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刺刀)-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典录》、《续高僧传》,靖迈著有《古今译经图记》,慧立则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不但功在释氏,且为一般士人所喜读而乐道。

而这四人中辩机最年轻,风韵高朗,文采斐然,尤为俊异。他在玄奘译场中担任缀文译出的经典计有《显扬圣教论颂》1卷,《六门陀罗尼经》1卷,《佛地经》1卷,《天请问经》1卷;又参加译出《瑜伽师地论》要典,在100卷经文中由他受旨证文者30卷,足见他才能兼人,深受玄奘器重。

《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玄奘奉太宗的诏命撰著的重要著作。此书记述玄奘游历西域和印度途中所经国家和城邑的见闻,范围广泛,材料丰富,除大量关于佛教圣迹和神话传说的记载外,还有许多关于各地政治、历史、地理、物产、民族、风尚的资料。当时太宗怀着开拓疆域的大志,急切需要了解西域及其以远各地的上述情况,所以初与玄奘见面,便郑重地嘱他将亲睹亲闻,修成一传,以示未闻。

玄奘见太宗如此重视,不敢怠慢,特选自己最所倚重的辩机作撰写此书的助手,将自己游历时记下的资料,交给辩机排比整理,成此巨著。此书问世后,影响极大,致使一些同类著作相形见绌。如隋代吏部侍郎裴矩所撰《西域图记》、唐初出使西域的王玄策所撰《中天竺国行记》,高宗时史官奉诏撰成的《西域图志》,今皆不传,唯独《大唐西域记》流传下来,备受中外学者的珍重。这固然由其书内容丰富所决定,也与它的文采优美有关。

辩机之死是否因与高阳公主私通而死,在后世,大部分学者均采信。但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太宗杀辩机,完全是因与高阳公主父女之间交恶,而利用公主将金宝神枕供养辩机而大作文章,用以震摄教训其女。

其实辩机和尚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他的名字。辩机没有想到,他的师父玄奘大师也没有想到,这个未来可能会继承他衣钵的,已逐渐成为僧林中新一代领袖的弟子有一天会被戴上“通奸”的罪名腰斩于世人面前,而在历史中,留下“淫僧”“恶僧”之名让后人口诛笔伐。

贞观十九年,四十六岁的佛门龙象玄奘大师从印度归来。正月二十四日进入长安,稍作安顿,即赴洛阳面谒将伐辽的太宗皇帝。二月初太宗皇帝见到了这位高僧,在请求玄奘还俗,和一起出征均遭婉拒后,让留守的司空房玄龄广召佛界硕学之士,在长安弘福寺准备译注,其参与者均为当世高僧大德。

后人汤用彤先生以如此之言语描述汇集在这个译注团队中的人:“集一时还内之硕彦,且可谓历代佛徒之英华”。

辩机是这个由“硕彦”和“英华”组成的团队中最耀眼的人物之一。当时被选入“缀文”一组,与其余八人被时誉为“九德”。

他的任务是把由梵文翻译成的汉文进行整理和修饰,前提是他必须要通熟于当时流行的大小乘经文和出众之文学才能。玄奘法师应该是很满意这个容貌俊逸,气宇不凡,且才情横溢的小伙子。能够进入“缀文”一组的九人,皆是唐初名噪当世的大德,辩机能解大小乘经论,为当世备受推崇。

贞观二十二,辩机还笔受了《天请问经》一卷,看到在玄奘法师最受重视的百卷《瑜伽师地论》中,年轻的辩机笔受并缀文其中《摄抉择分》三十卷,足见玄奘对他的倚重。

玄奘为何西去印度,直接一点说,就是为了这部《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相传为弥勒所说,是瑜伽行宗学说的根本,是最主要的论典,也是大乘经论中规模最大,法义最完备,而且体系完整,组织谨密,说理究竟的权威之著。玄奘认为求得此经纶,可以解决当时中国佛教“众师所论不一,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可适从”的混乱之状。而回到大唐,集结天下著名义学僧人,全力以赴。谨慎再三,各委其任,作为玄奘大师最喜欢,也最倚重的弟子,辩机当仁不让,为此论笔受者之冠。

