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试问,整个大礼王朝,有几个皇帝的身边能有蜕凡境美女贴身保护?
更不用说,这个蜕凡境的美女,马上就会变成先天境强者。
没有危险的时候可以暖被窝,有危险的时候可以护主杀敌,简直是一个多功能的贴身保镖呀!
这样一想……似乎也不错?
杨沐并没有在毓灵宫多做停留,因为今天是朝会之日,他这个皇帝连日荒唐,已经缺席两次朝议了,如果连奏折都不批阅,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普通臣子倒不会说什么,但是孔尚贤那个死脑筋估计又会带着什么东西到紫宸殿,然后拐弯抹角的一顿劝谏。
于是,用过早膳,杨沐就回到了紫宸殿批阅奏折。
然后,再把这些日子科技部应该学习的一些知识,都从图书馆里抄了一些。
这是一个细致活,科技部的那些吏员们,已经从一味的复原图纸,成长到了自主学习和摸索的阶段,所以这段时间,他开始有计划的传授一些数学知识。
毕竟,数学是理工的基础,苍国的科技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涉及到数理化,后面的一切才能水到渠成。
到时候,技术壁垒就出现了,科技产物这东西不比简单的纺织机,没有掌握到核心技术,是很难触摸到门槛的,人类社会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再加上科技革命,学术界又经过了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发展,总共几百年知识大爆炸才积累出来的东西,各大诸侯国没有掌握到基础与核心资料,就算是给他们几百年,也难以窥到门径。
晚上,杨沐又去了蕊珠宫,跟诺妃聊了一会儿天,这一去也不知道要多久,兴许回来的时候小家伙也该出生了,也算是尽了一个当父亲的责任。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杨沐与诺妃和衣而睡,准备就寝的时候,皇后摆驾而来。
诺妃当然不敢跟皇后争床,于是赶紧下床,却被皇后叫住了。
于是,杨沐睡在中间,诺妃与皇后一左一右,三人和衣而卧,慢慢的聊着天。
不知不觉,杨沐就开始讲起了故事,直到半夜时分,三人才睡衣渐浓,慢慢的睡去。
第二日清晨,杨沐用过了早膳,与皇后一起,去了紫宸殿。
杨沐批阅奏折,皇后就在一旁研磨,眸子闪扑扑的,认真的看着杨沐,满是浓情蜜意。
杨沐偶尔调戏一下她,动手动脚,引来一阵羞嗔。
这在外人看来,皇后呆在紫宸殿一整天,或许是一件不合礼制的事。
但是,杨沐的心中反而隐隐有一种担忧。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皇后这样一个非常恬淡的女子,突然之间变得这么腻?
太反常了。
他可不相信是什么爱情的力量。
“对了,妙曦呢?既然已经侍寝,也该赐一个封号,迁居宫殿了。”杨沐突然问道,从昨天早上之后,这两天似乎都没看到妙曦的身影,想到皇后种种反常举动时,这才联想到了她。
“……陛下,没有安排?”皇后一愣,美眸睁大。
“没有呀,怎么了?你该不会是……”
杨沐错愕,他这才想起,从昨天晚上开始,皇后就一直与自己在一起。
妙曦,该不会还被束缚在毓灵宫的寝宫内阁吧?
“快,去看一下!”
第188章 会盟之期
两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往毓灵宫走去。
如果按照时间推算的话,妙曦被禁锢在毓灵宫中应该有整整两天了。
侍寝一夜,又是初瓜刚破,已经是体力不支,昨晚曾经几度昏厥,哀求不已。
如果再不吃不喝两天……
会出人命的!
杨沐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虽说妙曦是一个蜕凡境的武林高手,但是在吃喝方面也比普通人好不了多少,在体力耗尽之后,甚至比普通人还要不如,再加上被禁锢得久了,心里着急,肯定更加不堪。
科学证明,人类三天不饮水会脱水死亡,妙曦那天本来就大汗淋漓,要是……不敢想象!
