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国(刘玉)-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光弼兄才思敏捷,异于常人,当真是jīng彩!”
  听到这呼声,张浩更加着急了,转过身,拖着杨延昭的衣袖,往着舆文堂大步匆匆的走去。
  见到张师,那些围观的学子纷纷让出道来,而杨延昭也趁势看清楚了屋中的情形。
  舆文堂也就是一间大屋子,中间搭了个台子,似乎像着那些唱戏的一般,经常在藏书阁见到的韩国华正负着双手,满脸傲气的立在上面。
  而木台下面,则是数十张木椅,坐着书院的夫子,而满头花发盘成一个发髻的狄青也在其中,正满是笑容的抚着胡须,与左侧一身穿紫sè华服,身后站着两个黑衣随从的中年人低声耳语着。
  目光扫过那静立的两名随从,杨延昭眼睛猛然眯了起来,参学‘魁衍经’的他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这两人是高手。
  由此看来,那紫衣华服的中年人地位可想而知。
  在舆文堂众人谈笑声中,一名身着黑衣的学监从木椅上站了起来,走到木台之上,轻咳了两声,“咳咳,若是还无其他学子登台一辩,那这次搂获胜者便是韩·光弼了。”
  “等等!”
  张师迫不及待的喊出了声,这一声,将舆文堂中正在低语的众人目光吸引了来,狄青也转过身子,待看到张浩与杨延昭时,圆脸上的笑意竟浓了几分。
  转过身,狄青对着身旁紫衣中年人小声说着些事,稍后两人相视一笑,不做言语,而那监长见狄青未发话,便只好示意搂继续。
  此时,杨延昭正在听着温仲舒小声讲解今rì搂的论题,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听到这句话,杨延昭不禁眉头紧皱,此言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流传了数百年要已经是世人皆知,耳熟目祥,但要真的将其搬到台面上争论一番,自然就不可避免的要扯到君与民这两方面。
  韩国华正是站在了水的一端,自古往今,哪会有无水之舟,无民之君,再加上涉及朝廷名声之类,处在君字上的一方自然是弱了势。
  “延昭兄,水与舟之辨看似简单,却异常困难,而且言多必失,望延昭兄能谨慎待之。”
  温仲舒在最后时小声的提醒了一句,他之前被韩国华接连反问几句,差一点就说出了大逆不道之言,幸好能在紧要关头闭上了嘴巴,否则今夜还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过夜了。
  感觉到所有人都将视线投来,杨延昭紧绷的神经更加紧了,别无他法,只能先硬着头皮往木台上走去。
  见张师带来的弟子登上了台,虽然大多数学子对杨延昭一无所知,但想到张师平rì里与山长的斗嘴,不禁都在想台上二人会有何种唇枪舌战,只能纷纷在心中祈祷杨延昭能在台上多撑些时间,这一样来,也能一饱二人酣战的眼福。
  对于这些看热闹的殷切心情,边走边思索的杨延昭没有理会,他脑中所在想的便是如何击败这韩国华。
  既然来了,杨延昭自然不能铩羽而还,即便他不喜争这些小名头,但也要让人知道,有他杨延昭在的地方,别人都得退而居其次。
  唯有这样,才能登而处高位。
  看着越来越近的高台,杨延昭散乱的思路突然清晰起来,舟与水,这本就是一个无法用一半来说服另一半的问题。
  正如,矛盾一般,本就是无法割裂开的问题,为何要将它分而视之?
  心中有了计较,因而步履变得从容了几分,踏上木台,脸上的笑容温和暖人,对着韩国华微微一礼,“光弼兄。”
  听到杨延昭说出的这句话,后者似乎有些惊讶,虽然在藏书阁二人经常相遇,但是韩国华至今都不知道这个与他一道埋头在藏书阁底层的少年郎究竟姓甚名何,更不明白他是怎么得知自己的字号。
  不过碍于情面,韩国华略略的颔首做了回应,以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人笑话他失了礼节。
  两人这般行了礼,舆文堂也随之安静了下来,都开始屏住呼吸的看着木台之上,等着脑中所幻想的激烈争论的开始。
  “光弼兄,不知你是否曾听过一个故事?”
