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呸!
什么狗屁霸主,不过尔尔!
不仅是司马宏,就是连他的麾下的一些大将军,也都是畅怀大笑,这次伏击已经成功了,不说将三大营的士卒全部歼灭,但是杀个七七八八还是可以的。
这一战,可谓是苍军攻伐晋国的首战,虽然赢得不怎么光彩,但是战争不就是如此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些恪守成规的将军,只能成为一军之祸害。
作为一军主帅,对敌人讲仁义道德,那就是对自己的弟兄不负责,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所谓一将无能,害死三军,说得就是这样。
“哈哈哈,大元帅,兄弟们要不要掩杀下去!说不得咱们要成为伐晋之战的首功,也好叫各国心服口服!”大将军刘丁山擎着一把大刀,跃跃欲试。
”不,不用了。“司马宏摇摇头,道:“猛虎虽疲,尤能扑食,这晋军死伤已经过半,但也不是什么软柿子,去把那十几桶猛火油拉上来,给晋军尝尝鲜!”
“好嘞!”
刘丁山眼睛一亮,应声就去布置了。
司马宏看着他离开,哈哈一笑,对左右各将领道:“瞧瞧这莽货,没有一点大将军的样子,你们以后可不要学他!”
众将闻言大笑,也都知道司马宏是在开玩笑,于是四下散开,准备接下来的行动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仔细讨论,并不是提前商议过,而是对于这种伏击战,各军各将平日里就有过很多次演练,像是这种胜负已经没有什么悬念的伏击战,基本上就不要司马宏具体安排,自然知道怎么相互配合,怎么个打法和推进,保管叫晋军有来无回。
接下来,基本上就是肃清残余了。
这是一场对比悬殊的战斗。
晋军虽然有十七八万人,但是在十几万苍军的伏击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半个时辰不到,晋军的主力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个干净。
“禀报大元帅,晋军有一小股军队逃了出去,夜晚漆黑,周围地势复杂,我军骑兵无法追击,敌军已经向西边成功逃窜。”大将军李虎前来禀报。
“逃了?有多少人?”
司马宏有些讶异,早在决定打伏击之前,他就已经布置周密,两万假装袭击中大营,引得左右二营发兵救援,同时会有两万人攻进左大营,引得三大营的兵力一齐掉头救援。
其余白虎军团将士,一率在山坳上设伏。
第311章 不对劲
按理说只要进入了伏击圈,就不该逃走才是,没想到还是被逃出去了一批。
李虎抱拳道:“大元帅,逃出去的敌军约莫有上万人,他们的主将在进入伏击圈之前,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什么,只进入到我们伏击圈的外围,故而走脱了。”
“狗娘养的!”
司马宏气得跳脚,还不容易一下子伏击了这么多人,以为可以将敌军全歼在此,下次回去在其他几位大元帅的面前也有得吹了,没想到却有一万人逃出去,还他妈是因为早就看破了自己的套路。
这还怎么吹?
怎么有脸吹?
“李虎!你他娘的是吃屎的?知道他们是在包围圈的外围,怎么不去追!”司马宏对着李虎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
“大元帅您别生气,那敌军的主将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逃跑都是分几路的,偏偏往不好走的地方钻,为了顾念大局,我才没让弟兄们往外追。”
李虎等人本来也就是流匪出身,跟司马宏也是一路子脾气,自觉羞愧,只好低着头解释。
“算了算了,咱们白虎军团就倒霉一次。”司马宏也知道错不在李虎,于是摆了摆手,道:“时间也不早了,拖下去敌军的主力就该来了,赶紧叫弟兄们打扫战场,把这两座被烧军营里的物资都搬空,搬不了的都烧了,我们就把大营设立在晋军的右大营!”
“是!”
众将应命,连忙都去收拾了。
一直忙活到拂晓,果然响起了巨大的行军声,天际一大片军队如猛浪一般,滚滚而来。
汪执带着主力大军,杀过来了!
然而,白虎军团的将士们表现得都很平静。
为何?
