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皇熊敏讷的心,骤然下跌。
在此之前,如果说他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侥幸,相信苍国会顾及大战略和国家的外部环境而放了他,那么现在,已经是彻底的死心了。
一个不顾所有世俗的眼光的人,去做一件在常人看来很反常的事,都是合理的。
同样的,从一个国家的角度上看,苍国既然能够抛束缚,下定决心对楚国用兵,那么也就不是他三言两语能够劝动的了。
“大楚,若是割地赔款,诏告天下不与苍国为敌,换你苍国不掺和云楚两国战争,如何?”
“小小之利,引起诸国的敌视,一纸诏告,能有何用?”杨沐反问。
熊敏讷惨然一笑,的确如杨沐所说,他楚国若是割地赔款,那不也是将苍国推到了风口浪尖么?与其如此,苍国还不如直接攻破楚国,与云国共享战果。
届时,凭借苍国强大的同化能力,早已经千疮百孔的楚国民心,很容易就会苍国收服,被苍国所用。
“你要如何,才能坐下来谈判?”熊敏讷不甘心,问道。
“楚国对我大苍称臣纳贡,大规模裁撤军队,让我苍**队接手防务。”杨沐说着,又道:“不过,眼下你亲临苍国,国事已经不是你能裁决的了,楚国贵族只会认为是你贪生怕死,被我苍国胁迫才会如此,轻则抗拒,重则废了你这个皇帝也有可能。”
楚皇熊敏讷哑口无言。
的确,他已经失去了谈判的资格。
“何不让朕归国,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眼下你苍国功楚,无论朕在不在楚国,苍云两国合盟,我大楚都无力招架。”
“放你回去?哈哈哈哈!有趣,真是有趣!”杨沐大笑,道:“我们将你扣下,楚国便会群龙无首,必然会让楚国群臣有所忌惮,也表明了我大苍的攻楚决心,岂不一举两得?再说了,朕要是让你回去,贼心不死,串联诸国来攻打我大苍,岂不坏了大事?”
“不,你错了,朕在动身之前就已经让太子监国,朕在苍国有任何不测,太子便能迅速掌控局势,甚至登基为帝,不会给苍国任何可乘之机。”
“哦?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朕再放你归国呢?”杨沐淡淡道。
熊敏讷的脸色,瞬间变了。
第一次,他感觉到毛骨悚然。
太子掌控了局势,已经登基为帝,那个时候再放他会去……
一国两帝?
就算他回去之后,甘心做一个太上皇,可是新皇帝会信吗?
就算是新皇帝信了,围绕着皇位而争权夺利的文臣武将甚至是大臣,会管你想不想夺回权力吗?
大礼王朝几百年,新旧君主为了权利而争夺的事,发生得还少吗?
熊敏讷感觉到后背发冷。
太可怕了。
他终于知道,自己被困在苍国,造成了多严重的后果。
楚国,多了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
“无耻!”
熊敏讷咬着牙,重重地哼出了两个字。
……
苍国出兵了。
三十万青龙军,十万麒麟军,十万邵国大军。
总共,是五十万人。
五十万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但是,苍国的五十万大军,的确已经极为强大了。
青龙军团是从邵国境内,直接进入到楚国的。
短短三日功夫,就击败了戌守边关的三十万楚军,直接向南进发,接连攻占了十几座城池。
楚军大溃。
消息传到楚城,楚国太子熊武便慌了。
本来,以为父皇前往苍国,楚国的形势将变好才是,没想到父皇去了苍国之后,形势反而更加的恶化。
再一想,父皇去了苍国被扣押了,该怎么办?
要是出了什么意外……
在得到消息的当天晚上,楚国皇都的上层贵族圈子,全都活跃了。
有紧张的。
有忧虑的。
也有彷徨的。
苍国进攻楚国,很明显皇帝陛下去楚国,是凶多吉少了。
就算是被扣押和软禁,结果也不是楚国能够承受得了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登基已经是必然之结果。
也是新一轮的权利调整的时候。
而苍国的入侵……早就被楚国的贵族们抛之脑后了。
入侵,是一个国家的事,自然有军队去应付,历史上楚军吃败仗的时候多了去了,大家还不是照样过得好好的?
