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十万大军的大混战,这在整个大礼王朝的诸国中,都算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战,就连如今的晋魏之战,也是开辟了几个战场,缓缓拉锯而战,根本不会这般硬碰硬。
  经过一番处理,妙曦肩上的伤口也包扎好了,来到杨沐的身边,得意的挑了挑眉。
  妖孽,都受伤了还这么得瑟!
  杨沐有点无语,自从将妙曦收入后宫,一开始她还是很收敛,兴许是害怕长春功。
  但是渐渐的,当她适应了杨沐的脾气之后,发现并没有那么可怕,于是也就慢慢恢复了一些本来的性格。
  就如同现在这样,在旁人不注意的时候,活脱脱一个妖女的模样。
  伴随着日落,收拾战场也陷入了尾声。
  庞大的俘虏数量,苍军就算是能够押解看管,粮草也是一个大问题。
  除了缴获的洞国粮草解一下燃眉之急外,就只能是想办法抢夺了。
  所以,接下来的十几天,青龙军团和白虎军团就分成了两路出击,从西部和西北两条线路,一路攻城拔寨,打进了洞国腹地。
  乐元郡的失地全部被收回,守备薄弱的洞国城池,也接连一座又一座被攻破。
  摧枯拉朽!
  这让两军的士卒都有一种错觉,四大军团从建立以来,还从未有哪一次,攻城拔寨能像这次一样,接连攻占上百座城池,没有遇到一股像样的抵抗。
  一切都太顺利了!
  丧失了主力军团的洞国,在两大军团强大的攻城器械下,哪怕是地方官府组织人手抵抗,也坚持不了多久。
  守城守不住,交战又打不过,好不容易组织上万士卒,也在三千骑兵队伍下,一个冲锋就被冲得七零八落。
  渐渐的,只要稍微识实务一点的洞国官员和将士,就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六十万常年镇守边疆的军队都败了,一直安逸的县兵和府兵,能顶个屁用?
  在外人看来,这个速度已经算是神速了。
  但是,远在乐元城的杨沐却觉得有些慢了。
  一味的强攻,只是下乘。
  王者之师,就该有王者之师的风范。
  于是,他下达了一道旨意,沿途攻城,开城投降者恕当地官员无罪,秋毫不犯。
  若有拒城死守者,城破之日,守军将士和城内官员一律格杀勿论,家眷人等,斩草除根!
  旨意下达之后,两大军团攻城的速度果然快了很多。
  几乎可以说是一马平川,如入无人之境。
  尤其是处死了几座城池的官员和将士之后,后面没有遭到一股像样的抵抗,接连十几座城池,要么直接开城投降,要么城内发生了内乱,只要大军一到,根本不用费什么力气,轻而易举就攻破了城池。
  此时,洞国朝廷也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朝堂之上,太子姬昊空脸色阴沉,手里提着一把剑。
  可以看到,剑尖上还滴着嫣红的血液,整个大殿上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腥味。
  两边,站着一群大臣,也都黑着脸不说话。
  因为就在刚才,作为储君的太子姬昊空,亲手杀了几个指责他的大臣,其中还包括他的亲娘舅。
  连舅舅就能一剑杀了,还有谁不能杀?
  大臣们纵使有天大的怨气,也不敢吭声了。
  君臣之间,关系到了冰点。
  “说话呀!怎么都不说话了?刚才是谁指着本宫的鼻子,大喊大骂?”太子姬昊空双目赤红,提剑相指。
  群臣噤若寒蝉。
  “好一群识时务的忠臣!如今前线败了,就都一个个来指责本宫了?当初是谁在鼓吹苍国的威胁,让本宫派大军突袭!”太子姬昊空近乎疯狂,指着一个大臣道:“忠国公,你们刘家世世代代受我皇族敬重,你也十几年称病没上朝了,怎么今日这么好的兴致,从病床上爬起来了?”
  “还有你,镇国将军!各地地方军队向来归你掌管,如今你的属下一个个弃城而降,你有何感想?”
  “还有一个个扬言要本宫谢罪的,你们怎么都不吭声了?嗯!”
  “哼!苍国的军队可怕,我姬昊空手里的宝剑,难道就不锋利吗?”
