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也仅仅是想想罢了。
  父母妻儿、家族老小、世代积蓄,所有的一切想要转移都是一句空话,而且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楚国要比苍国强大,在这乱世之中不动如山,远远比在苍国要安全得多,他可不会拿身家性命做赌注。
  再说了,就算他有这个心,苍国皇帝也是不会答应的,挖外邦使臣墙角这种事,不仅会被各国所不耻,更会让楚苍两国生出芥蒂,苍国皇帝是个聪明人,不会连这点都看不明白,之所以这么说,还是玩笑成分居多。
  短短时间,屈丹心里想了很多,约莫迟疑了几息时间,他才意识到苍国皇帝还在看着他,顿时一惊。
  “贵使可否考虑好?”杨沐笑吟吟道。
  “陛下抬爱,外臣不胜感激。只不过,此乃大事,外臣是楚国之臣,还请陛下莫要打趣外臣。”屈丹赔着笑脸,苦笑着说道。
  杨沐点点头,拍手称笑:“看来贵使不仅有大才,而且有忠君爱国之心,倒是朕太唐突了。不过嘛,今日朕可以做个决定,日后贵使若是在楚国呆得厌倦了,可以来我苍国,朕刚才说的话,照样有效,必以先生之礼待之,未来的苍国储君,还须先生教导。”
  “蒙陛下赏识,外臣惶恐,荣幸之至!”屈丹有些激动,颇有些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
  要知道,先生之礼和教导储君,任何一项都是位极人臣才能做的事呀!
  看到屈丹的反应,杨沐心中冷笑。
  人才确实算一个人才,但也还没到苍国如此渴求的地步。
  画下这么大一块饼子,无非是想在楚国埋下一步暗棋而已,日后若是有需要,或许可以启用。
  “嗯……时间也不早,莫要耽误贵使回驿馆,还是谈一谈这国书上的事吧,你楚国为何要效仿我苍国的学堂?”
  “实不相瞒,我楚国门阀积弊已久,自皇帝陛下自登基以来,处处受那门阀的掣肘,唯有引进贵国的学堂制度,扶持皇权势力,方才能打开局面。”屈丹如实说道。
  “你楚国,该如何推行?”杨沐问道。
  “这一点外臣还真不知道,以皇帝陛下之雄才,想来已经考虑好了。”
  “你楚国,要苍国如何协助?”
  “我国陛下,请求贵国派出百名教书先生去楚国,教授我国之经验。”
  “教书先生?何种级别?”杨沐心思一动,问道。
  “县学一类,足矣。”
  “呵呵……贵国还真是好大的胃口呀,世人皆知我苍国的县学所教授之术特殊,贵国恐怕有点贪心不足了吧。”杨沐冷冷一笑,道:“贵国若是有诚意,我苍国倒也可以派出乡镇中的教书先生过去,县学的教书先生,我苍国如今也是紧缺,却是不能了。”
  屈丹脸上露出失望之色,但心里的预期目标也算是达到了。
  杨沐心里暗暗琢磨,他当然知道楚国的用意,无非是少走一些弯路罢了,在这一点上,其实苍国也算是送一个顺水人情,毕竟开设学堂传授教书识字这种事,各国自己组织人手也是能够搞得起来的,并不一样需要苍国的帮助才可以。
  变法最重要的是,各种政策能不能跟上,国内的反对势力怎么办,这才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楚国皇帝不出什么奇招,生搬硬套的在楚国开设学堂,那么等待他的有两个结果。
  第一,迫于国内贵族的压力,撤销学堂,将一切有关的政策都推翻。
  第二,被贵族和门阀孤立,搞不好会被逼退位,那些贵族门阀们会拥立一个新皇。
  这两个结果,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改革变法这种事,自古以来就是一件极为有风险的事,不仅来自反对势力,还有施行效果上,一旦出现了偏差,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譬如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本意是好的,但是渐渐的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让北宋的国力急转直下,靖康之耻的骂名也一直由他背负,直到近代的史学家,才提出不同异议。
  根据杨沐所知,楚国是一个保守势力非常强大的国家,近百年来几乎没发生过什么大的变革,这样一个习惯性抵制变法的国家,谈何能力去开设学堂?
