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叫天)-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且还要他们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理论,就算他们这代人研究不出真正的飞行器,也要给后人留下这方面的宝贵财富。为大明组建空军部队,翱翔蓝天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前促使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钟进卫离开苏州之后,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先坐船到达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杭州府,然后再从陆路前往广州的市舶司。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市舶司都去巡视一遍。

钟进卫的计划就是,直接去最靠近东南亚,同时也是最大的广州市舶司。只要这边的市舶司起来了,哪怕只有这么个市舶司,都能运来东南亚的粮食,从而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市舶司学广州市舶司模式发展。

让钟进卫没想到的是,杭州府到金华府的官道,竟然已经是修好水泥路,并在运营了。

这江浙果然繁华,水泥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数目之多,钟进卫这一路行来,可不多见。

每一辆车,意味着就是钱。看样子,这边所收的买路钱不少。

钟进卫很是满意,一边在人行道和车辆主干道之间的路上赶路,一边看着水泥路的情况。

水泥路来回方向分开,车辆、马匹和行人各行其道,互相之间并无多少干扰。因此钟进卫一行人的速度很快,往金华府而去。

道路的繁忙,让水泥路两边出现了不少路边摊,以来往旅客为服务对象,赚取一点家用。

一行人骑马赶路,有一点不好的是,太阳比较晒。钟进卫虽然带兵时候,也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但现在毕竟不是带兵,他在赶了一段路程之后,看到路边有一个大的茶铺,就吩咐过去歇息一下再赶路。

这茶铺也实在是大,三十多个人一进茶铺,竟然也才占了一半左右的位置。不过因为有别的旅客,一下就把茶铺的位置坐得差不多了。

原本的那些旅客看到来了一大群骑高头大马的锦衣骑士,知道惹不得。原本三三两两坐着的旅客除了有几个站起来就出发赶路之外,其他的人自动让出了一大块空地,让给了钟进卫他们。

钟进卫并不是做了官就觉得要和老百姓保持距离,耍什么官威的人。因此这些旅客自动让出地方,他就和气地抱拳一礼道:“多谢各位。”

按郑芝龙等人的个性,只管坐了便是。自己坐这些位置,那是看得起他们。没想国公却如此对待这些平头百姓,让他们两兄弟很是吃惊。

而顾百川等人因为跟久了钟进卫,反而不以为意。

那茶铺老板见钟进卫如此有礼貌,心中便放心不少。亲自上前招待,笑着给钟进卫介绍道:“客官,可要来点什么茶?小店另外还有井水浸泡的西瓜,凉爽可口,又超甜,是解暑的好东西,虽然价钱贵了点。。。”

没等老板唠叨完,钟进卫听着有西瓜可以吃,早已喜出望外,当即吩咐道:“就来西瓜吧,多上一些。”

这可是大客户,老板赶紧答应一声,连忙招呼人手去搬西瓜了。

不一会,钟进卫一行人都手拿西瓜瓤,在店内其他人羡慕的眼神中,大口啃着凉爽可口的西瓜。

钟进卫一边吃一边看着外面的风景,在这茶铺不远处的一棵树下,也有一个小摊。一对年轻夫妇不时吆喝着,招呼来往路人过去喝杯茶水。

还有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孩在边上帮忙,看样子应该是附近村子的一家人在摆摊赚点家用。三口之家都带着笑容忙碌着,场面很是温馨。

但没一会,钟进卫却发现远处村子来了一伙人,气势汹汹地直冲那小茶铺而去。

第八百零九章幼学的冲突

茶铺老板刚好过来门口处,抬头一看,也发现了气势汹汹而行的那一伙人。他无言地摇了摇头,便干自己手头的活了。

他的这个动作被钟进卫瞧在眼里,他就问茶铺老板道:“老板,那是怎么回事?”

当老板闻声转头看过来时,钟进卫冲那伙人一摆头。

大主顾问话,老板当然是殷勤地回答了:“说起来,都是那幼学闹得!”

