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来,自己这个女皇逛青楼的事,岂不也要传得天下人都知道?
不行,必须阻止!
阮国女皇刚要开口,就见杨沐突然拉着她,打了个哈欠:“来,朕给你讲个故事可好?”
第196章 会盟大典
杨沐与阮国女皇当然没多少的共同语言,所讲的当然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阮国女皇听得津津有味,雍容大度气质中,也浮现出一些女儿姿态,更添了几分魅力。
要不是妙曦在旁边,暗暗掐杨沐腰间的肉,只怕还要讲更多。
“早闻苍国是一个盛产故事之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阮国女皇听罢,略有遗憾,道:“贵国的《寓言故事》只此两卷吗?也不知道何时能出第三卷……”
杨沐心知,这个阮国皇帝应该也是《寓言故事》的粉丝之一,于是笑道:“苍国可不仅仅只有《寓言故事》这一本书,更多好看的书都还没拿出来,女皇陛下倒是可以期待一下。”
闻言,阮国女皇眸子一亮,别的皇帝对待《寓言故事》的态度是怎样她不知道,但是她知道这本书如今在阮国境内,已经卖到了五两银子一本,那些贵族争相购买,市井中还有不少念书的人,专门给人说上面的故事,收入不菲。
她身为一介女皇,身边自然是不能有朋友的,更不可能有后宫,所以除了政事之外,生活极为枯燥和单调,闲暇之余读一读书,就成了最放松的事。
《寓言故事》这本书,可以说成了她的精神粮食。
可惜,都几个月过去了,如此神书只出了两卷,她都已经反复看了几遍了,每日只觉得心痒难耐,今日听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顿时觉得很是有趣,再一想到其中的道理,感触良多。
她自己,不也是如那花木兰一样,代父从军么?
杨沐也瞧出了她有意犹未尽之意,道:“无妨,今日时间不早了,朕就讲到这里,下次再与陛下说一个故事。”
“不知可否透露一点……”
“穆桂英挂帅!”
“哦……那……”
“时间不早了,女皇陛下还是回去吧,此处不是久留之地。”杨沐已有告别之意。
阮国女皇点了点头,略带遗憾道:“今日就到此为止吧,你我有缘再会。”
三国皇帝告别,杨沐看了看四周,问身边的妙曦:“有多少人?”
“盛国皇帝不敢大张旗鼓,只有三个会武功的侍卫,其中有一个快进入了蜕凡境,和沈安差不多。”妙曦道。
和沈安差不多……
杨沐正色,这次要不是有妙曦相随,还真是危险了,晋城风云汇聚,自然是聚集了各国高手,仅仅是一个盛国皇帝,在恼羞成怒之下,就敢派出三个武者来刺杀他,不可谓不悬。
沈安和姬翎儿警惕的护在杨沐的身边,妙曦则是轻轻一跃,飞上了房顶。
十几息之后,妙曦回到了地面上,面色如常。
“这么样?”杨沐虽然知道结果,但还是忍不住问。
“臣妾把那三个武者杀了,至于盛国皇帝,只是中毒。”妙曦道。
杨沐舒了一口气,真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知道自己对那盛国皇帝厌恶,所以做出了惩罚,也知道不能杀他,导致挑起两国战争,所以只是暗地里下毒,那盛国皇帝就算是不死,也要掉半条命。
经过这件事,杨沐也就没有再逛街的打算了,反正局势已经基本上了解,于是就带着人,返回了鸿胪寺馆。
正如所料,晋国的朝廷,隔个几天就派人来鸿胪寺馆安抚一番,各国皇帝也没有办法,察觉到自己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后,派几个人暗中回国,也就没有再追究。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譬如芷国和临国两位皇帝,这段时间倒是各处拜访。
终于,在落脚半个月后,晋国朝廷给各国皇帝递交了国书,会盟开始!
