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叫天)-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军则是武器霸道,只要打中一个建虏探马,其必然丧失战斗力;而建虏探马射中一个明军,因为夜色的原因,往往不会是要害之处,还能继续战斗。
没多少时间,前线的情况就传到济尔哈朗这里。他一听之下大喜,明军的脑子有病么,竟然离开那堵墙,还主动攻了过来。
于是,他大手一挥,马上就派出了五百弓箭手,前去和明军对射。
济尔哈朗相信,明军只有一千多人,光是对耗,都能把这支明军耗死。
可等弓箭手上去的时候,明军却已退回去了,弓箭手上去扑了个空。
为首的一个甲喇额真派了人回来向济尔哈朗禀告说,明军阵地前大金勇士的尸体,甚至连马匹的尸体都不见了。并请示是否继续攻击。
济尔哈朗脸色微沉,便明白了刚才明军为什么拼着增加伤亡,离开那堵墙进攻的原因了。
他们一是为了清理那些尸体,不让尸体成为后续大金攻击的掩护。
二么就是明军那堵墙,能这么快修起来,济尔哈朗敢肯定,墙里面绝对有大金勇士的遗体。
想到这里,济尔哈朗气得直咬牙。他也已摸清了陷马坑的起始点,便按照计划开始进攻。
一千多建虏携带盾牌,骑马冲近明军阵地。然后冲到差不多远的时候,就迅速翻身下马,用盾牌护着身子,开始步行冲锋。
一时之间,在这条稍微狭窄的官道以及两侧都铺满了建虏的影子。盾牌兵在前面冲锋,后面的建虏弓箭手则吊射掩护。
钟进卫通过望远镜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建虏的攻击规模和攻击手段,他连忙传令道:“让后备队齐上,所有人都给我狠狠地打。”
原来钟进卫早已通过望远镜看到先前的建虏攻势,更多的是试探性攻击。因此他把新军士卒分成了两队,没有一下暴露出全部实力。
济尔哈朗估计得也没错,夜色还是影响了新军士卒装填弹药的速度。但是这个影响程度,并没有济尔哈朗想象得那么大。
因为新军采用的是事先包好的定装纸弹,比起以前那种装填方式快了不少。新军中不管是老卒还是新卒,又都有足够的训练来熟练这个装填方式。说句夸张的话,就是闭着眼睛,也能装填弹药。
而济尔哈朗之前听到新军射击枪声的稀疏,只是因为那并不是一千多新军的射击声,有五百来人的新军士卒那时还在阵后抓紧时间吃东西、休息。
不过现在建虏的攻势猛烈,钟进卫就没有保留预备队了。
一时之间,枪声大作,远比之前响了很多。
建虏的盾牌在离得远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用,能挡住强弩之末的铅弹。另外弓箭手的还击,也不时给新军造成了伤亡。
不过因为新军是躲在护墙的后面,加上夜色的掩护,建虏弓箭手并没有准头,更多的是散射。而新军的头盔都是钢盔,只要不是重箭,一般都不会有事。
只有少数几个运气不好的新军士卒被凑巧飞来的箭支射中面门,才增加了新军的战死数字。
建虏冲近了之后,伤亡就开始大面积的出现了。因为到了这个时候,铅弹的威力,已不是盾牌能抵挡得了了。
虽然战线较宽,一千多明军只能排成两排轮流射击。但建虏的速度也快不起来。
一是因为地上的坑多少对他们有影响,一个不小心也能扭到脚的。
二是前面几排的建虏中弹倒地,又给后面的建虏增加了障碍物。
因此建虏这不快的速度就弥补了新军射击频率上的减弱,燧发枪的每一次射击,就让一名建虏丧失了战斗力,不是魂归地府,就是躺在地上惨叫。
前线的战况很快又报到了济尔哈朗这里,他原本想轻松解决明军的希望又破灭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之前的枪声稀疏,现在突然又变得密集起来。难道是明军的后续部队又到了?
