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刺刀)-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堡城是非常好的门户,若是重新回到吐蕃手里,吐蕃如今被大唐打怕了,在头几年兴许不会再滋扰,说不定还会做出一副友好的姿态,可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过几年以后会怎样,杜睿就是用脚趾头都能猜得到。

索结也是苦笑不已,他自然知道大唐是绝对不会将石堡城归还的,可这都是都赖的主意,如今他已经说了,杜睿不肯答应,他也无可奈何,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军,大吐蕃和大唐和平共处多年,纵然是小有矛盾,也不当生死相搏,我家赞普一心想要与大唐和好,来之前我家赞普已经有了明言,若是将军不肯息怒的话,石堡城可以归大唐所有,还望将军看在两国友好的份上,退兵吧!”

“友谊?吐蕃何时把两国的友谊放在了心上?这个本帅倒是闻所未闻!”杜睿冷笑,驳斥道,“大唐一片真心,对吐蕃时有赏赐,然而吐蕃却是时不时就要滋扰大唐西陲边境,一旦吐蕃打不过大唐,那松赞干布就会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乞求活命,美其名曰为了两国的友谊,实是缓兵之计,一旦喘息过来,又对大唐大打出手。你来说说,如今大唐还会再上当吗?”

杜睿这话,可谓是一针见血,索结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每当吐蕃处于不利地位,吐蕃就祭出友谊这杆大旗,总是百试不爽,这次却是不灵了,索结一颗心直往下沉。

然而,还有让他更加心惊的,只听杜睿道:“那松赞干布数度被大唐打败,大唐遣使前来问罪,他就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知错就改的样儿。可是,一旦他恢复过来,照打不误。大唐不能再相信他了,不管是松赞干布还是芒松芒赞,大唐都不会再相信了。”

索结被杜睿一通言语,说的一愣,咬着牙道:“将军,大唐若是当真不肯饶恕大吐蕃,大吐蕃誓必血战到底,到时候~~~~~。”

“血战到底?大唐就怕你不来,有多少手段尽管使出来。”一旁的秦束冷冷一笑,大声吼道。

这话说到众人心坎上了,众人打量着索结,不住咧嘴角,十数万唐军攻入吐蕃腹地,不怕吐蕃大战,就怕不战。

索结听得一阵心惊胆颤,道:“将军!吐蕃究竟要如何做,大唐才能放过吐蕃!”

杜睿冷笑一声道:“为了两国的友谊,大唐也不多要,只要把逻些给大唐,大唐就可以退兵了。”

杜睿的声调并不高,如同与老朋友说话似的,索结听在耳里却是如同雷鸣,脑袋里嗡嗡直响,整个人摇摇晃晃,差点儿从马背上栽下去。

唐军此次攻入吐蕃腹地,吐蕃最怕的是什么?怕的是唐朝灭亡吐蕃,杜睿这话无异于就是在告诉索结,大唐要灭掉吐蕃,逻些是吐蕃的都城,若是落到大唐手里,吐蕃可不就是灭亡了吗?尽管这种结果索结有所猜测,可这句话从杜睿嘴里说出来,他仍是忍不住一阵阵心惊。

索结知道他这次是白费功夫了,可是却也不肯放弃努力,哀求道:“大将军!若是大唐停止前进,大吐蕃愿出牛十万头,羊两百万犒军。”

“只要大唐之军到了逻些,要什么有什么,何须你给。”杜睿一口拒绝。

“将军,若是能退军,我家赞普奉送十万黄金。”索结开始利诱了。

“黄金嘛,好是好,可本帅还是觉得黄金由我大唐皇帝陛下赏赐下来的,用着安心!”杜睿冷笑着说道。

贿赂这手段,吐蕃没少对大唐使者使用,往往有奇效,以往吐蕃犯边,被大唐打了回去,大唐遣使问罪,松赞干布都会拿出些钱财来,买通唐使,然后那个唐使就会为他在太宗面前美言几句,可是今天却是没用了。

索结一愣,又道:“大吐蕃愿出牛二十万头,羊五百万只,黄金十万,银百万,只要大唐肯退兵,大吐蕃愿意倾尽所有!”