两人匆匆摆驾毓灵宫,还不及宫女太监们拜见,就直接走进寝宫。
几名宫女在外面站着,见到杨沐和皇后,纷纷行礼,心里都有些讶然,因为这半年来,皇后还是第一次没有在毓灵宫歇息。
“里面没响动吗?”杨沐问道。
“回禀陛下,昨日还有一些闷哼之声,今日……今日就没有声音了。”宫女回答。
“糟糕!”杨沐暗道一声不好,连忙进了内阁,将掀开凤榻的床帐。
果然,妙曦仍然被禁锢在床上,嘴里仍然是那个衔口小球,或许是口水流得太多了,显得很干燥,嘴皮子有些泛白。
而她的脸色,看起来很苍白,整个人闭着眼睛。
可以看到,她曾经挣扎过,手腕上满是印痕,皮都蹭破了。
妙曦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或许是听到了声音,眼皮子微微睁开。
看到杨沐之后,妙曦猛然睁眼,似乎要用最后的力气,拼命的挣扎着,嘴里发出唔唔的声音,看得出来是想讲话。
还活着……
杨沐松了一口气,只要性命无大碍,以妙曦的武功底子,只要给一些水喝,基本上就能救过来。
杨沐上去,拔掉了她的口塞子,问道:“你还好吗?”
“死……不了。”妙曦有气无力的回答,眼角流淌下了几滴泪水。
杨沐没好气道:“看吧,自己出的什么馊主意,最后自食其果。说吧,以后听不听话?”
妙曦扭过头,一言不发。
“不说那我走了。”杨沐转身过身,作势欲走。
见此,妙曦大惊,忙道:“听话,我一定听话!”
杨沐点点头,叫唤了一声宫女,让人端来了一碗清粥,给她小口的喂下。
待她恢复了一些,杨沐才把她手腕上的扣子解开,让人准备了一池子热水,给她洗浴,换了一身新的衣衫,用膏药将手腕处的伤痕涂抹了一下。
很显然,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之后,妙曦老实了很多,偶尔说句轻佻些的话,被杨沐双目直视,立即收声。
晚上,杨沐在毓灵宫就寝,不过这次,换成了皇后和妙曦一左一右,一番**,自然不在话下。
在这期间,在皇后的授意下,杨沐又对妙曦进行了几次服从性的调教和测试,效果都还不错。
……
四月二十六日,春风拂杨柳,新燕啄春泥。
皇城郊外,人山人海,百姓们都在官道两侧眺望,文武百官皆站立在城门口,送别龙辇。
钟鼓琴瑟,渺渺军歌,在城外上空升腾。
长长队伍,如同一条长龙,共计一千余人。
杨沐坐于龙辇中,座下分别是妙曦和姬翎儿,一左一右,贴身保护。
龙辇的两侧,则是沈安和胡骇,两人骑着马,警惕的看着四周。
特别是作为亲卫军的大统领,胡骇很是小心翼翼。
本来,他是青龙军团出身,不过就在北伐战争结束后,杨沐意识到身边亲卫力量有点薄弱,于是从四大军团中抽调出精锐,将四百人的亲卫军,扩充到了一千人。
胡骇也是其中之一。
凭借惊人的武力,以及灵活的头脑,胡骇很快在亲卫军中崭露头角,让亲卫军中的老侍卫也夸赞有加,也颇得杨沐的信任。
后来,皇后给所有的禁卫和亲卫,包括军中的士卒,都量身打造了一套功法,难易程度也不同,这胡骇的领悟力非常的强,一招一式都深的精髓,将那些资历老的亲卫们,一个个都远远的抛下,个人武力直追沈安。
如果要上阵杀敌的话,沈安这个偏向于单打独斗的太监,或许还没有胡骇厉害。
于是,理所当然的,杨沐将之提拔为亲卫军的统领。
所以,现在龙辇的周围,沈安是锦衣卫的统领,胡骇则是亲卫军的统领,二人共同护卫杨沐的安全。
当然,在明面上锦衣卫并没有在队列中,而是散布在沿途各地,暗地里进行保护,主要由小伢子带领。
还别说,别看小伢子只是一个少年,从小坎坷又有过杀人经验的他,在确立了一个信念之后,变得分外的冷酷,犹如一柄出鞘的利刃,成为锦衣卫的二把手。
与北伐不同,这次会盟主要是赶往晋国的皇城,横穿盛国并不是最近的路途,而是直接从苍国的西北边境进入盛国,然后再取道洞国,由商道深入到晋国境内,直奔晋城会盟。
沿途,杨沐也亲眼目睹了苍国的变化。
最显著的就是,脚下的官道变得宽阔平坦了,在泥土松软的地段,还铺着一些小石子,即便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地上也没有泥泞的感觉。
这都是工部的功劳,花了大量的银子,组织平民把苍国内的几条主要官道都修葺了一遍,平时的时候利于百姓和商队的往来,在战争时期,更有利于支援前线。
从苍城到边境,一共用了将近两天的时间,在边军的护送下,进入到了盛国的境内。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整个会盟队伍变得警惕起来,就连一直在修炼内息的妙曦,也不得不正色,从腰间取出了一个小葫芦,放出了几十只黑色的大蜂,四散飞走。
“这是什么东西?”
