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刺刀)-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捷。后代,将帅统领军队在前方作战获胜,虽然不曾还师回都,遣人向朝廷报告胜利,也称为献捷。捷报一般在早朝时当廷宣读,叫做“宣捷”。明代,前方有大捷,朝廷宣捷后要遣官告祭郊庙,中捷以下则不举行告祭庆贺之礼。

战争结束,如果敌方投降,则有受降之仪。宋代起,国家礼典中都有受降仪式。宋代受降仪与献俘大致相同,也在宣德门举行,降王率降众穿戴本国衣冠俯伏而拜,口称万岁。皇帝下旨赦罪,赐给冠服袍带,降王等拜受,更换所赐冠服袍带后,再拜称万岁。

清代受降仪,降王对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皇帝赐筵宴。大将军在前方受降,须报请皇帝批准,再露布中外周知。受降之日,于军营外筑坛,坛旁建“奉诏纳降”大旗。降者立于旗下,鼓吹鸣炮后,大将军登坛就座,降者匍伏膝行至坛下,俯首乞命。大将军宣皇上旨意,予以赦免,并酌量给予赍赏。降者叩头谢恩而退。

一般来说,要献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抓住了敌国的重要人物,比如说敌国的国王皇帝、丞相、大将这些人物。二是敌国要足够强大,要有足够的份量,不然的话,不会举行献俘仪式。

比如小勃律,苏麟西征,虽然一抓住了小勃律王阿莫多,灭了小勃律,却是没有举行献俘仪式,不要说献俘仪式,甚至庆贺仪式都没有举行,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小勃律不够份量。

吐蕃可就不一样了,这个蛮族国家为祸大唐边陲数十载,如今一朝被灭,这可是普天同庆的大事,自然要以最为隆重的仪式相佐,无论是谁都不敢有一丝的马虎。

随着褚遂良一声高喊,献俘仪式正式开始,两厢的禁卫军也跟着高声喊道:“献俘!”

杜睿手一招,早有飞虎军将士将芒松芒赞从囚车之中押解出来,缓慢的从承天门前经过,芒松芒赞此时已经被吓破了胆,要不是有飞虎军将士提着,浑身瘫软的他,恐怕早就栽倒在地了。

献俘对于李承乾来说,那是无上荣光,足以名垂青史,对芒松芒赞来说,那恐怕是平生最大的侮辱,吐蕃的赞普,如今沦落到如今这地步,还有比这更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吗?,只是可惜,此时的芒松芒赞哪里还顾得上这些,他现在满脑子都想着怎样才能保住一条性命,什么耻辱不耻辱的,他根本就不在乎。

虽然被献俘的只有芒松芒赞一个,但是无论是李承乾这个皇帝,满朝大臣,还是长安城的百姓,却并没有觉得如何单调,这可是吐蕃的赞普啊!

“臣杜睿奉旨出征吐蕃。”杜睿眼中光芒闪烁,高声禀告道,“赖将士用命,攻占石堡城、打下大非川、越过积石山、攻占逻些城,平定吐蕃,擒获吐蕃赞普芒松芒赞,献于大唐帝国皇帝陛下!”

杜睿的声音如同惊雷,群臣、百姓听在耳里,如同天音仙乐,让人振奋,让人忍不住热血沸腾。

褚遂良也是激动的难以自矜,喊话的声调都有些变味儿了,可是依然在一丝不苟的完成着接下来的步骤:“皇帝陛下祭告大唐帝国列祖列宗~~~~~~~~~~~”

早有侯义捧上了蒲团,放在了李承乾的跟前,李承乾朝着太庙的方向,撩膝跪倒在地,两旁的宗室,群臣,以及城下的百姓也纷纷跪倒在地。

“李承乾祷告高祖、太宗皇帝在天之灵,永徽元年六月,吐蕃为大唐所灭,从此大唐西南边陲,再无边患!”李承乾眼里噙着泪花,冲天施礼,祷告列祖列宗。

此情此景,让李承乾如何能不激动,曾经太宗眼中不合格的守成之君,曾经在储位之上如坐针毡,满脑子只想着能保住性命的懦弱少年,如今居然也成了一代英主,也有资格向列祖列祖宣告自己的功绩,这是何等的快意之事。