  一阵疯狂的大骂,兴许是宝剑太重,姬昊空将剑驻在地板上,深呼了一口气,颓然自嘲:“哈哈哈……先祖乃大礼王室,受封于洞国,尺寸之地,几百年披荆斩棘才有了今日的成就,却被本宫葬送,哈哈哈哈……”
  下面,一众臣子冷眼看着姬昊空,不置一词。
  “太子,还要继续胡闹吗。”
  一声苍老的声音,从大殿的侧面传来,洞国皇帝在一个太监的搀扶下,慢慢走了出来。
  “父皇?”姬昊空呢喃了一声,转过了头。
  “唉……你瞧瞧,你把洞国闹成了什么样,唉……”洞国皇帝叹了一口气:“父皇老了,本来以为把国事交到你手里,能好好打理,等朕百年之后,随你怎么折腾,可是……可是你看看现在这局面,我洞国立国四百余年,如今却要亡在朕的手里!”
  姬昊空嗫嚅了一下嘴唇,最终没有出声。
  “苍国在不断强大,与洞国的这一战迟早避不开的,朕不怪你挑起战争。”洞皇摇了摇头,眼眶湿润,道:“但是,我儿既然做了,就该担负起责任。”
  “父皇,您是……什么意思?”姬昊空听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意思。
  “朕问你,派往苍国乞和的使臣,有消息了吗?”洞国皇帝问道。
  姬昊空摇摇头,道:“儿臣前后派出了三批使臣,都杳无音信。”
  “你还记得在大战之前,苍国皇帝是如何诏告天下的?”洞国皇帝问。
  姬昊空的喉咙动了一下,没有说话。
  当日,苍国皇帝曾经放出话,洞国太子一日不伏法谢罪,苍国就一日不会罢休,两国必将不死不休。
  难道,真要如此?


第230章 大军围城

  洞国皇帝现身,并且定下了一个基调,这让朝中的众位大臣的心里,安定了不少。
  皇帝陛下的语气虽然温和,但是至少,和群臣的想法是一致的呀!
  洞国与苍国不同,这是一个存在了四百年的国家,皇位更迭一直很稳定,始终是姬姓掌权,同时造成了一个无比避免的情况,那就是世家大族的根基极其深厚,底蕴悠长,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
  他们既是皇族的拱卫者,又是皇族的监督者,在很多问题上,哪怕是皇帝做事,都要寻求一个平衡。
  就比如这一次,如果能够用皇族的一个太子,换取洞国的喘息之机,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划算的。
  姬昊空想要辩驳,但是迎上了洞皇的目光,心里知道,自己的这个父皇也怕了。
  之所以还和颜悦色,在这里慢慢和他说话,只是因为要在世人面前表现一副睿智镇定的模样,同时,多少也忌惮他这个太子这段时间在朝中耕耘出来的力量。
  特别是宫内的禁卫,这几个月来,几乎都被换上了太子一系的人。
  姬昊空认真的听着,外面有一阵轻微的响动。
  他明白了,外面果然有他父皇安排的人手,一旦他言辞拒绝,那些好手就会立即冲进来,将他制服。
  “太子,还请以国家为重!”
  “恳请太子出使!”
  “请太子出使——”
  群臣皆拜,眼神冰冷迫人。
  ……
  七月二十日,洞国的使团抵达乐元城。
  洞国太子姬昊空坐在囚车里,被绳子捆着,押到了城门下,长跪不起。
  其余的使臣,则是带着一车车的礼物,请求觐见。
  乞和!
  杨沐扫了一眼礼单,好家伙,这议和的代价,还真是丰厚,都抵得上洞国两三年的赋税收入了。
  不说别的,仅仅是白银,就是八千万两。
  其余的绫罗绸缎、生铁战马,更是不计其数。
  如果是两个月前,杨沐看到这一笔财富,一定会高兴得合不拢嘴,但是现在,却没有一点兴致。
  凭借苍国现在的实力,想要这些东西的话,抢过来不就好了么?
  杨沐吩咐下面的人,按照惯例,照样将这一队使臣扣押,同时给前些的两大军团去了一封信,让他们加快攻城速度。
  当然,他并不是觉得两大军团的推进速度慢,而是因为临近洞国皇都,洞国也有一些忠勇之士,赶过来勤王了。
  勤王的军队并不强,以各地府兵居多,人数也零零散散,总共不够十几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军前进的速度。
  到了七月二十五日,洞国的三百余座城池,就只剩下二十多座了,战圈在不断收缩,一件件用来攻城的辎重,被运上了前线。
  洞城内,加上戌卫皇城的军队,一共有将近二十万大军。
  在肃清周围的城池之后,青龙军团率先抵达洞城外。
  同时,麒麟军团和派出了两万骑兵在城外游弋,一旦发生战事,可以随时支援。
  围而不攻!