……
会盟之前,先有典礼。
大礼天子遣来了特使,赐给晋皇祭天用的腊肉,牲畜,果酒等等,总算是让这次会盟师出有名。
会盟之前,也是有一套礼仪的,各国君王虽然早就在晋国,但是却要以君礼参加会盟,晋国作为盟主国,应当有一次迎接。
代表晋国皇帝迎接诸国皇帝的,是大将军荀吴,悬挂着特使纛旗,在宫外迎接。
百名铁甲护卫着一辆青铜轺车辚辚立在宫外,荀吴身着华贵的大将军甲胄,披着大红披风,身后是一名红色长衫的主书,手捧一柄金鞘长剑,当先跃上轺车辕木,肃然站立,两边是威武雄壮的仪仗队。
一声号角,各国皇帝的车驾,威严入宫。
一时间,晋国的霸气显露无遗。
在皇宫之中的广场上,已经摆好了会盟之物事。
晋国坐北面南独居盟主尊位,其余列国分坐两侧,两千铁甲卫士在广场大道上排列成一条长长的甬道,一面写着“晋”字的大旗,斧钺生光,声威壮烁。
各国皇帝皆进入皇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入座。
但是,却有几个座位空着。
楚国、魏国、兰国、平国、朱国,这几个国家的皇帝,都未到场。
楚国好说,本来就不太理会晋国这个隔着千山万水的霸主,这些年也在极力的挖着墙角,楚国皇帝肯定不会来这里参加会盟,为什么要留着这么一个位置,也让各国有些好奇。
问题是,魏国怎么没来?
魏国的几个交好的大国,也没有来!
很快,有飞骑禀报:“兰国皇帝带领卫队并随从大臣,马上就要到达。”
这让各国的皇帝有些惊讶了,也有些不悦,大家同是皇帝,如今兰国皇帝却故意拖延摆架子,岂不是落了诸国的脸面?
荀吴的脸上看不出悲喜,只是吩咐手下的人,鼓号齐鸣,列队出迎。
紧接着,是平国和朱国,这两个国家的皇帝也出现了。
而且看几个皇帝的态度,似乎并不高傲,反而一副平和的样子,与荀吴寒暄。
“荀将军,不知晋皇何时现身?”礼毕之后,阮国女皇问道。
“回陛下,盟主正在沐浴更衣,待会儿要祭天,不能草率。”荀吴答道。
“哼,盟主的架子可真大,沐浴之事,还要让我等帝王等待。”一个皇帝冷笑,颇有不服。
“确实,你速速去通禀,就说我们已经等了半个月,不可再等!”
“速去,速去!”
面对各国皇帝的催促,荀吴不恼不怒,鞠躬拱手,朗声道:“各位国君安然到达逢泽,盟主喜不自胜,委派末将代为各国皇帝君接风洗尘,非是陛下故作姿态,而是刚巧接到前线战报,敬请见谅。”
前线战报?
晋国还在打仗?
历来会盟,都有一个规矩,会盟期间,各国严谨挑起战争,否则视同挑衅,天下共击之。
此次会盟,就连正在打仗的彻国和芒国,也都暂时休兵,为会盟让步。
怎么,作为规则的维护者,晋国竟然在打仗?
第197章 诸国伐魏
荀吴对诸国皇帝的目光并没有在意,继续从容道来:“当年我大晋先帝会盟,曾经与诸国定下盟约,在会盟期间不可挑起战事,但是近些年来,我大晋国事不稳,魏国屡屡犯界,吞并了了周围的诸多小国,此次会盟,魏国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西边入侵我晋国!”
“此事,前些日子为何不与各国皇帝详说?”当即,有一皇帝冷声问道。
荀吴对他一拜:“诸位君王来我晋国,首要就是安全一事,我大晋陛下为了各国皇帝的安危着想,也就没有多言,以免引起恐慌,就在昨夜,前线传来战报,我晋**队大胜,方才大松了一口气,请各位会盟。”
“那此次会盟,各国将商讨何事?”