祭告了大唐的列为先帝,李承乾起身,看着城下的飞虎军将士,大声道:“平灭吐蕃,此乃天大的功绩,大唐将士威武,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

蓦然间,惊天的呐喊响彻天际,直冲九霄,城下的唐军将士们,百姓们无不是挥着胳膊,晃着拳头,仰首向天,爆发出惊天的吼声,瞧他们那卖力模样,个个额头上,脖子上,手上青筋怒突,几乎要爆开一样。

李承乾看着也是不住抹眼睛,擦拭眼泪,这一刻挤压在他心头太久的抑郁总算是得到了彻底的宣泄。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情处!

身为一个帝国的皇帝,应该喜怒不形于色,应该要有穆穆威严,如此这般流泪,太没皇帝的样儿了,然而这一刻,却没有人计较,即便是一向对李承乾要求甚为严格的褚遂良也没有说话,反倒认为李承乾更加亲切,这才是真性情。

“圣上!如今这日子,怎能流泪!”武京娘上前劝道。

李承乾流着泪笑道:“京娘!朕这是高兴的!直到今日,朕方知当皇帝之乐如斯也!”

时间在惊天动地的吼声中流失,吼声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响亮,响彻云霄。

足足过了一盏茶时分,李承乾这才在武京娘的反复劝说下,猛的想起,今天有很多的事要做,不能光顾着高兴,这才意犹未尽停了下来。

又过了好久才安静下来。

李承乾清了清有些干涩的嗓子,接着道:“大唐的勇士们,你们克服千难万险,平定吐蕃,解除了大唐的心腹大患,朕心甚慰!来人啊!将吐蕃罪酋押下去!”

李世绩闻言一挥手,一队禁卫军兵士过来,从飞虎军将士的手中将芒松芒赞接了过去,朝天牢的方向押解而去,等待芒松芒赞的将会是一个未知的命运。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禁卫军的兄弟走过来的时候,飞虎军的将士居然舍不得将芒松芒赞交出去,就好像芒松芒赞这么一倒手,他们的功劳就会飞了一样。

百姓看着如同死狗一样被拖走的芒松芒赞,心情难免激荡,难以自抑,又是一阵冲天的欢呼声。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为大唐立下了这不世功勋,朕定当不吝赏赐,朕已经备下了美酒佳肴,朕要同你们一起庆贺这场大胜!”李承乾高声喊道。

“谢圣上隆恩!”将士们在杜睿的率领下,齐声谢恩。

杜睿等将帅走进了承天门,至于飞虎军的将士,营地里早就备好了美酒佳肴,就等着他们去尽情的享受去了。

杜睿刚刚走进承天门,就被下了城楼的李承乾一把拉住了手,也不顾杜睿是不是情愿,就这么拉着他一起上了御辇。

杜睿一惊,忙道:“圣上!这御辇乃是圣上御用之物,这~~~~~~~恩典,臣不敢领受!”

李承乾笑道:“这又何妨,承明!你不但是朕的妹婿,更是朕的挚友,更是大唐的功臣,大唐的英雄,今日你就与朕一同乘着这御辇,直驱太极殿,朕今日高兴,定要与你一醉方休!”

李承乾兴奋的说着,其实激动过后,此刻他的心中却十分的清明,他知道如今杜睿已经位极人臣,他能给予的几乎没什么了,封邑?杜睿身为大唐首富,根本就不在乎那些,显爵?杜睿已经是国公之尊了,又不是王室,不能封王,高位?杜睿不是个贪恋权位的人,若是此时天下一统的话,恐怕第一个辞官的就是杜睿。

所以李承乾能给杜睿的,就只剩下了这超规格的礼遇,除此之外,他实在是没什么能给杜睿的了。

看着李承乾的眼神,杜睿也明白了李承乾心中所想,微微一点头,站在了李承乾的身后,而后小声的说了一句:“圣上无需如此,只要圣上能做一个天下臣民爱戴的好皇帝,臣便再无其他奢求了!”

