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叫天)-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然,他的一个亲卫进来禀告道:“将军,那个幕僚求见。”

“可是宁无缺?”祖大乐抬头问道。

“是。”

“让他进来。”祖大乐吩咐道。

这个宁无缺是他最近在辽东难民中捡到的宝贝,能读书识字,还写的一手好字,才思敏捷,处理事情也有一手。

加上这个宁无缺对自己很是恭敬,好多事情的看法和自己相同,祖大乐都有点引为知己的感觉。

不一会,就进来一个大概三十七、八岁高大身材的汉子,皮肤白嫩,整个人透着一丝儒雅。看到祖大乐在帐内喝酒,就连忙上来道:“东家,酒还是少喝点吧,要是被中丞巡查到了,可躲不了的,一闻酒味就会被发现。”

祖大乐一指他面前的座位,让宁无缺坐下,然后发牢骚道:“发现怎么了,本将又没有军务在身。”

宁无缺坐到位置上后,有点替祖大乐愤愤不平地道:“小人也是为东家好,中丞对东家的要求比别人都严,还是小心点为好。”

祖大乐“咕咚”一下又把面前的酒一饮而尽,一边低声骂道:“一个怪胎!”

宁无缺颇为认同的点点头道:“那可不是,巡抚嘛只要坐镇登州不就得了,谁会像他一样亲上战场。要以小人之见,他如若重用东家,在这登莱战场,将军照样能立大功。依我看来,中丞怕是眼红将军手中这支骑军。”

“妈的,本将早就有这个感觉了。”祖大乐一听宁无缺的话,当即恍然大悟地说道。

“东家,小人有个主意,或许可以避开中丞伸向骑军的魔爪。”宁无缺忽然低声地说道。

“哦,什么主意,快快说给本将听。”祖大乐一听,酒不喝,菜不吃,看着自己的幕僚问道。

“很简单,远离中丞的视野即可。”宁无缺给出了建议。

祖大乐一想也是,要是自己请调外出,那卢象升就不可能过来和自己的将士沟通,收买军心,也不会整天烦着自己了。

他盯着宁无缺问道:“你说本将请调到哪里为好?”

宁无缺一幅为祖大乐考虑的样子,替他分析道:“小人是辽民,对这沿海情况都比较熟悉。就小人以为,将军驻扎到獐子岛最为合适。”

“哦?”

“獐子岛大,能容下将军的骑军。另一大岛就是皮岛了,可皮岛乃是东江镇所在。比将军级别高的人有不少,过去受其管,甚至于被监督着也是不爽,不知将军以为否?”宁无缺一脸地诚恳,表现出一心为祖大乐谋划的样子。

祖大乐听得点点头,自己要的就是这效果。不过他有个疑问,问宁无缺道:“那本将以何借口请调,那怪胎怕是不会轻易答应吧?”

“东家无须顾虑,你只需向那怪胎说每到战事,骑军渡海多有不便,不如就近驻军,才能保持战力。那怪胎是懂军的,必然会同意。”宁无缺凑近祖大乐说道。

祖大乐听得心情愉快,不但是宁无缺给自己出了个好主意,而且他对那人的叫法都和自己相同,显然是可以引为心腹之人。

“好,就这么定了,你再帮本将润色一番,本将就依你之言前去找那怪胎,哈哈哈。。。”

祖大乐想着到了獐子岛后,还有谁会给自己不痛快,生活就惬意多了,当即笑了起来。

他却没想过,为什么宁无缺会这么一心替他考虑,这对宁无缺有什么好处?