钟进卫一听,怎么和幼学有关系了?他连忙问道:“幼学?你说得是朝廷免费开设的幼学?”

“是啊,要不还有哪个幼学?”老板点头肯定道。

钟进卫听了眉头就皱了起来,看了那伙气势汹汹的人一眼,又看看那棵树下,发现那对夫妻已经发现有人冲他们而去。

刚才还带着笑容招待客人,一下就变得有点无奈和惶恐,在和他们的顾客小声说着什么。

钟进卫没有转头看茶铺老板,只是注视着外面的情况问道:“你跟我唠叨唠叨这是怎么回事!”

老板看了下那群人,然后就回答钟进卫道:“那个村子中大部分村民都姓吴,原本是开有族中私塾,免费给本族的子弟读书。”

他刚介绍到这里,又被钟进卫打断了:“这是好事啊!”

“这位客官,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的。族里开私塾,免费给本族的子弟读书,是有代价的。”茶铺老板见这位客官不明白,就点明道。

这回钟进卫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继续听着茶铺老板往下讲。

“第一,要想上这个族里的私塾,必须和族长的关系要好。或者说,必须和族长打好关系,不能得罪。”

钟进卫“嗯”了一声,这点可以理解。

“第二,入了私塾,要是能有所成就,必须要为族里做事。或者说,哪怕你考上了童生、秀才,甚至是举人,你也要为族里做事,凡事要听族长的。”

钟进卫听到这里,脑中闪现出一个词:宗族。这个词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来说,已经比较陌生。但在以前,宗族的影响无处不在,往往控制着地方,力量无比强大。

钟进卫转回头看了一眼茶铺老板问道:“那然后呢?”

老板指着前面那个村子道:“那吴姓族长为人贪婪,一些旁支为了自己孩子能上族里的私塾,便忍气吞声讨好他。”

“但现在不同了,官府办了幼学,也是免费的。一些人,比如前面那对夫妇,就受不了他们族长的贪婪,不再讨好那族长,把孩子送去了幼学读书。”

“这么一来,便得罪了那族长,整天找人寻事。还下令他们吴姓族人不得去幼学读书,否则就要谁好看!”

钟进卫听茶铺老板说到这里时,果然看到那伙气势汹汹地人已冲到了那棵树下,掀椅子砸桌子的。

那些顾客在这伙人到之前,已有那对夫妇劝说,离开了,否则难保不会殃及鱼池。

那个当家的在和那伙人争论,而他老婆则护着儿子躲在后面。

钟进卫转头对顾百川说道:“去把他们带过来。”

顾百川之前见国公在问这个事情,还涉及到了幼学,就知道他肯定会管这事。

因此钟进卫一说,他便派王鹏领着四个护卫过去。

茶铺老板见这位过路的豪客要管闲事,就忍不住提醒道:“这位客官,那村子的人不是好相处的。特别是那族长和县尉是八拜之交,关系好着。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个小小的县尉,对于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来说,就跟天大一样。钟进卫知道他这么说也是好心提醒自己,就转过头笑着对他说道:“老板放心,没事的。”

茶铺老板见钟进卫不听劝,就叹了口气去忙自己的事了。

而那些喝茶的旅人,又站起来走了两人。但其他人却面显兴奋之色,显然是要围观这打抱不平之事。

树下的那伙人看到这边走过去五个人,看样子想管闲事。其中一人当即迎了上去,用手指着为首的王鹏道:“这是我们族里的事情,外人没事不要瞎参合。”

王鹏冷哼了一声,视若无睹,继续前行。

那人一见,马上用手指对准王鹏的脸,大声道:“要管闲事,就别怪我们不客气。我们有八个人,打死打残了就是你们管闲事的代价,你们。。。啊。。。”

