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叫天)-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虽然布政使的级别还是比孙传庭高,但他属于朝廷户部直管。按孙传庭的脾气,当初要来要去要不到银两的时候,就颇为冲动地说过一些话。

现在既然已经还回银两,而且布政使毕竟比他级别高,又是地方大员,以后还免不了有许多事情要麻烦布政使,因此孙传庭也是干脆利落地向布政使致歉。

有钟进卫在上面坐着,布政使那敢对孙传庭有意见。装出宽宏大量的气度,一笑了之。

之后钟进卫在和布政使聊着广州的情况,而孙传庭则当场点了九思宝钞的面值后,便让手下把箱子搬走了。

钟进卫见孙传庭忙完,便也让他坐了,准备一起说说市舶司的事情。

没想到这时,顾百川从外面进来了,然后向钟进卫禀告道:“两广总督王业浩已到,求见国公。”

钟进卫一听,便暂停了准备说得事,传两广总督进大堂。

不一会,两广总督走进大堂,身后还跟进来的一位亲随,怀抱着一只小箱子。

当他通过不是很明亮的烛光看到堂内情况时,不由得微微一愣,他没想到布政使在这里。

不过两广总督也就是稍微一愣,然后就马上见礼。

在见礼完毕之后,他向兴国公禀告道:“广西局势因云贵土司的影响,有点紧张,因此下官暂时挪用了市舶司的银两以备军用。现刚收到急报说广西局势已然无事,又见孙提举心急这些银两,便准备明日还回。没想国公刚好来传下官,就顺便带过来了。”

两广总督说完,把手一招。身后的亲随便上前一步,双手奉上小箱子。

布政使见到两广总督带着小箱子进大堂,已经猜到了那是什么。脸色略有尴尬,因为时间紧迫,没有协商,竟然都出现了还银一事。

如此一来,国公见还了两份银两,怕会追究其中隐情。以国公掌握的力量来说,以前的事情怕是会被国公挖出来。

布政使想到这里,后背隐约开始出汗,他是侧着身子坐在那,便用眼角余光去查看国公的脸色。

谁知国公却浑然不觉,好似之前的还银没发生过一般,也没有问到底是谁挪用了银两,怎么又出现了两份银两的问题。

钟进卫只是和两广总督说一些一开始对布政使说得类似的话,并让孙传庭清点之后便收了起来。

孙传庭也不是傻子,乐得收两份银子。国公不提,他也不会说。

两广总督也被赐了座,就在孙传庭的上首。钟进卫看着下面的三个军政要员,对他们说道:“我此次前来广东,最大的目的就是为朝廷筹备足够的粮食,以解决大明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你们都是大明的高级官员,从邸报上应该也能了解大明的局势。因此,我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钟进卫这么说,是因为现在的邸报也已经分了等级。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保密级别,官职高低所看到的邸报内容也有所不同。

钟进卫说到这里,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对下面三个人着重强调道:“以前怎么样,我不操心。但丑话我要说在前头,谁要是和我筹粮这一目的作对,我也不会客气。谁要是不相信我的能力,也可以尽管过来试一试。”

下面三人一听,当即站了起来,一起向钟进卫行礼道:“请国公放心,下官必然尽心配合。”

谁也没胆子和国公作对,否则也不会主动带银前来。毕竟国公是大明官场第一人,不但有赫赫军威,而且朝廷的很多制度还出自其手。

现在国公还随身带着东厂番役,说不得还有其他什么隐藏的手段。要想抓一个人的把柄而问罪,对国公来说,并没有多大难度,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钟进卫在得到他们的表态后,便又和缓了语气说道:“今日天色已不早,我刚赶到广州,也已累了。明日一早,再行议事。”

等他们三人一告退,钟进卫却没有休息,把郑芝龙叫到了后衙说事。

第八百二十七章海上缉私队

“飞黄,你大儿子是我认下的干侄儿。我很看好他,也会尽力培养他成为大明威震海洋的一方封疆大吏。”钟进卫在让郑芝龙坐,并喝着茶时,忽然说道。

郑芝龙一听,连忙放下茶杯,向钟进卫抱拳一礼道:“国公厚恩,末将和犬儿都将没齿难忘。”

钟进卫受了他一礼,继续说道:“至于飞黄你自己,在大明能获得什么成就,主要还是靠你自己的努力了。”

