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叫天)-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进卫听得一怔,这满清的剃发易服不是还没发生么,顾百川是怎么知道的,难不成他竟然也是一个穿越者?
还没等他表现出内心的惊诧,顾百川已经举例解释了:“金灭北宋后,金太宗在天会七年对其国内汉人下达胡服剃发令,违抗着死。被金抓获的青州观察使李藐、保义郎李舟、右武大夫郭元迈等人就宁死不屈。”
钟进卫没想这剃发易服原来不是满清的专利,这么早就有了。
听着顾百川的话,他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不解地问道:“那前些日子我发新式军服给新军士卒,好像没见他们有反对啊?”
顾百川笑笑,回答钟进卫道:“侯爷,您那新式军服是我们前所未见的,要说归于夷服好像也不是。再说您是发了新式军服,可又没规定新军士卒以后只能着这新式军服。平时不也可以换回原本的汉服,或者也可以说,您这新式军服算是一种新式的汉服。”
钟进卫隐隐感觉到了古代这些汉人是否强力反抗剃发易服的一个关键是,是否强迫汉人改为胡人衣冠而断了祖宗传下来的衣冠。
钟进卫想到这里,沉默了一会,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后才忽然说道:“如果我勒令新军士卒全都剃发,你觉得会怎么样?”
顾百川听得一怔,他看得出来,中兴侯是认真地。
顾百川在想了一会后,才回答道:“这就要看侯爷怎么剃了?”
“哦,有什么讲究么?”钟进卫问道。
这时已走入京营提督衙门,两边的士卒按钟进卫的要求行新式军礼。
顾百川待钟进卫回过军礼后,才给钟进卫解释道:“如果侯爷是想让新军士卒剔成胡人一样的发式,并强令不得改变,伴其终身,则属下估计会有不少士卒反对。”
他见钟进卫已走进了大堂内,就待其坐下后继续说道:“但如若侯爷像理发匠那边一样,因为一些理由而打理头发,就是短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钟进卫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桌面想了一会,对顾百川道:“我明白了,你回头帮我找几个理发匠来。”
顾百川一听,明显有点吃惊,不确定地问钟进卫道:“侯爷,您真得要剃?”
钟进卫点点头,这不废话么,要不剃头,找理发匠来干嘛。
顾百川有点当心,他接着问道:“侯爷,您是准备让新军士卒理成什么样的发式?”
钟进卫一听,也不废话,直接把自己的官帽给摘了,指着自己的头道:“比我的再短些就可以了。”
他在后世是剃平头的,来明朝大概有一年了吧,头发长了不少。不过在明朝人的眼里,还是很短。
平时的时候,钟进卫总是戴着帽子,所以顾百川等人都不怎么注意。
钟进卫这么一摘帽子,还特指了下自己的头,焦点就一下集中到了他的脑袋瓜子上。
钟进卫看自己这群护卫有点吃惊的样子,他笑着道:“你们别小看了这头发,是有学问的,我跟你们说道说道。”
护卫们包括四小都好奇地看着钟进卫,不知道他又要说出什么理论来。
于是,钟进卫就把自己想到的一些能说动士卒剃发的理由都一一说给他们听。
说了好长一会,并且又进行了一些解释之后,钟进卫才算说完了话,然后他问道:“如此一来,可以剃发么?”
顾百川等人互相看看,过了一会才给了钟进卫答复。
第四百六十二章最可爱的人
次日一早,在新军小校场内,五百士卒排成整齐的方阵,等待着中兴侯的出现。
今天是突然集合,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新军士卒比较好奇。
正当他们在心中纷纷猜测之际,中兴侯出现了,不过让他们更是感到奇怪了。
不是说中兴侯本人让他们感到奇怪,而是他们看到在中兴侯的身后,竟然还有五个带着家伙什的理发匠。
钟进卫走上点将台后,来到台前,刚站定身子,五百个彪形大汉就起手敬礼。
他回了个礼给他们,定了定神,然后大声地对底下的五百士卒道:“我前几日教你们的一句话,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还记得么?”
五百士卒虽不知道中兴侯一开场提这个是什么意思,但他们仍然用整齐而响亮的声音回答道:“记得。”
他们在回答完后,听到中兴侯赞了一句“好。”心中就马上想着中兴侯是不是要下令他们去完成什么艰巨的任务,或者干脆要直接让他们去打建虏了?