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番役靠近一脚踹到肚子上,惨叫着往后倒去。

其他七个村民,有五个继续在砸东西,另外两个则拦着那男的,不让他去阻止。

这个时候听到惨叫,都停止了手中的动作,一起转头看过去。

一看之下,这还了得,族长儿子被打了。那七个人马上放下手中活计,围了上来。

眨眼间,不用王鹏出手,其他四名护卫分分钟就把他们撂倒在地。

王鹏扫视了一眼现场,看蝼蚁一样看了一眼地上那几个人,然后冷声说道:“我家老爷有请,全都给我过去。”

刚才还在嚣张的八个村民一下就被吓到了,呲牙咧嘴地站起来,在护卫们的监视下,不得不往茶铺这边过来。

而王鹏则走近那一家人,和蔼地道:“你们也过去吧,一会老爷问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你们好处的。”

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出来,这些来历不明的陌生人,是偏向他们的。因此一家人感激地应了下来,然后随着王鹏往茶铺而去。

没走几步,忽然有个村民撒开脚丫子就往边上的田地里窜去,一边还喊道:“少族长放心,我去请族长和县尉,要他们好看。”

最靠近那人的护卫想追,却被王鹏给制止了。想要去请县尉过来,王鹏还真要等着了。

一行人来到茶铺前,一个番役对这伙村民喝道:“跪下。”

而王鹏径直走近钟进卫禀告道:“老爷,有一个村民逃了,说是去请县尉过来。”

钟进卫还没答,一边一直关注这个事情的那个茶铺老板听到了王鹏的话,就惊叫起来了:“对啊,之前那个县尉就往他们村子去了!”

然后他凑近钟进卫,用那跪在门口处几人听不清的声音劝道:“客官,莫如快快离去吧!对上县尉,你们是要吃亏的。”

第八百一十章吃西瓜

“多谢老板的好意。你放心好了,我心中有数。”钟进卫宽慰了一句茶铺老板,然后就转过头,对那对夫妇道:“你们叫什么,他们为什么砸你们的东西?”

这对夫妇已经由王鹏关照过了,又见这些砸东西的族人被勒令跪着,那为首的老爷和蔼悦色地和自己说话,那个男的就回答道:“贱名吴莫泉,是吴家村人氏。他们怕我靠卖茶水为生,可以不依赖族里过活,就过来砸我的桌椅不让我摆摊。”

“放屁,那些桌椅都是族里的东西,那是你的?”那个少族长跪在那里,转头向吴莫泉骂道。

听到这人凶横地插嘴,钟进卫的眉头皱了一下。顾百川一见,当即一努嘴。一个番役上去,一脚踹他背上,直接踹了个狗趴式。

“老爷没问你话,就闭嘴!”

在这些陌生人的强势之下,这个少族长那见过如此场面,当即就怂了,一嘴的泥巴也不敢大声吐出来。

茶铺老板一见,更是为钟进卫一行人担心。这是和吴家没有转圜的余地,怕到时候那县尉过来,就是被抓进县衙大牢的下场了。

除非钟进卫的后tai比县尉还厉害,但如果真这样的话,这些人应该很有权势,也不会来自己茶铺喝茶,还那么有礼貌。

因此,茶铺老板可以据此断定,钟进卫一行人只是普通的过路人,或者是家里有几个钱的百姓而已。

那个吴莫泉的儿子见这群坏人被打,很是高兴。又看到钟进卫看向他们,就不等他爹说话,就抢着解释道:“那些桌椅都是我爷爷传下来的,不是族里的。”

钟进卫其实并不是纠结于这个,他看这些人这么蛮横地砸桌椅,就已经判断出在这些人心里,这桌椅是那吴莫泉的。否则要是族里的东西,就不可能直接砸掉。

现在看这个小朋友这么有勇气答话,心中欢喜,就冲他点点头道:“小朋友,你现在还在上学么?”