  就这样,洞国二十万大军被围在了皇城内,原本洞国君臣紧张准备的守城大战并没有爆发,他们在惶惶不安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所有人的心里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一直这么下去,迟早有一天,皇城会被攻破。
  二十万大军,加上数以十万计的百姓,每日的粮食消耗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不仅如此,城内还出现了另外一个困境,那就是柴薪。
  因为,即便打开储备粮仓,勉强够士卒们吃饱,但是由于城池被围困,没有柴薪补充,就算是有粮食,也没有烧火做饭的柴火。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错,可是巧妇同样也难为无火之炊呀!
  于是,城池内掀起了一股拆房子的风潮,破旧的房子无一幸免,被拆得一座不剩,甚至连破旧的布匹和绸缎,都被扯了用来生火。
  所以,在城池被围困几天之后,每到吃饭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浓烟滚滚。
  在一开始,城外的青龙军团士卒还以为是城内着了火,后来才知道,那是布匹和皮毛燃烧产生的浓烟。
  八月十五日,也就是围城之后第二十日。
  深夜,西城墙放下了一个个箩筐,城内的部分贵族和官员,挥旗投降。
  紧接着几天,又不断有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从一处处城墙边缘,跑到城外投诚。
  作为一军主将,卫忠全知道此战的主要目的是攻克洞国皇城,将这个国家彻底的灭亡,其余的一干人等,都不是重点。
  于是,他就接纳了这一批贵族,并且承诺在战后,可以让他们无性命之忧。
  也正是因为这样,深知洞城守不住的众贵族,透知了大量洞国朝廷的消息。
  其中,就有目前城内的真实状况。
  总的来说,孤城无援。
  就连城内的守军都明白,城池要守不住了。
  朝廷上,一共分成了两派。
  一方,是寻求有条件投降。
  一方,是谋划夺下皇宫,然后投诚。
  前一种,主要是皇族成员,以及那是忠于皇室的世家大族。
  后一种,主要就是军中的将士了。
  毕竟,二十万大军除了五万名京畿戌卫部队,其余是来自各地的勤王军,成分非常的复杂,由于洞国的一些政令关系,几百年来府兵一般都是对内的,也就是说镇压地方,作为边军的补充部队。
  这样一来,很多将士入伍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对洞国的皇室和朝廷,基本没多大忠心可言。
  抛头颅洒热血更是不可能!
  随着局势的恶化,一些将士也就是生出了主动投诚的心思。
  久闻苍军有不杀俘虏的传统,如果大家把皇帝和贵族们给逮住了,连同城池一并献给苍军,是不是连俘虏都不用当,反而算是立功呢?
  在这样一种心理作用下,偏向于第二种想法的贵族们,就连夜逃出了城,向苍军投诚了。
  卫忠全听完,点了点头,问道:“城内的百姓,现在都怎么样了?”
  “很不好,城内现在很乱。”贵族的回答没有任何迟疑。
  “百姓们都快活不下去了。”
  “围城二十天,粮食和柴火都不够,很多贵族开始强抢百姓的东西。”一个贵族迟疑道。


第231章 大混乱!

  闻言,卫忠全的表情有些凝重。
  受到杨沐的影响,他也大致知道苍国目前的战略,打下一片土地容易,但是要让一片土地上的百姓认同自己是苍国的子民,那就要难得多。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譬如之前打下那三百多座城池,百姓们几乎都没遭受什么苦难,军队之间的战争并没有波及到他们。
  对于这部分百姓,在日后只需礼部和教育部进行教化,减轻一些赋税,用不了几年就能默认自己是苍国人的事实,交粮纳税,应召入伍,一切都顺理成章。
  但是,一旦百姓们遭受苦难,尤其是因为苍军围城而闹得家破人亡,那么这就是一个难以弥合的伤口,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恐怕几十年后都无法忘记苍军队带给他们的创伤,一个不好就能演变成一股反对势力。
  所谓的反对势力,并不一定要用兵刃反对朝廷,而是说在民间煽动百姓,宣传不利于朝廷的言论,这将给以后礼部和教育部,带来非常大的困扰。
  而杜绝这种困扰的最好办法,就是屠杀。
  死人是没有任何威胁的。
  但是,屠杀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卫忠全有理由相信,只要他放任士卒们在洞城内为非作歹,等待他的将是皇帝陛下严厉的惩罚,甚至杀了他都有可能。
  “看来,得尽快拿下城池了。”
  卫忠全呢喃,然后长叹了一口气,吩咐几个传令兵,在城池外喊话,对守城的将士招降。
  第一天,不见任何的动静。
  第二天,刚从城内逃出来的贵族就透露了一些消息,朝廷已经是人心惶惶,洞国皇帝几乎要疯狂了,连日来脾气越发的暴躁,对守城的将军也不太信任,这两日来更换了一大批将领。
  洞城,摇摇欲坠。
  鉴于此种情况,卫忠全与众将领一商议,决定再给它添一把火。
  八月十八日,卫忠全亲自骑上了战马,到城外喊话劝降,并且放出了一个重大消息——白虎军团即将来援,抵达之日就是攻城之时,到时候所有洞国君臣将士,一律屠杀!
