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商辉颇有些得意,立即将这封信给了几个主要的将领看了,然后下定决心,乘胜追击,不给朱雀军修整的机会。
  此后的几日,商辉率领大军进逼,似乎施展的计谋都能够凑效,让朱雀军频繁撤退,从很多云国的城池撤出。
  这一系列的胜仗,让云国大军中很多的将领都面面相觑,简直难以置信。
  他们很是想不通,前些日子还步步紧逼,让自己这些人十分忌惮的朱雀军,如今在商辉的手下,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节节败退。
  难道,真的是以前我们打仗太保守了?
  当初的重骑兵被歼灭一战,输得心里有阴影了?
  难不成,这商辉竟比孟火更甚一筹?
  就比如曹无伤,此时就是这么觉得的,他和孟火相识多年,虽然分属不同的阵营,但是孟火的才能如何,他可以说是一清二楚,怎么也不相信这个商辉会比孟火更加出色。
  他在心中猜疑,这要么是朱雀军的诡计,要么就是苍国本土出了什么问题。
  此后三四日,朱雀军按兵不动,毫无反应。
  而待等到十月十六的时候,朱雀军忽然大规模向北撤离。
  得知此事后,云国大军中的将领们都恍然大悟,这肯定是苍国的本土支撑不住了,让朱雀军没有了太大的进攻之心,因为要抽出兵力回援本土。
  肯定是苍国本土支撑不住了!
  料想,这个时候诸国大军肯定是取得了一定规模的胜利,没有时间让朱雀军再逐一吞并云国,肯定是这个时候朱雀军得知了国内的消息,犹豫之下,又被偷袭了几次,料想到短时间内无法击败云国大军,所以决定要撤兵……
  商辉心中大定,朱雀军既然已经决定撤退,那么云国自然就没有覆亡的危险了。
  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来不及过夜,他命令诸路军队发动总攻,趁机追杀朱雀军,乘胜追击,叫朱雀军从此不敢再小觑云国,同时也趁机收复在孟火执掌大军时,被丢失的城池。
  十月十七日,云国的诸路大军齐动,一起对朱雀军发动了进攻。
  苍军似乎真的是撤兵心急,根本不理会尾随而至的云国大军的纠缠,直接率军撤退,一路北逃,丢掉了很多的辎重。
  见此,商辉豪情万丈,亲自率军追击,破敌心切。
  十月十八日,在上涵谷一带,原本仓皇撤退的朱雀军,却调转了方向,四周青龙军团的旗号。
  两支苍队,对商辉带领的大军展开了夹击。
  此时,商辉才意识到情况不对,连忙下令撤退。
  可遗憾的是,后路已经被青龙军团切断,撤退无路。
  朱雀军与青龙军派来的十余万大军,合计三十余万精锐,一举包围了云军主力。
  “哈哈哈!商辉那贼,真当我朱雀军弱小,被其轻易偷袭!”
  见己方的诱敌计谋得逞,韩桐哈哈大笑。
  统兵这么多年,上一次有这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还是在碾压盛国,迫使盛国向苍国投降的时候。
  不得不说,商辉对朱雀军团了解得还不够深。
  要知道,朱雀军一直以来的口号和宗旨就是“愈战愈勇,为王尽忠”,像这么一支整把愈战愈勇成天放在嘴里喊的军队,怎么可能因为一次袭营,就整体溃逃?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奋起而击,知耻后勇,下定决心复仇,这才是朱雀军团最大的特点。
  朱雀军团,也是苍国的六大军团中,最为记仇的一支军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38章 云国灭亡

  当日,意识到己方误中了朱雀军的圈套后,云国各路大将纷纷率领军队突围。
  奈何四面的苍国大军牢牢黏住,哪怕是朱雀军丢失了大部分的辎重,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觑,在冲锋的时候威势不减,让本已经心惊胆颤的云国大军,轻易的就败下了阵。
  而朱雀军和青龙军也不着急,利用自身的设局优势,采取的徐徐围困,并不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
  云军的将士被困,就连晚上睡觉都不敢,生怕一个不小心睡着了,被苍军杀入营区,到时候连逃命都来不及。
  再一个就是粮草,由于是紧急追赶,所以每个士卒身上带的干粮并不多,勉强够一天的食物,即便是省着吃,最多一天也就顶天了。
  围到第二天的晚上,已进入夜间,就陆续有将士逃跑。
  两日过后,云军的士卒已经绝望了,粮草断绝,饥渴之下一个个的斗志反而高昂了起来。
  吸取上次歼灭重骑兵后,云军绝地突围的教训,韩桐决定采取围三阙一的方法,放开一角,方便云国大军突围。
  果然,在此后的云军突围战中,朱雀军故意露了一些破绽,让部分云国将士突围而去。
  得知此消息后,云国大军的士气立即泄了一大半,所有的将领都率领本部士卒,争先恐后地朝缺口仓皇突围。
  朱雀军和青龙军以逸待劳,不紧不慢的,跟在云国大军后面掩杀,一直追了上百里,才找不到成千人以上成建制的军队。
  一方是形势大好,士气高昂的朱雀军,一方是被围了两日,因断粮断水而饥渴难耐的云国残兵败将,一方追击、一方逃跑,可想而知这追击战的结局。
  事实上,很多将领在突围之后,都想到了朱雀军的用意,但是木已成舟,他们无力扭转局势,只能想尽办法,保存更多的己方军队,或者一些将领开始为自己做打算,干脆直接逃走,从此音讯全无,全当是战死了。
  云国完了。
  诸多云军将士的心里,闪过这样的念头。
  云国大军的主力一溃败,还有什么能挡住苍**队?
