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叫天)-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进卫觉得这么说有点空泛,就又举例说道:“比如飞机日行万里,从京师到北美,只要一天时间就能到达,可这飞机要能做出来,估计至少还要上百年以上的时间,因为电力、发动机、飞机外壳材料现在都还不可能做出来。”

文华殿内的三个人听得悠然向往,崇祯皇帝也明白钟进卫说得是事实。不过他兴趣还是很高,又问道:“钟师傅,还有什么类似飞机一样匪夷所思的东西?”

“有很多,比如手机,虽远隔千里,甚至万里之遥,仍能通话;比如核弹,一颗核弹就能把整个京师夷平,几十年内都不能住人;比如宇宙飞船,能把人带到月亮上去;还有歼星舰。。。”

钟进卫欺负这三个古人不知道后世的情况到底如何,连歼星舰都说了出来,满足了一把他的私欲,狠狠地震撼了他们一次。

当钟进卫说了一段后,看到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王承恩都已听呆了的样子,心中很爽,面露微笑地站着,等着他们回过神来。

过了好半响,崇祯皇帝才擦了擦羡慕的口水,回过神来问道:“钟师傅,要是朕也能去你家乡看看就好了。”

钟进卫无语,没想崇祯皇帝竟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如果有时空穿梭门,崇祯皇帝的要求还能满足,不过现在却是无能为力。

他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这个要求可能在臣家乡的未来,说不定能达到。臣家乡有这么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人类有无穷的创造力,只要能想得到,终有一天就能做出来。”

钟进卫这番话的气魄非常之大,不过对于文华殿内的三个人来说,却一点都没怀疑。

在钟进卫出现之前,他们从没想过,这世上竟然还能有手机、飞机、核弹之类的东西。可这些看似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在后世都已经实现了。那么钟进卫所说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话,他们也认为是理所当然了。

温体仁想着钟进卫所描述的美好场景,心中忽然叹了一口气,自己的年纪大了,怕是看不到什么了。这种想法在钟进卫出现后,已经有过好几次了。

钟进卫面对崇祯皇帝,继续鼓动道:“陛下,现在的疆域好像很广了,传达一件事情要很久的时间,对疆域的控制有点有心无力。可科技进步之后,距离就不会成问题。臣家乡最发达的那个国家,都有一个口号,能在一天时间内让他们的军队出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以后就算整个世界都是大明的,也一样能管得过来。”

崇祯皇帝听得很是兴奋,用力的点点头。

“不过这些还都是远景,需要我们努力去做。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明一定要重视科技,重视工匠之力,重视研究院之功,才会有美好的明天。”钟进卫提醒在场的人道。

从说北太平洋暖流到蒸汽机,最后变成了钟进卫给这些古人展现美好前景,强调科技的重要性。就目前的效果来看,也不枉钟进卫喷了那么多口水。

第五百五十三章新军扩编

大明朝相对其他任何朝代来说,更重视科技。不少官吏都有研究各类科技,不管是物理、化学、天文还是地理等等,都有杰出的成就,这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徐光启。

钟进卫现在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又有这么好的一个基础在,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温体仁,亦或是王承恩,都是很赞同钟进卫的说法。

也因此,研究院的这条线受到朝廷上下的重视,很多科技成果,并没有钟进卫所想的那么久就研制出来了,当然这些也是后话。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当场都做了表态,表示全力支持和科技相关的事情。

崇祯皇帝接着拿起御案上的一份奏章道:“钟师傅,本次登莱战事中有关新军的总结很是详细,朕很满意。”

他说到这里,转向首辅温体仁道:“温卿有没有看此份奏章的副本?”

“臣已看过。”温体仁马上回答道。

崇祯皇帝点点头,继续说道:“如此温卿以为是否可以扩建新军?”

新军耗资巨大,因此崇祯皇帝才会如此慎重,征求内阁首辅的同意。

钟进卫有战绩做背书,自然是有底气的。但此时他还是稍微有点紧张,等待着温体仁的答复。

“臣看了战报详情,这次战事如果不是新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又事出突然的话,应该还不可能救出那么多登莱军卒。究其原因确实是新军数量太少之原因,因此臣对扩建新军一事,并无异议。”

温体仁的回答让钟进卫松了口气,刚才自己说内阁事务繁忙之事,温体仁并没有和自己计较,果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和后世的一些传说并不一致。

