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刺刀)-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征,先攻占埃及的尼罗河下游地区,后又征服波斯,饮马印度河。公元前322年,他年仅32岁就病逝,他建立的横跨欧非亚三洲的大帝国旋即分崩离析。其部将托勒密?拉加于公元前305年在埃及宣布为王,长达三四千年的埃及法老王统治终结,托勒密王朝发端。

托勒密王朝以亚历山大城为中心,其版图南至现今的苏丹,北到塞浦路斯和爱琴海南部。王朝的统治者决意把亚历山大城建成像雅典一样的城市,使自己的国家不但成为军事大国,也成为文化大国。为此,他们仿效希腊,开始修建博学园和图书馆。

所谓博学园,大致相当于后世科学院与大学的结合体,是研习科学和艺术的中心。为便于研习活动开展,博学园附近一般总修建有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修建在皇宫中,有宽大的藏书库,有敞亮的阅览室。后来,由于搜罗的图书太多,而图书又都是用莎草纸或羊皮纸书写,体积太大,这个图书馆很快就难以容纳,又在离皇宫不远的奉祀希腊-埃及大神萨拉匹斯的萨拉贝姆神庙中修建一个分馆。主馆和分馆由国王任命的馆长统一管理,后人统称两者为“国王图书馆”或“大图书馆”。

为把图书馆办好,从国王到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想方设法搜集图书资料。他们通过采购、抄录、租借、翻译、编撰、骗取等多种手法,很快就搜罗和收藏了大量书籍的原著、抄本和手稿。

这些藏书几乎涵盖了亚历山大帝国及周边一些国家几乎所有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的主要著作,计有希腊文、古埃及文、腓尼基文、希伯来文等多个文种。可以这样说,地中海沿岸地区当时所有重要文献几乎都汇聚到亚历山大图书馆,使其成为古代世界第一座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曾俯瞰地中海的海斯尔赛湾,主体建筑为圆柱体,顶部是半圆形穹顶,会议厅是金字塔形。圆柱、金字塔和穹顶的巧妙结合浑然天成,多姿多彩的几何形状勾勒出该馆的悠久历史。令人称奇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亚图主体建筑都像是一轮斜阳,象征着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在外围的花岗岩质地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凸显了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

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建成之时,当时的中国大约正是竹简流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思想开始流传的年代。

在后世对托勒密二世国王乌基曼迪亚斯坟墓的发堀中他留下一句话:“我看到这个工程这么庞大时都要绝望了。”

这句话似乎表达了他接手此事时的心情,以及对图书馆工程浩大的惊讶。据说当时尽管有战乱,亚历山大图书馆藏书依然达到了54000卷。

应当说亚历山大大帝本人的军事征服举动,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他死后,亚历山大成为古埃及托勒密王国的首都。据说当初建亚历山大图书馆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书”,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梦想,所以历代国王甚至为此都采取过一切手段,下令搜查每一艘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船只,只要发现图书,不论国籍,马上归入亚历山大图书馆。

有一则传说更讲到,当时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手稿原本收藏在雅典档案馆内。托勒密三世得知后此事后,便设了一计,以制造副本为由先用一笔押金说服雅典破例出借,可据说最后归还给希腊的实际上是复制件,而真迹原件却被送往亚历山大图书馆了。

通过各种正当不正当的手段,亚历山大图书馆迅速成为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拥有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的全部诗稿,并首次在图书馆复制和译成拉丁文字,藏有包括《几何原本》在内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许多真迹原件,早在公元前270年就提出了,哥白尼太阳和地球理论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的关于日心说的理论著作,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手稿真迹,古希腊医师、有西方医学奠基人之称的希波克拉底的许多著述手稿,第一本希腊文《圣经》旧约摩西五经的译稿,对医学也有贡献的古希腊哲学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学者阿基米得等均有著作手迹留此。

此外,当时古埃及人及托勒密时期许多的哲学、诗歌、文学、医学、宗教、伦理和其它科学均有大批著述收藏于此,极盛时据说馆藏各类手稿逾50万卷。

另外,由于四方学者纷纷云集此地,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的埃拉托色尼,古希腊文献学家阿里斯塔克等不少历史名人,都曾出任过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而诸如哲学家埃奈西德穆,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得等睿智圣贤也均在此或讲学,或求学,使图书馆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美名,并在整个地中海世界传播文明长达200至800年。