荀吴道:“魏国逐渐崛起,狼子野心,我晋国发誓,必要肢解魏国,将之从诸国中抹掉!何以要为此会盟?因魏国之大,我晋国自然不能一国独吞,此乃我国皇帝陛下的天下为公之心,请诸位深解我晋国苦心,我晋国皇帝陛下之意,诸位以为如何?”
广场之上,安静得唯闻喘息之声,良久,竟是没有一个人讲话,矜持沉默的表面下,各大国家的皇帝头脑里都是车轮飞转,权衡利弊得失。
乍一听,这个谋划非但宏大,而且每个国家都能得益,然则仔细一想,里面却大有文章。
瓜分魏国,自然要牵动天下的格局,本来晋国作为霸主,地盘就已经足够大了,国力昌盛到周边的各国都喘不气来,如果再灭了魏国,岂不是打破了现有的平衡,迅速扑灭各国,一点点的将周边诸国蚕食?
这只是其一。
其二,魏国乃是大国,从大礼王朝诞生就已经存在,数百年来,皇族也从未更换过,加之施行仁政,国内臣民依附,这可不是好瓜分的!
其三,魏国有争霸之心,早就用各种手段笼络周边大国,如果要瓜分魏国的话,它旁边的国家也要考虑进去,换句话说,除了晋国带着一帮小弟去瓜分,其余的国家,都只能孤军奋战,胃口再大也吞不下去。
那些距离魏国较远的国家呢,怎么办?
本来,几个大国互相制衡,他们还能偷安一方,但如果平衡被打破,那么就为自己的国家增加了不稳定的外部因素。
一百年前,天下有将近两百个诸侯国,能存活到现在的,哪个国家没有在波涛汹涌中沉浮过几回?一旦涉及根本,哪怕是再昏庸的皇帝,都决不会在节骨眼上轻率表态。
荀吴顿了一会儿,拱手道:“各位陛下,此番会盟,我晋国可与各国约法三章。第一,此番只要是与魏国撇清关系的国家,无论是否出兵伐魏,我晋国都将之视为盟友。第二,凡是与我晋国为友,我晋国就将支持它吞灭周边投靠魏国或者中立的敌国,他国若是干预,就是与我晋国为敌。第三,只要与我晋国为盟,我晋国绝不犯界!”
广场上,诸国皇帝仍然鸦雀无声。
大家总算是明白了,兰国、平国、朱国,这些国家为何会迟来。
想必,就是受到了这些威胁。
荀吴提出的三条当中,对第一条没有一个人当真,各国邦交凭的是国力,就算是盟誓罢兵,也只是得到点儿喘息时间,缓过神来照打不误,晋国还不是打出来的?
第二条,听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上也是一句空口白话,晋国又不能来帮忙,吞并周边的国家还得看自己,就算是没有晋国的承认,也能吞并。
第三条,听起来就像是在威胁了,如果不加入这个晋国一边,很可能也会被瓜分!
于是,又是一片沉默。
荀吴没有料到竟会有这样的僵局,按照他的设想,谋划一端出,就会立即引起争吵,这些人君是经不起些微的利益诱惑的,如同狗对骨头的争夺一样。
如今看来,各国皇帝竟是在细加揣摩,并没有急吼吼争抢。
如何打破僵局?
荀吴略一思忖,恭敬的微笑道:“敢问阮国女皇,盟主欲将魏国西南交由阮国处置,不知女皇陛下肯接纳否?”
阮国女皇面无表情,道:“魏国西南自当由阮国接纳,然则,以我阮国之力,只能受这一方土地么?”
荀吴淡淡一笑,道:“兹事体大,请女皇陛下与盟主面谈,贵国一定会满意的。”
武国皇帝侯冷冷道:“武国不与晋国接壤,魏国的盟友平国,当为我武国接纳。”
闻言,平国皇帝拍案而起,喝道:“我平国也是会盟一员,你武国有何本事,敢吞并我国!”