郑芝龙听了,知道国公的意思是自己的儿子,国公会尽力培养。但自己本人的话,就得凭自己本事了。

他正待向国公做个表态,没想钟进卫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我觉得,在我大明水师将领中,论海战经验,没人能比得过你。哪怕是我那大舅子,虽然努力,至少在现阶段也没你的海战经验丰富。”

郑芝龙听了,表面不动声色,表现得很谦虚。但心中还是很得意的。国公这话说得公允,海上的本事,自己在大明将领中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

钟进卫说到这里,端起茶杯示意郑芝龙用茶。郑芝龙一见,连忙回应。

茶杯刚放回桌面,一边的于长俭马上又给他们倒满茶水,气氛很是和谐。

钟进卫微笑着看着郑芝龙,很亲切地说道:“飞黄啊,大明海上国策的转变,你是知道的。你觉得我大明水师将来会如何?”

国公问得这个问题,郑芝龙早就有想过。因此,他马上就回答道:“末将敢保证,将来大明附近的海域,只有我大明水师的存在。”

“呵呵,说得好。我有一个想法,之前已经和皇上说过一回。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就会正式提出,由皇上决断。”钟进卫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会,见郑芝龙认真听着自己说话,才继续说道:“大明水师将改名为大明海军,和陆军并重。”

郑芝龙一听,哪怕他的城府很深,此时也露出了惊喜的面容。

大明的水师一直是个尴尬的兵种,哪怕是最辉煌的永历年间,也不是很受重视的。到了后来,干脆就没了水师的称呼。各类兵书,哪怕是戚继光所写的,都称之为水营。

现在兴国公却透露说将会改名为海军,并和陆军并重。这改名的意义,对于海贼出身,并擅长海战的郑芝龙来说,显然不用再细说,他也能明白。

钟进卫见郑芝龙的反应在意料之中,心中很是满意。现在已经给他描绘出足够美妙和吸引人的前景,接下来就该说正事了。

只听钟进卫接着说道:“飞黄,你出身于海贼之中,这点人所共知。。。”

郑芝龙正高兴着,忽然听兴国公这么一说,一颗激动着的心立马沉静了下来,不知道国公接下来要说什么话。

“在你被招安之后,仍然还在干着非法的走私生意。这点不但是我,连皇上也是知道的。”

郑芝龙一听兴国公当面提出了这个事情,面色吓得一变。他看了一眼在一边好像无所事事,老神在在地看烛光的顾百川,然后正准备请罪之时,钟进卫又说话了:“但因为你在后来的表现不错,因此就没有再追究你这个走私的罪,甚至还升了你的官职。”

郑芝龙再也坐不住了,连忙站起来跪地请罪道:“末将糊涂,国公和皇上如此宽宏大量,末将今后绝不再犯。”

钟进卫始终没有变脸,仍然笑着点点头道:“如此就好。起来吧,说这个并没有追究你的意思。”

郑芝龙听话站了起来,但心情已经没有原本的那份喜意。他也是老江湖,知道国公不会无缘无故地谈起这个事情。

果然,就听钟进卫接着说道:“俗话说久病成医,一个人生病久了,自然也就知道怎么来治这个病。你曾经做过走私生意,应该对如何防范走私也有心得。因此,我希望你能在市舶司的缉私事情上出一把力。”

郑芝龙这下明白,国公从自己的儿子说起,一直说了那么多话,其实是为了这个目的。

自己走到这个地步,除了抱紧朝廷的大腿之外,其实已经没有其他选择。而且一直为朝廷效命,对自己,对自己的儿子,都有很大的好处。

郑芝龙想到这里,见钟进卫一直盯着自己,就干脆利落地表态道:“国公放心,只要国公有令,末将自当遵从,全力去做好。”

“飞黄,你要是应下来,我就不希望你在缉私行动中,见到昔日的朋友而左右为难,或者直接放了他们。”钟进卫还是盯着郑芝龙,像是为他考虑般地提醒道。

郑芝龙原本就不是一个慈眉善目地好人,在之前被招安后,为了独占海上走私生意,就兄弟反目,剿杀昔日的结义兄弟。

现在既然表了态,国公又特意提醒,为了自己的利益,郑芝龙自然也没想过要手软。只听他向钟进卫表态道:“国公放心,不管是谁,只要敢犯国法,我郑芝龙绝不姑息。就算是芝虎犯了法,我也会坚决绑了他治罪。”

郑芝龙说得义正言辞,慷慨激昂。不知道的人咋一听,还以为他是能大义灭亲的大清官。

钟进卫听了之后,表现出很欢喜地样子。他夸了郑芝龙一顿,然后又是连连示意郑芝龙喝茶,很是和谐的样子。

过了一会,钟进卫对郑芝龙说道:“我知道你的西式战舰还有三艏,现在仍在福建。我的意思是升你弟弟郑芝虎为水师守备,从福建调到广东,暂受市舶司直管,巡视广东沿海,稽查走私。你看这样安排,如何?”

