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铁血纵横-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为了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派出B…25型轰炸机炸轰了日本东京、大坂和名古屋数座城市,可是这些重型轰炸机完成轰炸任务后,无法飞回正在回返的航空母舰,全都飞到了第三战区在丽水的军用机场然后飞往四川。

    日本本土被炸,日本全国上下一片惊恐,于是,大本营命令第十三军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位于浙南的第三战区部队,摧毁第三战区在浙南的军用机场。

    柳天舒接到情报,在地图上研究一番后,认为日军仅凭这点部队向浙南发动进攻,第三战区应该能对付,也就没放在心上。

    再说,第三战区为了防止独立师进入浙南,早就在金华一线布置了重兵,自己没有军部的命令,自然也不能向南发展。

    好在日军向浙南的进攻,最终还是被第三战区的部队挡住。

    转眼到了四三年的春天,重庆政府因为得到了美国大量的援助,第三战区的部队,全都换上了美式装备,而这个时候,随着去年中途岛海战以美国海军的胜利结束后,小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优势尽失,而美国大兵开始在太平洋那些植被茂密的热带雨林岛屿上与日军展开残酷的争夺战。日军为了遏制住美军的进攻,开始从中国战场抽调精锐部队开赴太平洋战场。

    此消彼长,中国的抗日战争,竟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第三战区各部队在完成换装后,更加警惕独立师的发展,军部得知天目山西边和南边,皆有第三战区精锐部队后,开始担心独立师的安全。

    这天,柳天舒刚从天目山的兵工厂回来,江金勇就神色凝重地说道:“天舒,军部转来中央急电。”

    说话间,江金勇递过电文,柳天舒接过一看,中央要求独立师做好渡江北上的准备。

    原来,远在延安的中央领导,认真研究了苏南和天目山的情况后,认为这里布置新四军两个主力师,兵力有些浪费,而且这样也容易引起国民政府的不满。

    一边是日军严阵以待,一边是第三战区虎视眈眈,并不利用两师的发展,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调独立师渡江北上,在江南只留第六师发展。

    当然,大军北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独立师现在可是拥有三旅之众,这样大的部队行动,自然要计划得十分周密。

    “让独立师渡江北上?”柳天舒看得眉头一皱,作为新四军中的中高级将领,他对华北各根据地目前的形势还是有些了解。

    前段时间冈村宁茨担任华北日军司令官后,集中华北日军对各根据地进行了残酷无比的大扫荡,各根据地遭到了不少的损失。

    虽然中国抗战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现在却是黎明前的黑暗,也可是说是最艰难的时期。中央在这个时候调独立师北上,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大军北上,单是给养粮草等,就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对,中央要我们立即北上,先到苏北根据地。”江金勇点了点头。

    军部转发的命令中,只是让独立师北上苏北,至于最终目标是哪里,军部没有说。

    “行,通知向罗全和章周宏,我们先商量一下。”柳天舒二话没说就直接表态,既然军部来了命令,自己自然是无条件执行,再说,他也敏锐地察觉,在江南独立师和第六师两个师,挤在苏南和天目山这狭小的区域,确实有些不妥。

    而且根据地要负担两师之众,其压力也是不小,如果独立师能渡江北上,将天目山交给第六师经营,可能对整个抗战事业更为有利。

    反正日军第十三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无力大举进行新四军的根据地。

    向罗全和章周宏接到通知迅速赶回。

    “师长,政委,出什么事了?”向罗全看到柳天舒和江金勇坐在指挥部里抽烟,进门将帽子放在一边,端起水喝了一口问道。

    “你先喘口气,等会我们再说。”江金勇笑着抬了抬手。

    章周宏走到一边直接坐下,挪过一个瓷盅,端起来喝了一口,眼光在柳天舒和江金勇脸上扫过。

    待到两位休息了片刻,柳天舒望着江金勇:“政委,还是你来说吧。”