杜睿将此事看得很淡,可是御辇之下却有人嫉妒的眼睛通红,自然就是许敬宗莫属了,看着杜睿居然被李承乾拉上了御辇,同车而行,他嫉妒的几乎都要发疯了。

“杜承明!只要许敬宗在一日,就绝不会让你如此得意!”

第五篇 风云 第六十八章 庆功宴

太极殿内,前些时日,李承乾接到杜睿发来的捷报,在此与诸位大臣尽情畅饮,甚至失态的抱着酒坛狂饮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如今大军凯旋,喜悦的气氛更盛往昔。

此时的太极殿内早已经被布置得花团锦簇,内监、宫娥、杂役奔走忙碌着,在太极殿里摆满了短案矮几,整齐有序。

李承乾拉着杜睿的手,一同走进了太极殿,李承乾上了御阶,坐在了皇位之上,大手一挥:“都坐吧。”

“谢圣上!”所有人齐声谢恩。

李承乾示意杜睿坐在他的身边,这显然有违礼仪,杜睿忙辞谢:“圣上,臣不敢越礼!”

李承乾闻言笑道:“有什么敢不敢的?今日是庆功宴,承明乃是大唐的功臣,是大英雄,朕要你坐在这里,你便只管坐就是了!”

李承乾也不等不对说话,朝身旁那个早就安排好的座位一指,道:“坐下。”

杜睿无法,只得谢恩坐下。

殿内的太监、宫女、杂役依然奔走不息,先是送上茶水点心。

大唐是华夏历史上有名的梦幻王朝,不仅仅在于其丰功伟绩,还在于百姓生活的富足,就是寻常百姓也能过得不错,食物更是丰富多彩,送上的点心足有二十余道,摆满了短案。

李承乾笑道:“诸位爱卿,今天是庆功宴,你们莫要拘礼,尽情享用。”

李承乾的生活习惯和太宗极为相似,对于这口腹之欲一向不大上心,即便如今大唐的富足已经远超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可是对于着膳食的要求,李承乾依然极低,每一餐也不过是三菜一汤,单调的很。

可是今天不一样,吐蕃被灭,大唐少了一个心腹大患,这等天大的喜事,自然要好好的庆贺一番,人生能得几回乐,此时不好好的享受一番,更待何时?

和杜睿一起还朝的那些将校们,大多都不是出身高贵之人,他们今天的职位都是在战场上浴血。拼杀出来的,既然李承乾都让他们不必拘礼,这些大老粗自然也就不客气了,李承乾一发话,他们就是大块大块的抓过来,狠狠朝嘴里塞。一边吃一边赞叹,真好吃,这是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点心了。

瞧他们那样子,一副狼吞虎咽的样子,好象八辈子没吃过东西了。群臣看在眼里,不住裂嘴角,大是不屑,要不是碍于场合不合适,一定会出言讥嘲。

将士们的做派,和群臣的反映,李承乾都一一看在眼里,不禁赞叹道:“这才是猛士之风。”

接着又对群臣道:“你们没上过战场,不知道战场上的可怕,有时数天数夜吃不上东西。有时只能抓时间吃点,这就要吃东西特别快,要是像你们一样,一餐饭费时半个时辰,一个时辰,早就丢了性命。”

战场上的情形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变化,有时打起来数天数夜不眠不休,有时饿了,只能抓紧时间胡乱塞点东西,有时困了,甚至都能躺在死人堆里睡上一觉。

薛万彻听了李承乾的话,心头顿时一喜,道:“圣上所言极是,我们这些厮杀场里打滚的人,只会狼吞虎咽,不会细咀慢咽。”

李承乾大笑道:“好!好!来人啊!不用上这些没用的劳什子东西,将酒肉都端上来,让他们吃个痛快,今日朕高兴,谁都无需拘礼,若是有人用这些小事参奏你们,朕便要治他们的罪!吃!喝!将宫中的美酒佳肴都拿出来,朕今日要好好犒劳一下大唐的勇士们!正因为有了这些勇士,大唐才有今天的辉煌!”

