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十八年(四斗米)-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是议论朝政,那是头头是道,可是若论斗心机,厚脸皮。他和那些常年当官的读书人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他自己身上的事情,竟然被别人知道了,脸色自然是跟着变了。这要是在平时。也是没什么事的,可是此时却是不行,他可是在这台上。台下众人一看他脸变了,而且一时间语塞,便马上认为这怨妇说的是对的。于是众人跟着便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这一议论,钱一本脸色就更加的红了。

“你胡说,你如何知道的。”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自然是没有想到,这这说辞已经把自己给卖了。

“你那时天天和奴家睡在一起,怎么现下又忘了。你若是不承认,那你敢不敢把裤子脱了,让大家当场验看。”

“对啊对啊,脱裤子给大家看看。”下边马上就有人跟着起哄。

“胡闹。简直是胡闹,堂上大人,某也是有功名在身的,怎地如此羞辱钱某,就不怕遭了上官查问吗。”钱一本对这泼妇已经是没了招数了。他只能把怨气撒在堂上那推官身上。

“呵呵,钱先生,你难道没有听到你那内人说什么吗。本官原本是不想掺和这家务事的,怎奈这事闹的太过严重,还望钱先生体谅本官。这怨妇若真是钱先生的内人,本官倒是想劝一下钱先生。所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钱先生还是把内人带走吧,省的令公子还有家人在这里丢人现眼。这可真是实实在在的有辱斯文啊!”

“大人,还有小人呢,小人这里可是有钱先生的字据的,钱先生欠了小人的银钱,到现下已然有三个月了。小人原本觉着钱先生能及时还了这银钱,可是这左等右等,也是不见钱先生来这里。小人无奈,只能来找大人讨还这公道了。”

“字据在哪里,呈上来。”

“在这里。”那妓院里的龟公马上把怀里的一副字据呈了上去。

“来啊,把这字据拿给钱先生看一下,让他确认一下。”

早有一个衙役拿着字据去给那钱一本验看。钱一本一开始还不信,等一看那字据,竟然傻了眼,那字还真是他写的。读书人,字都是很讲究的,字体一般人都是能看出来的。这一下子钱一本可真蒙了,心道难道是自己哪一次喝多了给忘了?这无锡城里的勾栏院子他可是去了不少,这家他也是去过,不过什么时候签下这字据他是记不清楚了,难道真是自己欠下的债?

台下众人刚才对这怨妇已然信了起来,现下看到这钱先生看完字据的眼神,更加的相信这钱一本是欠了勾栏院子的银钱了。而那衙役不单把字据给钱一本看,接着又把这字据拿到台下,给跟着来的那些书生士子们看。有人认识这钱一本的字迹,看完一个劲的头。这一下子就让周围看热闹的人喧哗起来。

“什么先生,我看是流氓才对,不顾妻小,肆意,哪里还有一读书人的名节,看着像个人,却原来是个道貌岸然的家伙。读书人的名声都是让你这种人给败坏了!”台下一个人喊了起来。

紧跟着这个人,就有好几个声讨的声音从下边四处传了开来。钱一本原本以为那林宰接完旨意能马上过来,毕竟,他能在无锡城里头呼风唤雨,和那林大人也是不无关系的。可是林宰一直没来,现下只剩他自己出矗在这台上,看着台下众人的议论,他越发觉着自己抬不起头来。

此时原本跟来的那些士子,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有的年轻热血的,自负清高的,见到这钱一本竟然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马上跟着骂起来。那些跟这钱一本关系好的,此时也是不敢上去替他辩争,读书人,都是要在意自己的名节的,这两件事,却全是这有损名节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忽的台下又冲上来一个小老汉,一冲上来,就打了正在发懵的钱一本一个耳光。“你这杀才,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啊,你还我那苦命的闺女的命来啊!”

这一下子台下便轰的一声闹了开来,这钱一本原本就有了那怨妇和债务,现下怎么又出来一个讨命的。议论声更加的大起来。

“你这贼厮,钱某如何认得你,简直就是过来诬陷,诬陷,你这就是诬陷!”钱一本此时也是顾不得许多了,明显他已经心浮气躁,只能用这个词来发泄自己了。

“好啊你,你干完了好事,却是不认了。可怜我那冤死的闺女啊,你到了阴曹地府也是没了地方伸冤了啊!”那老汉说着就拿出了一件血衣,然后跟着就开始了哭诉。

众人此时八卦心情格外的高涨,马上都静下来听这老汉的哭诉。那老汉一边哭一边讲,说的断断续续,不过众人还是听明白了,闹了半天,这位钱先生是玩了人家老汉的闺女,然后又不认了,为了踹开这丫头,竟然亲自下了杀手,那老汉不光拿了件血衣,还有那刀,甚至还拿了一个玉佩出来,说是他姑娘临死前从这钱先生身上拽下来的。钱一本一看,马上又是一愣,这不是前些日子自己丢的那块玉佩吗。他明知道这老汉是在诬陷他,却是找不出证据,而人家一边哭诉,一边出示证据,这让他真是有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感觉了。

