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这三百多里的行军要尽可能地减少时日,以免被康军察觉,从而暴露意图。
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康国皇都,那么就能给康国一个措手不及,康国皇帝即便不想迁都,也就只有迁都的份了,而一旦迁都,军心民心和士气就无可避免的溃败。
归义军采用了新式的战法,便是最大程度的,减轻了地形的影响。
再然后,便是从容不迫地寻求战机,将败退的秦堪大军也一并铲除,哪怕是康国皇族流亡晋国,那也只是小事一桩,不足为虑。
唯其如此,杜边在进兵之日,先行派出了四支千骑斥候兵,在大军行进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五十里之地清道。
这样一来,倒是能够捕获不少有可能出现的康国斥候,并确保沿途山民猎户商旅等不向康军报讯。
因为,这支三万人的飞骑大军无论如何轻装,只要战马在道上飞驰,其隆隆之声也大得吓人,如果没有缜密处置,那么势必会增添不少难度,而且极易可能陷入康晋联军的埋伏中,无法脱身,甚至是遭遇伏击,全军覆没。
四千斥候飞骑撒开一日之后,约莫暮色时分,杜边就率领主力飞骑军开拔,一夜之间便抵达了康城以东的百里之地,三万多匹战马展开在广阔的海滨原野,乌云般向西北进发。
康城外,大军驻营之地。
晋康两军将领们,包括康国皇帝在内,齐聚一堂。
大眼瞪小眼,热窝上的蚂蚁。
包括秦堪在内,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大势面前,哪怕是一代名将,也毫无办法。
正在此时,一阵急匆匆脚步传来,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一齐转向了幕府大门。
“启禀陛下,禀报各位将军,紧急军情!”来人跪拜在地,满头大汗,明显就是刚跑了一段路。
“如,如何?”康国皇帝倏地站了起来。
“一支马队,向着康城迫近,没有旗号!”
没有旗号……是何兵马?
旁边,秦堪倒是疑惑了。
实际上,他已经接管了康晋联军的指挥权,这段时间来的战事,一直了然于胸。
归义军和二十万苍国府兵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他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有前线如同铁通严密的防线,苍国的军队要想突破,非得一场大战不可,怎么会突然出现一支马队?
明目张胆,不似密探和斥候。
“从气势看,似乎是苍军的正规骑兵!”
这时,禀报的小将小声说了一句。
“什么!”
“正规骑兵?”
“这就来攻了?”
小小幕府大堂,气氛骤然凝固了。
“走为上策!不能犹疑!”
当即,一班文臣急得团团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范国已经被灭了,大家都有一种凄然之感。
“欺人太甚!”
这个时候,康国皇帝突然大喊一声,道:“我康国立国两百年,也算是老诸侯了,唯唯诺诺不行,偏要欺我弱小,今日朕倒要看看,若是朕亲自前往前线,鼓勇大军,看那苍军到底有何本领!”
“陛下万岁——”
当即,身边的几位将军全部都忘情大喊。
那些文臣与元老大为惊愕,没有一个人说话。
康国皇帝却已经连番下令:“皇室护军立即备战!财货悉数装入马车!诸位作速回府整肃族人和军队,明晨齐聚皇都!全都给朕打起精神,与苍军决战!”
“是!”
受此感染,即便是有逃亡之心的文臣也都一个个打起了精神,受吩咐下去了。
次日清晨,皇室军马与大军全部集结在了城下。
早已经散漫无度的残兵,也全都到齐了。
受到皇帝亲临的气氛影响,所有的将士都是红光满面,士气算是高昂。
至少,在见到苍军之前,他们的心中,还只是忐忑。
康国皇帝大是惊喜,连呼三声天佑康国,立即下令大军开拔,前去堵截苍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a
第570章 康国大势已去
然而,就在康国皇帝的呼喊声刚刚结束,大军还没启动的时候,四面山坡弥漫出隐隐沉雷之声。
大臣将士们尚在诧异,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遥遥相对的绵长山脊上,陡然立起了一黑森森的城墙。
城墙倏忽变作一片片乌云四面压来,没有喊声,没有旗帜,就像是一股黑色浪潮,从天边推移而来。
这是……
天呐!
这一刻,康国皇帝与所有的大臣将士一样,都像是陷入了可怕的梦魇,竟然忘记了发声。
这是失声,没有一丝的呼喊惊叫。
康城外匆忙聚集的,一共有将近八万将士。
但是这个时候,大家都渐渐的反应过来,那分明是苍国的骑兵!