《瑜伽师地论》自贞观二十一年五月起开译,到二十二年七月结,玄奘率辩机等弟子完成他西行之初衷,也让他内心愉快起来。这样的岁月变成文字在历史中会积沙成金般烁烁闪着自己的光芒。

缀文九德,以辩机、道宣、靖迈、慧立四人为最著,辩机为“四德”之首。

许多年后,年长辩机二十岁左右的道宣在《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玄奘传》中,一再提及了当年的辩机执笔,录文,虽无详语,但追怀雀谊,耿耿思念之心跃然于目。那时的辩机不足而立之年名列“九德”之首,俊朗高材,不仅仅是玄奘大师喜欢,与之相处之人,会有谁不喜欢这个年轻的僧人呢?

知道“九德”中最盛名者为此“四德”,道宣,佛门大德高僧,律宗之“南山宗”创始人,学识之渊博,可谓佛史少有,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负盛名的史学大师。有律宗著作《四分戒律本疏》、《四分戒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四分戒拾毗尼义钞》三卷、《四分戒删补随羯磨疏》二卷,使律学成为系统之学。而于佛史,则著有《徐高僧传》三十卷,《广弘明集》三十卷,《大唐内典录》十卷,并有《集古今佛道论衡》,《集神州三宝感通灵》,《道宣律师感通灵》,《释迦氏谱》等著作。其门下弟子众多。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是道宣的徒孙,将律宗传入日本,确定日本之施戒制度,奠定律宗在日本之影响和地位。

道宣之声名,玄奘在印度时就闻其“秉持第一”,并对这位年岁相仿的同道表示了欣佩。

道宣都如此了得,更何况是九德之首的辩机和尚了。

唐贞观末年,有人在长安街上抓住一名小偷。这件事虽微不足道,但所缴获的赃物却非同一般,那是一个镶金饰银、艳丽夺目的女用豪华玉枕,绝非一般人所用之物。经过严厉的审问,小偷招供,玉枕乃从弘福寺内一个沙门的房间里偷出来的,这个沙门就是辩机和尚。

如果小偷盗去的是香炉或文具,就不会有人怀疑,但豪华艳丽的女玉枕头却和高僧没有一点关系。御史台立刻召辩机询问。起初,辩机态度强硬,坚不吐实,但在巧妙而又严格的审问下,终于无法隐瞒,坦白说出这是高阳公主亲自赏给他的东西。事情既然关系到太宗的爱女高阳公主,问题就不简单了。官方经过调查,很快就知道了,高阳公主下嫁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后不久,即和辩机发生了密切关系,而且已经持续八九年之久了。

说到房遗爱,他和以学识、识才知名的父亲不同。从小讨厌学问,却有一身蛮力。他借着父亲的威势,成为太宗爱女高阳公主的丈夫,因此被封为右卫将军,得到了比其他驸马都尉优厚许多的待遇。只有蛮力的房遗爱,在儒教风行的国度里,等于是不学无术。

骄傲、年轻有魅力的高阳公主,对他根本不感兴趣。从一开始就很不满意,从懂事起,高阳公主没有受过指责,在任性、奢侈中长大,但对于一生中最重要的婚姻,却只能由父皇和重臣们安排决定。

对象不是功臣,就是他们的子弟。公主,不外是给功臣的一件奖品而已。即使目空一切的高阳公主,对父皇决定和选择的对象,不喜欢,也不能反对。高阳公主是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在她刚成年的时候,太宗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作她的驸马。

但是房遗爱虽然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却一点也不合高阳公主的胃口。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来,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这位驸马可能不是这种类型,于是公主对他一百二十个不满意。高阳公主气愤之余,从结婚那天起就不接纳她的丈夫。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没有被宣进公主闺房的机会了。

如今发生的一切,也与历史上的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私情还没有达到八九年那么久罢了。

