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极品闲人(刺刀)-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他们愿意,东方帝国随时都能变成他们的丝绸行省,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可是西域大败,葱岭大败,中亚失陷,让他们彻底的清醒了,东方帝国的强大,也牢牢的刻在了他们的头脑之中,他们感觉到了畏惧,感觉到了来自东方世界的巨大威胁。
这也是为什么,中亚丢了这么多年,他们居然从来都没有任何行动,夺回失去的土地。
所以当穆巴克第一次听到唐人居然在图尔登陆的时候,心中居然会涌起巨大的寒意。
阿里摇头道:“当然不是!我们当然不能纵容唐人在我们的土地上,任意妄为,我虽然能够猜到他们的计划,但是我们不得不集中兵力去驱逐他们,总督大人!一旦唐人在西奈半岛上站住了脚的话,他们就能与拜占庭取得联系,到时候,局势对我们太不利了!”
穆巴克叹息了一声,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确实不好,可是就像阿里说得那样,他不得不这么做。
“既然如此,那就集中所有的兵力,和那些该死的唐人决一死战!”
阿里闻言,连忙道:“不!总督大人,这不行,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一处,亚历山大港和塞得港同样需要守护,您不要忘记了,唐人不单单在西奈半岛,他们在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上同样有不少的驻军,如果那些唐人南下,攻取了亚历山大港和塞得港,到时候我们在地中海,可是连一个好的出海口都没有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战事不利,我们逃生的路,会被唐人掐段!”
穆巴克听了阿里的分析,也知道自己方才有些冲动了,点头道:“你说的不错!哈马德里!我命令你留守开罗,守卫塞得港和亚历山大港!”
哈马德里方才见风头都被阿里抢了过去,心中正不满呢,听到穆巴克居然把这个重要的一个任务教给他,顿时心中大喜,道:“总督大人请放心,有我在塞得港和亚历山大港,谁都抢不走!”
哈马德里话说得干净利落,穆巴克听了也是大为振奋,起身道:“好了!我的将军们!现在是到了,让那些唐人好好见识一下,在埃及究竟是谁说了算,这里究竟是谁的地盘了!除了需要留守开罗的军队,动用所有可以动用的军队,将那些该死的唐人,讲那些胆敢染指真主在人界福地的唐人,统统赶下海!”
#¥#¥#¥#¥#¥#¥#¥#¥#¥#¥#¥#¥#¥#
哈马德这边,在忙着集结兵力,去围剿西奈半岛上的唐军,而在红海等待机会的杜学文所部,也没有闲着,他不断的派出哨探,乘着小船在苏伊士港登岸,去探查情报。
自从杜睿横空出世以来,唐军作战,对情报的重视,大大的加强了,以往作战,唐军在意的往往都是那些重要的事情,对于一些细枝末节往往会选择忽略。
可在战争中,决定胜败的,往往都是一个细小的原因,就好像二战的时候,北非的意大利军队因为没有打开弹药箱的钳子,而选择成建制的投降。
杜睿为唐军的将领们打开了一道门,在战争发生之前,需要主意的不单单是对方的兵力配属,后勤保障这些细节需要注意,还有很多方面都应该列入被侦查的范畴当中,包括对方的武器装备,对方主要将领的性格,当然更重要的是地理环境。
只有得到了这些情报,然后才能通过分析,找出取胜的要素,这是当下没一个唐军将领都必须掌握的。
“根据情报显示,大食人在苏伊士港的驻军只有两千人,而且因为自打埃及被大食人占领之后,红海一直都在大食人的掌控之中,他们在港口并没有修建足够的防御设施,这是我们的机会!”
“还有情报显示,大食的埃及总督穆巴克正在集结兵力,准备东进,围剿在西奈半岛上的大帅所部!看起来我们的初期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
“穆巴克此人的性格一向都是胆小如鼠,这次能有这么大的手笔,也算是难得了!”
“不!情报显示,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对埃及西部的防御,在开罗,他留下了两万人坚守,而且还都是大食人在埃及行省的精锐部队,拥有快速奔袭的能力!如果我们在攻占了苏伊士港之后,逐一奔袭塞得港和亚历山大港,这会给大食人援救的机会,我们的计划必须改变!”
“有埃及守将的资料吗?”
“将军!情报部门正在搜集!”
杜学文点了点头,道:“好!要快些!”