“诬陷,你这是诬陷。”钱一本此时已经不知道在说什么好了,只会说这两句。

“钱一本,这一切可都是真的吧。”那推官此时却是发了话。

“诬陷,大人,这是诬陷。”

“哼,人证物证具在。若说此前你那内人来找你,是个家务事,本官管不了,可是你欠了老鸨的银钱,还有这命案,本官却是要管一管的了。来啊,将嫌犯拿下。”说完,那推官把那令牌扔了出去。

两个衙役马上又把钱一本给押了起来,然后找出一条绳子,把他给绑了起来,还在他脖子后边插上了一个大牌子,那牌子上边写了一个大大的犯字。

此时那推官又适时的宣布了好几个过来告这钱一本的案子,这里边不是告他草菅人命,就是说他欺男霸女。经这么一说,这位钱先生简直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

不知是台下谁率先往这钱一本身上扔了一个臭茄子,然后就跟着有人往这钱一本身上扔起了各种蔬菜水果,且都是坏掉的。有的胆大的竟然跑到这钱一本眼前吐了口唾沫。两个衙役按照推官的命令,要把这钱一本拘押到县衙的大牢里,这从台上到县衙里的几十米的过程,竟然让钱一本有种下地狱的感觉。一路上他不停的遭受来自四面的谩骂,烂菜的攻击,连着那两个拘押他的衙役也是跟着倒了霉,身上满是烂菜叶子。

钱一本到现在也没弄明白,这今天一大早上还好好的,怎么到了这晌午,事情就变成这个样子了。亲!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还请记住本站帮忙宣传下哦!本站哦!

第三百九十二章风向

“看报了,看报了,无锡早报,无锡早报。书院先生原来是杀人凶手,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看报啦,看报啦,正人君子却原来是十足流氓,看报了,看报啦!”

无锡南城一大早上一打开的当口,就有报童开始在城门口处叫喊起来,这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打从大明各处大城市开始办报纸后,这早上报童叫卖的声音便成了各处一景。无锡地处三吴之地,文字气息自然是要比北方浓上许多。像办报纸这样的事情又怎么可能输给北地各处。除了这无锡早报,这城中现下还有好几种报纸。

不过今日一大早进城的人听到这报童的叫卖后,都是精神为之一振,不知道底细的自然是要买上一份报纸来看,当然能出手买报纸的自然是识字的书生或是商贩,而那些贩夫走卒,则是闲来没事的去四下里打听。早有一些人在城门左近开始讲述这事情的始末,众人听完之后自然是一阵唏嘘。有的人自然是要发一些感慨的,感慨的内容自然是说这读书人竟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斯文,如此丑事,却全是这些读书人做出来的云云。还有的则是把这消息添油加醋的说了出去,转眼之间,这故事的主角,东林书院的钱一本竟然成了十恶不赦的混账王八蛋了。有些妇人听了那被钱一本祸害的女子的遭遇,竟然当场就哭了起来。

钱一本钱先生一时间竟然成了这无锡城中的风云人物了,大街小巷。就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号的了。不过这出名却并非是靠着他的学识,反倒是靠着他平素做的那些肮脏事。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呵呵,大帅当年给咱们上宣传课的时候,就用过老祖宗这个成语。大帅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谎话说一千遍就是真理。林某现下总算明白为何大帅要让咱们暗中控制这报纸了。对付这些自诩清高的读书人,看来这招才是最管用啊。”

靠近道边的茶楼上。林昌吉坐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看着报纸。看着这茶馆里边各色人等都在谈论这钱一本。林昌吉也是心中暗喜。这可是他一手布置的,他此时便像一个画家,自己画完了后在那里欣赏自己的作品。心中自然是得意的很。

“局长,接下来是不是可以把那姓钱的给抹掉了?这家伙的作用已经没有多大了,属下的麾下已然开始四处布控,大人您交给属下的那些人,现下都是在监控中,只要大人一声令下,那些人都会被属下收到网里边。”