  如果变法遭受阻力,楚国皇帝还不及时调整的话,被废的可能是很大的。
  这一点也是极有可能,因为在楚国的历史上,曾经就有六个皇帝被废的例子,距离上一次,仅仅过去了四十年不到,楚国皇帝要是根基不稳的,是很有可能被掀翻的。


第264章 推销皇帝

  【中文网】,为您提供精彩阅读。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杨沐也不管那么多,此事说完之后,就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好处。
  援助教书先生去楚国传授经验,这是苍国对楚国的协助,作为泱泱大国,楚国难道不该有点表示吗?
  虽说一百名教书先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是也是一份人情呀!
  国之相交,此种事情可没有赊账这一说。
  毕竟,你来我往本就是国家交易的规矩。
  杨沐问道:“贵使此次前来,你楚国皇帝可说过,愿付出什么代价?我大苍的教书先生,可都是治国安邦的良才,放在楚国几年,损失难以估量呀。”
  屈丹拜道:“我楚国愿意给与苍国商队免除赋税,并且一次购买三百万两银子的大白纸,五百万两银子的书籍,除此之外愿意够买三万袋水泥,用作修筑宫殿。”
  楚飞来了兴致,看来楚国皇帝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也很精明呀,一般来说报答无非就是实打实的银子,这楚国皇帝倒好,直接用贸易来弥补了。
  且不说加起来八百万两银子的白纸和书籍生意,就说三万袋水泥,这就是一笔大生意。
  目前为止,苍国还没有对哪个国家输出过水泥,楚国也还是第一个让苍国考虑出售水泥的国家。
  当然,这与苍国的产能也不无关系。
  因为在此之前,苍国的水泥都用来修路了,自供都还不足,哪里还有多余的水泥卖给其余的国家?
  楚国想用这三万袋水泥修筑宫殿,这也确实让杨沐有点意外。
  并不是说,其余的国家就看不到水泥的这种功效。
  相反,那些逐利的商人的鼻子,比什么都灵。
  但是,小部分的水泥对一个国家没有太大的用处,而要修筑大的要塞或者重要的城防工事,小小的几十包水泥并不顶用,再说了这些水泥都是用细秘的布袋子装着的,商队运输路途遥远,万一遇到什么下雨的问题,可怎么办?
  要知道,当前诸国的避雨工具,一般都是蓑衣和油衣。
  一般常年行走在外的,都是穿油衣。
  所谓的油衣,就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后做成的,油衣避水性好,也方便覆盖东西,若是用作寻常的商品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但是水泥这种东西,遇到水就会变硬,失去功效,商人也不敢冒这个险。
  再加上,目前各国崇尚用糯米当糊料修建宫殿,皇族对水泥的需求其实并不大。
  楚国皇帝敢这样做,的确算是敢第一口吃螃蟹的人了。
  “贵使为何不多购买一些?水泥可是好物,我苍国亦有不少存货的。”杨沐循循善诱。
  “这……陛下有所不知,两国路途遥远,不比苍国有水泥弛道,在运输方面,可能有些困难。”屈丹有些迟疑,又道:“况且这水泥也不便宜,我大楚虽富,也难以买得下来太多。”
  杨沐约莫明白了,这楚国肯定是要这三万袋水泥,去修筑一些特别的东西,比如地道和天牢,或者皇宫的宫墙之类的,当即他也不再劝说,毕竟由于技术垄断,这三万袋水泥的售价也达到了十几万两,也算是一比不小的进账了,只要他们体验过后,一定会这种东西着迷的。
  同时,他在心里琢磨,油纸这种东西,也该面世了。
  有了油纸之后,以后糊窗户和做油纸伞之类的,都能方便很多,老百姓也能将它作为一种包装,用来包裹油腻荤腥之物。
  这种技术并不是难,只要知道了方法,普通人都能做。
  但是,它的原料却是纸,目前也就只有苍国掌握着制造质优价廉大白纸的技术了。
  到时候,纸的作用就不再是信息的载体,普通平民也是大量需要的。
  至少,油纸伞是必须之物,家里的窗户,用油纸封住,也有更好的透光性。
  忽然,杨沐又想起了什么,道:“贵国既然要开设学堂,我苍国也有配套的教材,不知贵国可感兴趣?”