  有些随意的开场,让本蓄势待发,做好反驳准备的韩国华愣了片刻,不仅是他,舆文堂内的人都有些不知所以然。
  当然,坐在木台前的张浩却是笑眯着眼,似乎已经料定杨延昭会有出奇制胜之法。
  没有给韩国华反应的时间,杨延昭继续说着,“那年,我年纪尚幼,初夏的一rì,偷跑出去玩耍,也不知怎么的,突然走到了一方池塘处。
  池塘的垂杨柳下,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在持杆垂钓,当时烈rì当空,那老者似乎睡着了一般,可是每当鱼儿上钩时都会快速的将鱼竿提及,笑着将鱼取下,然后甩手扔进池塘之中,继续在池塘边垂钓。
  怎么没会这样?”
  像是讲故事,杨延昭轻声慢语的说着,而他这句疑问发出,显然,周围的人眉头拧的更紧了,见到这副场景,当下明白已经将这些人的注意力从为何讲故事引到了故事中来,因而暗自欢喜了不少。
  见韩国华也没有发话,杨延昭再次说道,“心中有了好奇,也觉得有趣,于是我就蹲在了一边,看着老者如此的重复了一下午,待到rì落之时,他才收起鱼竿,笑呵着打算转身离去。
  眼见他要离去,我赶紧上去拦住了他,待将疑问说出后,那老者笑得更大声了,指着身后飘着翠绿莲叶的池塘说道着,‘这池塘因鱼而有了生气,鱼也因池中水而有了存活,既然如此又为何要将它们分开?’
  说罢,老者便大笑离去,当年的我年幼无知,哪里懂得老者话的含义,不过看到莲叶下,游动着鱼儿,的确是挺美的场景。”
  说到这,杨延昭停了下来,因为他的故事讲完了,而舆文堂之中,张师笑得更欢了。不远处的狄青则是没好气的摇了摇头,瞥了他几眼,后者却不为所动,依旧是笑开颜sè。
  “兄台细微之处明真理,韩·光弼所不及也,还请告知尊姓大名,以让韩国华知晓失足于何处。”
  韩国华突然弯身一礼,顿时让还在不知所以然之中的其他学子惊愕了起来,甚至有人竟惊讶失声。
  “光弼兄严重了,书院举行搂,本就是为了让学子取长补短,今rì也不过是胡言乱语了些。至于姓氏,在下姓杨,单名一个璟字,光弼兄也可唤我为延昭。”


 第一百零六章 入冬

      “嘶……”
  舆文堂中竟是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本是因韩国华突然低首认输而有些闹声的地方顿时变得异常静谧。
  台上的杨延昭似乎没有看到这副诡异的场景,只是依旧面带微笑,对着木台前的狄青等人行了礼,之后与韩国华微微颔首,便步履从容的往外走去。
  “竟然是杨大家!”
  。。
  “他便是写那首‘渔家傲’的刘璟啊!”
  ……
  在他走出舆文堂时,身后传来阵阵惊叹,而听到这些声音,杨延昭嘴角咧出一丝的笑意。
  既然被张师退到台前与韩??光弼相争,那不如将能利用的全都利用上,那首‘渔家傲’和瘦金体便是杨延昭最大的资本。
  现在身份表露,他依旧会低调行事,谦和做人,只有这样,才会在士林中赢来更加响的名声来,也更能结交那些才学之士。
  每个朝代君王最忌讳的是臣子的结党营私,但是,无论怎么限制,都不能彻底抹杀去官官想通,哪怕是宋朝的官家用天子门生来改变了学子与主考官之间的提携关系,也不能行之有效。
  所以朝廷之上单凭杨延昭孤身一人,是很难立稳脚,因而得趁着他们还未登堂入庙,先交上一交,或许靠着快他人一步的名声,在士子中树立起威信,成为读书人的领头之人,那也是立身朝堂的重要本钱。。。
  脑子中想着,突然身后传来温仲舒的声音,“延昭兄,延昭兄……”
  转过头,见他正小跑而来,脸sè带着焦急,当即有些不解,“秉阳兄,何事这般的心急?”
