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层贵族和小贵族,紧随其后。
一时间,各种针对郑翰的指责铺天盖地,作为一个二皇子,声望在国内也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与之相反的是郑康,声望是如日中天,不仅国内的贵族纷纷便是支持,就连平民百姓对其的评价,也都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这样的情况,自然让身为主角的郑翰大为恼怒,并且将怒火转化为动力,付诸了军事行动。
十月十一日,郑国大军调动。
东大营与西大营,各自领了三万农民军,共计八万余人,呈左右夹击之势,兵临皇城一带。
同时,如同孔尚贤之前预测的那样,郑翰果然下了狠功夫,不去理会流匪山脉沿线的各座城池,直接将各地零散的驻守军队集结在一起,组成了一支八千多人的正规军队,陈列在了流匪山脉旁边,紧挨着苍国边境,与白虎军团相僵持。
对此,青龙、朱雀、玄武三大军团也做出了应对,传令顾风南和杨洪的残余部队,率领起义军驻守冬阳城、凉山城、黄田城三座城池,主力部队集结在了一起,与郑国主力迎面而战。
决定两国命运与前途的一战,终于到了。
看完前线的战报,杨沐的心里稍微有点可惜,最终的决战太快了,以如今两军的形势,可以说只要再往下拖一天,苍军就多一分胜算。
由于战事到了关键的阶段,所以几乎是每一个时辰,都会有一份最新的战报送到杨沐的帅帐中,远在前线的卫忠全仔细分析了战局,决定将主力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黄田城内,一部分在郑城之下攻城,两部分军队呈现出互援之势,攻城与守城同时进行。
对此,杨沐赞同的同时,也大感欣慰。
不愧是多读过一些兵书的人,卫忠全这段的时间的进步很快,特别是在用兵方面不再是一成不变,懂得了灵活变通,也具有了很长远的大局观,成功从一个将才蜕变成一个帅才。
杨沐当即做了批示,将新训练的八千名义军,调往前线协助战事。
十月十二日,迫于苍军的战略,郑军不得不将主力分成了两部分,由东大营负责攻打黄田城。
一万正规精锐,加上三万农民军,共计四万人。
如此庞大的战争规模,对于郑、苍两军来说,可以说是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与苍国的情况差不多,三大营的主将都不是各大家族的子弟,而是郑国皇帝身边的亲卫。
东大营的主将,是一名叫做薛伍的将领,约莫四十余岁,虎背熊腰,骑在一匹红枣色的骏马背上,指挥着整支军队。
“城内小儿,快快开门投降!”薛武挥舞着马鞭,在城下大喊。
朱熙在城墙上听得清楚,闻言环抱着胳膊,不屑道:“攻城夺寨,可不是用嘴皮子的!”
“……”
薛伍气得双颊大鼓,本来这种喊话,就是正经攻城中的一个流程,代表两军已经正式开战不留余地的意思,但是没想到却被对方主将羞辱。
于是,薛伍重哼一声,拨马回到了本阵,随即抬手指向远方的黄田城,似咆哮般吼道:“给我攻城!”
“呜呜——”
“呜呜——”
“呜呜——”
郑军的队伍中,响起了三声低沉的号角声,漫山遍野的农民兵在一队队督军的威胁下,提着劣质的武器,朝着黄田城涌去。
从城楼上往下看,就像是漫天黄沙中一片黑压压的人头,犹如黑色的潮水般,怒涛汹涌地席卷而来。
“杀——”
“冲啊——”
整整三万农民军,在后面督军的驱赶下,嘶声力竭地大叫着,踏着脚下的草鞋,奋力迈动着双腿,朝着城墙处涌动。
这些农民军,全都是近些日子从郑国北方征召起来的,其中不少人直接就是大家族的奴仆和佃农,面黄肌瘦,衣不遮体,作为冲在前面的攻城部队,浑身上下竟然没有一件防具,唯一可称作武器的,就只有他们手中那粗制滥造的长矛。
当然,如果那种在一根木棍上绑上一把生锈的铁钎的玩意,也可称之为长矛的话。
然而,这并不算是这些农民军最糟糕的武器。
更糟糕更劣质的所谓长矛,其实只是一根一端削尖的木棍,或者一根棍子上用麻绳绑着一快磨得尖锐的石头。
就拿着这种玩意来打仗……不,来送死么?