杜睿针锋相对道:“为了灭掉吐蕃,大唐将士也愿意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索结闻言,咬牙道:“将军当真不肯放过吐蕃!”

杜睿冷哼一声,道:“这么多年来,吐蕃屡屡犯边,杀我子民,掠我财货,你说大唐会放过吐蕃吗?”

“可是~~~~~~~~可是我们两国此前可是有过约定的!”

索结也顾不得那么多,大喊了出来,两国之间的约定,原本就是件极为隐秘的事,毕竟芒松芒赞窃据赞普之位,甚至不惜拒不发兵,间接害死了松赞干布,这位在吐蕃德高望重的老赞普,这件事一旦传扬出去,对芒松芒赞可是十分不利的。

可现在索结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吐蕃如今的情势危如累卵,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灭国了。

索结盯着杜睿道:“我家赞普为了和大唐重修和好,甚至做了那等大逆不道之事,难道将军现在要反悔不成,唐人一向最终承诺,将军若是言行不一的话,将来何以面对天下人!”

众将闻言,纷纷看向了杜睿,他们的心里也在犯嘀咕,这件事确实不好处理,这个年代的人,思想就是如此,讲究的就是一言九鼎,杜睿要是违背承诺的话,对名声确实不好。

他们有这样的顾虑,杜睿可没有,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厚黑学盛行,什么叫承诺,只要没落在纸面上的,就没有法律效力,就全都是扯淡。

“约定?”杜睿一声冷笑,摊出手来,道,“可有凭证!?”

索结一愣,可没想到杜睿会冒出这么一句来,让他拿出凭证,他可到什么地方去拿。

“这个~~~~~~~~~~”

杜睿冷哼一声道:“既无凭证,你岂敢在本帅面前胡言乱语,大唐与吐蕃之间虽说交恶,可那芒松芒赞为了赞普之位,居然不发援兵,致使其祖殒命,实乃大逆不道,便是两国不曾交兵,单单芒松芒赞犯下此等忤逆大罪,我大唐也要伸张正义!且勿多言,回去告诉那芒松芒赞,让其引颈待戮!”

索结闻言,心顿时沉到了谷底,看着一副大义凛然模样的杜睿,他现在更加确定了一件事,此前还只是怀疑,现在是一百个确定了,芒松芒赞中计了,都赖中计了,整个吐蕃都中了唐人的诡计。

如今吐蕃天险已失,从此处到逻些,一马平川,全无阻拦,更可怕的是此前四十五万大军被全歼,如今吐蕃就算是想要拼命,连本钱都没有了。

“将军果然好算计,将我大吐蕃君臣尽皆玩弄于鼓掌之间,好!好!人都说唐人狡诈,我以往还不相信,如今算是相信了!好!好得很!”

杜睿不屑道:“如今随你怎么说,本帅今日本待杀你祭旗,不过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且回去给芒松芒赞报信!若是开城投降,或许还能保全性命,若是拒不投降,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第五篇 风云 第五十三章 解放奴隶

索结失魂落魄的走了,众将纷纷围了上来。

薛万彻第一个道:“大帅!如今吐蕃已经是我大唐放在砧板上的肉,不急于一时,既然吐蕃有意求和,大帅何不虚以委蛇,大军从石堡城出发,已经赶了两千多里路,携带的干粮虽然还有盈余,却是所剩不多了,何不趁此机会,拿了吐蕃人的牛羊,补充粮草!”

众将也是一齐点头,大为赞成此事。

粮为兵之本,没有吃的,唐军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施展,若是从大非川那边运粮过来,明显不现实,道路难行,且消耗太大。

虽然唐军也可以速战速决,直扑逻些城,可毕竟危险太大,只要出现一个意外,大军可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杜睿却道:“粮草之事,诸位将军不必担忧,本帅心中已有盘算!”