    “向参谋长,章副师长,军部发来急电,中央指示我们独立师立即做好渡江北上的准备,时机成熟立即北渡长江,前往苏北根据地。”江金勇拿着电文,直接传达军部命令。

    “让我们北渡长江?”向罗全听到这话,不由大吃一惊。

    “对,这事现在还是绝密,除了我们四人外,不能让其他同志知道。”江金勇神情严肃的说道。

    “师长,政委,我们独立师现在可有两万余人,这么多人如何在鬼子的眼皮底下渡江北上?”向罗全惊愕不已。

    章周宏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大吃一惊,要知道,鬼子封锁着长江,独立师有两万余众,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北渡长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呵呵,向参谋长,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活人难道会让尿憋死不成,既然中央作了指示,军部来了命令,我们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再说,江南也确实容不下这么多部队。第三战区早就堵死了我们向南发展的道路,我觉得中央就是看得远,让独立师渡江北上,是一个十分英明的决定。”柳天舒笑了笑说道。

    “天舒同志说得对,上级的命令我们必须无条件执行,至于什么时候渡江,如何渡江,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好好研究,我相信一定能找到稳妥的办法,顺利渡过长江,赶到苏北根据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江金勇神情严肃的说道。

 第五百三十六章渡江北上

    不过,两万人的部队要北渡长江,确实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

    师里几位同志统一了思想后,立即商量接下来应该做的事。这次渡江,按照军部的意见,是经苏南根据地,从镇江到江阴之间渡江,所以,大家决定首先派出侦察人员,对那一带的地形以及敌情进行详细侦察。

    为了确保主力部队渡江顺利,柳天舒提议让孙雪宣亲自带着部队赶到镇江以东沿江区域,对那里的敌情进行侦察。同时,隐密地对新七旅进行调动。

    新七旅主力还在武康一线,一旦大军开拔,必然讲究兵贵神速。

    在送走了孙雪宣一行后,江金勇和柳天舒悄然赶到宜兴附近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与第六师的首长碰头,商量了独立师渡江后,天目山根据地的移交情况。

    第六师首长自然知道独立师即将渡江北上,这时自是全力配合,其一个主力团已接到命令完成集结,随时准备南下武康,接过新七旅的防务。

    当然,独立师渡江北上后,第六师兵力不足,自然不会去死守武康、长兴等县城,而是做好建立稳固的农村抗日根据地的准备。

    再说,独立师在天目山根据地,可是建立了八千余人的地方武装,这些部队自然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独立师渡江的工程确实有些浩大,而且这样大的行动,还是高度保密,其难度自然更加艰难,按照柳天舒几人商量的方案,是二十二旅率先渡江,在江北的新四军配合下,控制住渡江区域的北岸,然后二十一旅和师直属再渡江,最后是新七旅渡江。

    广德方向的防务,已悄然移交给了第六师的一个团,二十二旅所辖三个团,在旅长谢屏才。政委蒋先河,副旅长石强的指挥下,悄然从苏南根据地穿过,到了苏南根据地东边的运河附近。

    这时的二十二旅全旅官兵,已知道自己作为独立师的先头部队,将率先渡江北上。

    为了不让敌人察觉新四军的行动,二十二旅采取昼伏夜行,离开苏南根据地后,与先期到达的孙副参谋长会合,然后派出部队对周围的敌人进行监视。

    “谢旅长,石副旅长,蒋政委,江边的情况我们已经摸清了,江北有我们的部队控制,鬼子的巡逻船一般情况并不会靠近北岸,在江面上巡逻的时间为两个小时。兄弟部队为我们准备了五十条木船和经验丰富的船工,一只木船一次能运送六十人,船队一次可以运送三千人左右。”孙雪宣望着谢屏才几人介绍道。