站在城头上的朱熙撇了撇嘴,郑军在短短时间内征召了六万的农民兵,数量虽然庞大,但是缺点也显露无遗,最为明显的就是武器装备供应不上,还有很多的农民是提着自家打猎的刀叉了锄头。
毫不怀疑,随便一个玄武军团的士卒,能砍杀五六个这样的农民军。
甚至,那些协助守城的义军,都能一个顶俩。
只要从城头倒下一瓢开水,就能烫下去一大片人。
或许,他们真正的作用,只是用来消耗守城军的体力,为后面的正规军队分担攻击,充当人肉盾牌。
站在城头上的义军,也面色凝重。
不得不说,自从归顺了苍国之后,他们才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这些临时征召的农民兵,并不是战场的消耗物。
相比于那些不把农民兵当人看的郑国将军们,苍国的这些将领才真正有资格称之为统帅,因为这段时间苍国将军们的所作为有目共睹,是真正把他们当作正规军在训练,军人待遇和教习上,与三大军团的士卒没什么两样。
缺少的,或许只是一个真正的身份,以及不同训练而产生的一些差距。
正因为有了比较,义军的士卒们对城下那些躲在农民兵后面的将领,皆产生了一种抵触和憎恶,面对那些前赴后继来送死的农民兵,心里充满了同情。
特别是曾经在郑康麾下的那些降卒,简直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不!
城外的农民兵,处境比当初的他们还要恶劣。
至少,在郑康麾下的时候,虽然他们也不被将领们当人看,但是最起码还有一件过得去的武器,在面对敌人的时候,还有一些自保之力。
但是远处的那些正在被驱赶着冲过来的农民兵们,他们什么都没有。
“该死的郑国贵族!”
城墙上,一名义军士卒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便恶狠狠地朝脚下的城墙吐了一口唾沫,来表示他此刻心中对郑国贵族和将军的憎恶。
而附近,其余义军的士卒们亦纷纷露出了憎恶的神色。
同时,他们也深感庆幸自己如今的身份,归顺了苍国之后,这个国家没有像郑国一样,像是对待猪狗一般将他们驱赶上战场,用人命堆砌胜利。
第139章 撒钱
“弓弩手听令,准备——”城墙上,面无表情的朱熙拔出了佩剑,下达了命令。
听闻此言,城墙上的玄武军团弓弩手们赶紧准备,将弓箭和连弩头对准了城外的郊野。
而同时,义军们也准备了各种防守用具,滚石和开水之类的东西,都被抬上了城墙。
“放箭!”
“将军有令,放箭——”
“放箭——”
随着朱熙一声令下,城墙上负责传令的士卒们纷纷重复这道将令,将朱熙的命令传达给距离较远的守城兵将。
“嗖——”
“嗖嗖嗖——”
一大波箭雨铺天盖地,朝着城下射了出去。
而面对着这一大波箭矢,那些蜂拥涌向城墙的漫山遍野的农民兵们,冲锋的势头全然没有减缓的意思。
因为在他们的后方,有一队队督军在屠杀,后面的人只能不断的往前挤,前面的人迫不得已,也只能被推着向前。
因此,农民兵们丝毫没敢减缓冲锋的势头,反而激起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因为在他们看来,苍军的箭矢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将所有的人都射杀。
可惜,他们猜错了。
一架架连弩摆放在城头,犹如一道不知停歇的瀑布,连绵不绝的倾泄着箭矢,根本没有停顿的空隙。
顿时,在城墙之下,出现了一道无形的警戒线,一支支箭矢倾泄而下,在开始一批人接二连三的倒在那条线上之后,像是形成了一道碉堡,后面人的脚步渐渐的就都慢了下来,然后惊恐的往后退。
本来,这要是正规军队攻城的时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城墙线这么长,大不了分散开来,再想办法攀登另一处就是了。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农民兵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后面的人驱赶,往边上跨一些就会被认定为逃兵,直接会被后面的督军用箭矢射杀。
于是,一排排连弩之下,造出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死亡之墙。
就连后方,一直静待原地观战的郑国将军,一个个心惊不已。
早就听说苍军有一种厉害的战争利器,却没想到这一次亲眼看到后,竟然恐怖如斯。
一架连弩投射出去的箭矢,相当于十个弓箭手!