具体什么样个情况,因为夜色的原因,没法查看仔细,这让济尔哈朗又有点觉得还是白天战斗比较拿手。
他仔细听了一会,发现明军枪声的密集程度差不多就没有再增加了,就知道明军的援军应该也没有多少。
不过大金靠盾牌还是冲不到明军的阵地上,济尔哈朗暗自叹息了一下,便下令鸣金收兵。
然后他命令手下马上到鞍山驿去运克制火枪的军械,既然不能直接拿下明军,那就正经地打一场好了。
他的一个手下向他谏言道:“主子,要不等天亮再打吧?”
天亮再打,对于拥有人数优势的大金来说,会有不少便宜可占。因为能看到明军的具体情况,再加上人手足够,就可以针对性的对付明军。
谁知济尔哈朗却不同意,他摇头说道:“明军既然用这么一点兵力,就跑这么远来阻击我大金的援军,显然其后方必然是有什么不妥,害怕我大金援军攻过去,否则他们为何放弃海州城防而要在这里冒着风险阻击?”
他的手下一听,都点头称“是”,还是主子英明。
因为济尔哈朗的策略改变,战场暂时陷入了沉静。
第六百六十八章明军等死吧
“侯爷,我军战死七人,伤重不能再战的有二十五人,轻伤还能再战斗的有五十六人。”李老四奉命去统计了一圈战况后,回来向钟进卫禀告道。
钟进卫听了心中一紧,这种正面阻击战毕竟不是以前的埋伏偷袭,伤亡这么快就出现了。他问道:“重伤的军士情况如何?”
“多是手臂、肩膀遭建虏重箭所伤,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性命无碍。”李老四马上回答道。
钟进卫听了点点头,他知道这是多亏了那堵墙的防护作用,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想了一会,就命令李老四道:“传令,伤重不能再战的士兵先行撤回海州,把牺牲的同袍也带上。”
“是,侯爷。”李老四答应一声,马上就去安排此事。
钟进卫等李老四一走,拿起望远镜看看前方,没发现建虏有什么动静。
于是,他就开始巡视阵地,查看士卒情况。
新军的阻击阵地,利用建虏的尸体,已经建起了两排护墙。新军士卒刚好能探出头,把燧发枪架上面进行射击。
并且护墙并不是连贯的,而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段空隙,方便新军出击或者退回。当然了,前后两排护墙的空隙是互相错开的,这是为了防止建虏骑军的冲锋。
护墙多是用路面的浆泥裹着建虏的尸体所堆,这是最快的修建护墙的方法。因此当新军士卒趴在那里射击之时,身上多为浆泥所污。加上天气又冷,连续作战,吃都还没顾上,很多士卒都坚持在护墙后面,靠跺脚搓手来取暖。
当钟进卫过去时,新军士卒知道侯爷到了,纷纷立正敬礼。
钟进卫巡视了一会,发现新军士卒只用冻成硬疙瘩的干粮充饥,渴了就喝一口随身携带的凉水。
这可不行,钟进卫马上转身对自己的护卫道:“马上生火烧水,给士兵们喝上热水,能把干粮也泡下就最好。”
王鹏一听,连忙劝道:“侯爷,生火会暴露我们的。”
“笨,不会到阵地后方去烧啊!”钟进卫当即说道。
后世打仗的时候,炊事员都是在后方做好饭后送到前线的。这种情节在后世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多了,因此钟进卫想也不想,就说了出来。
而在古代打仗,士兵的命是最不值钱的。打仗的时候,那会管这些细节。啃个干粮就不算个事,甚至有的时候,有干粮啃都算不错了。
中兴侯的命令很快得以执行,在阵地后方烧起了火堆,然后由轻伤的士卒轮流给前线的将士送热水,和泡过的干粮。