不过他们想岔了,钟进卫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今天,我和你们讲讲怎么样来行孝道。”
钟进卫也不管他的思维跳跃给这些新军士卒造成多大的困扰,继续说道:“古人有云,身之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不是这样的?”
“是。”新军士卒齐声答道。
“对,这是孝道的一种。但我要说,这种孝道只是对于我们汉人这个族群而言的,对于我们军人,这个太肤浅了。”
钟进卫的话让台下的五百士卒大是意外,不知道中兴侯为什么这么说。
而钟进卫的护卫们因为昨天已听过他的言论,因此并没有和新军士卒一样表现出那么惊诧。
“刚才所言的这种孝道,只要是个汉人,就能做到。当然了,和尚除外。”
钟进卫的话让现场的气氛一下轻松了不少,很多士卒都无声地裂开嘴笑了笑。
“我们军人是个特殊的群体,在有些人眼里,不但伤身之发肤是不孝,而且还说当兵本身就是不孝,因为不能侍奉双亲。对于这些人,我要说,他们错了。”钟进卫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很坚决,且带着一丝愤怒。
这五百士卒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当上了大明的士卒,从事了这个并不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
他们每个人,除了身边都是军户的之外,或多或少都被人说过,甚至歧视过。
现在听钟进卫这么一说,所有的士卒都收敛了笑容,看着中兴侯,心有戚戚。
钟进卫慢慢地环视了一遍台下这五百士卒,看着他们脸上沉重的表情,心中忽然冒出了后世中学课本中魏巍所写的最可爱的人。
钟进卫在此时才感觉到,当兵是所有职业中最应受到尊敬的职业。
因为别的职业,干不好,或者直接搞砸了活,大不了辞了这份工,或者亏点钱而已。
但军人却是没有退路,他们一定要做好他们的工作,否则代价就是他们的生命。
以前的军队如何,我钟进卫管不了。但从新军开始,一定要努力争取给他们应有的地位。
什么以文制武都去死吧,钟进卫想到这里,就大声地对五百士卒说道:“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当兵的,那么谁来保护我们的父母不受盗贼倭寇的屠杀;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当兵的,谁来维护国家的秩序;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当兵的,外族入侵又谁来抵挡?”
钟进卫一个接一个地大声反问,让台下的五百士卒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所以,那些当兵就是不孝,不能侍奉双亲的话是目光短浅之辈说的。要是你不去当兵,我不去当兵,都待在家里侍奉双亲,谁去抵抗建虏?难道要让建虏杀到我们家门口,才知道当兵的重要么?”
整个小校场内静悄悄地,只有钟进卫的声音在响。
“以后,不管你们走在那里,请昂首挺胸地走,为你们在新军中待过而自豪吧!因为你们会是将来保家卫国的主力,没有你们,就没有父母的安全,没有国家的安宁。”
五百士卒看着台上激昂慷慨陈词的中兴侯,眼中放出炙热的光芒。
不过他们还没有钟进卫所说得那种底气,因为他们没有战绩,不像钟进卫那么自信新军将是保家卫国的主力。
钟进卫仿佛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看着他们,带着一丝挑衅地意味说道:“怎么,你们没有信心么,怕承担不了这份重担么,孬种了么?”
没有人回答,有可能是长期被歧视所养成的习惯,让他们不敢面对上官喊出自己的心声。
钟进卫就继续对他们大声说道:“谁要是孬了,怕了,就不配来我这新军,马上给我出列。我也不处罚你,回五军营该干嘛干嘛去。想回去的现在站出来。”
没有人站出来,一个个一动不动,站如一棵松。
没有出乎钟进卫的意料,他就接着道:“好,既然没人站出来,就说明你们是想当一个好兵,能承担真正保家卫国的兵。那么,你们就要认真训练,勇敢杀敌,听到么?”
“听到。”五百个声音这时才齐声吼了出来。
钟进卫点点头,算是对他们的肯定,不过话锋马上一转说道:“但是你们要是还未上战场就倒了,病了,甚至还把病传染给同袍,那你怎么来担当保家卫国的重担?”
这下五百士卒又摸不到头脑了,这真要病了那有什么办法,又不是自己愿意的。
钟进卫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他们怎么想了,他面色严肃地说道:“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不要生病,军中的卫生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平时多注意卫生,如此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生病。”
五百士卒中不少人微微点头,心中把卫生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一个档次。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兴侯又说了一句矛盾的话:“但是我们是军人,不是娘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打理自身的卫生,比如,你们头上的卫生。”
五百士卒听到这里,才忽然明白过来,敢情中兴侯带来的理发匠是要给他们打理头发,这个可以有。
没想中兴侯根本不提理发匠的事,而是又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没时间洗头打理头发,就会长虱子。当你们面对敌人,正准备厮杀之际,头皮忽然奇痒,你们会怎么办?”