“我在上学,我还要努力读书,我要拿那个奖学金,给我爹娘省份钱。”那小孩见钟进卫很和蔼地问他,就大声地说道。

吴莫泉见儿子如此懂事,当即紧紧地搂在身前。又用另外一只手抓住妻子的手,一家三口紧密地联在一起。

如此乖巧的孩子,每个人都喜欢,钟进卫也不例外,他笑着道:“好,有志气!你能和我说说你上学的事情么?”

小孩抬头看看他爹娘,见他爹娘没反对,就看回钟进卫道:“好。”

得到答复,钟进卫就伸手招了招道:“你们一家人都过来坐吧,我请你们吃西瓜。凉爽可口,很解暑的。”

和钟进卫坐一起的郑芝龙见国公转头看向他,当即站起来对老板道:“再来一个西瓜。”

然后又冲另外两个坐这桌的顾百川和于长俭眨了下眼,让出了位置。

那小孩一听有西瓜吃,口水就流出来了,拉着他爹娘的手就要往这边来。

吴莫泉夫妇还有点不好意思,或者可能还有一点怕,因此并没有马上过来。

钟进卫就只好再次说道:“放心,我钱多着,这西瓜还是请得起的。一起过来吃了,就当是你们儿子给我解答幼学事情的报酬好了。”

吴莫泉本能地去看王鹏,因为他从王鹏这里得到过提示。看到王鹏微笑,微微点头示意,他才放了心,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走过来。

小孩当先坐了,吴莫泉稍微犹豫了一会也坐了,他老婆则站他背后不敢坐。

“坐吧,我这里男女平等。”钟进卫指着另外一个空位说道。

这时,老板已经端着切好的西瓜上来了,红彤彤地瓤,格外的诱人。

小孩一见之下,就对他娘说道:“娘,坐了吧,孩儿一会给这位叔叔多说些读书的事好了。”

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当娘的心里格外地满足。她知道儿子虽然非常想吃西瓜,但还是要等自己坐了之后,才吃西瓜。

于是,他向钟进卫福了福身,便靠近儿子一侧坐了。

茶铺老板此时笑着对钟进卫道:“客官,小店的西瓜都被你买完了,这是最后一个。”

钟进卫点点头,对这一家人道:“不用客气,都吃吧,再不吃就没了。”

小孩当先开始拿了一块,大口地吃起来。吴莫泉看了一眼儿子,就感激地冲钟进卫笑笑,然后再看了一眼跪在茶铺门口的那些个族人,最后也抓起一块西瓜瓤,大声地吃了起来。

钟进卫见小孩把手中瓜皮都快啃出一个洞了,忍不住无声地笑了。他记得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吃到西瓜的时候,也是如这个小孩一般,把西瓜啃成了薄薄地一层皮,甚至还有吃穿的。

吴莫泉和他媳妇吃了一块后便不吃了,只是眼中尽带慈爱,看着自己的儿子,还在那里狂吃。

过了好一会,小孩的肚子都吃圆了,实在吃不下才抹了抹嘴,对钟进卫道:“叔叔,您想知道什么事情,您问吧!”

钟进卫笑看着这小孩问道:“在幼学里,你的同学多么?”

“多,但是后来又有一些不来上了,他们都回去族里读书了。”

钟进卫联系之前茶铺老板说的话,便明白那些人应该是扛不住压力,最终从幼学退学了。

“那你的同学家里都有钱么?”钟进卫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小孩挠挠头,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只好问道:“叔叔,什么样算有钱?”

吴莫泉一听,就代儿子回答道:“上幼学的一般都是普通人家和贫困人家,那些有钱的不屑和我们这样家境的孩子一起上学,而且他们认为读幼学没出息,要读书就还是要和以前那样。”

钟进卫一笑,不屑?就等着以后这些从幼学成长起来的孩子,衣锦还乡之时去后悔吧!

他对吴莫泉点点头,继续问他儿子道:“那你觉得幼学的课怎么样,喜欢么,容易么?”