虽然在这短短的几个时辰里,大军虽然没有搭建出苍国特有的防御营寨,但是有连弩和骑兵在,再加上那些投石车,论起防御来丝毫不弱的。
汪执麾下有八十万大军,对上苍国的二十万大军,一攻一守,白虎军团虽然弱上一筹,但是料定汪执也不敢压上八十万将士的性命,像是攻城一般,愚蠢的打消耗战。
果然,大军在距离白虎军团营寨的十里处,停了下来。
汪执脸色铁青,双腿紧紧夹着马背。
自从苍国发明了马镫这种东西,晋军也模仿了一下,如今将军们的坐骑上也都安装上了马镫,他已经很少坐战车了。
不过现在,他很想策马而上,攻上苍军的营寨。
二十万呀!
一夜之间,二十万晋军士卒覆灭,虽然最后逃出了一点,但是这又有什么用?
根据王涵阳的叙述,这本来是一场可以避免的大败,在明知道敌军有连弩和骑兵的情况下,却接二连三的被牵着鼻子走,中了苍军的伏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讽刺?
现在,八十万晋军前来救援,士卒疲累,在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根本不能够攻上去。
晋军纵横多年,很久没有吃过这样的哑巴亏了。
奇耻大辱!
“哇——”
忽然,汪执张嘴一口血,喷洒了出来。
“大将军!”
“大将军,你怎么了!”
“快!快叫军医!”
亲卫们连忙大叫,一军主帅吐血,这对军心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再说汪执乃是五大将军之一,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好在,这并非是战时,不一会儿的功夫,汪执就被搀扶着,到了一辆战车上休息。
“下令撤退吧,命令各军紧急布防,想必此时苍军的青龙军团也渡过河了,立即修书,分别呈给彻国大军和邹吉大军提醒,三日后商讨抵御苍军之策。”
“是!”
八十万晋军雷声大雨点小,垂头丧气的回去了。
尽管心里有万般恨意,也只能往独子里咽。
当然,这一战也给所有的晋军敲响了警钟,强大的晋军败了,二十万大军一夜之间覆灭在了苍国军队的手里,自己这边还束手无策,有比这更令人不可置信的事?
原本,这二十万大军布置在河边很简单,就是成为抵挡苍军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和苍军交战起来,主力部队只需要一个多时辰的功夫就能够赶过来支援,没想到事与愿违,整支大军一个时辰都没支撑到。
也难怪汪执会吐血。
晋军的霸主梦,也该醒醒了。
接下来的十几天,就非常的平静了。
白虎军团在后方的河道上,搭建了几座浮桥,与后方紧紧相连,又因为缴获了大批的粮草物资,后勤方面也非常的充裕,安营扎寨,打造得如同铁通一般。
看起来,两军似乎耗上了。
但是白虎军团知道,要是论这点消耗,他们就算是等上半年,也还是能够消耗得起的。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晋军一共有一百八十万大军驻扎在彻国境内,其后勤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彻国国力微弱,供养本国的三十万大军还够,至于晋国的一百八十万大军,那就无能为力了。
无论是青龙军团还是白虎军团,都非常明白一个事实,近两个月内双方一定会爆发一场大战,晋军不可能在占据极大优势的情况下,毫无作为。
这样的话,不仅是晋军的将领不会甘心,就连晋国的朝廷都不会允许。
实际上,两大军团的预判没有错。
接连七八日,两方军队的摩擦不断,万人以下的小规模战争就达到了十几次,双方都紧绷着一根弦。
至于双方为什么一直在避免大规模的战斗,问题就复杂了。
首先,是晋军的方面。
汪执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大将,在那场夜袭之后,就派斥候到处打探,主要打探的就是麒麟军团的动向。
一直以来,麒麟军团都是他的一块心病。
他完全相信,如果正与自己的对峙的白虎军团有二十万麒麟军士卒相助,那么绝对是能够与自己这八十万大军平分秋色的,甚至可以将自己击败。
可是,双方的正式对峙,从河道两侧再到一侧,前前后后已经有一个月了,一直没有看到麒麟军团的踪迹,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事。
难道,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不是应该投入在最重要的战场上么?