李承乾圣命已下,内监,宫娥们自然不敢怠慢,美酒佳肴,流水一样的被端了上来,李承乾以身作则,端起一杯酒对着众人示意了一下,一饮而尽。

“好!”

那些战场上归来的将士们顿时一阵叫好声,他们只觉得李承乾是如此的亲切,心中不由的生出了一种,这样的皇上才和他们的胃口,这样的皇帝才值得他们效力的念头。

既然皇帝都如此,没多大功夫,一片喧哗声便响了起来,既然李承乾让他们谁都不要拘礼,他们总不好抗命不成,生死都能被他们置之度外,就不知道客气为何物了,一时间大吃大喝起来。

群臣被将士们的粗鄙作风,弄得直皱眉,李承乾不仅不以为忤,反倒是挺欢喜,赞不绝口:“有如斯猛士,大唐足以驰骋天下!”

将士们的吃相虽然和文雅丝毫不挨边,却是透着一股虎气,这正是数十年来,大唐能够灭国数十的原因所在,要李承乾不欢喜都不成。

群臣中有不少人却在不住皱眉头,他们大多都是出身高贵之人,虽然大唐自倡导变法以来,严厉打压世家大族,可是这些世家子弟到底是家学渊源,每逢开科取士,照样能占尽优势,因此这朝堂之上为官的,大多都还是那些世家出身的人,这些人一向最看不起的就是粗鄙武夫,虽然他们也会因为吐蕃大胜欢欣鼓舞,可是却不代表他们会真正的接纳这些武夫,看着将士们大吃大喝,全然不顾礼仪的模样,这些大臣的嘴裂得更厉害了,已经形诸于色了。

“杜睿,给朕与诸位大臣说说,这仗是如何打的?”李承乾突然冲着杜睿说道。

吐蕃之地,华夏数千年未收入版图,这次平定吐蕃是千古伟业,其中有很多精彩、惊险、动人心魄的大战。虽然有不少已经传开了,不单单是殿上的朝臣,就是升斗小民也是耳熟能详。

此时李承乾让杜睿来说,朝臣们都很清楚,李承乾这是给杜睿机会夸耀一番赫赫武功。

杜睿自然那也很清楚,看着李承乾那热切的目光,他也不好推拒,应一声,开始讲述起来。

李承乾听得格外仔细,耳朵竖得高高的,神情专注,不时询问,听到紧要处,忍不住赞叹,大声赞好。

当年李承乾也曾亲自挂帅,平定吐谷浑,对于战阵之道,了解的虽然不算多,却也不会一片懵懂,通过杜睿的叙述,他就不难看出,此战当真是与以往大不相同,若不是大唐占着兵锋之利的话,要想如此彻底的战胜吐蕃,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打得好!打得好!”李承乾不禁击掌赞叹,道,“朕虽说早就看过战报,却与你的讲述差得远,要不是你说,朕哪里想得到,平定吐蕃是如此的惊险,翻越悬崖峭壁,那席君买居然也如此了得!”

当初在征伐吐谷浑的时候,李承乾也曾见过席君买,当时只是觉得席君买胆大,可是那里能想得到,这个席君买居然“胆大包天”。

“诸位将士也是英勇非凡!来!来!来!再饮三大杯!”李承乾说着就端起了酒杯,大声喊了起来。

那些将士们纷纷称谢:“臣等谢过圣上!”

饮过三杯酒,李承乾满面激动的看着杜睿道:“承明!打得好!打得好!平灭吐蕃,你当居首功啊!”

杜睿连道不敢:“这都是圣上英明,信任臣等,否则只怕也难以成事。”

此次平灭吐蕃,杜睿的一番谋划当真称得上是胆大包天,擅自与芒松芒赞议和,而后又突然偷袭,攻打逻些城,这桩桩样样,要是被人抓住了小辫子的话,他绝对会落下一个目无君上,拥兵自重,胆大妄为的罪名,要是换个人的话,肯定会对杜睿心怀猜忌,甚至扯后腿,但是李承乾却不闻不问,放手让杜睿去做,单就是这份信任,就实属难得。

“陛下英明!”群臣也赞同这点,齐声赞扬。

这颂扬与往昔不同,是真心的颂扬,李承乾当然听得出来,心中不免大是欢喜,右手一拍杜睿肩头道:“承明!对你,朕是永远信任的!”