“你那么着急干什么,钱先生的名号好容易树立起来了,你怎么能这么快的就不用了,糊涂!钱先生那就是一面旗帜。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他这面旗子打出来,大张旗鼓的打出来,让所有人都看,不但是这无锡。整个三吴地方,都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咱们才好做下一步。你以为咱们做的事情全都用的是手段?有些事情,是要明着做的,且不能急,要一步步来。便如同这沏茶。水温要掌控好,太烫,茶味就没了,太凉又冲不开。咱们做这些事情,时刻都是要掌握这火候的,稍有差池,便会出乱子。你以为那些穷酸都是傻子不成,能读书的,脑子就没有笨的。咱们既然用了这法子,那就不能这么简单的了事,对付这些士大夫,要么不动,现下既然动了,那就要一竿子把他们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杀人这种手段,那是最后才能用的。咱们不是屠夫,做事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要动脑子的。”

“属下知道了!”

“哦,还有个事,从京畿局调过来的那两个职员现下活干的怎么样?”

“局长是说那个叫王恩政的还有那个叫赵勇的?”

“嗯,就是他们两个。”

“他俩吗,做事倒是规矩,也是很有条理。这几次安排的任务他们做的都是顺当。我一开始看他俩档案的时候,觉着在京师那边干巡检差事的,到了咱们这边,可能业务上会生疏许多。不过真让他俩做上事情后,却不是我想的那般不堪。那个叫王恩政的家伙,脑袋倒是很灵光。至于那个叫赵勇的,则是血气十足,大概是跟他在苍狼军当中服过役有关吧。他做侦察,跟踪都是没的说,不过也是有缺点,那就是他脸上杀气太重,局长该是知道,咱们这些人,可是不能让别人感觉到这杀气的,这在关键时候是容易露馅的。”

“呵呵,倒是没想到你对这两个人观察的那么仔细。我今天也就是随便那么一问,毕竟,这两个人是从北边李局长那边送过来的,以后咱们这边除了要自己培养人外,还是要从京师那边接收人的。你回去后马上做好一个章程,就是如何接洽京畿局来人的章程。最起码这方言是要先训练好的,吴地言语,和北地可是有很大不同的。干咱们这行,嘴皮子可是要利索的。我今天只是说了这么一条,其他的你自己琢磨,拟好章程后回头拿给我看看。你若是想不出什么头绪,就直接从刚才那两个人身上观察,看看他们过来后有那些不适,有那些优点。”

“是,局长,属下这就去办。”

无锡城中发生的事情,很快就随着报纸的传播而在江南各处散播开来。沿着长江,从松江到南京,大江两岸各处大城市,现下几乎就没有不知道钱一本是谁的了。原本东林书院的一些士子还有先生都是想找人把这钱一本捞出来的,特别是那顾先生,当天就托人找到了无锡县衙中主事的新知县,至于那位和他交好的林宰,他反倒是找不到了。其实并不是他找不到,而是那位林知县压根就没回家,据说是被锦衣卫的人给收审了,好像也是出了事。

顾宪成还是有点头脑的,他一开始觉着这事不是什么大事,可是等到那钱一本被押到县衙门前的高台上,当着众人的面被羞辱的时候,他便发现了这其中的问题了。等到了当日夜间,他更是马上召集了书院中的同党,商讨怎么把这钱一本给弄出来。可是这些人让他们写个咒骂朝廷,咒骂皇上或是大臣的檄文行,让他们想法子从大牢里捞人便费劲了。虽然之前他们也是领着士子们冲击过官府的衙门,但是那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他们是自以为占了道理,而现在,他们则是不占道理,不但不占道理,甚至说他们还是很理亏的,已然触犯了大明律了。若是寻常时日,那林宰在县衙中当知县,这样的丑事,估计只要私下里给苦主一些银钱,便也能摆平。可是现下却是不能用这样的手段了,这钱一本现下已然是满城皆知,若是他再用往日那手段,怕是连他也要被牵连了。何况现下这县衙里已然没有了和他交好的林宰,估计那位林知县现下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谁都知道,这大明的天下,只要当官的被锦衣卫的人盯上,你估计就没有什么好事了。

等到第二天,顾宪成拿到报纸一看,便知道这事情已经不可为了。他倒是表现的比其他人更为果断,直接就让人把这钱一本从书院的名册中划出去,他已然感觉到了这风向有些不对了。