这个疑惑,让他心里越发的忐忑。
凭着多年的统兵经验,他觉得此事不一般,同时也自然而然的,再次将目光投向远在苍国北方的玄武军团上。
正是这个猜测,他写了一封急报,呈送给了朝廷,让皇帝派大军趁早防范。
第312章 魏军身负
晋军方面有顾虑,苍军这边也差不多。
毕竟敌方三支部队加起来,一共有两百万大军呀,就凭自己这四十万大军一头扎进去,打得好是两败俱伤,打不好也就扑一个浪花。
历来,防守的一方是有优势的,晋军的战斗力在诸国数一数二,守城的晋军也不是什么吃干饭的,苍国虽然可以用武器和装备弥补短板,但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将己方优势消弱掉了。
杨沐坐镇在山阴郡城,虽然不太懂兵法,但是这个道理还是懂得的。
所以一开始,他就没有将希望放在与彻国内的军队硬碰硬上。
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北方。
山阴郡以北,放在以前是洞国的地盘,众所周知洞国是一个中等国家,与晋国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弱了不止一个档次,所以洞国这边是高筑墙广积粮,晋国那边则压力很小,一直就疏于布置。
相对来说,这一处是晋国防守最为薄弱的一条防线。
即使现在因为苍国的原因,屯兵五十万余,但是在防御工事上,也是一块短板。
苍国由此地寻找突破口,可以说最为有利。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麒麟军团这张王牌,与玄武军团一起北上的事。
以凤文城为突破口,深入到晋国的腹地,才能像是一把尖刀,插入晋国的心脏!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麒麟军这二十万骑兵,每年花费掉的钱财不计其数,有这个价钱再打造两支军团都够了,之所以这么不计本钱,不就是希望能够发挥巅峰战力么?
所以,这场战争看起来是青龙军团和白虎军团是主力,但是实际上,这两大军团只是吸引和牵制晋军兵力的作用,真正的主战场还得是北方。
若不是汪执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将,根本没人察觉得出来。
时间进入了十一月,天气变得冷了。
眼看就要下雪。
苍军伏击晋军,斩首二十万的消息还是传开了,这虽然不是联军的首战,却是首次大捷。
鼓舞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原本,十国出兵共计四百九十万,算是与晋国的兵力差不多,在四面围攻下,可以说还占据了不少的优势。
后来,由于晋国的拉拢之策,或者说是离间之策,莽国和吴国各自削减了兵力投入,分兵攻向旁边的邵国,所以总兵力已经不足四百五十万,给联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苍军覆灭二十万晋军,凭借四十万军队将一百八十万晋军死死拖住,顿时将低靡的士气拉升了不少。
受此鼓舞,与晋国有着深仇大恨的魏国,下令猛攻城池,发誓夺回失地。
君臣一心,将士用命,与晋军在临邛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三十万魏军分两路出动,一路为十万人攻取临邛,一路为二十万人,与晋军爆发了一场大型的野战,加上临邛守军在内,双方投入的兵力接近了六十万。
大战持续了九天,大将军衣不解带,亲临前线,指挥着每一场大战。
终于,在第一场大雪来临之际,派出了两千骑兵,突袭了晋军侧翼,重创了晋军的主力,继而围攻临邛,夺下了这一座曾魏国重镇。
据说,当天网上整个临邛的百姓都沸腾了,敲锣打鼓庆祝魏军收复临邛,整座城池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要说老百姓为何会有如此反应,这就与晋国占领临邛之后的表现分不开了。
历代以来,晋国从一个小国慢慢成长为一个霸主,从第一代开始就奉行一个主张,那就是野蛮侵略。
只要是吞并来的土地,先用铁血手腕降服,磨去了当地百姓的棱角之后,再慢慢放松管制,施予政策上的优惠,改造同化为本国之民。
也就是打一个巴掌,然后给一颗枣。
这种方法,百试不爽,晋国历代吞并大大小小的国家二十几个,今天所吞并的地区,百姓们都以晋国人自居。
事实上,这也与苍国的同化策略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苍国的政策一出,无论如何都是施予恩惠,晋国则要通过打压,营造出一个生存艰难的环境,然后再松绑,给与百姓一种获得感。
这就是征服。
杨沐也懂得这一个道理,他前世的时候,曾经听说过很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前是列强的殖民地,甚至遭到了规模庞大的屠杀,在获得了独立自主后,却对殖民者感恩戴德,甚至产生了依赖。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晋国很幸运,在第一代就成功探索到了这一个路子,奠定了其一步步走向强大的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临邛的老百姓会极度的欢喜。
并不是魏国有多好,老实巴交的刨地百姓对国家的观念并不强,但是有了对比之后,他们就会觉得还是做魏国的子民比较好。
临邛之战,魏军大胜。
这也是魏国骑兵的第一战,彻底的让周边国家尤其是晋军提了一个大醒。
魏军的骑兵虽然不多,也无法和阮国的骑兵相比,但是由于过去两年从苍国够买了不少骑兵兵器,已经算是不弱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一战,魏国扬眉吐气。
之后,尝到了甜头的公孙止,立即下令进军,又接连收复了十几座小城。
终于,又被晋军抵挡住了。
两千骑兵再次出现在了战场上。
不过,这一次可就没有之前突袭那么好的运气了,与之较量的是晋国五大将军之一的秦堪,直接摆出了盾牌阵,后面以长矛和弓箭队压制,两千骑兵就像是一口撞在城墙上,要不是后面跟着大批步兵军团,指不定会被打死打残。
饶是如此,两千骑兵也损失了近半。
这让公孙止后悔不已。
魏国也是第一次使用骑兵这个军种,没有什么经验,他也是一知半解,听说苍国的骑兵每次都战无不胜,于是也就更加的肆无忌惮。
没有想到,好不容易拼凑的两千骑兵,耗费了步兵几倍的军费,却折戟沉沙了。
真是同军不同命呀,同样都是骑兵,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第313章 惊天之变
当然,这只是公孙止发发牢骚罢了。
这个消息,要是被苍国骑兵将领听到了,非得笑掉大牙不可。
骑兵是什么?