    “孙副参谋长,你们辛苦了。”听到孙副参谋长已准备了五十条木船,谢屏才真诚地说道。

    随后,在谢屏才的旅部,几人又商量了渡河的细节。独立师的二十一旅和新七旅以及师直属部队,正悄然北上。

    这次渡江北上,独立师除了带上必要的粮食和武器弹药外,就只将野战医院带走,其余的后勤部门,全都留给了第六师,包括独立师在周围敌占区建立的情报网络。

    至于派出去的师部直属特务大队,留下一个连给第六师,其余的全都收了回来,被周爱国带到了长江边上,对周围的敌伪据点进行严密监视。

    柳天舒接到谢屏才发回来的渡江方案,与江金勇、向罗全和章周宏研究一番后,同意了谢屏才的渡江方案。

    虽然江北也有兄弟部队接应,但柳天舒还是决定让二十二旅先行渡江,控制江北沿岸,做好接应的准备。

    同时让新七旅赶到江边,监视江阴和镇江方向的敌人,做好强渡长江的准备。

    这样大的渡江行动,难保不被日军情报部门察觉,柳天舒不得不提前做好偷渡不成,强渡长江的准备。

    反正目前鬼子在长江上也就只有一些武装江防巡逻艇,并没有海军军舰。

    这种江防巡逻艇,上面装备的是七十五厘米口径的野炮,虽然对渡江的船只有些威胁,但自己可以改装木船进行武装护卫,就算鬼子发现,夜间也好对付。

    另外,柳天舒还盘算着,能不能让特务大队的人,设法抢鬼子一两条江防巡逻艇,只是这个方案极些冒险。

    二十二旅渡江的时间选在晚上十点,在江边的河湾里等着渡江的部队,全都静静地坐在木船上,船工早已做好了准备,四条负责应对突发事件的改装木船,则在江边做好出击的准备。

    守在江边的监视哨确认鬼子的巡逻艇驶离渡江区域后,立即发出渡江信号,谢屏才握着石强的手,郑重的说道:“石强同志,祝你们渡江顺利。”

    石强使劲握了握谢屏才的手,低声喊了一声出发,无数的木船悄然滑出河湾,向江对岸急速驶去。

    由于二十二旅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成功,第一梯队在一个小时后,顺利渡过了长江,在江边顺利登陆。

    石强命令六十七团、六十八团一营,旅直属炮兵营、旅直属特务营下船后,立即在预先确定的区域做好战斗准备,特别是炮直属炮兵营的步兵炮连,更是带着两门步兵炮,跑到江边的高处,迅速架起步兵炮。

    六十七团和旅直属炮兵营紧张地做着接应旅主力渡江的时候,鬼子的江防巡逻艇如约而来,不过,江面上这时一片平静,根本没有任何异样,鬼子的巡逻艇并没有停留,又继续向下游驶去。

    看到鬼子的巡逻艇离开,那些船工迅速架着空船向南岸驶去。

    到了凌晨四点,二十二旅六千余众顺利渡过长江,与活动在江北的新四军兄弟部队会合,随后立即控制了江北的预定渡江区域。

    得知二十二旅顺利渡江,柳天舒十分高兴,与江金勇联名给二十二旅发去了表扬的电文,同时指示他们一定要与江北的兄弟部队搞好关系,严格遵守新四军的纪律。

    第二天一个整天,柳天舒都在关注着周围鬼子的动静,就是长江口,柳天舒也派了一支特别小队进行监视。

    确认长江口没有日军军舰沿江而上,周围的鬼子没有异样后,这天晚上,二十一旅和师直属部队,开始渡江。

    他们渡江的时候,没想到长江上竟然腾起了浓雾,鬼子的巡逻挺虽然在江面上巡逻,但视线极差,再加上有新四军沿途监视,根本没有发现在他们巡逻的间隙,竟然又有数千新四军,从江南渡到了江北。

    踏上江北的土地,柳天舒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宋雨洁看到他回头望着长江出神,不由站在柳天舒身边,伸出小手握住柳天舒那厚实的大手。

    “雨洁,没想到我又回到江北了。”

    “是啊,转眼就快三年了。”宋雨洁也是感慨不已。

    师部过了长江,意味着渡江的行动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新七旅,现在也在江边。

    想到还有数千官兵等着过江,柳天舒心里还是有些担忧。

    “政委,你和章副师长先去军部汇报,我守在这里等着新七旅的同志。”柳天舒看到江金勇走过来,就望着他低声说道。

    独立师过了江,自然要到军部汇报工作,说实话,自独立师成立以来,师里几位首长,只有江政委和章副师长到军部参加过会议,柳天舒和向罗全还没去过军部。

    当然,政治部主任苏兰,也一直没有机会去军部向首长汇报工作。

    知道柳天舒心里担心着还在江南的部队,江政委点了点头,说道:“那好,我和老章向去军部汇报,你待新七旅过江后,就随后过来。”