虽然一架连弩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但是因为其连贯性,造成的心理威慑力更加大,说是十倍的战力也不为过。
此时,所有的郑军将领都非常庆幸,多亏了征召大量的农民兵,如果是正规军队直接冲上去的话,这场攻城战恐怕已经失败了。
东大营的大将军薛伍坐在战马上,看了一下城下的惨状,深吁了一口气,心里一直在暗暗祈求,希望守城军队的箭矢快快用完,否则的话,今日的攻城战,注定要艰苦无比了。
局势所迫,即使今日这场攻城战再艰苦,也必须将黄田城夺下,因为两个战场上一齐开战,只要有一个战场先取得胜利,那么就能迅速的支援另一方,赢得这场决战的最终胜利。
薛伍正要下命令,让后面的精锐士卒一起攻城,突然就是眉头一皱。
因为,在城墙之下,出现了怪异的一幕。
那些农民兵,竟然全都停下了!
怎么回事?
就在后方郑国将领们一个个疑惑不解的时候,朱熙站在城墙上,吩咐左右道:“来人,去抬几筐子铜钱过来……”
旁边的亲卫和士卒依言而去,站在一旁的顾风南脸上却露出几丝疑惑,问道:“大将军取铜钱干什么?”
朱熙没有回答,指着城墙下的农民兵,说道:“他们的攻势已经弱了很多,后面的屠杀却还在继续,你说他们害不害怕?”
“当然害怕了。”顾风南肯定的点点头,死亡临近时的恐惧他早就体会过了,当然明白那些农民兵此时的心态。
“我们在上面撒钱,引起这些农民兵的哄抢,然后宣布只要他们反戈,随我们一起杀出城去,你说会怎么样?”
反戈?杀出城去?
顾风南一脸惊愕,然后猛然明白了什么。
农民兵对正规军的恐惧,已经深入到了骨髓里,哪怕是数量远远比自己少的督军在后面屠杀,都不敢有丝毫反抗。
这其中,固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这正规军大部队的恐惧,也缺少一个动力。
因为,不管前进还是后退,都有可能被杀,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是攻城军,后面的人只是监督罢了,只能一味的向前硬闯。
如果这个时候,给他们一个掉头的理由……
很快,几大筐的铜钱筹到了,由于时间紧迫,其中还夹杂着一些零碎的银子。
伴随着清脆的响声,朱熙抓起一把铜钱,直接往农民军中洒了过去。
见状,其余的亲卫也似乎明白了什么,一起大扔。
朱熙深吸了一口气,在城头上大声喊道:“城下的士卒们都听着!这些银钱全都赠予你们,在捡钱币期间,我们会停止所有的攻击!”
顿时,数万农民军一阵轰动,全都开始哄抢,仿佛忘掉了自己还身处在战场之中。
一把又一把的铜钱洒向了人群,带着一些碎银子,在农民兵中引起了巨大的骚动。
后面一些不明情况的,直接推搡着往前。
见状,朱熙直接命令一些士卒,用一些小布条将铜钱包着,甩几圈然后丢了出去,让后面的士卒也能捡到钱。
不知从何时起,一场攻城战已经变成了一次哄抢银钱的闹市。
诡异,出奇的诡异。
远在阵后的薛伍和一干将领面面相觑,不知道苍国守军在搞什么鬼。
就连后面的督军,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了。
他们的职责是驱赶农民兵上战场没错,但是屠杀只是一种手段,当这种手段失去了意义之后,再屠杀下去也没有必要了。
但是,朱熙却不想失去这个好机会,当银钱撒得差不多的时候,用洪亮的声音大喊道:“你们回过头,看看那些在背后追杀你们的人,想清楚到底谁才是你们的敌人!苍军是来解救郑国受苦受难的百姓的,你们的敌人是那些屠杀你们的郑国将军!他们把你赶过来送死,等下还将收缴你们刚才获得的银钱!”
“去吧!杀掉你们背后的郑**队,我代表我大苍国的皇帝陛下在此承诺,每杀一个正规军卒,你就会获得五两银子!杀掉一个穿甲胄的将军,就能获得一百两银子,赐予田地!”
顿了顿,朱熙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这就是我大苍国对你们的承诺,只要你们杀过去,我们就会打开城门,和你们一起杀过去!所有人才有一条生路!想想你们的父母,想想你们的妻儿,出人头地,就在今日!”