亚历山大图书馆是随着托勒密王朝的兴起建立的。而随着这个王朝的衰微,图书馆的辉煌时期也渐趋结束。问题是,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何时毁坏、怎么毁坏的。对此,长期以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涉及到三场不同的战争和因战争而点燃的三把烈火。

一场战争是罗马内战。公元前48年,罗马将军尤利乌斯?恺撒为追杀其劲敌庞培来到亚历山大城,随后介入埃及女王。克娄帕特拉与其弟弟争权夺利的内战。

恺撒在后来撰写的《内战记》一书中说,自己的舰只不但较少,又被切断陆上的淡水供应。因此,他不得不对敌人实行火攻,下令烧毁敌人游弋在海上和停泊在船坞中的船只。恺撒只是讲到这些,而没有提及火烧战船是否殃及城中建筑。

同时代的古罗马雄辩家、哲学家塞内加到过亚历山大城,在传世名著《论心灵的安宁》中说,在恺撒发动的这场战争中,有几万册书籍在亚历山大城遭焚烧。希腊历史学家巴鲁塔里克则明确地说,恺撒对敌人采取火攻,“大火在军用船坞蔓延,烧毁了大图书馆”。当时,图书馆藏书已有70万卷,据说有40万卷被烧毁。为弥补这一损失,恺撒后来将从其他地区掠夺的20万卷图书赠送给克娄巴特拉女王。

另一场战争是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发动的宗教战争。主馆遭焚毁之后,位于萨拉贝姆神庙院落中的分馆则保存下来。到公元379年,狄奥多西一世就任罗马帝国皇帝。他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一方面进行武力征讨,一方面颁布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要求所有臣民都成为基督教徒。为赢得这场宗教战争的胜利,他大肆迫害异教徒,捣毁其宗教设施。公元391年,他下令拆毁亚历山大城所有异教教堂和庙宇。亚历山大城的基督教大教长圣?狄奥菲鲁斯带领狂热的教徒随即将萨拉贝姆神庙夷为平地。位于其中的图书馆分馆难逃厄运,许多书籍或遭抢。劫,或被放火焚烧。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在阿拉伯半岛崛起阿拉伯军队在阿慕尔?伊本?阿斯率领下攻占亚历山大城。他下令把所有书先翻阅一下。如果其内容与《古兰经》相同,就无需保存,如果相悖,也无需保存,即刻销毁。阿慕尔后来下令,将所有馆藏图书交给城里的4000多个公共澡堂作燃料,足足烧了6个月之久。

亚历山大图书馆虽然被焚毁了,但是那种浓郁的学术气息却得以保留下来,在亚历山大,甚至就连最为低贱的贫民,也可以朗诵一两段名著文选。

他们是有知识的人,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共论的便是,有知识的人,应当受到足够的尊重,可是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唐军似乎根本就看不到他们身上穿着的华丽衣衫,那学者特有的装扮,那哀求的眼神,只是一个劲儿的杀戮。

这道命令自然是杜学文亲自下达的,他并不觉得屠戮平民有多大的负罪感,他曾听杜睿说起过关于亚历山大港的历史。

可以说,这里的居民根本就没有丝毫国家观念,就好像亚历山大港的地位一样,他们始终都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于任何体系之外。

面对自己国家的召唤,他们可以选择无视,甚至是毫无道理的反抗,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一贯的选择都是投降,甚至帮着外人,攻击自己国家的驻军,还美其名曰是合作,是为了不破坏这座伟大的城市。

杜学文自然不想留着这些随时都可能在大唐身旁引爆的定时炸弹,纵然不是全部杀光,也要杀得对方胆寒,让他们知道大唐这个新主人,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阿慕尔也被惊呆了,当初城内的居民背叛大食帝国倒向希腊人的时候,他也曾十分愤怒,但是当他重新占领这里之后,对待城内的百姓,也不曾有过杀戮,还努力的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快!快去救人!”