要说宁无缺想要荣华富贵,那他能读书识字,有才谋,去投靠巡抚不更好?这个时代,特别是在登莱,这种有本事的读书人是非常紧缺的,卢象升肯定欢迎。

其实,这个宁无缺,就是奴酋皇太极派来大明的奸细宁完我。

原本宁完我是准备去京师的,但没想出了粮食被烧之事,让皇太极意识到了登莱的强大。所以他改为让宁无缺先行潜伏登莱,寻机分化登莱的力量,并刺探军情,配合皇太极那边布局,准备给予登莱明军以重创。

当宁完我站在船头,看着船队慢慢远离登州城时,心中松了一口气。

原本他是准备制造谣言,对登莱进行离间。但摸清了情况后,才发现卢象升已在登莱深得军心、民心,而且卢象升在朝廷好像也有大靠山,离间之计怕是不可行。

所以宁完我就盯上了最近受罚的祖大乐,并顺利完成了谋划的第一步,等到了獐子岛后再进行第二步。

自己要是搞垮了登莱明军,这功劳怕是汉臣中的第一人了!大汗英明,必然会重用于我。想到这里,宁完我露出了笑容。

第四百七十五章检验新军

“呜呜呜”地号角声在京营驻扎地上空响起,京营的三大营,即五军营、死营、新军营三个营全部在大校场集合。

在点将台上,将官云集,除了钟进卫这个京营提督之外,各营的将领,包括驻营内臣,协理文臣等等都在。

今天是检验新军的日子,因此,新军是最受人注目的。

台上不管之前有没有见过新军,都好奇地关注着五百新军士卒。

全场的焦点在三名武学教授的带领下,就站在点将台下的最好位置。

新军士卒全部都是新式军服,没有戴头盔,露出很短头发的脑袋瓜子。手持加装了木棍的鸟铳,一动不动地站立着。

台上的曹文诏经过关外一行,已经是崇祯皇帝颇为看重的一员大将了。因此他站的地方比较靠前,就在钟进卫身后不远。

曹文诏是第一次看到新军,他注视着钟进卫搞出来的新军,心中很是纳闷。

这新军最显眼的有三处地方。一是军服,这稀奇古怪地军服颜色真是前所未见,在这大明军中实在太显眼了。

二是新军士卒的那个短头发,感觉难看了许多。而且没有头发盘在头盔里面作为缓冲,被砸中头部的话,就危险多了。

三是新军的武器,在铳口加塞了那小木棍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奇门兵刃?这种武器不但不能开火,就是当长枪使,也有太多不足了吧。他怎么看,都不觉得这武器会有原来的好。

至于新军士卒本身,以曹文诏久经沙场的经历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力量、毅力都有,精神面貌也不错。

这么一个综合体,曹文诏看得很不解,别搞个四不像出来,徒损中兴侯的威名。他准备看看这次对练后,再找个机会问问中兴侯,有必要就劝劝。

而那些一直旁观新军成军和训练的将领,因为知道这新军其实是火器部队,也就是以前的神机营。现在只是检验新军其最不常用的近身刺杀之术,所以倒没有像曹文诏一样,有那么大的不解和担心。

