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质疑和恐惧,并不只是这一支三千人队。
  事实上,从知道要展开巷战的那一刻起,恐惧和彷徨就一直在盛军中蔓延,本来大家还以为会投降或者撤退,这样不失为一种保命的办法,但是底下的士卒谁都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会是惨烈的巷战。
  那种不知道周围还有多少同伴的感觉,太恐怖了,少数经历过巷战的士卒们,已经开始打哆嗦。
  投降,难道不好吗?
  很多士卒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如果是三年前或许还抹不开面子,喊着为国尽忠冲上去搏杀一下,那么现在形势已经完全不同,朝堂混乱,官府腐败,百姓们民不聊生,那个狗屁皇帝为了自己的皇位,使劲的剥削百姓,这次干脆是怕死,把皇位让给了太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正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皇帝都带头跑了,大家跟着跑有什么错吗?
  看看洞国的百姓,现在哪个不过得滋滋润润的?
  再看那些投降苍国
  的俘虏,指不定正在被窝里抱着婆娘睡懒觉呢。
  总之,在苍国舆论的渗透和宣传下,士卒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影响,在送死和投降之间,更倾向于后者。
  “来了!”
  忽然,一声低沉的喝声。
  果不其然,远处的街道上传来一阵厮杀声,旌旗飘扬,显然是有其余的部队,已经开始和苍军激战上了。
  八万盛军士卒,挤在一座边陲小城里与敌军激战,其臃肿不言而喻。
  “快看,那边冒烟了!”
  有人注意到,城内的民居区域,窜起了一阵滚滚浓烟。
  这可不是什么老百姓做饭的炊烟,事实上从苍军围城之前,整个城池内大部分的百姓都已经拖家带口逃出了城,就算是剩余几个老弱病残走不动,也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生火做饭。
  不多时,城内又是多处窜起了滚滚浓烟,整个城池像是一个筛子,火势越来越大。
  敌军纵火!
  所有盛军将士的心都沉了下来,由于要展开巷战,所以八万守军是分开而战的,每一股最多也就是三千人的样子,只能是各自为战,主将的命令几乎没有用,或许只有聚兵的战鼓,大家才能够听到。
  大火焚城之下,还怎么巷战?
  不用等到敌军攻城,大家就算不被烧死在城里,也会粮草断绝。
  等到敌人在外面布阵,到时候所有人都逃不掉。
  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兵法,只要读过一些兵法的将军都知道这个道理,其结果也是在历史上成千上万次战例中总结出来的。
  由此可见,苍国的将领也是在规规矩矩的打一场针对巷战的战事,哪怕是在巷战中,仍然从一开始就占据着主动。
  火越烧越大,在大家的忐忑等待中,苍军一直没有继续进攻。
  这让埋伏起来的盛国军队再次发懵,苍军不进城,大家还怎么巷战?
  难道等大火熄灭了,再正面决战么?
  想到决战这两个字,所有人都脊背发凉。
  当初洞国的六十万大军是怎么败亡的?
  不就是正面决战么?
  现如今,苍国的军队比过去更加的强大,仅仅是朱雀军团就有二十万人,怕是对阵八十万人都够了,自己这八万人如何对抗?
  僵持……
  非常尴尬的僵持……
  战事逐渐转变成了一场心理战,朱雀军团不挺近,盛军士卒也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判断苍军什么时候会进攻,在投降和逃跑之间挣扎。
  一个时辰……
  两个时辰……
  三个时辰……
  时间到了傍晚,冬阳城早已沦为了一片火海,火光通透,十里可见。
  所有的盛军都从巷子里撤出,在大火的熏烤下,不时有人咳嗽,也有人到处找水喝。
  “撤——”
  这时,一声大喝声传出,一个三千人将带着手底下的士卒,往城外而去。
  大将军汪澜抬起手,想要呵斥,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第277章 无情屠杀

  这个时候把大家拦下来,能干什么?
  饿死渴死,然后等苍军来收尸吗?
  丢了冬阳城,盛国的边境就等于被凿开了一个缺口,朱雀军团马上就能长驱直入,攻入盛国的腹地,再有玄武军团和麒麟军团里应外合,不出一个月,盛国就将被灭国。
  想到这些,汪澜叹了一口气。
  大势不可违,能保住一条命就保住一条命吧。
  看着下面蠢蠢欲动的将士,汪澜无奈的下达了将令,号令全军从背面撤退。
  所谓的背面,就是指大军攻城常用的手段,采用围三阙一的方法,避免让敌人在心里上陷入绝境,给人一条退路,消除敌人的斗志。
  汪澜所说的背面,就是指冬阳城的北面。
  大军浩浩荡荡从北面出城,好在大军是奉命守城,本来带的军辎就不多,而且大多是守城的器械,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已经遁出了一里地。
  就在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沉浸在死里逃生的喜悦中时,就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迫近。
  骑兵!
