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帝国崛起(游侠)-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缺资源,却钢铁,但他们却有技术,这么做唯一的目的就是把德国人手中的技术搞过来。可以让我们的人自己研究,并且吸纳德国人的优点。

同时,也借着这个机会大力的培养工人的熟练度,如果合作成功的话,德国人将会建造大量的军舰,这正好是我们的短板。近几年内我们就大力的帮助德国人造军舰,虽然不挣钱。但我们却得到了技术,等到欧洲开打了之后,起码的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结束。而我们也早就吃透了这些技术,三四年的时间。以我们的资源占有量,建造出比欧美列强更强大的舰队根本就不在话下。”张野笑言道。

“可如此以来。我们近期内的海防该怎么办?只依靠岸炮吗?到时候即便我们有能力在短期内建造起一支舰队,可我们的海军士兵该怎么办?他们没有太多的战斗经验,到时候一样无法驾驭的了那些新型军舰。”徐世昌疑惑道。

“呵呵,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别忘了我们海防的重点,好东西都在天上呢,只要这东西在,英国人就绝不可能打胜仗,哪怕短期内我们吃点亏,也是无所谓的。至于士兵,这个就更简单了。以现有的舰队为训练基础,每隔三个月便派遣一批经过学习的新兵上舰,同时下来同量的士兵到陆地上学习,如此循环,几年内我们起码可以培养出三条现有规模舰队的优秀士兵。

而且那时巨舰大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会面临全新的战斗方式,所以,战斗经验方面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舰队根本就不需要去跟对方的舰队对轰,他们要做的只有防空,以及反潜,做好这两个方面,敌军舰队就不可能会攻击到我们。”张野呵呵一笑,继续说。

现代战争中,海军作战哪还有用舰炮对轰的?没见万吨级的战舰上面,顶多也就是安装了一门百十毫米的主炮吗?而且大多数时候,这门主炮也未必会用到。因为舰上有导弹,有更先进的装备,根本就用不着。

所以,在新的舰队计划中,张野的安排是两艘航母,一艘支援航母,三艘战列舰,六艘驱逐舰,六艘护卫舰,两艘万吨级的物资补给船,如果有可能的话,要配备三艘潜艇。这就是一支舰队的全部家当。满打满算,一个航母战斗群大大小小就有二十三艘舰艇,上百架飞机。

这个规模其实已经不算小了,在战争中,也不可能有人会打败这支舰队。当然,这只是现在来看,如果是后期,大家都上了飞机,上了航母,那就另说了。

“你就不怕德国人反咬一口?再者,英国人马上就要跟我们开打了,你觉得德国人会同意合作吗?”徐世昌反问道。

“会的,德国人最缺的东西,正是我们这里最不缺的。以德国人的精明谨慎,他们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的。海面上英国人有优势,可陆地上,我们才占据真正的优势。英国人能占领了沿海,他能占领内陆吗?他的陆军能离开舰队的庇护吗?其实说白了,英国人这次来就是为了找面子的,如果我们肯给这个面子,就像满清那样。那么他们的舰队甚至都不会出现在这里。反之,哪怕他们来了,也不会有任何的效果。况且我们不是派人去炸掉英国人的港口了吗?到时候看英国人怎么哭就行了。”张野一脸笑意的说着。

如果真的能够成功炸掉港口的话,真不知道英国人该怎么哭?现在陆地跟海军是联系不上的,也就是说,一旦军舰出港,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联系上他们。除非军舰靠岸,通过陆地上的电报来进行联系。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英国人前脚刚刚离开港口,后面就把港口给毁了,当英国人算计好了燃料和补给要返回的时候,等到了地方却发现,他们什么也补给不到,剩下的燃料甚至都不足以支撑到下一个港口,那将会是什么场面?

肯定会很壮观,很让人解气。如果这个时候有潜艇的话,那基本就是打固定靶的。特别是当他们熄灭了锅炉之后,那根本就是一打一个准,派上几艘潜艇,轻轻松松的就能灭掉一支舰队。哪怕他们进入了港口,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很可惜,张野并没有潜艇,否则的话,哪会轮到英国海军叫嚣?(未完待续。。)

230章:百废待兴

“一、二,推!”