太阳已经慢慢地发挥出了威力,校场上的兵将都开始冒汗。但现在的阵势,让人不敢有抱怨,也不敢有异动。

幸好钟进卫并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甚至就没有说多少话,直接吩咐对抗演习开始。

在校场点将台侧的锦旗开始挥舞,发出了一条条指令。

首先点将台前的士卒开始向两边退让,露出了一大块空地。

然后五百新军士卒开到中间站立,并且开始变换阵势,结成了一个个小阵。

而在围观的五军营,则不断派出士卒,模仿建虏的战法,开始攻击新军。

这场比试中新军的优势是可以结阵,其实主要也是检验新军的刺杀之阵,看三名武学教授所琢磨出来的刺杀之阵到底实用不实用。新军的劣势则是只能使用手中那类似长枪的鸟铳。

与此相对的,五军营中参与比试的部队则可以使用任何趁手的武器,但是得模仿建虏,凭个人武勇,有组织地进行攻击。

五军营的士卒是从勤王军中挑选出来,具有比较丰富的战场经验。在其将领的指挥下,有部分士卒开始攻击新军士卒的正面。

新军士卒并不是防守挨打型地,他们结成了九人为一组的小阵,主动向前攻击。

五军营士卒很快从新军阵型的缝隙中冲入,但冲入之后反而觉得更是糟糕,四面都是新军的那种鸟铳刺过来。防得了一把防不了第二把鸟铳,伤亡一下上升。

而当五军营士卒向新军士卒攻击的时候,往往侧面会有支援,或挡或攻其必救,以致攻击者反而被攻击。

这种情况自然在五军营将领的意料之中,阵法的威力,只要训练出来了,比起单打独斗要厉害得多。

五军营负责指挥的将领不慌不忙地在新军正面继续投入兵力,迫使新军的大阵慢慢变成中间凹,两边凸,阵型开始变形了。

在这个时候,新军侧后的两边又冲出了新的五军营士卒,杀向新军中间,并且很快把新军截成了两截。

点将台上的人看到这里,大部分人觉得战斗差不多要结束了,只是基于中兴侯的面子,没人敢说出这个看法。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并不这么认为。

比如见识过新军训练的将领,知道新军士卒有练过小阵,甚至重点练地就是小阵。

还有一些虽没见过新军训练,但他们的眼光毒辣,能看出新军丝毫不慌乱,结成了小阵在继续对抗。

时间慢慢地流逝,对于新军的截断冲阵手段慢慢地都得到验证,并没有多少效果。

五军营中指挥的将领眼看着只能不断地投入兵力去消耗,就有点急了。最后不自觉地派出了长枪兵,利用兵器的优势,克制住了新军士卒,才最终结束了战斗。

钟进卫在点将台上看着新军在长枪兵的围攻下,慢慢地越来越少,直至全军覆没。

没多久,统计结果就报到钟进卫这里了。新军和五军营的伤亡比例是一比三。

钟进卫转身看向身后的一大帮子人,问他们道:“如何?”

他想着是让这些人都提提意见,看哪里还需要改进,但他失望了。

“中兴侯练得新军果然厉害,末将佩服。”

“咱家从未见过如此厉害的士卒,中兴侯真是高明。”

“下官以为新军已成,对上真正的建虏也有胜算。”

“。。。。。。”

这些人虽然比较惊诧于新军的战斗力,但刚才的对抗有各种限制。如果建虏像最后五军营那将领一样,出了长枪兵的话,就会被克得死死的。

因此这些将领回答钟进卫的话中,更多的是奉承。当然,也有一部分认为这新军应该用上长短不一的武器,配合这阵势,就不失为一支劲旅。

钟进卫听得没意思,就下令解散。然后点了曹文诏跟他回提督官衙,他想听听曹文诏的看法。

不但是他看到刚才曹文诏并没有一起和那些人发表意见,而且曹文诏是他所举荐的,算是自己人,以他的个性,也不会只拣好听的让自己听。

到底这近战之阵法有何缺点,经过曹文诏的点评,相信会有一个比较公正的结论。

第四百七十六章论证新军

“你觉得这刺杀之阵如何?”

让曹文诏坐下之后,钟进卫就直接问他道。

曹文诏一听,想站起来回答。钟进卫先一步摆摆手,他就只好坐在椅子上冲钟进卫抱拳回答道:“如果单论这阵势的话,末将以为,对付散兵没问题。”

钟进卫听了点点头说道:“这个阵势就是针对建虏创出来的,他们并无汉人结阵迎敌的习惯。。。”

曹文诏见钟进卫那样子,好像吃定了建虏一样,心中有点担心,就直接打断了钟进卫的话道:“侯爷,容末将斗胆直言,建虏的学习能力很强。之前不结阵,是因为他们没必要。”

他的言下之意还是说,要是建虏吃了一次这个亏后,如果结阵能对付明军,那么肯定也会去练阵法的。

钟进卫看曹文诏那眼角的一丝忧色,知道他的意思,是怕自己纸上谈兵,不知变通,会吃大亏。

因此,他对曹文诏打断自己的话并不在意,他笑着说道:“建虏要是结阵,那就正中了我意。”

曹文诏见自己点明了之后,中兴侯反而说出这番话,脑中一转,就试探着问道:“侯爷,莫非那鸟铳是能射的?”

