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算是忠心耿耿,和皇帝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由他们暂代锦衣卫的高层,也好放心统领。
“尽快将锦衣卫建立,就与监察部一起,暗中调查这批官员,此事过后,朕再从中挑选精干人员,授予官职。”
“是!”
“另外,派人通知十二部,今日晚朝。”
晚朝?
沈安心里一咯噔,心里意识到要发生什么事,因为严格来说,朝会分为早朝、中朝、晚朝,只不过几十年来,苍国一般直召开早朝,上一次晚朝的时候,似乎还是因为讨论泽王和沂王的封地……
沈安不敢妄自猜测,立即按照吩咐,组织人手通禀了下去。
黄昏之时,晚朝开始。
而这一次,主要讨论的议题就是税收。
在北伐之前,杨沐就有很多的构想,包括一步步削减普通老百姓的税收,解放生产力,刺激整个国家的活力。
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加上国库负担沉重,一直未能实现。
而现在,杨沐已经不准备再削减税收了,因为苍国未来的主要税收和生产力并不是农业,而是工业和商业。
所以,减少农业税收来刺激生产力,并不是长远的国策。
所要做的,就是减少奴隶。
不可否认,在如今的苍国,有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是奴藉,而且大多是青壮劳力,如果再算上即将归于苍国的郑地,奴隶人口将达到二十多万。
这二十万人,足以让整个国家的生产力都上一个台阶。
而如何从贵族地主的手里,将这二十万奴隶释放出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税收。
不是减税,而是加税。
过去,奴隶是等同于牲畜的,为了避免普通百姓为了逃避人丁税而伪造奴藉,所以奴隶也和普通百姓一样,征收与人丁税相同的税费,只不过,特地恩准有爵位的家族,免除了奴隶税。
而能够拥有大量奴隶的,一般都是权贵家族,所以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奴隶税。
杨沐放在晚朝上讨论的,就是要对有爵位的家族也征收奴隶税,同时提高奴隶税的税费。
第159章 加征和改革
本以为,这些贵族会大肆反对,所以杨沐特地召开了一个晚朝,对外释放出一种特殊的信号。
但是,出乎意料,当他提出这个议题时,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有异议。
所有的臣子,都互相交流眼神,沉默不语,最后纷纷看范宏济与王膺的反应。
待看到几个家主都没说话,于是更加不敢发表什么异议了。
很明显,皇帝陛下是铁了心要限制各大家族养私奴的现象。
刚刚被调教了一遍的世家大族,哪里还敢反对?
“嗯,众卿深明大义,朕心甚慰。既然已经认同此项政策,就来商议一下,奴隶税该征收多少为好?”
右丞相范宏济站了出来,禀道:“臣以为,奴隶税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应该在当今奴隶税的基础上,略有增加。”
此话一出,立即引来了许多白眼,说了等于没说。
杨沐问道:“爱卿以为,应该增加多少?”
“这……”范宏济略有迟疑,然后道:“臣认为,三成为最佳。”
三成……
顿时,周围的臣子们也纷纷点头,这个税收还算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类。
“三成?”杨沐忽然笑了:“众位卿家未免也太小气了吧,提高三成奴隶税,对尔等世家来说,不痛不痒罢了……朕以为,最好是三倍。”
三倍!
杨沐的话一说完,殿内的百官尽皆大惊。
苍国现如今的奴隶税是一两银子,也就是说,每一个奴隶一年需要缴纳一两银子的奴隶税,有爵位的家庭不需要缴纳。
如果取消了爵位家族免征的待遇,还征收到三倍税费的话,就是说每个奴隶每年的使用成本是三两银子……
三两!
要知道,世家大族中的大部分青壮奴隶,都是用来耕种家族中的田地的,就算拼命的压榨,每个奴隶一年创造的价值,最多也就十两银子,如果每年缴纳三两银子的奴隶税,再加上衣食吃住,一年能剩下多少?
最多五两银子!
这其中,还包含家族的田地在内,这也是世家大族收入的主要来源。
如此算来,相当于家族中,每年的收入将缩水一半!
“陛下,不可呀!一个奴隶征收三两银子的税费,岂不是要断了大家的活路!”
“就算是普通的地主家庭,也都是养活着一群奴隶耕种的,如此一来,地主可能就只有将奴隶卖掉,或者更加压迫,这会将奴隶逼上绝路呀!”