一声声的呐喊声,众人跟随着口号一起用力,将一根长度12。5米长的铁轨一起抬上拖拉机的车斗内。因为铁轨太长,拖拉机的车斗也就只有五米长,所以,为了能够方便运输铁轨,工厂特意将两节车厢给焊接在了一起。

其实他们早就有这个技术,但无奈拖拉机的拉力有限,车斗每增加一米,所能载的货物就多一些,也就是说,哪怕是二十米的车厢也能造出来,就是目前的拖拉机不能拉动满载货物的车厢。

但是这一次,因为铁轨必须要保证它的质量,如果两头空出来太多的话,长途的运输,怕是会让铁轨发生一定的变形。虽然偶尔有一点变形不要紧,可万事没有万一,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所以,拖拉机厂一边研制更大功率的拖拉机,一边制造全新的十米长车斗,未来国内将会需要大量的这种车辆,无论是运输钢轨还是枕木,都少不了这种车辆的帮忙,单靠人力的话,一条铁路一年也建不起来。

但是现在,根据各方的实地勘探最终总结出的结果,却让许多人都卯足了力气,想要尽快的让铁路通车。

根据多方工程师给出的一个时间限制,只要能够保证有足够的人,足够的材料,那么在所有路基平整工作完成之后,最快半年,最晚一年内将会通车。

在华夏,什么东西都缺,唯独不缺的就是人和资源。甚至可以说。只要那些工程师的人数足够用。中华帝国的百姓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或者说,只要工程师能忙活过来,那么一次性铺设十公里的铁路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再装一根走人。”负责指挥的人员查了下记录的数据,然后又对比了一下车斗内的铁轨数量,对着身后准备好的工人吆喝道。

一根铁轨长12。5米,重0。625吨,平均每米重一百斤,经过改装后的车能够装载二十吨重的货物。但是拖拉机拉起来就太吃力了,而且也很费油,跑的还很慢,同时对车也有影响。所以,经过测试出来的数据,每一辆车的装载量为十五根铁轨,总重9。375吨。

这样的话拖拉机可以保证每天理论行驶720公里,因为道路情况,在加上补油等一系列的时间浪费,以及夜晚车速缓慢等因素。所以一天只能行进500公里左右。即便如此,放在现在也是很快的速度。在考虑到各个地区的道路情况不同等因素,像山西,从山东到山西的话,基本上一个礼拜就可以跑一个来回。

去的时候拉铁轨,回来的时候则拉着上好的焦炭,用来炼钢等一系列的工业生产。所以,正常情况下,十天一个来回,一辆车分别拉过去十五根铁轨,拉回来十吨左右的焦炭。每一辆车更是配备了四名司机,其中三十辆车为一组,配备一个四人维修小组。

经过一个多月的全力生产,目前已经有十个小组开始投入了正式的工作当中,他们的任务是全力往河南运送钢轨,至于枕木和道渣,则在当地就近制作。从山东到河南,只有几百公里的距离,基本上一天就能跑到,第二天就能返回来。所以现在河南那边已经积累了不少的铁轨。

再加上河南东部多平原,铁路的修建也要容易的更多一些。山东至河南这一段铁路,将会是未来工作的重心。因为一旦这条铁路修通了之后,那么更多的资源就可以通过火车,快速的运送到中原地区,然后再由那里进行二次转运。

这中间虽然没有相差多少,即便是拖拉机的话也就是一天的时间,可若是火车的话,一天足够跑一个来回了,这将大大的节约时间。而且铁路存在的意义还远非如此,无论是部队,又或者民用,都将大大的提升国家的流动力。

人口流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济将会得到大量的刺激,使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火车的运输价格要比汽车低很多,速度也很快,载运量还要多的多。

至于机车,这个张野已经与美国的工厂达成了协议,由中华帝国出钱出人,美国工厂负责出技术,在中华帝国山东境内建造一座机车厂,同时,每制造成功一台机车,并且交接使用之后,中华帝国将支付给美国工厂五千美金的专利费。

虽然让他们在美国制造能赚得更多,但是有一点,造好之后怎么运过来?一台机车的重量很大,如果没有轨道的话,很难将其搬动,现铺铁轨代价太高,且不划算。再者,现铺铁轨又能怎么着?难不成还把铁轨从美国一直铺到中华帝国不成?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美国人不合作的话,张野会毫不犹豫的去找德国人,而德国人肯定会愿意合作的。所以,张野有的选,而美国却没得选。