钟进卫的护卫们听到这个问话,都无声地笑起来了。鸟铳不能射,还是鸟铳么!

“当然了,不过现在新军使用的新式鸟铳正在实验中,还没有批量生产,回头让你看看就明白了。那个木棍将会是装在铳口下的一种刺刀,并不妨碍射击的。”

钟进卫虽是如此说,他心中还是有点遗憾。现在的刺刀无法简单的装卸,如果在开战前就装上刺刀的话,无论如何都会妨碍从铳口装填火药子弹的速度。

曹文诏一听,在脑中过了一下,而后还是对钟进卫道:“以鸟铳的射击速度来看,怕是建虏还是能近身。鸟铳虽可以打乱建虏的阵型,可对方如果使用长兵器靠前的话,这鸟铳的长度怕是吃亏不少。特别是骑军,纵马冲阵,有鸟铳都难以抵御。”

他自己的部队就是骑军,自然知道鸟铳怕是低档不了骑军冲锋。刚才一开始没有提骑军,只是为了给中兴侯一个面子,免得说出来让中兴侯以为自己的骑军有多厉害似的。

但现在中兴侯有解决步军的方法,那么他就只好把骑军给说出来了。

谁知钟进卫一点都没被打击的意思,笑着给他解释道:“这个无妨,如若是平原之地,则有车营阻拦。就算不是平原之地,建虏骑军怕也冲不过来。”

曹文诏一听奇怪了,有车营的话,他能想通骑军冲不过来。但没有车营,骑军会冲不过来?

“请侯爷教末将。”曹文诏马上就问了,这和他手下的骑军也会有关系,当然要问清楚了。

“我让兵仗局正在改造佛郎机,架在车架上后,马拉着就能跑,而且射程会比普通的佛郎机远多了。加上射速又快,还能发射霰弹,在新式鸟铳的配合下,建虏骑军想冲过来,基本不可能。”

钟进卫说到这里,觉得口渴,想起之前让人做的东西,心中就痒了,对四小道:“去后衙把我做的那些东西搬过来,给大家尝尝鲜。”

四小之前在听钟进卫说过后,早已心中惦记多时,一听钟进卫现在让他们去搬,连忙答应一声,就快步往后衙而去。

曹文诏见中兴侯只是说有佛郎机和鸟铳就能阻拦高速冲锋的骑军,一边说着一边还惦记吃的东西。他觉得中兴侯太心不在焉了,就提醒道:“侯爷,这高速冲锋的马,速度是极快的啊!”

钟进卫这时已转回头看向曹文诏,见他还是一脸担心地提醒自己,就笑着道:“回头让你见见我新军的火力配置就知道了,炮兵配置到了百总一级,火力极强。只要在我军弹药未用完之前,建虏骑军速度再快,也靠近不了,这点无需担心。”

曹文诏一听,有点吃惊,同时又觉得好像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说这话的是中兴侯,皇上面前的红人,编练这个新军,肯定是有资源能做到侯爷说的这点。

想到这里,他不再纠结骑军一事,换了个问题提醒道:“侯爷,那要是弹药耗完了但建虏还有呢?”

“那就跑路好了。”钟进卫的这个回答让曹文诏瞠目结舌,还有这说法,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钟进卫看曹文诏的样子,也不糊弄他了,对他说道:“你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好,不过我有过考虑,这新军在积累足够的战场火器经验之前,不会单独行动。”

曹文诏一听,这才松了口气。

这时,四小已经回来了,站到钟进卫的面前复命。他们的手中,各自端着一排由两小长条板拼接起来的木板,木板上有一个个孔,各自有一小根小木棍留在外面。

钟进卫一见,脸上露出了笑容,招呼周围的人道:“来来来,大家都来解解暑。”

说完,他先捏住一根留在外面的小木棍,从木排上抽了出来。

曹文诏离得近,发现中兴侯抽出来的竟然是一块冻在木棍上的冰疙瘩。

正当他在惊讶之际,钟进卫已经拿了一根伸到他面前道:“来,解解暑。”