而权利的调整,就得要靠各大家族自己争取了。
新皇登基,必然会有心腹,哪一个家族能够取得优势,日后便能脱颖而出。
八月,太子熊武发布监国诏书,声讨苍国的不义之举。
同时,在群臣的拥戴下,正式登基称帝,遥尊熊敏讷为太子皇帝。
第459章 苍国真面目
熊武登基,首先便是下诏,扬言揭露苍国的真面目。
楚皇熊敏讷被苍国扣押,同时苍国南下楚国,夺占城池十余座……
每一个消息,都是极度劲爆的。
甚至是,还有少数几个国家不相信,譬如晋国和魏国,一开始都认为是楚国内发生了什么宫廷政变,拿苍国来当挡箭牌。
但是很快,事实就由不得他们不信了。
苍国的后勤物资,通过驰道与轨道,还有大运河的三重路线,源源不断的运抵前线,楚国北方连连失地。
这一次,与云国的入侵,更加让楚国措手不及!
因为,早在这之前,楚国的大部分兵力,就都调去与云国大战了,对苍国的防备虽然有,但也仅仅是限于防备罢了。
想要调集军队抵御,各地的府兵就算是急行军,也需要十天半个月。
而十天半个月……黄花菜都凉了。
到了苍国第一次增兵,又调集了三十万朱雀军,从楚国的东北部侵入的时候,楚国彻底地慌了。
两路大军,一主一协,压根就不是楚国能够应对的!
楚国君臣就算是再怎么自信,也不会愚蠢到以为楚国能够同时三线开战,同时应付苍国和云国!
朱雀军团,就想起一把利剑,直直地插进了楚国的心脏!
本来就已经因为熊敏讷被苍国扣押一事,与诸家族闹得不可开交的屈丹,这个时候以辅国丞相的身份,力排众议,决定派出使臣,分别前往苍国和云国求和。
求和,是楚国眼下唯一的办法!
就在这时,一直毫无动静的莽国,骤然出兵!
墙倒众人推!
数次战败元气未复的楚国,还面临钱粮紧迫的窘境,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这一次是真的打不动了。
莽国的动作,可谓是非常地迅速。
由于楚国的西境,是灭亡吴国之后分到的,所以在地势上并没有太的起伏,也没有什么雄伟关隘,再加上当地的吴国旧民,对楚国这些年的暴虐行为早有不满,所以纷纷响应,一些农民起义组织,在得到莽国承诺的诸多好处后,纷纷归顺。
一时间,楚国的西部地区极速崩塌,比北境和东境的问题更为严峻。
求和,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了。
面对三个国家的围攻,就算是苍国不再进攻,楚国也难以支撑。
楚国的世家门阀,也第一次感觉到了危机。
各家各族的私兵,大规模的派往西境和北境战场,企图抵御苍国和莽国。
垂死挣扎!
私兵毕竟是私兵,与边军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而且还全都是装备非常简单的步卒,在战场上,别说是抵御强大的重骑兵了,就是铺天盖地的轻骑兵,也是吓得魂飞魄散,根本经不起任何的冲击。
这种情形,就像是过去苍国与洞国的那场战争一样,上万的骑兵,一旦击败了敌军的薄弱之处,就能够撵着几十万的敌人到处跑。
……
青龙军团,帅帐。
卫忠全皱着眉头,看看手里的信,又看看地图。
“陛下,要我青龙军团,切断楚国东西两境的联系?”
卫忠全呢喃了一句,而后看向帅帐中其余的诸将。
陛下的意图是什么呢?
两军交战,楚国败势以定,三国合力夹击之下,必然会争先恐后,以求掠夺更多的地盘。
所以说,苍**队最为紧要之处,应该是攻占更多的城池才是,切断楚国东境和西境之间的联系干什么用?
眼下,楚国的东境与云国打得不可开交,西境又被莽国秋风扫落叶一般占领,陛下还在担心什么?
看了半天,也没明白陛下的意图是什么。
心中的疑惑再大,卫忠全也不能违抗旨意,知道皇帝陛下这么安排,肯定是有什么深意的,于是安排下去,各军停止向四周扩散。
九月,青龙军团的二十万大军率先出动,如同一把尖刀,迅速南下。
与过去不同,此次青龙军团不夺城也不收地,除了南下路上的城池之外,一律视为无物。
这让得到消息之后的诸国很是惊讶。
难道,苍国的大军是想要直接绕过诸多城池,打下楚城?