众人闻听杜睿居然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而且看杜睿的样子,显然是早就成竹在胸了,顿时一阵大喜。

“不知大帅有何妙计!?”

杜睿一笑,道:“这高原虽然困苦,却也并非蛮荒之所,粮草遍地都是,何须吐蕃人送,我等自己去取不就成了吗?”

众将闻言,顿时恍然大悟,敢情杜睿这解决之道就是“因粮于敌”,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以战养战。

随着杜睿一道道军令发出,一队队的唐军朝着四面八方开了出去。

#¥#¥#¥#¥#¥#¥#¥#¥#¥#¥#¥#¥#¥#¥#¥#¥#¥#¥#¥#¥#¥#¥#¥#¥#¥#¥#

距离逻些城五百里之外的一处土堡,这里是一个名为曲率次仁的贵族的领地,他是吐蕃世袭的“论”,拥有方圆三百里的领地,有数千奴隶。

他的父亲当年跟随松赞干布东征西战,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这才为子孙赚下了这么大的一份家业,只可惜曲率次仁可不像他的父亲一样,从小就在蜜罐里泡,长大之后,更是无法无天,连调戏庶母的事情都做得出来,结果把他的父亲给活生生的气死了。

此时他正躺在那张从唐国买来的大床上,享受着漂亮女仆的按摩,那双白玉似的小手按在曲率次仁那臃肿的身体之上,格外的不协调。

女仆小心翼翼侍侯着,不敢有丝毫失误,在吐蕃遵循着的是严格的等级制度,论是贵族,像这个女仆,她天生就是为曲率次仁这样的论服务的,奴隶的生死完全都掌握在论的手中,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要杀便杀,要打便打,若是奴隶一个不小心,有丝毫错失,就会大祸临头。

大唐和吐蕃交兵的事情,曲率次仁自然一清二楚,也知道松赞干布在石堡城送了老命,那个纨绔子弟芒松芒赞做了赞普,如今大唐的军队已经攻入了吐蕃的腹地,可是曲率次仁觉得这一切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该享受还是享受,该玩乐还是一样的玩乐。

突然曲率次仁睁开了眼睛,那个女仆顿时大惊失色,一张俏脸变得异常苍白,以往曲率次仁每次露出这样眼神的时候,都是要杀人了!

“啪!”

曲率次仁猛一挥手,一个巴掌狠狠的抽在了女仆的脸上,怒吼道:“来人啊!”

守护在门口的护卫立刻冲了进来,一边一个,按住了女仆的肩膀,曲率次仁揉了揉额头,那里有一个微不可查的印子,显然是女仆方才用的力气稍稍大了些。

“将这个贱婢带下去,砍掉他的手!”

作为“论”,他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这种事不知道做过多少回了,女仆连连求饶,可是根本就唤不起曲率次仁丝毫的同情心,看着女仆惨嚎着被拖了下去,曲率次仁发出了畅快的大笑。

“不好了,不好了。”

就在这时,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急惶惶的冲了进来。

“大胆。”曲率次仁见管家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顿时怒气上腾,大吼一声,“惊慌失措的,见了鬼了!”

“大人,唐军杀来了,唐军杀来了啊。”管家也顾不得其他,大声禀报道。

曲率次仁一愣,更是怒不可遏:“放屁,唐军怎么会来?”

对于曲率次仁来说,唐军打来的消息无异于天方夜谭,他压根就不会相信,唐军深入吐蕃腹地,那是去找芒松芒赞麻烦的,关他什么事,怎么会来他的领地,就算是将来唐人成了吐蕃的主人,他还是做他的论,一点儿改变都不会有。

“大人,是真的,是真的。”管家忙着禀报,“唐军已经杀到土堡前了。”

“哼哼,你还敢胡言乱语。”曲率次仁怒气更甚。

可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惊动地的吼声响起:“大唐万胜!”