郑芝龙一脸大喜的样子,连忙抱拳向钟进卫道:“末将替芝虎多谢国公提拔之恩!”

钟进卫这么安排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广东的水营并不是走私船只的对手。在这福建、广东沿海就只有郑芝龙的那三艏西式战船,才能对走私船只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而朝廷正在修补和仿造的西式战船,却是要组建北方的水师,护航藩王封建北美之用。至少在今年,是无法调来这边的。

他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借助郑芝龙的力量,加强海上的缉私力量,全力打击广东的海上走私。

第八百二十八章第二重运粮保险

郑芝龙弟弟郑芝虎也随钟进卫南下,就在市舶司衙门内。现在双方达成一致,钟进卫便马上传来了郑芝虎,任命他为水师守备。并要求他连夜赶回福建,率领三艏西式战舰南下。

一番忙碌之后,钟进卫和郑芝龙重新坐定。其中钟进卫继续对郑芝龙说道:“在酒楼时,你也听到蔡琳为和黎遂球所答应的事。但这种从民间自发的筹钱粮事情,从联系各地士绅到书信去南洋,再互相联系运粮回来,需要耗时较长时间。”

“末将明白,末将在南洋也有不少人认识,可以放出风声,让他们筹集粮食前来大明。”郑芝龙是个人精,闻弦而知雅意,当即向钟进卫抱拳说道。

“好,你可以告诉他们,大明现在的市舶司制度。目前除粮食等少数几种物资免关税之外,其余都会收取重税。另外如果今年运粮来大明的商船,可以凭借运粮凭证,从大明出口物资时免收部分税收。过了今年,明年很可能就没有这种优惠了。”钟进卫先是赞了一句,接着马上又说道。

“末将明白。”郑芝龙立刻答应一声。

钟进卫用手敲了敲茶几桌面,接着又微笑着提醒道:“飞黄不妨可以告诉他们,以后大明的缉私力度将会非常严厉。任何妄想通过走私而逃避关税的行为,都将受到朝廷的严厉处罚。至于严厉的程度,过些天,你就能看到,可以如实向他们描绘。”

“末将明白,末将必然会提醒他们,来大明必须遵守大明的规矩。”郑芝龙一听,马上义正言辞地表态道。

钟进卫看看窗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自己要说得事情,也已经说得差不多了。

于是,他就对郑芝龙说道:“飞黄,粮食一事的紧迫需求你是知道的,你看看有什么想法需要补充,能促使南洋那边尽可能多的运粮来大明?”

钟进卫也就是这么一说,没想着还有什么建议。但没想到郑芝龙还真有建议,只听他回答钟进卫道:“国公,末将确实是有一条建议,可以大大提高南洋那边运粮来大明的积极性。可这条建议如果说出来恐怕不是很妥当,因此末将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有何当说不当说的,有什么想法,哪怕你认为是馊主意,也可以道来。采不采纳,我自会判断。”钟进卫一听,眉毛一扬,当即看着郑芝龙,提高声音说道。

郑芝龙其实已经是衡量过的,自己想到的这个主意,有很大可能性会被国公采纳,因此才会这么说。如果主意真得很不妥当,会影响很多事情的话,以他为人处世的风格,肯定不会把他想到的任何主意都跟钟进卫说起。

现在钟进卫已经做了肯定的回答,他也就不显得犹豫了,直接向钟进卫说道:“国公,南洋现在是个乱局。西夷、土著、华夏人为三大势力,其中这三大势力中又有各自不同的小势力。可以说,南洋现在其实是个乱世。”

钟进卫同意这种说法,因此听到这里就微微颌首。

郑芝龙见国公在点头,赞同自己的话,就说得就更顺畅了:“俗话说,乱世之中武力为王。只要手中有兵有权,就有一切。因此对于末将认识的那些人来说,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其实是好的武器,以便他们能在乱世之中立足。”

听到这里,钟进卫就明白了。郑芝龙认识的那些南洋人估计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都是称王称霸一方的人物。