第四百六十三章孝之大小
没等五百士卒回答,钟进卫又说出了让他们更为吃惊的内容:“而且虱子是一种极其肮脏的东西,本身就是因为长时间不洗头,由汗液,污垢而生的一种虫子。其面目狰狞,以人的头皮,血为食。虱子和跳蚤一样,是人生病的一大病源。”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当虱子是肉,吸食人的精血,因此才有丢尽嘴里不浪费的习惯。
现在听到钟进卫描述虱子的产生,使得五百士卒隐隐有点不舒服了。
再听虱子是一大病源,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更是强烈了。
钟进卫说的话就是想让他们有这效果,他继续说道:“你们不要不相信,人的很多疾病,包括鼠疫,都是通过这种小虫子传染的。只要有一只虱子得了鼠疫,那么被虱子咬中的人就会得鼠疫,然后这个人身上的虱子和跳蚤都会得鼠疫。最后这个人身上的虱子、跳蚤跑到别人身上,就把鼠疫传到了别人身上,瘟疫就这么产生了!”
如果钟进卫的这番话是一个路人所说,可能五百士卒压根就不会信,还会嘲笑对方瞎掰。
但现在这话出自中兴侯之口,无论是他的地位还是他的一些传说,都使得他说的这些话带有权威性,让五百士卒不得不信。
这么一来,五百士卒想象着自己原来吃进了这么恶心的东西,不由得有点反胃了。
钟进卫说这番话,如果是后世的一些专业人士,说不定会驳斥这话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可现在是在大明朝,他相信没人能说出信服的科学依据来驳斥他。他这么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理发,就算以后发现他说得不是很对,至少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军中一旦发生瘟疫,其后果的严重性有时远比你们想象的厉害。”
钟进卫的这番话让五百士卒有点费解,不就是死人么,怎么中兴侯说得好像比死人还要严重似的。
钟进卫看着五百士卒的脸色,知道他们没有意识到严重性,就继续带点恐吓的目的对他们说道:“你们别不信,我现在给你们说一件发生在古代的事情。”
一听中兴侯要开始讲故事,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护卫都好奇地看着他,听他讲什么故事出来。
“古代的时候,有一匹战马丢了一颗马蹄铁上面的钉子,最终让这匹战马折了马脚。于是,摔死了战马上的骑士,而这事刚好发生在敌我旗鼓相当的交战之时,因为这个骑士的损失,以致敌人从这个地方撕开了缺口,打赢了这场战争。刚好这场战争又是两个国家最为关键的一场战争,丢失一颗马蹄铁钉子的国家因为打输了这场战争而最终导致了亡国。”
钟进卫说完后,听众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呢,一颗马蹄铁钉子亡了一个国家,听着就荒谬。
接着他们想万一要真的有中兴侯说的这种凑巧发生,那后果还真得非常严重。
钟进卫看着五百士卒脸上露出了庄重神情后,他就大声地问道:“一颗马蹄铁上的钉子就有可能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那么军中要是流行开瘟疫的话,岂不是会更严重。你们可以想象,去年建虏攻打京师时,要是军中有了瘟疫,你们能想象这后果么?”
