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铁血纵横-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天舒接到报告,站在江边沉默不语,江金勇浑身是水走了过来。

    “政委。”柳天舒有些哽咽,刚才的情形实在太凶险,如果不是那条木船拼命上前阻击,挡在鬼子巡逻艇的前面,恐怕整个船队在鬼子巡逻艇的打击下会损失惨重。

    多好的战士啊。

    “天舒,你放心,战士们的血不会白流,我们活着的人,一定会为他们向鬼子讨回这笔血债。”江金勇看着江心,语气坚定地说道。

    江金勇离开北平参加八路军后,又长期担任山东八路军新二旅政委,早经历了可爱的战士倒在鬼子屠刀下的悲壮,不过,他知道,要赶走小鬼子,还不知道有多少中华热血男儿,会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对,我们一定会为战友讨回血债。”柳天舒沉声说道。

    这时孙参谋过来报告,说警戒哨报告,下游有三条鬼子江防巡逻艇正急速赶来,上游也有鬼子巡逻艇向这里急进。

    同时,在渡江区域附近的日军,也在紧急调动。

    “天舒,看来我们得尽快离开这里了。”江金勇听到鬼子正全力赶来,知道第七支队渡过长江的事,鬼子应该已经知晓。

    虽然鬼子可能不知道是哪支部队渡过了长江,但有中国军队渡过长江的事,他们应该是知道了。

    “命令二团迅速赶到罗场,三团、炮团和团直属,后勤部门随后跟进,一团负责断后,支队全力向罗场方向挺进,命令留在江北的侦察队员择机渡江,跟上部队。政委,我们走。”柳天舒回头看了一眼宽阔的长江,然后掉头向东南方向走去。

    现在离天亮不到三个小时,罗场离这里还有二十公里,那里有第三支队的部队接应,虽然周围鬼子势力很大,但离罗场都均在三十公里的路程以上。

    鬼子不知道自己是哪支部队,渡江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不会想到部队会向罗场方向挺进。

    因为按照常理,如果是新四军部队渡江,应该会向云岭方向靠近。而如果是国民政府方面的部队,更大的可能是向青阳方向。

    可在江北附近,根本没有国民政府军的大部队。

    说实话,就是驻芜湖的日军指挥官,接到江防巡逻部队的报告,一时之间也陷入迷糊。在江北活动的国民政府军,并没有大部队,而新四军渡江南下,似乎并不可能,因为根据得到的情报,重庆方面正在与中共方面闹摩擦,而且重庆方面已强烈要求新四军撤到黄河以北,几个月前活动在江南的新四军一二支队,也已渡江北上到了苏北。

    不过,江防巡逻部队报告又是证据确凿,而且据他们汇报,渡江的部队至少有一两千人。

    不管怎么说,既然有中国部队进入这周围,芜湖日军指挥官觉得怎么着也得派兵围捕。

    于是,一个大队的日军从芜湖紧急出动,向西推进,同时贵池的日军纠集了一个大队,向东压来。

    在日军指挥官看来,渡江的不管是新四军还是国民党政府的部队,自己出动两个大队对付区区一两千人,那是十拿九稳的事。

    二团经过急行军,在第三支队一个营的接应下,于天亮前赶到了罗场,迅速在罗场周围做好防御准备,以迎接支队主力的到来。

    柳天舒、江金勇和苏兰带着支队部与支队直属部队,在四个小时后赶到了罗场,部队迅速控制了罗场周围十里的区域。

    一团撤离江边,向罗场转进的途中,还是被鬼子的侦察机发现,不过,等到鬼子的轰炸机赶到时,童贵杰已指挥部队进行疏散隐蔽,鬼子飞机失去了一团的行踪。

    不过,鬼子飞机的空中侦察报告,似乎更加证实了渡江南下的部队是一个团,而且确认是新四军。

    只是渡江的部队是新四军哪支部队,一时之间还不能确定。

    好在发现了新四军这个团在向罗场方向挺进,芜湖日军司令官小原渡泽命令贵池的日军向西撤回,命令向江边追击的日军大队向罗场方向展开追击,同时急令罗场附近的日伪军加强警戒。