吼声如雷,曲率次仁一愣,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不由得大惊失色,再也顾不得其他,飞也似的冲了出去,来到箭楼上,放望一眼,只见一队唐军正朝他的土堡杀来。

这队唐军并不多,不过五六百人,不过看上去极为雄壮。

曲率次仁的胆子顿时大了起来,大吼道:“区区五六百人就想对付我,想得美!我有上千军兵,你们想死。我就成全你们。”

“里面的人听着,打开门,饶你们不死,若敢说半个不字,准叫你们死无葬身之地。”唐军校尉大声喊道。

“开门投降,简直白日做梦,我倒是要劝你们快快放武器,跪地求饶,我会留你们一条狗命。”曲率次仁狂妄的大叫道,丝毫没有察觉死神的镰刀都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杀!”

校尉也没有再废话,方才喊话,不过是例行之事,见对方不肯投降,自然再没有任何犹豫,一挥手,唐军将士顿时发出一声吼,对着土堡就冲了过去。

这座土堡虽然简陋,可是上一代的领主倒也悉心建设过了,防护力量也称得上不错,用来防备一般的盗匪是足够了,可惜的是,这是唐军,注定没有任何用处。

唐军一个冲锋,那扇大门就完了,紧接着唐军便如同潮水般冲了进去。

曲率次仁大惊失色,忙喝令属下前去抵挡,然而,这些非正规军哪里是唐军的对手,唐军只一个冲锋就击溃了。

那些杂兵顿时丧胆,转身就要逃走,却给唐军团团围住,无路可逃。

“放下武器。”

校尉纵马上前,大喝一声,那些杂兵哪里还敢反抗,忙把手中的弯刀扔掉,高举双手,跪在地上。

上千人竟然挡不住唐军的一个冲锋,曲率次仁只觉世界末日降临似的,一颗心真往下沉,想逃走,可是双腿如同灌了铅一般,动都不动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唐军过来,把刀架在他脖子上,就这般,曲率次仁成了唐军的俘虏。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唐军开始清点这次的掳获。

这时,一个唐军兵士过来,在校尉耳边一阵低语,校尉闻言,顿时脸色大变,跟着兵士来到一件屋子,只见放在要被施以砍手之行的女仆,此时衣衫褴褛,浑身淤青,一旁还倒毙着两个吐蕃人。

看这个女仆的模样,显然是方才被人摧残过了,索性双手还在。

“猪狗不如!”

校尉一声大吼,要兵士找来一身衣衫,给女仆披上,安慰她道:“你莫要想不开,大唐会为你作主。”

女仆听不懂汉话,见校尉言语和气,不似曲率次仁那般可怕,倒也稍稍的放松了精神,惊恐的点点头。

唐军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缴获不少。校尉一声令下,唐军把庄里的人赶到空地上,足有两千人,衣不蔽体、面黄肌瘦者高达九成,很明显,这些是奴隶。只有一成白白净净,身着华丽的衣衫,他们是曲率次仁的家人,是贵族,是吐蕃的论。

吐蕃施行的就是奴隶制度,贵族和奴隶之间,地位天差地别,对贵族来说,奴隶只是他们的工具,生存毫无价值,想杀就杀,完全不会有任何负担。

“兄弟姐妹们,我们是唐军,是来帮助你们的,你们受苦的日子到今天算是结束了!”校尉大声喊道。

奴隶之中也有听得懂汉话的话,见唐军如此亲善,也是一阵议论,但是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那个校尉也看见了,让人将奴隶之中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带了上来,让他来做翻译。

“我们大唐深知你们受尽了苦难,如今来此,就是为了帮助你们,让你们拜托那些贵族的奴役,你们放心,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欺负你们了!”