莽国皇帝道:“我莽国距魏国数千里之遥,鞭长莫及,如此边上的小国,你们就莫要染指了!”
荀吴心里一松,见自己三言两语,便化解了冷场,目的总算是达成了。
晋国君臣当然知道在坐的很多个国家都无法参与到伐魏之战来,特别是南方的诸多国家,更是鞭长莫及,也不愿意看到晋国和魏国争个你死我活,南边的楚国从中渔利。
所以,这次的真正目的,谋划魏国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激起各国的贪欲,形成天下纷争的局面,让南方各国开始兼并,损耗国力的同时,与楚国制衡。
最好全天下一片混乱,大家斗个你死我活,最后让等到晋国收拾完了魏国之后,再一个个收拾过去。
这是一个阳谋,在座的各国皇帝,哪怕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但还是无可避免的调入陷阱。
杨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即不出声也不表态,看着各个大国的皇帝们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火药味,心中仿佛有一股重压。
从今天这一场会盟就可以看出,晋国在内乱之后,已经意识到了无法凭借现状维持霸权,所以干脆就将一潭水搅乱,趁机再来一波吞并潮,增强自己的实力再说。
因为,晋国很明白自己的优势,现有的国力吞并魏国的可能性很大,再凭借盟主的便利,将周边魏国的小弟都给吞没,到时候国力大增,还能一卷天下,统一大礼王朝。
“看来,该回国准备战事了……”
杨沐心里很明白,晋国所谓的盟友,都是周边的几个小国,就算是苍国主动加入,恐怕晋国也看不上。
如今一潭水被搅浑了,会盟过后,各国都会感觉到一种大世之争来临的压力,大盛国可能立即就会启动吞并苍国的战事。
就在杨沐沉思之时,讨论也越来越激烈,诸国纷纷表态,尤其是晋国的一些铁杆小弟,已经开始在商量瓜分魏国的哪一处了。
期间,兰国、平国、朱国,芷国,芒国,五个国家的皇帝,因为遭受排挤,愤而离席。
接着,其余一些不相关的皇帝,也都离去,不愿意搅合到这场战事里。
眼看着,晋国皇帝这个盟主还未到,已经有十几个国家的皇帝离开。
杨沐心里一咯噔,会盟的重头戏,开始了!
司礼大臣突然拔高了嗓音:“晋国皇帝陛下驾到——”
在宏大的乐声中,健壮而又略显肥胖的晋国皇帝缓步而来,精神饱满的盟主身着一领大红披风,头戴冕冠,上面镶嵌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脸色凝重,目不斜视,礼宾官连忙趋前引导晋国皇帝进入正北王座,两员大将侍立于后。
各国皇帝在一齐拱手:“参见盟主。”
晋国皇帝自信平淡地点头受礼,环视全场有顷,右手一伸:“今日,各国皇帝齐聚于此,那是天下盛事,天子遣使来朝贺,让朕深感重任在身,先今还在此处的各国皇帝,都是我大晋的盟友,此次伐魏之战,还请多多出力。”
各国皇帝都是不动声色,面色矜持。
司礼大臣高声宣诵:“诸国会盟,盟主开宗——”
晋皇轻轻咳嗽一声,气度威严地开口:“诸国会盟,讨伐不义,乃相互盟誓。其一,互不为战,与魏国划清界限。其二,议定势力范围,兼并周围不尊盟主之国家。其三,若有分歧,徐徐图之。”
司礼大臣高宣:“盟主开鼎,鸣钟——”
钟声悠扬而起,晋国皇帝双手伸出,打开了案桌上的一方小鼎,取出了天子赐下的腊肉和祭品,热气腾出,缭绕帐中,侍女们端出小碗,各自勺了一点,分给在座的各国皇帝食用。
阮国女皇品尝了一点,悠然道:“伐魏之事,我阮国亦有参与,不知盟主有何良策,尚请见告。”
“啪!”的一声,晋国皇帝拍案大笑:“久闻女皇陛下乃是难得一件的女中豪杰,今日一见果然传闻非虚。各位以为,本次会盟何以要谋魏国?正是因为其狼子野心,缕缕挑衅我诸多大国,公然违背盟约!眼下,魏国的国力还不足以与我晋国对抗,正是将之抹除的好时机,再加上各国联手,一鼓而下,岂非易如反掌?”
