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叫天)-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议军队就还是他们自己管理好了,但进出澳门必须向当地官府申报。驻扎澳门期间,非大明邀请,就必须缴纳港口的租金。”
崇祯皇帝这回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示意。
钟进卫就接着说道:“大明水师学堂的教官,就让葡萄牙人派人过来教。船厂仿照西洋战舰的工作,也要求他们派人过来指导。”
听钟进卫说了这么多对葡萄牙人的要求,这和之前葡萄牙人的待遇是天壤之别。崇祯皇帝就有点担心地问道:“钟师傅,如此多的要求,葡萄牙人能答应么?”
钟进卫一听,笑着道:“以前或许会闹,但他们看过比他们强大的荷兰人下场,臣相信,他们会好好考虑这个事情的。要不然,也可以让兵仗局去打几发炮弹给他们看看。”
崇祯皇帝不由得摇摇头,这个钟师傅,最爱吓人了。
“当然,只要葡萄牙人能答应上述条件,我们大明可以许给他们往各个开放港口贸易的权限。在短期内,只有葡萄牙人和大明做生意的话,利润足够使他们忽略掉内部人的不同意见。当然,这里必须要重申一点。”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问道:“钟师傅,要重申什么?”
“买卖必须用大明九思宝钞结算。”钟进卫提醒道。
“哦!”崇祯皇帝会意地点点头,然后说道,“朕知道了。”
钟进卫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就拍拍屁股,自个出发去辽东了。
崇祯皇帝就把他的意见拿出来和朝臣商议,最后在一些细节上完善了之后,就开始和葡萄牙人摊牌。
先是安排了葡萄牙人去兵仗局的演习场参观,当用铁范铸炮法生产出来的红夷大炮亮相并演习之后,让葡萄牙使者,也就是澳门总督马士加路也大为吃惊。
在那个时候,澳门总督的权力很小,就是只能管澳门军队而已。换句话说,他其实只是一个舰队司令而已。
也因为如此,他一眼就看出这个火炮比起他们正在使用的火炮要更轻,质量也要好。不由得在羡慕之余,直接请求购买这种火炮。
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是大明从葡萄牙人手中买火炮,现在反了过来,葡萄牙人想从大明手中买火炮。
不过,马士加路也并没有如他所意,大明没同意卖给他。
但后来钟进卫从辽东返回听说了这事之后,当即拍板卖,为什么不卖,葡萄牙人买了去也仿制不出来。
最关键的是,军火生意是利润最大的生意。铁范铸炮的成本很低,但因为所铸造出来的炮,质量更好,要价自然就更高了。这利润,让崇祯皇帝和毕自严等人是眉开眼笑。当然,这是后话了。
当朝廷向马士加路也抛出了以钟进卫的建议为主体的要求之后,暂时没有得到答复,说是要回澳门商议之后才能决定。
崇祯皇帝有江南平乱的底气,就给了马士加路也一个期限。过期还没答复,就直接使用武力驱逐,同时会宣布葡萄牙不再受大明欢迎。
虽然葡萄牙人觉得大明开出的条件太过苛刻,而且还要帮他们造船,训练水兵,这以后大明的水师一强大起来,就只能更听大明官府的话了。但要是不答应的话,不用说就是荷兰人的下场了。而且最多还只是耽搁一点大明水师强大起来的时间而已。