通过那个中年人的翻译,奴隶们原本浑浊的眼睛,也泛起了点点亮光,原本麻木的表情,也渐渐有了生气。

校尉见有了些效果,接着伸手一指曲率次仁,又道:“就是这个猪狗不如的东西,恶事做绝,坏事做尽,今天大唐就来伸张这个正义。”

校尉一挥手,曲率次仁被押了过来,曲率次仁知道要大难临头,连忙不住的磕头,想说求饶的话,却是吓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唯有叩头的份。

“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如今就是你的报应到了!”校尉咬牙切齿怒吼道,手中横刀一挥,曲率次仁的人头滚落。

校尉提着滴血的横刀,面对奴隶,道:“你们报仇的时候到了,快去报仇!”

曲率次仁的鲜血一下子就激发出了奴隶们心中的怨气,发出惊天的吼声,对着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贵族拳打脚踢,等到他们停下来,这些贵族已经变成了肉泥。

那个校尉看着,心中不由得对杜睿一阵叹服,他之所以这么做,可不是因为正义感突然爆发,而是所有唐军小部队出发之时,杜睿都交代过了。

这个叫什么来着?

对了!

就叫奴隶解放政策!

吐蕃的状况如何,杜睿是一清二楚,这个农奴制度,不单单是此时,就算是在后世解放前,也依然如此。

解放军就是借着西藏的社会矛盾,才轻而易举的解放了西藏,杜睿现在也算是有样学样,吐蕃人口有数百万之多,可有九成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奴隶。

这些奴隶不懂得反抗,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希望,他们只知道顺从,前世杜睿都非常奇怪,西藏的奴隶制度延续了数千年,那些奴隶是如何忍耐下来的。

前世曾有一位法国藏学家亚历山大?达维?尼尔在她的《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中说:旧西藏,所有农民都是终身负债的农奴,他们身上还有着苛捐杂税和沉重的徭役。完全失去了一切人的自由,一年更比一年穷。在西藏,所有农民都是终身负债的农奴,在他们中间很难找到一个已经还清了债务的人。

这样一来,所有农民就自然而然地要受到高利贷的盘剥。他们不得不向地方上的豪强如宗本、某位领主的管家以及附近寺院的总管借钱、借粮、借牲畜,这都要偿付很高的利息,偿还的至少要比实际借到的高出一倍,如果是借钱,每个月光利息就是百分之十。

难道用来年的收成就可以还清高利贷者的债吗?

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还不起债,还得请求债主们让他们继续借下去,或者续借未还清的那一部分。由于拖延偿还期限,利息早已提高不知多少倍,即使得到宽限,仅有的粮食以及保存下来的其它食物,几乎从来也不够全家吃到来年收获时节。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他们只好再借,借口粮,借种籽。

如此下去,年复一年,永无完结,直到临死的时候也不能从债务中解脱出来。而这些债务就落到了他儿子的身上,可怜的儿子从刚一开始种田生涯起,就受到这些祖传的债务的压榨,而这些债的起源早已是遥远的过去的事了,他根本不知道这从什么时候说起。

不过后世西藏的农奴制度,那些农民好歹还只是负债者,但是现在,这些人则完完全全是奴隶的身份。

奴隶主动辄就对奴隶施以酷刑,砍手砍脚,抽筋剥皮,手段之残忍,甚至还从这些奴隶身上剥下的皮,制成各种室内装饰品、法器或坐具,令人发指。

杜睿现在做的就是给这些人一个希望,他们焉能不对大唐感恩戴德!

第五篇 风云 第五十四章 翻身农奴把歌唱

雪域高原之上,天空中又飘落了点点雪花,高原上的春天来的很晚,而且气候很怪,明明天空上艳阳高照,可周身的冷风却让人感觉,寒冷如冬。

一队唐军快速朝前挺进着,在他们的身后,成群成群的骏马牛羊,在一群破衣罗索的吐蕃人的驱赶下,同样快速行进。

如果不了解情况的人一定会认为这些吐蕃人都是被唐军驱赶过来,为他们服务的,可是看他们的脸上就知道,这些吐蕃人不但心甘情愿,而且还欢天喜地的,满脸的笑容,忙前忙后,简直将唐军当救世主一般在崇拜,瞧得出来,他们是真心的,是真心真意帮助唐军。