杜睿闻言,心中不免一阵感动,人生能得一知己足矣,更何况这个知己还是当今的皇帝,有了李承乾的支持,杜睿才能大展拳脚,尽展胸中所学。

庆功宴的气氛越来越热闹,喝上了兴头的将士们也是不再理会什么规矩了,跟十天半月没有喝酒的酒鬼一般,一阵痛饮。

将士们的牛饮和那些出身高贵的大臣们此时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大臣们把酒喝到嘴里,还要慢慢品味一番,仿佛他们是品酒大师似的,而将士们却是咕咚咕咚一阵狂饮,惹得一众自命甚高的大臣直皱眉头。

今日宴会用的可都是宫中珍藏多年的御酒,有的甚至还是前隋之时留下来的,是极品佳酿,酒中仙浆,像将士们那般喝法,那简直就是牛嚼牧丹,焚琴煮鹤,暴殄天物。

还有更让群臣不爽的是,将士们一杯下肚,大声赞好酒,声音响亮,如同打雷,吵得他们一阵耳鸣,和这等粗鄙之人一同饮宴,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这些出身高贵的大臣自然看不惯,可是同样军旅出身的程咬金等人,则是大声叫好,他们也好久没这么痛快的喝过一次酒了。

上一次为了庆贺吐蕃灭国,他们也曾在太极殿放肆了一次,只可惜,那次没有这些从战场上归来的将士,喝的不大尽兴,这一次好了,还是和这样的壮士喝酒痛快。

李承乾也是兴之所至,拉着杜睿一起降下御阶,跟着那些将士们一同饮酒,和皇帝一起饮酒,这些唐军之中的低级将校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纷纷大声谢恩,李承乾也是豪情顿生,酒到杯干,一杯接一杯,不知道喝了多少杯。

群臣看在眼里,也是大为惊讶,李承乾身为大唐帝国的皇帝,居然与那些粗鄙武夫共饮,却将他们这些大唐俊杰扔到了一边,这让他们如何受得了,想不眼红都不行。

时间已经接近深夜,这场庆功宴不但没有丝毫结束的意思,反而越来越热闹,尤其是那些将校们,第一次喝到这等琼浆玉液,一个个都是狂喝猛灌,很快就喝的醉醺醺的。

“拿碗来!拿大碗来!”突然间,一阵喧哗声响起,吼得山响。

李承乾闻言一愣,他喝的也不少,此时也有些醉意了:“这是在喊什么?”

一直站在李承乾身边的侯义道:“圣上,将士们都嚷嚷要换大碗,说什么用杯喝得不痛快。”

“岂有此理!”这一个晚上,被嫉妒折磨的几乎都要疯了的许敬宗闻言就跳了起来,大声道,“这些莽夫如此粗鲁,把皇宫当成了什么地方?圣上,臣请治宋国公治军无方之罪。”

许敬宗的话音刚落,一些头脑还算清醒的大臣,心中不禁一阵默哀,这时节中伤宋国公,这个许敬宗真是利令智昏,要知道杜睿可是李承乾面前的大红人,如今又立下了这等大功,这个时候和杜睿为难,许敬宗难道是嫌自己死的慢?

李承乾闻言,顿时清醒了不少,皱着眉看向了许敬宗,他一直都不喜欢这个许敬宗,总觉得此人心机太深,只是此人的才华可是实打实的,无论是在吏部,还是如今自工部,任何工作都能做得井井有条,李承乾纵然是再不喜,却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好恶,就白白失去了一个人才,更何况太宗驾崩之时,这个许敬宗也是托孤大臣的其中之一。

只是这个时候,这个普天同庆的时候,许敬宗居然好死不死的站出来扰乱气氛,李承乾纵然是脾气再好,也不禁要动怒了。

杜睿此前已经从杜鲲鹏那里知道了这个许敬宗几次三番和自己为难的事情,他对这个许敬宗倒也了解,知道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却也不愿意和他闹出纠纷,毕竟这个人的才华,还是可以一用的。

想着便对李承乾道:“圣上,吐蕃一战,如今大唐心腹之患已除,正是痛饮之时。臣请圣上换大碗,与将士们一醉方休。”

杜睿这般说,分明就是给李承乾一个台阶下,顺便将这件事给绕过去,许敬宗要是但凡懂事一些的话,就不会再纠缠了。

李承乾强压着怒气,点头道:“说得好!来啊!给朕的勇士们换大碗,今日当共谋一醉!”