不可能!
哪怕是楚国的军队再精锐,也不能忽略掉一个事实,那就是后勤保障和楚国的勤王大军。
历来,无论是哪一场灭国之战,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未取得全面的胜利之前,都不会主动去碰别国的皇都,因为这这样惹下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搞不好,就会被反败为胜。
当然了,诸国猜疑的同时,也在暗中备战。
尤其是阮国。
此时,阮国女帝正在沐浴。
水汽蒸腾,整个浴房如同飘绕着云雾。
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她还是喜欢一个人独享沐浴的时光,轻松惬意,保持着思想的空灵。
“也不知道铭儿怎么样了。”
幽幽叹息了一声,阮国女帝阮采蕊的眸子里,闪现出一丝追忆,而后就是忧愁。
这些年来,她一直与苍国的锦衣卫有暗中的联络,也知道自己的儿子如今已经在苍国的宫廷中,享受着皇子之尊。
多年不见一面,并没有让她的心中的思念有所减弱,反而越发的茁壮,甚至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常常在夜里梦到孩子,恍然惊醒,而后只能默默地取出孩子的画像,静静地看着,静静地流泪。
今天,也是因为苍国的消息,让她的思念再一次无法抑制。
因为,苍国在玩火!
从前,苍国只是醉心于贸易,敛及各国的钱财,让苍国富得流油,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滋润,让诸国艳羡。
之后,开凿大运河,苍国的目的似乎只是赚钱,让苍城成为天下中心。
苍国的皇帝,失去了进取之心,开始安于享乐。
对于各国来说,这样的苍国是最没有威胁的,因为它不仅仅没有野心,还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牢笼,无法走脱出去,只要它对外扩张,那么就会暴露出野心,让诸国群起而攻之。
所以,这一次苍国扣留了楚国皇帝,骤然对楚国用兵,这便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诸国——过去的爱好和平,恪守礼义的面目,都是假装的,你们都被骗了!
第480章 女帝猜测
有着敏锐感觉的阮国女帝,心里十分清楚,接下来苍国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很可能,会面临诸国的联合讨伐。
就像是伐晋之战那样!
虽然,苍国的真实实力到底是多少,阮国不得而知,但是仅仅凭借局势,阮国也是能知道的,将来若是诸国一起讨伐苍国,规模绝对不会比伐晋之战要小!
“对了,青龙军团直接南下,等于是切断了楚国东西交流的通道,其用意是……”
忽然,阮国女帝眼睛一睁,脸上浮现出骇然之色。
越是想,她就越发觉得心中的猜测更加真实。
难道说,苍国已经做好了诸国伐苍的准备?
所以说,这个时候占据楚国的中部地区,阻止莽国和云国连成一片,与苍国形成敌对之势?
不,不对!
苍国既然放弃了多年的隐忍,那么首战肯定是要建功的,而且非大功不可,哪怕是与莽国和云国瓜分了楚国,对于苍国来说也是一件为他人做嫁衣的蠢事,因为很明显,莽国在这次入侵楚国的战事中,可以说是毫不费力,白白占得了一大片的肥沃之地。
苍国,是那种为别国做嫁衣上的国家?
从国家利益的层面上看,这似乎没什么毛病,苍国就算是再霸道,也不能独自吞下楚国这一张大饼。
但是,苍国的皇帝杨沐,是这样一个肯让别人占便宜的人么?