而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相遇却同历史上一般无二,婚姻不美满的高阳公主,唯一的消遣,就是纵马郊外,游山玩水了。而担着个驸马虚名的房遗爱,当然也不得不陪伴在左右。

就在前年婚后不久的某一天,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到长安郊外的公主领地打猎。当时的辩机,离开了会昌寺,住在一处无名的草庵里,正在用功读书。公主累了,想休息休息,房遗爱和侍从就带着公主到草庵这里来,贵人突然造访,辩机放下一切,急急出来招呼。

公主见到这位年轻的僧人,立刻两颊绯红。虽然,辩机穿着粗布衣裳,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英俊和饱有学识。敏感地察觉出公主感情变化的辩机,也突然陷入一般男女的烦恼之中,在荒野破旧的草庵里勤奋向学,突然出现了丽如牡丹的年轻贵夫人,用热情的眼光凝视他,这对辩机来说,正如女菩萨显现,来拯救他年轻人的烦恼。

随从和宦官、宫女们,把携带的帐床等用具,抬进草庵。公主将辩机召进去,两人立刻就任欲。火烧身了。这时房遗爱象对女主人尽忠的良犬,怕这件事泄露,以其他随从妨碍”公主休息”为名,全部斥退。

而空头驸马房遗爱,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思,一直在为公主和辩机遮掩此事。甚至还常常出面将辩机召入府中,自己亲自为这对偷情的人儿做放哨的卫兵。是爱公主爱得宁愿委屈自己乎?是畏公主之势乎?或者是公主不满包办婚姻而他也恰好心有同感乎?

此后,在房遗爱的护卫下,公主和辩机继续幽会,当然,房遗爱的忠心耿耿也得到了高阳公主的报答。公主容许他与府中的侍女明来暗往,还常在太宗面前为他说好话。这对奇异的小夫妻因此倒也相处得和睦,两人还彼此互相同情。

公主陶醉在女人的幸福里,她美丽的容貌不需胭脂就散发出玖瑰色的红晕,眼睛闪烁着艳丽的光泽。虽然,这是有夫之妇与犯女戒的憎人所做出的不可宽恕的偷情,但对高阳公主来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恋爱,是使身心都变得生动、兴奋的青春之恋。

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从此一见钟情,浑然忘却了皇家身份与僧家戒律,如胶似漆地痴缠在了一起。

正因是不可告人的恋情,情火也更为炽烈。继续幽会之后,辩机便感到烦恼多于欢乐,万一事情被揭穿,怕影响学术抱负,使他非常苦恼。但是,一旦与公主相会,美丽的女菩萨的热情,便使他身心皆醉,为此,他宁愿受地狱之苦刑。事后,心理矛盾,又使他痛苦不堪。

恰巧这时候,玄奘法师随同杜睿的船队一通返回了大唐,随即辩机就被玄奘法师选为无上光荣的译经者,对辩机而言,是心中矛盾的一大救星。他要借这个机会摆脱烦恼,专心致力于这项伟大的工作。

在译经的工作中,他比年长于自己的大师们,负责更多的部分,更特别被选为《大唐西域记》的撰写人。就算辩机英才卓绝,如果精神仍为偷情分散,是没有办法完成这项伟大的工作的。

高阳公主虽然满怀热情,但为了情人的光荣使命,也只好退让了。公主把玉枕交给辩机,以慰藉相思之苦。

大概此时两人还都没有想到随后将会发生的一切,因为在历史上,就是这个玉枕成了奸情的凭证。

在原本的历史上,宰相房玄龄去世之后,他的长子房遗直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高阳公主一向讨厌这个大伯,便要驸马房遗爱与哥哥分家。房遗直不肯分出家产,还将房遗爱痛骂了一顿。高阳公主大怒,便跑到皇宫里,对父亲唐太宗告房遗直的状,说他常对皇帝口出怨言,心怀不轨。太宗调查之后,发现是高阳公主任性胡为,不禁大为恼怒,将她训了一顿,自此原本父慈女孝的两父女生了嫌隙。