在原本的历史上,温体仁之所以要打压政敌,是因为大环境使然。在那个党争的年代,如果温体仁不去打压别人,那就是别人打压他了。如此一来,什么政治理想,统统不可能实现。

但在这个世界,因为钟进卫的出现,导致大明朝廷中的党争大大减弱。因为钟进卫以后世的眼光,为他们又开拓出了另外一个大大的蛋糕,使得他们不用为原来的蛋糕而互斗。毕竟互斗的话,不管输赢,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温体仁的首辅位置在崇祯皇帝的支持下,稳如泰山。钟进卫和他并没有利益纠葛,相反在很多事情上,还是他的助力。刚才钟进卫也只是就事论事,因此,温体仁那会与钟进卫计较。

崇祯皇帝见温体仁同意了,就笑着对钟进卫道:“原本就有给你的新军预备着钱粮,没想又有意外进账。因此钟师傅尽管放心好了,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去做,朕要的是无敌虎军。”

“是,陛下。”钟进卫躬身答应一声,然后抬头看向崇祯皇帝,稍微有点皱着眉头道,“陛下,新军扩建,兵员倒没问题,还是可以从京营中转化,但锦衣卫校尉就不好找了。”

崇祯皇帝对钟进卫所要的锦衣卫政委,自然知道其作用。这个锦衣卫政委对于他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存在于新军中的,这也是他很放心把新军交给钟进卫的原因之一。

他听钟进卫这么一说,沉思了下才问道:“钟师傅,在目前的锦衣卫中挑不出来了么?”

钟进卫之前在锦衣卫中好不容易找到了五个合适的,但现在要再找,就是要从剩余的锦衣卫中去找了。

他因为已经找过一遍,对目前在京师的锦衣卫素质心里有数,并不是很合适政委这个职位,所以就向崇祯皇帝提了出来。

现在听崇祯皇帝一说,他就解释道:“陛下,臣已找过一次,确实没有很合适的了。臣不想因为找不到而降低要求,否则就是对新军的不负责。”

“那钟师傅的意思是?”崇祯皇帝听了心里就不明白了,总不能没有,就只好问钟进卫了。

王承恩在一边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要不要站出来说东厂没有挑选过,是不是可以来挑选一下?

不过他衡量再三,还是没有说出来。因为军队这块,是归锦衣卫监督的,东厂只是监督锦衣卫和都察院而已。如果自己站出去说出这个想法,会被人误会自己有染指军队之意,到时候就说不清了。

在殿内三人的注视下,钟进卫从容不迫地提出了他的想法:“陛下,臣建议让锦衣卫按照这个要求去新招一些人,而后臣再进行选取。”

钟进卫的话音落了之后,文华殿内陷入了安静,没有人说话。

过了一会,温体仁先说话了:“中兴侯,你对现在的锦衣卫不满意的是他们对士卒的态度,是么?”

温体仁是人精,一下就猜出了那些锦衣卫的习性,即爱摆官架子这点让中兴侯选不到人。

钟进卫看向温体仁,点点头道:“正是。”

听到中兴侯的答复,温体仁一笑道:“这点其实是会变的。在新军中的锦衣卫校尉升迁之后,那些原本的锦衣卫看到了,自然会放低他们的态势,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钟进卫一听,有点领悟,不由对温体仁感激地一笑。

崇祯皇帝在上面见了,就发表意见道:“新军以后还是会扩编,需要合适的校尉还是要不少。朕觉得钟师傅说得也不无道理。因此朕以为可以双管齐下,一边从现在的锦衣卫中再挑选一些,一边再特招一些锦衣卫。”

“陛下英明!”钟进卫当即送上一个马屁。

温体仁也没有意见,至于王承恩,就直接被忽略了。

只是在钟进卫准备回去安排事情的时候,温体仁又问了:“中兴侯,这扩编后的新军准备什么时候再去拉练下?”

拉练这词是从钟进卫嘴中听到的,而且新军的拉练打了大胜仗,比较吉祥,也透着一股藐视建虏的意思。

钟进卫暂时只打算扩编一倍,也就是多五百人,这样新军虽有扩编,战力却能很快恢复。

他想了下,回答道:“建虏不是缺粮么,我打算建虏要收割粮食之前,去捣乱下。”

崇祯皇帝对此没有异议,只是关心一个问题:“钟师傅,你是要从锦州出战么?”