  瞬间,很多人都反应过来,有经验的老士卒趴在地上,侧耳倾听。
  果然……
  一瞬间,所有人都脸色大变。
  骑兵是什么?
  那可是真正的屠杀机器!
  众所周知,苍国的骑兵在战场上是无敌的存在,而且是一支不收俘虏的军队,一旦被压制住了,只能面临被屠杀的命运!
  “哄——”
  “哄——”
  “哄——”
  盛军哗变,也顾不得什么队形了,从两侧的士卒开始,一个个丢盔弃甲,分开逃散。
  “回来!都给我回来!”
  汪澜大急,他可是见过麒麟军威力的,如果说结阵一起逃跑还能有生还的希望,单独逃散的话,在快速的骑兵面前,根本不可能逃得出去。
  况且,这个时候出现骑兵,显然是苍军早有预谋,下定了决心要将所有人全歼在这里,岂会放任逃兵离去?
  然而,惶恐的士卒们已经听不清他的大喊了,就连底层的将领也发现控制不住自己的麾下,在一阵逃亡大流中,也只能跟着别人,四处逃窜。
  “呜呜——”
  “呜呜——”
  “呜呜——”
  苍军标准的冲锋信号,在火光的映衬下,赤红的天空下涌现出一面又一面旗帜,一面绣着一只朱雀神兽,一面写着“朱雀”二字。
  注定是朱雀军团无疑。
  骑兵的冲杀,步兵的围困,那些逃跑的人反而成了第一批被屠杀的人。
  一万骑兵和五万步兵,围困着近八万士卒,看似数量上相差不大,但是当两军碰撞在一起,对比效果马上就显现出来。
  哭喊声、惨叫声、求饶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
  小半个时辰的功夫,韩桐带着朱雀军团主力压了上来,十四万大军浩浩浩浩荡荡,将这一大片战场紧紧包围。
  盛军将士放弃了反抗,只求投降。
  战斗骤然停止。
  就连朱雀军团的士卒都不知道接下来该什么办。
  到底是接受投降还是继续杀呢?
  将士们一边收缴着武器,一边注意着主帅战车的方向,等待大元帅韩桐的命令。
  “杀!”
  韩桐淡淡的吐出了一个字,这群人一个都不能活。
  在攻城之前,他就下定了决心,城里的八万大军绝对不能走脱。
  一旦走脱之后,就会在后面的城池中布防,朱雀军团面临的压力会非常大。
  而到了放火烧城的时候,他就没打算接受这群俘虏了。
  因为很明显,就算盛国军队遭受了一波大屠杀,也还剩下四五万人的样子,要是一个个押解下来,必将拖累整支军队的推进速度,作为第一支能够攻入盛国腹地的军队,朱雀军团不可能为了安顿俘虏一事,再安排人将俘虏押解回国。
  再说了,既然杀到了盛国,也就需要一次立威之战,如果将这几万人饶过,以后再次遭遇大股敌军,还怎么震慑?
  敌军士卒的会有一种心理,反正城破了也能投降,大家可以毫无顾忌的全力抵抗,成功好固然好,不成功也能投降保命。
  此风不可涨!
  慈不掌兵,自古亦然,两国既然已经进入了战斗状态,就没有情面好讲,只要将这些人全部杀了,消息也不会传到外面去,由此败坏苍军不杀俘虏的名声。
  显然,盛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无奈的是,之前投降之后很多人的武器已经被收缴走了,手无寸铁之下,被杀得毫无还手之力。
  面对没有兵器也没有盔甲的盛军,朱雀军团的士卒们像是屠杀一群平民一样,有的人都已经麻木了。
  尤其是一些新兵蛋子,更是将之当成了练手的场地,第一次体验到了杀人的感觉,克服心中的惶恐。
  这一次,只用了一刻钟。
  二十万大军,其中还包括一万的骑兵,屠杀起五六万没有反抗之力的敌军来,根本不用太大的力气。
  赤红的天空下,满地的尸骸……
  做完了这一切,韩桐下令原地休整,士卒们要么吃干粮,要么解决个人生理问题,也有帮助受伤的战友包扎的。
  半个时辰后,韩桐再次下达了帅令,派人通知麒麟军团和玄武军团,并且留下三千将士驻守冬阳城,救护受伤将士,其余人等调整好队列,星夜前行!