    中午时分,鬼子的飞机频频光临罗场,不过发现罗场与往日并不两样,镇子里并没有发现数量巨大的新四军。

    不过,从江边过来的那个团新四军的行踪,最终还是被他们发现,只是这些新四军反应十分敏捷,发现日军飞机后,立即躲进了罗场南边的山林,让随后赶来的日军轰炸机失去了目标,最后将炸掉扔到了罗场镇上,炸毁了十多间民房。

    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在屯溪的司令部刚吃过早餐,就接到报告,说新四军一部昨晚突然渡江南下。

    他接到这个消息,不由大吃一惊,要知道,这段时间他正盘算着如何逼着云岭的新四军军部以及活动在江南的新四军渡江北下。

    前不久新四军一二支队离开苏南渡江北上,他原本松了一口气,谁知新四军一到苏北就与韩得勤部发生矛盾。这个时候新四军突然向江南增兵,是不是察觉了自己的意图。

    “立即给新四军军部发电,查清渡江的是新四军哪支部队。”顾祝同脸色铁青。

    过了一个小时,新四军军部的回电到了,顾祝同得到消息,过江的是新四军新成立不久的第七支队,过江的目的是执行中央的决定,到浙西去开辟新的抗日战场。

    “新四军第七支队?柳天舒的部队?”顾祝同倒吸了一口冷气,柳天舒的部队在皖东的辉煌战绩,作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还是知道的,而且他知道宁远县城,就是柳天舒指挥部队收复的,而且还在几天之内,就消灭了日军两个大队。

    他的第三战区虽然部队有十多万,其中也有不少是中央军,但从与日军交战的情况来看,取得的战果并不大。

 第四百六十六章军部命令东进

    “给新四军去电,质问其第七支队突然渡江南下是何用意?为什么不服从战区命令?”顾祝同想了想,让长官部给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去电,要新四军军部作出解释。

    同时,顾祝同将这个突发的情况立即电告重庆蒋委员长。

    “什么?新四军第七支队已渡江南下?娘稀屁,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委员长?告诉顾祝同,一定不能让这个第七支队留在皖南,要么让他们北渡长江,要么让他们浙东去与日本人较量。”蒋某人脸上现出怒气,不过,他下完命令后,脑子里又闪现柳天舒这个人的相关资料。

    这个柳天舒还真是一个干才,可惜不为党国所用。

    新四军军部收到第三战区长官部言辞激烈的电文,叶军长和项副军长都不由苦笑不已。第三战区早有将新四军赶出江南的想法,这个时候中央将第七支队派到江南,自然会激怒第三战区,只是现在的江南,只有一个军部和第三支队,兵力确实不足,现在有了第七支队,也好有个接应。、

    只是现在第三战区明确指出新四军第七支队违反军令突然南下,是破坏统一抗战的行为,要求第七支队要么立即北返,要么立即向东挺进,尽快离开皖南。

    第七支队刚到江南,气还没喘一口,北渡长江自然不可能,但要其立即离开皖南,也是不尽人情。

    最后,新四军军部立即向延安方面作了汇报,不久,延安的指示到了,同意让第七支队赶到浙西,不过,要新四军军部与第三战区交涉,答应新四军第七支队在两个月内离开皖南,赶到浙西。

    毕竟大军行动,不是说走就走的事。

    顾祝同听赶到司令部的叶军长说了情况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答应新四军长第七支队在一个月之内,离开皖南。

    在新四军军部与第三战区长官部不断交涉的时候,小原渡泽派出的那个大队,在一个团的建**的配合下,已挺进到了罗场北边二十公里处,就在这时,小原渡泽接到情报部门的报告,得知新四军渡江南下的并不是一个团,而是柳天舒的整个第七支队,顿时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虽然他一直驻守芜湖,但对柳天舒的第七支队并不陌生,南京司令部定时下发的战情通报,就多次提到柳天舒的第七支队,现在得知在罗场周围的,竟然有第七支队七千之众,他哪敢再让那个大队的日军上去。

    要知道,在柳天舒攻打宁远的时候,从淮南前去增援的一个大队,外加配合行动的建**,就被柳天舒的第七支队吃得干干净净。

    幸好派出的部队还没有与新四军交火,小原泽渡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立即命令那个大队迅速撤回,在离罗场五十公里的团溪设防,严防第七支队攻击芜湖。