    “行,新七旅一旦过江,我们立即去军部。”柳天舒点了点头。

    作为师长,还没去军部当面汇报过工作,说来柳天舒自己都感到惭愧。

    目送江政委离开后,柳天舒立即在临时指挥部里,研究孙雪宣送来的情报。

    这个时候,他可不敢担保鬼子没有发现新四军的渡江行动,毕竟这样多的部队过江,是不可能做得无迹可寻的。

    柳天舒的猜想其实没错,早在独立师赶到江边时,日军十三军司令官藤田进就发现了异样。

    虽然武康城里仍然有新四军的活动,湖州的对面,新四军看起来也似乎没有异样,但日军还是发现了这些新四军,似乎并不是独立师的部队。

    随后,日军梅机关的特务和汪伪七十六号的特工,也察觉了新四军独立师的异样。

    特务的鼻子向来很灵敏,一旦发现味道不对,立即进行全力调查,随后,新四军独立师将渡江北上的情报,就送到了藤田进的面前。

    “独立师要北上,哟西。”藤田进看到这个情报,突然眉头一舒,这真是太好了。独立师离开天目山,十三军的压力就大大减轻了。

    要知道,就是因为有独立师的存在,其二十二师团和一四四师团每次行动都必须谨小慎微。现在独立师一走,十三军只是对付苏南的新四军第六师和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在江浙的部队,那就游刃有余了。

    毕竟,独立师在天目山牵制帝国兵力实在太多,更重要的,是前任司令官发起两次军事行动,都以失败告终,让藤田进不敢轻易对独立师发起新的军事打击。

 第五百三十七章北上的路线

    柳天舒站在江边,直到新七旅全部渡过长江时,终于放下心来,不过,他却是有些疑惑,按理说,独立师两万余人横渡长江,日军不可能一点儿也没察觉,但奇怪的是,渡河区域附近的鬼子没有一丝异样,还是如往日一般巡逻检查,就是鬼子在长江里的江防巡逻艇,也没有任何异样。

    虽然心里疑惑,但部队顺利渡江,这就是最大的胜利,柳天舒也不去细想其中的缘由。让新七旅开到军部指定的位置后,立即与苏兰、向罗全一道,向位于黄花塘的新四军军部赶去。

    三人到了军部,自然到军部找陈军长和政委报到。陈军长看到柳天舒进来,立即笑着招呼他坐下,然后笑吟吟地问了几句后,就与神情较为严肃的政委一道,听柳天舒将独立师这几年的情况进行详细汇报。

    虽然江政委已向军部进行了工作汇报,但作为独立师的师长,柳天舒自然也要向两位首长详细汇报情况,其间,两位首长还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询问,柳天舒自然是如实进行了回答。

    一个小时后,汇报结束,陈军长热情的留柳天舒三人吃了晚饭,这才让他们与先期到达的江金勇和章周宏一道,返回了独立师。

    独立师进入苏北根据地,自然不会在此长期停留,这点军长和政委自然都是清楚的。苏北日伪军的势力并不是很强大,活动在这里的部队,已可以应付,再把独立师这支劲旅留在这里,意义不大。

    不过,独立师的各级干部,以前全在天目山开展对敌斗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虽然也在加强学习,但与军部周围的部队的干部相比,在政治学习上自然差了一些,再说,独立师的干部,大多是随着独立师成长起来的干部,其资历比起其他师的干部来,又差了老长一截,所以,按照军政治部的指示,独立师的各级干部,自然抓紧时间,由师政治部组织进行学习。

    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大事,柳天舒这个大师长,也接到通知,参加独立师旅以上干部的集中学习。

    在苏北学习了一个月,独立师的各级干部,在政治素养上的收获不小,特别是前来讲课的,有不少都是党内的理论界人士,更是让这些以前只顾打仗的干部大开眼界。

    就在柳天舒等人积极参加学习时,中央的指示到了,独立师离开苏北根据地北上,到冀鲁豫交界地区去开展抗日对敌斗争。

    在军部听到陈军长传达中央的命令,柳天舒和江金勇的神情不由一凛,他俩在离开江南北上的时候,就在猜想中央会将独立师放在哪里,他俩曾想过是豫东和豫皖交界地区,却没想到一下子到北上这么远,到冀鲁豫去开展对敌斗争。

    那里按理说是八路军活动的区域,怎么会让新四军的独立师赶到哪里呢。

    不过,中央有中央的考虑,柳天舒和江金勇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立即表示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

    随后,陈军长让他们回去立即制定北上计划,同时表示苏北根据地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粮食补给。

    回到驻地后,柳天舒和江金勇立即把向参谋长、章副师长、孙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苏兰找来,向他们传达了军部的命令后,几人开始研究接下来的北上方案。