曹文诏连忙伸手接过,然后道一声:“多谢侯爷。”

他看得出来,这是和侯爷关系好,才会有份吃上一块冰疙瘩。

所有人都拿了一块冰疙瘩,看着钟进卫,等侯爷先吃。

钟进卫也不客气,直接舔了起来。觉得不过瘾,直接牙齿一咬,“咯嘣”一声,满口都是冰凉。

“叔父,味道好甜。”艾能奇舔了一口后,对钟进卫说道。

“那是肯定了,加了蔗糖的。”钟进卫回答道。他做冰棒找糖来调味时才发现,这个年代的糖好贵。

钟进卫一边吃一边想着,这个年代的物质还是不够丰富,不过也因为如此,蛀牙估计比后世少多了。有机会,给大明百姓多创造点蛀牙吧。

曹文诏吃着甜的冰疙瘩,就吃惊了。他以为是皇上赏给中兴侯的冰块,没想这个竟然是中兴侯自己做的。

他就向中兴侯请教这做法,钟进卫也不藏私,直接就说了。

这个其实不是秘密,在元朝的时候,就有人利用硝冷却出冰棍了。只是火器盛行后,硝石作为战略物资,被朝廷给禁了,用这种法子的人少了,知道的人自然就更少了。

曹文诏吃着冰棍解暑,一阵阵的凉爽刺激着他很爽。也因此,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点将台上想到的问题,觉得有必要提醒下中兴侯,就问钟进卫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新军配置

当他问得几个问题在钟进卫那一一得到答复后,作为久经战事的曹文诏,并不是很同意。但他也没见识过纯火器部队,高火力输出的军队打仗,因此选择了沉默。

只是有一点,他还是对钟进卫说了,就是头盔问题。

钟进卫倒是忘记了这点,听曹文诏一说,一拍自己脑门,得给新军再做特制的钢盔才行。

那钢厂因为耐火砖问题,一支无法量产钢,质量也不是很好。但并不是说就没有钢了,回头拨点过来做做还是可以有的。

钟进卫正在想着这事,忽然有个提督衙门的衙役过来禀告:“佛郎机人贡萨握依令前来报到。”

钟进卫一听,就站了起来对曹文诏说道:“你没事就跟我身边,多看看新军训练,以后是火器的天下,你们死营也会要改编的。”

“末将遵命!”曹文诏一听,当即抱拳答应。

他现在就是在钟进卫的手下,领导吩咐,就算不是火器的天下,他也得听令。

钟进卫吩咐完曹文诏之后,又转头对孙可望道:“今天是你在军营轮值的吧,去把那五名锦衣卫校尉叫来前衙。”

“得令。”孙可望抱拳应了一声,然后先出门而去。

接着钟进卫来到前衙坐定,便传贡萨握前来大堂。

贡萨握已在大明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知道当初那个年轻的大明高官是什么人。因此他上得堂来,就按照大明军中规矩,入乡随俗地跪下参见。

钟进卫笑着让他起身,然后对他说道:“我把你从孙大人那边调过来,就是准备给你升官了。”

贡萨握一听,心中一喜,当即就抱拳答道:“请侯爷吩咐,末将在所不辞。”

钟进卫看这个葡萄牙人还挺精明的,知道不会无缘无故升他的官。

他就笑着对贡萨握说道:“我组建了新军,有炮兵部队,调你过来就是当他们的教官。教得我满意了,要官还是要钱,都会给你对应的奖赏。”

贡萨握一听是老本行,没什么难度,当即就回道:“侯爷有命,末将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敢情这西洋人在大明军中待了一阵,也学会军中的套词了。

钟进卫暗自摇了下头,也不管他的贫嘴,对他说道:“一会和你同僚见见,他们的官职虽没有你高,但除军事上的事之外,其余士卒的事情还是要他们来管理。这是新军的规矩,明白么?”

