的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道:“朝廷也真是,这么多人流放海外,九死一生啊!”
“是啊,这背井离乡的,真是太惨了!”
“。。。。。。”
附近的年轻人听了,都忍不住反驳这类言词:“不懂别乱说,这是唐王随同子民封建海外,据说那海外之地,每人都能分一大块地。”
“听说,那边无尽的肥田,让你跑马圈地,在规定时辰内跑多远,这地都归他所有。”
“。。。。。。”
一些谨慎点的旁观者听了,忍不住插嘴道:“确实听说海外有仙山、美地,但这万里之遥,这一路上可不容易,只怕很多人都到不了哪里!”
“对啊,听说海里有几个房屋大的海怪,有许多只手的妖魔,还有西夷出没,这一路上,非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不可,能活着到西天的,也不知道会剩多少?”
“。。。。。。”
听到说这个,一些经常读报的人就发表他们的看法了:“你们有所不知,朝廷早有准备,沿途都有大型补给点。这就相当于是驿站,每到一地都有补给、休息。还有朝廷新成立的北方舰队护航,对了,你们怕也没有听说过北方舰队吧!几百丈的宝船知道不,从船头跑到船尾,体力差点的只会晕倒在半路上。这么十多艏宝船在海上。。。”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还有那西夷最厉害的战舰,我大明就有几百艏了,这前后在海上连起来,能从天津卫铺到辽东去了。。。”
所有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所听来的消息,都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瞎猜的,也有一些真实消息的,甚至还有一些为吸引眼球而无限夸张的。
而行进中的唐王队伍,则大都只是默默地赶着路。他们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现在终于到了。
有不少年纪比较大一点的人,则一边走,一边四处看着周围的景物。在他们的心中,有一份伤感,不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再回这故土。
当然也有一些年纪轻一点的人,早就盼着这一天。在大明挨饿受冻,现在终于能去一个世外桃源,还能成为开国的功臣。还有田地无数,只要自己努力,也能成为以前村子里的那些地主,甚至比他们更为富有。
有对未来憧憬的,自然也有对未来惶恐或者忐忑不安的。这些人既想着到了那世外桃源之后,生活有变好的那一天;又担心那其实不是世外桃源,而是穷山恶水之地。这些人时而为自己的命运庆幸,时而又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不管当事者还是旁观者怎么想,藩王封建北美一事已启动,就不是他们所能左右了,滚滚人流一直往天津卫而去。
唐王也在队伍之中,就在他军队行列的中间。当经过京师之时,他按照事先通知,前去面圣告别。
在只有大朝会召开时才用的皇极殿内,满朝文武、勋贵皇亲都已位列两边。在大殿之上,坐着满面肃容的崇祯皇帝。
当唐王出现在殿门口之时,崇祯皇帝站了起来亲自迎过去。牵着唐王的手,走到阶下预设的唐王位置之上。
而满朝文武、勋贵皇亲则都跪迎在两边,此时此刻,就算他们以前再轻视藩王,也都对这第一位自愿前往万里之遥的北美就蕃的唐王,生出敬佩之心。
影响大明国运的藩王封建北美之策,改变世界格局的大明新政,终于启动了。崇祯皇帝和大明的这些高级官员心中都是非常激动,也很是期待。
崇祯皇帝坐回御座之上后,便和唐王一起回顾了大明开国的艰辛,太祖的英明神武,还有那些开国元勋的不世功绩。
接着又和唐王展望了下美好的未来,鼓励唐王,虽然道路可能会曲折,但前途确是一片光明的。让唐王好好干,大明是他的坚强后盾。
这其中的道理,唐王自然心中也明白。不过他更知道自己就蕃北美,离不开大明本土的支持,因此也就极力配合着崇祯皇帝。该泪流满面的时候,就泪流满面;该慷慨激昂的时候,就慷慨激昂;皇极殿内的气氛,一直很融洽。
末了之后,崇祯皇帝引着唐王前去太庙,祭告祖宗。并祈祷祖宗保佑,让唐王这次就蕃北美,一切都顺顺利利。
最后,崇祯皇帝又率领满朝文武、勋贵皇亲把唐王送出了京师,目送唐王远去。
天津卫的港口码头,过了整整十五天的时间后,喧闹之声才渐渐少了下去。密密麻麻的海面船只,为之一空。
藩王封建北美,正式拉开帷幕。
而此时有一快骑信使,飞马驰入京师。
第八百五十九章蒙古生变
随后钟进卫被匆匆召进皇宫,在文华殿见到了崇祯皇帝及一众大佬。
他并不知道何事,见此阵势,微微吃惊。在行礼之后,便主动问崇祯皇帝道:“陛下,是唐王那边遇到狂风暴雨了?”