那可是最善于灵活变动的!
两千骑兵,正面撞在敌军的高盾上,不是找死是什么?
正确的打法应该是从侧面迂回,一直在外围骚扰,策应主力部队对战,威慑为主而不是投入使用。
毕竟,两千太少了呀,这点骑兵在几十万大军的面前塞牙缝也不够,两万骑兵倒是可以闯一闯,但也仅限于闯一闯。
魏国小败一场,阮国的主力部队压上了。
这一次,阮国出动了一百万大军,后面看到骑兵显威,又将国内的骑兵调拨出了三万,一共是一百三十万。
再加上兰国和曹国,四个国家会师之后,兵力达到了一百四十余万。
十一月二十三,四国联军在公孙止的统率下,在江武城外,与秦堪率领的九十万大军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江武城,本是原本魏国的一座重镇,自从被晋国夺占了之后,对此城池大加修葺,可谓是易守难攻。
秦堪在晋国的五位大将军之中,一向以沉稳和防守擅长,双方久持不下。
大雪纷飞,战事进入了僵持阶段。
便在此时,南方战场又传来一个震惊诸国的消息。
楚国,败了!
原来,就是在十一月初,眼看着苍国与魏国都有了进展,不甘落后的楚国自然不想僵持下去。
于是派人与苍国这个名义上的统帅通报了一声,与吴国和莽国一商量,一同出兵攻打王畿地区,要一鼓作气打到天子的京城。
出兵最早的楚国,与晋国五大将军之一华温奇率领的一百五十万大军碰撞在了一起。
一场大战你争我夺,加上有从苍国购买的投石车的加持,将最南方的十几座城池,轰得满目苍夷,一场大战波及十分广泛,逃命的难民如同河流一般,疯狂的向北迁移。
然后,楚、吴、莽三国约定一齐发兵,由楚国攻入王畿内部,然后与另外两国里应外合,一同将华温奇所部全歼。
胃口不可谓不大。
最后,楚国攻倒是攻进了王畿,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关键时刻,楚国被莽国放了鸽子。
好吧,这很吴国。
两国本就有世仇,上次在会盟的时候还上演了一出闹剧,如今正是两国争夺地盘的时候,背后捅上一刀似乎也很正常。
反观吴国,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它竟然调转了其中的二十万大军,直接攻入了邵国,与莽国争夺起了土地。
就这样,三个龃龉的国家,开始了一场让人看不懂的争斗。
于是乎,失去了吴国大军的里应外合,楚军大败,进入王畿的八十万大军被追亡逐北,只能往北方窜逃。
并未深入敌境的二十万楚军,也被一退再退,之前夺占的一些城池,也悉数吐了出去。
粗略估计下来,就因为这一战,楚国至少了损失了五十万大军。
消息传开,诸国震动。
南境的联军,竟然自己乱了起来?
楚、吴、莽乃是南境的三个大国,当初承诺的出兵数量达到了两百万。
如今,不仅是兵力无法达到数量,竟然还闹起了内乱。
仅此一战,楚军元气大伤,那剩余的四十万大军被堵在王畿内,能不能回国都还不一定,剩下的四十万楚军覆灭之日,就是南境全线溃败之时。
为何?