杨沐惊讶,他长这么大的,还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蜂,其外形与蜜蜂一般大小,但是却通体漆黑如墨,张牙舞爪十分的狰狞,一看就不是什么无害的昆虫。
第189章 抵达晋国
“这叫璃墨蜂,是**门的独门秘法炼制的,放出去后方便查探敌情,一旦有什么异动,便会飞回来预警。”妙曦道。
坐在龙辇上,左右也是无聊,杨沐便好奇问道:“这璃墨蜂是是个什么品种,朕能否养一些?”
“万万不可,这蜂有剧毒。”妙曦摇头,道:“这璃墨蜂的本质,其实就是蜜蜂,约莫在三百年前,我**门一个前辈,因为山中寂寥无趣,便喜欢种植一些花花草草,养一些小动物。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有一些蜜蜂在采花之时,采了一种含有轻微毒素的花朵,但是没有任何的异样,于是心生疑窦。”
“然后呢?”
“那位前辈好奇,于是搬来了毒性更高的花,结果那些蜜蜂采食了之后,死掉了一大片,但是仍然有小部分存活,就连蜂王食用了那些蜂蜜之后,也顽强的活了下来,那位前辈对中毒的蜜蜂悉心照料,若是发现有抵抗不了毒性的蜜蜂,便会喂食一点解药,经过几代的繁衍,蜜蜂的毒性越来大,其后代的身躯也都变成了黑色。”
“那……蜜蜂怎么报信?难道它们会认主?”
妙曦点点头,道:“这些璃墨蜂,早已经与当初的蜜蜂不同,经过几百的培育,不仅毒性非常大,而且还对一种香味特别的敏感,只要闻着香味就会飞回来。而臣妾手里的这些璃墨蜂,从小就喂食臣妾的血液,已经学会了认主。”
杨沐啧啧称奇,果然过了一会儿,妙曦掏出一个小瓷瓶,拔开塞子倒出了一点小粉末,洒在一个火把上。
顿时,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飘散四周,不到一会儿,那些蜜蜂都循着香味飞回来。
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妙曦与那些璃墨蜂沟通了一会儿,就断定这附近没有危险,只是后面有一队人马跟随,应该是盛国为了随时掌握动向,派出来跟随的。
杨沐心中了然,只要盛国的君臣不蠢,都不会选择在初入边境的时候出手。
……
盛国朝廷,整座皇宫建立的地基很高,盛国的君臣在其中一座殿内商议事宜。
和已亡故的郑国申国不一样,朝堂中并不是世家门阀掌权,最主要的还是能力,世家大族虽然享受爵位,在仕途上也有一些特权,但总的来说,整个国家任用布衣为相的例子还是很多的。
就譬如,现在的丞相朱力行,原本只是一个泥水匠,专门帮贵族修葺房子的,也因此在那些贵族家里看了一些书,勤奋好学,最终受到赏识,成了贵族家里的门客。
有一次,洞国使臣当众侮辱申国的君臣,被他言辞犀利的回击,于是崭露头角,在朝堂中谋了一个差事,凭借一身立国安邦的才能,经过二十几年的官场浮尘,逐渐有了如今的地位。
可以说,他就是盛国这几十年来**丝逆袭的典范,民间很多士子对其十分敬仰,也颇得盛国百姓的爱戴。
而作为一国丞相,位极人臣,也喜欢提拔一些后进年轻人。
问题就出在这里。
他提拔的那些年轻人,大多数都与他一样,都是寒门出生!
