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记载,落入金兵之手的北宋女性无论等级都沦为了女真人的性隶,身心都受尽凌辱,她们被迫更换舞衣,给金军将领劝酒,稍有反抗就被当场斩首。
  金兵指着被斩首的尸体警告王妃和公主要以此为鉴,否则同样下场,他们强令先屈服的公主说服刚到的人梳妆打扮,更换舞衣,供金军将领享乐。
  不久,很多帝姬和皇子妃被折磨而死,当着皇帝的面,下令在场的金军将领每人拉走两名女子,任意发泄,为了满足金军将领们的**,有身孕者全部堕胎处理。
  韦后、乔贵妃等北宋后宫被贬入金**妓院──浣衣院,最多的一天接客一百多个,凄惨无比,一些长大之后的公主,后来也都进宫侍奉金人皇帝,一个普通百姓,就能够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一个集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等身份于一身的女人。
  至此以后,所有的皇族贵戚,无论身份高低还是男女,都只能任人摆布玩弄,犹如奴隶一般。
  所以,从整个靖康之耻上看,其实就是一次献俘的事宜,可以说完全击破了宋朝高层统治的信心,金兵破城后的烧杀抢掠及被俘虏的王室大臣遭遇,严重打击了当朝统治者的信心,之后都是以议和为主了。
  苍国组织的这次献俘祭典虽然不至于那样残暴,但是做做样子还是必要的。
  首先被施刑的是洞国太子姬昊空,他没有经历过洞国城破一事,但是之前因为出使的原因被扣留在了苍国,这期间一直遭受非人的待遇。
  特别是那些狱卒,知道这一战本来就是洞国太子先挑起的,下手就更加狠了,各种刑罚加身,就连脸上都有烙铁的痕迹。
  姬昊空被拖了出来,在行刑人的威胁下剥光了衣服,一件一件剥光了衣服,遭受各种鞭打,并且吃地上的食物。
  期间,即便是遭受多次大刑的姬昊空,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跪在地上放声大哭。
  然后,就是洞国皇帝和皇后,也被同样对待,其中皇后不从,直接被行刑者亲自上,吊在在刑架上。
  这一下,可以说把整个献俘祭典的气氛推向了**,洞国皇帝和皇后的惨呼和哀求,在别人听来就是奖赏一般,周围百姓山呼海啸的叫好。
  紧接着,那些皇子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
  看到这里,杨沐就皱起眉头了,旁边的皇后低垂着眼睛,不好意思去看。


第238章 汤饼

  “还有什么刑罚?什么时候能结束?”杨沐问道。
  “陛下,还有宫刑,皇族男子都要遭受宫刑,断绝某些人的希望,让他们绝嗣。”礼部尚书王膺恭敬回答。
  宫刑……
  杨沐知道,宫刑在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对于贵族来说,那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惩罚,宫刑的残酷性是仅次于大辟的一种肉刑,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人们认为“大势”的价值仅次于头颅,宫刑是比死还要耻辱的惩罚。
  洞国皇族中的主要成员遭受了宫刑,那么即便有人打着他们的名义复国,也将失去了大义名分,因为这些人注定要绝嗣的。
  “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
  王膺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陛下已经因为祭文的事对他心生不满了,如果再有丝毫差池,可能他这顶官帽是丢定了。
  所以,他不得不谨慎一些,询问皇帝陛下有什么吩咐没有。
  “吩咐嘛,倒没有……不过,是不是残忍了一些?”杨沐问道。
  “这个……洞国君臣乃是亡国之奴,献俘祭典上处以宫刑是必须的,其余各国在此等盛典时,更为残酷血腥。”王膺解释道。
  杨沐点点头,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献俘祭典嘛,要是不办出一个胜利者的样子,还能叫献俘大典么?