    同时,小原泽渡将新四军第七支队已渡江南下的事,迅速向南京日军司令部进行报告。

    小筱原诚一郎得知柳天舒的第七支队突然撤离根据地,渡江到了皖南,不由暗自松了一口气,柳天舒这个丧门星总算离开了皖东,这下自己的日子恐怕也会好过一点了。

    柳天舒接到侦察部队的报告,说向罗场扑来的日军突然掉头急速退了回去,然后在团溪设防,柳天舒一时之间没搞明白这个小原泽渡是耍什么花招。

    但部队毕竟才渡过长江,既然鬼子不来捣乱,也好趁机让部队作短暂的休整。

    第二天上午,军部派到第七支队担任副支队长的章周宏和参谋长向罗全来到了罗场。

    随着两位首长的到任,第七支队领导班子算是凑齐,两位新成员加入,柳天舒自然在支队部为两位同志好好接风,同时向他俩详细介绍了支队的情况。

    章周宏原是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江南的一支游击队负责人,此人作战勇敢,新四军成立后,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在新四军下设的办事处担任主任,半年前回到军部。而向罗全原来是军部作战科副科长,这次被派到第七支队担任参谋长。

    向罗全和章周宏听到柳天舒介绍第七支队的人员装备时,不由大吃一惊,他只知道新四军第七支队是一种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却没想到第七支队不但有四团之众,而且炮火充足,甚至还有一个九二步兵炮营。

    要知道,在国民政府军序列里,除了中央军嫡系,很多地方部队一个营甚至连重机枪也没有几挺。

    这也难怪第七支队敢以一个支队的兵力攻打鬼子重兵守卫的宁远县城。

    随后,在全支队团长以上的干部会上,柳天舒将向参谋长和章副支队长向各位做了介绍。

    在罗场休整的日子,军部送来了粮食等物资,不过,随后在项副军长的要求下,柳天舒还是挤出了十门迫击炮支援军部。

    小原康泽看到第七支队停留在罗场,一时不明白第七支队是在长期留在皖南还是向东挺进,这时,南京日军司令部情报部门从潜伏在第三战区的内线得知消息,知道新四军已决定让第七支队挺进到浙西方向,于是,浙江方向的日军开始严阵以待,而小原康泽接到通报,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

    只要第七支队不长期盘踞在皖南,他的防区只是应对第三战区,压力自然轻得多。

    毕竟第三战区就算面对自己一个大队的进攻,都会十分小心谨慎。所以,第三战区的部队虽多,小原康泽并没有完全放在眼里。

    再说近卫首相上台后,对华的战略方针已发生了转变,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而对**的根据地,则实施残酷的打击。

    此时泽田司令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新四军弄到江北去。

    柳天舒并不知道小原康泽的真实想法,不过,部队初到江南,还得有个熟悉的过程,自然也不想多事。

    七天后,他接到军部指示,让第七支队作好准备,在一周之内向东挺进,前往浙西的天目山地区。

    这时的天目山,有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派出机构浙西行署,同时也有**的浙西特委,按照南方局指示,第七支队到了浙西后,与浙西特委会合,开辟以天目山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只是第三战区在浙西有六十二师,在浙东前线还有七十九师,这两个师的兵力合计一万二千余人。

    第三战区这两个师,柳天舒并没有放在眼里,只是现在国难当头,他并不想与友军闹摩擦。

    罗场第七支队司令部,政委江金勇,支队长柳天舒、副支队章周宏、参谋长向罗全和政治部主任苏兰围座在一起。

    “同志们,军部的给我们的命令已经到了,让我们迅速挺进到天目山东部的临川,下面请支队长说说情况。”江金勇接到军部命令后,就开始认真研究浙西的情况。

    现在的浙西,日军集中在芜湖、高淳、溧阳一线,第三战区第六十二师在宣城一带布防,其七十九师在太湖边的长兴一带。

    而第七支队到达天目山地区,势必打破现有的宁静。

    “各位,按照上级的指示,我们支队将前往天目山东边的临川一带,与浙西特委会合,从罗场到临川,我们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通过第三战区三十二集团军的防区,直达临川,另一条路线,却是向东经经过固城、南丰、后佛直达临川,只是这条路我支队需要穿过鬼子一百公里的防区。对这两条开拔路线,大家都发表一下看法吧。”柳天舒在墙上的地图上划出两条行军路线,让几位支队领导讨论。