  各部得令,立即有序地准备,战械队的士卒也前往城外,用战车装载一辆辆战车,用于接下来的战斗。
  冬阳城一战朱雀军团并没有遭受太大损失,攻城的时候没损伤一兵一卒,再到巷战也只是为了放火而已,死伤寥寥,也只有埋伏阻截的那五万大军的时候有不到一千人的伤亡。
  尽管如此,这个比例放在二十万大军中,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大帅,将士们奔忙了一天,晚上是不是该歇息一下?”
  旁边,顾风南说了一句话,这个原本是郑国俘虏,后来成为义军首领的人,如今已经是朱雀军团的大将军,麾下有三万大军,在得知大元帅韩桐要继续挺进的时候,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第278章 二帝同朝

  韩桐看了他一眼,道:“盛国正规军就有六十万,再加上调来戍守边关的府兵,肯定达到百万之众。冬阳城内虽然只有八万大军,但也是因为边境线漫长,敌军不知道我们到底要攻哪一座城池,所以兵力比较分散。”
  “这么说,大帅是在担心……”
  “对,如果不出所料,现在肯定有大批盛国援军在朝着这里赶来,我们要是多做停留就可能与之鏖战,被盛**队牵着鼻子走。”
  “原来大帅是想夺占先机。”顾风南恍然大悟,拱手道:“末将这就去准备,大军开拔,尽早抵达下一座城池。”
  韩桐点点头,道:“你可以吩咐底下的将士,就说玄武军团已经在后面,不日就将赶到,大家可以放心的长驱直入。”
  “是!末将领命!”
  顾风南领命而去,不多时,整支大军动了起来,在火光的映衬下,朝着北方而去。
  ……
  此时,盛国皇宫。
  盛国皇帝闵善毅坐在龙椅上,整个人有些六神无主,太上皇闵雷在另一侧,也是愁容满面。
  放在平时,这个时候已经是深夜宫禁,宫内除了有特殊地位的人,都不可以随处走动,大臣若是没有旨意,也无法进宫。
  但是此时,丞相朱力行等一干文武大臣,都聚集在殿内,一言不发。
  召集这么多大臣来,并不是来玩乐的。
  只不过,面对强大的苍国,谁能有什么主意?
  不管是朱力行,还是一干武将,都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再加上,最善于打仗的邓芝,此时正在前线领兵作战,留下来的武将大多是一群老迈之臣,不太了解敌情,没有一个人能出一个有建树的主意。
  至于皇帝闵善毅和太上皇闵雷,那就更加的有意思了。
  两人大眼瞪小眼,谁都怕出主意。
  任谁都心有侥幸,万一以后苍国攻了进来,肯定是最主要的那一个人担责,闵善毅盼着闵雷,闵雷盼着闵善毅,父子之间的情分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这就是皇族的悲哀,亲情淡如水,一个皇帝有几十个皇子,怎么可能有专一的父爱?