“报告长官,铁轨装载完毕,请求发车。”车队队长走到厂房不远处的办公室内,将装车单递给了办公室内的负责人。

现在的车队全都是建设兵团的成员,而现在的建设兵团也不比以前了,伤员什么的都分布在各个商场服务社,而张野已经起家这么长时间了,部队更是有了五年的发展。到现在也已经有了第一批年纪大的,已经无法适应高强度战争的士兵即将退役。

索性,张野就让这些年纪最大的人开始逐渐的转入到建设兵团当中去,或是开汽车,或是跟着修汽车。当然了,这些都是一些没能得到晋升的人。因为在中华帝国的制度中,只要你有才华,不被晋升的概率为百分之一。像这种三十岁左右的军人,只要参军的时间在三年以上的,现在起码也得是个少校。

工厂负责人接过了装车单,旋即看了下上面的内容,然后又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下来,最终将装车单收回,用手写了一张发货单,以及货物清单,分别盖章签字之后,这才又写了一张条子,上面只注明三营六排负责押运。

做完这一切之后,负责人将这三张条子递回给了车队队长,随后又从兜里掏出了两块钱,一起交给车队队长,说:“郑州那边的暂时已经够用了,这一趟你们运到中牟。听说开封那边的花生糕味道不错,回来的时候帮我捎两块钱的,让家里的老父母和小子尝尝是个什么味。”

“是,长官。”车队队长接过单子和钱,敬礼道。

像这种让捎东西的情况在这里更是时常发生,反正又顺路,也浪费不了多长的时间,他们也乐的去捎一些东西回来,因为这在军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规矩,但凡是让人捎东西的,你的批四分之一给人家。当然了,仅限于吃的。

中牟,位于郑州与开封之间,其距离开封更近一些。按照修建铁路的计划,两个最近的城市是同时开工的,从两头对接,如果人力和设备足够的话,可以从中间的点进行再次对接,以此来加快建造速度。

像现在的车队,一个车队有三十辆车,每辆车能拉十五根铁轨,三十辆车加在一起,按照现在的设计,能建造一千四百零六米的铁路。因为是双向铁轨,等于是要同时铺设四根铁轨。

“老肖,集合部队走啦。”车队队长离开办公室之后,便朝着不远处的肖金峰大喊道。

“去哪?”“中牟!”

两人呵呵一笑,各自忙碌着各自的事情。肖金峰接过调令,然后去交给自己的上级,然后由上级根据调令开具一张任务令,外出的时候偶尔会遇到稽查的,如果没有任务令的话,那将会是很麻烦的事情。

上午十点整,车队开始出发。三十辆拖拉机,外加两辆拖拉机拉着一个排的士兵,一辆拖拉机装满了燃料与一些维修配件以及四名维修班的士兵。一共三十三辆拖拉机浩浩荡荡的使出了铁轨制造工厂。

最近几个月以来,这座工厂绝对是最忙的工厂,所产出的产品更是供不应求,上面甚至已经打算在其他地方在开办一座这样的工厂。毕竟铁路需求实在是太大了,一座工厂根本就难以支撑。现在钢铁厂基本上已经断绝了对外销售,甚至严格控制了其他方面的钢铁需求,只全力供应军工厂以及铁轨制造工厂。

工人们更是恨不得天天加班,可铁轨不是别的东西,诺大一个工厂,哪怕是三班倒,平均每个小时也就只能生产一百根左右,一天下来也就两千四百根,总共三万米的长度,铺设的话也就七千五百米。

就目前而言,这种产量是不足的,仅仅只是修建一条从山东临沂至河南郑州的铁路,就需要工厂不停的运转半个月的时间,而这也仅仅只是直线距离,加上一些车站用轨,必要的绕路,分叉口的设计等等,则至少需要二十天的运转。

一个工厂二十天不停地运转才能供应一条铁路的运转,按理说这速度已经不慢了,可问题是,现在不仅仅只是再修这一条铁路。现在的铁轨基本都是在沿途城市挨个运送,一个车队运送一次,然后换下一个点,送完一遍之后在从新开始接着送,直到彻底完工为止。

除了这个,他们还要往其他的地方送,例如临沂至上海、杭州,至北平,等地区。(未完待续。。)

231章:要想富造铁路

山东各工厂机器轰鸣,不断的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而此时的中华大地上,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农闲之时,百姓们更是奋勇相争,一个个的干起活来就跟不要命似的,只要有人告诉他该干什么,他们保准一个劲儿的去干,你不喊停,他们绝不会停下来。