  由于杨沐之前交待过,这次献俘祭典不宜太过于血腥,所以已经算是非常的仁慈了,一些极刑和羞辱性的惩罚,都还没有使出来。
  “陛下,臣斗胆问一句,那些女眷,是随同犯人一起打入天牢,还是送入到教坊司,或者……或者……”王膺没有再说下去,微微抬起来,观察着皇帝的反应。
  很遗憾,杨沐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变化。
  因为,此时的他在想一个事——这场献俘祭典就这么施刑之后就结束了?
  那么它的意义,是不是太单调了?
  他可以肯定的是,盛国使者肯定也混迹在那十数万百姓当中,也亲眼目睹了洞国君臣的惨状。
  是不是可以借此机会,杀鸡儆猴呢?
  要知道,如今盛苍两国的对峙十分的胶着,一方面是苍国在处理洞国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盛国的兵力分散,龟缩在城内不出来。
  去年的那一战,盛军虽然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了五六十万的兵力,但是归根结底,盛国几百年经营起来的底蕴没有丧失,国内朝局稳定,百姓依法缴纳赋税和服从兵役,粮草和铁器等战略物资,也并未遭受到大规模损失。
  盛国完全可以调集大规模的军队,坚守城池不出,在苍国与盛国的边境上,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反观苍军,就朱雀军团和玄武军团奋战在一线,再有麒麟军团中的三万将士从旁协助,一共也就十三万人,巨大的人数差距,让苍国一下子施展不开。
  苍军的优势,无非就是强大的攻城战械,还有庞大的骑兵碾压,配合那些奇奇怪怪的战阵,死死的压制住对手。
  可是,盛军也知道苍军骑兵的快速出动能力,也知道苍军的强大冲击能力,所以根本不在城门下,或是没有胆子摆下阵型。
  难以摆下阵型,还打什么野战?
  所以,两军只能慢慢消耗了,最典型的方法就是麒麟军团在边境游弋,隔断盛国城池之间援助,然后让两大军团一座一座的蚕食那些城池。
  以多围困少,这是一种围困方式,骑兵围困步兵,这也是围困的一种方式,而断去粮食,断去水源,也是围困的一种方式,所以,苍军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就是以各种能用的方法,去围困那些城池。
  只不过,这种方法收效甚微。
  一个多月来,用这种方法也就攻下两座而已,一直这样下去,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
  除非,苍国愿意牺牲庞大的兵将,深入到盛国腹地,逼迫其正面迎战。
  可是,这种方法太危险了,对于苍国如今的精兵路线来说,并不十分适用,耗费颇大。
  最好的办法,就是削弱盛国的底蕴。
  何为底蕴?
  钱、粮、兵器、军队、民心、人才……
  如何削弱?
  想一想,北宋是怎么灭亡的。
  最主要的原因无非四点——王安石变法失败、君臣昏庸、兵制畸形、求和偷安。
  以目前苍国和盛国的国力对比来看,盛国只需要犯下其中一点错误,那么苍国就可以迅速衰败,如果犯下两点,那么就是致命的了,可以被一击而杀。
  这次的献俘祭典,不正是一个输出计谋的好机会么?
  想到这里,杨沐抬起手,正要想交待几句,却见身边所有人,都是在看着自己。
  目光虽然恭敬,但是……这样看着我干什么?
  杨沐皱了皱眉,难道大家都不知道,直视一国皇帝,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么?
  “朕,刚才做了……什么事?“杨沐有点不确定地问旁边的皇后。
  “刚才王大人问,洞国君臣都处以宫刑,那些女眷该如何处置。”皇后提醒道。
  “女眷……女眷就看着办呗,先别动他们,待到朕封赏功臣之时,再做处决。”
  闻言,王膺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只要皇帝陛下没有意见,一切就都好说。
  “对了,今日刑部的刽子手来了吗?”杨沐问道。
  “禀告陛下,我刑部的刽子手就在外等候。”刑部尚书刘大福出列,禀奏道。
  “那好,传朕旨意,洞国皇帝乃背盟小人,宫刑之后,赐一丈白绫,洞国太子不识大体,负朕之望,处以凌迟之刑。”
  啊?