随后的某一天,负责治安的官员抓住了一个小偷,从小偷的住处搜到了一只镶满珠宝的玉枕。小偷承认,自己是从弘福寺辩机和尚的住处偷来这只价值连城的玉枕的。所有的人都对着这只玉枕发愣了,因为那实在不象是该在和尚禅房里出现的物件。负责纠察的官员一番彻查之后,才得知,这只玉枕,乃是高阳公主私赠辩机的。

这是一件极大的丑闻,谁也不知道案情报至皇帝那里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事已至此,办案的人也捂不住了,只得斗胆将奏本送交到太宗的案头。

御史公的奏文送到太宗的手里之时,太宗想到高阳公主一而再、再而三地丢自己的脸面,顿时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立刻下诏,将辩机处以腰斩的极刑。

腰斩,就是把赤裸的罪人放在大木板上,从腰间斩成两段,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凄惨的极刑了。

高阳公主的奴婢数十人被处斩刑,表面上对公主和房遗爱没有处罚,却无限期地禁止公主入宫。

高阳公主万万没想到等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噩耗,顿时魂飞魄散,奔到皇宫门口,想要向太宗求情,当她发现自己再也无法进入宫门的时候,顿时昏死过去。

对此公主几乎快发疯了,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许任何人进去,拒绝吃东西,揪发捶胸,咬破衣服,如疯狂的女鬼,日夜嚎哭。

公主之所以没有随辩机之后自杀,也没有真正发疯,为的是心中充满对太宗的憎恨,有一天,一定要向太宗报复。这种如鬼般惨厉的决心,才使公主活了下去。不久之后,公主停止了蛰居生活,为了复仇而活着。她的相貌已没有了往日的影子,丰满的脸颊已消瘦,原来洋溢着幸福光泽的瞳孔,如今充满了阴冷凶暴的光芒,时而象鬼火一般闪过,以前的高阳公主已经随着辩机消逝了。

然而,此时唐太宗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几个月后,就在这年的初夏,五十一岁的太宗驾崩了。

高阳公主恨透了自己的父亲,她恨他为什么要多活这半年?如果他能早死半年的话,自己的心上人就不会如此痛苦地死去,成为父亲笼络大臣的牺牲品。自己那些情同姐妹的贴身侍女,也不会莫明其妙地冤死。为太宗送葬的时候,高阳公主连一点悲哀的表情也没有。

不久,高宗李治登基。

恢复了自由的高阳公主,行为开始疯狂起来。她派人四处去寻找俊俏的年青和尚,专与这些和尚寻欢作乐。

然而她只能在与这些和尚的纠缠中,得到暂时的幻觉。辩机毕竟只有一个,每当她从疯狂的肉。欲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只有加倍的失望和伤痛,再一次歇斯底里的痛哭失声。

于是,高阳公主又转而投向巫术的慰藉。

和尚智勖善于占卜祸福,惠弘则能够看见鬼魂,而道士李晃则有高明的医术。

高阳公主祈求能够通过他们,让自己能够再见到辩机的魂魄,寻找一丝安慰。

在交往中,高阳公主和这三个僧道都发生了关系,这三个不守清规的出家人自从登上了公主的床榻,顿时觉得所谓高贵的皇家也不过如此。于是他们心里的妄想不住地膨胀起来,想要依靠高阳公主,办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成就自己的功名利禄。

达成共识以后,这三个家伙不住地蛊惑着已经失去了理智的高阳公主。尤其是针对高阳公主不满父亲这一点,鼓动她推翻太宗选李治作继位人的决定,推举一位新的帝王掌政。

高阳公主相信了他们的话,暗地里让掖廷令陈玄运去察看内宫的祥祸,推演星象。

当高阳公主得到了所谓的确实答复以后,她开始涉足政事,联络了好几个对李治不满的公主驸马,密谋叛乱,要改立叔父李元景为帝。

这样看起来,这三个出家人倒也不是一味胡言乱语的草包,没准他们还当真给高阳公主招来过辩机的魂魄呢。

还是那位与高阳公主不和的房遗直,他打听到了高阳公主夫妇的秘密,将讯息报告给了新皇李治。

其实,李治对这位异母姐姐的感情还是很可以的。

但是李治实在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材料,高阳公主每当听说李治听命于长孙一族的消息时,就忍不住切齿痛恨。

那个自命英明的父亲,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儿子做继承人?