“都喜欢,但是太难了。不过叔叔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学的。”小孩一脸严肃地道。

钟进卫一听,想起幼学课程出炉,好像是自己和徐光启他们商量讨论而出,实际如何还真没好好调研过。

现在有了这么好的调查对象,钟进卫当即问道:“你觉得难在哪里?”

第八百一十一章繁体和拼音

小男孩低头想了一下道:“有的字好复杂,先生每天教好多字,我还没来及跟着写完一个字,就又教下一个字了。”

钟进卫一听,想起来了,现在用的还是繁体字,笔画多,好多字还非常相似。对于这些幼学的小孩来说,要认清很多笔画的繁体字的区别,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自己是成年人,有后世简体字的基础,也是经过很长时间后才渐渐地掌握了最常用的繁体字而已。就算到了现在,如果遇到生僻点的繁体字,还是写不出来。

并且成人熟练之后,书写大量笔画组成的繁体字,比起幼童刚学之时要快太多。如果不放慢书写速度,幼童肯定跟不上。

小孩对钟进卫很是感激,就无话不说道:“叔叔,这些其实没关系。我回家后,自己在泥地上可以再写。但常常忘记字怎么念了,第二天上学就挨先生打手掌心了。”

说到这里,小孩见钟进卫有点惊愕的样子,就挺了挺身子,又连忙补充道:“但是,我挨打是最少的!”

钟进卫眉头微皱,问小男孩道:“不是有拼音么,你是忘记拼音了?”

“拼音?叔叔,什么拼音?”小男孩有点迷糊,问钟进卫道。

钟进卫忽然想起,自己潜意识里一直以为是有拼音的。可听小孩这么说,好像这个时期还没有拼音。

其实拼音已经有了,而且已经有几个版本。

元朝忽必烈时的国师八思巴根据吐蕃文字制定的拼读汉字法,在蒙元被推翻之后就没再使用;

还有一个本土的版本是这个时期出现了用简单的同音汉字来进行汉语拼音的做法,这种做法经过几次变迁后,后世在台湾仍然还有在使用。

同时在天启末年,也出现了拉丁字母拼音,是由法国传教士金尼格和大明的韩云、王徵等人一起合作下,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但以上这些都没有经过官方推广,大部分还是使用中国代代相传的“两字相切”读音方法。就是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来拼出第三个字,这种方法很繁琐,还经常读不准。

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钟进卫,第一时间自然就想到了推广拼音。只要自己把拼音一套默写出来,再交给徐光启等人根据明朝的实际情况去修改修改,经过后世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一套拼音就能在十七世纪推广了。

钟进卫想到这里,就问小孩道:“你所在读的幼学是在哪里,能带我过去看看么?”

“好啊,好啊!但叔叔,现在天太热,我们都放假了,先生也回县城去了。”小孩先是答应,然后想起放假,就提醒道。

钟进卫听了不由一笑,原来这时候也有暑假一说,还都放假了。他想了一会,就又问道:“那你知道你先生住哪里么?”

小孩摇摇头,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我还从来没去过县城。”

钟进卫听了就转头看向吴莫泉,见他也是惭愧地摇摇头,显然也不知道幼学老师的住所。

正当钟进卫想问别人时,顾百川低声向钟进卫禀告道:“老爷,他们来了。”

钟进卫一听,心思不再沉浸在幼学的事情上,就听到了外面传来吵吵闹闹的声音,由远及近而来。

他见吴莫泉一家人脸上有点变色,露出一丝恐惧的样子,就安慰道:“不用怕。”

说完后便转过身子,看向茶铺外面。

大约四十来个人,拿着锄头、擀面杖之类的器物,气势汹汹地簇拥着几个穿官服的人往这边而来。

店铺里的其他旅客也见到了这个情况,不由得又往里面挤了挤,但还好奇地看着店铺门口的一幕。他们非常想知道,这双方相遇,会如何碰撞,结果又会如何?