  只要在此之前归降的士卒,在战后将立即解散,按照普通百姓对待,发放回家的路费,将领和官员人等,至少可保余生做一个富足翁,不会遭受迫害。
  卫忠全的这一喊,如同平地一声雷。
  城楼上,守军交头接耳。
  对于这几个月的战端,其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洞国背叛盟友在先,主动挑起了战争,从大义名分上来说,苍国只是反攻,并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要怪,只能怪朝廷的太子和大臣,做出了如此昏聩的决定,给洞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消息传到朝堂上,洞国皇帝直接身体一软,从龙椅上一个没坐稳,一头栽了下来。
  “苍军,当真这么说?”被人扶起,缓过神来的洞国皇帝,颓然问道。
  “此乃苍军主将卫忠全所言,陛下……我们是不是……”一个将领恭敬一拜,欲言又止。
  “开城投降?”洞国皇帝哈哈大笑:“敏侯呀敏侯,你跟在朕的身边也有三十几年了,难道朕在你的眼里,真是一个苟且贪安之君么?开城,呵呵……亡国之君,连最后的尊严也要被践踏?”
  “陛下……恕臣直言,请陛下为宗室着想……”
  宗室?
  洞国皇帝的眼里闪过一丝心痛和愧疚。
  立国四百年,先祖披荆斩棘之艰难尤在眼前,皇族宗室有上万人,后宫皇子嫔妃无数,城破之后将何去何从?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的皇都被攻陷,皇族必遭屠戮。
  如今,这一幕竟要在洞国上演。
  殉葬吧……
  洞国皇帝暗暗叹了一口气,缓缓下令:“敏侯,传朕的旨意,让守军分两路,带着皇子皇孙一路往北突围,抵达晋国就安全了。”
  敏侯大惊:“陛下!让二十万大军掩护皇族突围,这……这不太合适吧……”
  “照做吧,就让他们最后一次为洞国尽忠。”洞国皇帝默默闭上了眼睛,背对众人。
  此刻,没人能体会到他心中的悲凉。
  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发号施令了。
  “锵!”
  忽然,一声长剑出鞘的声音。
  “敏侯,你要干什么!”
  “大胆!你敢弑君!”
  “把剑放下!”
  “陛下当心!”
  殿内的亲卫迅速做出反应,一个个拔出了兵器。
  洞国皇帝缓缓睁开眼,侧脸而视:“你要杀朕?”
  “陛下恕罪,臣也有妻儿族人。”
  敏侯的声音很冰冷,长剑架在洞皇的脖子上,划破了皮肤,一丝鲜血顺着剑尖流淌下来。
  “锵——”
  “锵——”
  “锵——”
  又是几声拔剑的声音,殿内其余几个将领也相继拔出了剑,与敏侯相呼应。
  殿内,局势微妙。
  “你以为,这样能威胁得了朕吗?”洞国皇帝转过身,哈哈大笑:“朕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所谓的二十万大军,一个个皆是不忠之徒,注定要为洞国殉葬!”
  敏侯心中忐忑,皇帝说得没错,不管局势如何,在这皇宫中总归是有一些忠于皇帝的将领,这道圣旨马上就会被传出去。
  果然,当即就有几个将领,在亲卫的保护下,向殿外走去。
  几个之前呼应敏侯的将领,一边戒备,一边往殿外退去。
  之后,就是一场血腥的内乱。
  皇宫之中,禁卫军和亲卫军打起来了,然后就是一群得知消息的将领,带兵杀入了宫中。
  就连洞国皇帝都没想到,他的一道圣旨成了压垮二十万守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局势彻底失控。
  很快,这场血腥的混战波及到了皇宫外。
  主张开城投降的士卒,和部分守城军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大战。
  渐渐的,演变成了城门的争夺战。
  听着城内的厮杀声,卫忠全知道时机已到,立即下令攻城。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呜呜——”
  “呜呜——”
  战鼓擂响,号角之声传遍四野。
  一辆辆攻城车被推上了护城河外,无数的士卒抬起一架架攻城云梯,铺在护城河上,越过之后再攀援城墙。
  城墙上,有少数的士卒在抵抗,但只是十几息的功夫,就被铺天盖地的连弩箭矢给逼退了。
  这一次攻城,同样没有任何难度。
  不到一刻钟,整个青龙军团只付出了伤亡几人的代价,就轻而易举的攀上了城楼,然后从里面打来了城门。
  青龙军团杀入!