经过一番紧急商议后,葡萄牙人最终还是同意了大明的要求。
第六百九十四章有心无力
辽东盛京,当皇太极收到大明的答复之后,虽然对于这样的答复有心理准备,但心中还是有点失望。
因为对于现在的大金来说,最好的措施就是休养生息,先渡过因为去年明军的捣乱而引起的粮荒。再寻求缩短和大明军力差距的方法,来减少对上明国新军时候的无力感。
从去年关内战败开始,大金的兵力不知不觉已经损失了很多。虽然竭力通过掠夺生女真来弥补兵力的缺失,又整编了蒙古八旗出来,好像数量上不减反增,但皇太极明白,大金整体的战力已经下降了不少。
现在的皇太极,已经不敢随意挥霍兵力了。因此,虽然他一边打着和谈的旗号,一边还在做战争准备,但也只是在牛庄驿布置了大军,而不是沿辽河一路布置军队。
当钟进卫接到快船回报,说建虏在牛庄驿捣毁了码头,布置了无数投石车之后,却只是轻蔑一笑。
他让补充后的新军在牛庄驿下游不远靠岸,就在建虏探马的围观下,新军陆续上岸,然后结阵防御。
虽然没有码头设施,以致新军中的车营上岸花费了很长时间。但钟进卫这次却不赶时间,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下船。
而建虏在探马回报之后,又来了不少军队作为观众,从头到尾参观了新军车营如何下船的过程,却又对严阵以待的新军无可奈何。
驻守牛庄驿的奴酋是多尔衮,他尝试着在夜间偷袭了几次新军的营地,但由于新军营地背靠辽河,左右两侧有辽河上的船队为掩护,正面又防卫森严,还有那难以察觉的地雷埋着,以致建虏徒然损失了兵力而已,却没捞到一点好处。
多尔衮也终于像皇太极一样体会到了新军火器的厉害,对于在次日向牛庄驿缓缓推进的新军没有一点办法。
钟进卫沿着辽河往牛庄驿前进的时候,忽然接到辽河上快船禀告,说牛庄驿的建虏正在撤离。
钟进卫一听,马上边走边召开军事会议。他对曹文诏说道:“我们不能老是让建虏护送,野战的主动权要夺过来才行。现在建虏看到防不住我军前进,就想把牛庄驿的那些投石车撤到后方去,我估计着是要找地形合适的地方来阻击我军。”
曹文诏还没有说话,他的侄儿曹变蛟就先请示了:“侯爷,不能让建虏跑了,我们追吧?”
钟进卫听了一笑,然后说道:“我正有此意,那些投石车为了对抗我军的火炮,都造得很大,撤离肯定很不方便。我招你们前来,就是准备让你们主动出击,留下那些投石车。”
他这么一说,曹文诏领着三个手下站直了身体,大声道:“请侯爷下令。”
这个时候,死营已经全部整合进新军了,曹文诏经过前期的锻炼后,成为新军的统领,直接向钟进卫负责。
没多少时间,新军就开始调整队形。由曹变蛟率领的一千重装燧发枪手,首先开始出击。
虽说是重装燧发枪手,也只是在身体的关键部位加多了护具,行动上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车营很快裂开一道口子,里面的新军上马从这道口子中出来,直冲对面的建虏。
建虏根本没有料到新军竟然会主动攻击,他们的主力现在都在牛庄驿,监视新军前进的建虏,也只有三千多兵力而已。
在渡过最开始的惊讶和慌乱之后,代替得是狂喜。建虏对车营无能为力,但现在明军竟然脱离了那个乌龟壳,这不是自己找死么!