杜学文的旗舰上,所有的唐军将领都被集中在了一起,商量着出兵之事,这是唐军的习惯,也可以说是杜睿留下来的习惯,每一场大战之前,都要集思广益,杜睿一直以来坚持的都是一人计短,三人计长,通过这样的讨论,总能出现更好的办法。
要知道,这可是战争,战争是会死人的,只有将所有人的聪明才智都集中到一起,讨论出最好的办法,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杜学文见众人说得都差不多了,便道:“我们确实应该改变一下策略了!我觉得在攻占了苏伊士港之后,我们不能立刻放弃,去奔袭塞得港和亚历山大港,而是应该派一部分人在此坚守,可是我们的兵力有限,不可能做到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派兵驻守,因此我决定,留下三千人,和古吉拉特船工,依托我们战船上的火炮防御港口,牵制一部分大食兵力。而后,薛讷!”
薛讷闻言,连忙起身,应道:“末将在!”
杜学文命令道:“本将命你甩辽东军三万人突袭塞得港,而后与塞浦路斯,克里特岛上的驻军取得联系,封锁海上要道!”
薛讷应道:“末将领命!”
杜学文接着道:“本将率领余下的一万左千牛卫军,七千天竺军攻占亚历山大港,切断大食人的开罗援军。而后,薛讷你率领三万辽东军绕道偷袭开罗,务必将开罗守军,就地歼灭!”
众将闻言,觉得杜学文这种安排也不差了,只是杜学文本部只有一万七千人,能不能在亚历山大港,抵挡住大食人的援军,这可是个问题。
谁都能猜到大食人作战,最喜欢征伐仆从军,大食军中的马木留克骑兵,就是他们征发的仆从军,也就是说,开罗的守军定然不止两万人。
杜学文显然也猜到了众人的担心,笑道:“诸位放心,本将不会拿着自己与将士们的性命弄险,大帅此前可是分给了我们五千火枪手,如今也该检验一下他们威力的时候了!”
众将闻言,也知道再说什么都无用了,杜学文的安排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末将遵命!”
第七篇 永徽 第三十八章
苏伊士港,如今的港口自然是不能和日后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的繁荣景象相比的,在后世为了争夺这里的控制权,几个国家能爆发一场战争,但是现在这里不过就是个小渔村罢了。
埃及的经济不发达,甚至可以说落后的很,自然没有多少商人愿意光顾这里,停泊在港口的,除了一些躲避风浪的船只之外,就只有一些当地人的渔船了。
这里的守军也不是很多,只有两千人,而且大半都是征发的本地人,担任戍卫工作,积极性能有多高,可想而之。
守军每天的任务只是征缴渔民的赋税,一群穷鬼身上能有多大的油水,所以这里说起来,还是个清水衙门。
所有的地方都是一样,清贫所在,没有油水的地方,即便是有大食人在头上施以高压,可那些当地人戍卒懈怠还是不可避免的。
港口有一座烽火台,不过那里面的柴草和狼粪已经许久都没有更换了,风吹雨淋的,还能不能点燃,也没有人愿意去关心。
不过~~~~~~~~~~~~~~
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响起,原本安静的港口已经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所有人都在漫无目的的四处奔跑,好像不这样的话,就根本没办法排解他们心中巨大的恐慌。
高高耸立的桅杆,迎风飘扬的赤龙战旗,庞大,带着强烈压迫感的船身,这对平日里只能见到平底渔船的人们来说,无一不带着强烈的冲击感。
穆巴克有一件事倒是没有愿望埃及土人,说他们是乡巴佬倒也不算侮辱,曾经古埃及的辉煌离他们太远了,远到几乎让人遗忘的地步,现在的他们已经被异族奴役了上千年的时间,他们哪里见过什么大阵仗。
闻讯赶来的大食将军此刻也呆立在码头上,他是见过世面的,也曾参与过大食与拜占庭的战争,可是无论是大食的战舰,还是拜占庭的战船,和眼前这些庞然大物相比,简直小的好像老鼠一般。
“真主啊!难道您已经抛弃了您的子民吗?”
大食将军的双腿在打颤,手按在刀柄之上,但是怎么都鼓不起勇气,将其抽出来,此刻他的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了,那种强烈的压迫感在他的心中笼罩上了一层阴云,久久难以散去。
“将军!我们~~~~~~我们该怎么办?”一个卫兵颤抖着声音问了一句,此刻他的头脑之中也是一片空白。
怎么办?