第232章 洗劫皇宫

  城内,本来在互相厮杀的洞国将士,立即停了下来。
  敌军已经攻入了城中,就算要抵抗也缺少个能指挥的人,大家能怎么办?
  在确定城内没有埋伏后,两万麒麟军士卒,也策马进城,迅速镇压了城内的抵抗势力。
  青龙军团,则是直抵皇宫。
  禁卫军的抵抗很猛烈。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皇帝陛下会下达抵抗的命令,现在城内已经完全被苍军占领了,将士们士气全无,没有一点抵抗之心,贵族和官员们,也都一个个忙着投降。
  抵抗,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禁卫军毕竟是对皇帝最忠心的一支军队,当苍军攻来的时候,大家只能选择迎战。
  “轰隆——”
  一声巨响,宫门訇然被撞开,青龙军团接连攻下了几道城门,杀到了内廷之中。
  禁卫军与青龙军团,展开了一场浩大的厮杀。
  宫内,不时传来一声声惨叫,那是慌张逃跑的宫女和太监的惨呼声,她们被卷入了这场大战中。
  通往皇宫的石桥上,一座座汉白玉雕像倒塌,一些背着行李偷偷摸摸逃跑的宫女,被重点照顾了。
  毕竟,青龙军团的军纪虽然严明,一切缴纳要归功,但是谁不想多获得一些战利品?
  要知道,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是能够兑换出来部分,归属于他们私人的!
  两军的厮杀,以禁卫军节节败退告终,双方从装备上看,禁卫军作为守卫皇宫的禁军,手里的武器和身上的甲胄都是一流的,双方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但是人数和士气,禁卫军就差得远了。
  原本,禁卫军占据有利地形,比如在瓮城等地带,是能够对青龙军团造成一大波伤害的,但是由于禁卫军缺乏将领的指挥,如同一把散沙,导致外围的瓮城在最初的时候就被攻破,丧失了最好的防御机会。
  从内廷的朝殿,再到皇帝的寝宫,一路上到处都是厮杀,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浓浓的腥味熏人刺鼻。
  宫里面毕竟还是忠于皇帝的人比较多,一番厮杀之下,很多宫女和太监都遭了秧,青龙军团士卒所过之处,只要没有跪地投降的,一律视为敌人,被诛杀在地。
  最终,青龙军团稳稳占据了上风,禁卫军带着皇帝,退缩到了后宫中。
  卫忠全作为一国大将军,而且是苍国先帝的亲卫,自然知道一些皇家的猫腻,譬如暗道之类的,所以很担心洞国皇帝在亲卫的掩护下,从暗道中退出皇宫。
  一旦被洞国皇帝走脱,流亡国外,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
  当即,卫忠全下令士卒们对后宫进行猛攻,不惜搬运了几十架连弩过来,对后宫的城楼,进行压制性的连弩射击。
  “报!”
  一个小将奔跑过来,拱手道:“禀报大将军,我军已经杀入了洞国后宫,在各宫殿中搜查,目前没有发现洞国皇帝的踪迹!”
  “报!”
  又一个传令兵模样的士卒跑过来,禀报道:“启禀大将军,在朝凤宫发现洞国皇帝,将士们已经将朝凤宫团团围住!”
  “这洞国皇帝,竟然有这般决心?”
  卫忠全实在是不解,如果说洞国皇宫内没有什么秘道或者是藏身之处,他是打死都不会相信的,那个昏聩的皇帝,能有这般慷慨赴死的决心?