失去了楚国的这百万大军,别说是三个国家内乱,就算是楚国不追究此事,凭借吴、莽两国的力量,也啃不动王畿这块骨头。
一时间,伐晋联军把始作俑者吴国给恨上了。
本来,当初伐晋之战开始的时候,这家伙就充当搅屎棍,不遵守盟约。
如今竟然还在盟友的背后捅刀子,等于是直接背弃了盟约。
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即,联军诸国纷纷发布诏告,声讨吴国的这种行为,就连一些没有出兵的小国,也发诏告摇旗呐喊,谴责吴国背弃盟约。
楚国朝野震动了。
多少年没打过败仗,如何生龙活虎的五十万大军一夜之间便被斩尽杀绝了,还是被吴国给坑了,如何能让人接受?
楚国失去了这百万大军,虽然不至于伤及根本,但是没个几年修养和重整,是不可能再训练出如此一支大军了。
市井街巷,百姓们义愤填膺,朝堂官府中,勋贵官员一个个口诛笔伐,誓要报仇血恨。
皇宫之中,楚皇熊敏讷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诛灭吴国外臣,民间商队一律没收财物之后处斩。
连传统刑场也没有,一夜之间,八千余人便被皇室禁军斩杀在大小府邸,血腥气息弥漫在楚城的大街小巷,国人无不毛骨悚然。
各地的官府,也开始了一场大清洗,凡是吴国人无论是好坏和身份,一律被斩杀。
熊敏讷却是余怒未消,很快便下令镇国大将军熊芳点兵五十万,汇同百吴楚边境的三十万大军一起,讨伐吴国,誓要报此大仇。
熊芳本是皇族出身,当年也是叱咤风云的一个人物,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英雄迟暮,却是雄心不死。
熊敏讷为何要选他?
是因为,熊芳年轻时,正值吴楚两国打得猛的时候,老将军一生多次率兵与吴国大战,对待吴国也是出奇的狠辣,实在是讨伐吴国的不二人选。
晚上,当熊敏讷亲自前往府上拜访熊芳,提出请他出山去打吴国的时候,熊芳激动万分。
这可是他的夙愿呀!
这一战要是成功,就是死了也愿意了!
由于之前为了应对晋国的南下,楚国本就准备很充分,这一次又是含怒出击,所以准备方面并没有费什么劲,仅仅几日的功夫,便举行了拜将大典,带军出征了。
当然,楚国皇帝也并未放弃伐晋,毕竟吴国只是藓疥之急,晋国却是楚国的心病。
一方面,他调遣大军北上,一方面又派遣使臣给苍国送信,恳求苍国出兵接应,收留被困在王畿的四十万楚军。
“收留么?”
杨沐收到信之后,冷笑了一下。
不过,却并不是针对楚国,而是吴国。
真当会盟,只是儿戏么?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吴国此种行为,无异于刻意挑刺,如果继续放任的话,用不了伐晋联盟的人心就散了,崩溃是迟早的事,到时候苍国必定承受莫大的压力,亡国不远矣。
苍国作为会盟首倡之国,又有天子授权的名义,必须要做出回应了!
第314章 亲临前线
十二月,身在苍国的天子发布了诏告,谴责吴国的背盟行为,并未布告将其剔除出伐晋联盟,授予楚国讨伐之名。
同时,苍国也发布诏告,响应天子诏令,要接纳楚国的四十万大军,同时承诺,只要攻打吴国的国家,此战胜利之后,将直接成为苍国的血盟,届时苍国不但会支援这些国家各种战械,还将传授骑兵之术。
这个诏告发布之后,诸国都沸腾了。
吴国被踢出了联军了?
最不敢相信的,应该就是吴国了。
本来,吴国的君臣之所以指示麾下军队坑楚国一把,就是料定了此时正当战乱时期,楚国无力与吴国完全较量,其余的国家碍于大局,也不能将吴国怎么样。
没想到,最需要势力的首倡者苍国,却首先与吴国翻脸。
虽然,表面上是天子的号令,但是诸国何人不知,这是苍国皇帝的意思?