难道吴王恪、叔父李元景不比这个李治要强得多吗?

于是高阳公主决定推翻这个无能的李治,另立新帝。在心里,她也隐隐约约法地觉得,能够推翻父亲确定的继承人,是对父亲最大最成功的报复,足以令父亲死不瞑目。想到这里,高阳公主的心情从未有过的快乐。

就在高阳公主密谋造反的同时,蒙在鼓里的李治还常常赐她赏物。就在事发这一年的十月,李治甚至还专程跑到姑妈同安大长公主和姐姐高阳长公主的家里串亲戚。

如果杜睿所料不差的话,场面是这样的:李治居中正坐,畅叙家礼,高高兴兴;与此同时,座中的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则是满腹鬼胎地假意逢迎,一面疑心是否走漏了消息惹来皇帝弟弟光临,一面暗含杀机地亲情洋溢。就在这场姐弟共叙天伦的温暖场面之后没有多久,谋反事发。

正月的长安城雪花漫天,梅香幽远。而皇宫内外的李氏家族,一场血腥的家族屠杀却开始了。

以房遗爱为首的三位驸马被处斩,高阳公主与巴陵公主以及叔父荆王李元景被勒令自尽。告密的房遗直不但得保性命,还得到了升官的奖赏,更独占了弟弟的所有财产。

而吴王李恪,则被一直忌恨他的长孙无忌借机栽陷,死于非命,四个儿子均被流放岭南,直到李隆基时才得以复职还京。

当监刑官来到高阳公主府时,雕花窗棂外,正是春意盎然,一派万象更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高阳公主望着门口把守的兵士、望着窗外的风景,一定想到了十年前,自己正是在同样的春天,在和煦的轻风暖阳花香里,和辩机邂逅的。

这一年,高阳公主将自己永远的留在了二十八岁的年龄,只是不知道这个时候,她有没有为自己当年的放纵后悔过。

直到显庆年间,高宗李治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思,追封高阳公主为合浦长公主。

当然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历史,还有很多一部分是杜睿的猜测,或者是联想,但是不管怎样,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

高阳公主和辩机还是走到了一起,前世杜睿还曾为高阳公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为她辩白过,但是现在,就在此刻,看着一脸春。情,毫不掩饰的高阳公主,还有那个道貌岸然的辩机和尚,杜睿感觉到的只剩下了恶心。

接下来正厅内突然喧哗了起来,杜睿突然惊醒,看到的确实辩机和尚一派高深莫测之相的给众位公主,驸马解说佛法。而高阳公主则满脸鼓励之色的看着她的爱郎,脸上充满了满足之感。

“睿郎!可是不舒服吗?”安康公主见杜睿许久不说话,脸上的表情不断的变幻着,有些担心的问道。

杜睿淡淡的一笑,对着安康公主摇了摇头,道:“没什么?涑儿!你觉得这位大师如何?”

安康公主娇笑道:“涑儿可不懂什么佛法,况且睿郎不是说过吗?那些佛法什么的都是虚幻的,人贵在本心,贵在身体力行,佛法不过是解脱心灵困苦之物罢了,当不得真!”

安康公主的声音并不大,但还是被辩机和尚听到了,顿时一张还算清秀的脸纠结在了一起,朝着安康公主走了过来,双手合什道:“公主殿下,方才所言,却是偏颇了!这位想必就是宋国公了,贫僧也曾听玄奘大师说起过施主,说施主佛法高深,然如今看来,却是名过其实罢了!”

安康公主一愣,原本还对这个年轻的高僧有些好感,但是一听辩机居然驳斥起自己的夫君,顿时便恼了:“你这和尚好没有道理,偏偏你口若悬河一般能任意胡说,难道我和我夫君便不能说一句吗?”