“奴隶税征收太多,恐怕每年征税之前,就会有一群老弱奴隶被主人杀害。”
众臣议论纷纷,指出提高税费的弊端,其实大家还有一点不敢说,那就是自从三大政令施行以来,卖身为奴的老百姓变得很少了,本来补充奴隶就难,这又要加征税费,对这些豪门贵族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众爱卿所思,朕已经替你们想好了。与其购买奴隶种田,不如将土地租给普通民众耕种,如此一来,与豢养奴隶耕种土地,相差不大。”杨沐道。
“这……还是……”
众官员有苦说不出,谁家里没有奴隶?如果因为加征税费导致奴隶减少,家里的田地就没人耕种,对于以后的损失就太大了,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一个家族的衰落!
而将田地租给普通百姓耕种,虽然能减少成本,但也是治标不治本。
“在加征税费的同时,朕欲推行一项新的政令,允许奴隶赎身,获取自由。”
赎身?
奴隶还能赎身?众官员们侧耳倾听。
以往,也有立功的奴隶,获得自由身的情况,但是奴隶自己赎身,情况却是少之又少。
原因很简单,奴隶本身,包括其所有的财产,都是归主人所有的,他们根本拿不出钱财赎身。
而且,就算是奴隶的家人要替他们赎身,主人要是不愿意,也没有什么办法。
在这个奴隶紧缺的时候,谁还愿意让奴隶赎身?
“奴隶分为五级,这当初推出勋爵制度的时候就定下的,规定从卖身为奴开始,每三年提升一个等级。一星奴隶,赎身需要五倍的价钱,二星奴隶,需要四倍的价钱……以此类推,五星奴隶就是普通的价钱,允许奴隶按照这个价钱赎身,主人不能阻拦。”
“另外,主人如果打杀了奴隶,按照律法规定,同样被处以罚款,杀死一个一星奴隶,缴纳一倍的罚款,杀死一个五星奴隶,则是五倍罚款。”
“至于奴隶本身的价钱怎么计算,根据具体情况,官府会推出一套衡量标准。”
“奴隶可以投军,或者参加官府的派发的任务,赚取钱财。”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杨沐把一整套构想说完,所有的大臣都愣住了。
皇帝陛下说的这些……好像是在刻意打压权贵吧?
奴隶如果能自赎,能投军,杀死他们还要罚款,那么各大家族,除了必要的奴仆人员之外,谁还愿意多养奴隶?
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皇帝并不怕损害世家大族的利益,因为这些田地就算不被世家大族掌控,仍然可以交给老百姓,对于苍国的财政来说,左右都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
世家大族如果没有了奴隶,就像是被敲掉了牙齿的老虎,不再一代代的延续家族辉煌,而是要想办法步入仕途,只有靠官位,才能维持家门的显赫。
表面上看没什么区别,但是仔细一琢磨,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
依靠家族做官,和依靠做官延续家族辉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就比如以前,六大的家族的家主,一直霸占着最高的几个职位,各大家族的家主当官并不是凭靠才能,而是背后的家族是否强大,家族中的成员也是一样,出身于大家族的子弟,注定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在仕途上走得更远。
所以,各家族对朝堂反而不那么在乎,只要经营好家族,自然就有地位提高。
奴隶税制和体制改革后,等于是釜底抽薪,各家族的底蕴被瓦解,只有在朝堂获得地位,才能维持家族的昌盛繁荣。
主次之分,完全颠倒。
官员们都很无奈,尽管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没有一个人敢多嘴说话,毕竟杨沐上位以来,一直是铁血手腕,在朝会上做下的决定,无一例外都实现了,从未有过丝毫的改变,反而是那些试图阻挡的障碍,被一一清除。
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
当即,孔尚贤等少数的非大家族成员站了出来,拥护这项决定。
而杨沐也顺势,不再询问那些世族官员的意见,吩咐司礼监拟好一道圣旨,让礼部宣达政令。
最终,一场朝会,在各个官员的担忧中,潦草结束。
第160章 大苍时报
奴隶税制改革,再次在民间掀起了一场庆祝的狂潮。
奴隶们全都喜不自禁,即使一些被奴役得麻木了的中老年奴隶,也都抑制不住激动。
对于他们的主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但是对于他们,却是一个重生的机会!