这么一来,新军的士气,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不降反升。在锦衣卫政委的小声鼓舞下,恨不得建虏马上能冲过来,再给他们一个狠狠地教训。
时间慢慢地过去,夜色越来越深,天气也越来越冷。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忽然远处的建虏营地有了动静,人喊马嘶地,好像又有援军到了。
钟进卫连忙寻了一个高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建虏营地。
只见建虏营地打着许多火把,在其火光照耀之下,营地上摆着多辆车子。
他心中一紧,虽然以前没见过,但看其样式,钟进卫便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建虏拥有优势兵力,却不连续进攻,原来是在等这克制火枪的车楯。
钟进卫心中担忧,这车楯怎么破?要是车营在的话,有火炮轰击,就是车楯也挡不住。但现在车营还没到,光靠燧发枪是打不穿车楯的。
建虏躲在车楯后面,轻轻松松就能接近新军阵地,接下来就是钟进卫最不想看到的肉搏战了。
不是说新军怕肉搏战打不过建虏的问题,而是一旦进入了肉搏战,新军伤亡必然急剧增加。就是新军再厉害,以一敌三,也会被建虏耗光兵力。
钟进卫的焦急,被他身边细心的顾百川发现了。
“侯爷,怎么了?”顾百川连忙问道。
钟进卫把望远镜递给了顾百川,让他自己看。同时也小声地把自己的担心说了一遍。
这一下,周围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顾百川马上劝谏钟进卫道:“侯爷,这里守不住了,赶紧撤吧!”
钟进卫听了摇摇头,他反问顾百川道:“如果这里挡不住建虏,别的地方就更挡不住建虏了。要我们撤了,海州城怎么办?”
“但。。。;侯爷,现在就是想把建虏挡这里也没法挡了啊!皇上有交代,一定要保证侯爷安全的。”顾百川试着再次劝解钟进卫道。
钟进卫实在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了,因为他在这里一放弃,就等于放弃了整个海州。这次发起的海州之战就会以失败告终,最终能回去的士卒怕连一半都不会有。
而且这一次战事的失败,会助长建虏的士气,让他们认定新军打正面战就是不行。下次遇到新军,就不会再犹豫、惧怕。
并且这光复辽东的第一战失败的话,对此次战事抱有极大希望的所有人,比如崇祯皇帝,内阁,六部等等,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新军的扩编,下一次战事的发起,也会冒出很多问题,不会再如之前一样无条件拥护新军。
钟进卫想了这么多,心中便下定了决定,他坚决地摇摇头道:“不行,不能就这么放弃了。看建虏的布置吧,说不定我们还有机会的。”
顾百川见钟进卫这么坚持,想了一下便说道:“侯爷,要不您先撤,属下代替您坚守在这里。”
钟进卫听了,看着顾百川的脸,一字一句地道:“我既然领军出征,就要与军队在一起,岂能抛弃了同袍,自己逃走。这种事情,我做不出来!你们也不用再劝了,想为我好的,就多帮我想想怎么对付建虏的这一招!”
和钟进卫的担心相反,此时的济尔哈朗完全没了之前两次进攻失败的阴霾,正心情愉快地在调兵遣将,准备一举冲进明军的阵地,看这什么新军还能嚣张得起来么!
所有的二十辆车楯被推上官道,可惜官道两侧只能再摆一辆,再往边上无法推行车楯。
可就算如此,济尔哈朗也相信,有并排推着五辆一排的车楯掩护,也能杀进明军阵地。
济尔哈朗看着攻击阵型摆成,心中想到:明军就等死吧!