我他妈知道该怎么办!
唐人!
入侵!
这两个可怕的词汇同时钻进了这个大食将军的头脑之中,曾几何时,唐人在大食人的心中简直和绵羊没什么两样,是可以任由他们宰杀的存在,可是西域惨败,葱岭惨败,中亚失陷,让他们将唐人这个概念,彻底的在心里扭转了过来。
大食人已经被唐军杀怕了,唐军在他们的心中和魔鬼已经画上了等号。
前两天,他就已经接到了通知,知道唐人在图尔登陆了,开始了对大食的攻略,当时他还曾向穆巴克提过建议,建议加强苏伊士港的防御力量,因为唐人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在图尔登陆,为什么不能在苏伊士港登陆,然后直捣开罗。
只可惜他的建议,并没有被穆巴克采纳,现在惩罚终于来了。
“逃!”
一声尖利的嘶吼声响了起来,大食将军心底的恐惧终于战胜了他的荣誉感,逃走,逃离这个地方。
原本就十分混乱的苏伊士港变得更加混乱了,所有人都在争相逃命,不管是平民还是卫兵,面对这从未见过的巨大战舰,他们实在是生不出抵抗的勇气,那孤零零的烽火台就树立在一旁,没有人去看一眼。
苏伊士港的乱相,完全呈现在了杜学文的眼中,他冷冷的一笑,收起千里眼,下令道:“命令薛讷做好登陆准备,所有战舰打横,侧身炮位对准苏伊士港,三轮齐射,本将军要把这苏伊士港彻底摧毁!”
杜学文身旁的传令兵闻言一愣,没有立刻去传达命令,道:“将军!是无差别发射,可是港口还有很多平民!”
杜学文冷笑一声道:“本将军知道,会误伤平民,可是也能炸死军队!卫兵!收起你的怜悯之心,现在不是宣扬大唐仁德的时候,我们在给予埃及人恩惠之前,先要让他们知道大唐成为这里的主人,是因为我们的拳头更硬!”
“是!”
传令兵不敢在迟疑,一阵旗语之后,所有的战船纷纷打横,小船被放了下来,上面都占满了唐军将士。
薛讷站在登陆船上,仰头看着旗舰上的杜学文笑道:“兄长!无需浪费弹药,给弟兄们留些练手的机会,这番大炮轰击过后,还能有几个站着的,弟兄们千辛万苦到了此间,总不能连个让战刀饮血的机会都不给啊!”
杜学文当然知道火炮的巨大威力,要知道如今大唐舰船之上装备的火炮可不是当初那种只能发射实心弹,射程短,威力小的火炮了,经过火器司不断的钻研,改进,如今的火炮就算是比之历史上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所用的火炮也差的不远了。
炮弹的威力大了,造价自然也就高了。
可是在杜学文看来,就算是这大炮一响,当真黄金万两,他也宁愿用火炮扫清敌寇,也不愿意让将士们以命相搏。
这样一来虽说是让将士们少了一个开刀的机会,可总要比将姓名丢了的好,和让将士们送命相比,他宁愿让他们当一个收尸队。
“废话少说,执行命令!”
薛讷自然也知道,他的要求根本就是妄想,可是他的内心还是极度渴望着,能一刀一枪的戳出一番功业来,而不是坐着小船,上岸,而后宣布大唐对苏伊士港的军事占领。
港口上的大食军队也看到了唐军战船的变化,他们可没见过强大的火器,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拜占庭人所使用的流动之火,就已经是神赐予的圣器了。
港口上的人突然安静了下来,在他们看来唐军的战船正在转向,一些埃及仆从军甚至欢呼了起来,似乎危险已经远离他们了,可是片刻之后,他们就被发生在身边的一切惊呆了。
“轰!”
一声巨大的雷爆响起,几乎能刺穿人的耳膜,远出唐军战舰的船身突然冒起阵阵的白烟,还没等港口上的人们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的身边就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
巨大的爆炸不断在人们的身边发生,溅起的碎石四处飞舞,打在人的身上,立刻筋断骨折,血肉模糊,无论是血肉之躯,还是石头垒成的建筑,在这天雷的轰击之下纷纷化为乌有。
大食人总归还经历过大阵仗,有见识,他们知道这一定是唐军的新式武器,可是那些埃及土人呢?