侯义虽然有心要劝,但是李承乾生命已下,他也不敢违逆,忙去换过了。

看着将士们用大碗痛快的饮酒,李承乾也是豪气顿生,也端着大碗,让侯义给自己满上了,与杜睿接连干了三大碗。

“痛快!痛快!真痛快!”李承乾一抹嘴,大笑起来,那里还有半点儿人君之风。

许敬宗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满口钢牙几乎都要嚼碎了,双眼赤红的瞪着杜睿,恨不得上去将杜睿砍杀,当然这还要他有这个能耐才行。

许敬宗有才华,有城府,可是面对杜睿这样的对手,却也再难保持冷静了,扬声道:“圣上如此看重这些武夫,还要我等何用?圣上就不怕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许敬宗这一句话说出来,顿时整个太极殿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朝许敬宗的身上看去,那眼神,就好像在看白痴一样。

李承乾的脸也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瞪了许敬宗一眼,紧接着又看向了杜睿,显然是把处置权交给杜睿了。

“啪!”

杜睿一抬手,一个响亮的耳光狠狠的打在了许敬宗的脸上。这一巴掌很有力,一个清晰的指印出现,血水顺着许敬宗的嘴角流了出来。许敬宗一惊,慌忙跪倒在地,道:“请圣上恕罪!”

李承乾冷哼了一声,道:“许敬宗!你咆哮这庆功宴,罪无可赦,不过朕念在你多年为国效力的份上,来人啊!将许敬宗废为庶人,赶出长安!”

杜睿这些也是动了真怒,这都多少年了,变法多少年了,变革多少年了,可是这些人居然还是如此,满脑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可是在尚武成风的大唐,武人的地位居然都如此低,这些所谓的士子,所谓的大唐精英,怎么就不动动脑子,好好想想,要是没有他们看不起的这些武夫戍卫边疆,哪有他们的风花雪夜。

“你~~~~~”许敬宗给杜睿一巴掌打懵了,他绝对想不到杜睿竟然敢当着李承乾和满朝文武的面打他,震惊之下,愣是说不出一句话。

“你~~~~~~~敢打我,我跟你拼了!”许敬宗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如同疯了一般冲上来,要与杜睿拼命。

杜睿还没有出手,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两个大唐猛人便面沉似水的冲了上来,左右开弓,几个老大的耳括子打在许敬宗的脸上,霎时间许敬宗的一张脸肿得老高。

“你们居然敢如此有辱斯文,本官与你们拼了!”许敬宗被打得眼前金星难冒,头昏脑胀,不辨东西南北,吼得山响。

“你们谁还记得,方才开宴之前,朕说过什么?”

一直保持沉默的李承乾终于说话了,一句话就让太极殿再一次安静了下来,就连发了疯的许敬宗都是心头一颤。

今日饮宴,谁都无需拘礼,若是有人用这些小事参奏你们,朕便要治他们的罪!

第五篇 风云 第六十九章 何所求?

被许敬宗一搅和,这庆功宴的气氛也淡了很多,看看天色已晚,李承乾便散了这宴会,只是在此之前,李承乾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封赏此战的有功之臣。

按照仪程早该在献俘之后就应当封赏了,原先众人还以为李承乾太过欢喜给忘记了,却没想到安排在了这个时候。

听到李承乾说要封赏有功之臣,群臣都在打量着杜睿,小声议论:“宋国公已经位极人臣,不知这一次会被如何封赏?”

再进一步?

那可就是郡王爵位了,大唐自开国以来,还没有过外姓为王的先例,至于演义之中秦琼的那个一字并肩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则纯属胡说八道。

可是封王,这个可能吗?