林昌吉此时明面上的身份仍旧是这东林书院中的人,不过不再是学生,而是书院背后的资助者了。而且他也不是那种经常在书院中露脸的人,而是隔上一段时日才在书院里露面的那种。现下这东林书院中的事情,依然不用他这个东南局局长亲自负责了,早有属下打入到这书院内部。按照魏刚的要求,国家安全局东南局的人不但要织造打击江南士子书生的事端,还要从根本上扭转士子们脑中所想。为了更快的执行这一命令,东南局当中便有不少人打入到了这些士子内部了。人大部分都是从众的动物,只要小范围内形成了一股风气,那接下来就会形成更大风气。林昌吉最终的目的,是要让整个江南的士子书生们听他的话,或者说,让士子们随着他的指挥而发言,而不是不受控制那种,甚至完全要对立在魏刚的对面。

顾宪成的担心果然是正确的。等到五六天后,赫然就有衙役开始到这东林书院里拿人了,拿的人当中有学生,也是先生。缘由自然是因为这些人本身的毛病了。不是欠了人家钱,就是把家里下人打伤,反正要是用孔夫子那套言论来衡量的话,这些被拿去的,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小人了。

之前还再替那钱一本难过的东林诸生,转眼间就有一些人要为自己的问题想办法了。他们当日看到那钱一本在高台上受了贩夫走卒的侮辱,都是气愤之极。可是等到他们自己被人家拖走了,竟然要和那之前被衙役带走游街的钱一本一般。等他们来到那高台上后,每个人心里都是知道了接下来要出什么事情了。

于是又一场批斗大会开始了,仍旧有那么多人去看热闹,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琢磨过来了,这些人都是东林书院里出来的,这书院看来也不怎么样,却原来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九十三章退位

紫禁城英杰祠中,已经六十岁的魏刚正坐在那里看着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幅西洋油画。

那些油画大多都是描绘战争场面的。这些战争画卷,有前明时魏刚领兵出边墙的战役,有他参加朝鲜平倭的战役,还有苍狼军在蒙古高原乃至西伯利亚平原上和罗刹人作战的画卷。紧随着这几幅画卷之后的,便是海军中的太平洋舰队与南洋的西班牙人作战的画卷,以及后来的北太平洋舰队联合陆军进攻倭国九州的画卷,最后是南北太平洋舰队和荷兰人在爪哇岛以及马六甲等地作战的画卷。西洋画和华夏的水墨山水画不同,更加注重描绘宏大的场景,若是走到近处,怕是看不出什么东西来,反倒是离着越远,越能看清楚这整张画卷要描绘出什么。

这些画卷大多数都是大场面,描绘士兵誓死拼杀的,但也有不是描绘厮杀的,而是勾勒对方投降的。其中有一副描绘的便是荷兰人的指挥官向魏刚交出自己的佩刀的场景。

那也是魏刚最后一次领着兵马出去作战,当时他还没有成为皇帝,前明的天启皇帝那时也患上了花柳病,要不是魏刚让太医吊着他的命,估计那位天启皇帝早就去见他老爹了。

画师大概比较擅长这种人物的描绘,把魏刚的面孔描绘的很是英武,隐约中还能看出霸气。便是魏刚当时穿的衣服,也不是海军传统的白色,而是黑色。在场的其他将领。陆军的是花花绿绿的迷彩服,钢盔是带着尖顶的那种,海军是白色的制服,而魏刚穿的却是帝国后来的大元帅服,黑色打底,裤线和袖口都是黄色的,已然不穿铠甲了。但是脚下却是蹬着一双小牛皮靴子,靴子自然是擦得锃亮。腰间挂着佩刀,而他对面的那个荷兰指挥官。则是双手奉上自己的指挥刀,跪在地上,头是低下的。但是从侧面还是能看清那家伙的脸的。他的脸上是充满沮丧和阴霾的,也有一种彻底解脱的表情。