钟进卫想着唐王遇到海盗或者西夷,都应该不会有事。因为在他们出发的时候,又有新出的十五艏西式战舰补充到了护航舰队中。以这个舰队的规模,没有那一支西夷的舰队能与之相比。
因此,钟进卫只有猜测是大自然的威力,才有可能让唐王遇到麻烦。
不过他显然料错了,崇祯皇帝摇摇头道:“不是,此次召见钟师傅,乃是蒙古之事。”
说完之后,他示意内阁首辅温体仁给钟进卫介绍情况。
“兴国公,刚朝廷得到消息,蒙古林丹汗已于前几日病逝。而其继位者额哲领大军在去年时北行,并不在察哈尔王庭。”温体仁简单扼要地说了下。
说完之后,他继续补充另外一个信息道:“对了,还有和我大明交好,近几年在蒙古草原势头很猛的四子部落,其首领伊尔扎木也领军和额哲一前一后,往北而去。”
崇祯皇帝等温体仁说完之后,便问钟进卫道:“钟师傅,你对此怎么看?”
钟进卫也不是万能的人,这历史早已被他改得面目全非,也就无法从原本的历史上去获取所要的信息。
因此他想了一会,最后还是皱着眉头回答道:“陛下,要想较好地评估草原形势,最好是搞清楚蒙古人为何都领军北上?”
这个事情,没人知道,殿内一时陷入了寂静之中。
最终打破这寂静气氛的,却是一边轮值的东厂掌印太监王承恩。他向崇祯皇帝,实则给钟进卫说道:“东厂所得消息,去年蒙古贩卖到张家口的皮货比起之前,大为减少。这皮货一直是蒙古诸部对我大明贸易的重要物资,奴婢以为,蒙古诸部领军北上,或者和这有关。”
钟进卫一听,当即点头,也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按照王公公提供的这个消息来推测的话,估计真得是北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蒙古诸部的皮货来源被断,因此他们才都领军北去了。”
其他人听了也觉得有理,但这么一来,新得问题又来了。只听崇祯皇帝问道:“这蒙古以北,会是什么势力截断了蒙古人的货源呢?”
这个问题,就连刚才发言的王承恩也不知道了。钟进卫在脑中急速过滤蒙古以北有能力和察哈尔及四子部落作对的势力,想了半天,想出了几个,但又觉得不大可能,不由得微微摇头。
崇祯皇帝就是在重点关注钟进卫,见他如此动作,忍不住问道:“钟师傅,你可想到了什么?”
“回陛下,臣是想到了几个,但又觉得不大可能。”钟进卫回答道。
其他几个人都是没有一点头绪,听他这么一说,崇祯皇帝就直接吩咐道:“钟师傅,先不管可能不可能,你说出来听听。”
皇帝吩咐,钟进卫就只好说道:“臣想得第一个可能是建虏余孽多尔衮所部。不过根据之前传回的消息,这支建虏余孽一直是往北逃窜,并且由左良玉所部紧咬急追之中,应该不会出现在察哈尔以北才对。”
内阁次辅孙承宗听了,不由插话道:“那可不一定,建虏余孽的消息传回已经过了很久了,说不定他们早已折向西逃窜了!”
崇祯皇帝也听得点点头,孙承宗说的这个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但钟进卫还是摇摇头道:“就算这样也不对,建虏余孽的兵力只有一千左右,屁股后面还吊着个左良玉。这么长时间下来,建虏余孽肯定有减员。光他们的兵力上推测,应该不足以让蒙古两大部族都领军出征。”
他这么一说,崇祯皇帝和在场的大佬又觉得他说得也在理。能让蒙古两大部族都领军北行的,应该不是建虏余孽。
场面又安静了一会,还是崇祯皇帝开口道:“钟师傅,那你还想到了哪方势力?”
钟进卫一听,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说道:“按照臣家乡一些事情的记载,这个时候,在极西之地的俄罗斯,可能是已派兵往东侵袭而来。但这时间上的把握,臣并不能确定。而且据臣所知,好像一开始的时候,俄罗斯所派兵力也不多。照理来说,应该也不会让蒙古两大部族出动大军。”
他说到这里,再补充了一句道:“除此之外,臣就想不到其他可能的势力了。”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等人听了,也就没有再言语,各自琢磨着这事。
最后,在场的人都没想出一个什么结果。崇祯皇帝便不再想,直接问钟进卫道:“钟师傅,既然如此,就草原上目前的局势,你觉得该如何做,或者对我大明才是有利的?”