  对于闵雷来说,他只不过是牺牲二十几个皇子中的一个而已,能保住一条命很划得来。
  对于闵善毅而言,这份责任本该他的父亲承担,牺牲一个生疏的父亲,也没什么打不了。
  群臣自然也懂这一点,都默不作声,也不主动向谁询问,免得触了霉头。
  良久,朱力行叹了一口气,站出来拜道:“两位君上,如今苍军兵临城下,我大盛四百年基业岌岌可危,宜早拿出对策才好呀。”
  闵善毅和闵雷两人都没有做声。
  气氛冰冷到极点。
  “咳咳……”闵雷咳嗽了一声,而后道:“危难时刻,大家也一起出主意,不要在乎什么君臣了,大家有话就说,丞相大人有主意,不妨直言。”
  众臣相视一眼,闵雷的这句话,也就相当于一种变相的转移重点,意思是主意是大家出的,跟两个君王没有关系,他只是参考一下。
  “两位君上,当务之急是要征召士卒,前往边关守城。”一名武将跨前一步,拜道:“我盛军将士不足,面对强大的苍军,一直是节节败退,如果能征召更多的将士,至少可以守住皇城一带,不使整个苍国全部落于敌手。”
  “可是……现在国库不济呀,上次准备押运去苍国的银子,除了一部分丢失,其余的都用来筑城和勉励将士了,国库中根本拿不出这许多银子来征召士卒。”
  闵善毅满脸愁容,自从接手了这个皇位,就只有一打算堆的烂摊子,如今国内不仅有强敌入侵,还有一群农民作乱,西北两地在那些造反之人的扰乱下,已经丢了十几座城池,盛国摇摇欲坠。
  接着,又有一个大臣谏言:“陛下,苍国虽然号称百万大军,但是为了防范晋国,能够抽调出来的也就五十万的样子,盛国南北有贺仪山为阻隔,可以凭此天险据守。”
  “张大人所言不错,苍国所忌惮的,无非就是晋国而已,眼下晋国正在图谋楚国,故此那苍国才敢对我们用兵,但也不敢太久作战,必定寻求速战速决,避免以后进行东西两线作战。”
  “那几位大人的意思是?”闵雷心中一动。
  “我们认为,可以凭借贺仪山脉守住我们盛国,能多拖一日就是一日,时间一长,苍国自然会撤兵。”
  闵雷和闵善毅相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不过,仔细一沉思,这话又到处都是漏洞。
  这个主意设想得很好,但前提是要顶住苍军呀!
  四五十万军队可不是说着好玩的,特别是苍国的五十万军队,作为亲眼见过苍军阅兵的闵雷可是深有体会,且不说那威武雄壮的大军,就说那投石车,就让人升起一种无力感。
  盛国的城墙,能抵得住那些投石车么?
  闵雷的脑海里,想起那天所见过的恐怖一幕,再与印象中的盛国某些城池的城墙一比照,只觉得不寒而栗。
  那投石车,估计连皇城的城墙都能轰塌吧?
  要知道,盛国没有水泥这种东西,当初一些主要的关隘,筑造的时候都是用糯米汁混合粘土作为砖石中间的弥合物,所以很多城墙都需要修葺,面对那些从天上掉下的巨大石弹,稍微薄弱一点的,可能一轰就塌。
  “陛下,根据前线战报,苍国朱雀军团已经挺近了冬阳城,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布防?”武安侯闵离问道。
  “下一步……”闵雷刚想说,忽然就是一僵,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身份,于是道:“此事还得从长计议,众位不防集思广益,一起参考一下。”
  众臣面面相觑,心里暗叹。
  盛国是真的完了,内忧外患,如此危难时刻,两个君主居然还如此互相推诿,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别说拖到苍军撤兵了,恐怕在这之前,盛国从内部就崩溃了。
  朱力行也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不由得注意到,其中几个大臣低头的时候,那一抹阴晴不定。
  恐怕,在座的众人会有一大部分人投敌吧……


第279章 各方的反应

  朱力行感叹,别说是其余的臣子了,就连他这个丞相,都有点动摇。
  倒不是他不忠心,而是这种事情已经不再关乎他一人了。
  他可以死,但是家人怎么办?
  亡国之后,让家人如同那些洞国贵族一般,沦为永不可赦的奴隶和玩物吗?
  大势所趋,所谓的气节只是一时脸面,过后难免成为别人的饭后谈资,到时候山河破碎,盛国臣民变成苍国百姓,谁还会记得一个叫朱力行的人?
  或许,在苍国的同化和教育下,他朱力行反而会成为一个乱臣贼子,被后人唾弃。
  这一点,他毫不怀疑,毕竟已经有几个例子在先了,苍国本身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看看现在,那些被苍国吞并的地方,哪个不以自己是苍国人为荣?
  这样一来,他朱力行就只是一个盛国的陪葬品。
  如果他投效苍国,那么结果肯定大不一样。
  且不说其他,就说他是盛国的丞相,位极人臣,一旦投降的话,苍国为了做一个表率,肯定会对他十分礼遇,要依靠他来安抚盛国民众,在心理上会给大家一个借口。
  人心如此,大家会想:丞相都投降了,我们还抵抗什么呢?
  朱力行始终相信,苍国皇帝是一个有政治智慧的皇帝,这么简单的事,不可能想不到。
  忽然,旁边有一个人撞了他一下,他这才从沉思中醒过来。
  自己……怎么可能有这种想法?
  这可是大不逆的念头呀!
  朱力行不由得心虚,抬头一瞧,只见大家都在看着他。
  莫非,被看出了什么心思?