    此次北上,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苏北经山东到达冀鲁豫,一条是从苏北经皖东、豫东到冀鲁豫。

    “师长,政委,如果我们经山东北上,要么通过山东根据地,要么就要沿着津浦路北上,如果从山东根据地北上,这条路风险不大,应该很稳妥,只是这样大的部队经过根据地,会不会给根据地加重负担。而沿津浦路北上,却要面临日军重兵的拦截。如果我们从苏北西进皖东北,然后再经豫东北上,这一条路线鬼子的兵力较为薄弱,只是河南去年才遭到了特大旱灾,老百姓十分穷苦,一旦有什么意外,恐怕无法筹集给养。”向罗全盯在地图沉思了一会说道。

    “都说说吧,有什么想法?”江金勇点了点头,眼光扫向其余人员。

    章周宏这时也将路线在脑子里仔细想了一通,这时听到政委的话,沉声说道:“政委,师长,我认为走皖东北、豫东北上最好。”

    “说说理由。”柳天舒听到他这话,平静地说道。

    “政委,师长,同志们,你们看,皖东北和豫东的敌人实力不强,不过,我们在那一带的力量更为薄弱,如果我们独立师从那里穿过,可以寻机消灭敌人,壮大我军在那一带的力量,同时可以吸引日军兵力前来增援,从而减轻太行山根据地和山东根据地的压力。”章周宏用缓慢的声音说道。

    听到他这话,柳天舒心里不由点了点头,独立师渡江北上以来,一直在休整学习,这段时间,全师上下早就盼望着与鬼子好好干一仗。

    如果将北上的路线确定为经皖东北、豫东到豫东北的话,不但可以趁机打击敌人,还可以通过吸引敌人注意,减轻两大根据地的压力。

    “天舒,你意下如何?”江金勇望向柳天舒。

    “我个人觉得章周宏同志的建议不错,这样,参谋长,立即按照章副师长的建议,拟定我师北上行动方案,报军部审批。”柳天舒一锤定音。

    军部接到独立师送上去的北上方案后,军首长进行了一番研究,然后就用电台发往延安。

    虽然独立师属于新四军建制,但毕竟是师一级的部队行动,这样大的行动,还得中央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好在中央的回电第二天就到了,同意了独立师经皖东北、豫东再到豫东北与山东河北交界区域的方案。

    方案一经确定,孙雪宣这位负责情报工作的副参谋长顿时忙碌起来,十二支特种小队迅速先行北上。独立师神枪手石虎、胡叶栓和郑广东也跟随特种小队行动。

    至于苏兰,因为独立师的后勤部门大多没有北上,这时自然兼职后勤部长,负责对全师各旅进行给养补充,好在独立师所带的弹药,在渡江的时候,因为没有与日军发生激战,消耗并不大,可以维持这次北上的需要,但粮食等,就要靠苏北根据地暂时提供。

    部队完成补充后,在军部首长的亲自目送上,二十一旅率先北上,从苏北的洋河突然西进,两个团突然攻占了泗县以北的唐集和顺山集。而其六十四团,更是向西占领了灵壁北边的江冲岭。

    皖东北的日军只是守在一些县城,唐集和顺山集只有一些伪军把守,这些伪军哪是独立师二十一旅的对手,刚一交手,就被打得鬼哭狼嚎。

    守在灵壁和泗县的日军得知新四军大部队突然出现在附近,吓得一边向上面报告,一边收缩兵力。

    二十一旅控制了唐集和顺山集后,师直属与新七旅立即随后跟进,从唐集和顺山集之间通过,再经江冲岭,直逼津浦线。

    为了让部队顺利通过津浦线,新七旅七十一团通过江冲岭后,立即摆出向徐州方向挺进的态势,对沿途的大小据点进行秋风扫落叶般的拔除。

    七十二团则向宿州方向逼近,做出要攻打宿州的样子。

    七十团则立即津浦路直接切断,掩护二十二旅浩浩荡荡穿过津浦路西进。

    独立师突然出现在津浦路,让驻守徐州的日军大吃一惊。不过,知道破坏津浦路的,极有可能是北上的独立师后,华北方面军指挥官风村宁茨立即命令徐州日军做好防范准备,不得让独立师北上攻击徐州,从而进入山东。