钟进卫对于这个问题,在之前一直有想法,现在只是探讨可能性,他就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臣以为,因为西伯利亚的关系,蒙古草原必须要纳入我大明版图才行。可以根据这个目的,趁着草原目前的局势,提前进行布局,等一切搞清楚原委之后,再行下手。”
确实,大明现有疆域,和西伯利亚之间,隔着一个蒙古草原。虽说从科尔沁草原那边,是已经联通的。但有油田西边,却还是没直通,对于大明将来的图谋来说,这个障碍必须清除才行。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等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点,因此还是由崇祯皇帝问道:“钟师傅,那你看,该如何布局草原,使得草原能纳入我大明版图?”
他的话音一落,温体仁在一边赶紧补充道:“最好是兵不血刃,否则会影响正在进行中的藩王封建北美一事。对了,就如同交趾一样的布局最好,兴国公看看行不行?”
钟进卫听得无语,这温体仁的要求也太高了吧!不过他正好有这么一个想法,与温体仁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因此,他点点头,面向崇祯皇帝回答道:“陛下,臣刚好有一策,或者可以不动用军队就能成功把蒙古草原纳入我大明版图。”
第八百六十章和平演变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等在场的其他大臣一听钟进卫说他有主意,并且是满足温体仁所说的兵不血刃的法子,不由得都颇为吃惊。
“钟师傅,有何妙策,快快说来!”崇祯皇帝连忙惊喜地说道。
钟进卫这计策其实是根据目前的形势,参考后世的一些见闻所得出来的。只听他回答崇祯皇帝道:“和平演变!”
“啊!什么和平演变?”崇祯皇帝没听明白,连忙追问道。
从这个名字上看,好像是不用流血战斗,但后面那演变一词,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不管温体仁也好,还是孙承宗也罢,都看着钟进卫,等待他回答崇祯皇帝的问话。
只听钟进卫回答道:“陛下,和平演变就是鼓动蒙古百姓、贵族等各阶层的人,自愿要求成为我大明的一员,归附我大明而不再以蒙古藩属国存在。”
温体仁一听,有点失望,他先评价道:“兴国公,如此重大之事,那是靠动动嘴皮子,就能鼓动他们归附我大明的!”
崇祯皇帝也是微微点头,附和温体仁的看法道:“是啊,钟师傅,这法子恐怕不行!”
一边的孙承宗就直接说自己的看法了:“或者就趁蒙古各族军队外出之时,直接让几个边镇出军,灭了蒙古算了。臣相信整编后的军队,实力已是今非昔比,完全有此能力。”
温体仁听了,连忙摇头反对道:“不妥不妥,发动战事,存在变数太大,还是要稳妥点为好。”
正当他们准备再想办法之时,钟进卫却在那边微笑着说话道:“先听我分析完,再来评估这和平演变到底行不行吧!”
一听钟进卫说这话,了解他的几个人不由得从刚才的失望又转为惊喜。其中崇祯皇帝连忙道:“对对对,钟师傅快快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钟进卫见一众人都盯着自己,却也不慌不忙地讲解道:“这几年蒙古人得惠于和我大明的贸易,生活水平好了很多。一些贵族更是沉迷于享受我大明的奢华事物,并乐此不疲。”
“而蒙古诸部,又没有一个雄才大略,威望服众的人统领。虽说有名义上的林丹汗,当然现在已没了,并且他们各自为政,其实就是一盘散沙而已。”
他说得这些是目前蒙古草原上客观存在的事实,文华殿内的所有大佬都是知道的,因此没有人出声提问。
钟进卫在那边继续分析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失去了目前的这种生活方式,这种享受,必然会有所抱怨,会要求恢复到这种生活状态中来。”
温体仁听了,眉头一皱,他猜测道:“兴国公,你的意思是朝廷断了这贸易,让他们来求我大明?”