  一丈白绫?
  凌迟?
  刘大福略微惊愕。
  羞辱和处死,这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呀。
  这样一来,让各大诸侯国怎么看?让那些被俘虏的王公贵族怎么想?
  尤其是凌迟之刑,刑部已经不陌生了,上一次施刑回去之后,那几个刑部刽子手,上吐下泻,几天才恢复过来,国内的百姓,也谈之色变。
  现在,又要使用这种刑罚?
  刚才,陛下不还在嫌宫刑太血腥了么?
  怎么一下子,变得更加残忍起来了?
  况且,一国皇帝和储君,可不是什么普通官员呀,这要是以这种方法残忍的方法处决了,天下人该怎么评价?
  “对了,再下一道旨意,就说朕顾及昔日与盛国情谊,念在盛洞两国世仇的份上,这次替盛皇除掉敌酋,特将洞国皇帝之血肉,制成汤饼,请盛国君臣品尝,即日,就可让盛国使臣带回去,聊表朕之心意。”
  汤饼?
  刘大福只觉得喉咙里有一根刺,饶是他经常对那些人犯施用各种刑罚,也不由得浑身冒冷汗。
  原来,这才是最羞辱之处……
  原来,陛下的用意在盛国君臣!


第239章 姓氏秘辛

  这一个命令,别说刘大福,就连坐在他身边的皇后都很讶异。
  恐怕在这之前,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原本已经安排好的献俘祭奠,会有这么大的转折。
  而这个转折,只来自于皇帝陛下的一念之间。
  一言断生死,一意决万人!
  杨沐下完这道命令,就没有去管了。
  剩下的,自然有刑部、外交部、礼部去处理,他只用等着一个事——盛国皇帝来谈判。
  杀鸡的目的是为了敬猴,盛国君臣就是那一只只胆小的猴子。
  哪怕,这些猴子的胆子本来不小,但是一年前的那一战,确确实实是被苍国吓怕了。
  这一次,只是加点猛药而已。
  身为帝王,杨沐也没什么好顾忌的,历史上那些被人尊崇的千古帝王,这样的事还做得少么?
  成者为王败者贼,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普通百姓受到的折磨比这还凄惨,有谁来同情他们呢?
  不能因为他洞国君臣的身份高一些,就觉得凄惨。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洞国君臣享受过特权,现在失败了,也只是游戏玩输了而已,为过去的享受付出代价。
  由于宫刑过于残忍,也没什么好看的,杨沐就带着皇后先行离开了,其余的事都交给几个臣子做,然后来宫中交旨即可。
  也不知道,盛国君臣收到这份特别的礼物是什么滋味?
  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议和,要么顽抗到底。
  不过,盛国敢顽抗到底么?
  从目前的军事实力看,盛军连摆阵一战的勇气都没有,在没有拥有大规模的骑兵之前,是不可能与苍军抗衡了。
  要研制出大规模的骑兵,谈何容易?
  首先,得有战马。
  如果按照苍国麒麟军的数量来组建一支骑兵,那就要五万匹战马。
  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由于失去了先机,要在国内一下子找出五万匹战马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就算凑够了战马,要训练出一批合格的骑兵也不容易,毕竟骑兵不是步兵,它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训练,哪怕当初麒麟军有很丰富的理论指导和战争利器支持,最后也训练了七八个月,经过一场大战的洗礼,才渐渐的成熟。
  麒麟军都这样,就更不要说连兵器都很垃圾的盛国,如果再是之前那样的几千骑兵,估计又能被一击消灭。
  所以,在此种困境下,盛国只能选择和谈了。
  这样一来,可操作性就大了。
  盛国的底蕴一空,自然无法再抵挡苍国的大规模进攻,只要稍微一失利,就会如溃堤一般土崩瓦解。
  正因为在想这些事情,所以在回皇宫的路上,杨沐都一副沉思的样子。
  这让皇后有点纳闷,陛下今天怎么一直不在状态?