    向参谋长听到柳天舒说完,他望着地图想了想说道:“我们支队这次前往浙西,对开辟浙西敌后抗日根据地意义重大,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发生大规模的战斗,我认为还是让军部与战区协调,从三十二集团军的防区过去最为妥当。”

    向参谋长在军部的时候,与第三战区长官部打过交道,在他看来,第七支队是新四军的部队,名义上也是第三战区的部队,作为友军,借道通过应该没有问题。

    章周宏在红军时期,就与国民党的部队多次作战,很多战友都牺牲在国民党的手里,对国民党根本没有好感,这时听到向罗全这话,吸了一口烟道:“支队长,政委,我个人觉得从友军的防区通过,这事风险颇大。在军部的时候,我听说一二支队北上后,与苏北的国民政府军发生摩擦,而且两方关系十分紧张,擦枪走火的可能随时会发生。再说,第七支队突然渡江南下,并没有征得第三战区长官部同意,难保顾长官心里不会有看法。”

    “章副支队长,现在是国共合作联手抗日的时期,就算我们两党在某些问题上有些分歧,但要说向友军下手,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种可能性可以说是小之又小。再说,如果从日军的防区通过,一旦日军调集大军围攻,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听到章副支队长并不赞同自己的建议,向参谋长有些不悦的说道。

 第四百六十七章鬼子的行动有些反常

    看到章周宏和向罗全意见相左,江金勇望着柳天舒道:“天舒,你的意见呢?”

    “参谋长和章副支队长所说的都有道理,我想了一下,上级的指示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不过,对第三战区的顾长官我并不了解,但从他急于让军部渡江北上可以看出,他对新四军并没有好感,两军的合作也一定会存在矛盾。上次中央让一二支队北上,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只是一二支队主力北上后,茅山根据地要独自面对日军的围攻,压力很大,如果我们在浙西占稳脚跟,就可以与苏南根据地的部队互相支援,那样江南的抗日局面就会有新的发展。而从国民党这段时期的表现来看,应该不愿意看到我们在敌后大力发展抗日根据地,所以,为了避免意外,我认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友军身上,我们第七支队还没有看见鬼子一枪不发就躲着走的先例。参谋长,你们先拟定行动计划,五天后部队开拔。”柳天舒想了想,最后决定走天目山北面与茅山根据地交界的地区,然后再从天目山东边南下临川。

    既然支队长已决定走固城、南丰、后佛,向罗全作为参谋长,自然不再反驳,立即表示这就让支队的参谋根据掌握的资料,制定支队行军方案。

    接下来这几天,柳天舒让周爱国的侦察大队分成无数的小分队,向固城、南丰和后佛一线渗透侦察,同时通过军部了解芜湖、高淳、溧阳日军情况。

    至于支队后勤部门,则尽量筹集部队所需物资。

    第七支队过江,虽然军部支援了一部分粮食物资,但根本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幸好这次南下,部队后勤部门按照一个月的给养进行了准备。这到了罗场后,支队后勤部门将支队这两年积攒下来的大洋之类拿了出来,在罗场周围购买物资,甚至还请配合他们的第三支队帮着购买。

    柳天舒这两天分别到驻扎在罗场周围的三个步兵团检查部队情况,看到各团的官兵得知要到浙西去打鬼子,大家眼里都透着激动,全没有离开皖东后的失落,一颗心也就放了下来。

    其实这多亏了支队里的政工干部,在他们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之下,这些纯朴的战士,都明白了离家打鬼子的重要性,自然也就没有离开家的那种难舍。

    走到三团一营,看到那次与日军交换战俘救回来的严强,柳天舒不由关切地问道:“严连长,现在身体怎么样?”

    “报告支队长,我已完全康复了,就盼着你一声令下,上战场好好打鬼子。”严强被换回来后,在宁远由康医生及时做手术,取出了身上的弹片,然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在第七支队离开王家店南下的时候,他伤愈出院,在他强烈的要求下,与两百多个被救回来的新四军一道,加入了第七支队。