于是,一边派人快马飞报牛庄驿,一边开始组织反攻冲出来的明军。
建虏这次没有犯错,直接就派出骑军进行对冲。他们有理由相信,骑军对冲,肯定能大量杀伤明军。
但因为新军先动,取得了主动权。还没等建虏的马速提到最大,新军就冲到了建虏近眼前。
只见新军纷纷下马,迅速排成多排队列,排枪党出现。
“呯呯呯”地枪声一响,首先冲锋的蒙古骑兵就胆怯了,不自觉地想绕过明军正面。
但明军出战的并不是只有这么一千人,后续源源不断地冲了过来,枪阵越来越厚,使得建虏骑军没有谁敢往枪阵上冲。
因为明军的那种枪口上都有一把明晃晃的枪头,这枪是既可以射击,又能当长枪使,虽说没有专门防御的长枪那么长,可这枪还能射击,就足以弥补了。
再说骑军冲锋,最合适的是对上没有阵型的步军,追杀溃败的军队也是骑军的拿手好戏,但一旦对上严密阵型的步军,就不好使了。
建虏骑军在损失了一批人马之后,又灰溜溜得逃回去了。
领军的建虏看得出来,要想破明军这个阵,最合适的机会是明军冲锋未排好阵型的时候。他非常希望能再次出现这样的机会,以便能让他有立功的机会。
明军好像知道他所想,就给了他一份希望。
只见明军又开始上马,往建虏这边冲过来。但领军的建虏却还是毫无办法,只能领军往回撤。
因为明军冲出车营的人马已经超过了他的兵力,他就是想打也没那个胆了。
见到建虏逃走,最后领军冲过来的曹文诏马上下令,偏离辽河沿岸,直插建虏退军的方向。
而钟进卫领着车营也加快了速度,赶往牛庄驿。
幸好现在的地面早已不复之前来辽东时候的泥泞,车营的速度很快,向牛庄驿滚滚前进。
当多尔衮闻报明军竟然主动出击后,也是大吃一惊,连忙引着一万人马准备沿辽河支援时,却见自己布置的三千人马,只剩两千多,还狼狈逃回。
逃回来的建虏向多尔衮回报,说有四千多明军骑军插向他们退路,企图断绝牛庄驿通往海州的路。
多尔衮一听,也管不了那明军的车营,大军随即转向,去找明军的那支骑军。
钟进卫迟迟不见建虏大军扑过来,就知道建虏大军应该是去找曹文诏的麻烦了。
不过他并不怎么担心,因为曹文诏有四千五百多名燧发枪手。只要结阵完成,建虏的骑军就无能为力了。
要想消灭曹文诏的军队,建虏要么用远距离武器轰开曹文诏的枪阵,要么用步军攻击。
现在对曹文诏所部有威胁的只有建虏的投石车,如果是弓箭手的话,双方的射程差不多,但明军的火枪威力显然比弓箭要强,又有重装燧发枪手挡在前面,真要对射起来,建虏只有哭的份。
钟进卫再次下令车营加快速度,要咬住撤退的建虏,不让建虏搬走那些投石车。
第六百九十五章心肝疼
多尔衮领着大军没走多远,就看到那四千多明军,其中三千左右排成了多个队列,正严阵以待地向前逼近。另外还有一千左右的明军骑在马上,就列在阵后,宛如蓄势待发的猛虎,正准备扑向猎物。
先到的前锋将领一见多尔衮到了,连忙过去禀告道:“主子,明军的火枪厉害,要轰开他们的阵列,骑军才能突进去。”
其实不用他来说,多尔衮也看到了。明军前面倒着不少战马和尸体,显然是被明军用火枪打死的。而那些明军最前面的几排,有不少明军士卒身上还挂着箭支,却一点都没妨碍他们前进。
多尔衮皱着眉头,盯着行进中的明军。投石车是轰开明军阵列的好东西,可那东西又太过笨重,现在还在撤离码头中。
不过多尔衮猛地想起一物,眉头一舒,随即下令道:“速去码头取车楯来,要快。”
车楯是个方便的东西,几个建虏负责一辆,又推又拉的,很快就到了前线。
二十辆车楯,已不少了,六七个车楯一排,也是宽宽地一排。
多尔衮当即派出最精锐的巴牙喇兵作为第一排车楯后的先锋,他的目的就准备以一百巴牙喇兵为箭头,撕开明军的阵型。
只要撕开了明军阵型,他相信明军的火枪手就是被屠得下场了。
多尔衮之所以这么想,也不是没道理的。因为第一,巴牙喇兵作为建虏最精锐的兵种,基本上是百中挑一出来的,为战场厮杀能力最强的士卒。
他们平时完全不从事生产,有酒喝,有肉吃,只管练战技。在战时多穿三层甲,内有锁子甲,中有绵甲,外有铁甲,防御力惊人,作为建虏的尖刀部队用在最关键的时候。
第二,明国的火枪手一般近战能力为零,只要被大金士卒近身,就是屠杀的份。
但这是明军最精锐的部队,看明军的装备,他们的火枪头上都装有明晃晃地枪头,显然可能具备一定的近身力,和以前见过的明军还是不一样的。
多尔衮在心中把明军火枪手的近战能力提了一个档次,但无论如何,都不会认为明军的火枪手在近战上能打赢巴牙喇兵。
其实不但多尔衮如此认为,包括巴牙喇兵在内的所有建虏都是这么认为的。甚至他们都可以断定,哪怕是建虏的普通精锐,只要近身和明军的火枪手搏斗,也是稳稳占据上风的。
明军有啥,还不是因为有那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犀利的火枪而已,除了火器之外,还能有啥!