  “臣妾与诺妃妹妹有约,下午一起去蕊珠宫玩耍,陛下要不要去?”皇后问道。
  “蕊珠宫?”
  “陛下莫非忘了,上次钧儿周岁,陛下还说要送他一份大礼呢。”皇后提醒。
  大礼……
  好吧,这几天忙着处理国事,把这件事给耽搁了。
  其实,所谓的大礼就是履行当初对诺妃的承诺,要将申城封给大皇子杨钧作为食邑,也算是对申国旧贵族的一个交待。
  本来,按照如今苍国的情况,杨钧这个独子已经具有成为太子的资格,但是考虑到杨沐正值壮年,小皇子也太小,这年头小孩子的夭折率还是蛮高的,即便是皇家都不能幸免。
  基于这个原因,别说杨沐没有这个心思,就算是有,朝臣也会反对的。
  “陛下,前几日派去**门的人回来了。”皇后在边上喊了一声,欲言又止。
  “哦?怎么说?”
  杨沐尽量表现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他怕皇后多想,如果真如猜测的那样,那么这个打击也太大了。
  “**门里,有当年长春大帝子嗣的一些记录,在修炼长春功后,长春大帝还是有子嗣的,并且在长春帝国四分五裂后,那五个皇帝都是长春大帝的末代子嗣。”
  “都是?”
  杨沐关注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点,五大王朝的创建者,都是长春大帝的末代子嗣?
  要知道,长春大帝死之后的那一段历史非常神秘,哪怕各大诸侯国也很少有记载,大庆、大礼、大统、大德、大宏这五大王朝存立于世。
  之前,杨沐只知道有这五大王朝,但是却从未想到这五大王朝的创建者,竟然都是长春大帝的子嗣!
  大礼王朝的皇室是姬姓,也就是说其余四大王朝的皇室,也是姬姓?
  “皇后,你是不是也姓……”
  “是,臣妾本是大统王朝的长公主。”皇后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哀伤:“不过,奸臣篡位,如今臣妾已经是无家可归了,大统王朝皇室被屠戮一空,已经不是昔日模样。”
  “你姓姬?”
  皇后点点头,而后又摇头,解释道:“姬姓从长春大帝时期开始,因为族人众多,所以是一个大姓,一般皇子被封王后,就会以封号开辟一个氏族,譬如姬姓刘氏,或者姬姓赵氏之类的,姬姓只有大帝和太子直系或者未成年的帝子能用。”
  “那你大统王朝的先祖,后来改姓什么了?”
  “姬姓古氏。不过,五大王朝立国后,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皆自称天子,用姬姓,只有五大王朝之间的交流,或者皇族子弟,才用古姓。”
  杨沐恍然大悟,原来这其中还有这么多门道,怪不得如今很多个被分封的诸侯国的姓氏都五花八门,甚至姓氏与国名重合,原来是这个原因。
  “那你的真名叫古楠?”
  “陛下又猜错了。”皇后黛眉一转,略微嗔怪的看了他一眼,道:“臣妾的本名叫做古珍楠,陛下的记性真差。”
  “古珍楠……唔,好不名字。不过,这也不能怪朕,你从未和朕说起过。”
  “怎么没有。”皇后一翻白眼,带着一丝嗔怪,撒娇道:“你睡着的时候,臣妾可说过好多话,你没听到罢了。”
  见皇后如此模样,杨沐只觉得浑身一阵酥麻。
  皇后撒娇的时候可不多呀,通常都是冷冰冰的样子,端容有度,看起来有一股圣洁之气。


第240章 麻将

  “对了,说了这么久都还没到正事上来呢,你的**功有没有问题?”