鸿国皇帝按捺不住,大手一拍长案:“盟主言之有理!我大鸿国愿意出兵二十万,响应盟主!”
“我越国也愿意出兵二十万!”
“我宋国出兵十万!”
“我彻国出兵八万!”
“我羽国出兵十六万!”
“我宋国出兵二十万!”
看到一众盟友激情高涨表态,晋国皇帝微笑着举起手中酒杯:“列位,会盟大典成果丰硕,甚合本王之意,来,为诸国分魏,安定天下,干此一杯!”
各国皇帝一齐举杯相向:“瓜分魏国,安定天下,干——”
第198章 邦交
诸国结盟,共伐魏国,这已经成了既定事实。
没有人管到底是不是魏国挑衅在先,反正自从大礼王朝衰败以来,各国为了兼并之事,已经没有了礼法可言,出师有名已经算是讲究的了。
以晋国为首,一共是七个国家表示要出兵,其余几个小的附属国,也原意出钱出粮。
至于出兵的数量,哪怕是排除晋国这个主力在外,都达到了上百万。
在这个纷争不断的乱世,战争对于诸国来说,就犹如老百姓的一日两餐一样,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了,今天是这一国的百姓,明天又成了那一国的百姓,飘摇无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
特别是老百姓,几乎已经麻木了,当兵打仗就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底层的百姓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过几天安稳日子,仗打完了之后,无论成了哪一国的子民,都能够吃饱穿暖,寿终正寝。
毕竟,像苍国这样保持过三十年和平的国家,几乎已经没有了。
这一次会盟,晋国作为盟主,表现出了很强的手腕。
最高明的一招,就是不费一兵一卒,将大部分的诸侯国拉到了自己的阵营,启动了新一轮的兼并潮。
伐魏之事非同小可,以至于晋国皇帝没有时间一个个会见诸国君王,杨沐作为一个小国的皇帝,被邀请了半个月后的宴席。
这半个月的时间,杨沐当然不能虚度,于是和苍国周边的各国皇帝,基本上都打了一个照面。
其中,苍国南方的隆国、竹国、旦国、唐国、许国等这些国家,对苍国的态度都非常友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苍国与这些国家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而这些国家对于苍国的友好,主要也是来自于刚兴起的书籍和纸张。
到目前为止,苍国的财政收入来源,已经从农业税收,转变成了轻工业出口。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书籍和白纸。
书籍这种东西,可以算做是奢侈品,就算是贵族也不一定喜欢,购买的次数有限。
但是大白纸,就可以说是刚需了。
各国从贵族到朝廷官署,无不将大白纸奉为神物。
很多国家的典籍和史书,都已经开始安排人更新换代了,采用大白纸誊写封藏。
于是,南方的几个国家的皇帝,都建议杨沐开辟苍国通往南方的商道,加强商队方面的合作。
说实话,杨沐对此也有些讶异。
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的商队经过盛国,与苍国通商。
他也没有意识到,苍国所产的纸张,在南方的这些国家,也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所以一直以来,也就没有想过在南方那些山沟林壑中开辟什么通道。
但是如今看来,似乎很有必要。
各国皇帝都有与苍国通商的愿望,一旦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商道,不仅意味着能赚到更多的银钱,而且更具有战略意义。
就比如中国的抗战时期,沿海都被日军封锁了,一条山沟沟里的滇缅公路,成了一条中国抗战的物资补给线,也是一条生命线。
苍国如果在南方开辟一条类似于丝绸之路的商道,那么实力必将大增,在与盛国交战时,也更有底气。