  “延昭兄,你这一走倒是轻松的很,舆文堂可炸开锅了,我来的时候,还有好些人满是不信的问着左右,刚才台上之人是不是燕王所推崇的杨大家。”
  对于温仲舒的羡慕之语,杨延昭虽然暗自欢喜,但还是轻轻的笑了笑,拿出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秉阳兄,我与燕王从未相识,推崇一词自然无从说起,况且那些本就是徒有而来的虚名,不言也罢。”
  闻言,温仲舒不禁对杨延昭竖然起敬,“延昭兄不愧是我等学子的典范,对了,刚才张师让我来寻你,说山长在‘近水斋’等你。”
  近水斋,杨延昭知晓,便是张师曾带他去找狄青时,那间靠着池塘旁的小屋。山长狄青常在近水斋中盘弄笔墨诗词。
  或许,取其名为近水斋,有着先得月之意吧?
  温仲舒陪着一道往书院后方走去,待到近水斋时,后者作揖离去,虽然不知狄青找杨延昭何事,但既然是前往近水斋,所谈之事定不是现在的他能参与的,于情于理,都只能止步离去。
  与温仲舒道了别,杨延昭整了整衣衫,此时,狄青突然寻他,十有仈jiǔ是与刚才的紫衣华服之人有关。
  若是单论他的诗词与瘦金体,狄青早就知晓了,所以今rì身份表露自然也不会出现问题,因而剩下的缘由定是在那神秘的紫衣中年人身上了。
  走过一小段廊道,一方清水池塘出现在眼前,在池塘边上的小屋前,刚才见到的两名黑衣武者正立在门外。
  收拾好心神,坦然的往着小屋走去,感觉到黑衣武者的气息已经锁定了自身,杨延昭深吸了口气,压制住内心想要调动气劲来做抵抗的冲动。
  有着修为是他最大的秘密,自然是不能轻易的暴露出来,更何况是屋中人请他杨延昭前来,这做属下的人怎么会太过离谱?
  额头上的汗珠溢出,每走一步都要费不少的力气,那两名守卫似乎来了兴致,已经百步下来,仍然都未收起威压。
  停下来,喘了两口粗气,杨延昭索xìng不再前行,看着还有数丈远的小屋,对那两名侍卫笑了笑,继而朗声道,“学生杨延昭见过山长!”
  这一声喊出,那两名守卫自然不能在与杨延昭戏弄,当即互相嘴角翘起笑了笑,垂首闭目,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进来吧。”
  这竟是张浩的声音。
  心中生出一丝的惊诧,但随即想到他与狄青两人那般的口无遮拦的对嘴,杨延昭也释然了,看来张师也是知道那紫衣身份的。
  此时,再抬起腿,身上已无压迫之感,遂直行上前,与那立在门口的两名黑衣守卫微微做了揖,轻手推开门木,走进其中。
  仍是一股扑鼻而来的沁香之气,不要说,屋中的香炉在吐着雾气团儿。
  听到门被推开,屋中正围在书案前的三人将头抬了起来,而一边,躬身立着的,却是韩国华。
  见到杨延昭,韩国华眼中突然闪出jīng光,不吭声,但一直盯着他。
  “呵呵,果真是少年俊杰,杨延昭,你的才学本王很是欢喜,这则咏梅也别有风味,只是恩师他不愿割爱,不知你可否愿意为本王也写上一首?”
  竟然是王爷!
  听到这称呼,杨延昭有些吃惊,但更多的是揣测他的身份。
  以敢‘本王’自居,又到而立之年,整个宋朝之中,怕也只有一人,那便是被封为秦王的赵廷美了。
  将心中的推断收起,杨延昭对着赵廷美行了一礼,“学生杨延昭见过王爷,王爷之情,学生当从而为之。”
  “甚好!”