    他因为原来就是新四军的连长,三团一营三连长不幸牺牲后,被欧标飞任命为一营三连长。

    “你放心,仗有你打的。”柳天舒听到这话,拍了拍他的肩头。

    五天后,作为开路先锋的一团迅速离开罗场,向固城方向挺进。同时二团与团直属随后跟进,三团仍然负责断后掩护。

    不过,为了避免大军挺进时,芜湖南下罗场的鬼子给自己制造麻烦,柳天舒让二团一营加上一个迫击炮连,趁着夜色突然北上,到晚上十点时,向守在团溪的日军大队发动攻击。守团溪日军大队长吉川,接到小原康泽的指示后,早在团溪构筑坚固工事,同时将整个大队呈梯次布置。

    只是他没想到新四军会突然集中炮火,对其前沿阵地进行轰击,转眼间将守在前沿阵地上的日军炸得伤亡惨重。炮击停止,已逼到近处的一营一连随即向日军阵地发动攻击,激战半个小时后,将日军赶出前沿阵地。

    吉川在新四军用迫击炮轰击其前沿阵地时,就急令炮兵确定新四军的炮击阵地,不过,等到吉川的炮兵确定了大致位置用步兵炮进行反击时,却发现新四军的炮弹不再飞出。

    吉川的炮兵按照推算出来的位置进行了一番激烈轰击,将那块平地炸得尘烟四起。

    吉川大队的炮兵以前没与第七支队交过手,并不知道新四军第七支队炮团迫击炮连的战术有多刁钻,更不知道第七支队的炮火轰击讲究的是快速突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本不会在一个位置与对手死磕。

    他这一番炮火凶狠报复,不但没能打掉配合一营行动的迫击炮,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这时跟随行动的两个步兵炮组,根据鬼子打出的弹道,推算出了鬼子炮兵阵地的位置,经过一番准备后,在指挥员的大声命令下,两门步兵炮立即开始急速发射,炮弹在夜空中拉着长线,转眼就落到了吉川的炮兵阵地上。

    正在起劲发射的鬼子炮兵听到天空中有异响,立即判断有炮弹向自己的位置飞来,骇得脸色大变,急忙扔下步兵炮转身逃跑。

    可惜炮弹跟着落地,立即在阵地上炸起一团一团的烟雾,吉川大队所属的两门步兵炮随即被摧毁,炮兵小队的炮手伤亡过半。

    打完一个基数的炮弹后,这两个步兵炮组立即按照事前的规定进行转移,跟着主力向东跑去。

    吉川的步兵炮被打掉,前沿阵地又被新四军攻占,派出去反击试图抢回阵地的一个中队,转眼就被新四军用轻重机枪掷弹筒六零迫击炮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退了回来。

    吉川看到打了不到一个小时,自己就损失了两百多人,更重要的是步兵炮被摧毁,他的大队已失去了炮火支援。

    看到新四军呐喊着向主阵地冲来,他向小原康泽司令请示后,只得带着部队向后撤退。

    二团一营长高伟衡见日军向后退去,指挥部队追了一阵后,迅速向东撤去。

    一营的任务是将团溪的日军击退,让他们不敢从后面追来,并没有吃掉这伙日军的打算,所以见好就收。

    打扫战场后,一营离开团溪追上了断后的三团,然后又急速向前跑去。

    小原康泽命令吉川后撤后,得知新四军并没有趁势追来,不由有些奇怪。

    难道新四军第七支队真的往东去了?想到这里,他让吉川派出部队试探着回到团溪,没想到与第三支队的部队撞上。

    双方激战一场后,吉川急忙指挥部队后退。

    他并不知道现在守团溪的并不是第七支队,而是第三支队的部队。

    到了天亮时候,小原康泽接到报告,说发现大批新四军向东行动,已到了离固城不到四十里的地方。

    固城是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小镇,但这里却是通往苏南的要道,也是南下天目山的要道,可以说位置十分重要。

    只是负责皖南苏南和浙西北的日军不过三万余人,既要围困新四军的茅山根据地,又要对付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十余万部队,自然十分吃力。

    虽然配合行动的汪伪军队有五万余人,但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在日军指挥官看来,确实不怎么样。

    这些南京国民政府的部队,对付新四军和第三战区的部队不行,但对如何搜刮老百姓,却个个是行家里手。

    留守固城的日军只有一个大队,加上伪军也不过两千人,得知柳天舒的第七支队逼近固城后,小原康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想要派兵增援,他手里的机动兵力最多不到四千人,如果自己将守在芜湖的部队派过去,万一南陵的国民政府军突然挥师北上,自己可就连看守护院的部队也没有了。