魏刚的目光停留在了这幅画上,他仿佛并没有在看这幅画,而是在思考什么。跟他一起来到这祠堂里祭奠英灵的董大郎并没有去打扰他,而是和他一样,在细细的看着这些画卷。

魏刚自然是在回忆,回忆的节点也是从眼前这幅画卷所记录的战事开始的。

画师自然是要对描绘的人物做一些技术上的处理,这个画师已然是很高明的了,能够把人物脸部的表情画的如此惟妙惟肖。其实魏刚当时并没有穿那黑色制服,在南洋那边。即便当时是十二月份,温度也是相当的高,魏刚当时穿的就是半截袖。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就在当时,他虽然坚持到了荷兰人投降,却也同时接到了国内京师李豹发来的加急谍报。在他带兵出征南洋之前,就已经有文官在朝堂上提出让当时的天启皇帝退位,把帝位禅让给镇国公、护国主魏刚。这说法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魏刚在朝中经营了这么多年。很多官吏还有武将都是他的嫡系。但是大明还是有很多传统的读书人,他们是接受不了这个说法的。一些江南来的士子首先站出来反对,并要求把那位提出这个说法的官员五马分尸。不过这边也是有很多支持这一说辞的,自然是要跳出来论战。当时魏刚并没有出面,而恰恰在这时,南洋那边来了急报,说是荷兰人的船队要进攻大员岛。魏刚马上便领着人马出征了,他这一走,京师自然是空了下来。

魏刚其实是故意为之,他是想看看,他经营了这么多年,最后关头,还有谁会和他过不去。他这一走,情况果然发生了变化。江南一系的士子们仿佛看到了机会,私下里马上联络起来。他们并没有找什么武将,而是用自家的家丁,在夜晚的时候开始了行动。他们首先带人围住了魏刚的宅院,然后还有人去了皇宫。不过他们毕竟是书生,这样的事情,他们做起来自然是没什么套路的,也没有考虑周全。在他们看来,只要把镇国公的家眷控制住了,把锦衣卫衙门看住了,再把皇上看住了,这次所谓的政变便会成功。到时候只要把圣旨送到军中,那个所谓的护国主自然是要俯首就戮的。

打从魏刚开始修铁路起,江南一系的士子们就已经和魏刚对上了。原因自然是因为铁路修筑后,货物不再走运河,那些靠着运河收税的官员们没了油水,财路被断了。断人财路,那便是生死仇敌。之前还有那郑国舅在前边顶着,后来郑国舅被处理掉后,官员和士子们自然是把目光对到魏刚头上。南直隶后来又彻底取消了土地税,原本一些农人要投献到有功名的士子名下,自打那以后,也是没人投献了。这也是断了人家的财路。何况货物走了铁路,税都是被铁路局收去了,而铁路局却是工部直管的。那些原本靠着关系做买卖的缙绅们,这一下子在南货的买卖中就没了价格优势,里外里他们的有一个财路也被断了。当年他们也是想方设法闹事,但是都是被鹰眼的人提前给化解掉了。那年在无锡爆发的批斗书院士子们的事情,就是一个真实的缩影。后来江南很多地方都发生了类似的批斗事件,倒是让读书人和士子缙绅们无法继续鼓动别人了。很多江南大豪,都是看清了其中的门道,不再和朝廷作对。有的甚至转身投到了魏刚的麾下。

可是憎恶魏刚的士子缙绅还是有很多的,上百年留下的根子,哪里能那么容易就别化解掉。自然是有一些人要站出来维护他们的利益的,于是就有了这次京师发生的政变。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士子缙绅们注定要成为魏刚走上皇位的垫脚石。魏刚虽然带着大部分从京畿和辽镇征集来的士兵去了南洋,包括海军大部分的舰队,但是他在山海关那边还是留了一些人马的,而且苍狼军也是没有出关的。那些士子们的家丁在闯进魏刚的宅院后就发现他们原来早就在人家的算计中了。排枪在大街上轮番打起。士子们的家丁手中仅有弩箭和刀剑,跟经过训练的正规军自然是没有办法想比的。结果那一夜京师当中各条大街都是血流成河。指挥整个战事的,是魏刚的儿子魏勇。经过在江南各处的磨练,他依然不是当初那个愤青一般的苍狼军上尉了。

京师城中生活的人,后来都是没事的时候时常说起那一晚上的枪声,还有清晨他们出门后发现的暗沟中的血水,还有就是正在街上执勤的锦衣卫和苍狼军士卒,这一幕和万历皇帝被反贼杀死的那一年竟然惊人的相似。

再后来事情便变得简单多了。魏刚领着大军凯旋归来,已经起不来床的天启皇帝传出了一道旨意,愿意退位,把皇位禅让给魏刚。其实天启皇帝那时神智是否清醒都不得而知。

“皇上,您说若是奎子活着,他会不会要求继续领兵到印度去作战啊。”董大郎看到魏刚回忆的差不多了,便问了这么一句。

“你说呢,呵呵。”