钟进卫举这个例子的时候,就是想到了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刚好城内流行鼠疫,守城的士卒十之**都被传染上了而无力守城,因此才被农民军不费摧灰之力攻下了坚固的北京城,也因此才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钟进卫的听众,包括五百士卒和他的护卫们,脸色都听得有点白了。
要是中兴侯所说的情况发生,那么后果真得是难以想象的,北京城很有可能就沦入建虏之手了。
钟进卫从现场的气氛就能体会到他们被自己说的情况吓到了,就再接再厉道:“因此,军中一定要严防鼠疫,严防各种瘟疫,严格执行卫生制度,杜绝一切能让人生病的因素,把传播瘟疫的老鼠、跳蚤、虱子统统消灭掉。”
他盯着五百士卒,有意识地提醒他们道:“唯有如此,你们才有能力保家卫国,忠孝才能两全。因此我决定。。。”
在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后,钟进卫才接着道:“新军士卒必须理发,让虱子无处可以藏身,从而杜绝新军中出现虱子,出现可能的瘟疫。”
大部分人都露出了一种理解的神情,但也有一部分人则有点犹豫,杜绝虱子不一定非要理发理到让虱子没法藏身那么短吧。
钟进卫这时才把他前后所说的所有话都连了起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保家卫国为目标。因此军人平时多训练,战时少流血,打赢战场,保卫国家,保护父母才是正事,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军人梳洗长发。如果你们不在新军了,我就不要求你们什么,爱养多少虱子就多少虱子,但在将来大明军队的主力中,也就是在新军队伍中,就必须要理发。”
钟进卫说到这里,往右侧台下一招手,事先得过吩咐的一个理发匠就带着家伙什,有点紧张地走上了点将台。
钟进卫等理发匠站自己身侧后,他又对台下的五百士卒大声道:“古人所云的身之发肤之孝,对于我们军人来说,乃是小孝;我们军人,割发卫国,就是大孝。今日,本侯爷以身作则,就是要行大孝。”
他说到这里,直接往事先已摆好的凳子上一坐,高声说道:“来吧,替本侯爷把发理了。”
五百士卒都吃惊地看着钟进卫,原本他们认为,中兴侯要求理发这事,是针对他们而言的。没想到中兴侯说那么多之后,竟然先拿自己开刀了。
堂堂中兴侯都这么做了,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行大孝呢!
五百士卒一边想着一边看着中兴侯坐那一动不动,任由那个理发匠把头发理成很短,就像刚还俗的和尚一样。
理发匠在理完头发后,收集齐了头发,郑重地交给中兴侯。
钟进卫站了起来,手中提着装有自己头发的袋子,对着台下大声道:“现在轮到你们行大孝的时候了,我,京营提督,中兴侯命令你们,每百人为一排,理发!”
当钟进卫看到新军士卒一个个排队理发时,他才回自己的官衙,心中想着,来大明朝这么久,总算能理成短发了!
他还没到官衙,更谈不上洗掉碎发,就有宦官过来传旨,皇上急诏。
怎么又是急诏,钟进卫心中嘀咕着。也顾不上洗了,赶紧先去紫禁城,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四百六十四章内圣外王
在路上的时候,四小之一的艾能奇忍不住好奇,还是问钟进卫道:“叔父,您说的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啊?”
钟进卫一听,回头看了他一眼,笑了下后答道:“这个啊,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艾能奇等了一会,没听到钟进卫的下文,就又问道:“叔父,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很久很久以前。”
李文秀也忍不住了,他代艾能奇问道:“然后呢?”
“山上有座庙。”钟进卫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了一句。
李定国也听不明白了,加入了这个问话的行列:“叔父,然后呢?”
“庙里有个和尚。”
钟进卫的回答完全和之前的故事没有一点联系,李定国一下醒悟过来,怕是叔父在和他们开玩笑,就拦住了刚也想问的孙可望,喊了句:“叔父!”
钟进卫听了那话里的一丝不满,笑了一下,勒住马,转身看向他们四人道:“你们要记住,人不能迂腐。有的时候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合理性以及能不能达成你的目的,明白么?”
他说完之后,看他们四人好像有点领悟的样子,脸色马上就又变为严肃道:“不过你们要记住,千万别用于歪处,明白么?”
四小一见钟进卫的脸色,连忙认真地点点头。
钟进卫也只是刚才和艾能奇开玩笑的时候,想起可以趁机教四小一点行事准则。因此,他说完之后,并没有再长篇大论,就继续赶路了。
钟进卫是紫禁城的常客,也没有人为难,一路畅通无阻,很快就来到了文华殿。
内阁首辅温体仁、兵部尚书梁廷栋已经在文华殿了,钟进卫一见他们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心道看来是有好事。
果然,崇祯皇帝脸带笑容地对钟进卫道:“钟师傅,锦州的建虏退了。”
钟进卫一听,有点惊奇地问道:“孙大人出动了多少援军?”
崇祯皇帝见钟进卫并没有一下猜中原因,就带了一丝得色问道:“钟师傅你猜?”
这人的心情一好,哪怕他是贵为一国皇帝,也会想着开个玩笑调解下情绪。
钟进卫看看崇祯皇帝那略带得色的脸色,再转头看看温体仁和梁廷栋也笑着看自己。
他心中略微一动,结合自己后世对山海关方面的了解以及之前的商议情况,心中就有了答案。
“陛下,是否是登莱方面的支援让锦州的建虏主动退了?”钟进卫看着崇祯皇帝问道。
没想崇祯皇帝点点头,又摇摇头,这下让钟进卫搞不明白了,自己到底是猜对了还是猜错了?