大食军队听到命令,虽然畏惧唐军的陌刀战阵,但还是忠实的执行了命令,军阵缓缓前移,朝着唐军发起了进攻。

杜学文看的真切,见大食军队发起了进攻,也立刻发布命令,放弃和那些平民纠缠,进攻大食军阵。

双方很快就撞在了一起,唐军这边陌刀战阵打头,陌刀高高举起,重重劈下,每一名陌刀手都只是在机械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尽管大食军阵很是厚重,难以撼动,然而,在无坚不摧的陌刀战阵面前,不过是一张纸,一击就溃,根本就阻挡不了陌刀手的砍杀。

阿慕尔虽然也曾听说过陌刀战阵的威力,可是却万万没想到居然这般厉害,眼看着大食军队的阵势就要被冲破,他也顾不得那些平民了。

“撤!撤!撤回城主府!速速撤回城主府!”阿慕尔一见情势不妙,忙指挥大食军队撤退,他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凭借着城主府的内城墙进行防御,等待开罗的援军。

大食的军队闻讯迅速的后撤,那些平民也想跟着撤退,然而为时已晚,冲到他们背后的唐军骑兵挥着横刀,从后杀来,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能够被选中参加西征大军的无论是哪支军队,都是大唐最为精锐的战士,在他们的冲杀下,无论是大食军队,还是那些百姓,都没有一点儿抵抗之力,很快就被唐军劈成了碎片。

不过总归大食军队本身也十分强悍,在唐军的杀戮之下,还是有数千人退回到了城主府的城墙之内,暂时逃过了一劫。

可是退回到城主府就安全了吗?

显然那是不可能的,杜学文不会放过他们,亚历山大港的意义重大,攻陷这里,不单单可以和塞浦路斯,克里特岛上的守军取得联系,最重要的是,可以截断,从埃及往叙利亚,往亚美尼亚运送粮食的通道,这里必须为大唐占据。

“迅速肃清残敌,准备攻城!”

残敌?哪里还有残敌?

当然是那些蛇鼠两端的亚历山大港居民了。

大唐终究将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但是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并不意味着要施以足够的仁德,有的时候,用赫赫武功征服人心,会更有效果。

那些平民百姓现在也看清楚了,唐人可不会因为他们的知识网开一面,一些人惊恐的叫喊了起来。

阿拉伯语,埃及语,甚至是生僻的希伯来语,期间居然还夹杂着汉话,杜学文就看见一个白人老头怒气冲冲的跑到一个唐军的面前,大声指责对方的暴。行。

但是他迎来的不是歉疚的眼神,和停止屠杀的命令,而是更为简单直接的死亡。

杀戮一直持续到正午时分,亚历山大港将近一半的人死在了唐军的屠刀之下,在死亡面前,他们总算是学会了畏惧,一个个在唐军的押解之下,集中到一起,趴伏在地上,表示着臣服。

杜学文见震慑的目的已经达到,紧接着也不等大军休整,立刻就下令开始攻城,他要抢时间,在大食人在开罗的援军到来之前,将这里彻底攻陷。

伴随着攻城战开始,唐军也出现了伤亡,但是死亡根本不能阻挡唐军的脚步,他们现在满心渴望的就是征服,随着杜学文一声令下,万余唐军如潮水一般涌向了亚历山大的城主府,**也被纷纷抛射到了城头。

很快,城主府再也不复原本那华丽的模样了,在**的轰击之下,城墙残破,东一段西一段的损毁,整个城墙已经毁得差不多了。城墙上全是殷红之色,那是用鲜血浇铸成的色彩,看上去触目惊心,让人心悸。

伴随着杀戮,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血腥气,浓得化不开,每吸一口气仿佛是喝鲜血似的,让人从口腔到肠胃忍不住一阵翻滚,强烈的呕吐就会涌上来。

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尸体、残肢断臂、破碎的内脏,还有涌动的鲜血,让人看了不寒而栗。尸体、残脚断臂、破碎的内脏厚厚一层,足有数尽之厚,层层叠叠,看上去很是吓人。

亚历山大城内都铺着石板,鲜血根本无法渗进去,因而鲜血积成了一个鲜艳的湖泊,在日光下闪闪发光,一片赤红的光芒,说不出的诡异妖艳。

大食军虽然在阿慕尔的指挥下,打退了唐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然而,对荣誉的渴望几乎到了饥渴状态的唐军,不仅没有停止攻城,反而攻得猛了。

只要攻陷这座堡垒式的城主府,唐军不仅仅可以切断埃及和大食本土的联系,还可以从这里出发,通过海路,杀到叙利亚,把战火燃烧到大食帝国的心腹重地。

正是考虑到亚历山大港这种重要的战略价值,杜学文才下令,不计代价攻陷眼前这座堡垒,无论如何,一定要在开罗援军到来以前打下来,在他的指挥下,唐军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不要命的进攻。