顾百川当心这些人不知轻重,会伤到国公,就对手下一使眼色。

七、八个护卫当即站了起来,从随身所带的行李中抽出刀,挂在腰间分两边列在门口防备着。

茶铺老板原想过去做个和事佬,适当的时候讲几句好话,能减少多少冲突就减少多少冲突。

可一见这伙锦衣大汉都亮出了兵器。当时就吓了一跳,这伙人不是官府中人,就是绿林好汉。

不管那个方面,茶铺老板都不敢再过去。他和其他旅客一起待在茶铺里面,心中祈祷最好是官府中人,免得一旦打起来,自己的茶铺遭殃。

那吴姓族长早已看到自己儿子跪在那茶铺门口,那还忍得住,快走几步,到了店铺门口,指着明显是领头人的钟进卫骂道:“哪里来的野汉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如此虐待我的儿。今天不把你们打的连你爹妈都不认得你,我就不姓吴!”

跪在门口的那七个人一见族长领着县尉大人亲自来了,纷纷骚动起来。但抬头看到边上那些带刀的锦衣大汉,因为之前被打,又还有点害怕,一时不知道是该站起来还是继续跪那。

顾百川见他出言不逊,眉头一皱。什么时候东厂的人被一个百姓如此辱骂,而且还骂了国公,他当即低沉着脸喝道:“掌嘴。”

一个番役听令,上前几步,抽刀在手,还没等对方的人反应过来,就已架到了吴姓族长的脖子上,然后就开始“噼里啪啦”地掌嘴。

所有的人被眼前突然出现的一幕惊呆了,对方来了这么多人,这些锦衣大汉竟然还当场开始抽吴姓族长的嘴。这真是他们这辈子见过最最嚣张的一伙人!

那县尉见这边的人如此嚣张,看到自己过来了还去掌嘴,而且是自己八拜之交的族长。这分明是不给自己面子,不把自己这身官服放在眼里。

怒气马上出现在他脸上,快走几步,正想去喝问之时,他注意到了对方是带刀的。而且这刀还很特别,好像在哪里见过。

绣春刀只有厂卫使用,但厂卫的数量毕竟有限,不可能出没在每个地方。因此县尉没见过,但他幸好有听说过。

他的神情马上又变了,再仔细打量了这些锦衣大汉后,冷汗就出来了。

吴家村人和县尉的几个跟班正准备看县尉大人摆威风,喝斥对方,然后下令抓他们去县衙大牢时,却见县尉接下来做的事情,让他们大出意外。

第八百一十二章宗族

只见典史(县尉在明已废,改为典史,前文有误,已修改)正了下自己的衣冠,也不管那八拜之交的吴姓族长在被抽嘴巴,上前两步,就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道:“下官诸暨县典史叩见大人,下官来迟,让乡下之人冲撞了大人,下官有罪。”

吴姓族长原本被要挟着打嘴,虽然嘴角被打出血,但还咬牙撑着,就是等典史来救他。

可没想到眼角余光看到了这一幕,一下绝了他的希望,而且对方是典史都要下跪的官员,当即吓得魂飞魄散。

要知道,让典史主动上前跪地请罪的大人,至少会是三级以上的官员才有这个资格的。

而茶铺老板一见,心中则松了口气,总算是自己预料的一个最好的结局。

不过他心中也还是有点奇怪,虽然看样子那个年轻人应该是个大官,可对自己这些百姓都很和蔼,真是少见!