  屈丹有些无奈,苍国皇帝简直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才刚刚谢绝了水泥的事,就又陷入了另一个问题,问题又落到了教材上。
  说实话,屈丹对苍国的教材是很感兴趣的。
  但是,这是苍国特有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学堂的核心,他一直没有开这个口,如果这次出使,能够把教材的事也敲定,那就是圆满成功了,哪怕除此之外什么事都不用干,回去之后皇帝陛下也会对他另眼相看。
  “不知皇帝陛下,准备用什么价格,将教材售卖给我苍国?”屈丹小心问着。
  “唔……教材嘛,无非就是《启蒙手册》,够老百姓读书识字却是够了,本来这种东西是不卖的,既然楚皇有诚意,就卖予你们一些,五两银子一本,贵使觉得如何?”杨沐淡淡道。
  五两银子一本?
  屈丹心里犯嘀咕,苍国皇帝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呀。
  由于此次使命的特殊性,他在到达苍国之后,就从一些孩童的手里见过此种手册,在苍国的话是每个学童一本,只要进入到学堂里,都是免费发的。
  而苍国皇帝一开口,就是五两银子一本。
  这语气,还像是吃了多大的亏一样。
  开玩笑,有了这五两银子,我楚国不会购买大白纸,然后用手抄写上去吗?
  虽然是没有正版的工整,但是也能用呀!
  五两银子,若是用来刺激平民百姓识字,能有很大的用途呢!
  想到这里,屈丹摇摇头,正准备回绝。
  然后,他就看到了杨沐眼神锐利,用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笑对着他。
  这让他不由得一慌。
  我是不是又说错了什么?
  早就听别人说,苍国皇帝一般不当众发脾气,可他若是用眼睛盯着你,一言不发,而且还面带笑容,那就一定是冷笑,你已经大难临头了!
  我……到底该不该拒绝呢?
  屈丹背上都快冒冷汗了,他出使过各国,深知各国皇帝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多决策都是凭着自己的想法来的,别看之前苍国皇帝对于楚国的请求满口答应,若是一不高兴,转眼就可以不认账。
  甚至,两国的邦交关系也将陷入危机!
  m。


第265章 平等的交易

  杨沐一直默不作声,只是静静的看着屈丹。
  这是一种心理战,上辈子在学商务谈判的时候老师说过,一个经验丰富的谈判高手,一定会在开始谈判之前,了解对方的一些风格和小细节,同样的自己也可以建立起某一种习惯,在关键时刻迷惑对手,给对手一些暗示。
  这种理论,是建立在谈判双方的筹码都都不一致的情况下。
  所以,一直以来杨沐也非常认同这个一个观点,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显露自己的一些小习惯,比如默不作声斜视人。
  在皇帝身份的这一层加持下,可以说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的时候简直就是龙威的显化,根本不要他多说一句话,臣下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就连皇后,有的时候在面对他的时候,都很在意他的表情。
  “贵使若是觉得为难,那就请回吧,若是他日让朕知道你楚国私自盗用我苍国的教材,苍国虽小,亦不惧兵戎相见。”
  杨沐说完,从龙椅上站起了身,准备摆驾去后宫。
  “陛下容禀!我楚国愿意购买教材书籍十万册!”
  眼看出使成果就要泡汤,屈丹满头大汗,不由得大声喊。
  “十万册?”杨沐止住了脚步,转身冷笑道:“你楚国人口数千万,这学堂制度一推行起来,也说也要惠及百万人,十万册教材,贵使莫不是在打发叫花子,瞧不起我苍国?”
  屈丹心里叫苦连天,事到如今他连那一百名教书先生都不想了,反正楚国也能自己摸索,但要是因此得罪了苍国,他回去之后可就有大罪了。
  别人不知道苍国在楚国皇帝心中的份量,但是他可是清楚无比。
  记得出使当日,皇帝陛下将之单独宣入了御书房,特地交待了一番此次出使的战略目的,可以说学习开设学堂的经验反而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借由这件事,推进与苍国的关系。
  皇帝陛下更是亲口直言,苍国对楚国的重要性,远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如果成了敌人,那将比晋国更为可怕。
  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让他进入到苍国后,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谦卑得有点过分,全然没有了过去在其余国家的那种高傲和优越感,努力的寻找和发掘这个国家与其他的国家不一样的地方。
  还别说,正是这样的一种谨慎态度,让他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
  一个个小细节拼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
  这个国家,充斥这一股无与伦比的生命力,让他对自己所在的楚国忍不住从心底里升起一种悲哀。
  为何?