“末将遵命。”

贡萨握的话音刚落,五名锦衣卫校尉就随孙可望前来报到了。

钟进卫就对无名锦衣卫校尉说道:“你们教士卒识字也有一段时间了,各自挑选接受能力强,学东西快的士卒出来,组建炮队。”

五名锦衣卫校尉一听,互相看了会,其中一个作为代表问道:“侯爷,要多少士卒?”

钟进卫事先已有考虑,直接说道:“十人为一队,三队为一旗,三旗为一百,其中百总另配属一队为炮队。而后把总辖四个百总并一个百人炮旗。”

堂上的人,包括贡萨握听了都倒吸一口冷气,这炮什么时候这么不值钱了,一个把总,竟然就配置了这么多炮。

至于编制倒没让他们奇怪,因为中兴侯说的这种编制基本就是戚大帅兵书中所写的编制。

即队长十人,旗总三十人,百总一百人,把总两百五到五百人,千总一千人,副将、参将、游击一营约为三千人。

当然了,现在钟进卫所编练的新军还在实验中,只是五百人的编制,就只有把总了,等级更高的编制就以后再说了。

曹文诏在一边惊讶之后,才明白为什么中兴侯说不怕骑军冲锋了。

这种军队完全是拿钱砸出来的,都已超过当初孙阁老所提出的车营配置了。要知道当初孙阁老所提出的车营,最终也是组建不起来,因为没那么多钱。

不过曹文诏马上就想到了他回到京师这些天,就没听过有拖欠军饷的。而且京师中的不少事情,他也有所耳闻,好像是在中兴侯的努力下,朝廷国库多了不少钱。

但不管如何,按照中兴侯这种新军的花费之法,这军费将是天量的,怕是朝廷承担不起吧!曹文诏默默地想着。

“侯爷,怕是没那么人!”五名锦衣卫校尉互相看看,最终还是刚才那名校尉回复钟进卫道。

“怎么?”钟进卫有点奇怪地问道。

“侯爷,那些士卒对于属下五人讲得故事倒听得津津有味,但教他们读书识字却大半是抓耳挠腮,教十个只记住一个。”那校尉有点苦着脸答道。

钟进卫一听,沉默了,他在后世的时候,好像听人说过旧式军队中的士卒连左右都不分,看来还真不是谣传。

幸好自己的兵源都是老兵,不存在这个情况。但让他们现在读书识字,难倒了一些人也是情有可原。

过了一会后,钟进卫才对五名锦衣卫校尉答道:“有多少就挑多少出来,剩余的缺口我再从五军营中调过来。”

“属下遵命。”五名锦衣卫校尉这才齐声回答道。

钟进卫又叫过孙可望、李文秀两人,让他们带贡萨握前去新军营。锦衣卫校尉则自行离去,抽调士卒去了。

曹文诏见此情况,趁机提出前往新军营中一观。钟进卫自然不会不答应,就吩咐孙可望给曹文诏做向导。

等大堂内就剩下他的护卫后,钟进卫把身子往后一靠,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心中想着在目前的军中推广教学,都让他们识字,怕是一厢情愿了。

读书识字这事,还是从娃娃抓起比较好。不过不管如何,能教出一个是一个了。

钟进卫的闭目养神并没有持续多少时间,就被闯入的宦官给打断了,奉旨前来传他觐见的。

真是劳碌命!钟进卫自我嘲笑了下,便赶往紫禁城。

按照时间来推断,应该是藩王宗室差不多快聚齐了吧,钟进卫想着可能是这事。

于是,他一边赶路一边想着藩王宗室封建海外的方方面面,想着崇祯皇帝找自己怕是让自己去旁听那宗室会议,有必要的时候再进行解释说服工作。

等到了紫禁城,见到了文华殿内的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后,他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想错了,不是这个事情。

第四百七十八章禁言反弹

钟进卫见文华殿内的气氛并不是轻松的那种,显然不是好事情。

果然,崇祯皇帝对首辅温体仁说道:“温卿,把三边总督的奏报给钟师傅看看。”