众所周知,苍国的骑兵都是裹着黑甲的,即便是一些其余的色差,也在万马奔腾之下,变得不怎么明显。
远远看去,就像是一片黑压压的大潮。
轰隆隆的马蹄声传来,别说那些惊慌的八万将士怎么样了,事实上八万将士几乎没什么移动,就被归义军的飞骑,以扇形的方式包围了。
与此同时,一支飞骑直插城下,又切断了康军的归城退路。
所有这一切,康国皇帝始终都只能是直直的看着,根本无能为力,仿佛在看一场宏大的飞骑演练。
之前的好奇,在这一阵懵的状态中,烟消云散。
直到杜边拨开战马,行到前边,高问康国皇帝是战还是降,他还张开嘴巴,无法说话。
第一个开口的是丞相刘集,立即在后面大喊:“陛下,不能再战了,降了吧!”
就是这一声喊,康国皇帝还没有下令,将士们便东张西望,心思动摇了。
杜边见此情况,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一阵高喊:“将士们若是愿意归降,可抛下兵器,到前方山麓集合,我苍国大军可以既往不咎,善待尔等!”
“哄——”
这话喊完,便是如同军令一般,康军将士纷纷将刀矛剑器等武器,哗啦一下全部掷到了地上,在一支飞骑的引导下,一窝蜂涌到山坡上去了。
杜边见此,心里暗暗高兴,真是天助我也。
但是同时,他也不得意忘形,又是一阵高喝:“皇室的护卫军队,你们若是执意保护皇帝,我军立即可出站,若是愿意投降,就立即抛下兵器,推出三箭之地!”
不愧是皇室的护卫军,那些装备精良的将士们,只是稍微有些动摇,互相讨论私语,倒是没有见到什么丢下兵器,出列投降的人。
杜边也不急,知道投降这种事,最关键的还是整个军心,在周围都没有人投降的情况下,那些皇室护卫还不敢投降。
等到有人愿意投降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如同之前投降的那六七万军队一样,为了保住小命,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投降。
杜边挥了挥手,命令骑兵收缩战圈,对那一圈护在康国皇帝和皇族外面的士卒一阵高喝。
威武骑兵,战力名扬天下,就是如今的康国也是有不少骑兵的,那些皇族护卫军自然知道厉害,渐渐的便有些人腿脚颤栗,有些发抖了。
“呔!康国皇帝被围,大势已去,你们不识大势,冥顽不灵,自掘坟墓,所谓忠心不过是愚忠罢了,何不放下武器投降,为家中妻儿老小想想?本帅在此严明,凡是对抗不降者,一律杀无赦,家眷亲属视为乱党,战后自有清算!此时不投降,更待何时!”
杜边骑在马背上,高声大喝,言辞如钟鼓,振聋发聩。
“我投降!”
“我也投降!”
“愚忠不可为,各自珍重。”
很快,皇族护卫军中,也有一些人动摇,将武器丢在地上。
毕竟,大家已经能够看得出形势,临时聚起的大军五六万大军已经投降,剩下他们这些一万多人的皇城护卫军,在数万的敌骑下,根本没有什么反抗之力。
不管投不投降,皇族注定要灭亡,何必死死抵抗,白白玩过送性命呢?
于是,在短短时间里,这支号称对皇族最为忠诚的军队,也稀稀落落的投降了。
无声的投降。
虽然,放弃了曾经的信仰,但是为了生存和未来,为了亲人,他们只能投降。
即便是有些一开始不愿意投降的,在见到地上的武器越来越多,身边的同伴越来越少之后,也只能随大流,丢掉兵器投降。
“你们……想怎么处置我康国皇族?”
良久,早已经瘫坐在在地的康国皇帝才缓过神来,不确定的问道。
“你的心中,难道没有数?”