安康公主含怒的一句话,顿时让整个厅堂都安静了下来,他们预感到接下来发生的一幕,绝对不是佛门愿意看到的,只是因为辩机要面对的对手,可是堂堂宋国公杜睿啊!

第四篇 拓土 第六十五章 教训淫僧

杜睿见这个辩机和尚居然冲着安康公主过来了,自然不能坐视不理,紧跟着也站起身来,这时辩机和尚已经走到了杜睿的跟前,突然一股子浓香味,熏得杜睿不禁一阵皱眉,一个大男人,尤其还是个应当六根清净的出家人,身上居然比个女儿家还香,而且香的让人头都发疼,杜睿下意识的抬起袖子,遮挡了一下,顿时一干人等看的目瞪口呆,他们可不知道杜睿是闻不惯辩机和尚的香味,还以为杜睿是在讽刺辩机和尚,臭不可闻呢。

高坐正位的高阳公主顿时翘起手指头指着杜睿,那张千娇百媚的脸扭曲得如同刚被人跺了一顿无影脚。

辩机和尚见状也是一脸发黑,脑门青筋直跳,俩眼目光很是怨恨,腮帮子都在鼓。

杜睿也反映过来,虽然他十分看不上这个辩机和尚,可是自己这下意识的举动也确实有些实力,赶紧拱礼陪礼:“哎呀,失礼失礼,在下对这种檀香的味道有些过敏,还望大师海涵,想大师得道高人,定然不会跟在下这等凡俗之人,一般见识。”

辩机和尚深吸了几口气,又恢复了道貌岸然的得道高僧状:“呵呵,小僧竟然妄动了嗔念矣,罪过罪过,听了这位施主之言,倒显小僧太着相了,惭愧,这位施主,小僧无礼了。”

杜睿还没等说话,一旁的安康公主便抢着说道:“这位大师就别谦虚了,常言所得好,人要脸来那树要皮,是人就得争一口气,是佛也得争一柱香,遇事,还是得有些情绪的好,不然,岂不如那泥胎做的东西一般,那还有什么做人的趣味。比如大师喜欢在身上抹香料,这不就显得比较有人情味吗?”

安康公主大概是和杜睿在一起的时间长了,连骂人于无形之间,这等高明的手段都学了个十成十,一番话,又让这位才华横溢的辩机大师憋的一张帅脸,青红紫绿什么色都有,七窍隐隐有青烟冒出。

坐在杜睿临席的唐义识一张脸脸憋的老红,一脸古怪,瞄一眼满脸歉意的杜睿夫妇,又扫了眼一脸铁青的辩机和尚,也不知道该说些啥,劝解一下。

还好,襄城公主的夫婿萧锐长袖善舞,将辩机和尚给解救了出来,拉到一旁去继续探讨佛礼去了。

辩机和尚倒是当真有俩把刷子,说起佛理啥的,很快萧锐等人就支持不住,差点儿败下阵了,只能勉强地支撑应对。

杜睿自巍然不动,自顾自的和安康公主抿着香茶美酒,观察着一干人的表情。

高阳公主也忘记了方才的不快,双眼含情的看着辩机和尚,似乎很用心的在听,还带着一丝钦佩爱慕之意。时不时,那辩机和尚的眼睛就往她这儿瞄过来,站在高阳公主身旁的房遗爱竟然没有一丝不悦,反而颔首回礼,真不知道这位仁兄到底是缺心眼儿,还是没心没肺,堂堂梁国公房玄龄,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居然会有这么一个儿子。

“哼!”见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眉目传情,杜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冷哼一声。

辩机和尚的耳朵就好像装了雷达一样,犀利的目光立刻就飘了过来,皮笑肉不笑的说道:“这位施主,似乎对贫僧方才所言,有不同的见解!?贫僧愿闻高论!”