从白天到黑夜,大食军尽管多次打败唐军的进攻,却是同样伤亡惨重,死伤不少,驻守这里的大食军还有战力的不过千余人了。

更要命的是,大食军依仗的城墙在唐军铺天盖地的**的攻击下,损毁得不成样了,使得这座堡垒的防卫能力大为降低。

阿慕尔重重吐出嘴里的血水,一抹脸上的鲜血,出现五个指印,方能看见肉色,整张脸赤红一片,仿佛在用血水洗脸似的,再出现五个指印,那样儿活脱一只魔鬼。

阿慕尔也受伤了,他虽然曾经是大食帝国的无双战将,可毕竟老了,这些年的不如意也在消磨着他的斗志和雄心,到如今剩下的不过是一个面对敌人,无能为力的老人。

面对着唐军疯狂的进攻,他已经无路可退了,当然他也不想再退了,他是一名军人,如果战死在这里的话,他还能保住他的荣誉,可要是逃走的话,曾经的荣耀将荡然无存,即便叶齐德能饶过他,他也将永远的生活在耻辱之中。

死吧!死吧!

就和这座城市一起毁灭吧!

心中抱着死志的阿慕尔亲自督战,冲锋陷阵,在城头上与唐军展开激烈的肉搏,短短半天的时间,便被创数十,最为惨烈的一处,使他失去了左臂,他的左臂被砍断了,他没有理睬,挥着弯刀与冲上城头的唐军死战,他的勇猛,极大的激励了大食军的士气,大食军兵气势如虹,把冲上城头的唐军又赶出了城。

“大人,唐军退了!唐军退了!”大食军指着退却的唐军大声欢呼起来。

对于驻守在亚历山大的大食军来说,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已经不能奢望歼灭多少唐军,只求能保住这最后的据点,为援军争取时间。

阿慕尔此刻可没有任何喜悦,他知道这座城堡守不住,根本就守不住,唐军暂时的退却,只是为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做准备,很快唐军就会攻下这座城堡,彻底占领亚历山大这个大食帝国在地中海的明珠。

阿慕尔不忍心说这些丧气的话,打量士气高昂的将士们,他心如刀绞,如同被人撕裂似的,因为入眼的是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虽然他们很是兴奋,却是掩饰不了他们极度疲惫的事实。更让人伤心的是这千余勉强能战的将士们,没有一个是完整的人儿,不是缺了胳膊,就是断了腿,或者是身上创伤多如牛毛,整个人血淋淋的。

要命的是,他们手中的弯刀如同锯齿,东一个缺口,西一个崩缺,破得不成模样了,其中,还有不少断裂的武器,这如何能够杀敌。

仅仅经过长达半天的战斗,大食军的战争潜力就已经被耗光了,现在他们还能坚持,完全是因为他在,可是他还能坚持多久,伤口在不断的渗着血,阿慕尔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此刻如果他坐下的话,只怕就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了。

杜学文现在对阿慕尔这个素未谋面,甚至不知道姓名的大食将军,也是佩服不已,凭借着几千残兵,居然能坚持到现在,也算是了不得了。

“将军!我们是否继续进攻?”

“将军!还是让弟兄们喘口气吧!吃些东西,弟兄们怕是撑不住了!”

唐军确实累了,甚至比大食军更加疲惫,他们从苏伊士港出发,急行军数日数夜,根本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到了亚历山大,虽然歇息了片刻,但是紧跟着的就是杀戮,唐军将士的身体确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可是现在能歇息吗?

杜学文虽然心中不忍,但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不行,不行,现在绝对不能歇息。

大食人在开罗的军队肯定已经得到了消息,正朝着亚历山大港赶来,要是再拖延下去的话,让大食人的援军赶到,到时候局势立刻就会被彻底的扭转过来。

“不行!不能休息!立刻组织人手,继续发动进攻,不惜一切代价进攻,要是再攻不下的话,你们都提头来见!

见杜学文发了狠,一众唐军将士都感觉脖颈发凉,他们都知道眼前这个尚显稚嫩的将军可不像他的长相那样文弱,可是真正会杀人的角色。

唐军再度集结,随着杜学文的佩剑向前一指,唐军将士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声,好像下山猛虎似的,对着城主府再度发起了进攻。唐军的冲锋就象一片海潮,对着城主府无情的涌来,他们漫过了城墙,从损毁的城墙上涌了进来。

“大食狗,受死!”