杜边撇了他一眼,丝毫没有因为他的身份特殊,而有什么不一样的态度。
在他看来,康国皇帝实在是一个反复的小人,当初苍国解了康国之围,甚至是帮助康国从晋国的手中收复了不少失地,康国虽然嘴上说着叩谢苍国大恩,这些年来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苍国的扶持,但是在战事来临的时候,只是被晋国稍微一威胁,便倒戈了。
这在世人看来,就已经不仅仅是背信弃义那么简单的。
很明显的,作为一个常备兵力在十万以上的国家,连一点稍微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就倒向了晋国,所谓的迫不得已也只是一个借口而已,究其原因还是康国皇帝胃口太大,想要脱离苍国的掌控。
杜边唤来一名千人将,直接将康国皇帝拖了出去。
其余的一干文臣武将,也都收押起来。
当日,康国皇帝与大臣和皇族子弟,便被三千飞骑押送着,进入到了康城。
皇帝和大臣被俘虏,八万拼凑的将士投降,这座康城自然也就一并陷落了。
事实上,这一战的战果,很是超出了杜边的预计。
原本,以为在城外还有一场恶战,准备先击败城池周围的军队,然后等到第二大营的步卒将士赶来,然后再攻下康城。
没想到,康国皇帝恰巧在这个时候,于城外聚兵。
突袭之下,竟然一锅给端了!
也实在是天意。
进驻到了康城,还俘虏了康国皇帝,从某种意义上,基本上可以宣告康晋联盟结束了,那些目前在秦堪指挥下的康国大军只有两条路,要么脱离秦堪的掌控,主动率军回来归降,要么就是一条路走到黑,彻底的并入到晋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71章 秦堪的无奈
说实话,秦堪麾下的那些军队,还是让杜边很忌惮的。
没办法,过去的几个月,就是这个家伙,挡住了整个归义军团,让归义军如同陷入了沼泽,要不是二十万府兵增援,指不定要拉锯多长时间。
心理阴影,不是一下子可以消除的。
不过,他也不是很担心。
因为现实情况就是,如今的苍国大军,在人数上是要比秦堪麾下的军队要多的。
想要占领整个康国,如果不计较时间,还是能够办到的。
怕的就是秦堪这厮带着麾下军队,利用地形,进入到康国北部地带作战,这才让人头疼。
实际上,这两个月来,杜边所谋划的大部分,就是为此。
苍国要灭亡康国的目的不是为了占地和扩张,而是要从晋国的东部给予威胁,基于这个战略目的,归义军就一定要先解决掉秦堪大军。
趁热需要打铁,秦堪本来就在康城附近,想必已经得到了消息,正率领麾下撤退,杜边和麾下将领一商议,鉴于战事了结之快超出筹划,后续的第二大营一时无法赶来,决定先留下五千骑兵整理后方,杜边则继续率主力飞骑,立即往北进发。
当夜,杜边写好奏报,立即分兵筹划,第二日,杜边又率领部下风驰电掣般北进了。
……
烈日灼灼,秦堪的心绪很乱。
自伐晋之战后,晋国不复霸主威风,便在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紧追慢赶,到了前几年的时候,也还排在阮、楚、苍三国之后,勉强和魏国并列相当,排在第四。
这几年来,无论军力民力如何单薄,晋国君臣的复兴雄心还是勃勃跳动的,但是自从与苍国决裂之后,唐穆率领先锋军惨败于玄武军团之手,晋国似乎又被狠狠打回了现实。
这次,他被晋国皇帝征召,重新启用为大将军,率领军队前来康国抵御苍军,原本在他看来,就算顶不住苍国的精锐,坚持个一年两年问题也不大。
但是,没想到……
本来,晋军入康之后,素来蔑视康军,因为在晋军看来,这些军队不仅仅是小国之兵,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托庇在苍国之下,竟然松松垮垮,失去了最基本的锐意进取之心。
然而,这次他却无法斥责康队。
因为这段时间,康国在几乎所有方面都认同了他的指挥,承认了他为统帅,兵力部署也好,战场冲杀也好,康军都以晋军马首是瞻。
如此这般,到头来还是大败而归,他怎么还好意思怪罪?
因为无法找到理由,而又不能就此承认晋国的策略失败,他自己失败,所以这口气更加难以发泄。
将士们的人心,也莫名其妙地涣散了,士气更是徒然低落。
那些受他指挥的康队,更是陷入了两难之境,不知道怎么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该以何种身份自处。
毕竟,康国皇帝和皇城内一干王公贵族,都已经被俘虏了呀!
还有什么办法?
无怪乎,那些军队的将士们,会迷茫了。
秦堪深知其害,在思虑良久之后,为了大局着想,终于找到了一个解脱困境的借口。
那就是,将一切罪责,全部归结于康国皇帝,并且找个康国皇室的漏网之鱼,先拥立为帝,再打出解救康国皇帝的旗号,统一那些康国将士的思想。
究其目的,是要营造一个康国在,没有败亡的假象。
尽管连他自己都不信,但还是尽可能的保持就好。
当前最紧要的是,与归义军团做斗争,不让其侵入到晋国东境!