  楚国的贵族,每日都在为自己的私利争斗不休,整个国家也只有皇帝能从中调解一下,很多时候皇帝做下的决定,这些贵族要是觉得对自己没有好处,还会抵死相抗。
  哪怕期间出过一两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在庞大的门阀势力下,也都是人亡政息,很少能看到有哪一条新颁布的政令,能维持到三十年以上。
  可是,苍国这个国家不同。
  这个国家没有沉重的门阀和官僚,贵族被关在笼子里,在皇权下战战兢兢,整个朝廷的官员,都在想着如何做好自己手里的事,如何又省钱又能把事办得漂亮,如何的让百姓们的生活过得更好,让国家更强大。
  从打听中就可以看出,五年前的苍国还是一个非常羸弱的国家,甚至被排除在主流的诸侯国之外,不被大礼天子正式的承认。
  可是短短的五年间,这个国家凭着一股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将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百姓们生活富足,各国无比猖獗的奴隶制度,在这个国家也濒临瓦解。
  再瞧瞧各乡各地,农闲时每一个村子都在练兵,他亲眼看见一个个小屁股蛋子,挥舞着一把木刀,在那里劈砍着对打,像是在战场上搏斗一般。
  如此一个国家,只要兵器储存足够,一旦战事来临,要在短短时间内搭建起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丝毫不成问题。
  与这样一个国家交恶,对楚国来说可真是莫大的损失。
  他回去之后,非被楚国皇帝拉去斩了不可!
  “陛下息怒,我楚国的的学堂开设尚在进行中,外臣所说的十万册,只是一开始投入使用的部分罢了,其余的要分批次采购。”
  “哦?如此还算说得过去。”杨沐站在丹犀边上,道:“不如这样吧,左右不过是一些轻便之物,你楚国一次采购一百万本还是可以的,拿回去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反正迟早是要用到的。”
  一百万本?
  一听到这个数字,屈丹几乎要吓晕了,一百万本教材也就是五百万两银子,换来的却是可有可无的正版教材,楚国虽大,但也经不住这样的挥霍,五百万两银子可是楚国两个月的税收结余。
  屈丹脑海里一闪,几乎就可以断定了,这五百万两银子中,算是有四百万两打了水漂。
  但是,他又不敢拒绝,于是拱手道:“陛下考虑周全,外臣叩谢圣恩。”
  “唔,你也不必谢,两国友好,这点是应该的。”杨沐斜眼看着他,似乎刚才报一百万两银子,有点太少了呀。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还是要那么一点节操的,不能吃得太难看,楚国的银子也不是凭空掉的,一次抠一点就够了,下次再来的时候,好好招待一番。
  屈丹被这眼神看得发毛,正要告退,却见杨沐又抬了抬手。
  “贵国难道就不想要方便面与压缩饼干之类的东西么?眼下各国纷乱,正所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贵使若是带回去这么多方便将士的粮草,想必贵国的皇帝必定会大家赞赏。”
  “敢问陛下,这两者的价格……”屈丹心里有种一朝被蛇咬,处处闻啼鸟的感觉。
  “都给楚国降一些价格,要是买一百万份以上,可以用卖给各国的八成的价格售卖给你们。”
  屈丹大喜,甭管楚国军队能不能用到,这可是一份实打实的出使功绩呀,能让苍国在价格上给特殊待遇的,目前诸国中除了阮国似乎还没有,反正目前的压缩饼干等物,价格都不是很高,两者都是一两银子三份,一百万份的话,也就是三十万两银子的样子,相对于昂贵的教科书来书,就是毛毛雨一般。
  “陛下,我楚国要三百万份!”
  “好,贵使果然是爽快人!”
  杨沐暗喜,苍国军队近来无战事,一些储藏得快过期的方面面和压缩饼干能卖出去,也算是意外发了一比小财。
  楚国,可真有钱呐!
  大家你来我往,平等互惠,实在是君子之交。
  以后的好东西,不愁没销路了。


第266章 烽火再起

  一番交易之后,双方的目的都算是达成了。
  此时,已经是掌灯时分,寻常百姓家已经吃了晚饭,开始张罗着睡觉了。
  杨沐喝了一口茶,这才想起自己还要去毓灵宫赴宴,估摸着皇后等了也快一个多时辰了。
  “陛下,阮国使臣在外求见。”一个小太监过来通传禀报。
  阮国?
  这都天黑了,阮国使臣这个时候来求见干什么,楚国使臣前脚出门,他就来了?