  按照如今的规模,目前在云国境内的苍军,加起来可是达到了五十万呀!
  云军一路溃逃,苍军一路追杀。
  被俘虏的,被杀的,逃亡的……云军的大部分将领,都没能幸免。
  而商辉,可能是畏惧苍军的处置,可能是自愧,在战况无法挽回的情况下,率领麾下主力一路抵挡,给其余的各路大军断后,在战败后挥剑自刎。
  “恨不听诸将之言,云国若亡,责在于我!”
  商辉也算是有点骨气,自刎之前黯然长叹,此时他方意识到,他的确是远远不如孟火。
  所谓的谋略,只是苍军释放出来的一个破绽而已,一切都是假象,针对的就是他的心理破绽
  不得不说,商辉的自负导致了云国大军的溃败,葬送掉了云国最后的抵抗力量,但是同时也不是什么苟且偷生的小人,在这个时候,还是表现出了令人尊敬的一面,哪怕是朱雀军赶到,也没有哪一个将领贪功,趁机对其射杀,而是放任他自刎而亡。
  这是朱雀军将士,对他最后的一点点尊敬。
  敬他的,是他生命最后时刻的人品,而不是他的统兵才能。
  毕竟,云国这个国家还很年轻,很多云国将领对投降的接受度都很高。
  在朱雀军中,也一直是极为鄙视投降文化的,为国尽忠的人,都是朱雀军团将士尊敬的对象,哪怕是敌人和对手。
  太鼎十九年十月,云国大军被一举歼灭,剩余的六万余将士投降,
  至此,云国再没有可以抵挡苍军的兵力。
  之后,青龙军团继续扫灭附近的残余部队,并且攻取附近城池,以及监押六万余俘虏,而韩桐则是率领了朱雀军的主力,继续率军前进,直逼云国的皇都云城。
  而此时,大军战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云城。
  举朝震动!
  云国皇帝云钩,好不容易伤势恢复了一些,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就晕倒了。
  要知道,他前几日还曾收到前线的捷报,心中颇为安定,觉得这一次云国一定能够挺过一劫,他正计划如何从几个权臣的手里夺回权利,维护皇权,没想到前线突然就传来了大军战败的消息。
  彻彻底底的,葬送了云国的未来!
  十月二十一日,朱雀军逼近云城,使得云城内人心惶惶。
  此时的云城,满打满算就只剩下万余兵力,而且还有一群见风使舵的官员贵族,要想抵住二十余万朱雀军,简直是痴人说梦!