“宋国公定计,平定吐蕃,成就如此奇功,少说也要再进一步!”

“再进一步?大唐自开国以来,可就没有异姓封王的先例啊!?”

“只是没有,当年高祖皇帝也没和众臣杀白马盟誓,说过异姓不得封王的!就算是封了,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朝臣们也是议论纷纷,有的盼着杜睿能够封王,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有了盼头了,既然杜睿立下大功,可以被封王,他们为何就不可?

当然也有人在暗中谋划着,只要李承乾提出来封杜睿为王,他们就激烈反对,这些人自然都是看不惯李承乾如此信任杜睿的。

这就是人的心理,方才许敬宗出言不逊,被李承乾削职为民的例子就摆在眼前,这些人还是不肯安分,非要拿自己这个鸡蛋做的脑袋,往杜睿这块大石头上撞撞。

按道理说,这一次杜睿立下这等大功,便是封什么都不为过,只是这些人就是看不得杜睿得意,杜睿深得李承乾的信任,试问一下,这种信任,满朝文武谁有,要是再让杜睿这么肆意发展下去,这个朝堂,哪里还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不管这些人的心里如何盘算,那些出征归来的将士们则是满心欢喜,征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是大唐男儿的追求。当然,在功成之后,接受封赏,加官晋爵,这是无上美事,因为这是对自己努力的最好承认。将士们欢喜不已,个个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一脸的期盼。

李承乾走到皇位前站定,扫视群臣,道:“吐蕃一战,成就华夏辉煌,吐蕃之地纳入版图,这是千古盛事,亦是千古奇功,朕心甚慰,今日朕就要封赏此战的有功之臣!”

封赏有功将士,这是天下人关注的焦点,群臣的耳朵竖起来了,生怕错过一个字。

“杜睿统兵有方,成此奇功,加封邑五千户,授太子太傅,朕特赐婚,着杜睿尚晋阳公主!”

杜睿对这些一向都是无所谓,反倒是因为李承乾又给了他一个太子太傅的职衔,让他不禁有些无奈,此前他已经几次拒绝了武京娘担任李弘太傅的要求,没想到这一次,李承乾却借着封赏的机会,又把他扔到了这个位子上。

还有就是晋阳公主的问题,杜睿可以对天发誓,他绝对没有对晋阳公主动过心思,甚至还生出过,向李承乾求亲,让晋阳公主许配给他最看重的学生狄仁杰。

可是抬头看李承乾那不容拒绝的模样,杜睿也是无可奈何,这个时候决绝,那李承乾这个爱妹成狂的家伙,非将他生吞活剥了不可。

杜睿无奈,那些眼红的大臣则是嫉妒不已,杜睿原本的封邑就有两万五千户之多,如今再加五千户,那可就是三万户了,莫说是在大唐,就算是刘汉时期,霍去病封狼居胥,也没能得到这么多的封邑,杜睿这下子估计也称得上是旷古绝今了。

还有那个太子太傅的职衔,更是让大臣们眼红的几乎要流出血来,当年杜睿就是李承乾的太傅,现而今又做了太子李弘的太傅,若是将来李弘能坐上皇位的话,杜睿可就是两代帝王师,何等尊荣。

另外再许配给杜睿一个公主,还是太宗皇帝挚爱的晋阳公主,一个人娶了三位公主,这恐怕也堪称空前绝后了。

可是即使眼红,这些大臣们也无话可说,毕竟李承乾还没有格外恩遇,让杜睿坐上王位,至于这些封赏,都是杜睿应得的!

李承乾还没等杜睿谢恩,就又加了一句:“其子嗣恩典,朕另有旨意!”

群臣闻言一阵哗然,杜睿的长子杜学文小小年纪就已经是杜陵子爵了,次子也有着云骑尉的职衔,还要给予恩典?

杜睿叩拜称谢:“臣谢主隆恩!”

李承乾看着杜睿,眼神有些异样,咳嗽了一声,接着道:“平定吐蕃之战,席君买亲身历险,翻越悬崖峭壁,奇兵阻敌,逻些一战,活捉吐蕃赞普,加封席君买为房陵县公,实封两千户!其长子加云骑尉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