钟进卫虽然掌军多年,一声令下,死在他面前的人也已不少。但他却不是滥杀无辜之人,现在见那个族长已经被掌得满嘴是血,就挥了下手,让那番役放了吴姓族长。

番役得令,把刀从族长的脖子上拿开,插回刀鞘,转身走回自己的位置。

吴姓族长腿一软,跪倒在地。他本人是满嘴是血,而他儿子则是满嘴是泥,一前一后跪在那里,震慑住了所有村民。

平时高高在上的族长,竟然落了个如此下场。

钟进卫看着那典史,见他满脸惶恐,知道他大概是猜出了东厂的身份。

钟进卫也不说破,只是对那典史道:“这些凶徒在这人来人往的水泥路边行凶,砸了他们一家的茶水铺子,正好被我撞见了。”

说到这里,他转头指了下和自己坐在一起的吴莫泉一家人,让典史看下苦主,然后继续说道:“既然你是本县典史,就按律处置吧!希望以后你要管好你们县的治安,不要再出现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破坏秩序的事情。”

典史看了眼吴莫泉家一眼,他认得是吴家村的人,知道这人带头不服族长,硬是让他儿子去上幼学了。

他搞不清楚吴莫泉和这位大人到底有什么关系,不过也来不及理清这点,先忙着回答道:“是,是,是,下官一定管好本县的治安。”

钟进卫看了一眼那吴姓族长,然后又命令道:“听说有的宗族强令本族人不得去上幼学,你要严查此事。上免费幼学,是朝廷的恩典,是皇上的浩荡君恩。如果自己不想上就算了,但要是谁敢强迫别人不去上幼学的,必须惩处!”

“下官明白,下官一定严查。”典史不敢抬头,只能连声答应。

他从钟进卫说话的语气中,已经判断出,这个人的身份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

“起来吧,我再问你一事。”钟进卫看他还很上道,就让他起来说话。

典史一听,再次磕头谢恩,然后才站了起来,规规矩矩地站着。

后面不远围着的村民中,有一些机灵人,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醒悟过来了。纷纷往后丢手中的器物,免得惹祸上身。

这么一来,又带动其他人赶紧丢械斗工具,动静一下变得更大。

钟进卫瞄了一眼,也没管这些。处置了领头的人,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和这些底层的百姓计较。

他看着典史问道:“你知道幼学的先生住在哪里么?”

“下官知道。”典史低着头,恭敬地回答道。

“好,你领我过去见见,我有事要问他。”钟进卫说完,就站了起来。

吴莫泉一家一见,也连忙站起来。知道钟进卫是比典史还大的官之后,便拘谨了好多。

钟进卫转身看看他们这一家人,然后对于长俭道:“给他们拿个十两。”

于长俭答应一声,便从怀中取出九思宝钞,数了十两出来,递给吴莫泉。

“不,不,不,草民不敢收。”吴莫泉那还有胆子来收钟进卫的钱,而且还是十两之多。

钟进卫对他笑笑,看看小家伙,然后说道:“有点本钱,你可以去做点小本生意,不用依赖族里过活。好好供养你儿子上学吧,很有志气的小孩,说不定以后有出息都不一定。”

听钟进卫这么一说,为了自己儿子,吴莫泉鼓起勇气,接了过去。

然后他带着老婆儿子,一起跪倒在地,一边向钟进卫磕头,一边说道:“多谢大人大恩,不知是哪位大人?草民回家立长生牌位供奉恩公。”

钟进卫冲那小孩笑笑,没理吴莫泉,便出门而去。

典史倒是很想听听,这位大人到底是哪里神仙?但没听到钟进卫回答,略微有点失望。

他看了眼跪地上的几个人,然后冲自己手下喊道:“把他们都押去县衙大牢。”然后自己则赶紧去钟进卫身前伺候去了。

一路行去,典史在钟进卫马头边上,小心翼翼地给钟进卫解释道:“大人,下官只是因为收税和巡查治安问题,才和那族长在一起的。大人,您也知道,这地方上还是要靠这些乡绅维持。。。”

钟进卫伸手一摆,打断了典史的说话。他知道典史这么解释,是想撇清自己和那族长的关系,免得自己追究的话,牵连到他。

钟进卫低头俯视着典史道:“地方上的情况,必须要分辨出乡绅的好坏才可以。否则这地方上要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