  闻言,皇后的眼里闪过一丝落寞。
  杨沐意会,抓起了她的柔荑,轻轻在手里揉动,轻声道:“没事,总会好起来的。”
  “**门带回来的消息说,长春大帝虽然在修炼了长春功以后,还曾诞生过子嗣,但那都是为了延续血脉,让几个没有修炼**功的后妃所生,所以纵观整个长春帝国,其实到了后期子嗣极其凋零。”
  皇后顿了顿,又道:“也并非全无办法,据我们所知,当年大庆王朝的建立者,就是**门的一个前辈所生,所以大庆王朝皇室一直以来,跟**门的关系都很好,在典籍中也发现了其余的几个例子。”
  “那就没问题。”杨沐肯定的点头,道:“你莫要担心,正如你参悟的太极之道,一阴一阳相生相克,或许是因为修炼了**功的后妃被长春大帝采补,这才造成了无法孕育出子嗣,朕猜测,有些后妃之所以能孕育子嗣,是因为在侍寝时没有被采补。”
  “真的吗?”皇后仰起了螓首,眸子中露出一丝亮光,忽然像是响起了什么,担忧道:“那陛下的练功岂不是……”
  “没事,有妙曦嘛。”杨沐信誓旦旦道。
  妙曦……
  看到面前的这个男人一本正经的样子,皇后扑哧一下笑了。
  ……
  晚上,蕊珠宫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聚会。
  并不是有多热闹多特别,只是因为苍国最尊贵的一批人,可都在这里了。
  以太后为首,坐在一张四四方方的桌子一侧,其余的三侧分别坐着皇后、诺妃、妙曦。
  每个人的面前,摆放着一排小玉石坨坨,妙曦眉头紧锁,抓着其中一个,有点犹豫。
  该打哪个牌呢?
  妙曦有点犹豫,看了一下太后,又看了一下诺妃,左右抉择不定。
  “八萬!”妙曦做出选择。
  “胡了!”
  太后忽然一声,将眼前的一堆小玉石块,全部推倒在桌子上,眉开眼笑。
  这……这放炮还能再明显一些么?
  杨沐抱着小钧儿,站在妙曦的后面,腹诽不已。
  很明显,太后就胡八萬,妙曦偏偏要将手里的牌拆着打,杨沐站在后面从头看到尾,就算是傻子都清楚这是在变着法子讨好太后。
  不过,也只能说妙曦的演技满分了。
  至少,旁边的几个女人都没看出来,心思最单纯的诺妃就不用说了,皇后估计就算有猜疑也不会说破,太后乐呵呵的数着面前的银筹子,丝毫没察觉出来,还一个劲的在说牌。
  关键是,妙曦还做出一副遗憾的样子,乖巧的帮忙洗牌,这一下让本就得意的太后,更加的高兴了。
  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杨沐手里搂着小钧儿,也没说什么,他心里也知道妙曦的用意,无非就是使劲的讨好一下太后,打消一开始留下的坏印象。
  所以,他当然也不会说破和阻止,反而乐见如此。
  说起这场牌局,就不得不说一个月前了。
  当初,杨沐闲来无事,发起了牌瘾,就弄了一些木头,制成了一副麻将,叫上沈安和姬翎儿,打起了三人麻将。
  然后,就被妙曦看到了。
  意料之中,这个游戏迅速在后宫中推广开了,妙曦与自己宫里的婢女玩着没意思,正愁怎么改变自己在太后心中的坏印象呢,于是就献宝似的,教太后玩了几局。
  结果可想而知,久在深宫中,生活极度无聊的太后,当即就对麻将着了迷,由此再传播给了诺妃和皇后,甚至连那三十八个贵人也都传染到了。
  现在桌子上这副玉石制作的麻将,就是皇后命内侍监精心打造的,做工和用料都是一流,可以说是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至于麻将的发明者杨沐,当然也没闲着。
  主要就是在一旁抱着孩子,嗑嗑瓜子,要是小钧儿哭了哄不住,再把诺妃替换下来,自己上去玩几局。
  话说,我上去打的时候,怎么没人给我喂牌?