  韩桐也不想再兴兵事,能节省时间就节省时间,能够少造杀戮就少造杀戮,这个时候攻城打仗已经不是最终目的,他考虑的是灭了云国之后的治理问题。
  显然,苍国的本土,不可能一下子调派出一国的官员出来,那么扶持一些云国本土的势力,就很有必要了。
  于是,他派出了副将钱方,亲自来到云城下,进行劝降。
  此时,云国皇帝云钩带着一些权臣,登上了城楼,望见城外规模宏大,气势滔天的朱雀军后,不由得怅然叹气,
  终究,是做了亡国之君……
  云钩倒不是怕死,作为一个皇帝,在听说朱雀军胜利的消息后,他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做好了殉国的打算,这些年来云国吞灭的国家不少,他对亡国之事也不陌生,唯一放不下的是那些妻儿,以及整个云国皇族。
  他想争取,因为苍国有太多不杀皇族的先例,楚国亡国后,那些旧贵族和皇族,如今仍然在苍国过着富足的生活。
  众目睽睽之下,云钩叹了一口气,对城下的钱方说道:“云国可以降,但是朕也有些条件。”
  由此,拉开了一轮谈判。
  韩桐参照处置楚国皇族和贵族的办法,给予了云国皇帝一些承诺。
  太鼎十九年,十月二十三日,云国皇帝云钩托着玉玺,带着献国诏书,正式对城外的朱雀军投降。
  由此,云国灭亡。
  几乎是同一时间,远在礼城的朱雀军,与城外的三国联军对峙到了最紧张的时候,双方都有预感,大战在这几日就会爆发!
  c


第539章 浩浩荡荡

  大战一触即发,玄武军团的压力很大。
  同时,知道红衣大炮存在的各个将领,心中也都十分的期待。
  毕竟,这是决定整个苍国未来走向的一战!
  只有让诸国见识到苍国的力量,畏惧不敢应战,这才是最高明的战略!
  玄武军团在派兵布阵,最最重要的就是把一百门红衣大炮给安排好,与各军之间相互配合。
  而根据消息,麒麟军团也已经抵达了预记地点,目前正在阮军的侧方驻扎,涉及了百里的范围。
  三国联军集结,围绕着礼城,与玄武军团针锋相对。
  十月二十一日,双方都有了战意。
  因为,这几日的天气,实在是非常的好,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有优势。
  如果再推迟拖延的话,马上就到了寒冬,到时候若是遇上下雪的天气,连月来的布置都会功亏一篑。
  十月二十二日,红衣大炮队勘探完了地形,一切准备就绪。
  目前,礼城中加上玄武军团的将士在内,一共是三万余将士。
  也就是说,礼城只是交战双方的一个据点而已,它是玄武军团的一个据点和后路,但是却不可能在此进行大战。
  双方不约而同的,将交战地点选择在了礼城六十里外的淇水县。
  淇水县,本叫做淇水城,被纳入到苍国之后,改为县制。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这里双方争夺的一个焦点,但是谁也占不了便宜。
  晋军和魏军,都在此投入了兵力。
  目前,三国结成了联军,统一指挥,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联军与玄武军之间的必争之地,也被视为决战之地。
  其实,联军方面,根本没有想到玄武军团会主动迎战。
  难道,在此中压力下,据城而守不是更好吗?
  十月二十五日,玄武军团派出了三万人,夜袭了晋军的营寨,斩杀三万余众。
  联军震动,三位主帅大怒,下令全军准备,一定要报此大仇。
  不然,不足以安定军心。
  十月二十六日,联军集结了大军六十万,分做两路大军。
  一路十万人,绕远攻取玄武军背后的小黄县。
  一路则是涌进了淇县,准备与玄武军团展开较量。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
  联军的优势就是人多,并且携卷大势,背后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国内调集兵力支援。
  而玄武军团,则只能是硬仗,背后根本没有成熟的军团可战,小黄县是一个小县城,城池也就几丈高,很容易就能够攻破,玄武军若是不想后方失守,就只能是分兵援护。
  分多少兵马,就是一个大问题,不是少,只能多。
  果然,得知此事后,朱熙暗骂了一声,知道这必然是公孙止的主意,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是分出五万兵马,去后方援护,同时命令府兵,时刻注意有无偷袭。
  “必须要速战了!”
  朱熙暗暗告诉自己,昨日刚刚得到朱雀军团在上涵谷大败云国大军的消息,估计这个时候云国已经离覆灭不远了,眼下楚地的动乱也渐渐的平息,只需要分部分兵力驻守就行。
  换句话说,如今南境已经无忧,苍国只需对付的,就是阮国、魏国、晋国、莽国、范国这五个国家。
  而莽国和范国,与楚地紧临,朱雀军团和青龙军团合计有七八十万将士,留一些驻守的兵力之后,也能够抽出四五十万的兵力去对付这两个国家。
  众所周知,范国之所以能与莽国并肩而称大国,不过是因为其国内的人口稠密一些而已,达到了一千多万,按照军队的战斗力来说,其实要比莽国弱上一筹。
  也就是说,青龙军团和朱雀军团,未来似乎只需要将莽队当成主力即可。
  朱熙对这两支军团,有很大的信心,对付莽国和范国,绝对是能够先天立于不败之地的。
  那么,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苍国能不能够赢得这场战争,就看玄武军团能不能战胜阮、晋、魏三国了,或者说,只要是能够成功抵挡这三个国家的军队,等到其余的几支军队抽出手来,苍国必胜!