一边的温体仁闻言走近钟进卫,把手中的一份奏章递给了钟进卫,并且道:“禁烟遇到问题了。”

钟进卫一听原来是汉中禁烟的事,连忙展开奏章看了起来。

三边总督杨鹤在奏章中说汉中吸烟之人已蔓延到汉中卫所,大部分士卒都有吸烟。禁烟圣旨一下后,汉中地区群起反对,禁令无法执行。

如果强制执行禁令的话,杨鹤担心会造成汉中地区的不稳,甚至可能引发汉中地区的兵变。目前陕西最后一批农民军神一魁所部也被他招安,局势刚刚有所好转,请朝廷慎重考虑,以免再起烽火。

钟进卫合上了奏章,果然既得利益者不会那么容易放弃。

“钟师傅,你看此事如何处理?”崇祯皇帝略微有点生气,地方上竟然不遵守圣旨,要知道,禁烟的圣旨并不是中旨,乃是走正规流程下去的圣旨。

钟进卫把奏章递给一边的内侍,然后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以为,朝廷的圣旨绝不能被人要挟就撤了。如此一来,以后朝廷的威严何在?以后要是地方官府、乡绅觉得圣旨有问题,或者说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就统统找理由不执行,朝廷还是朝廷么?”

温体仁微微点头,他对钟进卫道:“中兴侯,你说的这点,我们都知道。但汉中禁烟引发的后果有可能极其严重,与一般情况不一样。”

钟进卫在军中待久了,杀伐比初到明朝时果断多了,他回答温体仁道:“最多不就是汉中地区的兵变、造反么?我看他们就是看准了朝廷好不容易解决了陕西的动乱,怕陕西再起波澜,才出言要挟的。”

“钟师傅,这奏章上也是实情吧?”崇祯皇帝略微有点担心地问道。

“陛下,就算要造反,这造反和之前陕北的造反大不一样,并不需要担心太多。”钟进卫安慰道。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一听,都有点奇怪,还是崇祯皇帝问道:“钟师傅,此言何解?”

“陛下,您看。这陕西之前的动乱,是因为没得吃,没法活下去才不得不造反,是这样的吧?”钟进卫问道。

他的话一问出口,温体仁就隐约猜到了钟进卫的理由。之前的时候,他和崇祯皇帝是关心则乱,他俩真得是不想陕西再起波澜的。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略带思索地点点头,就继续道:“这汉中要是敢造反,他们只是因为禁烟造反,这个区别就大了。臣可以认为,他们更多的只是威胁。毕竟造反的话,那是大罪,在活得下去的情况下,没有多少人敢做这等事情。”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不过他还是有点担心地道:“但是汉中地区如此反对禁烟,只怕他们会对圣旨阴奉阳违,禁烟也将变成空谈。”

谁知钟进卫听了却是摇摇头,他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别的地方不敢说,但要是汉中地区的话,只要应对得当,禁言就肯定能得以实行。”

温体仁一听,钟进卫竟然这么有把握,就连忙问道:“中兴侯,当真?”

崇祯皇帝也是心中一喜,略微有点急迫地问钟进卫道:“以何应对之?”

钟进卫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只需一道圣旨给延绥巡抚洪承畴,令他带兵南下即可。”

崇祯皇帝一听,奇怪了,问道:“这是为何?”

“陛下,汉中在以前乃是产粮区,现在都改为种植烟草,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陕北的饥荒。因此就陕北来说,他们是不希望汉中种植烟草的。朝廷下旨给陕北,让他们前往汉中执行禁烟之策,这和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必定不会阴奉阳违。”钟进卫给崇祯皇帝细心地解释道。

“中兴侯,军队南下,恐要花费不少,这是不是得不偿失?”温体仁有点担心地提醒道。

钟进卫点点头,这是个问题,不过之前他已有想到,就回道:“军队南下不久待,限定一个期限,这样军费就可控。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