  马上,他就明白过来,原来是闵善毅在征询他的意见,迟迟不见他应声,所以大家的才有此怪异之状。
  心虚的擦了擦汗,朱力行道:“老臣也没什么办法,前线之事自有邓芝大将军主持,我等只需布置好贺仪山脉就好。”
  “不错,丞相大人说得对。”
  “老臣也赞成。”
  “应当如此。”
  众臣子也一一附和,为今之计只能如此了。
  一场针对苍军入侵而召开的会议,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束了。
  有用的建议没几个,但是却让众臣子对皇帝更加的失望,对盛国的前途更加的忧心。
  当然,其中不乏有忠心之士,但也只是少数。
  纵观各国历史,越是一个贵族门阀之风盛行的国家,所谓的大臣在国家遭遇灭顶之灾的时候就越是容易倒戈,像盛国这样一个积重难返的国家,贵族门阀在尽忠过后,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家族考虑。
  这其中,有家族利益,也有对这个国家的失望。
  重臣出宫的时候,天空飘起了小雨。
  可是,没有一个臣子快步躲雨。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身边的这些同僚,心里恐怕都在想同一件事情。
  他们心里也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了今晚,等到前线冬阳城的情况一出来,大家就审时度势,根据得到的情报,进行一次选择。
  这个抉择,无比重要。
  ……
  “父皇,我们是否应该……早作打算?”
  大殿中,闵善毅迟疑了一下,开口问道。
  闵雷捋了捋胡须,瞥眼道:“你我都是皇族,当此关键之时,又能躲到哪里去?去晋国做一个富足翁倒是有可能,但是你就甘心这样吗?”
  闵善毅稍安,又道:“当日,儿臣在苍国之时,亲眼目睹了洞国君臣受刑,特别是那凌迟之刑,简直……简直……”
  闵雷叹了一口气,道:“朕当然也知道,不过……唉……等前线的战报吧,只要冬阳城能够守住,那苍国也就不过尔尔,大可不必忧心。”
  “但愿……”
  ……
  两日后,冬阳城陷落的消息传到了盛国朝廷。
  八万将士无一幸免,全部惨遭屠杀。
  一时间,盛国朝野震动。
  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
  上一次,苍国如此大规模的屠杀,是在与洞国的那场决战中吧?
  不过那一次,最终在敌军投降之后,苍国也并未再次举起屠刀,而是接受了降卒。
  这一次,下了狠手么?
  没有人相信,那八万士卒战到最后没人投降,唯一的解释就是苍军要么以极大的优势在短短时间内将其抹杀,要么就是没有接受投降。
  谁都不知道,其实真相是苍军在接受了投降后,为了尽快深入盛国腹地,将那些降卒都杀了。
  这类似于历史上,杀神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
  当然,八万人的性命并不是重点,而是这件事给了盛国君臣当头一棒,击碎他们所有的幻想。
  冬阳城在一夜之间陷落,朱雀军团已经深入盛国腹地,再攻陷几座小城池,就能直抵贺仪山脉,这很让人绝望。
  如果保持这个势头,或者说玄武军团也接连跟上,那么可能在一个月内,盛国就有亡国之危。
  一时间,盛国的贵族们,开始忙着派遣门客和下属商队,携带投诚书,前往苍军大营投诚。
  这其中,也包括朱力行在内。
  与贵族们不同的是,盛国内的起义军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简直是一片欢腾,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锦衣卫的推动下,这个消息迅速往乡下传播,一些言论也甚嚣尘上。
  譬如,一旦苍国吞并了盛国,老百姓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或者说,那些为非作歹的贵族,将要受到什么惩罚。
  除了一些家里有出征战士的人家,基本上只要听到这个消息的老百姓都十分高兴,没有一点亡国之痛的样子。
  一来,盛国一直实行的是愚民政策,国家阶级固化,皇恩也从来没有沐浴到普通百姓的头上。
  二来,文化缺失,所谓的亡国对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
  然后,就是这两年官府对普通百姓的剥削了,可以说这是最大的一个因素。
  就这样,被锦衣卫制造的舆论一宣传,整个盛国似乎已经到了末日。
  ……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消息传到了苍国之后,百姓们并没有太大的波澜。
  因为,太正常了。
  相对于当初击败六七十万洞国大军来说,这七八万人算什么?
  二十万大军进攻盛国,夺下一座城池很简单嘛!