“其实不单是他,便是老臣现下也是想带兵出征啊,可惜啊,讲武堂培训出的那些将官,都是着急带兵立功的,老臣就不和他们抢了。那些印度阿三,实在是没什么可打的。我听我那孙子说,他们临阵之前竟然还有念什么经文,真真是笑死人,以为佛祖抑或是什么上帝真主的能保佑他们吗。结果他们还没念完,咱们这边就已经打了两三次排枪了。”

“这结婚生孩子早到底是好啊,我那孙子,现下才十岁,跟你家那孙子可是整整差了十年啊。”

“皇上,这要说起来,还是您定下的那个什么十八岁才算成年,才能结婚生孩子的规矩给闹的。若是按照前明时候的规矩,哦,不,应该是万历朝时候的规矩,这十五六岁就当爹的小子可是有的是。”

“这规矩不能坏,虽说咱们现下四处移民,正是需要人口的时候,可是这人的素质也是需要的。不到年龄,结婚生的孩子,那就会有隐疾,这个你不懂。”

“皇上英明,不过老臣还是有句话,总是想说,却是没有机会。今儿个趁着皇上来这英杰祠的当儿,老臣觉着该是说了。皇上,以老臣看,您现下仍旧是龙精虎猛的,为何要退下来。您若是退下来,怕是太子殿下要镇不住那些宵小吧。”

“此事我早有定算,你看的还不够远啊。大郎,你说说,若是你我现下都做了尘土了,还能管这天下事吗。”

“这个。皇上,您这就是说笑了,都做了尘土了,如何能管得了世间的事情呢。”

“呵呵,总有一天,你我皆要为尘土的。早一点放手,也好让后辈子孙早一点当家。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人岁数一大,头脑就容易僵化,看事情看得就不远,因循守旧那是避免不了的,这是不利于帝国发展的。再说当年朕定下的规矩,就是政府所有工作人员,到了六十岁就退休,朕也不例外,朕就想用自己做榜样,做例子,来告诉后来人,这个规矩不能破。”

“既然皇上主意已决,那老臣就不再啰嗦了。”

“呵呵,你放心,等你老了那天,你的画像也会挂到这里边的。唔,到时候大概就不兴这画像了,该是照片了。你不知道吧,京师大学堂里已经有人研制出这照相机了,呵呵,可惜了,还是黑白的,没有彩色。”(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九十四章谋利与求名(结局)

皇帝陛下执意要退位的消息还是让很多老臣不知所措了一番,然而在魏刚执意坚持下,众人也是不敢违抗。

不过魏刚并没有马上退位,在他把这个帝国交给太子魏勇之前,他还要做一些事情。

西元一六二六年春夏之际,山东泰山脚下的泰安城变得格外热闹起来,原因无他,帝国皇帝陛下到这里来封禅来了。

华夏以往的历朝皇帝,若是做出大成就的,都是要到这泰山封禅的。泰山为五岳之首,孔夫子那句蹬泰山而小天下让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渴望登上这泰山的。须知这里边可是有个小天下,这天下之大,谁又能小的了他,在这个时代,大概也只有皇帝陛下了。

魏刚原本是不想整出这些事情的,他历来简朴,不愿做这些类似表演一样的事情。当年他入主紫禁城后,把大部分的太监宫女都是遣散了,并下旨以后禁止招收太监和宫女,即便皇宫里需要服务人员,也是要经过一番培训,然后以雇员的形式来到皇宫里工作。紫禁城更多的部分让他当成了博物馆,而新皇宫则是建在了北海附近,完全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后世的广场,也是被他平整出来了,为此倒是让不少人迁出了老城。

不过许多事情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臣子们纷纷上书,说既然皇帝陛下要退位,那就在退位前蹬一次泰山吧,不管怎么说。皇帝陛下也是功盖华夏的。和前朝想比,最起码现下华夏的版图扩大了许多。整个北方蒙古高原,包括更北边的西伯利亚,现下可都是被帝国统治的。东边朝鲜已然改土归流了,朝鲜君臣都是被送到了京师,当起了寓公。便是隔着大海的倭国那边,现下也是割出了九州岛子。而倭国剩下的土地上,每日都如以往一般,仍旧在进行着大名之间的混战。中央情报局那些人很好的让这种势态保持着。谁强了就打压谁。更北边的北海道岛已然被开发了许多,还建了许多港口,专门为往北美移民做中间补给站。至于南边。福建东边的大员岛自然是合并进来的,而那个曾经被前明太祖皇帝封贡的琉球国,现下也是和朝鲜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