就如同郑芝龙所说,这些人在南洋的乱局之中,兵力不会愁,愁得是没有好兵器。

而这所谓的好兵器,其实是指火器。现在最先进的火器,就是大明的燧发枪。

别人可能不知道,但郑芝龙是见识过的。因此他能评估出来,这燧发枪对于南洋那些人的吸引力有多大。

但燧发枪现在还是一个稀罕物,大明也只有少部分军队配置了而已。而郑芝龙事先并不清楚朝廷已经有打算售卖燧发枪一事,因此这主意说出来,还是带了一点风险。因为如果遇到有些不安好心地主官,直接扣大帽子都有可能。

钟进卫原本就有打算燧发枪售卖给交趾,让交趾目前南北两方势力杀起对方来更利索。那么既然能卖给交趾,也就无所谓卖给南洋其他势力了。

因此他稍微一沉吟,便点头同意道:“如果南洋那边能早日运粮过来,用来换朝廷的燧发枪,也没有问题。”

钟进卫说到这里,见郑芝龙面露喜意,就又加了一个砝码道:“另外,我这里可以做主,今年运粮过来最多的三方,不但可以换朝廷的燧发枪,甚至可以换朝廷的火炮。”

郑芝龙一听,却是面色一变。他是海贼出身,因此对于他的认识来说,火炮比起燧发枪更重要得多。他一听说连火炮都要卖出去,这还了得?

“国公,这火炮。。。”郑芝龙提醒钟进卫道。

“只要能运来粮食,火炮也不是问题。至于火炮卖出去后,会不会威胁到我大明安危,这个其实不是问题,我和皇上也有说明过,你放心好了。”钟进卫安慰郑芝龙道。

其实不管是燧发枪,还是火炮,卖出去都对大明没有多大影响。

比如燧发枪,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就算大明不卖,别的国家听到或者搞到一支之后,也能仿造出来。因此还不如趁着现在燧发枪新奇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还有火炮,就更应该卖出去为大明赚取所需钱粮了。因此大明的火炮,用的是铁范铸炮法。这方法目前只有大明兵仗局这么一个地方所掌握,属于技术垄断。

又因为铸造出来的火炮比起泥模铸造法来说,质量要好很多,成本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火炮卖出去后,又不用担心别的国家仿制。而不管什么火炮,放炮次数都是有其额定上限的。用得时间长了,必然要更换。那个时候,就只有又向大明来购买。

当然了,这些具体的分析,钟进卫只向崇祯皇帝说过。对于郑芝龙,却无须细说。

郑芝龙得到兴国公的明确说法之后,当即拍胸脯说道:“国公放心,末将敢保证,大明一定不会有粮食危机。”

第八百二十九章严打

钟进卫点点头,又和郑芝龙聊了下南洋局势之后,便让他去操心联系南洋相好的事情去了。

等郑芝龙一出了门,钟进卫便对一边的顾百川说道:“你明日派人去找蔡琳为和黎遂球,告诉他们,南洋那边运粮过来的华夏人,只要粮食数目够多的话,也可以换枪换炮。”

顾百川听国公和他说话,连忙站好了身子听。当钟进卫说完之后,他有点疑惑地问道:“国公,那边的人自愿为我大明筹集粮钱,我们又何必主动再给他们枪械火炮呢?”

刚收拾完茶具的于长俭听了,也是点点头,附和顾百川的说法。

钟进卫笑笑,向他们两个解释道:“单方面付出的积极性,总归是有限的。当然,他们也不算是单方面的,至少他们是盼着大明威压南洋,给他们撑腰。不过,他们是欢迎我大明的势力触及南洋,对我大明是友善的。因此,对于这些人,我们大明就更应该扶持他们。”

顾百川和于长俭听到钟进卫这么说,都理解地点了头。不料钟进卫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只听他说道:“原本南洋武力最为强大的是西夷,但他们人数少;而土著和华夏人的人数很多,但武力偏弱。如果我们不断地输出武器装备到南洋,就能让土著和华夏人都有足够的武力来对付西夷,打不赢至少也能恶心西夷。”

说到最后,钟进卫露出一幅庄重而认真的神态,严肃地说道:“南洋原本就是乱世,为了大明的利益,促使南洋更乱,乱得更为彻底。我大明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把势力延伸过去,不管这个势力延伸是直接占领还是作为藩国封建等等。”

“属下明白了!”顾百川和于长俭一听,都站直了身子,认真地点头。

钟进卫看着他俩,说完之后,感觉到一股疲惫感突然冒出来。他大大地伸了个懒腰,然后说道:“都休息了吧,明日一早还得有一番表演,和他们玩玩互动游戏。”

“是,国公也早点歇息吧。”顾百川答应一声,便准备出去。

他还没走到门口,钟进卫又问道:“相关的官员都通知了么?”