原本,在勋爵制度推出的时候,他们就很疑惑为什么会奴隶也被划为一个阶层,似乎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有看着那些平民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羡慕得牙痒痒。
现在看来,这是皇帝陛下一早就规划好的呀!
这一天,总算是盼到了!
当然,不仅仅是奴隶们高兴,普通平民百姓中,兴奋激动的人也大有人在。
一方面,奴隶中有很多都是他们的家人,以前是没有办法赎出他们,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耕种的田地,少了那么多的税赋,迟早能凑够银钱,帮亲人赎身!
另一方面,百姓们高兴是因为奴隶的成本高昂,意味着以后贵族不会故意逼迫百姓卖身为奴,非但不会如此,还会因为人手短缺,把部分农田租给普通百姓耕种。
这一道政令,是实实在在的利民之政!
……
时间得很快,转眼一个半月的时间逝去,进入了十二月。
凛凛寒冬,大雪纷飞。
在民间,垦荒、识字、奴隶赎身……天气虽然寒冷,但却是一片热火朝天。
在官方,官府改革、科技研发、邸报、打造兵器……每一项工程,都在平稳有序地进行。
整个苍国,进入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发展洪流当中!
蕊珠宫。
杨沐坐在一张绒毛软塌上,姿势舒适随意,旁边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手里面捧着一张报纸,慢慢看着。
这本是地球上,老年人常有的生活,但是在如今的苍国却是格外的新潮。
而这报纸,正是苍国新出的邸报——大苍时报。
杨沐手里拿的这张,算是第一期。
一张薄薄的报纸,其实也花了科技部和礼部颇多的心血。
首先,就是解决纸张问题。
其次,是印刷术。
最后,再是内容编撰。
为此,科技部的工匠们特地开辟了两个临时研发小组。一个负责改进造纸术,一个研究活字印刷术,花了一个多月的功夫,才在杨沐给出的资料之上,将技术给投入应用。
再然后,交给礼部下面的邸报司,将编撰好的稿子拓印上去。
至于内容,杨沐看了一下,虽然粗糙,但总的来说还算过得去。
一张报纸上一共分为四个版面,一个版面刊登政治新闻,一个版面刊登农事和科学小常识,一个版面宣达忠君爱国的思想,一个版面刊登一些笑话和小故事。
譬如,某个官员被查出了贪污**,某个官员的什么行为值得提倡,哪些东西不能多吃,哪个老百姓家里闹出了什么笑话,皇帝陛下是怎样的勤政爱民……
诸如此类,一张薄薄的报纸上,都有所涵盖。
总的来说,对于这张报纸杨沐还是比较满意的,上面的内容既官方又不失亲民,在如今这个信息匮乏、老百姓娱乐活动少得可怜的年代,应该会大受欢迎。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工艺的不成熟,上面的字体比后世油墨喷印的字体要大一些,再加上规模的限制,一份报纸的造价就达到了一文钱,如果再摊上人力物力,发行价格大概要达到三文钱的样子才能保证盈利。
不过,杨沐并没想着靠这份报纸赚钱,大笔一挥,将价格定在了一文钱一份。
至于发行的方式,则是由邸报司和各地的驿站人员合作,运抵每一座城池,再由官府按照一文钱一份批发出去,让一些商铺代为销售,各商铺和小贩文钱或者三文钱贩卖出去。
当然,考虑到一些村子里信息闭塞,老百姓舍不得掏钱卖报纸,官府也发出了规定,每一个村子里的教书先生,必须订阅报纸,超过百人的村子必须订阅三份以上,由官府派出专门的小吏派送。
报纸的售卖,是一件很轻松的工作,相信过一段时间,街头就会出现一批卖报的孩童。
“陛下,这一张叫做报纸的东西,可以给臣妾看看吗?”诺妃挺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拿着一张毛毯,盖在杨沐的身上。
杨沐伸手扯下了毛毯,问道:“你这寝宫里的地暖已经够热了,朕还不冷……唔,你对这报纸有兴趣?”