这是所有建虏的共识,换句话说,建虏也就是怕明军的火器而已。
如果济尔哈朗在的话,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因为他在牛头岗见识过明军的近战能力,不过可惜他不在。
曹文诏在阵后通过望远镜,把多尔衮的布置清晰地看在眼里。他鼻子里“哼”了一声,早知道建虏会来这一招。
此时的他,也是暗自佩服中兴侯。
因为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火枪兵练好射击就行了。但中兴侯还专门调了武学教授,摸索出一套燧发枪的刺杀之术让火枪兵练,甚至平时练得最多的就是刺杀。当时不少人觉得,这真是多此一举。
但从上次牛头岗阻击战开始,就已经证明了火枪兵练刺杀之术的重要性。
曹文诏当即派亲卫给手下三将传令,准备应对建虏的车楯战术。
一队队的建虏躲在犹如一堵移动的墙后面,开始向明军推进。而明军却宛如没看到一般,继续前进。
多尔衮有点吃惊,明军将领这是搞什么玄虚,竟然还迎面而上。他看着两支军队越来越近,也来不及多想,当即下令后面的军队做好准备。
当建虏跟在巴牙喇兵后面的几排弓箭手估摸了距离,开始用弓箭吊射的时候,明军的异变发生了。
明军原本成“一”字形的队列忽然变成了倒“八”字形,然后往建虏的车楯包抄而去。
建虏的巴牙喇兵通过车楯的缝隙,很快就看到了明军的反应。当即呐喊一声,也冲出了车楯,开始和冲上来的明军近距离接触战。
他们在呐喊冲锋时,抽出随身携带的飞斧之类的投掷武器,往迎面而来的明军丢去。
前面的一些明军虽在要紧部位有多重防护,却还是有不少被飞斧扔中身上的部位,纷纷倒地。
多尔衮看得脸上出现了笑容,他相信接下来的近身战,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了。随即他又下令后续部队跟上,彻底灭了这支明军。
可还没等他说完命令,就听到明军的枪声响起,他连忙抬头看去。
发现明军竟然在冲锋的时候,就边跑边开枪。如此之近的距离,就是巴牙喇兵身上穿再多的盔甲,也防不住激射而来的铅弹。
有的巴牙喇兵甚至还没有扔出手中的投掷武器,就已中弹倒地了。那些明军就在冲近建虏之前的一小段距离的时候,忽然三三结阵,然后向前滚动厮杀。
明军在近身厮杀之前,一人放了一枪,就把一百巴牙喇兵屠得差不多了,看得多尔衮心肝都在疼。
他一直不明白明军的火枪怎么不用站着点火,现在又见识了明军还能边跑边打枪了。那一百巴牙喇兵可是他军中的精华啊,就这么没了。
多尔衮咬咬牙,大声下令后续部队跟上,牺牲了一百巴牙喇兵,换来歼灭这支明军的机会,也算是值了。
可明军的变化马上又让他出乎意料,只见明军除了中间部分的是在厮杀之外,最外侧的两支明军又组成了几排队列,对着建虏的后续部队就开火,截断了建虏队伍,一分为二了。
紧接着明军骑军又压上,跑到队伍前头下马列阵射击。明军整个阵型宛如三角形,在三角形里面则是肉搏的双方。
多尔衮眼睁睁地看着明军三角形阵型里面的大金士卒被明军逐渐消灭掉,后续援军却被外围明军所阻,根本冲不过去。
他亲眼看到了明军火枪兵组成的那个三人一组的小阵型,对上大金士卒之后,有防有攻,一眨眼就刺倒了一个大金士卒,杀得他胆寒不已。什么时候明军的火枪兵,竟然有这么强悍的近战能力了!