第140章 大势已去
朱熙的大喊,犹如一声声惊雷,在农民兵的心中回荡。
对于穷苦的百姓来说,钱财土地和性命是等同的,朱熙抛出的条件,直接击中了所有农民兵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初听闻朱熙的大喊,他们也心有忐忑。
但方才那种撒钱的做法,已让这些农民兵们看到了朱熙的诚意。
突然,数万农民兵发生了剧烈的混乱,在前排的农民兵不顾一切地调转了方向,向后方冲了过去,连带着后面的农民兵们,也在浑浑噩噩中,加入了反戈的队伍中。
对呀,郑军只会驱赶我们送死,能给我们什么?
反而是苍军,不但给大家发钱,还承诺战后有这么多好处。
反正又不一定是郑军能赢,为什么不帮苍军呢?
这个念头就是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许多农民兵都是在身旁人的影响下,调转了矛头,攻向了后面的督军。
这一下,后面一队队的督军可算是惨了,前一刻他们还在肆意的屠杀那些止步不前的农民兵,下一刻形势就完全逆转了下来。
督军,总共也不过上千。
而农民军,却有几万人。
局势突变,督军根本来不及防御和撤退,立即就与庞大的农民军遭遇在了一起,被杀得丢盔弃甲,节节败退,惊恐的向后方的东大营阵列求援。
后方,东大营的主将们皆大惊失色,不敢置信。
临阵发戈,到底是什么回事?
薛伍坐在红枣色大马上,惊骇万分,他算是看得比较明白的一个人,这将近三万人的农民兵倒戈,在一些钱币的驱使下就反水了?
该死!
狡猾的苍军,竟然用钱财去诱惑那些低贱的农民兵!
这一刻,薛伍大为气恼,先前看到城楼上撒钱币的时候还一副看好戏的心态,没想到竟然是苍军的计谋!
作为一军之主将,竟然看不出这么粗浅的计谋,还有什么比这更为失败的?
“传令下去!我郑军军亦可赐予他们钱财,只要夺得敌将首级者,赏赐良田百亩!”
薛伍咬了咬牙,田地都掌控在贵族手中,作为一军主将,他是没有权力进行封赏的,但是战场形势十万火急,他也只能是先许下承诺,至于战后能不能兑现,那是另外一回事。
他身边的几个将领也是一愣,要知道就算是平时正规精锐军作战,顶多也就是赏赐钱财激励,田地是万万碰不得的。
但是一看到薛伍脸上满不在乎的表情,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
只要能赢得这一仗,战后处置这些农民兵,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立即,身边的传令兵和亲卫一齐出动,在阵前喊话,传达这一条将令。
农民兵们厮杀正酣,还带着复仇的快感,战场上吵吵闹闹,能听到喊话的本来就不多,就算是清晰听到的,也自动忽略了。
毕竟,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恨死了那些将他们驱赶上战场的郑国将领,在浓浓的反戈气氛下,恨不得将这些人碎尸万算,哪里还会听从他们的鬼话呢,至于银钱和田地,苍军也能给大家,凭什么要冒着更大的危险去攻城?
人的思想和行动都是随大流的,当周围的人都在反抗督军的时候,就没有人会认为大家会再掉过头去攻城。
顾风南和杨洪等一众义军在城头上看,也觉得热血沸腾。
这才是真正的战争么?
如此庞大的敌军,竟然会为自己所用?
同时,他们心里的庆幸更甚,只要是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胜利已经朝着苍军倾斜。
“传令下去!打开城门,随下面的农民军一起,击杀郑军——”朱熙在城头下令。
“是!”
传令兵传达了这则将令,城内的所有义军,包括部分玄武军团的士卒,全都整装待发,城门刚一打开,就放下了吊桥,紧随在农民军之后,冲杀了出去!
烟尘滚滚,士气恢弘,所有的苍军士卒都在期待这一战!
反观东大营的郑军士卒,则是被吓得站立不安。
三万农民军的反戈,彻底的扭转了兵力差距,即便是东大营的精锐士卒数量要多,但是在兵力扭转之下,形成的差距已经不大。
出城作战的苍军加上农民军,一共有四万多人。
四万多人追杀一万人,兵力相差之悬殊,足以让人绝望。
“迎战——”
薛伍拔出了腰间佩剑,直指迎面而来的苍军。
瞬间,上万的东大营士卒摆好了方阵,迎面冲杀。
一时间,战鼓震天动地,战场上杀声震天,兵刃相接,厮杀声,惨叫声,充斥了整个黄田城外。
待到玄武军团与东大营将士真正交手的时候,两侧已经是血流成河,被农民兵拖得疲惫不堪的东大营将士战斗力骤减,迎上如狼似虎的玄武军团的时候,节节败退。
远处,正在指挥军队的薛伍脸色阴沉,玄武军团的战斗力太强大了,他久经战阵,还从未碰到了一支这样的军纪严明,一推一进都井然有序的军队,而且士气一直高涨,根本没人在里面浑水摸鱼。
功勋爵,真的有如此强大的激励作用么?