一时间,风云诡谲,诸国心思异动。
吴国开始慌了,有了天子诏令和苍国皇帝的诏令,他能明显感觉到周边的几个国家蠢蠢欲动。
本来,只是楚国的五十万大军,吴国还不至于太惊慌,只当作是这么多年来,一次寻常的你征我伐。
但是现在,南方的范国和西北方的雅国,也分别发布了诏告,响应天子诏令。
本来,这两国家因为有吴国横在中间,和王畿没有接壤之地,这次伐晋没有什么太大的便宜可占,也就没有派兵出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想变得强大呀!
由于地理位置,他们只能被吴国挤在偏远的角落,现在机会来了,只要击败了吴国,将之瓜分吞并,不就完成了多年的夙愿,以后不再受掣肘了吗?
搏一把,总比一代不如一代,慢慢被吴国和阮国吞并要好。
于是,两国兴兵而起,各自发兵三十万,可以说是举倾全国之力,一起开始了伐吴之战。
就这样,伐晋之战还没打完,另一边就已经开始伐吴了。
……
晋国皇宫。
联军内讧,楚君大败,吴国自顾不暇……一件件好消息,让晋国皇帝哈哈大笑。
“乌合之众也!除了我晋国以霸主之名义会盟讨伐,其余联军几曾成过气候?华温奇不愧是我大晋国柱,三两之间就除掉了这一大麻烦!”
晋国皇帝大笑,心情都变得好了起来,连日来因为前两次失利而积压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
拿起桌上的一个梨,狠狠咬了一口,问道:“朕听说,楚国还剩下四十万大军,在王畿内逃窜,欲寻投靠苍国?”
“回禀陛下,楚国皇帝向苍国请求收留,这是无疑之事,只是这涉及到华将军与汪将军两军之间的配合,还不知道要如何处置,请陛下定夺。”一名参军说道。
“哼!还要如何顶定夺?杀!放手狠狠杀!战胜之日,本王亲自劳军!”
晋国皇帝冷哼出声,对于前线该如何指挥战事他不懂,但是对楚国的忌惮和恨意一点没少,毕竟楚、阮、苍这三个国家,是这次伐晋之战的三个刺头,只要有一方崩溃,晋国的压力就将大减,其余的诸国自当不击而溃。
“是!”
参军立即应声,退下拟旨去了。
……
时局纷乱,杨沐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苍国不是什么底蕴深厚的国家,诏书上承诺的那些就是力所能及的全部了。
现在,他要思考的是如何接应那四十万楚军。
从地图上看,这四十万楚军与白虎军团之间,也就只隔一个狭长的彻国罢了。
但是,彻国内现在可以有一百八十万的晋军呀。
想要接应楚军,就要先凿穿这条通道。
年关将至,杨沐也没准备回朝过年了,直接带上了亲卫军,开赴了前线白虎军团的驻地。
两日之后,銮驾降临。
司马宏迎出十里,在远离大营的地方,终于看见了飞驰而来的皇帝仪仗。
打马一鞭,司马宏便在林荫大道间迎了上去。
“爱卿——”
杨沐点了点头,喊了一声。
“臣,司马宏参见陛下!”
车队仪仗辚辚停住,杨沐利落下车,大笑着快步过来扶住了躬身参拜的司马宏,道:“几个月不见,爱卿可真是瘦了,大胡子也更长了。”
“陛下见笑了。”司马宏笑了一声,道:“瘦不打紧,几个壮汉过来,都不是臣的对手!陛下舟车劳顿,臣等已经备好了薄宴,晚上可在军营下榻。”
“不打紧。”杨沐摆摆手,道:“回军营不急,朕先去前线地看看。”
前线?
司马宏迟疑了一下,道:“前线乃是危险之地,渡过河之后,两军时有交战,陛下若是要巡视,恐怕……”
“巡视……呵呵呵,不用说得这么文绉绉的,朕就是去前线看下形势如何,此战,可马虎不得呀。”
司马宏听明白了杨沐意中所指,点了点头,道:“这些日子,臣已经在着手准备了。”
“那战械物资呢?”
“箭矢等物,已经陆续运抵了,足以支撑起一场大战。只是,眼下是寒冬,实在不利于作战,敌军据险而守,臣只怕是为大战平添了诸多变数。”
杨沐点了点头,道:“这的确要考虑进去,朕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给你带来了一大助力。”
“助力?”司马宏一愕,道:“还请陛下明示。”
“在后头呢,得过几天才能赶到。”
“过几天……陛下说的,莫非是……骑兵?”
“没错,有了五万麒麟军助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