“建虏主动退了,但是否是登莱方面的原因,目前还不知道。朕没想钟师傅之前的建议竟然取得奇效,因此传你过来的原因之一,就是想把这事告诉你一下。”
钟进卫听了有点迷糊,自己给崇祯皇帝的建议太多了,不知道他指得是哪一条建议。
崇祯皇帝刚才开了下玩笑,就没再继续让钟进卫猜了,直接说道:“山海关八百里加急传来的消息,言建虏围锦州,乃是追击死营而来。建虏事出不备,围之不克,就只得退了。”
钟进卫一听死营竟然有消息了,也很是高兴,他连忙关切地问道:“陛下,死营情况如何?”
不过他也有点疑惑,这建虏既然事出不备,那么明显打不下来,怎么还围了那么多天?
崇祯皇帝没有直接回答钟进卫的话,他对兵部尚书道:“梁卿把急报给钟师傅看看。”
梁廷栋手中一直捏着急报,到了这时才给了钟进卫。
钟进卫一目十行地看完,死营的伤亡也算是惨重了,但战果也是辉煌的。他先恭喜崇祯皇帝道:“真是托了陛下的福,竟然让死营活擒了建虏最大的走狗回来。陛下,臣有个建议。”
崇祯皇帝看钟进卫拍自己的马屁,正想说道说道他,但听他后面的一句话,就把这想法抛开了,直接问道:“钟师傅,有何建议?”
他现在非常欢迎钟进卫的建议,因为事实证明,钟进卫的建议都会给他、给大明带来很多好处。
“群邀草原各部族,让他们齐聚京师观看达尔罕王的处罚。让他们知道,敢和大明作对者,哪怕实力再强,大明也绝不放过,达尔罕王就是榜样。”
在后世二十一世纪这么文明的年代,东南亚还是有大量屠杀海外华人的事情发生。如果换成是美侨的话,看他们还敢这么做么?
因此,钟进卫在之前的时候,就给崇祯皇帝建议过要内圣外王。如此一来,才会有汉人归心,四夷臣服。
他这个建议,也正是基于此而做出的。
崇祯皇帝还没有反应,梁廷栋就先皱着眉头有不同的看法了:“中兴侯,这恐怕不大好吧。要是草原部族群起反对,特别是林丹汗在名义上还执掌草原部族的情况下,我们这么做,不等于打了他们的脸。到时候,边疆恐不得安宁。”
钟进卫有关注草原形势,还到过张家口,和林丹汗的儿子以及其他部族的头领接触过,比梁廷栋知道的更多。
他是个愤青没错,但他也是三十而立了的愤青,考虑事情当然不会只是意气用事。
钟进卫转向梁廷栋,给他解释道:“草原上现在是一盘散沙,林丹汗这个大汗的名义早已是名存实亡,他自己更是被建虏打得连都城都弃了。更何况这达尔罕王是他的敌人,帮着建虏一起打他。我们大明现在展现了实力,能把林丹汗奈何不得的达尔罕王,从千里之外擒来京师,就足以震慑他们了。”
他说到这里,又露出一丝向往的神情,给梁廷栋,同时也是给殿内诸人听:“想太祖成祖的时候,我们大明打得蒙古人闻风而逃,那是何等的强大,何等的令人向往啊!”
钟进卫的话说完后,文华殿内安静了下来。谁也没有说话,都在缅怀那段让人扬眉吐气的历史。
最后还是钟进卫打破了这个安静地气氛:“而且我们不是在扩大张家口这个贸易点么,和大明交好的蒙古部族,就让他们来贸易,让他们的生活条件好起来。对大明有恶意的蒙古部族,就坚决封锁打击他们。只要是正常的人,我想他们都会知道怎么做吧?”
钟进卫说到这里,记起一事,便不再理梁廷栋,转向崇祯皇帝道:“陛下,道路衙门的事如何了,这到张家口的水泥路也该要修起来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大明聚宝盆
崇祯皇帝正待回答之时,忽然有张家口的奏章到了。
殿内的四人互相看看,刚还说到蒙古那边,不会有什么事情了吧?