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个蒙昧,落后的地方,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这种景象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天神降下的神罚,一个个都忘记了逃命,跪在地上,嘴里喃喃自语着,祈祷着神明的宽恕。
三轮齐射一过,苏伊士港几乎已经没有完好的建筑了,烟尘降下之后,到处都是瓦砾一片,就连港口的那些渔船都被殃及池鱼,大海上满是漂浮着的碎木板,还有一些断肢残臂。
“命令薛讷登岸!”
令旗再次挥舞,早就做好了准备的薛讷高举着战刀,大声吼道:“将士们!轮到了我们了!上啊!”
小船乘着风浪,就好像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笼罩在死亡气息之中的苏伊士港,已经没有任何抵抗了,在唐军这种全新的战争形式下,无论是悍勇的大食人,还是那些懒散的埃及仆从军,他们都没有了抵抗的意志。
幸存者还在面带惊恐的回忆着方才发生的一幕幕,那是地狱,真的是地狱,他们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方才发生的一切。
港口之上的大火还在燃烧着,冲天的黑烟,宣告着这座港口已经变得不设防了,穆斯林的弯刀,铁骑曾征服了这里,现在轮到大唐了。
“冲!冲!凡是胆敢抵抗的,一律就地处决!”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薛讷挥舞着战刀,大声嘶吼着,踏上港口,眼前的一切,也出乎了他的预料,他虽然见识过火炮的威力,但仅仅是三轮齐射,就瓦解了一座港口的防御,还是让他有些震惊。
当然更加让他有些不满意,大食人居然放弃了抵抗,选择了投降,这让一心想要建功立业,摆脱父辈光环的他大为不满。
大食人不是纵横欧亚非,所向无敌吗?
他们的骄傲在哪里,身为一个军人的尊严在哪里!?
驻守这座港口的大食将军,此刻已经变成了一摊碎肉,一枚炮弹直接命中了他的身体,几乎感觉不到痛苦,他的生命便宣告完结。
薛讷在一片瓦砾之中,找到了那个大食将军的佩刀,依然还在刀鞘内静静的躺着,它甚至都没有机会暴露在空气之中,告诉唐军,它想要战斗。
负伤的守军,被薛讷默许成了唐军将士发泄的对象,而那些幸运躲过了炮击的守军则好像一群绵羊一般,被赶到了一处,只有十几个唐军看守者,薛讷甚至都懒得收缴这些已经魂飞胆丧之人的武器。
被俘的守军也根本就兴不起反抗的念头,唐军的强大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们的头脑当中,在他们看来能够操控雷电,烈火的对手,根本就不是他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对抗的。
苏伊士港并不大,根本无法容纳唐军舰船驶入,杜学文也只能乘着小船登岸了,这让唐军上岸显得麻烦了不少,五万大军全部登岸之后,居然天都已经黑了。
杜学文显然对此非常不满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港口太小,大船无法靠近,仅仅依靠小船运送,显然难以满足五万大军的需求。
“兄长!这里已经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中了!”
到埃及的第一战打得如此漂亮,薛讷显然也有些兴奋,虽然他的冲锋队没有捞到硬仗打,但是能毫发无伤,就占领一座港口,在非洲大陆上有了第一个立足点,显然也是个好消息。
杜学文点了点头,道:“丁山!我们没有时间在这里休整了,今天夜里就必须出发,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用不了多久,大食人就会发现苏伊士港出了问题,到时候一旦他们在塞得港和亚历山大港有了准备,我们的计划可就要破灭了!”
薛讷也同意杜学文的意见,点头道:“兄长放心,小弟这就去集结队伍,用不着等到天黑,现在就可以出发!”
杜学文道:“好!你这就去准备,不过切记,粮食一定要带的充足,此地多沙漠,找几个当地人做向导,可千万不能出了岔子!”
唐军毕竟是第一次光顾非洲大陆,对这里的地形根本就不熟悉,要是一旦贸贸然的闯进沙漠之中,到时候迷失了方向,那可就糟糕了!
薛讷连声应道:“兄长放心,小弟省的!”