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这边陷入了困境,后方就来报,明军车营咬住了投石车部队,请求增援。
第六百九十六章终于盼到了
多尔衮没理会那个报信的,眼睛就盯着眼前的这支明军。只见三角阵型内的明军正在打扫战场,看到还活着的大金士卒,就一枪扎了下去。
每一次扎下去,就仿佛扎在多尔衮的心中。看双方的人数对比,明军火枪兵的近身肉搏能力恐怕不会比巴牙喇兵差。
当然,这个是指战阵厮杀,而不是一对一的单挑能力。
这明军的实力出乎意料的强大,不说没有办法吃掉这支明军,就是找到了办法,勉强吃了这支明军,自己的伤亡也将非常惨重。
皇太极绞尽了脑汁废除了八王议政,要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那就让他去头疼这支明军好了,犯不着把自己的手下拼完,却给皇太极擦屁股。
想到这里,多尔衮面色阴沉地狠狠吐了口气,然后下令道:“撤。”
那信使愣了一下,然后有点疑惑地提醒道:“主子,那投石车怎么办?”
没想到这个提醒,却换来了多尔衮阴冷的目光。信使吓得一激灵,知道该怎么办了,连忙告退前去通知后军。
多尔衮领着自己的军队,留下满地的尸体,灰溜溜地绕开明军的火枪部队,一溜烟地跑了。
曹文诏并没有去追,赶跑了建虏就已达到了目的。他打扫完了战场之后,就领军回来和中兴侯汇合。
此时的钟进卫,已控制了码头,正在重新架设简易码头,以便辽河上的船队卸货。
曹文诏看着一排排缴获的投石车,暗自嘲笑了下,这些东西也该淘汰出战场了。
他很快找到钟进卫,向他禀告道:“侯爷,我军截住建虏,在野地里狠狠地打了一仗。我方将士战死一百三十四人,重伤二十五人,轻伤三百六十五人。初步估计杀了建虏一千八百多人,并无俘虏。”
钟进卫一听,有点诧异地问道:“怎么,肉搏了?”
如果不近身肉搏,钟进卫不相信新军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有这么大的伤亡。
“是的,侯爷。”曹文诏回答一句,然后就把经过给钟进卫详细地汇报了一遍。
最后,曹文诏感慨地说道:“末将以前看到建虏的白甲兵,心里就发毛。啊,侯爷,不是这个意思!末将当然不怕白甲兵了,只是没有敌得过白甲兵的手下,对上了难免要打败仗。”
曹文诏在说着的时候,见钟进卫露出鄙视的眼神,连忙解释了一下,然后才继续道:“这次建虏上了一百左右的白甲兵,被燧发枪一轮就解决得差不多了。前后一对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啊!”
钟进卫听了,轻轻一笑,然后抬头看着蓝蓝地天空道:“时代在进步,以后将会是火器的天下,个人武勇必将只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曹文诏一听,纳纳一笑道:“侯爷,您说得太有哲理了。”
钟进卫听了,看向曹文诏道:“少拍马屁,赶紧干活,逃走的建虏有派夜不收跟下去么?”