杀戮了半晌,唐军将士的野性也被激发了出来,爆发出惊天的怒吼,眼里射出炽烈的光芒,挥着手中的武器,迎着城头上的大食军队冲去。

同样的,大食军也在阿慕尔的率领下,展开了绝地反击,一往无前,没有人惧怕,哪怕是一丝一毫,他们有的是死战的决心,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要为他们信仰的真主奉献生命。

两支军队就象两片涌动的海浪,轰然相撞,迸溅出无数的血色浪花,那是由两军飞溅的鲜血织成的美丽花朵,赤红、闪亮、妖艳,透着一股诡异之气。

阿慕尔知道决战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候,看着越来越多的唐军冲上了城墙,他知道亚历山大完了,彻底完了。

不过身为一个将军能够死在战场上,这也是一种无上的荣誉了,而且他是战死在疆场上的,他为了他的信仰付出了一切,想来应该能被万能的真主接纳吧!

一个唐军兵士冲了过来,挥舞着横刀在阿慕尔的脖颈之间滑过,一颗头颅冲天而起,无头的尸身晃荡了一下,最后无力的倒下。

那个唐军看都没看阿慕尔一眼,紧跟着又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了,大概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这一刀砍杀的居然会是一个大食名将。

战斗渐渐结束了,最后一个大食军倒在地上的时候,喊杀声也终于停了下来。杜学文在众将的簇拥之下,登上了这座城主府。

望着地上的残肢断臂、破碎的内脏,还有涌动的鲜血,将士们爆发出惊天的吼声,欢欣鼓舞。

此战可以算得上是大军进入埃及以来的第一战,此前在苏伊士港的战斗,几乎兵不血刃,即便胜利了,也没什么可喜,首战告捷意义重大,不仅仅是胜利这么简单,而是对军心士气的提升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

“这些大食狗也真是够硬气,愣是不投降!”

“不投降正好!我们还省了事了,统统砍杀了就是!”

将士们握着滴血的横刀,一脸的兴奋,大声议论着,虽然嘴上说得不客气,胆寒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对这一战的对手还是十分尊敬的,他们是真正的军人,只要是真正的军人,就能够赢得唐军将士的好感。

杜学文听着,点点头道:“说得不错,这些大食人都是真正的军人,来人啊!着急城内的百姓,将这些大食人厚葬了,再让他们分辨一下,谁是这里的主帅。”

众将连忙应诺。

杜学文接着说道:“攻陷了这亚历山大港,固然让人欢喜,然切不可掉以轻心。大食军队训练有素,战术高超,装备精良。更是连年征战,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战力极强,不可轻视。这一战,我们之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取胜,主要在于亚历山大港属于防范,要是他们的城墙再坚固一些的话,我们的损失会很大。”

杜学文分析得很对,要是亚历山大的城墙不是当初被阿慕尔一气之下,全部拆毁的话,只怕这一战,唐军想要取胜,可不大容易,他们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根本就没带大型的攻城器械,要是打一场攻城战的话,损失会大的多。

“让当地的百姓烧水做饭,也该让将士们好好歇息一下了,今后还有越来越多的大仗,硬仗在等着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杜学文开始下令。

这时一个唐军将领问道:“将军!对待那些平民我们该如何处理!?”

他说得小心翼翼,生怕杜学文会说出一句“屠城”来,要知道,当初杜睿领军作战的时候,可是没少下达屠城的命令,契丹人被杀得灭族,三韩也被杜睿屠戮的十室九空,倭国就更不用说了,当初征伐倭国的时候,一千多万倭人,被杜睿杀得只剩下了不到四百万。

屠城!

杜家可是有传统的!

杜学文闻言,淡淡的一笑,道:“对那些真心臣服的,自然要网开一面,不过对待那些三心二意的,也少不得让将士们在动动刀子了!”

众将见杜学文居然说得这么轻松,一个个只感觉后背发凉,谁都知道一旦开杀的话,将士们的杀意被激发了出来,根本就停不下,到时候亚历山大只怕是又要血流成河了。

杜学文没有再理会,接着吩咐道:“派出哨探,一定要查到开罗援军的行军路线,明日大军出发,阻截大食人的援军!”