果然,按照这一套方法做了之后,有了一些气色。
不过,让秦堪寝食难安的是,归义军团自从占领了康城之后,渐渐拢聚了一批文官,在下面实行土地改革,将康城周围,治理得井井有条,废除了康国法令,一步一步地推行着全新的苍国律法。
纸钞造成的混乱正在逐渐平息,农耕、百工、商市均已大体恢复,饥民也大大减少。
除了严密监控那些小家族,囚禁了原本的世家贵族和皇族之外,竟然一点都不杀戮平民,更不无端扰民。
或许是顾虑到部分康国臣民的心情,即便是苍国早就下定了决心要处决的康国皇室,现在也都还好好的被囚禁着,暂时没有任何的生命危险。
种种治情之下,原本一些逃亡的民众,已经开始悄悄地回流故乡了。
秦堪几次欲派出军队,骚扰民众回流之道,甚或想杀一儆百杜绝此等回流,但是与将军们会商几次,最终却是不能决断。
原因只有一个,当此根基脆弱之时,若再截断民众逃生之道,很有可能引起百姓们的极度厌恶,到时候形势更加不利。
但是,若听任如此回流下去,只怕不消一两个月,百姓们对苍国和苍军的敌意就要消失了,到时候他晋军反倒是成了入侵者一般,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
这康城,只怕是要成为归义军的桥头堡,成为攻击晋军的一个跳板。
“天意如此,人力不能抗拒。”
秦堪仰天长叹,他一向是不信那些民间传言的,所谓的苍国皇帝得了上天神明之助的言说,他一直都是嗤之以鼻的,但是此时此刻,他却是有些动摇了。
显而易见,苍国已经有了统一天下之象,只需要这次击败了阮魏晋三国,那么从此以后,苍国自可高枕无忧了。
毕竟,目前的苍国已经拥有了半个大礼王朝,国力之强超乎想象。
“此战过后,或许我就该自刎殉国了。”
秦堪叹息,十几天前的那场战争,他还是一个统兵百万的大将,被喻为五大柱国将军之一,目睹国破家亡,壮怀悲切,慷慨激烈,废寝忘食地谋划着兴国大业。
纵然一无享乐,他都是勃勃风发而不知疲惫为何物。
倏忽十几年,他已经老了。
须发几乎全白了,身架干瘦如枯竹,有时候行军打仗的途中,骑马都很累。
念及此,秦堪伤感得仰天长叹。
他,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大将军,现在终于明白了无可奈何为何物,终于明白了穷途末路为何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a
第572章 秦堪麾下内讧
秦堪眺望了一会儿远方,便回到了营寨。
“大将军,帐外诸位将军求见。”一个亲卫进来禀报道。
“诸位将军?很多人?”秦堪问道。
亲卫禀报说:“诸位将军已经密谋多日,欲截杀那些回返康国的人,只等大将军决断了。”
截杀那些回返康国的百姓?
这不是已经被推翻的一条策略么?
当下,还用这种方式来与苍国对抗,不就只是恶心一下归义军么?
毕竟,康城还没有正式成为苍国的疆域地盘,康国的百姓也都还不是苍国人,就算是杀掉一批回返康国的百姓,对于苍国来说也没关系,充其量只是恶心一下归义军罢了。
秦堪淡淡道:“里面有多少康军将领?”
亲卫道:“康国的将军很少,但是也有几个已经归降了咱们晋国的将军在内。”
秦堪顿时明白了。
原来,截杀康国百姓的主意,只是晋军中的将领在主导,虽说其中有那么几个康国将领,但毕竟那些将领早就明里暗里归顺了晋国,不一样。
“走,去看看。”
秦堪叹了一口气,掀开了营帐帘子,然后迅速走了出来。
果不其然,帘外站着一群将领。
见到秦堪主动出来,不召大家入帐,所有人都有些惊诧,但很快又面色如常。
“你们,是想截杀回归康城的百姓,还是只想恶心一下归义军?”秦堪问道。
“大将军,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只怕会更欺人呀!”
“不可让苍军太过嚣张,这么快就稳治了康城!”