一天三餐管饱,如果不要工钱的话,每人每天可以多领十个馒头两碗菜。工钱看起来虽然不高,可这也不低了。各地方政府为了防止中央政府来找茬,但苦于资金不够。他们只能相出了这个办法。

百姓出来干活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吃饱,让家人吃饱?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来发的话,那么对不起,干不了多久地方政府就要破产了,因为没人能支付得起百万民众一个月的薪水。

尽管这是国家项目,地方政府也已经多次申明,哪怕是有薪水,每个月也不过一两块钱而已,这点钱虽然可以让家人吃饱,但在此之前,你的先饿上一个月才行。相反,地方政府倒是更希望采取发馒头和菜的这种方式来支付工钱。

现在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百姓都选择了这种方式,一个十人之家,能干的至少有两个人。两个人一天管饱,再领二十个馒头四碗菜,八个人吃,虽然是一天的量,但也足够了。没粮的时候他们甚至还啃过树皮,那种日子都熬过来了,难道现在平均每人每天两个半馒头,半碗菜还不够吃吗?

再者。干不动活的不是老的就是小的。又不是体力活。吃的也不多,虽然现在的量还不能让全家人顿顿吃饱,但也不会总觉得饿肚子,因为菜里偶尔会出现肉。这可是让不少人都乐开了花的。

“哦买噶,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进度。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想不到你们竟然能够创造出这么让人惊奇的工程来。”美国工程师威廉阿迈密站在人头涌动的工地上,接连检测了几个点,发现竟然每一处都无可挑剔之后。不由的发出了一声感慨。

要知道这才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他们竟然将整个地表向下砸的很结实,并且从其他地方挖来了不少的土,放在上面之后继续砸,最终将路基砸的基本算是完成了一半。

如果一直按照这种速度下去的话,估计最多再有一个月,就可以铺设道渣了,而一个半月之后,将可以铺设枕木,如果要算第一根铁轨铺设的时间的话。估计只需要三个月就能完成。这简直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中原地区的地形适合修建铁路,这个无可挑剔。就连威廉阿迈密看了之后都觉得很神奇。而更让他惊讶的还是这里的百姓。他们竟然能够用双手,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按照规划的路线进行地面硬化,而且还达到这种地步,实在是太让人惊奇了。

“我们中华帝国就是人多,现在百姓都还很穷,但我们却有一个炙热的爱国心,我们的百姓很朴实,他们会认认真真的完成工作,绝不会让你找到任何一点瑕疵。”中方工程师左溢笑言道。

这些美国的工程师还有休息的时间,可他们这些中方工程师可是轮班倒的。为了加快工程的完工时间,百姓们也是轮班倒,每天四班,一班六个小时不停的干。就这么用最古老的方式,硬是干出了让所有人都惊奇的工程。

“这真是太让人震惊了,在美国,仅靠一口食物是不可能聚拢这么多百姓的。左,我已经看到了你们国家的崛起了,虽然很不想说,但我还是要说,如果真的让你们崛起了,美国恐怕也未必会是你们的对手,真是太可怕了。看的我都有些不想回去了。”威廉阿迈密说。

“哈哈,如果你要是舍得美国国籍的话,我倒是不介意向上面申请同意你加入我们。我们现在虽然穷,虽然弱小,可我们是绝对不会放弃的。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来到这里,你会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怎么样?要不要考虑一下?”左溢笑呵呵的问道。

美国人加入中华帝国国籍,这个暂时还不敢想,因为没有一个外国人会愿意加入中华帝国国籍。虽然他们在陆地上表现的很强势,可现在他们依然是弱国。军事实力强大,但却没有经过战争的检验,这是无法得到欧洲列强的承认的。

再者,中华帝国虽然在大力的发展,可现在他们的工业设施依旧还很落后。连国内的供求都无法满足,甚至连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十分之一都无法达到。只能说,他们有成为强国的潜力,但那绝不是现在。

“我想以后我会考虑这个建议的,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尽快将这条铁路修好才是最重要的。”威廉阿迈密笑着拒绝了左溢的邀请。东方人始终都不被白人瞧得起,威廉阿迈密虽然在经过短暂的接触之后已经对这个感官有了一些改善,但他始终还有着一股白人的傲劲,现在让他加入中华帝国,那是不可能的。