看看这些年,阮国与苍国之间的贸易就知道了。
凭借这些年,阮采蕊对杨沐性格的研究和了解,杨沐绝对不是一个让人白占便宜的主。
当即,阮采蕊匆忙从浴池中起来,传召侍女更衣,然后让人去召集朝臣到朝殿议事。
“对了,让人单独去宁王府,让宁王单独在侧殿见朕。”阮采蕊吩咐道。
“是。”
半个时辰后,宁王果然率先抵达。
“臣弟见过陛下。”
宁王躬身,拜了一下。
阮采蕊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便不再说话。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注意的话,就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宁王的穿着很怪异。
第一,脚上穿着鞋。按照阮国的律例,朝殿中议事的时候,说有的大臣都是不准穿着鞋的。
第二,腰间佩戴着一把玉石打磨的短剑。这更是与礼制相违背了,虽然这种玉石短剑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装饰品和身份的象征,但是却是可以看做对皇权的一种不敬畏。
第三,称呼有问题。历来臣子参见皇帝,特别是在朝殿这种地方,更是要跪拜下去,自称要全,参见或者叩见,宁王自称臣弟,可以说是极为的傲慢和无礼。
这三点,普通的臣子哪怕是触及任意一条,都会被视为对皇帝不敬,轻则训斥责罚,重则削官夺爵,打入大牢。
但是,阮采蕊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便没有说什么。
仿佛,习以为常。
没错,这就是如今阮采蕊的无奈。
怀有身孕一事,让她失去了皇族的信任,之所以还能够坐在皇位上,无非就是外部环境不允许,朝中多有心腹。
虽然,堪堪掌控了权力,但是三王却的野心和逼迫,却没有丝毫的减弱。
傲慢无礼,已经成了常态。
所以,就在一年之前,她为了不激化双方之间的矛盾,也为了保持皇权的威严,干脆就准许三王可以不来上朝。
并且,赐予了他们三个特权。
什么特权呢?
入朝不趋。
意思是可以不和普通的臣子一样,躬着身子亦步亦趋的入殿。
贊拜不名。
就是皇帝在称赞臣子的时候不直呼名字,或者是臣子在叩见皇帝的时候可以去掉自己的名字。
剑屐入殿。
意思就是可以佩戴装饰性的短剑,穿着鞋子进入到朝殿中。
这三个特权,原本是为了奖赏那些立下过大功劳的老臣的三种特权,一般只要是得到了其中的一项,就是一件值得夸耀自豪的事,在官场中极为有面子。
历史上,能够收集两个特权的都没有几个,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级别的。
三王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也是阮采蕊基于现状的一种政治考量。
两人并没有太多的闲言碎语,直奔主题。
在听完阮采蕊的猜测之后,宁王的眉头,便再也没有舒展过了。
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被权欲熏心,让杨沐三言两语就可策动的宁王了,在阮采蕊一说出猜测之后,心里就十分地明白,这对于阮国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若是能够策动诸国伐苍,如同对付晋国那样将苍国瓦解,那么阮国就能鱼跃龙门,真正的一飞冲天,成为诸国之首,一统天下就在眼前。
可是,如果苍国真的打算,将楚国灭亡之后对云国出手,或者说诸国伐苍失败,那么哪怕是强大的阮国,也可能成为苍国一统天下的垫脚石。
胜负成败,只在一举!
“陛下将臣弟唤来,单独召见,恐怕不只是说明局势这么简单吧?”宁王一针见血地指出。
“没错,朕准备立即对苍国用兵!”
“立即对苍国用兵?”宁王睁大了眼睛,讶然出声:“你疯啦!局势未定,我阮国这个时候去惹苍国,一旦纠缠不休,诸国哪里还有合盟的心思,恐怕又会坐山观虎斗,我阮国又要步楚国的后尘!”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坐等苍国将楚国吞下,而后又吞下云国?”
“反正,我阮国不是苍国的对手,时局未定,万万不可贸然出兵!”
“难道,等苍国吞并了楚国和云国,我阮国就是对手了?”阮采蕊哼了一声,道:“天下九个大国,能在乱世生存下来,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大家都是老狐狸,除去苍、楚、云三国之外,六国若是想要结盟,恐怕又有一番龌蹉,恐怕还没等到商议出一个方略,苍国就已经挥鞭西指,追亡逐北了!”
“不行不行,还是不行,朝臣们是不会同意的。”宁王眉头紧锁,连连摇头。
“就是料想朝臣们不会同意,朕才找你商量。”阮采蕊道:“别说朝臣,就是其余的两王,也难以说服,唯有你胸中有大势,朕才特地召你在一旁先行商讨。”
第481章 世族反应
最终,阮采蕊还是没能说服宁王。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哪怕是宁王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否会步楚国的后尘。
因为很明显,现如今大势不明朗,在苍国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野心之前,各国很有可能会乐见阮国与苍国大战,从而互相消耗。
楚国的前车之鉴,让宁王很不安。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靠近苍国的一段边境上,宁王的势力是最大的,也就是说一旦与苍国开战,首当其冲的就是他宁王的势力。
所以,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个人利益,他都不会同意。
当然,正如阮采蕊所说,宁王是整个三王之中,考虑问题最为有远见的一个。
所以,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暗中备战,与其余诸国结盟,甚至是派出使者前往云国和莽国,做一个警告。
待到十月,楚国三面被围,城池不断被蚕食。
苍、芒、云三个国家中,占领城池最多的,反而是莽国。
大小城池,一共有三百余座!