第六百六十九章危急万分
虽然建虏的临时营地都有火把照明,但进攻的建虏是不带火把的。有明亮的月光,已经足够他们攻击了。
实际上,双方都不敢点火把作战。因为那样的话,就是敌暗我明状态,不利于战斗。
浅浅的陷马坑对于车楯轮子来说,完全可以碾压过去,而不必在乎。
每一辆车楯后面,都躲着建虏的弓箭手和近战兵。如果是白天在平原上的战事,那么后面还会跟上骑兵。
但现在的光线,路面的坑洼,还有明军的那几堵护墙,并不适合骑军冲锋,因此才没有配置。
就算如此,济尔哈朗相信已经足够攻破明军阵地了。
战场很安静,只有车轱辘滚动的声音,还有无数盔甲碰撞的声音。一股萧杀之气,直扑向明军阵地。
济尔哈朗为了看战场的情况,想要近距离去观战。但他的亲卫还是不敢让主子靠得太近,劝阻之下就找了个站得比较远,但又能望见前线动静的地方观看。
济尔哈朗的亲卫还是非常小心地,紧紧护着济尔哈朗,不敢有一丝放松。
钟进卫早已通过望远镜,大致看到了建虏的攻击阵型。
他脑中急转,很快有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命令马上就传了下去,所有新军士卒全都开始集结。
建虏推着车楯,掩护着大队人马越来越靠近明军的阵地,气氛越来越紧张,那车楯的车轱辘滚动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刺耳。
接着建虏弓箭手开始仰角吊射,近战的建虏也握紧了手中的盾牌和刀斧,准备要开始接触战,但明军的阵地上静悄悄地,没有一声火枪声响起。
就在建虏准备发力推动车楯,做最后的冲刺之时,一个金属质的“嘀”声响起,拖着长长的音节,响彻在这牛头岗的上空。
建虏从未听过这样的声音,正在奇怪之际,明军从护墙后面蜂拥而出,然后分成三队,冲向建虏。
建虏想过明军见己方冲过去,可能会手足无措,也可能会乱放一阵枪,或者是干脆转身就溃散了。他们唯一没想过的就是明军竟然不退反而发起反冲锋,这在他们多年征战的生涯中,是从来未遇到过的情况。
中间的一队明军冲到建虏车楯边上时,目瞪口呆地建虏才回过神来,开始迎向明军。
明军士卒平端着燧发枪,一扣扳机,然后不管中没中,就三三结阵,开始近身厮杀。
而另外两队明军,则是避开了中间官道上车楯后面的建虏。从两侧迎上去,组成多组小的队列,实施三段射。目的就是打垮面前的建虏后,再转射官道上建虏的后方,企图截断建虏,从而支援中间的同袍。
一时之间,牛头岗上的枪声响成一片。硝烟升起,根本就看不清远处,只能是凭着本能向前方射击。
钟进卫观察着战场的情况,这是他想出来最好的对策了。希望能打退这波建虏的攻击,留下这些要命的车楯。
只有这样,建虏就是要再使用车楯,必然还得从后方去调用,一来一去就能给后面的野战炮兵和车营争取时间。
这是新军唯一的希望了,而希望的寄托是两侧的火力够强,能及时截断建虏的后军。只要能坚持到中间的同袍把建虏杀尽,抢到或者毁坏车楯,就算成功了。
新军第一次用上刺杀术,就用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候,不知道平时的苦练是否有效?钟进卫对新军的刺杀之术没底,一颗心就始终悬着。
济尔哈朗只听到前面枪声大作,喊杀声响起,却看不清楚具体战况到底如何,没法做出进一步指挥。
想着明军应该是垂死挣扎,就再等了一会。结果枪声和喊杀声依旧响亮,而且还没有减弱的意思。
济尔哈朗的战场经验告诉他,前方厮杀得很厉害,明军的近战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弱。
于是,他又往前移了一段距离,企图看清楚战况到底如何了?