崇祯皇帝的脸色一下变得严肃,先看起了奏章。
殿内的三人就看着崇祯皇帝的脸色,希望从他的神态变化中得出这奏章是喜是忧。
让他们松了一口气的是,崇祯皇帝的神态慢慢地有了一丝轻松,而后有了笑意。
崇祯皇帝看完奏章后,他示意内侍把奏章转给底下的臣子,然后说道:“林丹汗派了他儿子额哲到张家口,请求进京朝贡。”
林丹汗在以前的时候,企图和大明平起平坐。在建虏刚崛起之时,大明就邀请林丹汗一起讨伐。但林丹汗的态度极其傲慢,一定要从大明手中捞足了好处才肯出兵。
但现在,据驻守张家口的白杆军副总兵秦翼明奏报,是蒙古部族联合林丹汗的儿子额哲一起向一心礼佛的林丹汗施压,要向大明交好,以期能获得来张家口互市的资格。
另外,死营大闹蒙古东部草原,擒获达尔罕王的事已在蒙古草原上传开了。
这让已是流亡处境中的林丹汗下定了决心,接受了尚归于他统领的蒙古部族首领们的要求,派他儿子额哲前来朝贡,以示臣服之意。
温体仁、梁廷栋看完之后,首先向崇祯皇帝道:“恭喜陛下,赫赫威名已让草原俯首。”
他们比钟进卫更重视这个事情,因为草原上的部族一直是大明开国以来最为重视的敌人。而钟进卫来自后世,那个时候的游牧民族早已没落了。
崇祯皇帝笑着点点头,他看向钟进卫,心中想着有关草原的一系列措施。能有这个局面的出现,还多亏了钟师傅。
就套用钟师傅的话说,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把蒙古人调教成了听话的臣子。
他面带笑容,对刚看完奏章的钟进卫说道:“钟师傅,道路衙门的事,朝中大臣有些担心,朕觉得有道理,今日把你传来也正准备说说这事。没想现在好了,没事了。”
钟进卫就听不明白崇祯皇帝这没头没脑地话了,怎么一会有事一会又没事了。
他向崇祯皇帝一躬身道:“陛下,敢问到底是何事有了又没?”
崇祯皇帝向温体仁示意了下,由温体仁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兴侯,之前有人担心我们大明把张家口建好,又花了大力气把路修好了。但蒙古人要是因各种原因而不买账,那岂不是徒劳人力,浪费钱财。”
钟进卫听得点点头,自己以前的时候好像没有考虑到这点。
蒙古人确实想互市没错,可也难保证有其他原因,比如政治原因等而不愿互市。那样的话,成立道路衙门后的第一炮就难以打响。
现在蒙古人已经服软了,表达了期待互市的愿望,还主动派出了汗位第一继承人的额哲来大明京师,那自然就没人有这个担忧了。
钟进卫想到这里,忽然脑中出现了一个念头,当即思考了起来。
殿内的几个人看到钟进卫在听了首辅的解释后,却不发一言,低头当起了泥菩萨。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是了解钟进卫的,知道他可能想到了某些事情,便让他想着而不去打扰他。
梁廷栋本想提醒下中兴侯,但他发现崇祯皇帝和首辅都一脸坦然,毫不介意地样子,也就按下了这个心思,一起等着钟进卫想完事情。
过了好一会后,钟进卫面带着笑容抬起头来,看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对于道路衙门一事,有了新的想法。不但有助于解决道路衙门人手紧缺的问题,还能替朝廷省下修路的银子。”
崇祯皇帝一听,当即大喜过望,还有这么好的主意,他连忙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快快道来朕听听。”
于是,钟进卫在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的期盼以及梁廷栋的羡慕之下,把他的想法娓娓道来。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听完后又问了些问题,得到满意的答复后,都满面笑容地点点头。
道路衙门的人手问题还是小事情,能让朝廷不用出钱,这对于四处需要用钱的大明来说,就真得是件大好事。
崇祯皇帝当即在已转回御案的奏章上做了批示,让秦翼明火速安排蒙古使者进京。
然后他又马上传旨,让死营尽快进京献俘。
安排完了这些后,崇祯皇帝才又笑着对钟进卫道:“钟师傅,你这脑袋当真是一个聚宝盆啊,能源源不断地生财。”
钟进卫一听崇祯皇帝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有点不好意思,无意识地用手去摸了下自己的脑袋,结果却不小心碰歪了官帽。
“咦,中兴侯,你的头发?”梁廷栋就站钟进卫的身后侧,眼尖的他发现了中兴侯的头发好像极短,不由惊诧地提醒道。
温体仁也发现了,奇怪地看着钟进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