钟进卫一听,摇摇头道:“锦州那边肯定是建虏的精锐驻扎,目前新军的人数还不够多,不足以和建虏主力硬碰硬。因此臣想,还是在登莱一线寻一处薄弱之所给建虏一个狠的。”

第五百五十四章人可建一郎

在钟进卫编练新军的时候,大明发生的几件事情值得说下。

首先是洪承畴禁烟的奏章到了朝廷,言明在藩王的配合下,已经完成了汉中平原改烟为粮的国策,让崇祯皇帝和内阁大为赞赏。

接着兵部尚书梁廷栋被平调去了南京,还是担任兵部尚书。其实大家都知道,他这是被发配了。

梁廷栋被发配南京的原因,只有一部分人知道。崇祯皇帝是嫌他只会纸上谈兵,遇有兵事,很多时候只会夸夸其谈。

此次登莱战事的兵败,梁廷栋就要负责任。只是因为钟进卫的原因,登莱战事没有作为大败仗处理,因此梁廷栋的责任也没有明面上进行追究,否则就不是只平调到南京去当兵部尚书这么轻了。

有实际统兵经验的三边总督杨鹤接任了梁廷栋之职,担任新的兵部尚书。而其三边总督一职,则由表现不错的洪承畴接替,负责三边军政大事。

这些都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不但是大明国内如此,连日本也受到了蝴蝶翅膀的影响,历史上原本不存在的大明使者孙传庭出使日本之行,终于抵达了日本江户。

大明和日本的关系,在万历年间的战事之后,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阶段。孙传庭此次奉旨过来日本,就是要探明日本当权者对大明的态度究竟如何。

当孙传庭向日本方面说明了来意,要求面见当代德川幕府将军时,一会说马上安排,一会又被告知说将军外出了。前后言行的不一致,让孙传庭产生了怀疑。

他对日本国内的情况一无所知,这让他无处判断日本当权者的态度到底如何。想了一会,他心生一计,便让随从去叫日本在使馆的联络人。

没过一会,一个大约四十来岁的日本中年武士拉开门进来,恭敬地向孙传庭请示道:“不知天使有何事吩咐?”

“人可建一郎是吧?本官等了多日,你家将军还未回来。闲得无聊,因此叫你过来,陪本官小酌一杯。”孙传庭看着这个日本人,热情地说道。

人可建一郎是上一代幕府将军的人,与一些大明海商打过交道,懂汉语,因此他被安排来服侍突如其来的大明天使。

此时他一听孙传庭的话,先是一愣,接着脸上露出受宠若惊地表情,连忙推辞道:“天使在上,小人岂敢与您共桌。”

“怎么,本官这个薄面也不肯给?”孙传庭把脸一沉,假装不高兴地喝道。

他见人可建一郎露出犹豫地神情,便自己先坐了下来,又换了一张热情的笑脸,指着案几上的酒菜道:“来,来,来,快坐下,休要扫了本官的兴致,否则大家难堪。”

人可建一郎见孙传庭的样子,感觉盛情难却,就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房间外的情况。

孙传庭一见,便喊道:“王百户。”

门口的一人身穿锦衣卫飞鱼服,听到孙传庭叫他,连忙拉开门抱拳道:“属下在。”

“守着门口,不要让人打扰本官喝酒的雅兴。”孙传庭沉声命令道。

“遵命。”锦衣卫百户王益坚大声回答,然后把门拉上。

接着房间外很快传来了他吩咐手下不要放人过来的声音,一阵响动后便没了动静。

孙传庭这才转头对人可建一郎道:“休要让本官请你三次吧?”

人可建一郎已知道没人会过来打扰,便放下了心思,告罪一声,过去坐了。

孙传庭是存了心思的,因此不断找理由敬人可建一郎。又因为他的身份摆在那里,让人可建一郎无从拒绝,他酒量再好,酒过半醺后,舌头就有点大了。

孙传庭一看火候已到,就大声的叹了口气。

人可建一郎正和大明天使喝得高兴,心中还不时暗叹大明天使肚量大,能礼贤下士。

突然之间听到孙传庭叹气,他不由愣了下,大着舌头问道:“这。。。,天使好好地为何叹气?”

孙传庭看了人可建一郎一眼,情绪有点低落地道:“别人都以为本官风光,却不知本官怕是危在旦夕啊!”

人可建一郎听了一惊,难道他已知晓为什么将军没有接见天使了?想到这里,他连忙问道:“天使知道了?”