“末将认为,该震慑那些百姓,苍军虎狼,切不可让他们与虎狼谋皮。”
众将军义愤填膺,一个个说出心中的想法,恨不得立即领兵去截杀百姓。
秦堪扫了他们一眼,暗暗叹了一口气,道:“你们这些人,但凡能够多动一下脑子,也不会下如此昏招了。”
“大将军慎言,此言是在讽刺我等无脑么。”
“大将军十几年未曾带兵打仗,莫非胆子变小了?”
“归义军纵然使出了一招骑兵,入驻了康城之中,但是那七八万将士不过是东拼西凑的军队,打仗在精不在多,对我晋康联军本就无碍,大将军不要有我军被众挫的错觉。”
“……”
众多将军纷纷反对,甚至是讽刺,大有一番逼宫的架势。
秦堪无奈,默默叹了一口气。
自伐晋之战后,新君登位,为了集权和稳固皇位,他这个统兵大将的兵权就被一步步给剥夺了,有名无实十几年,在军中的地位急转直下,这次统帅三十大军前来康国境内支援,下面的将士都是临时调拨的,除了一帮亲卫之外,可以说没有一个亲信和心腹。
原本,在大战之初,他使用连保策略,成功抵制住了归义军的进攻,这些将领都心服口服,不敢有违将令。
但是,自从被归义军和二十万府兵攻破防线后,他的威信就急转直下,将士们口服心不服,暗地里拉帮结派。
这次被归义军占领了康城后,康国的皇帝被灭,而他当时就在康城周围,没能及时发现解救,就像是成了一种原罪,将士们不仅是口服心不服了,这次到营帐外聚众让他下令,大家的语气都十分不善,就颇有逼迫的嫌疑了。
武夫,终究只是武夫而已。
秦堪知道,这些将军们并不是要内讧,而是一个个眼高于顶,只知道争狠斗勇罢了,看到他打仗输了,便心中不服,归根结底还没脱离莽夫的范畴。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军中的将军问题。
军队的将军分为两种,一种是战阵中能指挥一军的将军,例如万人将等等,一种则是将将之才,也可以称之为统帅。
对于中层将领,其实只需要擅长领兵冲锋陷阵,有一些军事才能就可以了,肚子里有没有墨水,眼光长不长远,这些都没太大的关系了。
但是,高级将领也是由中层将领晋升上来的,尤其是伐晋一战后,晋国萎靡,将星缺乏,高级将领中更是有很多人目不识丁,只通晓战阵之法的人。
这些人说得好是只擅长领兵打仗,但说得难听一点,其实就是莽夫。
暗自苦笑一声,秦堪抬了抬手,道:“众位将军,截杀百姓固然有震慑作用,但是这对苍军的影响微乎其微,反而失去了我等大义名分,失去了百姓根基,必然与康国的百姓反目,而成入侵贼寇。”
“这……”
“说得似乎也有道理。”
“难道我等,真的要全部北撤,沦为山匪一般?”
“奇耻大辱!”
众将虽然有人动摇,但是有此主张的,还是占了大多数。
最后,为了团结诸将,稳定局势,秦堪也只能是无奈同意了。
六月底,康国的百姓们赫然发现,在荒野四郊中,时不时就会出现一小股晋军,截杀百姓,与打家劫舍的匪类无异。
唯一与盗匪有区别的就是,这些小股晋军的实力更强,就是官府的捕快都打不过,而且在行凶之后还都会放出狠话,警告百姓不能与苍军走得太近。
这一招,虽然引起了百姓的恐慌,刻意与苍军保持距离,但是同时对晋军的怨恨也更甚。
……
与此同时,阮、魏、晋的三国联军,与白虎军团以及麒麟军团开战。
碍于双方兵力悬殊,战事吃紧,苍国朝廷又命令了朱雀军团前去支援,玄武军团北上,直接从南方攻击晋国。
战事如火如荼,短短十几天,大大小小的战事近百场。
双方都明白,这是决定大礼王朝未来格局和走向的战事,如果阮、魏、晋三国联盟赢了,那么就可攻下苍国,接下来还可以吞下苍国过去一年的战争果实,
如果是苍国赢了,短则一两年,多则十几年,三国也会被苍国一一击败。
命运之战!
到了七底,玄武军攻入晋国的西南境内。
但是同样,晋国也从东南部,直接南下,攻入了苍国。
双方的战争,十分胶着。
互有胜负。
仅仅在王畿之地的战场上,就聚集了双方三百多万大军。
这意味着什么?