  “那阮国使臣,可说了什么?”杨沐皱着眉头问道。
  “阮国使臣在宫外等了许久,直到楚使走了之后才来觐见,观其颜色,似有要事。”
  杨沐点点头,道:“叫他进来吧,给他一点时间。”
  说完,他叫沈安过准备起驾事宜,等下直接做龙辇前去毓灵宫算了。
  那阮国使臣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仅从面貌上看的话,也算是一个俊俏的男子,和目前很多文武大臣留着满口胡须不一样,他看起来十分的整洁,对于看惯了长满胡须男子的杨沐来说,的确有种眼前一新的感觉。
  “外臣阮阜宁,参见大苍皇帝陛下,敬问大苍皇帝陛下无恙。”
  “阮阜宁?嗯,国书上有你的名字,莫非你就是阮国的宁王?”
  杨沐有点诧异,阮国的情况有点特殊,上一代皇帝没有子嗣,诸王公子内斗不休,无论迎立谁为皇帝,都将迎来一场大乱,在当时阮国内外交困的时候,要是陷入了内斗,恐怕偌大的一个国家,也将迅速衰落,难免被吞并。
  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是拥立当时表现聪慧的长公主为帝,本来想着在局势稳定后,再推举出一名新皇,但是朝堂之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便是宗族中的男子有微词,但却是当下最为好的一种办法。
  再加上,阮国女皇也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才能,在她的带领下,阮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国内的野心之人也就不敢动弹。
  这阮阜宁,其实就是皇族中的一个王爷,也可以说得上是皇位的竞争者之一,这次能出使苍国也是其势力内部势力,特地争取到的。
  目的,无非就是与苍国建立好关系,希望苍国能够提供一些外部支持,一旦以后国内开始了争位,能够抢夺一步先机。
  正是明白这一点,杨沐对他并没有什么好感。
  毕竟,堂堂一个阮国王爷,想要借助外邦的实力为去自己的夺位,如此私利的行为,让他极为不耻。
  在中国古代,有哪个借助外邦势力夺权,而落得好下场的?
  短期内可能有益,但是长期来看,肯定会引起反噬的。
  且不说春秋战国时期那诸多逃亡的公子,经常借助别国势力夺取王位而导致受制于人,就说魏晋南北和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各国借助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夺取天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前者,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
  后者,直接导致了中原大部分土地,被契丹所占领,也就成了后来辽国,乃至金国入侵中原的本钱,北宋赵匡胤也就是玩了一出这样的戏码,黄袍加身,为之后的宋王朝悲剧埋下了伏笔。
  所以,杨沐其实对这种引入外邦势力,来达到一人之权力的行为,感到不耻。
  大礼王朝的诸国,肯定也是很明白这一点的,毕竟这样的例子没少发生,曾经还有国家引外邦的军队入京,帮助争夺皇位,结果却引得当场反噬,援军直接杀入了皇城,将其整个皇族屠戮一空,整个国家的运转停顿,一攻而灭。
  “宁王入夜进宫,不知所为何事?”杨沐问道。
  “外臣此次来,是为了两件事。其一,晋国异动,其二,商队贸易。”
  “你仔细说来。”
  “陛下,外臣今日刚刚得到我皇的消息,晋国串同诸盟国,意图伐楚!”
  “伐楚?”杨沐呵呵一笑,道:“贵使若是没什么别的事,可以会驿馆休息了,这等空穴来风之言辞,还是与楚国使臣去说吧。”
  “陛下明鉴,外臣句句实言!”阮阜宁拱手一拜,道:“晋国已经有异动,这一次并未会盟,显然是放心不下诸国,所以先发制人。”
  杨沐一笑,道:“晋国居于北方,楚国居于南方,两国虽在外务上互相虎视眈眈,所求也不过是一个盟主之位,还从未爆发过战争,况且中间还隔着几个小国,晋国有什么把握,要进攻楚国呢?晋国皇帝虽不是什么雄才之人,却也不会做那不智之举。”
  “陛下容禀,此事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但却是千真万确,我楚国女皇也答应了此事。”
  “答应?贵使这话中有话呀。”杨沐眯了一下眼睛,道:“你阮国到底要说何事,不妨直说。”
  “陛下明鉴,此次攻打楚国,乃是晋国与吴国之谋略,准备从彻国南下,借道天子王畿,两国夹击一举进攻楚国,以盟主之大义,将此次楚国吞并的那个几个国家,全部解救出来。”
  “解救?哈哈哈哈……诸国纷争,向来是大鱼吃小鱼,现存的各国中,有谁没吞并过一两个小国,何来解救一说?如此大义,却是甚为好笑。”
  阮阜宁拜道:“我阮国的目的,是巩固周边,并不想淌这一池浑水,只是恳求陛下,能够再置换一些兵器,他日晋国若是前线失利,我阮国的军队也能有用武之地。”
  听这一番话,杨沐却是有点明白了。
  很明显阮国是在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怕晋国声东击西,以攻楚为名,暗地里调动兵马,准备发起对阮国的大战。
  一方面,也等待晋国如果真的与楚国交手,在败军之际或者僵持之际,发动对晋国的大战。
  由此可见,阮国的忧患意识和攻取意识很强。
  “这么说,贵使这次是准备求取武器装备军队了。”杨沐点点头,道:“不知道你们阮国,是想要多少装备?”