诺妃点了点头,眼里流露出征询之色。
杨沐转念一想,也就了然了,这座后宫就像是一个华丽的笼子,除了少数特殊的宫女和太监,其实与外界并没有什么交流,这些后宫妃嫔常年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虽锦衣玉食,但是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想来,诺妃也有此心态,特别是如今苍国和申国之间,局势微妙之下。
杨沐将报纸递给了诺妃,后者俏丽的面庞上,立即浮现出了欢喜之色,像是小孩子得到了什么礼物一样。
只见,诺妃如猎奇一般,将报纸前后翻了一两下,然后似乎在上面找着什么。
见此,杨沐若有所思,问道:“可是在找与申国相关的消息?”
“嗯!”诺妃重重点头,咬了一下嘴唇:“陛下恕罪,此事就算是陛下不喜,臣妾心中还是十分挂念,申国毕竟是臣妾的母国,父皇和母后的安慰,臣妾不能弃之不顾。”
“那么……让你父皇和母后,来苍国与你相见,如何?”杨沐淡淡问道。
“陛下!”诺妃大惊失色,惶然不知所措,连忙跪地:“臣妾……臣妾……”
也难怪她般害怕,作为一国皇帝与皇后,如果到了苍国与她相见,那该是什么身份?
俘虏!
以苍国如今的实力,要灭亡申国并不难,甚至都不需要卫忠全出马,只要调派一个军团,外带一支义军,半个月之内就能攻灭申城,活擒申国皇族。
杨沐叹了一口气:“你先别着急,听朕把话说完。一个多月没来,朕可不是来听你哭诉的。”
“陛下恕罪,臣妾失仪了……”诺妃闻言,连忙从毛毯上站起来。
“昨日,朕接见了申国使臣,你猜猜是谁?”
“申余?”
“不。”杨沐摇头,道:“一直以来,确实是申国那位右丞相在与苍国交涉,不过昨日,来面见朕的使臣当中,还多了一个人,送给了朕一件礼物。”
说着,杨沐拍了拍手,在帘外侍奉的姬翎儿,捧着一方雕花木匣子走了进来。
诺妃只觉得有点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忽然,她像是想了起来,掩嘴惊呼:“传国玉玺!”
第161章 划分封地
“不错,就是传国玉玺。”杨沐点点头,道:“申国的主使是一个年轻男子,身着蟒袍,乃是申国的太子。”
“太子……”
诺妃喃喃,她的母后体弱,在生出她之后就再也无所出,申国太子只是一个后妃所生,资质平平,平日里与她也没有太多交集,所以在提到太子这个字眼的时候,她并没有什么感觉。
现在,申国太子带着传国玉玺,将之献给了苍国,其用意不言而喻。
申国,要主动归附苍国么?
诺妃心里有些忐忑,她自幼读过一些史书,知道各大诸侯国之间,也有这种兼并的形势,只是从来没想到,会发生在自己的母国当中。
父皇,真的放心么?
归附之后,申国形同灭国,苍国将如何对待申国君臣?
诺妃心里有一肚子的疑问,但是不好问出来,因为很明显,申国是在长期得不到苍国的回应之下,惧怕被攻打,所以才出此下策,没有其他的办法。
见诺妃如此模样,杨沐也猜到了她几分心思。
说起来,申国皇帝举动,也在情理之中。
试问,一个弱者,一直得不到强者的原谅,终日战战兢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绝望,面对着即将爆发的战争,谁能不急?
这时,眼见着整个郑国都在推行苍国的制度,为禅让做准备,申国的皇族和世家门阀,也都生出了效仿的心思。
毕竟,郑国一个被征服的国家,皇族和世家都没有危险,那么主动归附就更没有后顾之忧了。
于是,早在半个月前,申国就派出了太子,携带传国玉玺,表露出归附的心思。
“今日朕过来,就是与爱妃商议此事,申国既然为你的母国,又是主动归附,朕必然也会善待,他日你若诞下皇子,可以将申城封予他为食邑。”
食邑?
诺妃惊诧,自从三王伏法之后,苍国就再也没有封王,食邑虽然不能自主管理和任命官职,却能够得到境内一半的税收,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封地,对于一个皇子来说,就算是再纨绔,也可以奢侈挥霍一辈子!
而在当下的时局,表明了杨沐一个态度,意味着对诺妃的态度不变,也就是说对申国的皇族亲善,政权会平稳的交接。
瞬间,诺妃的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回到了肚子里,忙拜道:“臣妾谢陛下,也代皇儿和申国皇族,谢过陛下!”