离战场越近,济尔哈朗的亲卫就护得越紧。不过再怎么近,济尔哈朗也始终在建虏的控制范围内。
在他的前面,还有很多建虏整队待发,周围也都是一队队建虏。举着火把,附近区域都被照亮着。
如果有明军攻过来的话,不管是强攻还是偷袭,都能被发现。
前线的战况,很快就报到了济尔哈朗这里。他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战局,明军的强力反扑一下把大金的军队打懵了。
后续的大金军队在明军的火枪射击之下,连连后退,已和前面厮杀的同伴拉开了一段距离。
济尔哈朗瞬间就明白了明军指挥官的用意,他一把推开挡在他面前的亲卫,下令后续部队,马上攻上去,支援已在厮杀的前锋。
这还不够,他又下令另外两支已整装待发的军队从两侧压向明军,不让两侧的明军再有机会去截断中间官道上的大金军队。
命令一道道的传下去,建虏很快就又压了上去。
济尔哈朗带来的这支军队乃是建虏的精锐,不但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厮杀技能也不弱。
车楯后面的建虏,虽然没有结阵厮杀,对上了新军的三人阵型很是吃亏,但他们却还是倔强地厮杀着,誓死不退。
钟进卫看中线的新军迟迟解决不了那些建虏,又看到建虏后方的军队开始拥上来。不由得有点急,他甚至都想自己提刀去帮中线的新军士卒杀虏,以争取在建虏后方的军队攻上来之前能解决掉这些建虏,搞定车楯。
两侧的新军士卒都知道现在到了关键时候,无论如何不能让后面的建虏冲过来。
但不管他们如何努力,他们装填弹药的速度在下降。人员也因为越来越多的建虏弓箭手冲上来反击,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伤亡。能射击的士卒慢慢地越来越少,建虏的大队援军越来越逼近正在厮杀的阵地,新军士卒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顾百川就是没有望远镜也知道眼下明军的处境已是危险万分,他一急之下,对钟进卫建议道:“侯爷,您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钟进卫看着战局如此激烈,热血涌在头上,听闻顾百川又劝他走,当即喝骂道:“再说走,老子毙了你。”
顾百川身负崇祯皇帝的严令,一定要保证钟进卫的安全。他见劝不行,便打算强行架走钟进卫。
他对此还是有把握的,因为东厂番役肯定是听他的。而钟进卫的其他护卫,知道自己是为了中兴侯好,自然也不会反对。
顾百川见钟进卫又转头去观察战场,一咬牙,就转头看向他身边的王鹏,向他打手势。
第六百七十章战事间隙
突然,顾百川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让王鹏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大档头究竟想干嘛。
过了一会,顾百川大喜地喊出了声音:“侯爷,援军到了,侯爷,援军到了。。。”
他听到了大群的马蹄声,虽然战场喊声如雷,却没有掩盖住来自后方的如同天籁之音的马蹄声。
钟进卫和他的护卫听到顾百川的喊声,都凝神听了一下,果然有马蹄声传自后方。
这个时候,其实已不用再听了。后方出现的骑军,用眼睛都能看到黑乎乎地影子出现在视野里。
钟进卫大喜过望,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让护卫们齐声大喊:“侯爷有令,过墙从两侧支援;侯爷有令,过墙从两侧支援。。。”
后面来得这支骑军正是新军剩下的一千多人,他们在关宁军的一部分步军到达海州后,便骑马赶来,终于在这关键时刻赶到了战场。
到达离护墙不远的地方时,骑军已经减速。听到钟进卫护卫们的喊声后,便没有说任何废话,开始按照侯爷的命令下马从护墙的间隙穿过,支援同袍去了。
一时之间,刚刚有点减弱的枪声又再次大作,甚至比起之前的还要响不少。