    可如果不派兵增援,要么是放弃固城,要么就任由守固城的日伪军自生自灭。

    可这个选择还真不好决定,小原康泽只得向泽田司令官报告情况。

    泽田得知第七支队突然挥师东进,在地图上看了一通后,让小原康泽放弃固城,将兵力集中在固城以北,同时让无锡日军赶到溧阳和高淳,严防第七支队进行茅山地区。

    茅山地区靠近南京,如果活动在那里的新四军得到了第七支队的加强,那绝对是心腹之患,至于第七支队到浙江去,那对帝国的影响就小多了,就算柳天舒将浙江闹翻了天,也不影响帝国大局。

    而且那样一来,第七支队在浙江发展得越好,与重庆方面的矛盾就会越深,到时说不定用不着自己动手,第三战区那个姓顾的,就会找机会收复他。

    不得不说泽田的眼光十分毒辣,他让小原康泽主动放弃固城后,立即在固城以北建立了防线,同时无锡浙东的日军也向西压来。

    柳天舒接到章副支队长报告,说一团已占领了固城,不过,日伪军早已逃走。

    章副支队长在部队开拔后,跟随一团行动。

    紧接着,侦察大队发回电报,日军在高淳和溧阳一线集结了重兵,而且无锡和浙东的日军也正往这边赶来。

    第三战区在浙东的七十九师,竟然放开了道路,让几千日军大摇大摆地向溧阳走来,柳天舒看得眉头一皱。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百六十八章转向东北

    《

    在他的印象中,第七十九师在第三战区算是对日作战十分主动的部队,这次怎么让开了道路,竟然向金华方向撤退?

    不过,鬼子这次逼来的兵力已经过万,柳天舒不由不小心。

    “给章副支队长发电,让一团留在固城,一旦日军南下,则坚决顶住二十四小时,然后向南转移追上支队主力,支队主力以二团为先锋向东南方向挺进,从广德以西南下,进入天目山区。”盯着地图思考了一阵后,柳天舒毅然决定放弃从溧阳南下的打算,决定直接进入天目山地区,然后穿过天目山,赶到东南边的临川。

    连浙东的日军都赶来了,如果再坚持向东挺进,从天目山东边南下,恐怕会遭到鬼子的围攻,到时如果杭州之敌再向西逼来,恐怕自己就麻烦了。

    接到支队长的命令后,章副支队长和童贵杰立即指挥部队在固城抢修防御工事,准备阻击北面和东面的日军。

    二团赶到固城后,立即向东南方向急进,在天黑时赶到了天目山西北边的小余村,随后,支队直属、炮团主力和三团也随后赶到小余村,顺利进入天目山区。

    一团接到支队命令,得知支队主力已安全进入天目山区时,立即在当天晚上撤离了固城。

    一团留守固城的时候,日军重兵虽然逼近,却并没有向固城的一团发动攻击,就是飞机也没来空袭,让章副支队长纳闷了好一阵。

    什么时候鬼子变得如此听话?不过,鬼子既然不主动发动攻击,一团自也用不着去招惹鬼子。接到支队命令,一团迅速南下。

    不过,进入天目山的第二天,走在前面的二团,就被一支第三战区的部队拦住。

    柳天舒接到谢屏才的报告,与江政委商量了一下,给谢屏才回电,让二团原地警戒,不得擅自向友军开火,同时急派向参谋长前去与友军洽谈。

    拦在前面的友军部队人数并不多,也就一个团的样子,不过他们守住了山口,同时还架起了机枪。

    向参谋长骑着马赶过去后,江政委通过电台,向军部报告了情况。

    叶军长和向副军长得知第七支队被三战区的部队拦在天目山西北的山口,不由十分着急,要知道,第七支队撤离固城南下后,日军随即占领了固城,同时在那里布置了重兵,堵住了第七支队北上的道路,如果不能进入天目山区到浙西,就将处于第三战区主力部队的合围之中。

    要知道在第七支队西边不远的宁国,就在第三战区两师之众。

    至于活动在天目山里的第三战区部队,并不是主力部队。

    叶军长让柳天舒的第七支队一定要保持克制,同时他紧急联系第三战区,要求战区同意第七支队穿过天目山到浙西去。

    顾长官听到部下报告,说新四军希望让战区同意第七支队穿过天目山前往浙西,嘴角露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