楚国的快速沦陷,震动了天下。
日薄西山,失去了先机之后,楚国疲于奔命,就连调兵遣将都来不急,拆东墙补西墙,根本来不及严防死守。
楚国的世家贵族也彻底的慌了。
各大家族的命运,是与楚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
楚国兴盛,他们自然也水涨船高,屹立于剥削级的顶端,就像是一条条蚂蝗,趴在楚国所有的百姓身上,源源不断吸取着新鲜的血液,不断的繁衍壮大。
楚国颓败,与他们的干系也不是太大,最多少赚一点,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地位。
兴,百姓苦。
衰,百姓苦。
可是,一旦楚国被灭了,他们也就只能跟着遭殃了。
运气好点的,出卖一下国家,趋吉避凶,还能够捡一条命,苟且的活下去,家族中的主要成员都不会有性命之忧。
运气一般或者糟糕的,抄家灭族那一刀,是无论如何都逃不过去的了。
楚国的世家门阀,心思顿时活络起来。
楚国灭亡之后,自己的家族该如何自处?
不少世家都暗地里,将财富和家族核心子弟转移到别国。
这其中,最为抢手的就是苍国。
因为,只要是楚国的世家大族,无一例外都掌控有商队,家中有巨额的大苍币,这些大苍币相比较于金银财宝,即方便运输转移,又不用担心贬值,从楚国转移到苍国的过程中,会十分的安全。
再一个就是,苍国是当今天下,最为繁华和稳定之地,将财富和后辈子弟运送到苍国,让人更为放心。
现实就是这样,苍国大肆入侵楚国,而楚国的王孙贵族,却在想方设法,将身家性命,转移到苍国。
在如今苍国的文化体系中,这叫做卖国。
然而,在楚国的价值体系中,这似乎是一种常态。
普通老百姓不耻,但无可奈何。
皇族与其余的贵族,干着同样的勾当,谁也没资格指责谁。
即便是皇帝熊武,对此也无可奈何。
对于楚国,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在诸国争雄的乱世中,灭国已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没有哪一条真理上写着,楚国就不能灭。
过去的这些年,楚国的底蕴几乎被掏空,又加之扩张的步伐太大,根基不稳,大厦将倾已经可以预料。
他现在,每日过得都是心惊胆颤,想想以前为了太子之位,与诸兄弟明争暗斗,抢得头破血流,现在倒好,一接手就是一个烂摊子,大楚几百年国祚,马上就要亡在他的手里。
后悔不跌!
除了后悔,还是后悔。
熊武能够明显感觉到,每日议事的时候,朝中称病不上朝的大臣越来越多,余下来上朝的人,也一个个都愁眉苦脸,拿不出一个有行之有效的对策。
唯有一个屈丹,每日衣冠整洁,尽心尽力的安排朝中大大小小的事,虽然常有忧愁之色,但是仍然对楚国忠心耿耿,对他这个皇帝忠心耿耿。
真是忠臣呀!
大好的忠臣!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楚国遭此大难,只有屈丹一人散尽家财,顾不上一家之安危,兢兢业业,为了大楚的生死存亡,奋斗在第一线。
自断后路,尽忠职守,这是什么精神?
熊武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并不孤单。
于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熊武已经将屈丹当成唯一可信任之人,凡事皆要与之商议。
一来二去,在外人看来,君臣二人就像是互相取暖一样。
十一月,苍邵联军毕竟楚国皇都。
有意思的是,这一路来苍邵联军攻陷一个又一个城池,得益于良好的军纪,对占领的城池秋毫无犯,并且迅速颁布安民告示,让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对苍邵联军并没有多少抗拒心理。
反而,一路南下,招安了不少流民和起义农民,包括一些迫不得已落草为寇的土匪,特地组织了一支义军。
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了逼近楚城的时候,人数达到了三十万!