建虏的后援部队被突然猛烈起来的弹雨一打,“哗啦”倒了一大批,眼看快要接上的空隙又空了一大段距离出来。
济尔哈朗听到枪声重新猛烈起来,就知道不对。他正准备下令再往前线调生力军压上去的时候,突然他前面的两个亲卫猛地往后倒去。
紧接着,他感觉到头盔像是被人猛地往后一拉,生生拉断了系着头盔的绳子,把脖子勒得很疼,不由得发出“啊”地一声。
济尔哈朗的亲卫反应速度也是很快,马上就醒悟过来,主子受到攻击了。他们马上扑到了济尔哈朗身边,围成了几圈,护住他们的主子。同时又命令周围的军士把火把灭了,然后又是抱,又是抬地把济尔哈朗往后方挪。
原来,潜伏在山上的胡浩早就盯上了济尔哈朗。虽然不知道身份,但通过望远镜看到,济尔哈朗有很多护卫。战事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有传令兵来来回回,就知道这个肯定是建虏的高官。
于是,他便命令“霹雳”大队中的神枪手,用手中最新式的武器,大明高级工匠精心手工打造的线膛枪,瞄准这个建虏的高官,想一举击杀。
可惜离得还是太远了点,打到了他的亲卫,至于济尔哈朗有没有被打中,他看不清楚,不知道情况。
前线的建虏得不到后方的进一步命令和增援,很快又被压回去了一段距离。
刚赶到的新军士卒这时才分了兵力出来,参与歼灭中间官道中正在厮杀的建虏。
其实这个时候,官道上的建虏已经被解决得差不多了。新军生力军的加入,很快就把建虏给全部解决了。
接着车楯全部被明军缴获,拉回了护墙这里,当作新的护墙使用。
在快速打扫了一下战场,主要是把新军的伤亡士卒抬回护墙后面后,全部新军就撤回了护墙后面。
战争仿佛又回到了之前的时候,双方士卒的脱离,再一次让战场沉静了下来。
过了没多久,李老四统计了战损情况,回来向钟进卫禀告道:“侯爷,新军士卒战死两百二十五人,主要是中线近战的损失。重伤四十六人,轻伤两百五十四人。”
他停了一会,补充道:“锦衣卫校尉战死五人。”
钟进卫听了,原本因为胜利而有所舒缓的心情变得重新沉重。伤亡率达到了第一批到达新军总人数的一半左右,这要是发生在旧式明军中的话,估计早就崩溃了。
钟进卫沉声吩咐道:“还是和之前一样,把战死同袍的遗体和重伤的士卒送往海州。轻伤还能再战的士卒包扎之后,坚持战斗。再告诉锦衣卫校尉们,做好士卒们的思想工作,讲明这一战的重要性,坚持就是胜利。”
“是,侯爷。”李老四答应一声,便去传令了。
很遗憾,济尔哈朗并没有死。那一枪只是打在了他的头盔上。
他手中拿着自己的这顶头盔,面色铁青,心中暗自后怕。如果那颗铅弹往下移一点,自己的脑袋就会开花了。
就算如此,脖子上的勒痕还是很明显。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打不过明军,羞愤之余上吊自杀,被手下救下后留下了这个印迹。
济尔哈朗看了一会自己的头盔,然后马上传令,让鞍山驿打造更多的车楯。
另外,这次失败的原因是路的两侧不能推车楯,导致让明军有了可乘之机。因此他还下令鞍山驿再打造或者收集独轮车,改造成一个轮子的车楯使用。
这一次,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能再给明军有任何机会,一次性解决了明军。
但当手下统计了战损后报到他手中时,济尔哈朗不由得又发呆了好久。没想到三次进攻,就伤亡了两千多大金精锐。
而且这两千多大金精锐绝大部分已经战死,伤而未死的士卒,能不能最终活下来,也是一个未知数。
火枪就是霸道,只要挨上了就很难活命。济尔哈朗想到这里,又对皇太极之前要成立火器部队的决定感到无比正确。
可因为大金的火器部队远没有明军那么犀利,最终又放弃了。这让济尔哈朗又感到有点遗憾,心中没来由地出现了一丝担心。
如果就这么发展下去,大金的战力会不会因为武器的差距,最终被明军比下去?真是这么一个趋势的话,以后这仗还怎么打?
济尔哈朗摇摇头,把这个不详的念头摇出脑海,还是先打赢了眼前的战事再说吧!