薛讷说完,转身就去准备,集结队伍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唐军将士们显然都对如此轻松就占据了苏伊士港十分不满意,他们喜欢的是大仗,硬仗,喜欢的是在尸山之中睡觉,在血海里面洗澡,喜欢那种短兵相搏的感觉。
一听到要连夜出发,一个个都兴奋的不得了,根本就不用各自的队官招呼,自发的就站好了队伍。
杜学文看着,脸上带着笑意,显然他对将士们这高涨的士气,浓浓的战意十分满意,身为军人就应当如此,那些畏战如虎的,只配被人奴役。
“将士们!”这是杜学文第一次站在大军面前,做战前动员,好不生熟,而且他立刻就喜欢上了这种感觉,“这里不过是我们征服埃及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许多大仗,硬仗在等着我们,现在我命令你们一路向北,杀死你们看到的每一个大食人,征服你们踏足的每一寸土地,现在~~~~~~~~~~~出发!”
第七篇 永徽 第三十九章 骑兵!出击!
第三十九章骑兵!出击!
留下三千军队驻守苏伊士港,杜学文和薛讷便乘着夜色出发了,他们的目标在北方,在塞得港和亚历山大港。
在陌生的环境里,唐军并没有觉得不适应,哪怕是一直以来都战斗在辽东这种苦寒之地的辽东军,也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无数战马在埃及的大地上奔驰着,一路向北,疾驰而过,这么大规模的行军,想要隐匿行迹根本是不可能的,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快速度,在开罗的大食驻军反应过来之前,奔袭捕杀他们的猎物。
华夏是世界上较早出现骑兵的国家,这么多年的战争积累,对于骑兵战术的运用也早就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在华夏的历史上,早在春秋未期,步兵兴起,各国车步并重的时候,华夏大地上就出现了少量的骑兵,同战车步兵混编,不过当时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辅助力量。
直到战国时代,骑兵才作为一个**的兵种出现,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车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
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少量的使用青铜剑、戟作战,并且那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从后世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进入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是汉朝向匈奴称臣,因为汉朝在武帝以前和匈奴作战几乎没有打胜过,曾经白登之战汉军40多万军队战败,还有大大小小的各场战役,匈奴普遍用的是骑兵,而中国由于汉以前几百年中一直在打内战,都是各大战国纷争,都适用的步兵和车兵作战,从来没有和善于使用骑兵的匈奴军队作战,再者,在此以前中国包括欧洲都不看重骑兵作战,因为一冶金技术落后,装备上没有适合骑兵的武器和装甲,科技落后没有适合骑兵的马鞍和马镫,所以导致士兵不能长时间骑马,所以从周以后骑兵渐渐的被中原各国淡忘,大多用于侦察,而已匈奴为首的北方民族,因为天生以放牧为生所以在骑兵方面有很大的改进,和利用,匈奴当时的所有正规军基本都是骑兵,匈奴骑射尤为厉害,基本是一箭命毕。
但是汉帝国为了打败匈奴,出于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下令训练骑兵,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由于骑兵作战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所以一切都在探索之中,首先马鞍在战国末期诞生了,但是由于没有马镫战士还是不能长时间在马上作战,后来霍去病研习骑战发明了马镫,保障了骑兵可以长时间在马上作战,至此世界骑战跨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也是第一个发明出马镫的国家,后来。经成吉思汗大军西征传入欧洲,由于匈奴的厉害之处在于骑射,他们的弓箭非常厉害,所以汉朝将领和工匠们将古弩改进,加大射程,和次数,导致可以发三次,或者更多,另一方面将秦朝时期使用的长射箭头,重新找出来,并加以改进,使得当时弩的射程为以前的两倍远远超出匈奴的弓箭射程,再加上匈奴是在马上用力拉弓的同时瞄准,而汉军是在拉好弩后瞄准准确率大大高于匈奴,再加上后来大力训练精锐骑兵,使之可以与匈奴骑兵一较高下,所以导致匈奴的骑射完全失去优势。
《史记》记载:“冠军侯嫖姚校尉霍去病受任骠骑大将军,率万骑出陇西击匈奴右部,历五王国,越焉支山千里,歼敌**千,斩折兰王、卢侯王,收休屠王祭天金人。”
汉军与匈奴人作战就是一句话,以骑对骑,以快对快,打得你没法躲,或是来不及躲。