孙传庭一听人可建一郎的语气,好像还真有危急的事情。他假装不动声色地又叹了口气道:“这么大的事情,本官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人可建一郎听了,对孙传庭摆摆手道:“天使放心好了,有老将军在,卑国是不会出兵大明的。”

孙传庭听得大吃一惊,没想还诈出了这么大一个消息。

他脑筋急转,接着叹了口气,然后又举杯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来,兄弟,再喝一个。”

孙传庭看人可建一郎依言举杯一饮而尽,自己却并不喝,放下酒杯叹道:“虽有老将军在,本官想着最终能安然回国。可具体的详情却不知道,兄弟能否为本官详细说下,以便本官回国也好有个交代。”

人可建一郎喝完把杯子放下,同时打了一个酒嗝。他听孙传庭这么一说,就拍着胸脯道:“天使放心好了,说不得事情会有转机的。至于这细节,天使想听的话,自然没问题。”

孙传庭做了个请的手势,人可建一郎喝得酒有点多,说话前后没有个次序,但不管如何,孙传庭总算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早孙传庭五日,建虏的使者李光远就到达了江户。向日本当权者展开了游说,要求双方结盟,一起出兵大明。

他还举了很多例子,述说大明现在已是日暮西山,再无昔日之强盛。只要大金和日本两面一夹击,大明必然灭亡。到时候的天下,就是大金和日本平分的共荣局面。

此时的日本,统治的政权是德川幕府第三代德川家光时期。

这个时候的德川幕府比较特殊,另有一个名称也叫二元统治时期。也就是说,幕府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退位给儿子德川家光后,仍然没有全部放权,和德川家光一起统治着日本。

第五百五十五章大明定远侯

德川家光被建虏使者李光远游说后,颇为心动。毕竟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海啸的岛国,能占领大明的领土,拥有一块在大陆上的领地,一直是日本那些拥有雄心壮志的统治者所梦寐以求的。

但日本还有另外一个统治者,就是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不一样的是,当丰臣秀吉发动文禄庆长之役时,他已有十多岁。

丰臣秀吉可算是日本国内的伟人,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在日本人看来,当时已是无敌的存在。

这么强大的实力,前期出兵朝鲜的顺利也印证了实力。可在明国出兵后,一切就变了。

德川秀忠亲眼看到和听到曾经强大无比的日本军队被大明的军队打回老家,所有出征的日本大名实力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就连丰臣秀吉也可以说间接地死于此次战事。

如此之大的损失,以致让没有参与战事的德川家康一家独大,最终窃取了权柄,建立了如今的幕府。

因此,可以说德川秀忠对明国是有一种恐惧感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的观点也影响着德川家光,以致日本不敢再对大明有觊觎之心。

可现在与历史有所不同,德川秀忠的观念还没有最终影响到儿子,建虏就来游说了,因此他和德川家光对此反应出了两种态度。德川秀忠是不相信李光远的话,一直坚信明国的强大。而德川家光则比较相信建虏的战绩,由此觊觎建虏所开出的条件。

正在这个时候,孙传庭又来了,这就加剧了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的矛盾。在如何对待明国和金国的态度上,双方谁也没有说服谁,一直僵持着。

也因此,孙传庭一直没有见到幕府将军,一直被敷衍着。

孙传庭听完了人可建一郎的诉述后,心里已明白其中原因。但他在表面上,却还是说道:“你这话不会是编出来吓本官的吧?本官来了这么多天,就没看到金国的使者!”

人可建一郎一听,原本就因喝酒而红的脸就变得更红了,他大声地道:“不。。。不会,金国使者就。。。就在东边第二条街,高高的旗杆上挂着。。。挂着红灯笼的就是。”

“哦,来,吃口菜。”孙传庭一边说一边甚至还夹了一筷子菜给人可建一郎,然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他们来了多少人?”

人可建一郎感激地用碟子赶紧去接孙传庭夹的菜,只是手一抖,菜基本就滑到了案几上。他听孙传庭问话,就一边用手去案几上抓菜一边说道:“不多,和贵国的人数差不多。”

孙传庭听了便不再说话,只是又开始一个劲地灌酒。人可建一郎原本就喝多了,没过多少时间,人就如烂泥倒在地板上呼呼大睡了。

孙传庭见此,停下任何动作,独自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想着事情。

天色渐暗,夕阳映进房间内,刚好照到了孙传庭的脸上,把他的思绪拉了回来。

孙传庭看看天色,心中有了计较,便对外大声喊道:“王百户!”

房间的门很快被拉开,王益坚的身形出现在门口,向孙传庭抱拳答道:“属下在。”

“把他安顿到房间去。”孙传庭指了指正在呼呼大睡的人可建一郎,然后又说道:“本官要和所有人员一起进晚膳,另外每人加一壶酒。”

王益坚一听,有点迟疑。孙传庭就把眼睛一瞪喝道:“还不快照办?”