顾百川一听,马上又转回身子禀告道:“早已派人通知了。”

“好,那没事了。”钟进卫见一切妥当,就终于放心去休息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广东省各路军政要员就往市舶司的钦差行辕赶来。每一路都带有不少跟班,有资格的进了衙门,没有资格的就直接在市舶司门口等候。

一时之间,市舶司外面就有不少人马聚集在那里。任何一个路人看到这个情况,就知道这边肯定有重大事情要发生。

大堂内,各路军政要员按职位高低都已站好。在两边持刀站立番役的注目下,没有一个官员嘻皮笑脸,也没有谁去交头接耳地讨论事情。全都严肃着脸,等待着钦差的出现。

在他们聚齐大约一刻钟之后,钟进卫在于长俭的唱名之下,从后衙转出来。

大堂内的所有官员一见,便一起站到中间,面向堂上行礼。

钟进卫面色冷峻,在主座上坐好后,看着底下的大大小小官员。他并没有和以往一样,和蔼悦色地说话,而是语气冰冷地说道:“皇上要不派我过来广东,还真不知道你们在广州都干了些什么!”

兴国公的开场很冷,气氛一下显得紧张起来。所有的官员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突兀,免得被国公盯上。

“朝廷寄予厚望的市舶司,不用我说,你们这些广东的官员,应该都知道是个什么状况!”

钟进卫一边说着一边盯着每个官员的脸,没有人敢回视,全都低着头挨训。

“走私分子嚣张成这个样子,敢直接和市舶司缉私兵丁刀枪相见,甚至让缉私兵丁死伤惨重!这广东,到底还是不是大明的天下?”

钟进卫说着说着,声音都变成了怒吼,整个大堂就回响着他那愤怒地吼声。

“你们以为这种情况,朝廷会允许么?真要到有一天,朝廷北兵南调,把你们统统彻查,流放海外,才会后悔放任这种情况出现么?”

钟进卫带了几年兵,又灭了建虏,身上已经有了一股威势。而且现在他手握重权,又在发怒之时,没有人敢当出头鸟,出来反驳钟进卫。

“别以为朝廷会法不责众,就算你们广东一省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全都造反。我只要一千兵马,就能平了你们,要不信的可以试试看!”

听到钟进卫越说越严重,所有的官员都跪了下去,低头挨训。

钟进卫静了一下,缓了口气,又扫视了一遍跪了一地的官员。

等了一会之后,他语气稍微缓和了一点道:“但是在昨天,总督大人和布政使大人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你们两人其实是想配合市舶司,把这情况扭转过来的。我不知道,其他官员是不是这么想的?”

钟进卫这么开了一个口,给他们找了一个台阶,底下的官员都舒了口气,纷纷开始表态。反正就一个意思,他们都在努力,只是广东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扭转过来的。

钟进卫等他们说得差不多后,一拍案几,先震住这些官员,然后大声地说道:“好,既然你们有此心思,我很高兴。我这里有一个办法,不出一个月,就能彻底扭转这种局面。”

底下官员一听,在两广总督的带头下,又开始表态,坚决拥护国公的想法。国公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说说。”钟进卫和底下这些官员经过互动表演之后,双方心照不宣地进入了正题,由钟进卫说出他的目的:“接下来一个月,我宣布广东实行严打。即各衙门出兵,组成联合缉私队。其中每个缉私队都要有总督衙门、布政使衙门、东厂、锦衣卫、市舶司等所有衙门的人,联合执法,全方位缉私。”

说到这里,钟进卫站起来,大声宣布道:“若有敢反抗的走私份子,一律就地格杀。所有走私份子,抓到之后一律押往天津卫,流放海外和建虏去做伴。”

第八百三十章真正的效果

散会之后,各路军政要员纷纷往自己衙门赶回去。兴国公限定明日就要开始严打,从广州开始,向全省范围内扩大。

时间紧,力度严,不抓紧时间进行布置,拖了后腿,没有人怀疑国公的尚方剑是摆设。

如果到时候自己被尚方剑砍了,也就砍了,绝对不会出现以前袁督师杀毛文龙一样秋后算帐的情况。

因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而且原袁督师也远不能和兴国公比,不管是官场的影响,还是崇祯皇帝心中的地位,或者是他本人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天差地别的差距。

这些官员中,只有孙传庭被钟进卫留了下来问话:“伯雅,那妇人的事处理了么?”