杨沐点点头,道:“申国归附之后,申国君臣都是我大苍的臣子,爱妃的父皇将被封为侯爵,赐予封地。”
“封地!”诺妃诧异,道:“我父皇既已归附,只需过一个闲散的贵族富家翁即可,陛下倒是不必如此封赏。”
杨沐摆摆手,打开盒子取出了一方玉玺,一边观察把玩,一边道:“朕明白爱妃所思何意,无非就是一个退位之君,再获得封地会引起猜忌,这一点爱妃不用担心,封地之事朕自会有考量。”
“臣妾代父皇,叩谢陛下隆恩。”
……
且说杨沐从蕊珠宫出来,就吩咐了沈安,传召各位大臣,召开晚朝。
又是晚朝……
时隔四十多天,杨沐再次召开晚朝,沈安不敢怠慢,连忙吩咐小太监们到外朝的个衙门办事处传旨。
一个时辰后,十二部的主要官员,皆聚于大殿内。
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后,这一次各大官员之间的气氛明显要沉闷很多,在等待的时间中,少了很多交头接耳的现象,甚至有些官员还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相比较而言,新兴势力和小家族就要放开得很多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家族的衰落就是他们这些小家族的机会,稍有荣辱之心的,皆认为是苍国之福。
杨沐穿着朝服,从蕊珠宫到了万寿宫,歇息了一下,换上了朝服,直奔朝殿。
君臣礼仪之后,杨沐开始商讨如何处理申国。
各位大臣也犯了难。
毕竟,申国虽然归附,但是政权的交接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一点和郑国有很大的不一样。
郑国是武力征服,然后再凭借军事实力逼迫政权交接,遇到有不配合的,直接杀了再替上自己的人,铁血手腕下,各项工作都推进得很顺利。
而申国就不同了,既然是和平交接政权,那么肯定就要平稳的过渡,对申国内的那些官员,也应该是合作的态度而不是喊打喊杀,政令的推行需要让申国官员自己适应,而不是安排自己的人手。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朝中谁都知道,申国是诺妃的母国。
诺妃是谁?那可是当今皇帝的宠妃!
在她的肚子里,可是有龙种的!
日后,诺妃一旦诞下了皇子,即便不是嫡子,在后宫中也将占据一席之地,哪个敢得罪?
况且,当今皇后一直未有身孕,这是极不正常的,万一无所出的话,那么诺妃的孩子就是长子,那是有机会成为未来太子的存在!
所以,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就很棘手。
最后,杨沐综合了范宏济和孔尚贤等人的意见,决定由个各部挑选一些人,先到申国内推行体制改革,同时筹备政权交接事宜。
“众位爱卿,既然交接之事定下来,就来商议一下封地之事。”杨沐说着,让太监们抬出了一张大地图。
没错,在蕊珠宫与诺妃说的封地之事,并不是空口白话。
但是,所承诺的封地,也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封地,而是上一次在郑国的时候,孔尚贤提出来的安顿郑国皇族之地——岛屿。
也就是这张大地图上,所标示的地方。
前段时间,杨沐已经派人查探过了,那一座岛屿加上周边的几个小岛屿,面积接近苍国的一个县的大小,与大陆最近的距离,其实也就相当于一条浅浅的海峡,站在岸边可以互相看到对岸的树木。
行船的话,一盏茶的功夫。
岛屿上,可以说非常的原生态,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小动物都自然生长,尤其是岛屿的中间地带,几乎看不到人类生活的痕迹。
再加上郑苍申三个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本就是气候适宜之地,所以岛上面也算是风景宜人,如果放在地球上,稍微开发一下活脱脱的一个旅游度假区。
杨沐的想法就是,将这一座岛屿划为专门安置地,迁移一些百姓上去,在岛屿上筑造一座城池,然后划分为几块,封给归附的皇族做封地。
地盘虽然小了点,但好歹也算是一块封地,一旦发展了起来,每年的赋税也相当于一个中等家族的收入了。
所以,晚朝一开始,他就叫人抬来了一副岛屿规划图,线条密布,有一个个蝇头小字的标注。
一座城池,再加上二十五个乡镇。
第162章 封地和报纸
地图摊在朝殿中央,顿时引起了朝臣们的争相观望。
这,是一块新的土地?