正当他准备派人去催后续的兵马时,辽阳集结起来的援军终于赶到了,一下就弥补了建虏之前的损失。
建虏在牛头岗的军力达到了八千人马,现在就等着鞍山驿的车楯送过来,再向明军发起更为凛冽的攻势。
牛头岗暂时沉静了下来,建虏和明军两方都在抓紧时间休息,并积蓄体力,准备着下一次的大战。
第六百七十一章大人小孩一起打
这一次战事的间隔时间特别长,建虏在等着后方送车楯和改造后的独轮车楯过来,而明军则没有脑子病到主动离开护墙去攻击多自己三倍的敌人。
但因为这战事间隔的时间一长,明军士卒的紧张感就减退了不少,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可抵挡的疲惫感。
要知道新军士卒已经两天一夜没有休息了,一直处在战斗、赶路、战斗的状态。此时的他们,非常想找个温暖的被窝,美美地睡上一觉。
这个时候,锦衣卫校尉们就挺身而出了。虽然他们也很疲惫,但仍然顽强地坚持着,鼓舞着自己手下的那些新军士卒。
再加上钟进卫这些为首的军官以身作则,新军士卒全都打醒着精神,没有一个人想过要逃跑之类的,都在防备着建虏的攻击。
时间慢慢地过去,到了黎明前的黑暗时段。
就在这个时候,隆隆的马蹄声,如同远处的闷雷,从远及近地传到牛头岗。
建虏一听,全都大喜过望。因为马蹄声来自建虏的后方,鞍山驿方向。
而明军上下的心情更是沉重,担心地注视着建虏的临时营地,知道接下来的战事将更为艰难。
没过多少时间,建虏的后续援军就到了建虏的临时营地,然后传出了震天的欢呼。虽然明军离建虏的临时营地还是比较远,可却能清晰地听到建虏在欢呼。
新军士卒大都是和建虏打过多次交道的,因此虽然建虏没用汉语,却还是能听清,建虏是在欢呼他们大汗的到来。
钟进卫知道,这肯定是皇太极到了。他借着月光看到新军士卒就缩在护墙后面,呆呆地看着建虏的方向。就连之前还在活跃的锦衣卫校尉们,也都是如此。
这样下去可不行,钟进卫心中暗想道。他眉头一皱,便有了主意。
钟进卫走到官道上,这里位于阵地的中间,然后大声地说道:“新军的兄弟们,你们看到没有?”
他的话一下就把新军士卒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纷纷转头看向他。
钟进卫也不管他们看不看得清,站在那里,抬起右手指着建虏的方向又说道:“一万建虏,都没有打赢我们两千多弟兄。他们就像小孩子,打不赢,就把家长叫来了。兄弟们,你们说,奴酋来了,我们要不要给他个面子,打轻一点,免得连家长都要哭鼻子?”
有些生性开朗的新军士卒一听,不由得“噗”一声笑了出来。然后他们大声回答钟进卫的话道:“侯爷,大人小孩一起打!”
其他新军士卒听了都不由得笑了,经过中兴侯这么一提醒,才想起自己以少打多,最后连建虏的奴酋都被打出来了,不由得很是为自己感到骄傲。
王鹏在一边听了凑近顾百川,低声说道:“侯爷真夸张,之前的建虏哪有一万人马。”
“去,别乱说。”顾百川小声地训了一句。中兴侯这是为了鼓舞士气,稍微夸张了一点而已,这有什么需要计较的。
经过钟进卫这么一鼓劲,因为建虏大队人马增援的压力,随之化为无形,代替的是一种对建虏的藐视和对自身的信心。
在建虏临时营地,济尔哈朗正在向皇太极禀告之前的战事,多铎和阿济格则站在两侧旁听。多尔衮没有来,因为登莱巡抚的重新活跃,被派去东南沿海对付卢象升去了。
皇太极接到急报说明军攻击海州,并且其中还有那支奇怪的部队。他两话没说,当夜就领着三万大军赶来了。
此时的他,一脸的阴沉,只是静静地听着。反而是多铎、阿济格几次打断了济尔哈朗的诉述。
就比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