于是,在杨沐有意的推动之下,邦交由此打开,与各国签署了大量的盟书。
以至于杨沐开始后悔,这次会盟之时,竟然没有带几个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官员过来。
就在杨沐以为自己此行已经圆满的时候,阮国女皇发出了邀请,在大鸿胪寺馆内的一个阁楼里,两国君主对坐在一起,开始上一次未讲完的故事。
杨沐非常的讶异,没想到一个花木兰的故事给阮国女皇的影响这般大,于是他把穆桂英挂帅的故事,也给讲了一遍。
当然,这只是前奏,真正的主菜是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中,又主要以书籍和白纸为主。
对于阮国的这个女皇,杨沐一直有一种看不透的感觉。
以阮国的实力,在各大诸侯国中,排到前十不成问题。
这样一个大国的皇帝,能够放下姿态,与自己面对面的商谈两国合作,目光不是一般的毒辣。
因为,哪怕别的国家看出来书籍和白纸的巨大经济效益,也没有深入的剖析它们的战略意义。
但是,阮国女皇考虑到了,而且是开门见山,愿意付出大代价,购买苍国的造纸技术。
杨沐一口回绝。
开完笑,造纸术可是苍国目前最先进的技术,而且还是比蔡侯纸高级得多的存在,凭借这一项技术,苍国只要保密工作做得好,垄断个几百年绝对不成问题。
将造纸术卖给阮国,这不是杀鸡取卵么?
阮国女皇显然也没抱着太大的希望,主要以试探成分居多,见杨沐一口回绝,便退而求其次,要求与苍国展开国家层面的合作,并且允许阮国商人享受等同于苍国商人的待遇。
从整个大礼王朝的疆域来看,阮国和苍国不远也不近,商队赶路的话,三个月可以一个来回,大白纸的采购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和苍国展开合作,将进货价压低,同时得到优先权的话,那么阮国可以由此节省一笔很大的钱。
再就是,国家之间的合作并不是一时的,只要没有决裂,合作一般都会一直维持下去,阮国的需求并不仅仅是大白纸这么简单,苍国若是有其余的好东西产出,阮国也能够更方便的得到货物。
对于这个合作要求,杨沐当然是欣然答应,一个国家的采购是一笔庞大的数目,就算是十支商队都比不了,更重要的是其中一些资源,比如马匹和铁矿石之类的,商队根本供给不了这么多。
涉及到国家结算,当然不能用银子当货币。
于是,两国皇帝达成了合作,所有的货款一律以马匹抵充,另外的话,两国再各自派出十支商队维持正常的往来,阮国内的民间商队,在以后的交易中,不仅仅能够享受优先权,还能得到一成的价格优惠,在商人的地位上,与苍国本国商人相同。
例如,阮国商人要在苍国购置宅邸,或者说是开什么店铺,或者雇佣工人伙计,税费都以苍国本土百姓为标准收取,享受同等权利。
接着,杨沐主动拜会了洞国的皇帝。
可以说,这次的会盟之行,有一半的目的,是为了与洞国皇帝见面,建立邦交关系。
洞国的皇帝约莫五十岁的样子,头发稀疏,大腹便便,周围有一群庞大的侍女服侍,一看就不是什么勤政的君主,顶多也就算是中人之姿。
洞国和盛国相争了几百年,从两国的皇帝对比,洞国可以说是完败。
对于杨沐互为援助,共同打击盛国的提议,洞国皇帝有些犹豫。
正是这一犹豫,让杨沐的心有点沉。
第199章 伏兵
在这大争之世,各国的国力变化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有一个昏聩短视的君王,无疑是一个国家的不幸,如果这个皇帝还是一个丧失了雄心壮志的老者,那么整个国家,在起跑线上就跑不动了。
最后,杨沐只好退而求其次,与洞国皇帝达成共识,两国互不侵犯,加强合作。
很显然,洞国皇帝压根没把苍国这个新的诸侯国放在眼里,也没想到在自己与是盛国的争斗中,苍国能够帮什么忙。
……
一转眼,已经是六月中旬。
各国皇帝该见的也见了,在与晋国皇帝的会面中,也商谈了一些民间商队往来之事,杨沐表示会派一些使臣进驻到晋城,与晋国同修盟好。
各国的皇帝纷纷返回,杨沐也启程回国,经过将近十天的路途,抵达洞国和盛国的交界处。
“不好!有埋伏!”