这就引起了国内贵族的不满,经常在皇帝弹劾他,慢慢的就成为了政敌,整个盛国的朝堂,也逐渐分成了两党。
结党之风,盛国自古就有。
只能说因为朱力行位极人臣,导致了一种新旧势力的失衡,矛盾迅速凸显出来。
渐渐的,两个派系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正如这次君臣议事,在针对是否伏杀苍国前去会盟的队伍一事上,两个派系各执一词。
以朱力行为首的一派系,主张趁此机会,一举伏杀了苍国皇帝,到时候苍国没有皇族人员承继大位,必然大乱,盛国便可趁势南下,对苍国的君臣将领们采取怀柔之策,许之以利,不仅可以轻而易举的夺得苍国土地,又能尽收其兵将,更重要的是能得到让各国都心动的书籍和大白纸,不出几年,整个盛国的国力就会上升一个台阶。
世族方面,则是以六王爷闵毅为首,主张遵守会盟规则,若是杀了苍国皇帝,很有可能被晋国当作挑衅,对盛国的发展不利,而要攻取苍国并不是什么难事,待会盟结束之后,派大军南下,一战即可将苍国覆灭。
一番争吵,直到午膳将近,也没有吵出一个结果,盛国皇帝闵雷高坐在龙椅上,不禁有些头疼。
当然,最终还是以六王爷闵毅为首的世族赢了,原因也很简单,作为一个存在将近四百的国家,虽然近百年来寒门士子抬头,但是军队的权力始终掌握在贵族的手中,这些世族大臣中还有几个行伍出身的将军,当然是主张从正面战场上碾压苍国,然后获取军功。
盛国皇帝闵雷一阵沉思,决定采用世族大臣的建议。
他并非一个昏君,相反,是盛国难得一见的贤君,登基之后勤于政事,又主动与各国发展邦交,比他前面几代皇帝都要有抱负。
正是因此,他看明白了一件事。
在整个苍国崛起的历程中,都是在极力除掉贵族剥削百姓的弊端,努力向着大的诸侯国看齐。
盛国并不是郑国,苍国收拢人心的那一套没有用,所以现在的苍国在盛国的眼里,也只是相当于一小块地方而已,没有了以小博大的优势。
于是,在朱力行等一众臣子的叹气声中,结束了这一次商议。
第二天,盛国的皇帝闵雷,也踏上了会盟之途。
也正是在这一日,杨沐一行平安的出了盛国的边界,将国书递予了镇守边疆的洞**队,然后在一片礼遇中,沿着商道一路向北。
历时十三日,杨沐终于抵达晋国。
也正是这个时候,杨沐才真正意识到,苍国与大国家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不愧为诸国霸主,在前往晋城的途中,一行人经过了十二座城池,就有三四座堪比苍城,其余的也不差多少!
而其中的一座,几乎能与印象中《清明上河图》里描述的市井繁华相比!
第190章 怠慢
越是靠近晋城,就越能感觉到这个国家的不凡,道路宽敞,官道上商铺林立,不到十里路途,仅仅是客栈就有几十家!
当然,途中也看到了从各个国家赶来会盟的君王,都有专门的亲兵护送,规模都还不小。
仅仅是一天,杨沐就在沿途看到了四支会盟队伍,沿途一打听,已经有二十几个国家的君王先至了,自己这一拨来的算是晚的。
这不禁让他感慨万千。
要知道,整个大礼王朝,现如今一共是五十六个诸侯国共存,晋国这一次会盟,等于直接是汇集了大礼王朝一半的君王!
苍国,何时也能有这样的盛况?
当然,杨沐也听到了一些风言细语,无非就是说晋国这次会盟,真正有意参与的国家并不多,特别是晋国周边的国家,大多是迫于压力,担心晋国事后报复,这才给个面子,匆匆来会盟。
就比如芒国与宋国,在晋国诸皇子内乱之时,一直与魏国眉来眼去,很显然已经没有尊奉霸主的心思了,这一次来会盟,只是不想当出头鸟而已。
杨沐不管这些,到了城郊之后,就派人到晋国的鸿胪寺递交国书。
鸿胪寺,是这个国家的外交机构,掌管各国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在苍国的国书递交一会儿之后,就见一个身着官服的人,带着几个小吏前来拜见。
瞧见此人的装扮,杨沐略微不悦。
因为,根据他的了解,晋国官职的高低,可以由官服颜色和官帽上的垂带区分,这个官吏一身浅色官服,官帽上只有两根普通的垂带,很显然在大鸿胪寺中,根本不是什么重要角色。
虽说这段时间,各国前来会盟的君王很多,就算鸿胪寺的高层抽不开身,但是也没必要随便安排一个官吏就过来吧?
苍国虽小,也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打发的国家。
如果在一开始就不被重视,那么这次会盟的交锋,就不会有一个好结果,兴许还会被人刻意欺压,当作肥肉咬。
“来人,摆驾回国。”杨沐淡淡道。
回国?