崇祯皇帝一听温体仁的猜测,和自己所想差不多。于是,他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道:“这样不妥,很可能会让蒙古诸部对大明心生怨恨,从而联合起来对付我大明。”
以前俺答汗入侵京畿之地,直逼京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重新得到朝廷许诺,重开边市之后,才算安份下来。
孙承宗却是有底气之人,他大着嗓门说道:“那就还是一句话,出兵剿灭了他们便是。”
边军就是在他手里整编完成,他见证了边军整编前后的变化,心中的自信是所有人中最强的。
温体仁侧身对他身后的孙承宗摇头道:“现在以藩王封建北美之事为大,不到万不得已,不宜重启兵事。”
钟进卫对于这些大佬喜欢打断自己的说话,发表他们的看法很是无语。现在听他们又准备扯到兵事上去,就连忙说道:“如果我大明有正当而合理的理由把目前这种贸易给降了,并不是关闭边市,只要让他们感觉生活品质没有那么好,就可以了。”
“所谓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必然会寻求恢复之前生活模式的方法。在这个时候,只要我大明再加以正确引导,和平演变未必就不可能!”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眼里只剩下一个钟进卫了。只见他盯着钟进卫连忙追问道:“钟师傅,那用什么正当而合理的理由?”
温体仁和孙承宗也停止了说话,看着钟进卫。
“陛下,科尔沁族已经归附我大明。科尔伯所在驻地,兴建的科尔沁城已经基本修建完成。因此,我大明完全可以把边贸重点倾斜向科尔沁城。这点不管到哪里,都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钟进卫微笑着提醒道。
崇祯皇帝一听,才记起这么一档事,当即高兴地说道:“好好好,钟师傅不说,朕都差点忘记科尔沁族了!”
温体仁和孙承宗也都点头,大明所管辖的草原部族,本来就应该要扶持才对。这么一来,未归附大明的草原部族也挑不出刺来。
当然了,如果有一个雄才大略的草原之王,或者大明的军力很弱,就可以用拳头说话,可惜现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钟进卫则继续说道:“如此一来,蒙古各部族会有各自的想法。此时我大明再派出蒙古族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役,或者直接让科尔沁族能说会道之士,前去草原散播归附我大明的好处。有科尔沁族作为榜样,鼓动草原诸部来归,这种可能性就比较大了。或者还会剩下少量顽固不想归附的,到时候可以再做对策,或再分化或直接出兵都是可以的。”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在钟进卫说完之后,他便转头问温体仁和孙承宗等人道:“诸位爱卿,你们以为钟师傅所言之策如何?”
这计策并不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但对于把蒙古纳入版图之事,大明也不着急。因此温体仁等人也点头表示同意,可以试试,不行再说。
于是,崇祯皇帝便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此策乃你所出,就由你来负责实施吧!”
“是,陛下。”钟进卫答应一声,远程遥控,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了。
崇祯皇帝又转头吩咐王承恩道:“东厂在此事上,要积极配合!”
就算崇祯皇帝不说,王承恩也不敢不配合兴国公的工作。因此,他连忙答应了下来。
他们谁也没想到,半个月后,蒙古草原又传来了消息,使得钟进卫这和平演变之策变得更为顺利了。
第八百六十一章坏事变好事
文华殿内,崇祯皇帝和兴国公以及内阁的两位大佬,兵部尚书杨鹤正在讨论蒙古传来的消息。
只见崇祯皇帝面色严肃,向群臣说道:“不出钟师傅所料,是俄罗斯所派之哥萨克骑兵所为。再被建虏余孽这么横插一杠子,难怪蒙古部族联军都遭了大败。汗位继承人额哲战死,四子部落首领伊尔扎木重伤。”
确实没有出乎钟进卫的意料,但又有点意外。就是多尔衮竟然在逃窜的时候,还顺手攻击蒙古军队的后军,导致正在和哥萨克骑兵苦战的蒙古军队大败。
在崇祯皇帝说完之后,兵部尚书杨鹤请示道:“陛下,现在左良玉所部在张家口休整补给,蒙古各部使者人心慌慌,请求我大明前往救援,这事该如何处置?”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道:“这也是朕让诸位臣工前来议事的原因所在。”
他说到这里,转头看向钟进卫道:“钟师傅,如果不是左良玉所部救下蒙古残兵,恐怕蒙古局势更为不堪。这对于你所布之局影响不小,不知钟师傅可有何想法?”
有哥萨克骑兵参与进来,还有熟悉大明兵事的多尔衮在里面搅和,这草原上的局势,确实是一下搞得变幻莫测了。
钟进卫咋一听这么多信息,一时没有头绪,就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请待臣理一理整个事情。”
崇祯皇帝理解地点点头,接着转头看向其他臣子。
温体仁的眉头紧皱,这北方恐怕又要打大仗了。这么一来,军费突增,兵力调动之类的,势必会影响目前正在进行中的藩王封建北美一事。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使得他很是担心。
现在见崇祯皇帝看过来,温体仁就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眼下还不宜大动干戈啊!”