  “奉陛下之言,我阮国愿意购买大刀十万柄,长枪头十万个,弯刀五万柄,马蹄铁五万副,还有就是贵国改良后的精钢弩具五万把,配用箭矢五百万支,压缩饼干和方便面一千万份。”
  听完阮阜宁的细数,杨沐不由得咋舌。
  按照两国目前的交易的交易价格,这些装备加起来,绝对是不便宜的呀!
  战刀之类的就不说了,和压缩饼干和方便面,就得要三百万两银子。
  所有的东西加起来,都快要一千五百万两了!
  这不是一笔简答的数目,就说如今苍国北边的盛国,这些年不断的提高赋税,疯狂般的开掘铁矿,一年也才勉强凑够一千万两银子,可以说现在整个国家穷得叮当响,和五年前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在锦衣卫控制的地下组织的挑拨下,国内已经出现了好几支农民起义部队,虽然没有正面爆发大战,但也像是一个干燥的草堆,只等着一点火苗,马上就能烧起来了。
  阮国比盛国大没错,但是一下子拿出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也相当于一年的赋税收入了。
  这还只是购买武器装备的钱,其余的马匹和战甲之类的,还没有算在内。
  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第267章 辅政内臣

  “陛下,外臣还有一个请求。我阮国的国库拮据,国内诸贵族亦有心为朝廷分忧,也想购买一批兵器,用于支援前线,不知陛下能否也匀出一些,售卖于我国?”
  “唔……你是说,以商队之名购买?”杨沐眸子一凝。
  “正是,还请陛下晾解外臣一片赤诚之心,他日必有厚报。”阮阜宁拱手,道:“我国贵族不求太多兵器,只需此上的三成即可。”
  “那这价格……”
  “外臣愿意出七百万两!”
  杨沐心里冷笑,这阮阜宁打的什么主意,已经是昭然若揭了,如果真的是要为国分忧的话,何不将银两捐献给朝廷,反而要用更高的价格,私下里购买兵器呢?
  究其原因,不过是想装备私兵,拥兵自重而已。
  杨沐敢保证,这批兵器一旦抵达了阮国,一件都不会落到阮国女皇的手里,这些贵族拍拍屁股装备好了军队,一个兵卒都舍不得派到前线。
  它们的用处,只是在以后可能出现的夺位中,为阮阜宁这个宁王,增加一些筹码,或者说是他的一种自保手段。
  不过,杨沐似乎也没有拒绝他的必要。
  第一,苍国平白又得了这么大的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
  第二,阮苍两国虽然是盟友,目前没有利益冲突,但是保不齐以后会有,在敌营中埋伏一颗地雷,还是很有必要的,阮国的实力越是不稳定,就越是要倚重苍国。
  基于这两点,杨沐并不想拒绝这件事,放眼历史上的那些军火商,谁不是希望别的国家越乱越好?甚至为了售卖出武器,不惜主动去挑拨别国的战乱,借此大肆售卖军火。
  苍国如今带甲百万,由于士卒们的待遇非常优厚,所以每年的军费开支是很大的,仅说军饷和粮饷,就要一千多万两,再加上武器和装备,更换战马等等,至少也要两千万两。
  这样规模庞大的军队,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以承受的。
  哪怕是三年以前,无论是盛国还是洞国,都绝对养不起这样一支军队。
  对于苍国来说,售卖武器装备来填补损失,就显得有些必要了,至少今年一年的军费,已经通过楚国和阮国的采购赚了回来,苍国将有更大的人力财力,去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一个诸国都羡慕的富庶国家。
  “贵使放心,此等小事朕还是允许的,若是以后还有什么需要,贵使不妨叫亲卫送信过来,我苍国也愿意与你合作。”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