  赵廷美面露喜sè,招呼着杨延昭往书案前走去,后者虽上前,但脚步却迈的有些吃力。转首看了一眼张师,见他正对着自己面露笑意,杨延昭有些不明白了。
  赵廷美乃是皇室之人,身处争议之中,别人不知道,但是杨延昭清楚的记得,他是被赵光义给逼死的,死在了皇位之争上。
  张师这是怎么了?
  凭他鬼谷后人的眼光,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为何还让他提笔作诗,万一这触犯了当朝天子的逆鳞该如何是好?
  脑子中很是不解与担忧,所以,不知觉中,脚步便慢了下来,这情形看在赵廷美等人眼中,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果真是少年强学,言语间的功夫就开始沉思冥想,看来,不多时又是一副佳作面世了。
  在数双含笑的眼睛注视下,杨延昭知道,这次是逃不过去了,既然如此,只能提笔了写了,心中默哀着今后赵光义不会因此而追究于他。
  “宫梅弄粉,御柳摇金,又喜皇州chūn早。盛世生贤,真仙应运,当rì来从三岛。车马喧青晓。看千锺赐饮,中人传诏。
  最好是、芝兰并砌,鸣佩腰金,彩衣相照。炉烟袅。高堂半卷珠帘,神仙飘缈。须信槐庭荫美,凤沼波澄,屈指十年三到。九叙重歌,元圭再锡,已把成功来告。
  四海瞻仪表。庆君臣会集,诗符天保。况自有、仙风道骨,玉函金篆,yīn功须报。方知道。八千岁月椿难老。”
  默写出胸中存储的东西,笔下快若游龙的走着,很快,一气呵成的写了出来,放下笔,墨汁还未干,那赵廷美的笑声便响了起来。
  “总是听德昭他说杨家有个儿郎文武双全,至今看来,果真是不假,现在本王也有了你写的词儿,回去之后,德昭定是要贴着脸来讨了,哈哈!”
  听到这番话,杨延昭只能连声说着不敢,而狄青与张师则是跟着笑了出来,一边立着的韩国华眼神不知何时黯淡了几分。
  之后,赵廷美与狄青以及张浩闲谈起来,而杨延昭则是离开了近水斋,与他一道的,还有一直未作声的韩国华。
  转过几个弯,杨延昭对着身后不说话的韩国华笑着道,“光弼兄,我要去藏书阁了,你是否同行?”
  韩国华愣了一下,明显是从沉思中回过了神,稍后有些呆滞的摇了摇头,“有些书忘记在明德斋了,我得回去取上,延昭兄请便。”
  既然韩国华这般说了,杨延昭便道了句别,独自朝着藏书阁走去了,不过心中还是想着刚才的事情,不知觉中,再次觉得被yīn谋给缠上了身。
  无奈之下,只能甩头叹了一声,幸好今rì的词不涉及到敏感之事,也只能暗自祈祷不会因此而染上祸事才是。
  接下来的rì子,杨延昭仍是在藏书阁查经阅典,生活虽说和以前并无不同,但毕竟身份以露,行走往来之时,总会有人投出仰慕的眼神。
  当然,文人相轻这句流传多年的话也并无道理,杨延昭也深受其中之苦,时常在路上被那些摇头晃脑的书生拦住,想要和他比试一番。
  对于这些或想一战成名的人,杨延昭都不愿理会,大多只是微笑之后,拂袖离去,待进了藏书阁之后,有守阁的老者在,也不敢有人冒然闯进其中,拉着他谈学论道。
  韩国华在藏书阁消失了两天之后,又出现了,再来时,见到杨延昭也会主动的点首示意,接着,才坐到一边,低首认真的看着书卷。
  看来他是解开了心中的结了。
  有韩国华同在底层也好,这样,杨延昭有了竞争的压迫感,看起书来也上心了不少。
  时光转眼即逝,很快,寒风起,一场清幽的皑皑白雪素裹了宋州城。
  推开门,迎面而来的寒气让他打了个哆嗦,不由得对着手哈了几口气,杨延昭这才走出去,将院子中积雪扫去,待扫完之后,刚好身子也有热,权当是晨练热身了。
  之后,便跟着郭淮练起‘魁衍经’来,这一个多月来,杨延昭已经突破了凝化的境界,接下来的通劲阶段也不知何时,索xìng先将体术练到小成,或许有朝一rì,能达到孟阚那种体术宗师的境界。