朝臣们的兴趣很大,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对土地的渴望都像是生命一样,发现这一块未被开发之地,如同饿狼发现了一块鲜肉。
相反,少数一些听闻过风声的人,则是兴趣缺缺。
一个离岸岛屿,有什么用?
人口迁移,垦荒建城,都不是一个小工程,等到能够获取利益的时候,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
而且,听陛下的意思,似乎是要将之作为申国皇族的封地。
就连一向沉着稳重的范宏济,也皱起了眉头,奏问道:“敢问陛下,是要将此地全部分封?”
“没错,凡是向我苍国归附之君王,都是深明大义之人,应该被善待。不过,此地有一县之大,足以养民三十万,不能全部封予一人。”
“陛下是想将申、郑两国的皇族,都安置在内?”范宏济有些明白了。
“不错,不仅是他们两国。”杨沐道。
朝臣们皆对视了一下,心里明白了杨沐的意思。
不仅仅是两国,也就说还有更多的国家?
陛下的心,很大呀……
杨沐道:“此地,就叫做归义岛吧,众位爱卿来讨论一下,这二十五个乡镇该如何分封。”
怎么分封?
又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众臣交头接耳,也纷纷建言。
有人认为,应该将整座归义岛分隔开,然后分封给郑国和申国的君臣,有人认为应当将整个岛屿设为一个岛屿,所有权归两国君臣共有,日后若是分封其他人,则可以直接划归上去。
众说纷纭,就连杨沐都难以抉择。
这时,礼部尚书王膺站了出来,手持笏板,道:“臣以为,应该效仿户部的田丁制度,从两国迁移的人口着手。”
“哦?爱卿请讲。”杨沐一下子来了兴趣,听了这么久的扯皮,还是第一次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也算是耳目一新。
王膺顿了顿,道:“陛下曾说,岛屿上并没有民众,需要大量迁移人丁,臣以为此事非常不妥。一则,岛屿太大,需要的人丁巨大,非三五万不可达成。二则,我苍国百废俱兴,户籍制度刚刚建立完备,市井乡野难觅流民踪迹,百姓们安居乐业,官府也有相应的计划,贸然迁移人丁,之后的部署就会被打乱,户部几个月的幸苦付诸东流,又将重新组织人手登记核验。”
“那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我朝廷只管派人筑城,城池之权归为朝廷管辖,派官府管理。二十五乡镇,可对外分封。而人丁之事,则是各国的皇族自带。”
“自带……”
杨沐呢喃了,不由得灵光一闪,总算是明白了王膺的意思。
各国的皇室必然有宫女太监等附属人员,以及死忠护卫和家人,可以允许他们随各国皇族一起进入封地,即可解决人丁问题。
待到各封地内的人口一多,城池必然也将繁荣起来,陆岸上的民众,才会慢慢自主的迁移。
而对于封地,王膺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划分出一块地盘之后,各国皇族只能在自己的封地内开垦,其余的乡镇维持原始状态,以后要是再有人被赐封,也是同样的步骤,不用再腾出地方。
“爱卿言之有理,不过……封地该赐封多大为好?”
“臣以为,一个乡镇足矣,太大则生乱。”
“臣以为,十个乡镇,方能彰显我皇恩德。”
“臣以为……”
说到封地大小,臣子们纷纷各抒己见,皆言之有理。
“依朕看,两国就都赐封三个乡镇吧,其余一切事宜,由礼部王膺处理。”杨沐大手一挥,也懒得再听了,这一次晚朝的作用就是给诸臣子吹吹风,为接下来的两国归附做一个铺垫,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上的利益较量。
第二日,除了科技部和医药部,其余的各个部门皆派出了人去申郑两国,就连工部都带着一大堆工具,去归义岛上进行二次绘测,准备开工建城。
当然,科技部和医药部也没闲着,近期在民间招收了大量思维敏捷的年轻人,开设一个个研究小组,钻研杨沐传授的《本草纲目》《千金方》《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著作。
据说,科技部尚书欧冶,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直接在官衙里铺了张床,除了吃饭睡觉,一门心思扑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苦心人,天不负,这段时间来,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丰硕的,多项研究都稳步进行,其中几项秘密技术杨沐见过,正在暗地里筹划,为苍国接下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
十一月初六,在第二期《大苍时报》上,出现了有关封地的内容,很快被抢购一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