“高论没有,本国公就是不喜欢光头的家伙,这是人之天性。”杜睿怒视着这个给大唐皇室带来极大耻辱的秃驴道。

“宋国公!你这人怎么这样,辩机大师又没惹你,你却一再为难,辩机大师是本公主请来的客人,你如此刁难,便是不将本公主放在眼里!”高阳公主闻言,第一个就跳了出来,给辩机和尚撑腰。

辩机和尚也是一脸的得意,那表情俨然就是再说,贫僧也是有家大人的,别想欺负我!

杜睿冷笑一声,道:“公主殿下严重了。”

高阳公主被杜睿的一双虎目瞪得有些不自在,道:“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没,您说的对,公主殿下的训斥,在下自然铭记在心。”杜睿口不应心的说道。

“你什么意思?!”高阳公主不悦地挑起了眼角,公主的气势开始散发出来了。

杜睿冷笑道:“没什么意思,在下只是佛门原本是清净的所在,如果任由一些欺世盗名之人蒙混其中,总有一天会败坏了佛门的清誉!”

“阿弥陀佛!”辩机和尚高声宣了一句佛号,“这位施主,休得无礼,小僧对你一忍再忍,莫要欺我沙门无人!”

杜睿笑道:“哦!你要与本国公论佛法!?”

辩机刚要说是,突然面色骤变,他早就猜到了杜睿的身份,知道杜睿学识渊博,当初玄奘法师归国之时,在大海上的时候,还曾与杜睿纵论佛法,被杜睿辩得哑口无言,最终甚至被杜睿鼓捣的答应了佛门改革的事。

对于这件事,辩机和尚一向大为不满,因为根据杜睿的意见,佛门实施了改革之后,对民间百姓信徒的控制力将大为削弱。

可是当真让他和杜睿辩法,他却没有这个胆量,他是见识过玄奘法师本事的,连玄奘法师都辩论不过,更何况是他了。

杜睿见辩机不言语,笑道:“果真是个欺世盗名之辈,全无真才实学,真不知道,你这等人是如何混进译经大德之中的,看起来本国公要去玄奘法师处走一遭,有些道德败坏,全无佛心的僧众,就该早早清除!”

“辱人太甚!”辩机和尚原本就对杜睿不满,如今再被当众一激,顿时脸色发黑,伸手朝杜睿打来,全然忘记了杜睿当朝驸马,封爵国公的身份,一拳头擂在杜睿的胸口。

杜睿是个战场上的厮杀汉,强出百倍的好汉都不能伤他分毫,更何况是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和尚。

安康公主见状大惊,柳眉都竖了起来,怒道:“你这秃驴居然敢动手!”

高阳公主也是一惊,杜睿的身份就摆在那里,真要是到圣上面前告上一状的话,单单是一个殴打皇亲的罪名,就能将辩机大卸八块了。

高阳公主刚要劝说,但杜睿可不会给她这个机会,辩机和尚这个淫僧,杜睿早就想要教训一番了。

“你敢打本国公?!”

杜睿瞪目高喝一声,右手抬起,伸手一抽,“啪”的一声脆响,辩机和尚先是表演了街舞,紧接着又表演了飙车中一个难度极高的半空缓慢飘移,嘴被抽歪在一边,几个小白点跟暗器似地飞出老远。然后这位才华横溢的辩机大师一个马趴跌在一丈开外,半天没动静。

“你~~~~你敢打人!你敢打人!公主殿下!”辩机和尚爬起来,一抹自己的脸肿得老高,顿时一脸的鼻涕眼泪,嘴角血汪汪的,嘴有点瘪,一句话喷了俩牙出来,看样子,这一巴掌抽得比较有成就,至少掉了七八颗牙,辩机和尚如同受了虐待的小媳妇,目光凄楚的看向了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见状也是大怒:“杜睿!你居然赶在本公主的府上,殴打本公主请来的宾客!”

杜睿冷笑一声,道:“本国公不过是在打一个藐视皇亲国戚的恶徒,公主殿下!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罪名?”

高阳公主顿时一阵语塞,他知道杜睿打了辩机和尚,什么麻烦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