而之所以叫做义军,也是因为在过去多年的征战历史上,苍国麾下组建的义军,都是出了名的,但凡是主动投靠的当地百姓,在战胜之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且不论奖赏,最不济也能在当地的官府中谋一个差事,或者成为第一匹爵民。
过去,无论是征讨郑国,还是洞国,或者是盛国,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民间被传得津津乐道。
所以,打出义军的旗号,更能够敛聚人心,一些老百姓听说苍军在招揽百姓当义军,纷纷大喜,将之视为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十分积极踊跃。
而当地的豪绅贵族,也被进城的苍军打倒,带走一部分粮食和军队里能用得到的物资之外,大部分都分给了当地的百姓,收买人心。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但凡是苍国攻陷的城池,青龙军团只需要派出少量的部队驻扎,再招揽一些底层穷苦百姓和当地的农民起义军,授予那些头领正儿八经的官职,并且用文书许诺一些好处,譬如爵位和官职之类的,那基本上就稳了。
第482章 云国变故
本地人的自治,人脉和关系迅速传播,又有苍国的承认,一层层的利益关系,让苍邵联军的后方固若金汤。
这个方法,被在楚国的北部的朱雀军团,也广泛地使用。
毕竟一脉相承,运用起来非常的娴熟,得心应手。
由于朱雀军团的推进速度相比较而言比较慢,所以后方更为扎实,一边攻打城池,一边消化掉城池。
但是,到了十二月,两路大军纷纷感觉到有些吃力了。
为何?
人不一样了。
楚国的北境,其实大多是一些楚国近年来吞并的地方,譬如天子王畿,以及一些小国。
对于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来说,很清楚的记得自己的故国,也就是说并不是很在乎自己的楚人身份,没有多少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苍国的子民后能够生活得更好,那么就认自己是苍国人,归顺了苍军之后,没有一点心理压力,也不用在乎周围人的眼光。
反正大家都以加入义军为荣,为即将能成为苍国的百姓而高兴。
但是,越是到了楚国的腹地,就越是不一样了。
就比如靠近大运河的汤梁城。
汤梁城,是楚国中部一座有名的大城,人口逼近五十万,是连接楚国中部和北部的枢纽,大运河开凿之后,它的作用更加的明显了。
掌控了这座城,再派军北上,掌控了大运河沿岸的城池以及港口,就等于直接与苍国相连,一条非常方便的后勤通道,苍国就能够从本土,迅速的投放兵力。
但是很明显的,在攻破城池之后,青龙军团能够感觉到,那些百姓看他们的眼神不一样。
虽然,自己这边的军纪仍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那些楚国的百姓,仍然不敢靠近,不敢出门,从军队一进城之后,他们就躲得远远的,戒备十足。
发出了安民檄文许久,仍然不见什么成效。
接连几天,汤梁城的气氛都很低沉,若非什么要紧的事,几乎看不到老百姓上街。
这与之前占领的那些城池,完全不一样。
这里的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楚人。
对于自己楚人身份的认同感,是非常强烈的。
在他们的眼中,苍军就是入侵者。
甚至,有一些百姓组织起义军,以游击的形式,骚扰夜晚巡逻的苍军。
征召义军的檄文发出去几天了,报名者仍然寥寥,且大多是一些过去受贵族压迫,对楚国和周围环境充满仇恨和敌意的人。
这样的人,哪怕是苍军再缺人手,也是不敢交付大任的。
无奈,汤梁城这样的城池太重要了,卫忠全不敢大意,只能是留下两万邵军,再加上三千青龙军,负责据守此地。
无独有偶,在楚国东北部的朱雀军团,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
于是,这个推进速度,都慢了很多。
而在临近年关的时候,沉寂了许久的范国,似乎不甘弱小,也出兵三十万,进攻楚国的西南境。
四国围楚!
楚国已经无力再战,城池沦陷的消息,从四面八方,每天像是雪花片一样,飞进楚国皇宫。
……
另一边,阮国。
好不容易,阮采蕊说服了朝臣与三王,对苍国用兵。
最后经过各方层层妥协和考量,决定苍国对云队发起进攻之日,就是阮国大军挺进楚国,与苍军决一雌雄,再联盟各国合力伐苍之时。
但是,噩耗紧随而来。
云国皇帝病重!
这一次,不是之前对外声称的病重。
那是一个借口,对楚国用兵的借口。
但是这一次是真的,当着所有大臣和百姓的面,皇帝在祭天大典的时候,大口呕血。
前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