    山东境内的八路军就足够华北日军头疼不已了,如果柳天舒的独立师再进入山东,那所占不多的优势,说不定都会被八路军新四军给夺去。

    如果山东全部丢给了八路军新四军,那作为运输大动脉的津浦线,根本就失去了作用。

    可惜这个时候,冈村宁茨短时间根本抽不出多余的兵力来围堵独立师。

    他虽然没有与独立师交过手,但却知道独立师的所有战例,十七师团是帝国的精锐师团,当时的多泽司令出动一个满编师团,最后还是灰溜溜地退了回来,他自然不认为只是一两个联队,就足以将新四军的独立师消灭。

    现今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防止独立师进入山东。

    至于独立师北上的真正目标,冈村宁茨认为应该是河南。

    河南因为去年的大旱,导致第一战区的部队在河南的影响急剧下降,豫东豫北和豫中的很多地方,都落到了帝国手中。

    可惜帝国的兵力实在有限,只能控制县城以上的城市,至于乡村,最多就是派出皇协军进行防守。好在皇军进入河南以后,要找肯为帝国卖命的人还是很容易的,而且这些由中国人组成的皇协军,有帝国军官的监视指挥,对治安维持甚至比帝国军队都要好。

 第五百三十八章日军调集重兵

    得知独立师将经皖东北、豫东到达豫东北时,新四军军部立即从第四师中抽出一个团,跟随独立师前进。

    这时,独立师将进入皖东北后,立即将日伪军散布在乡村的各据点尽数拔除,这支随即前进的第四师部队,立即留下一个连的部队,在地下党以及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开始在这一带大力发动群众,惩除汉奸,扩大抗日武装。

    按照与独立师商量的方案,独立师负责攻克沿途的中小据点,同时将缴获的武器弹药及其物资,大部留给第四师这个团。

    现在一进皖东北,独立师的兵锋就直逼徐州城外和宿州城外,将津浦路彻底破坏。徐州的日军派出一个大队刚与独立师二十二旅六十八团碰上,就被揍了个头破血流,如果不是鬼子飞机及时来助战,恐怕连退回去都不可能。

    至于宿州之敌,干脆当起了缩头乌龟,守在宿州县里,根本不出城来,任凭独立师将津浦铁路弄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

    其实他们也曾派出铁甲巡逻车准备武装拦截,可谁知这原本威武无比的铁甲巡逻车在独立师面前也不够看,还没到预定地点,铁路就被炸断,然后铁甲巡逻车就成了一个铁疙瘩,在新四军独立师的一番炮击中,直接变成了火球,车上的帝国士兵不是被炸成碎片,就是被烧成了黑炭。

    在损失了两辆铁甲巡逻车后,负责铁路防守的鬼子,只得退了回去,眼睁睁地看着新四军将铁路毁去,然后扬长西去。

    冈村宁茨在急调一个师团赶往济南时,终于明白新四军独立师为什么会顺顺当当地北渡长江,敢情是十三军有意为之。

    不然,独立师这样大的渡江行动,怎么会不被十三军发现,两者之间怎么会没有战斗,哪怕是一枪一弹也没有。

    想到这里,冈村宁茨对藤田进充满一种无法说出的恼怒。

    不过,一切只是自己的猜测,并没有证据证明十三军放任独立师北渡,再说,骄傲的冈村宁茨认为,独立师在江南之所以不断给予大日本皇军耻辱,是没有遇到像自己这样才能杰出的指挥官,如果是自己当时负责江浙一带,独立师就算不被自己消灭,也不会发展到如此之大。

    现在独立师突然北上,来到自己的防区,那就让自己好好会会这个柳天舒。

    冈村宁茨在地图上仔细研究一番后,又叫来情报人员,详细了解了有关独立师的所有情报,就是独立师旅长以上军官,他也了解极细。

    只是随着了解的深入,他还是大为惊奇。

    他没想到新四军中有名的劲旅,其师长竟然是抗战爆发后才参加八路军的北平学生,政委战争爆发前,只不过是北平燕大的教师。虽然江金勇早就加入了共产党,但并没有在军队中担任过领导。师部几位领导中,只有副师长章周宏是老红军。向罗全抗战前也只是地下党员。

    几位旅长中,童贵杰和谢屏才,在新四军成立之时,只不过是一个在国民政府国防部备案的连长,至于郝猛宣,还是在太行山的时候,被柳天舒拉着参加八路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