  而以玄武军团的实力来说,对付目前的三国联军尚可,一旦他们增加兵力,或者全力以赴……
  朱熙暗想间,不由得摇了摇头,三十万对战三百万,即便是有一百门红衣大炮相助,他都没有把握。
  毕竟,谁也不是吃素的,苍国这些年虽然崛起迅速,但是阮、魏、晋三国,一个是现在的庞然大物,一个是过去的霸主,一个过去敢于挑战霸主……
  谁也不可小觑。
  所以,对于玄武军团来说,其实这一战非常的有压力。
  虽然因为红衣大炮队的存在,让玄武军团的胜率变大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认,战败的几率仍然是有的。
  朝廷倒是不担心输掉整个战争,因为就算是玄武军团输了,也可以调集其他地方的军队过来,譬如白虎军团和归义军团,或者干脆直接把朱雀军团从南方调过来。
  但是,这对于玄武军团来说,吃了败仗几乎就是灭顶之灾,将成为苍国的六大军团中,第一个输掉整场战争的军队。
  丢不起这个人!
  所以,韩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当晚就命令各军各部的主将,全都都到中军幕府集合,商讨战事。
  正如之前料想的那样,战场选择在淇水县最为合适。
  双方都能够接受。
  这座城池只有一座山郭,也就是那种土石垒城的城墙,连护城河都没有,平日里防范一下小毛贼,用来宵禁之类的还可能,要是打仗就完全不行了。
  所以,这座城池的城区,虽然目前还在苍国的治下,但是交战双方并不想围绕着城区打。
  不约而同的,双方都在城外二十里处增兵,很明显的是要以这一片防线为突破口了。
  “呜呜——”
  “呜呜——”
  “呜呜——”
  萧萧寒风中,旌旗猎猎,三国联军集结了八十万大军,以淇水县为突破口,一路挺进。
  尘土飞扬,沿途踩踏了无数的田地,好在这个时候并非种植之时,虽然大片田地被踩踏,但是农人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沿途的各个村庄,百姓们早已经拖家带口,躲进了深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39章 浩浩荡荡

  大战一触即发,玄武军团的压力很大。
  同时,知道红衣大炮存在的各个将领,心中也都十分的期待。
  毕竟,这是决定整个苍国未来走向的一战!
  只有让诸国见识到苍国的力量,畏惧不敢应战,这才是最高明的战略!
  玄武军团在派兵布阵,最最重要的就是把一百门红衣大炮给安排好,与各军之间相互配合。
  而根据消息,麒麟军团也已经抵达了预记地点,目前正在阮军的侧方驻扎,涉及了百里的范围。
  三国联军集结,围绕着礼城,与玄武军团针锋相对。
  十月二十一日,双方都有了战意。
  因为,这几日的天气,实在是非常的好,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有优势。
  如果再推迟拖延的话,马上就到了寒冬,到时候若是遇上下雪的天气,连月来的布置都会功亏一篑。
  十月二十二日,红衣大炮队勘探完了地形,一切准备就绪。
  目前,礼城中加上玄武军团的将士在内,一共是三万余将士。
  也就是说,礼城只是交战双方的一个据点而已,它是玄武军团的一个据点和后路,但是却不可能在此进行大战。
  双方不约而同的,将交战地点选择在了礼城六十里外的淇水县。
  淇水县,本叫做淇水城,被纳入到苍国之后,改为县制。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这里双方争夺的一个焦点,但是谁也占不了便宜。
  晋军和魏军,都在此投入了兵力。
  目前,三国结成了联军,统一指挥,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联军与玄武军之间的必争之地,也被视为决战之地。
  其实,联军方面,根本没有想到玄武军团会主动迎战。
  难道,在此中压力下,据城而守不是更好吗?