美国的工程师团队跟中华帝国签署的协议是,负责设计,并且督造完工计划内的铁路。至于这个计划内的铁路有多少,威廉阿迈密并不清楚。但他只知道,自己是这一支工程师团队的总工。他只需要负责把临沂到与晋城交界地区的铁路建好就行了。如果完成这个项目的话,他的团队将会得到十万美元的酬金。

而他的团队一共有二十个人,平均每人五千美元,这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了。而看着现在的情景,威廉阿迈密心情很激动。虽然这条铁路的西段很难修,但看到东段的顺利之后,威廉阿迈密还是有很大信心在两年内修通这条铁路的。

要知道美国国内每个月的薪水也才几美元的水平,向他们这种技术性的工种,每个月最多也就能拿到三四十美元,一年下来也就不到五百美元。可是在这里,他们却能够拿到五倍的工资。而且完工之后,如果工程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的话,他们还有机会接到新的工程。而价格方面也会有所增加,只需要在这里干上个十年,那么回到美国之后,他们绝对是平民阶级最富有的人群。(未完待续。。)

232章:多事之秋

空中渐渐的下起了雨,雨滴并不算大,但是下的却很急,很稳。一般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雨就意味着要长时间的下,并不像那种瓢泼大雨似的,下一会儿就会停下来。

农民们纷纷躲进临时的工棚内,为了确保可以尽快的完工,一些农民更是吃喝都住在工地上。只有在吃完饭的时候,才会回到家把饭菜送回去。因为一天每班只有八个小时,早八点到下午四点,下午四点到零点,零点到早上八点。

如果来来回回走的话,那么一天也就只能吃上一顿饭,因为早饭是七点钟开饭的,除了上夜班的人可以在下了工之后吃饭以外,其他人是不允许在这个点吃饭的。而晚饭则是在下午六点开饭。上工的人会在四点之前多少吃点,然后留着点到晚上七八点的时候在趁空吃点充饥。

“该死的天气,这不竟耽误事呢吗?这一下雨,我们没活干了,也不知道还给不给饭吃了。家里一家老小可还等着张嘴吃饭呢。”一名工人抬头望着天空,看着雨滴一滴滴的落下来,有些着急的破口大骂道。

“就是,这什么鬼天气?上午还好好的,怎么到了下午就突然变脸了?”另一名工人迎合着说。

忽然间,几辆拖拉机朝着工棚内驶来,周边还有一些士兵在朝着工棚内喊着,喊过之后,工棚内的农民更是直接冒雨跑了出来,在拖拉机上拿起一件蓑衣与草帽之后,套在身上便往后跑去。

“长官。干嘛呢这是?”因为雨天噪音大。加上拖拉机的噪音。太远的地方也听不到。一名农民大声的问道。

“赶紧过来拿蓑衣和草帽,到后面去去甘草过来盖在路基上。”一名士兵大声的吆喝道。

上午才刚刚在路基上铺了石灰,现在都还没砸匀实呢,这被雨水一冲,这些石灰基本上就算是报废了。再者,路基尚未完全建好,有些地方还有些松软。而且这场雨看起来一时半会也停不了,工程师们担心如果雨下的时间太久。会对还不牢固的地基产生影响。

若是到时候真的被雨水泡的太久,恐怕要等上好几天才能继续开工。在一个,现在路基要比地面稍微低一些,积水很容易顺着高低差流进路基内。

完工之后的路基大约会在一米高左右,再加上上下两层各六十厘米的道渣,枕木,铁轨等,所以在路基之上,应该有八十厘米左右的高度,如果连上路基的话。应该有一米八左右的高度。

“快,快来人呐!这边的水进来了。”一名工人刚铺好甘草。便看到水从外面流进路基内,而那里刚好是最低的地方,原本在外面准备好的沟壑早已经重开了一道口子,大量的水都在往里面流着,如果任由其进来的话,估计今天一天的忙活就算是白干了。

如今刚好是雨季,但河南却不是沿海地区,哪怕是雨季,水也不会太多的。但唯一让人担忧的还是黄河。

现在的黄河治理很麻烦,没有大量先进的设备,流沙的数量又太大,黄河河道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增高一些,河道内的沙子实在是太多了,自古以来,黄河周边便是经常发生决堤事件。

而现在,就在黄河上,美国的工程师正站在黄河岸边头疼不已。雨水虽然不大,可黄河的流量却是猛增。同时,河水更是开始出现了上涨,如果一直涨下去的,则有可能出现决堤。最要命的是,他们废了好大的力气才刚刚将造桥墩的设备运过去,如果这下黄河暴涨的话,那些设备就危险了。