  练完武,二人随意吃了些挑着担子来卖的早点,之后,郭淮拿着从集市上淘来的小铜鼎,钻进屋中研究炼丹去了,而杨延昭则是嘱咐了他别再和上次一般将屋子烧着,之后,背着两卷书,朝着睢阳书院走去。
  一路上,看着青砖红瓦上挂着一抹雪白,杨延昭的心也莫名好了许多。而那些yù找他切磋之人在韩国华放出话来之后,也皆没了踪影。
  说实话,杨延昭也不知韩国华为何说出‘寻杨璟者,先过韩·光弼’的那句话,或许是好面子,反正他是因此落了个耳根清净。
  冬阳初升,藏书阁中还没有人来,守阁的老者正在清扫着积雪,杨延昭看后,忙上前放下布包,笑着接过笤帚,“韩师,这点事怎能劳您之手。”
  待了时间久了,虽言语不多,但杨延昭也知晓了老者姓韩,至于名号,倒是不清楚。
  见杨延昭如此,老者也不谦让,站起身子,捶了捶背,“看来真的是老了,扫雪都觉得累了,一把老骨头了,也不知还能看几场冬雪。”
  扫了学,靠窗将书打开,在有些暖意的阳光之下,继续开始埋头苦读,正当rì要过正午时,却见温仲舒匆匆而来。
  “延昭兄,张师让我寻你过去,说府州那边来人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前朝之女

      府州来人了?
  初闻这句话,杨延昭竟愣住了,待听温仲舒说是个白面的书生时,这才明白是张谦来了,当即放下手中的书卷,与他一道朝着张浩的屋子疾走而去。
  “延昭兄,你慢点。”
  温仲舒喘着粗气,对着在前方大步急行的杨延昭说着,后者这才发现,二人之间已经有了数丈的距离。
  。 。
  当下收住了脚步,歉意的笑了笑,“秉阳兄,来人是我挚交好友,所以心中欢喜难耐,倒是让你见笑了。”
  “即使挚交好友,延昭兄如此心急也是人之常情。”
  温仲舒笑着应道,脚下也加快了几分,不过心中却有些羡慕张谦,能与杨延昭有这般深厚的情谊。
  没多久,二人便到了张浩在书院的屋舍,还未走进,便见张谦跟在张浩的身后走了出来,杨延昭停住了身形,而后者,也止步抬首望了过来。
  “延昭兄。”
  张谦与数月前清瘦了几分,脸上带着疲惫,也许是多rì赶路的缘由,此时正面含欢喜的笑意。
  对着张谦笑着颔首,杨延昭先走到了张浩身前作揖行礼,“学生见过张师。”。 。
  “不用多礼,当初少阳这家伙不买老夫的帐,如今又将弟子送来,下次见到他,定要好生的说教一番。”
  张浩语中带着怒意,张谦则是闻声低了头,而杨延昭则是从张浩捋着胡须,眼中藏着的喜悦中明白这只不过是佯装的怒气而已。
  说了几句不满,张浩便将张谦交给了杨延昭,甩着衣袖,独自离去了。
  见张浩径直的走了,张谦心中有些担忧,不安的问着杨延昭,“延昭兄,张师他是不是……”
  “秋白兄多虑了,张师他岂会是心胸狭隘之人,更何况,张师命我带你在书院中熟悉环境,定是收下你了。”
  杨延昭笑着上前接过他的大包裹,张浩可是鬼谷后人,怎会眦睚必报?更何况他与少阳师兄也不会有什么恩怨,之所以那样说,大抵是以为自己知道某些事情,只是不想失了面子而已。
  “原来这位是秋白兄,在下温仲舒,字秉阳,与延昭兄乃是好友。”
  温仲舒从杨延昭身后走了出来,这一说,倒是让张谦微愣了一下,此人,他刚才也注意到了,只当做是书院的先生罢了,没想到竟也是书院的学子。
  见到张谦这表情,温仲舒略微尴尬的笑了笑,后者当即回过神来,“在下张谦,张秋白,刚有所失礼,还望秉阳兄莫怪才是。”
  语气极为诚恳,也带着少许的不安,大有温秉阳不原谅他,便会自疚于心的模样。
  “秋白,无须这样,秉阳兄若是介怀,早就甩袖离去了,他的胸中除了经世之才之外,便是宅心仁厚了。”
  “延昭兄谬赞了,经世之才与宅心仁厚并未见得,不过是比你们多了几斤岁月流年而已!”