崇祯皇帝又是微微点头,然后看向温体仁后面的孙承宗。
孙承宗和温体仁有各自不同的分工,他更关注军事。因此见崇祯皇帝用眼神来咨询他的意见,大嗓门响起,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有建虏余孽参与,不可小觑,不可不防,不可不管!”
崇祯皇帝听了,也是微微点头,接着把视线转向了兵部尚书。
杨鹤一见,心中苦笑。这首辅和次辅的意见相左,自己怎么说都不是很好,真是头疼。
想了半天,他无奈奏道:“陛下,建虏余孽确实要灭,但眼下朝廷的重心是海洋,正在打造新一批战舰和海船,着重于藩王封建一事。”
崇祯皇帝听了也是点点头,阎应元率领的北方舰队明年能不能回来不知道,明年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损失多大也不知道,还有其他事情都是未知。
但有那么多藩王等待就蕃北美,也等不及北方舰队返回之后休整完毕,再次护航出发。
因此朝廷不得不又在组建第二支北方舰队,准备在明年护送第二个藩王前往北美。如果船只足够的话,甚至可以几个藩王一起过去北美。
这些就需要朝廷把这一年的工作重心都集中在这事上,从造船的材料,熟练的船匠、铁匠调配,建造出尽可能多的运输船和护航用的战舰。还有对应的水手,水兵以及相应的军械火炮等等。可以说需要关注、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因此,朝廷实在抽不出多余的人力、财力来重启另外一个大的战事。
崇祯皇帝问了一圈臣子的意见,并没有一个满意的答复,反而有了更多的矛盾和困难,不由得眉头紧锁。
这什么哥萨克和建虏余孽什么时候不能出来闹事,偏偏要在朝廷没有余力腾出手来的时候闹出这事来,真是闹心!
他无奈之下,只要寄希望于钟进卫,看着钟进卫在那静静沉思。
文华殿内一下安静了下来,静得连枚针掉地上都能听清。
过了好一会后,钟进卫抬起头来,面露一丝笑意,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想了半天,发现此次事情对于我大明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钟进卫这话一说,让文华殿内的几个人张大了嘴,下巴都差点掉地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兴国公竟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钟师傅,此话怎么讲?”崇祯皇帝愣了一下之后,连忙兴奋地追问道。
钟进卫显得胸有成竹,他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我们不是图谋草原,要纳其入我大明版图么?眼下蒙古诸部的军事实力遭受沉重打击,刚好替我们大明解决了一个麻烦,从而能加快蒙古草原纳入大明版图的进程!”
换了一个角度想这事情,还确实是对大明在做的这事有利。但崇祯皇帝还是有问题道:“钟师傅,可这哥萨克和建虏余孽联合起来了,对我大明确实是个威胁,这该如何是好?可不能不管啊!”
钟进卫笑笑,摇头道:“当然要管,可不是现在管。这个威胁对于大明来说,还遥远着。并且这中间有蒙古诸部作为缓冲,对我大明其实并不会有短期的威胁。但对于蒙古诸部来说,威胁就大了,这就会迫使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为此,我大明暂时不能替蒙古诸部出头对付哥萨克和建虏余孽。相反,还要派人在草原上,散播恐慌,夸大哥萨克和建虏余孽的厉害。同时宣布大明增兵科尔沁草原,保护属于大明的部族。”
温体仁听钟进卫说到这里,已经有点明白他的意思,就替他说明道:“国公的意思,就是以此作为对比,让草原各部明白,只有归附我大明,才有安全保障,是不是这样?”
“呵呵,温大人说得极是!”钟进卫点头夸奖道。
崇祯皇帝听明白了,连连点头,这么一来,这次的事件,确实能让蒙古草原尽快纳入大明版图了。对大明来说,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
但孙承宗却有意见了,只听他说道:“如此一来,怕哥萨克和建虏余孽的势力会越来越大,拖得越久,怕是越不好对付了!”
崇祯皇帝一听,也有同感,不由把头又从孙承宗这侧转向钟进卫,准备听他怎么个回答。
第八百六十二章君明臣贤而后国强
只见钟进卫看着崇祯皇帝,宽慰他道:“陛下放心,哥萨克远在极西之地,和蒙古争雄漠北的人数不会太多。否则就无须建虏余孽插手,就能打败蒙古军了。”
“现在就算加上建虏余孽,也不会有太多人。并且据臣所知,这两支军队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蒙古人之所以遇到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