由于霍去病对骑兵战的不断研究,他弄出了第一个人类历史上的骑兵战阵,由于汉以前对内作战所以多发展了步兵和车兵战,这些战法讲究配合,而骑兵的战术大部份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既使是骑兵战术的祖师爷匈奴人也只有这些,所以骑兵在作战时根本就没有办法列阵,因为如果列了阵,再重逢的时候既要保持阵型不乱,又要保持骑兵的优势冲杀根本不可能,这样只能减低骑兵的激动,冲击和战斗力,所以一直没有人研究出适合骑兵的战阵,但这时的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种新战术,车悬。
车悬其实也就是突击战术的威力加强版,但比突击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击哪样一窝蜂似的一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配合,等于一个骑兵版的锥行阵,不同之处在于宽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
由于卫青和霍去病的不断对匈奴作战,使得匈奴帝国在东方难以发展,而且分裂为东匈奴和西匈奴,东匈奴投靠汉朝和汉朝一起对抗西匈奴并且渐渐并入汉朝,而西匈奴因为在东方找不到发展空间,被迫杀向西方寻找新的空间,由于匈奴学会了一部分汉朝骑兵作战方法,再加上他们自身的优势,导致匈奴对西方的什么罗马帝国,高卢,汪达,等等有财富的地方都意味着屠杀,当匈奴人入侵欧洲后欧洲人普遍视匈奴人为野蛮人,他们用骑兵相继将许多欧洲北方民族赶出他们的土地,然后又进攻罗马,使得罗马损失惨重,因此西罗马不得不宣布灭亡,由于匈奴人在东方被中国人痛击打败,使得西方遭受了厄运,在匈奴铁骑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下,西方民族是生灵涂炭,可见西方的骑兵根本不是东方帝国的对手,最起码在当时是汉朝骑兵天下无敌。
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骑兵,就要数蒙古骑兵了,蒙古人对骑兵的培养,无疑是极其苛刻的,骑兵的预备役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十五岁从军,七十岁退出兵伍。
《元史。兵制》记载:“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佥为兵。”
蒙古马个头稍小,但耐力极好,而且适应粗放粗养,是相当优秀的一种军马。蒙古骑兵有着超强的机动力,一名士兵往往备有六匹以上的战马,轮换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进近百公里。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其人民生长在苦寒之地,对于恶劣气候的忍耐力极强,物质条件要求很低,有着一般农耕民族无法比拟的战斗力。
蒙古马虽然体型较小,不及阿拉伯、亚利安马速度快、体型高大,但蒙古马适应力强,耐粗饲,易增膘,寿命长,十分适合长距离行军,无后勤保障作战,这些马随处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军50至100公里,可以终年使役。并且重要的一点是蒙古马的母马哺育期可产奶300至400千克,这成为长时间在外作战,无需后勤保障的蒙古军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
长年骑射的蒙古人能拉强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头制成,具备很强的穿透力和很远的射程,能在高速机动中,准确射击的蒙古人,还能在短兵拚杀中给予敌人极大的杀伤。因为蒙古人往往自备武器,所以在箭、马刀以外,士兵们还带有自己喜欢的武器如长矛、狼牙棒、绳套等。在护具方面,蒙古人以皮制甲为主,轻便坚固,虽然不如铁甲的防护力好,可是为其赢得了更大的机动性。
蒙古骑兵机动能力强,通常能够调动敌军到预设的阵地进行作战,在进入作战地域前,全体蒙古骑兵下马,牵马而行以保持马力。接近战场两里之内,再上马作战。作战时,留少数兵力于大营看护战马,战马疲惫后可以回营换马再战。
对付欧洲的军队,蒙古人通常会派出几名勇士绕敌人的阵形挑战,引诱对手射箭,待确定敌人弓箭的有效射程后,蒙古骑兵则围绕着敌阵在敌人弓箭射程外攻击,利用蒙古骑兵弓箭射程较远,弓骑兵机动打击能力强的优点轮番打击敌人。等侯敌方阵形因伤亡和疲劳出现破绽时,绕阵攻击的蒙古骑兵可以从任何方向发起致命一击。
欧洲的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数量并不多,战斗力与蒙古骑兵相比也没有优势可言,因而蒙古骑兵能以两万骑兵远征而杀死了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拨都回国时带回了两千车人的左耳。史学家估计一个皮袋可装一百个人耳,两千车的人耳大约为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数。
在骑兵冲锋时,战刀很容易卡在人肉或者是盔甲上,因而蒙古人配备了一种特殊的骑兵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