此话一出,不仅是旁边的姬翎儿和妙曦讶异,就连龙辇外的沈安和胡骇等人,也纷纷大惊。
整支队伍,行军了半月之期,为的不就是会盟么?
这都已经到了晋城外面了,却要掉头回去?
当然,也没有人将疑问说出,皇帝陛下都已经这么说了,自然是有道理的,亲卫军只要服从命令就好了。
于是,苍国的千人亲卫军,纷纷调转马头,旌旗调转,沿着官道返回。
龙辇下侧,鸿胪寺的官员张展慌了。
本来以为杨沐只是说说,他也就没怎么在意,但是在看到苍国的队伍没有要停下的意思,他不禁大惊失色。
前来会盟的诸侯分为两种,一种是晋国的铁杆小弟,一种是保持中立的国家。
前者,自然是要礼数周全,这是晋国霸权的维护者。
后者,则是主要的拉拢对象,礼数更要周到,至少不能将之推向楚国和魏国。
只不过,苍国是第一次会盟,而且国家也小,所以大鸿胪寺根本没有提前准备,直到苍国的队伍进入到境内,这才想起了这么一个新的诸侯国,匆匆安排了官员迎接。
晋国虽大,可以不将苍国放在眼里,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是拉拢还是排挤那是上层人物的事,大鸿胪寺的职责就是招待好他们,如果到时候传到了晋国皇帝的耳朵里,说因为大鸿胪寺的怠慢,把已经赶来会盟的苍国给气走了,那么相关人员都会遭殃!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这次晋国会盟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内斗之后,重新确定一下自己的霸主地位,各大诸侯国有多给面子,直接关乎到会盟的成败。
于是,作为大鸿胪寺主簿的张展慌了,连忙让旁边一个小吏赶紧去通知少卿大人,自己一边大呼:“陛下且慢!且慢呀!”
张展跟在辇车后面,一路大呼,立即引来了很多人侧目。
跟了一段距离之后,杨沐才让人停下来,淡淡道:“晋国乃大国,既然不屑于我等小国前来,朕就只好原路返回了,大人一路跟随,莫非要随朕前往苍国?”
“陛下恕罪!还请宽恕小人,非是我大鸿胪寺怠慢陛下,而诸国君王都已到达,上官们早在昨日就已经人手不够,还请陛下谅解,稍后我鸿胪寺少卿就会向陛下赔罪!”
杨沐眉头一皱,这个鸿胪寺的官员虽然无礼,但是一番措词确实挑不出毛病,其意思就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高级官员都已经派遣完了……谁让苍国来这么晚呢?
当然,这番话也肯定是有水分在的,晋国堂堂一个霸主,为了会盟之事准备了几个月,不可能没有安排够人手,只不过是不想把人手浪费在苍国身上罢了。
见到杨沐不做声,张展心中暗暗叫苦,暗骂那些自视甚高的上官,今天迎接苍国的任务算是搞砸了,等到鸿胪寺少卿过来之后,肯定会责难于他,一个不好的话,仕途就算是毁了。
张展暗暗发誓,以后还是要平庸为妙呀,那些与自己平级的主簿,一个个吃喝懒散混日子落得个安逸,能干事的人,反而总是个劳碌命。
抱怨归抱怨,眼前的麻烦还是要解决,于是他整理了一下冠帽,道:“陛下息怒,我晋国君臣扫榻而迎各国君王,值此盛事,若有礼数不周之处,还请贵国多多包含,请移步城内的鸿胪寺馆稍歇,待安顿下来,我晋国君臣自将前来赔礼告罪。”
正说着,远处一辆车驾飞驰而来,正是大鸿胪寺的少卿,停在了苍国使队旁边,连忙下车拱手赔礼。
“你是何人?”杨沐问道。
“外臣乃是大鸿胪寺少卿胡器,刚才正值处理国事,赶往不及,所以派了下面一主簿前来,还请陛下恕罪。”
“你们晋国,一共有几个少卿?”