这场战争的规模,已经与伐晋之战齐平了!
甚至,在单一的战场上,规模还超过了伐晋之战!
第573章 壮烈莽皇
苍国本土的战争很激烈,但是莽国的战事,也没闲着。
为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牵扯住莽国,让莽国无力北顾,青龙军团奉行的是紧紧咬住的战术。
也就是从各个方面,缠住莽国。
最明显例子就是,青龙军团聚集了十五万兵马,分做了六路,一起兵临莽国的城池。
这样一来,最明显的就是莽国的兵马,全部都布防到了东边和南边的边境,不敢抽出一点兵力去支援三国联军,或者说是从背后给那些鏖战正酣的苍**队一击。
“该死!怎么会这样!”
莽国皇帝暗骂了一声,按照资历,他登基不足五年,对于当年的伐晋之事的内幕,知道得也很少,更是从未去过苍国,只是从商贾和出使官员嘴里,得到过一些零散散的消息。
但是,正是这种口口相传,让他十分的惊惧,也十分不屈。
毕竟,这个世界还是很看重出身的,在他的眼里,苍国就是那种从平民堆里长大的泥腿子,偶然发了点小财,凭什么反过来欺负自己这个贵族?
“国家蒙难,苍国要对我莽国出手,丞相大人如何自处?”
殿中,莽国皇帝叹了一口气,问丞相吴雍。
这吴雍的身份也不一般,本身是吴国皇族,吴国被灭了之后,楚国和莽国共分其地,但是两国对待吴国皇族的方式却是不一样,凡是落在了楚国手里的,都是效仿苍国的一些刑罚,割肉之类的,极为残酷,莽国则是相反,还算是善待吴国皇族,所以这吴雍一方面是面对现实,一方面也是为了向楚国复仇,所以对莽国死心塌地,通过多年的奋斗,最终成为了莽国丞相。
与莽国皇帝一样,他同样也恨苍国,毕竟当年就是苍国首先对吴国发难,这才让吴国四面皆敌,最终被灭国。
“陛下,决意抗苍?!”
“我莽国立国数百载,无数先烈奋发图强,这才有了今日之势,至少当烈烈而终,当死在战场之上。”
“臣!誓死追随陛下!”
“那便整军备战,迟早必有一战。”
“臣遵王命!”
当夜,莽国皇帝还没来得及召集群臣商议,斥候将军的紧急军报飞到了案头。
苍国的归义军团已经攻克了康城,康国皇帝被俘,正押运往苍国,而秦堪麾下的晋军屡次袭扰平民,已经遭百姓唾弃,且全都撤退进了康国北部的崎岖山中。
莽国皇帝看着军报,心中哀叹了一声,恐怕这秦堪大军也覆灭在即了,三国联军挡住苍军的希望便更加的小了。
莽国皇帝登上了龙辇,赶到了丞相吴雍的府邸,亲自将兵符与军报一起交到了吴雍的手里。
莽国皇帝只说了一句话:“来日大战,朕自领大军为前锋,为国御寇。”
吴雍没有说话,对着莽国皇帝深深一躬。
第二日,又是一封书信传来。
三国联军与苍军战于巨野,血流漂橹,伏尸百万,联军小败,退出了巨野。
在同一日,又传出青龙军增兵五万,突破了边疆要塞,一路往莽城杀来。
而莽城,地理位置本就离边境不远!
三个消息齐至,如巨石投池,莽城天地翻覆了。
大臣们怒而发难,一齐带着私兵闯入了皇宫,立逼皇帝下令举国投降苍国。
一片火把之下,莽国皇帝挺立在廊下石阶,断然回绝了元老们的威逼。
莽国皇帝中气十足,道:“百余年来,莽国东西扩张,国力发展至今,素以雄武强势之道立于天下!苍国乃虎狼之国,以军力相逼,我等投降就是出卖祖宗基业,胆小之举,今我莽国纵然弱势,何能自甘其辱?”
便是这硬邦邦的几句话,世家贵族们的私兵竟然全都肃静了下来,对这位素来陌生的皇帝投去了颇有几分敬意的目光。
这一奇特景象,自然是引得那些世家元老们的怒火中烧。
本来,这次说得好听是带私兵进宫,其实就是在逼宫,主动向苍国投降,保住现有的荣华富贵,不要等到时候被清算,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羞耻和脸面?
在大家看来,利益才是永恒之举。
自甘其辱?
小孩子才论对错,才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