  十月二十五日,玄武军团派出了三万人,夜袭了晋军的营寨,斩杀三万余众。
  联军震动,三位主帅大怒,下令全军准备,一定要报此大仇。
  不然,不足以安定军心。
  十月二十六日,联军集结了大军六十万,分做两路大军。
  一路十万人,绕远攻取玄武军背后的小黄县。
  一路则是涌进了淇县,准备与玄武军团展开较量。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
  联军的优势就是人多,并且携卷大势,背后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国内调集兵力支援。
  而玄武军团,则只能是硬仗,背后根本没有成熟的军团可战,小黄县是一个小县城,城池也就几丈高,很容易就能够攻破,玄武军若是不想后方失守,就只能是分兵援护。
  分多少兵马,就是一个大问题,不是少,只能多。
  果然,得知此事后,朱熙暗骂了一声,知道这必然是公孙止的主意,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是分出五万兵马,去后方援护,同时命令府兵,时刻注意有无偷袭。
  “必须要速战了!”
  朱熙暗暗告诉自己,昨日刚刚得到朱雀军团在上涵谷大败云国大军的消息,估计这个时候云国已经离覆灭不远了,眼下楚地的动乱也渐渐的平息,只需要分部分兵力驻守就行。
  换句话说,如今南境已经无忧,苍国只需对付的,就是阮国、魏国、晋国、莽国、范国这五个国家。
  而莽国和范国,与楚地紧临,朱雀军团和青龙军团合计有七八十万将士,留一些驻守的兵力之后,也能够抽出四五十万的兵力去对付这两个国家。
  众所周知,范国之所以能与莽国并肩而称大国,不过是因为其国内的人口稠密一些而已,达到了一千多万,按照军队的战斗力来说,其实要比莽国弱上一筹。
  也就是说,青龙军团和朱雀军团,未来似乎只需要将莽队当成主力即可。
  朱熙对这两支军团,有很大的信心,对付莽国和范国,绝对是能够先天立于不败之地的。
  那么,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苍国能不能够赢得这场战争,就看玄武军团能不能战胜阮、晋、魏三国了,或者说,只要是能够成功抵挡这三个国家的军队,等到其余的几支军队抽出手来,苍国必胜!
  而以玄武军团的实力来说,对付目前的三国联军尚可,一旦他们增加兵力,或者全力以赴……
  朱熙暗想间,不由得摇了摇头,三十万对战三百万,即便是有一百门红衣大炮相助,他都没有把握。
  毕竟,谁也不是吃素的,苍国这些年虽然崛起迅速,但是阮、魏、晋三国,一个是现在的庞然大物,一个是过去的霸主,一个过去敢于挑战霸主……
  谁也不可小觑。
  所以,对于玄武军团来说,其实这一战非常的有压力。
  虽然因为红衣大炮队的存在,让玄武军团的胜率变大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认,战败的几率仍然是有的。
  朝廷倒是不担心输掉整个战争,因为就算是玄武军团输了,也可以调集其他地方的军队过来,譬如白虎军团和归义军团,或者干脆直接把朱雀军团从南方调过来。
  但是,这对于玄武军团来说,吃了败仗几乎就是灭顶之灾,将成为苍国的六大军团中,第一个输掉整场战争的军队。
  丢不起这个人!
  所以,韩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当晚就命令各军各部的主将,全都都到中军幕府集合,商讨战事。
  正如之前料想的那样,战场选择在淇水县最为合适。
  双方都能够接受。
  这座城池只有一座山郭,也就是那种土石垒城的城墙,连护城河都没有,平日里防范一下小毛贼,用来宵禁之类的还可能,要是打仗就完全不行了。
  所以,这座城池的城区,虽然目前还在苍国的治下,但是交战双方并不想围绕着城区打。
  不约而同的,双方都在城外二十里处增兵,很明显的是要以这一片防线为突破口了。
  “呜呜——”
  “呜呜——”
  “呜呜——”
  萧萧寒风中,旌旗猎猎,三国联军集结了八十万大军,以淇水县为突破口,一路挺进。
  尘土飞扬,沿途踩踏了无数的田地,好在这个时候并非种植之时,虽然大片田地被踩踏,但是农人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沿途的各个村庄,百姓们早已经拖家带口,躲进了深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40章 排兵布阵

  三国联军威势煌煌,似有无可匹敌之势。
  但凡是大军前进,其实都是一件十分考验为将者指挥才能的一件事。
  大到一军一部,小到一个百人队和千人队,都要相互调整,不能掉队也不能秩序乱,否则的话在战斗来临时,就是一片混乱。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半路截击,轻松就赢得一场战争的例子。
  一支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军队,在行军的时候肯定是一条长龙一般,从头望不到尾,如果一支军队遭受了攻击,哪怕再优秀再有统兵之能的将帅,都无法立即做出反应,无法让全军统一。
  所以,一个优秀的将帅,会想办法去杜绝半路被截击,而不是在被半路偷袭的时候,指挥迎敌。
  半路被截击了,只能有一条路,那就是防御。
  或者逃!