  既然已经占领了皇宫,也找到了洞国皇帝的踪迹,卫忠全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派出部分兵将前往城中整顿秩序,保境安民,给老百姓们发放口粮。
  后宫中,妃嫔皇子一个个如同丧家之犬,惶惶不已,被青龙军团的士卒从各自的宫殿押解出来,粗暴的推在朝凤宫的前面。
  洞国皇帝最终还是没有死亡的勇气,尤其是听到青龙军团士卒喊话,说有可能被皇帝陛下饶下小命,判入到归义岛后,自杀的心基本就崩溃了。
  想想也是,一个自小养尊处优的皇帝,享乐了一生,一时的豪情壮志有可能,但真到了死的那一刻,怎么舍得?
  卫忠全冷冷的看了一眼洞国皇帝,示意左右之人,将之的龙袍剥去。
  立即,有几个男人大声斥责,对卫忠全辱骂不休。
  卫忠全顿时火大,一剑将之击杀。
  洞国皇帝的身边,不乏忠心之辈,一连被杀了十几个人,余下的都噤若寒蝉,躲在一边惶恐不已。
  一番搜刮,直到晚上才结束。
  皇宫中,拉出一车车金银布帛,各处宫殿几乎被洗劫一空,皇帝的内务府库中的奇珍异宝,都被一箱箱的整理封存,押到了军营中。
  然后,建在皇宫边上的太仓,也就是洞国的国库,全部被接管。
  根据太仓令手里的账簿,可以看到,整个太仓中有将近一亿两银子!
  一亿!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整个洞国的人口也就两千多万,如果把这些银子分下去,相当于每个人能得到五两银子!
  国库富得流油了,那些王公贵族的家里,应该也不差吧?
  卫忠全意识到这一点后,马上派人去清查城内大臣的家产,将所有人员都押解到一起。
  忙忙碌碌又是一晚上,士卒们都是在轮班休息,疲惫中带着一丝丝兴奋和激动。
  几日下来,整个皇宫中值钱的东西,几乎都被拆下带走了,其余带不走的东西,只能一把火给烧了。
  当然,这并不是凶残暴虐的表现。
  皇宫,本就是一国皇都的象征,由于洞国是被攻灭而非自行瓦解,皇宫烧毁也就相当于毁了洞国的精神象征,如果有什么漏网之鱼,也难以再凝聚人心,相当于摧毁了那些死忠之士的精神目标。
  金银财宝等,更是务实的东西。
  这并非无良的抢掠,而是战利品。
  经过三年的变迁,苍军士卒都非常清楚财富对军队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钱才有能力加强军备,苍国才会更加的强大。
  为了确保这些金银财宝能够尽快运抵回国,卫忠全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麒麟军,后者派出了五千骑兵护送,并且征调了几十支民间商队,支付部分工钱,半押半迫的由官道返回苍国。


第233章 押解俘虏

  经过一番清查,皇宫和大臣们的家产被搜刮一空。
  最后,就是处理俘虏的问题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洞城内的官员和贵族,都可以算作是俘虏。
  但是,偌大的一座城池,还有几十万百姓的死活,这些不能不管不顾,青龙军团和麒麟军团的将士,都是实实在在的武将,虽说在兵部的大力推行下,大部分士卒都能识文断字,但要治理国家,没有半点经验。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批官员来管理。
  挑选洞国的官员来管理,也更能普通百姓接受,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于是,卫忠全从那一批早先投降的人中,挑出了几家相对来说比较弱势的家族,任命为临时官员,并且设立投诚的那一部分将士为守军,承诺他们只要好好管住此地,镇压反动势力,日后会在朝廷为他们请功。
  这一下,让那些投诚的贵族和将士欣喜若狂。
  不用当俘虏也就罢了,还能继续做官,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在亡国之时还能保持家族的延续和妻儿的安全,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对此,卫忠全只是做了安排,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
  他谨记出征前杨沐的教诲,任何时候的任何国家,都不缺卖国求荣的人,更何况这还不算是卖国求荣,在无力回天的大势下,尽量保全自己的家族是这些达官贵人们的一致选择。
  八月二十三日,卫忠全留下了一万名士卒在洞城镇守,亲自率领青龙军团以及麒麟军余部,将洞国的皇族和王公贵族们,押解归国。
  俘虏一共分为三批,包括洞国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皇子妃、世家大族中的主要男丁和妻妾儿女……
  其中,宗室贵戚男丁四千二百余人,女子六千四百余人,世家贵族及亲眷等八千三百余人,加上一些军中的将领,共计两万余人。
  如此庞大的规模,自然不能像普通的排队一样慢悠悠的走,为了加快速度和便于管理,将所有的男丁与女人分开,用绳子绑住手和脖子,一个个串起来,用绳子的一端吊在战车的后面牵着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