忽然,妙曦从龙辇侧位站起,警惕的看向四周,点燃了一个火把,将璃墨蜂召集回来。
璃墨蜂指明了一个方向,那边有大量的伏兵。
“这……看来,盛国是准备在边境动手,然后嫁祸给洞国了。”
杨沐面色阴冷,这里是两国边境,如果自己一行人死在这里,就算大家都心知肚明,在这个诸国备战的背景下,哪怕是晋国也不会追究。
甚至,这更附和晋国的本意,将天下这一潭水给搅混,更利于它的霸业。
“陛下,我们可否扮作商人,然后从商道回国?”姬翎儿问道。
杨沐摇头:“朕与那盛国皇帝有过短暂的交流,他是一个心机阴沉之人,不会想不到这一点,肯定已经将两国所有的通道都封锁了,想必此时,很可能调动军队,陈兵盛苍边境。”
闻言,众人齐齐变色。
阻塞两国通道还可以绕道炎国回去,可如果是陈兵边境,趁此机会开战,那就糟糕了。
苍国的兵力相对来说本来就少,如果皇帝陛下没有赶回去,国内人心不稳,凭什么战?
“轰隆隆——”
犹如地动山摇之声,剧烈的响动由远迫近。
远远望去,东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黑影,一匹匹马朝着这边飞驰而来,马背上是一个个穿着军甲的士卒,杀气凛凛。
伏兵!
“陛下,请先暂避,由微臣来断后。”胡骇抽出了腰间的刀,神色严肃。
后方,一千多亲卫军严阵以待,取出了弩箭等装备,只待对面的伏兵冲过来,决一死战。
杨沐眉头一皱,看向了对面,问道:“这里是两国边境,盛国不敢派太多人,应该就只有这一波了,两三千人你们有把握歼灭吗?”
“陛下放心!我亲卫军都练过皇后娘娘赐予的武功,应付一般的士卒没有问题!”胡骇抱拳,然后低头道:“还请妙曦娘娘护送陛下暂避,待我等迎战。”
妙曦点点头,让人将龙辇掉头,保护着杨沐朝后方撤退。
天边那一队伏兵越来越近,卷起了漫天烟尘,到了百丈之内,小部分人骑着马匹包抄,其余人则是从马匹上下来,然后摆好了阵势。
杨沐看着直摇头,如果这三千伏兵能真正运用好马的优势,那么今天自己这一千亲卫军可能真得交待在这里,而自己最多也只能在妙曦的保护下,灰溜溜的原路返回到洞国境内,成为一个流亡皇帝。
但是现在,盛国甲士们胯下的马匹只是一种代步的工具,这群人选择下马作战,那么胜负就难料了。
“嗖——”
“嗖——”
“嗖嗖——”
……
摆在地上的上百架连弩,犹如一挺挺机关枪,疯狂的喷射箭矢,漫天箭雨投向了盛国的军阵中。
犹如收割麦子一样,申国的三千甲士,一片一片的倒下。
敌方将领大骇,赶紧命令麾下的将士向四周散开,改为纵队,围拢推进。
但是,刚才这一波,不仅让盛国将士损失惨重,更是让所有的甲士都胆寒不已,原本雄赳赳的气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