“侯爷放心,军中常识,末将怎么可能不做呢!”曹文诏一听,连忙答道。
钟进卫听了转头看看辽河上的船队,想着这么多物资,怕是要卸一整天了。于是,就命令军队扎营,今天就待在牛庄驿了。
再说四小留在海州,每日都出去巡城。不要看年纪小,却有多年从军的经验。加上他们的身份特殊,很快就和留守的关宁军熟悉了起来。
他们四人受钟进卫的影响,并没有摆架子。这么一来,既有本事,又人小鬼大的四小,受到了关宁军上下的一致喜爱。
这一日,李定国在西门巡视,和轮值的士卒一起,对着城外驻扎的五千建虏评头论足。
忽然之间,远处驰来一支骑军,滚滚铁蹄,隆隆马蹄声,无不显示着有几万数目之多。
一时之间,城头城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看向了这支飞驰而来的骑军。
虽然没有看清,但李定国就断言道:“肯定是建虏的军队。”
他边上的一名士卒,带着一丝希望问道:“为什么就不能是我们的军队呢?”
“这很简单,新军没有这么多人,而其他军队又没这胆子在建虏的地盘上行军。”李定国解释道。
他身边的关宁军士卒明白李定国说得有理,都带了一丝失望。其中一名士卒自言自语地道:“新军什么时候会回来啊!”
不要说关宁军了,就连李定国也很盼望着新军到来。但他不能和这个士卒一样没有信心,李定国为此开导道:“放心好了,我叔父说过会及时回来,就定然会及时回来!”
关宁军士卒都点点头,算是同意了李定国的说法。不过在他们的心中,却想着希望如此吧!
那支骑军离得近了,果然是建虏正白旗人马。只见这支骑军并没有进入他们在海州城下的大营,而是直接绕过海州城,往北而去。
从那支骑军中分出了几个骑士,往建虏大营中走了一趟后,城头的明军发现大营中的建虏竟然开始拔营走人。
李定国看得又惊又喜,这迹象分明是建虏逃走的迹象啊!那也就是说,叔父已来了!
于是,李定国让人赶紧飞报城中主将祖大寿,把这边的情况禀告给他知道。
当祖大寿匆匆赶到城头时,城下大营中的建虏也已经开拔。祖大寿赶紧用望远镜细细观察,发现建虏走得极为匆忙,好多东西都没整理完成带走。
随即他又发现了明军的夜不收,不,准确地说,是新军的夜不收。
祖大寿大喜过望,当即宣布道:“中兴侯回来了,中兴侯赶跑建虏了!”
明军的夜不收就吊在建虏后军不远,路过海州城时,都笑着向城头挥手。仿佛是在城外牧羊,和城头上的同伴打个招呼,继续去赶羊了。
海州城马上沸腾了起来,中兴侯回来了!不但是回来了,还把建虏都赶走了!
要说海州城内的人不担心中兴侯不回来,那是假的。虽有四小在海州,但真得看到新军夜不收出现在城外时,一颗心才算真正放了下来。
没过多久时间,新军的信使就直奔海州城,给海州带来了确切的消息,喜气顿时充满了海州城。
第六百九十七章要敢野战
第二天将近傍晚之时,钟进卫领着新军和三千作为运输队的五军营士卒,浩浩荡荡地到达了海州城。
海州城一下变得欢天喜地地,这时候的海州百姓以及关宁军士卒,是真正感觉到了海州城是属于大明的了。
当他们看到一车车的物资进入城中,运到城中的仓库时,心中那个踏实,实在是没法形容的。
当天晚上,钟进卫召集祖大寿和何可纲开会,而四小喜气洋洋地重新站到了钟进卫身后。
“我走了之后,建虏有何动作,攻城了么?”钟进卫关切地问道。
祖大寿脸上带着一丝微笑,大声地回答钟进卫道:“回侯爷,建虏打造了大量投石车后,只尝试了一次攻城。被红夷大炮一教训,就再没敢攻城了。就在西门侧扎了大营,监视海州城而已。”
钟进卫听了一笑,这样最好。在历史上,建虏攻城也是靠了红夷大炮和三大汉奸带去熟练的炮手,才对大明的坚城形成威胁。
但现在,他们两样条件都没,全都被自己破坏了。面对有红夷大炮防守的坚城,只能是看得摸不得。