“末将遵命!”

打发了众将,杜学文也是感觉浑身疲惫,脱下了铠甲,抚摸着当初杜睿送给他的宝剑,他的脸上立刻浮现起了笑容。

总算是没有辱没了你!

这柄剑当初跟随杜睿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大小战事经历了无数,不知道饮了多少人的鲜血,今天到了杜学文的手上,也总算再次开始闪耀耀眼的光辉了。

第七篇 永徽 第四十三章 焚书坑儒

在离开亚历山大港,前去阻击大食在开罗的援军之前,杜学文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必须做了。

要毁灭一个民族,必须毁灭其文化。

这句话是当初杜睿教给杜学文的,没什么旁的意思,就是一个简单的毁灭。

阿拉伯人的文化传承的时间也不短了,而且后世的经验来看,其穆斯林文化的生命力极其强大,以至于后世各国都对其严加防范,甚至还有人提出,如果不对穆斯林文化,加以控制的话,整个世界都将被其伊斯兰化。

在后世,就连强大的欧洲各国对伊斯兰文化的入侵都倍感恐慌,甚至有人断言,假以时日,整个世界都将被穆斯林控制。

穆斯林首先宣称自己是“和平的宗教”,通过经商、避难的方式零星迁徙到一个新地方,很低调,很和善,很遵纪守法,除了对吃某种食物有点神经过敏,除了干涉婚姻自由之外,谁能拒绝这么一群可怜巴巴的外来人呢?于是,他们站住了脚。

既然站住了脚,那么第二步就是形成社区了。这个进程会持续几十年,几十年之后人们会发现,周围已经到处是“他们”。“他们”游走于开放社会中,而其他人却对“他们”的圈子针插不进,除非其他人也皈依了“他们”。

第三步,人们会发现身边的暴力和犯罪现象突然增加,人们惊讶地发现周围突然到处是某族小偷,即便是犯罪,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又过了多年,那些家伙已经动不动就砍人了。

第四步,犯罪行为会升级到群体性暴力,“他们”十分善于结为一体,对付单个的其他人,侵占财产,强占耕地,让其他人生活在威胁的阴影中。

第五步,群体性暴力会变得越来越频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动不动就出动几十、几百殴打、骚扰其他人。在这种情形下,其他人面临选择,如果有可去的地方,其他人就得背井离乡;如果没有可去的地方,要么继续在惊恐中度日,要么不如皈依“他们”,以免遭迫害。

至此,某个特定地域的伊斯兰化已经接近完成,其标志是,“他们”占了局部人口的简单多数,或者是相对多数。这时,“他们”就要闹独。立、闹分。裂了,“他们”闹**时既有“温和派”,也有“激进派”,还有“犯罪派”,兴兵围剿,“温和派”就来宣扬和平,罢兵休战,“激进派”就来杀人防火,而“无间道”是不管文武,片刻不歇。

此时的其他人就要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屈膝投降,看着那块地方分裂出去,眼睁睁地看着留在那里的同胞被迫害、被驱赶、被屠杀、被同化;要么,奋起反抗。

同意他们分裂出去就能乞求来和平吗?

就能结束这绿化步骤吗?

谁要相信这个,那他的智商不会高于个位数,这个分裂过程永远不会停止,过段时间人们就会发现,现在的进程重新进入了“步骤一”,或者“步骤二”,只不过换了个地方。

伊斯兰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不能不让人担心,因此既然无法同化,那么干脆就将其毁灭,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不单单是对待穆斯林文化,欧罗巴的文化也是一样,在杜睿的眼中,都是必须被毁灭的,只有毁灭了旧的体系,那些无所适从的异族人,才会真正的被纳入到华夏文明之中。

此时的欧罗巴正处在一个非常特别的黑暗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世俗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文学、艺术、哲学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从此罪就降临到了世界。”

在教会的管制下,此时的欧洲社会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当然这是杜睿乐意看到的,欧罗巴越是落后,对华夏就越是有利。

杜睿对其要做的不是单纯的毁灭,而是禁制,禁制这种文化流入华夏大地,将其完全封闭在欧罗巴,折腾那些白种人去。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思想,杜睿可就不客气了,后来欧罗巴大地的文艺复兴,在杜睿看来,是绝对要不得的。

有的时候,刀剑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