作为一方大将军,薛伍自然是听说过苍国的功勋爵的,据说苍军的战斗力因此而提升一大截,他一直很不屑,毕竟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很多方面,就算是单兵战斗力再强,用数量弥补就可以了,何必要用功勋爵和钱财来激励?
代价太大,这是最愚蠢的做法!
但是今天,他看到玄武军团士卒在战场上厮杀的模样之后,就彻底懵了。
在他的视野里,就正有一个身穿皮甲的玄武军团士卒,举着手里的短刃,狞笑着朝一个东大营士卒的头上劈砍而下,眼里满是凶残和疯狂。
他在笑!
你见过战场之上,敌军的士卒像是疯子一样,如同屠杀小鸡一般杀掉敌人,然后发出那种残忍的笑么?
这是一支疯狂的军队!
薛伍不寒而栗。
当他再次把注意力放在其余义军上的时候,眼里更是闪过了复杂之色。
怎么我郑国的儿郎,一到苍军手里就变了样了,竟然连那些农民兵改编而来的义军,战斗力都比以前提高了一大截!
难道,都是因为功勋爵?
还是说,我郑**队就值得如此憎恨么?
“大势已去!”
看着被杀得节节败退的东大营士卒,薛伍仰天长叹,本来自己是攻城的一方,无论如何都是立于不败之地,只待攻下了城池消灭城内的军队,就能率军支援西大营,两方夹击,一举将苍军主力消灭。
而现在,自己率领的东大营,却把一场稳赢不赔的战事输掉了,反而让西大营陷入左右夹击的困境中。
何其悲哀!
现在,郑国想要赢得这场战争,唯一的可能就是在皇城之外,西大营能够战胜青龙与朱雀军团,成功捍卫皇城!
第141章 驰援?
“撤!”
薛伍下令,复杂的看了黄田城的方向一眼,然后掉头策马就走。
见此,身边的几个主将和一众亲卫,也面露出遗憾之色,不甘的叹了一口气,策马跟上。
在这个战马还不能对战的时代,既然选择骑马而去,就必定没有了抵抗的心思,下这一道命令也只是想尽可能多的挽回一些残兵败将,不至于输得太难看,尽量拖延一些时间,不让玄武军团太迅速的赶到皇城支援。
实际上,当薛伍一下达撤退的命令,朱熙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带领士卒截住了部分敌军的退路,剩下的也不再去管。
穷寇莫追,这是他从兵法上学到一招,无论是担心对方有埋伏,还是对方走上绝路时爆发出来的战力,这个时候上去追杀,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刻钟之后,战事渐渐平息下来。
高大的城墙下,漫天遍野全都是尸体,有农民兵的,有义军的,有东大营的,也有玄武军团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到处都是四肢残骸,凄惨悲凉。
粗略清点了战后损失之后,朱熙沉默了。
这是玄武军团经历过的最为惨烈的一战,五千士卒损失了一千多人,义军的伤亡更大,达到了三千之数,至于反戈的农民兵,由于不知道到底是死在哪一方手里,所以并没有仔细核查,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至少也死掉了一万多,将近一半。
再加上东大营损失的六七千士卒,这次双方的伤亡总数达到了两万五千多人。
这么大伤亡,在三个国家的征战历史上,已经几十年没有出现过了。
当下,朱熙命令大军立即开拔,支援皇城下外的青龙军团和朱雀军团,同时为了防止敌军的残兵败将卷土重来,他派出了几支队伍,分别到野外搜寻东大营的溃兵,同时下令捣毁了东大营遗留下来的攻城器具。
大军,出发!
驰援!