  杨沐心里嘀咕,简直想不通。
  他更不敢想的是,这还只是麻将,要是再教她们怎么斗地主,怎么玩扑克升级,那后宫中还不得变成一个大牌馆?
  毫不怀疑,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
  就比如说妙曦吧,自从有了麻将之后,练功也没以前勤快了,以前立志要在武功上赢了皇后,现在也积极的转变了战场,发誓要在牌场上战胜皇后。
  不过,事与愿违的事,这一个月来,妙曦手里的银筹子是越来越少了。
  何谓银筹子,其实也就相当于一种筹码,或者说是现在后宫中流行的货币。
  本来,当初杨沐玩着没味道,就想加点彩头,金银财宝什么的反正都不缺,于是就摆放一些水果在桌子上,只有赢了的人才可以吃,其余的人只能看着,也算是助助兴。
  一到妙曦的手里,马上就变了味,也不知道和太后两个人怎么商量的,在命令内务府打造玉石麻将的时候,还命人打造了一套特制的银筹子,一根小手指大小,上面刻着花纹,做得精致无比,在正反面还打上了特殊凤凰记号。
  于是,后宫中这些女人在打麻将的时候,就用这银筹子做筹码,你来我往的,一根一两银子熔铸的银筹子,在她们的眼里,俨然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贝。
  这也难怪,因为随着身份最尊贵的女人使用银筹子之后,它已经成了一种珍贵的货币。
  或者说,是人为的干预。
  发起人是太后,也可是说是妙曦的拾掇的,规定了一个银筹子在后宫中可以兑换一百两银子,同时,银筹子还可以兑换特权。
  比如,后妃们可以用十个银筹子兑换一次侍寝的机会,一个银筹子可以兑换一张请安的假条,不用去毓灵宫和懿仁宫参拜,若是在后宫中犯了什么礼仪上的错,也可以同银筹子兑换……
  杨沐听说了这个事以后,目瞪口呆。
  可以说,这种交易办法,最有利的就是妙曦了,她天性不喜拘束,有着强烈的攀比愿望,整天寻思着如何有更多的侍寝机会。
  这样一来,只要有足够的银筹子,就能去兑换,简单粗暴还有道理。
  太后也很占利,毕竟后宫中的妃嫔,包括皇后每日都要去懿仁宫请安,请假的银筹子,自然也就入了她的口袋,成为打麻将的资本。
  杨沐看着几个女人娴熟的数着银筹子的动作,摸了摸鼻子。
  好吧,偷懒的东西都是懒人发明的,好吃的东西都是馋嘴的人做出来的,好玩的东西,当然是会玩的人玩起来的……


第241章 化民三郡

  这一场牌局,持续到了夜深。
  在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世界里,一个能持续到深夜的多人活动,并不多见。
  第二日早朝,杨沐当着朝臣的面,下达了授封圣旨,将申城赐予皇子杨钧,作为他的食邑。
  所谓食邑,与封邑略微不同,被授封之人本身,并不具有该城池的管理权和军事统领权,食邑与其他的县一样,都统一受上一级管理,只是该地方每年的赋税,不用上交给朝廷,而是全额由被授封者得到。
  也就是说,以后整个申城的地方赋税,都要入小皇子杨钧的口袋里。
  对此,朝廷中并没有大臣提出质疑。
  几个申国旧官员,更是很高兴。
  因为,这意味着皇帝陛下并没有用别样的眼光看待申地,也算是给申国的旧贵族吃了一颗定心丸,在面对同僚的歧视时,可以喊出我就是苍国人。
  如果你反对,那就是反对皇帝陛下,反对大皇子殿下!