  就譬如三国联军,早在行军之前就定下了军规,各军各部不可掉队不可走散,战前准备时,如果有千人队找不到自己的本部所在,那么执掌这个千人队的千人将,就直接会被军法处置,会被直接处斩。
  这一次行军,足足过了一日,三国联军才真正抵达主场之地,并且在玄武军团的防线之前,排兵布阵。
  而与此同时,玄武军团也没有闲着,在阵地外部署兵力。
  并且,红衣大炮队,就在玄武大军阵后的两里处,将炮车布置好,根据三国联军排兵布阵的位置,调整好炮口的高度,以及发射时的角度。
  简单地说,就是无实弹调试。
  玄武军团的大元帅朱熙,则是亲自坐镇后军。
  后军,即是玄武军团的本阵所在。
  “呼——”
  遥遥看着远方的三国联军正在排兵布阵,朱熙就感觉都了一股压力。
  当真是人挤人,哪怕他站在战车上,都一眼看不到边,要不是有望远镜这种东西的存在,可能今天都估算不是对方的人数。
  “只是,人多未必就能取胜,我大苍多年征战,以少胜多的例子数不胜数,精兵路线不是说说而已。”
  朱熙嘀咕了一句,从这等场面来看,似乎先锋军队的那一批人,基本上是九死一生了。
  到时候,战争一开始,最先出战的军队面临的,就是源源不断的大军,杀完一波又一波,幸运不可能总是眷顾,即便是武力超群,也会因为精疲力竭而死。
  说九死一生,并不是什么夸大之词。
  甚至,又死无生都是有可能的。
  虽然,朱熙不惧联军的人数,但是对于联军的装备,还是很忌惮的。
  譬如阮国大军,朱熙通过望远镜就可以看到,中间摆放着一架又一架投石机,在大军的侧翼,是达到数万规模的骑兵方阵。
  这让朱熙很是惊讶。
  很明显,那些投石机,是当初伐晋之战时,苍国援助给阮国的那二十几架中的一些,不然的话,以阮国的工艺水平,制造出简单抛石机还有可能,投石机基本上就不可能了。
  晋军那边,装备也不差,一个个将士手里的武器,刀剑、盾牌、盔甲、长枪、长矛……反正,比旁边魏军的装备,要好上一个档次。
  由此可见,三国联军中,魏军的装备其实是最差的。
  但是,魏军却和其余的两支军队,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
  重骑兵!
  公孙止,竟然把魏国的两万重骑兵给带到战场上来了!
  重骑兵,这个被苍国推上神坛,又生生打落到泥地里的兵种,在与云国的一战中,被验证为战场上的鸡肋,曾经让花了大价钱在苍国购置重骑兵装备的各国狂抓,后悔不跌。
  按理说,它应该已经退出战争舞台,被各国所摒弃。
  但是这一次,在大战的时候公孙止又将重骑兵调了过来,就意味深长了。
  “哼,还藏得很深,要不是有望远镜,还真发现不了。”
  朱熙冷哼了一声,表面上不屑一顾,但是心里却是对公孙止这个人,很是佩服。
  的确,在这种大军团的作战中,别说布置陷阱了,就算是专门针对重骑兵,玄武军团都没那个功夫。
  换一句话,大军混战中,那两万魏国重骑兵,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一旦分散进攻,将是一个噩梦。
  “可惜了……”
  朱熙摇了摇头,心里也替魏军遗憾。
  因为,玄武军团这边,有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是什么?
  那可是堪比天雷的东西,到时候只要在重骑兵冲锋之前,落个十几发炮弹到阵中,马儿一受惊,魏国的这两万重骑兵,命运将和云国的那两万重骑兵一样。
  到时候,对玄武军半点威胁都没有,反而还会冲散魏军的本阵,给予联军重创。
  “钱方,你去吩咐一下红衣大炮部队,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