临行前,朝廷有交代,一切以天使为主。因此王益坚虽觉有点不妥,还是抱拳答应了下来,招呼人去安排了。

此次随孙传庭来日本的随从都是锦衣卫校尉,因为和日本的关系不明,因此选拔出来的锦衣卫校尉都是有胆量、有本事的。

日本清酒的度数并不高,因此这些锦衣卫校尉在喝完一壶清酒后,一个个容光焕发,精神更为振奋。

孙传庭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他突然之间大声说道:“你们可知为何日本国王迟迟没来接圣旨么?”

对日本当权者的称呼,大明都习惯于用国王来称呼。

这些锦衣卫校尉见钦使如此问,知道有原因。便都看着孙传庭,听其下文。

孙传庭见所有人都在听着自己说话,便继续说道:“因为建虏已派使者来日本,劝说日本国王配合建虏,出兵侵犯我大明!”

现场没有一丝声响,所有的人都被孙传庭的话给吓到了。之前以为只是传个圣旨,就算两国关系不怎么样,应该也没多少问题。可现在建虏插足进来,形势就严峻了。

“虽然现在日本国王还在犹豫,但要是被建虏游说成功了。不但大明多了一个敌人,而且你我,在场所有人的脑袋都将不保。”

孙传庭的话让现场的温度又冷了一分,和刚才吃饭喝酒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孙员外郎,您说怎么办吧?”锦衣卫百户王益坚在沉默了一会后,大声问道。

孙传庭在出使日本之前,被临时授予礼部员外郎一职,因此王益坚才有此称呼。

孙传庭扫视了在场的这些锦衣卫校尉,把每个人严肃地神情都看在眼里,然后才回答道:“诸位,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不能听任日本国王做出最后的决定,因此我等一定要迫使日本国王做出有利于我大明的决断才行。”

“我们听您的。”王益坚听到这里,就先表态道。

其他锦衣卫校尉听到百户表态了,而且他们自己也觉得孙传庭说得有理,就纷纷表态道:“对,我们听您的。”

孙传庭点点头道:“大明和建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关系,现在我等和建虏使者也是这个关系。只有建虏使者死了,日本国王就没得选择,我们就能活。而且这次出事日本的建虏是我们汉人的败类组成的,杀了他们也算是为国锄奸!”

之前的时候有一部分锦衣卫校尉听到孙传庭说要杀建虏使者时,心中稍微有点担忧。建虏厮杀能力不弱,能不能打得过是个问题。

不过当他们听到后面时,才明白那些建虏使者竟然是汉人中的败类,一下就松了口气。

孙传庭见在场的人都没有反对,便再说道:“本官已经打听清楚那些败类在那里,事不宜迟,就等今夜三更摸过去杀他们一个精光,为国锄奸,我等都做一回大明的定远侯!”

第五百五十六章就是本官放得火

孙传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们和建虏使者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关系。另外西汉定远侯班超的故事流传很广,锦衣卫原本就是良家子,因此也都有听说过。

眼下的局势让他们也能体验一把当年的感觉,加上酒精的作用,锦衣卫校尉们听孙传庭这么一说,都是热血上涌,毫不犹豫地抱拳应承道:“遵命!”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孙传庭除了安排几个可靠的锦衣卫校尉守门之外,其余人等都集中在大屋。另外还和为首的几个锦衣卫商议晚上行动的方案,务必一击必杀。

当夜三更时分,刚好是夜黑风高夜。孙传庭领头和锦衣卫校尉们一起翻墙摸到建虏所在使馆边上。

他看看旗杆上的红灯笼,基本确认无疑。但为了保险,还是派了四个精干的锦衣卫校尉去使馆门口把两个昏昏欲睡的日本哨兵给摸了过来。

没过一会,孙传庭就得到印证,这里就是建虏使馆,并且建虏都在里面并无外出。

领头的几个锦衣卫都看着孙传庭,就等他下令便要杀进去。

但是孙传庭并没有马上下令,他看着被风吹得来回摇摆的灯笼思考着。

要是按照原计划杀进去的话,天色太暗,一来会有已方的伤亡,二来怕建虏有漏网之鱼,特别是不能漏了那个马光远。

他看着建虏使馆,忽然下定了决心,对围在身边的锦衣卫道:“给我放火烧,里面出来的人一律射杀!”