按理说,唐朝与吐蕃是死敌,唐军深入吐蕃腹地作战,应当被当成侵略者,见到唐军,吐蕃人应该愤恨才是,如此前这般和谐相处的事儿着实很少,让人很是惊奇。

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这些吐蕃人是都是吐蕃贵族的奴隶,在吐蕃的社会制度当中,他们根本就不是人,而是“论”的工具,做牛做马,供贵族驱使,为贵族卖命,这是他们天生注定的命运,无可更改。

山上没有没主的野兽,山下没有没主的生民!

这就是吐蕃奴隶的歌谣!

这些奴隶似乎也根本就不懂得反抗,但是唐军到来,给了他们翻身的机会,唐军一来就把他们的主人杀了,然后告诉他们,从今天起他们自由了,是真正的人,不再是论的工具,自己当家作主人了,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掌握。

听了唐军的话,奴隶们跟做梦似的,根本就不相信,惊疑了半天,直到那些奴役他们的论的脑袋血淋淋的摆在他们的面前,这些奴隶方才相信这是真的。

紧接着涌上心头的就是欢喜不已,一些奴隶甚至激动得哭了,从奴隶到平民,对于奴隶来说,那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不是当真没有反抗意识,只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固定观念,让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再加上没人领头,他们也很想自己做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却是压根就不可能。

直到今天,方才成真,他们那个激动,远非笔墨所能形容,跪在地上不住冲唐军叩头,对唐军是千恩万谢。

他们的喜悦只不过刚刚开始,还有让他们更加欢喜的,那就是唐军把贵族的牛羊骏马分了不少给他们,让他们有生活的资源。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是主人的财产,自己不可能拥有财产,拥有自己的财产是他们最大的梦想,陡然成真,又是好一通惊疑,过了好一阵子,方才确认这不是做梦,而是真的,他们那份激动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也是难以道尽。

一人成为奴隶,祖祖辈辈都是奴隶,不知道他们祖祖辈辈多少代人做了奴隶,终于翻身做主人了,他们激动难言,欢喜的哭声响彻天际,一个劲的吼“大唐万岁”。

在以前吐蕃的主人就是那些论,他们所占的比重不到吐蕃人口的5%,却占有吐蕃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

而奴隶则超过旧吐蕃人口的90%,可划分为富裕农奴、中等农奴、贫苦农奴等阶层,其中“差巴”和“堆穷”是农奴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完全没有自由可言,被当成了会说话的工具。

贵族的庄园都是世袭的领地,正如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庄园一样,这是主要的财源,而领主则采取庄园制经营、管理他们的领地。

奴隶的基本职责就是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他们按照庄园领主指定的时间在自营地从事一切农业劳动,却得不到任何报酬,一般情况下,在他们为领主劳作期间连食物也得不到。

然而,庄园主要提供作物种籽,在大多数情况下还要提供耕畜。奴隶还承担别的劳役,如为领主修建房屋,帮领主运送收获物,为领主拾柴等。通常情况下,他们还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物品。而且,有些奴隶在童年时代就被挑选去服终生无偿劳役,有的服兵役,有的充当领主的家奴。

奴隶世世代代依附领主,被束缚在所属领主的庄园土地上,终日辛勤劳作,仍不得温饱,还要遭受沉重的乌拉差役和赋税剥削。

在前世,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在西藏正式开启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分得土地,并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著名藏学家格桑益西曾说:“1959年3月28日,世界上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被废除,其代表旧西藏少数上层人士油尽灯灭,而百万藏族农奴翻身作主、重获新生,这是世界人权事业的一大进步,是值得世界人民纪念的日子。”