按照美国人的建议,原本是打算在旱期进行打桥墩的,可张野这边催的太急,他们不得不改变了原先的计划。虽然他们之前也想过这种情况的预案,可当他真的发生了的时候,美国人才真正的感觉到了它的厉害。

“曹省长,我们必须尽快将设备送回岸上,否则的话,它们很有可能会沉入水底。”麦克安米乐手中举着一把油纸伞,脚下蹬着一双胶鞋,站在雨中对着身旁的河南省长曹金江说道。

“它们那么重,还能被河水冲翻了不成?”曹金江愣了下,疑惑道。

“当然,一切皆有可能。不要小看大自然的厉害,曹省长,根据你的预计,这场雨大概还要下多久?”麦克安米乐继续问道。

“不太清楚,不过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了,这还是今年的第一场大雨呢。”曹金江说道。

“必须要把设备搬回来,趁现在他们还在船上,哪怕现在多费点力气,也不能让它们沉入水底,否则可就难办了。”麦克安米乐说道。

“报告省长,山西方面来电,那边于今早突降大雨,导致黄河水位猛涨,叮嘱我们做好准备,估计要不了多久我们这边的水位也要跟着涨。”曹金江的秘书疾步跑来汇报道。

“操,真是流年不利。宋秘书,你在这里盯着,一定要尽快把设备拉回岸上,另外注意安全。我这边立即去搬救兵。”曹金江愣了下,下意识的骂了句。

山西那边属于黄河上游,连他们那边的水位都猛涨了,那么河南这边就更要猛涨了。再者,山西多山,黄河水位即便是猛涨,也很少有发生决堤的事件。而河南这边则不同,中东部更是一马平川,一旦黄河水位太高,就有可能影响到百姓的安全,若是决堤的话,那就更危险了。

要命的是,铁路距离黄河河岸不足三十公里,基本就是与黄河平行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忙活了一个多月的修路百姓也就算是白忙活了。

临沂,这里也从中午下起了大雨,雨势并不算太大,张野见过比这个还大的雨。但是现在,张野却是担心的很。现在不是后世,而铁路又正在修建初期,遇到这么大的雨,肯定要多费很多时间来修整的。

修铁路最怕的就是这种天气,因为在修路的中间路基有可能被雨水破坏,导致根基不稳,或者出现其他的情况。

“陛下,山西省长发来电报,山西突降大雨,黄河水位暴涨。河南省长发来电报,河南于今日中午突降大雨,黄河水位开始上涨,目前美国工程师要求他们立即将设备运往到岸上。另外曹省长接到了山西方面的预警,请求调动驻军到黄河沿岸加固河堤,避免出现决口事件。”秘书疾步走到张野身旁,汇报道。

“准!命令李三才,各地仅留维持治安部队,其余部队全部调往黄河沿岸。哪怕这一次雨势没能给河堤带来威胁,部队也要在这里造出一个新的河堤,至少要保证三十年不被冲垮。”张野想也不想的便直接同意了,并且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不过张野隐约记得历史上今年好像没有出现决堤的事件,距离最近的一次也还是咸丰五年,也就是1855年出现了一次决堤,并且导致黄河改道。再往后就是花园口决堤了,不过张野的心里却总是有些不太安稳。

黄河积沙太多,而且又没办法清理,只能让河床越来越高,甚至超出地面许多。特别是开封,黄河水平面竟比市区还要高几十米,如果现在有人非要较真的话,那么就在开封市区往下挖吧,至少能够挖出七个城市。而这七个城市还都是有记载的。

所以,加固黄河河堤也是当务之急,按照日子来推算,英国人马上也就该来了,如果英国人来了,这边决堤,那对于国家来说将会是致命的打击。两边为战,让人无法集中精力的去应付。

湛江南部,一个名为二墩的小海岛上,这里距离最近的岛屿只有一百多米,距离大陆岸只有1。5公里左右。原本,这是一座小海岛村子。但是在几个月前,这里的村民被迁徙到了大陆上,而这座小岛,则被改为了军事基地。

作为扼守通往广东的沿海基地,这里被布置了整整五十门二百毫米口径的火炮。山脚下基本上已经被挖空了,山上到处都是树木,伪装物。如果不靠近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发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