他对祖大寿和何可纲两人道:“海州之战的封赏,我都带来了。明日就聚集全军,提提士气。”
祖大寿和何可纲一听,大喜过望。
以前他们虽然是关宁军,朝廷最为倚重的精锐,可也要闹一闹之类的,军需封赏才会拨一些下来。现在都不用他们操心这个事情,中兴侯就搞定了这个事情。
钟进卫让他俩高兴了一会之后,才又宣布道:“我带来的三千五军营士卒,将会留在海州,增强你们的实力。另外还带来了五千多把燧发枪和相应的弹药,你们从关宁军中挑选二千敢战之士接受整编换装。”
对于京营的燧发枪,祖大寿和何可纲早就垂涎三尺了。现在听说他们的手下也能配备这个先进的燧发枪,又是一阵狂喜。
钟进卫早料到他们有此表现,对他们的感谢只是点点头,然后转头向黄得功道:“你带一千新军士卒也留驻海州城,训练五千刚配备燧发枪的士卒。在掌握射击要领之后,重点训练刺杀之术。”
“是,侯爷。”黄得功当即答应一声。
钟进卫吩咐完之后转回头看向祖大寿和何可纲道:“等五千燧发枪手训练出来之后,你们就不能只守城了。轮流组织士卒出城和建虏交战,让建虏再不敢随意出现在海州城外。”
祖大寿和何可纲一听,不由面面相觑。侯爷这是要他们出城野战,这要求会不会太高了?
“侯爷,这,这能行么?”祖大寿犹豫了一下,还是质疑道。
钟进卫一听,正色地道:“不行也得行,野战能力不提高,不夺取野外控制权,光躲在城里,怎么能灭了建虏!”
“你们是大明的高级将领,首先就要有这个意识,有这个决心。如果连你们都怕去野外和建虏厮杀,那你们手下的士卒又怎么可能勇敢得起来?”
钟进卫的一番话训得祖大寿和何可纲都低下了头,不敢看钟进卫的眼睛。
道理是这样,但建虏野战实在太强,大明的军队从未在野战中打赢建虏。这要是出城去和建虏打,岂不是主动给建虏送军功么!
当然他们两人这个想法,自动忽略了新军。
钟进卫看他们这样子,猜到了他们心中的顾忌,就再次说道:“你们是人,建虏也是人。难道就因为他们打了几次胜仗就变成战无不胜的战神了?你们没有了城墙的依靠,就腿软胆小了?”
“不是的。”何可纲听不下去了,连忙表示道。
钟进卫没管他的表白,对曹文诏道:“你给他们说说昨日的野战。”
“是,侯爷。”曹文诏答应一声,然后就向昔日的同僚说了一遍昨日的战事。
最后他对祖大寿和何可纲道:“建虏的战力明显已经不如当年了,现在的他们,看到新军就胆怯,听到燧发枪响就想躲避。只要战术得当,将士用心,一样能杀得建虏狼狈而逃。”
祖大寿和何可纲两人此时已抬起头来,听着曹文诏说话,心中诧异的同时又有了一丝期待。
毕竟,只要领军打仗的,不管是谁,都希望自己能打胜仗,能打得敌人躲在城里不敢出去,而不是自己躲城里不敢出去。
钟进卫在曹文诏说完之后,对他俩道:“我给你们留下了五千三百枝燧发枪,其中黄得功的一千燧发枪兵有和建虏野战的实战经验,三千五军营士卒也是我挑选出来的精锐,你们再从关宁军中挑个两千出来。有这样的军队,要还怕建虏,不敢去野战的,那我就让曹文诏留下,你们跟我回京师算了。”
跟中兴侯回京师当然不是去吃香喝辣的,等待他们的不是撤职就是闲职的下场,这又怎么会是手握重兵惯了的将领所期望的。因此,祖大寿和何可纲连忙表示道:“侯爷放心,末将明白了,一定出城和建虏野战。”
钟进卫听了,点点头道:“这样就好,我不要求你们远距离作战。只要你们能出城打,打得建虏不敢窥探海州城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他想了一下,又对祖大寿和何可纲道:“我这次来海州,多了一份对建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