  当然,这是普通百姓的想法。
  此时在紫宸殿,杨沐手里捏着一份文书,脸色阴沉。


第280章 王畿之变

  这一份文书,并不是正在攻打盛国的三大军团的战报。
  它是青龙军团大元帅卫忠全所写,星夜派人送回来的。
  比前线战报更急。
  众所周知,在决定与盛国开战之前,苍国就做了两手准备,将青龙军团和白虎军团全部部署在边境上,并且连麒麟军团都在随时准备转移,东西两端的水泥弛道上,一直不允许民间商队通行。
  这种担忧,虽然没有发生,但是却发生了一件更大的事。
  晋国,攻占了大礼王朝的王畿!
  也就是说,晋国一开始就没打算与楚国交战,以借道为理由,上演了一出假途灭虢之计!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杨沐久久无语,一时间还无法相信。
  大礼王朝的天子王畿,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方,即便分封制度走到了末日,大礼王朝衰败到了周边随便一个国家都能啃下一块肉,但是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敢擅自动刀兵。
  曾经,就有一个姚国,依仗武力,对天子不敬,夺下了一部分天子的领地,结果呢?
  这种行为直接给了各国一个口实,包括当时的晋国在内都喊着大义凛然的口号,众志成城,直接将姚国给覆灭了。
  而大礼天子丢失的土地,也被各国瓜分,根本没有再归还给天子。
  无奈之下,大礼天子也没有办法,只好下诏册封,以勤王功勋为名,将那土地分封给了这些国家。
  自此以后,即便是哪个国家再强大,也不敢轻易冒险去尝试吞并大礼王朝。
  之后的霸主晋国,也是这种大义名分的维护者,因为想要名正言顺坐踏实霸主之位,大礼天子的承认很重要,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尊王攘夷。
  就这样,大礼王朝在这一片安逸中,苟延残喘。
  时隔七八十年,大礼王朝再次遭遇了同样的事情。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出手的,竟然是一直以来拥护大礼天子的晋国!
  说出去,没有几个人会信。
  杨沐在看了信之后,半响才叹了一口气。
  晋国,这个昔日的霸主,已经不甘心做霸主了。
  它的志向,是取代大礼王室,成为天下共主!
  当然,这个所谓的天下,指的是大礼王朝整块疆域,在所有人的思想中,其余几大王朝所拥有的“天”并不是同一个。
  也正是这一个变故,让杨沐觉得,晋国皇帝这个人,并非他此前所想的昏聩。
  为何?
  当初,天下所有人都认为,晋国皇帝此举,胜负在两两之间,即便是赢了楚国,也无法将楚国完全灭国,注定会因为后勤不济,前线旗鼓相当,而功亏一篑。
  谁曾想,他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吞并天子王畿,苦苦设计,把诸国耍得团团转。
  杨沐甚至怀疑,跟着晋国一起出兵的那些藩属小弟,一开始也被蒙骗在鼓里,现在骑虎难下。
  就算这一条计策是臣子想出来的,仅仅说晋国皇帝敢于纳谏,敢于付诸行动这一条,就不是一个庸者。
  平息了内心的惊诧,杨沐开始思考起了局势。
  大礼王朝的王畿虽大,但是在其内部,实行的也是一种士大夫的分封制度,也就是说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臣子,如同各国中的封王一样,各卿大夫拥有私兵,可谓是真正的贵族当权。
  所以,在这种氛围下,即便是大礼王朝王畿的疆域比较辽阔,但是暮气沉沉,生产力并不是很高,每年还有不少子民逃到周边的各国,整个大礼王室的地盘虽然堪比楚魏,但是人口也就三千多万的样子,国力衰微。
  其军队更是不堪,由于常年无战事,加上经济也紧张,有没有百万将士都不知道。
  这就是所谓的积重难返,在祖制和贵族的双重禁锢下,大礼王室衰微之后,再也没有能力起来,哪怕是期间出过几个雄心壮志的天子,也如困兽入笼一般,施展不开。
  晋国想要吞并大礼王畿,就与苍国想要灭掉盛国一样简单。
  甚至,因为晋国已经用计进入了天子王畿,这就如同苍国的百万大军进入到毫无防备的盛国腹地一样。
  晋国吞并王畿,易如反掌!
  杨沐估算了一下,晋国这次派借道王畿,从内进入的一共有百万大军。
  突袭之下,十天半个月就能够完全将王畿吞并。
  这期间,可能没有哪一个国家敢去救援,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有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