被解放了的奴隶对政府自然感恩戴德,而那些一下子失去了特权的贵族们,虽然上蹿下跳的一通乱折腾,却得不到一点儿支持。

杜睿现在不过是有样学样,要想颠覆吐蕃,就要赢得大部分人的支持,毕竟吐蕃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并不适合中原人居住,未来生活在这里的,还是吐蕃人,可要是这些吐蕃人心向大唐的话,未来安定地方,也就有了着落。

杜睿在出发之前,与李承乾商议的就是这个结果,汉人治理吐蕃人,用怀柔的方式,管理雪域高原。

现在这个目的显然已经成功了一半,得到了人身自由,分派了财产,吐蕃奴隶对唐军简直感恩戴德,在他们的眼中唐军不再是侵略者,而是他们的大救星。

对待那些贵族,杜睿可不会采取什么怀柔政策,前世的解放军是顾忌到了世界影响,毕竟那些西方人嘴巴里最喜欢念叨的就是人权,才让以达。赖喇嘛为首的一群藏。独份子最终逍遥法外。

杜睿没有这样的顾忌,既然要帮着吐蕃奴隶报仇,最直接的办法,对待那些奴隶主,自然就杀了了事,反正这些人都是坏事做绝,死不足惜,全都杀了,也没有冤假错案。

而奴隶们也早已把唐军当作了亲人,比亲人还要亲的亲人,哪里舍得分开,无论如何要跟来,帮唐军驱牛赶羊,方才有这一幕和谐的情景。

在唐军的队伍当中,不单单有奴隶,还有此前在大非川,积石山俘虏的吐蕃军队,这些俘虏在杜睿的授意下也被带来了吐蕃,他们原先也是奴隶,看到自己的亲人被唐军解放成了自由人,也是一样的感激不尽,最后干脆加入唐军了事,一起向那些过去残酷压榨他们的奴隶主复仇。

唐军大营之内,不时有唐军开到,又不时有唐军开走,一派热闹红火的气象。但凡归来的唐军,必然是满载而归,赶着不计其数的牛羊骏马,还会有大群大群的奴隶跟来。

这些奴隶到来,唐军非常欢迎,在杜睿事实了军制改革之后,他们都成了职业军人,以往作战的时候,身后总会跟着成群结队的后勤补给部队,可这一次进入高原作战,由于道路艰难,后勤部队跟来的并不算多,这些奴隶的加入,极大的缓解了唐军后勤不足的窘境,因此上唐军对奴隶的欢迎,倒是真心实意的。

奴隶翻身作主人,对唐军本就感激涕零,再受到唐军的善待之后,只觉就是为唐军去死也是心甘情愿,直接赖在唐军营地不走了。

每当唐军有事要做,这些奴隶们就一窝蜂的赶来帮忙,若是唐军不让他们做的话,他们万分不高兴,仿佛唐军挖了他们的祖坟似的。

帅帐之内,杜睿正在接受部下的汇报。

“大帅,这几天可是大丰收啊,看看咱们的大营之内,骏马牛羊多不胜数,足够我们半月之用了。”

“半月的粮草,这些就算是将逻些困死都没问题了!”

唐军进军数千里,最大的危机就是后勤补给,如今只是几天的功夫,就找到了这么多的粮草,这一危机不复存在,这是天大的喜事,部下们禀报起来,个个张大了嘴,欢笑不已,哪里合得拢。

杜睿微微点头,赞一句道:“弟兄们干得不错。”

部下头颅高昂,胸膛挺着,对于他们来说,能得杜睿赞一句,比起万两黄金还要让他们欢喜。

杜睿可是大唐的军神,能在杜睿的麾下效力,可就意味着丰硕的战功,要是能再被杜睿看重几分的话,那可就更不得了了,君不见薛仁贵,刘仁轨,席君买的例子吗?

身为大唐将士,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征战沙场,光宗耀祖,要是能有幸得进凌烟阁的话,那简直就是不胜之喜,而跟随杜睿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无疑就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途径。

“如今我们筹集了大量的骏马牛羊,足够此次征战之用了。等到了逻些,粮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