“下官惭愧,还劳国公操心此事。昨晚有了银两之后,下官已经第一时间把抚恤金给了那名妇人,并且。。。并且已向她致歉。”孙传庭的脸色微红,躬身回答钟进卫道。

在古代官员中,向平头老百姓赔礼道歉,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国公有关注这件事情,说不定最多给钱后慰问下而已,想赔礼道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前年轻妇人来讨要抚恤金的时候,如果是一般的人,还可能看在那孤儿寡母,衣食无着的惨况下,多少都会给点。

但孙传庭杀伐果断的性格,就更没有了所谓的妇人之仁。他为了保住市舶司的基本运转和现有缉私兵丁的不涣散,把所有银钱都集中了使用,没给一分钱。以至于那妇人以为孙传庭吞没了其丈夫的抚恤金,从而出现了前面那些事情。

钟进卫已经搞清楚了事情的经过,他也没有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要求孙传庭什么。毕竟每个人的为人处世原则都不一样,站在朝廷的角度,特别是这古代社会中,孙传庭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

过去的不再计较,现在要做的就得严格要求了。只听钟进卫对孙传庭说道:“我在广州不会驻留太长时间,但在广州期间,我会一直督办缉私情况的进展。你要利用这段时间,让市舶司彻底走向正轨,明白么?”

孙传庭的神情转为兴奋,站直了身子,向钟进卫大声保证道:“有国公在此,下官定让市舶司按照朝廷的意思,彻底运转起来。如若不然,请国公取下官的脑袋。”

钟进卫一听,笑了起来。过了一会,笑脸忽然又一收,盯着孙传庭,认真地道:“此话是你自己所说,我可没当你是开玩笑,就不跟你客气了!”

“下官是认真的,请国公督察。”孙传庭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认真地回答道。

钟进卫点点头,对孙传庭说道:“好,那你去忙吧。”

终于,大堂内只剩下了钟进卫和他的护卫们。郑芝龙也不在,去找他自己的人联系南洋了。

于长俭犹豫了下,看着伸懒腰的钟进卫道:“国公,既然他们如此不作为,为什么不把他们直接抓起来,至少也要抓几个杀一儆百不更好?”

钟进卫听了一笑,看看大堂内其他护卫,包括顾百川在内,都有这个疑惑。他就直接问于长俭道:“嗯,要抓也没问题,但抓了之后怎么处理?”

于长俭一愣,没想钟进卫反问了这个问题。

钟进卫也没让他回答,直接接着说道:“就算换掉这批官员,又从别的地方调来新的官员。但也不能保证,新来的官员就比现在的官员要好。这是其一。”

“其二,因为以前太多的不作为,以致现在的人认为,不走私,要交税才是傻子。在这样一种bei景下,如果只是抓几个当官的,并不会有多大效果。”

“其三,如果我抓几个,肯定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广东省整个官场都不干净,到时候真得要整个广东官场都换一遍。对现在的朝廷来说,还是不乐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毕竟现在朝廷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藩王封建北美以及全国性范围的救灾上。”

说到这里,钟进卫给于长俭,也是给在场的护卫解释道:“我现在的做法,就是让他们看到,如果还继续这样一个情况,那么朝廷是有可能会做鱼死网破的事情。至少我作为钦差大臣,兴国公,我是干得出来的。”

“让他们有了这个威胁意识之后,再督促他们去联合整治走私。这么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就会变为最低,效果应该也能最好。”

顾百川听到这里,他插嘴提醒道:“国公,那些走私的人里面,怕有很多都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可能就是他们的人。如果让他们去缉私,虽说是联合行动,可他们也会事先通知那些人,这缉私的效果还会明显么?”

钟进卫一听,转向顾百川,笑着问他道:“你认为我说的效果是指抓住多少走私份子么?”

顾百川一听钟进卫这样问话,马上醒悟过来,是自己理解错了。

“我所要的效果,是广东没有走私。不管原本的那些走私人员是被抓,还是逃了,或者改行了。只要广东没有走私,所有进出口货船都按市舶司的规矩,缴纳关税,这才是我的目的所在。”钟进卫也不等顾百川回答,就直接说了出来。

于长俭听了,恍然大悟地道:“原来这就是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