……
郑城外,旌旗招展,双方正在展开一场血腥惨烈的大厮杀。
不同于黄田城的是,这一次苍军是攻城的一方。
或者说,还没到攻城的地步,只是分出少量的士卒防止郑城内的守军突然杀出,其余的士卒全部都在正面战场上,与郑军展开一场厮杀战。
从数量上来说,郑军的兵力仍然是占优势的,与黄田城外东大营一样,都是一万的正规军加上三万的农民兵,而苍军的兵力明显就弱了很多。
在正规军方面,苍军的青龙和朱雀两个军团加起来,刚好一万人,这一点与郑军相当。
但是在农民兵方面,苍军这边就有了明显的差距,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一万多人。
大战伊始,双方摆开阵势冲杀。
得益于新式练兵法,青龙朱雀两大军团在战阵上有极大的优势,于是在一开始就占据了上风。
西大营的主将吴嗥当机立断,主动分散了阵形,于是两军开始了野战厮杀。
野战厮杀其实就是一种混乱的战斗状态,双方的士卒完全分散开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士卒们不用顾及队形,只要见着敌人砍就是了。
苍军在失去了战阵的优势之后,也马上调整了战术,士卒们三人一组,向着敌军主将的指挥台,徐徐推进。
面对悍勇的苍军士卒,郑军士卒也很胆怯,根本不敢深入敌阵,看到哪里的苍军人数少,就一窝蜂上去围歼,失去了战术目标。
好在,有庞大的人数撑着,一时也看不出什么差距。
野战厮杀,最为耗费时间。
从战斗打响,鏖战了两个时辰。
战场也在不断的扩大,从皇城大门外方圆一里之地,逐渐扩大到了方圆几里的地方,士卒的体力消耗得很快,身上带了干粮的人还能偷空吃一口,没有带干粮的就只能想办法杀死敌人,从敌军的身上抢了。
整个战场,似乎只有守城军最闲。
作为守城主将的陈寿,一直观察着城外的战场局势。
势均力敌呀!
陈寿叹了一口气,郑军兵力占据极大优势情况下,竟然还只是势均力敌,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失败。
这不禁让他想起了一个半月前,苍国皇帝带着五千士卒驰援申国的往事。
当初,苍军不也是这般,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么?
直到现在,陈寿也还是忘不了,当初在安罗城外,自己率领一万大军偷袭苍军营寨,深陷敌营,被活捉俘虏的事。
虽然最后被郑翰用银钱赎了回来,而且还因为苍军的北伐而被重新启用,但是此事却成了他这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污点,无论是哪一个将领,在提起陈寿的名字时,都不再是过去那般尊敬的表情,而是一脸的不屑。
一万大军夜袭五千人的营寨,还惨败遭俘,能不丢人么?
陈寿一回想起那段不堪的往事,就恨不得羞愤自杀。
而眼前,让他有种熟悉之感。
当日,那些苍军士卒,不也如此凶悍么?
记得,擒下自己的那个叫胡骇的士卒,只是一个普通小兵。
扪心自问,如果是郑军士卒,在面对逃跑的敌军主将时,肯定不会费这么大的劲去追杀,但是苍军士卒似乎对将军们有一种特殊的渴求,只要看到身披战袍的地方将领,就两眼放光。
城下的苍军士卒,也是如此呀!
数万人厮杀在一起,一直从太阳高悬到夕阳西下,在死亡的精神高压下,所有人都像是不知疲倦的行尸走肉,一旦判定对方是敌军,提着武器就杀。
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将军,这样的战场陈寿很熟悉,往往拼到最后,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这时,站在城楼上的陈寿眉头一皱。
在远处官道的山坡上,一队人马正飞奔而来。
那是……东大营的士卒?
待看清了之后,陈寿眸子一亮,远远看去,所有的士卒都骑在战马上,身上的衣服和甲胄也都是东大营的颜色,朝着这边疾驰而来。
他们击败了黄田城的苍军?
陈寿大喜,一旦有了东大营的协助,那么城外的战事必定呈现出一边倒的优势,苍军必败!
“来人,打开城门,出城助战!”
陈寿激动不已,郑军已经是必胜之局,他若是在这个时候率领城内的守军出去助战,到时候论功行赏必定也能分到一份功劳,虽不足以洗刷掉过去的耻辱,但好歹也能挽回一点颜面,借此重返军政!
“将军,我们真的开城门么?”旁边,他的副将略有迟疑之色,犹豫着问道。
“蠢货!如此良机,有什么不可的!”陈寿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道:“援军已经到了,此时下去必定可以分得一份军功,有了二殿下的照料,你我二人必定回复往日的荣光!”
“可是……那些援军……好像不太对劲呀……”副将提醒道。
陈寿冷哼了一声,扭过了头,一边呢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