“我大鸿胪寺有正卿一位,少卿五人,主簿若干。”胡器一边说着,一边道:“听闻陛下已在城外,所以外臣早已派人在鸿胪寺馆整理了一座大院,特来相迎。”
闻言,杨沐心头明了。
晋国作为霸主,在外交方面可以说是各国最为发达的,大鸿胪寺在国内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相当于苍国的外交部,某些地方也带有礼部的某些职权,所以在晋国,正卿也被称之为外相。
少卿,在晋国内的地位,也就相当于苍国的十二部侍郎的样子,不高也不低,勉强算有参加晋国朝会的资格。
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杨沐不好再走了,今天的事肯定会禀奏到晋国皇帝的耳朵里,也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目的也算是达到了,没必要和一个臣子追究,于是命令龙辇掉头进城。
第191章 繁华晋城
有了大鸿胪寺少卿作为引导,感觉就明显的不一样了,周围的百姓没有之前那么随意,都远远的避开,生怕冲撞了车驾。
只不过,苍国带来的亲卫军加上随行的伺候人员,一共有一千多人,自然是没有办法全部进城的,于是就与各国的会盟卫队一样,驻扎在了城外,只有一百多人跟随进城。
晋城不愧是晋国的第一大城,繁华远远超出了杨沐的认知。
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世界的政体和科技都非常的落后,只有衣食住行等涉及享受层面的东西比较发达,所以也就给他造成了一个刻板印象,下意识的与中国古代相比,顶多也就相当于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的样子。
但是今日一见,完全改变了他的印象。
街上车水马龙,许多百姓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
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或许是因为生在晋国皇城,见惯了达官显贵,或许是近些日子各国君臣的车驾来来往往惯了,当杨沐的龙辇以及卫队经过的时候,街上百姓们的脸上,并未有太多的好奇之色,似乎都已经习以为常,只是让开了一条道路,待车队经过之后,该干嘛就干嘛。
这景象,直接让杨沐心里很不是滋味。
要是放在苍国,只要是一个稍微显摆一点的达官显贵,都能引起一阵轰闹,大家的脸上都是羡慕与尊敬。
而在这些晋国人的身上,却什么都看不到。
这让杨沐明白一个成语——坐井观天!
什么叫坐井观天?
这就是!
与晋城相比起来,苍城就像是一个乡下的草市,一个是繁华都会,一个是偏僻小城。
饶是杨沐看过几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都不得不说,晋城的繁华,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颠峰水平。
“胡大人,你们这晋城是每日都这么热闹,还是说近些时候因为会盟一事,与从平日里不同?”杨沐问道。
“回陛下,据外臣所见,会盟应该对此有所影响。”胡器见杨沐这样问,心里略微有些得意,又解释道:“不过平日里,晋城也是繁华得很,还有很多夜市,陛下晚上若是有闲情雅致,不妨去看看。”
杨沐闻言,心里也有一些向往,来到这个世界也有将近十个月了,夜市也只是听说过,还没有真正感受过一回。
见杨沐对晋城有些兴趣,大鸿胪寺的少卿胡器也就不闲着了,给杨沐介绍起来。
说起来,晋城作为晋国的皇城,也是第一大城,实际上影响力不仅仅于此,在它的周边还有三座城池遥遥相望,拱卫这座皇都,之前杨沐经过的那一座很繁华的城池,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国之都,晋城可以说是天下间少有的大城,无论是城池规模还是街市气势,都找不出哪一座城池可以比肩。
论地利之便,晋城地处丰腴的平原,北临大河,南依大湖,水路陆路四通八达,便成了晋国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也为各国的使臣和商队往来,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
晋国能够一跃成为诸国霸主,也与这座城池的命运息息相关。
想当年,晋国也只是一百四十个受封的诸侯国中的一个,在最初的一轮吞并风潮中,迅速扑灭了周边的几个小诸侯国,勉强在乱世中站稳了跟脚。
后来,作为霸主的齐国衰落,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周边各国趁势而上,一举将齐国瓜分,晋国因此分了一杯羹。
凭借晋城的地利之便,使得晋国迅速在几个国家中脱颖而出,经过几代皇帝的开拓,接连吞并了周边的几个国家,国力大增。
之后,晋国重筑了这座城池,又新修建了几条宽阔的官道,征召了上百万的民夫,耗时十二年,拓宽了河道,使得工商云集,店铺林立,列国名士纷纷前来定居开馆,文风昌盛,私学大起,隐隐然便成了一个商贸和文化中心。
晋城的繁华带动整个晋国的发展,晋国两代皇帝的不断努力,连续击败了当时的几个强国,成为继齐国之后的第二个霸主。
这也是为什么,当杨沐的龙辇入城之后,晋国百姓没有太大的反应。
因为在晋城,就算不是会盟之期,每年也有那么几次有各国君王来觐见,每三年一次,还有各国的使臣带着一车车的贵重之物前来朝贡。
所以,晋城人都非常的富裕。
尤其是土生土长的晋城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