  温仲舒忙摇首笑着说道,见他们两人都是一副笑脸,张谦这才将心收了起来,跟在杨延昭身后,在书院中走了一遭,便当做是熟悉新的环境了。
  一边走着,也一边说着话,从张谦口中,杨延昭得知如今何家已经成了府州名副其实的商贾大户,在他离开的短短几个月,竟然又增开了几间的铺子。
  听到这,不由得笑着低骂了两句,“这何小胖,还真是不愿在书中动脑子,数银子倒是一把好手。”
  当然,杨延昭也问及了排风的事情,前些rì子,他已经修书一封,花了些银子,托了一个恰好要去府州那边的商队,算算时rì,应该还未送达。
  想起那个小丫头,不禁想起那张jīng致秀气的脸庞,此时,她应该还在小院中托着下巴发呆了吧。
  “排风这些rì子倒是没什么,大多时候跟着今夕一道在铺子中转悠着,不过,每到rì落之时,折家二将军都会去河边小院,之后便关上院门,其他的事情我便不知晓了。”
  折御卿去小院,看来是教授排风习武,也不知道小丫头的到何种境界了,不会还比自己高吧?
  想起那时排风先一步进入悟气,而他则是一筹莫展,杨延昭只觉得这几个月来,简直是大梦一觉,恍若隔世。
  交谈之中,张谦也问起了杨延昭的出游,当然,后者只是说了些走访了些恩师的旧友,并没有说起华山论道之事。
  边走边说,温仲舒跟着两人的身后,默不作声的听着他们的言谈,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时机恰到好处的为张谦介绍着书院之景。
  之后,出了书院,顺着两边热闹的狭窄街道走了一座小院前,一股刺鼻的味道也越来越浓烈。
  正待张谦疑惑之时,杨延昭大叫了声不好,飞快的推门而入,身后的温仲舒也是满脸的惊慌之sè。
  当他们刚踏进其中,便见一人灰头土脸的从屋中钻了出来,手臂胡乱的舞着,似乎要将鼻息中的焦糊味为扑散。
  “合德师兄,你又将什么给毁掉了?”
  突然听到杨延昭的声音,正在咳嗽的郭淮吞了口气,将咳嗽憋住,继而死劲的摇着头,“没,延昭师弟,我哪里会毁掉东西,只不过是炼丹出了些预料之外的事情罢了。”
  本就有点木楞的脸上,再浮现出如此无辜的表情,若要是换一种场景,的确能让人所相信。
  但眼前这景象,怕是有些困难。
  没有多说,杨延昭直接上前,屋中满是狼藉,唯一剩下来的两张木椅也终于熬不住了,成了木片,散落满地。
  “得,又得买新的了。”
  良久,杨延昭只能深吸了口气,如此的说着,那郭淮立马点头应道,“延昭师弟说的是,我早就觉得这王婆子不地道,桌椅给的全是便宜的货sè,用起来怎么也不顺手,是该换了。”
  猛然从老实人口中听到这无赖之语,杨延昭顿时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这表情让郭淮刚放下的心又提了上来。
  好在这时张谦走上前,对着郭淮弯身作揖,“见过师叔。”
  “师叔?”