  当然,朝会中议论的,也不仅仅是这一个事。
  几个月来,杨沐开的朝会比较少,主要是十二部分工明确,也很细致,又有两位丞相主持大局,只要按照制定的战略施行,基本上就没有问题。
  趁着这个劲,杨沐颁发了针对洞国的政令。
  洞国之地,以洞国最大高山脉连芒山为中心,根据华夏自古以来的命名习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将洞国之地划分三个郡——山阳郡、山阴郡、中坤郡。
  如此一来,再加上龙兴郡、乐元郡和临水郡,苍国就有了六个郡。
  六郡之地,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四五个省那么大,人口也达到了三千多万,在整个大礼王朝来说,都可以算做是中等国家了,如果再加上经济潜力和军事实力,排名更得往前挪一挪。
  当然,这是说在苍国完全把洞国消化的情况下。
  如果消化不良,引起民间动荡,不仅不会加分,反而还会减分。
  基于此,杨沐再次颁布了化民法令。
  以前,刚刚吞并郑国与申国的时候,他也颁布过类似的法令,成果显著,因为民心所向,也就没有遭受太大的抵触,对待贵族也比较温和。
  但是,这次就比较狠了。
  第一条,废除洞国原有法令和政令,逐步推行大苍律令和基于三大政令的改革政令,三郡中所有臣民皆享有与苍国百姓同等待遇。
  第二条,以户籍和田地官簿被收缴开始,暂时禁止土地买卖,凡是家中土地超过百亩的部分,一律没收,充为国有基本农田,由官府调配给无耕地的贫困农民使用。
  第三条,解除原有贵族的一切特权,凡是有爵位在身的洞国贵族,没收所有财产。
  第四条,原有奴隶人口,一律归还自由,若有政令下达后,私自贩卖和处理奴隶人口的,一律处斩。
  第五条,在各村镇设立学堂,并且教习《大苍律令》,能够通过考核的人,免除一年的赋税,获得高分者,免除两年赋税,并且有机会进入官府任职。
  这五条政令,可以说每一条都十分狠。
  第一条的话,相当于把洞国的国民,都纳入到苍国体系来,不分等级,享受诸如赋税、福利、功勋爵、科考、读书习字……等一应待遇。
  这和过去的洞国相比,两者是天壤之别,当老百姓感受到切身好处的时候,自然会增加对苍国的身份认同感,就算是心有芥蒂的人,也会渐渐的对苍国产生一种感激,放下心中的成见。
  第二三四条,就是拿洞国散落在各地的地主和贵族势力开刀,就像是打土豪分田地一样,能够迅速收获民心,不仅解放了奴隶阶层的生产力,而且让老百姓的日子有奔头,安居乐业。
  由于是直接没收贵族土地,砍截地主的田地,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山阳郡、山阴郡、中坤郡这三个郡,将是目前整个苍国中,土地分摊最平均的地方,修建一下水利,耕耘个一两年,绝对能成为苍国的粮仓。
  第五条,那就是文化统治了。
  学堂的一系列洗脑教育是一件神器,整天读书习字,背诵《大苍律令》,再听听《大苍时报》上的宣传文章,想不对苍国身份产生认同和依赖都难。
  而免除赋税和做官,就是诱惑大家自主接受文化统治,恐怕到时候教书先生不好好教,那些百姓们自己都不会乐意。
  同化乡野愚民,这五条政令足矣。
  当然,施政是要人和要钱的。
  这两年来,教育部成果丰硕,所以杨沐下旨,给教育部拨款三千万两,一方面征集社会上的读书人,一方面培训学堂里那些学生,任命他们为教书先生,派遣到三郡中的乡镇给乡民授课。
  掌握着另一件利器的礼部也不能少,杨沐大笔一挥,拨付给了他们三百万两银子,用于《大苍时报》的刊印,免费发放给各地官府,用于宣传。
  工部那边,拨付一千万两银子,派人组织有偿的徭役,让各村自己修建引水工程,用于灌溉农田。
  反正攻下洞国后,仅仅是抄家和搬空国库,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