锦衣卫百户王益坚听了一惊,回头确认了建虏使馆的环境,转回头对孙传庭道:“这是不是有点不妥,现在风大,要是烧起来怕控制不住火势。”

孙传庭一听,只是冷冷一笑道:“番邦小国,还敢怀有不臣之心,给他们一点教训又何妨。此事有本官担着,你们只管去做便行,唯一的要求是里面的人都得死!”

听孙传庭那不容商议的语气,几个锦衣卫不再犹豫,低声答应一声便去准备了。

没过多少时间,火苗同时从使馆上风方位的几处地方冒出来。风助火势,马上就变成了熊熊大火。整个使馆没一会儿就笼罩在大火中。

很快使馆内传出各种惊呼、惨叫和哭爹喊娘的声音,这种火势根本就没法救,没烧死的建虏纷纷往外逃。

但他们刚一逃出使馆门口,迎接他们的是一阵箭雨。这八月的炎热天气,逃出来的人不是赤条条已经是不错了。因此建虏那会穿甲戴盔,再加上有心算无意,没有一个能逃过这劫。

孙传庭就在一边静静地看着使馆在熊熊燃烧,门口的建虏中箭后挣扎死去,完全无动于衷。

或许是日本经常遭受火灾的原因吧,这边火势一起的时候,就被人发现了,锣鼓警报声马上响起,许多人跑出来救火。

但这不是普通的火灾,是故意纵火。同时从几个点开始烧起,风又大,所以等日本人的警报声响起的时候,使馆内已经是一片火海,再没有人冲出来了。

孙传庭看看日本人的动静,再等了一会,还不见里面有人出来。他估摸了下火势,心知已无活口,便下令撤退。

原大明建昌参将投靠建虏后,先后任一等总兵官、一等昂邦章京、乌真超哈右翼固山额真、汉军正黄、镶黄两旗固山额真,为建虏建言献策,鞠躬尽瘁的汉奸马光远,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烧死在异国他乡。

再说大明使馆是在上风口,因此虽然隔壁街是热火焚天,但这边却安然无恙。孙传庭不管锦衣卫如何,自己直接回去补觉了。

在天色微明时候,大明使馆里闯进了一大堆日本武士,簇拥着一个年轻的日本人气势汹汹的要求见大明天使。

不过他们还是比较理智的,并没有乱来,只是一脸的愤怒。

孙传庭得报后,慢悠悠地出来,锦衣卫校尉马上上前护住他。一时之间,两边泾渭分明,互相对峙着。

那日本年轻人身边的一个随从向孙传庭介绍道:“此乃我大日本国第三代征夷大将军。。。”

为首之人正是德川家光,他不耐烦地打断了介绍,用愤怒地眼神盯着孙传庭问道:“是不是你们纵的火?”

他想着这明国使者肯定会百般抵赖,因此已把现场的一些蛛丝马迹都让人保护好,甚至还带来了那两个被绑成粽子的哨兵,只要孙传庭否认,人证物证俱在,到时候就没法再抵赖了。

可没想孙传庭却不慌不忙地点头道:“是本官下令火烧建虏,这些大明叛臣,人人得而诛之,这有何不可么?”

德川家光听得一愣,张口想反驳,却发现人家说得好像也是正理。

他好歹也做过几年上位者了,脑子一转,马上质问道:“你可知道,这火烧了我多少臣民的房屋么?”

他的手下见对方承认,自己的主人发怒,个个手按刀柄,准备围殴这些明人。

孙传庭一听,不仅没有心虚,反而脸色一变,微显怒意地反问道:“我大明太祖皇帝赐尔等国王封号,成祖更是允尔等十年一朝贡,可谓优待有佳。可尔等竟然无视大明而攻伐藩国朝鲜,我大明皇帝颇为震怒,一直等尔等派使给个说法。现已过多年,却仍没说法,是以派本官前来一问,尔等还是我大明藩国么,还向大明朝贡否?”

其实大明和日本的关系,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因为万历朝鲜战争,早已不是宗主国和藩国的关系了。

不过现在不管是大明的皇帝,还是日本的当权者都已换过,两国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却是没有一个定论。

德川家光见这个大明使者不但毫不理亏,反而咄咄逼人。埋在他骨子里的那种欺软怕硬,崇拜强者的基因就起作用了,他想起父亲德川秀忠的一番番言论,说大明是如何的强大,不由得心虚起来。

如果大明真得如同先前的金国使者说得那样,国力虚弱,已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那么这个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