  郭淮当下愣住了,杨延昭则是在一旁提醒了句,“是张谦,张秋白,少阳师兄的弟子,也是我的挚交好友。”
  闻言,郭淮满是灰土的脸上顿时笑开颜,“原来是少阳师兄收的徒弟,真是叫人难以想象,少阳师兄竟都未曾提及过。”
  不过须臾,便摇了摇头,“延昭师弟,他是少阳师兄的弟子,却又是你的好友,你让我该如何称呼?”
  “随意。”
  杨延昭没好气的说了这两个字,郭淮却苦着脸,好一会才眉飞sè舞起来,“秋白,你是延昭师弟的好友,当然也是郭合德的兄弟,今后也不必在意那些虚礼。”
  像是想通了,说完,郭淮便不顾张谦的反对,将这事情敲定下来了。
  将屋中惨败的物件收拾了,也到了rì薄西山之时,张谦初到宋州,还无落脚之地,小院中也有空着的屋子,杨延昭便将他留了下来,这样一来,也能方便些。
  等郭淮梳洗干净之后,一行人便望着市集上走去,寻了个酒肆,吃个饭,权当是为张谦接风洗尘了。
  吃过几道宋州的特sè菜肴之后,略作了歇息,四人便朝着市集走去。
  宋州远比府州以及代州城繁华,因而集市自然是更加的热闹,rì落而不休,往来商旅络绎不绝。
  看着眼前人来人往,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喧嚣异常,游走之中,只觉得眼花缭乱。
  信步的闲逛着,这是杨延昭为数不多的到宋州最为繁华的街市,若不是要买些桌椅,他怕也不会来此,毕竟现在还不是走马遛街的时候。
  走进一家铺子,正看着桌椅之类,却听到了街上有追赶的叫骂之声,因靠在门口,杨延昭便抬首望了去。
  一道娇小的身影在人群中奋力的奔跑着,在她身后,几个彪形大汉正骂骂咧咧的推开路人追赶。
  这是要抢人?
  虽说此刻已经太阳落山,黑幕遍洒,可是当着众人竟敢如此的猖獗,杨延昭心中腾起一股怒火。
  看着有些不爽,可是这种场景在当今是极为常见,糊里糊涂卖到jì院,或者骗入到权势家中的女子儿,但凡xìng子刚烈的,都会拼了命的往外逃。
  或许,眼前的女子便是这苦命人。
  “唉,这胭脂馆又在抓逃出来的女子了……”
  像是应征了他的话,铺子的掌柜惋惜的说着,闻言,杨延昭暗叹了口气,正要转过头,却无意中看到了那逃跑女子转过来带着惊恐的脸,顿时,杨延昭猛的睁大了眼。
  竟然是有过几面之缘的碧月。
  揉了揉眼,再望去,果真是北汉刘继元最疼爱的碧月,只是此时,她颇为的狼狈,儒袄上沾满了灰尘,斜着领着的一边,撕开了几寸长的口子,露出了里面白sè的衣衫。
  瘦小的身子在人群中胡乱的钻着,看到身后越来越近的黑衣汉子,大眼之中,不知何时竟有了泪光。
  “合德师兄,拦下他们!”
  杨延昭低声吼了一声,已经看到情况的郭淮当即几个身影闪了出去,在千钧一发之前,挡在了跌坐在地的碧月身前。


 第一百零八章 群芳记

      (每rì一更有些难以启齿,但是玉倌真的是尽力,若果时间允许,必定多更。写书一年多,很少求收藏,路过的朋友,请行个方便,给个收藏,多谢了。)
  郭淮的出现让几个满脸横肉的大汉放声大笑起来,看着比他们矮上一个肩头的,明显是来管是非的愣头青,眼中竟是鄙夷。
  没有多说,走在前方的二人便扑了上去,嘴角咧出一抹嗜血的yīn险,许久没有当街打杀人了,一想到即将溅开的鲜血,和跪地求饶的声音,皆是心痒难耐。 。。
  可是拳头还未砸在那愣头青的身上,两名黑衣大汉就觉得眼前出现一道虚影,继而是清脆的骨头折断的声音,伸出的拳头似乎被一块岩石给撞击了。
  脸上的笑容瞬间凝住,一口血吐出,二人飞到了一边。
  身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